一、模拟缺血对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I-V曲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郭晟[1](2021)在《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基于功效性味归经研究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目的:从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时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进行检索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相关文献的方式,经筛选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心房颤动中医用药规律数据库,并以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录入的中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总结发现治疗心房颤动时,味甘、性平、归心经、功效为益气滋阴的中药使用频次和频率最高。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心房颤动时,多以益气滋阴、养血安神的治法为主,为我们研究炙甘草汤这一益气滋阴、养血复脉的方剂治疗心房颤动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炙甘草汤作用于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ICa-L)、钠通道(INa)的电流、I-V曲线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SPF级别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四组:炙甘草汤低剂量组(1.125g/ml)、中剂量组(2.25g/ml)、高剂量组(4.5g/ml)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三组药物组大鼠予以对应浓度炙甘草汤灌胃,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7天,末次给药1.5h后进行麻醉、抗凝处理后手术开胸迅速取出心脏,在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下行主动脉逆行酶解法急性分离出各组大鼠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组别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和INa的I-V曲线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1)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的影响: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设置ICa-L钳制方案引导出心房肌细胞ICa-L,结果显示炙甘草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大小与对照组(-11.57±2.67)p A/p F相比,分别下降为(-10.17±2.78)p A/p F(P<0.05)、(-6.97±2.45)p A/p F(P<0.01)、(-7.31±2.09)p A/p F(P<0.01),I-V曲线均发生上移。由于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ICa-L电流抑制程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选取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ICa-L通道动力学特性,发现两组心房肌细胞的激活曲线和半数激活电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炙甘草汤中剂量组的心房肌细胞稳态失活曲线发生向右偏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升高(P<0.05),失活后恢复曲线向下偏移,时间常数(τ)延长(P<0.01)。(2)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Na的影响:在完成ICa-L通道的记录后,改变钳制方案,对心房肌INa通道进行记录,结果显示炙甘草汤低计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的大鼠心房肌细胞INa同样较对照组(-46.76±5.17)p A/p F相比下降至(-42.14±4.76)p A/p F(P<0.05)、(-36.52±1.76)p A/p F(P<0.01)、(-34.76±3.58)p A/p F(P<0.01),电流电压曲线均发生上移。选取炙甘草汤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心房肌细胞比较INa动力学特性,发现激活曲线和半数激活电压未发生显着改变(P>0.05),而失活曲线明显向右偏移,半数失活电压升高(P<0.01),失活恢复曲线向下偏移,时间常数(τ)延长(P<0.01)。结论:1.125g/ml、2.25g/ml、4.5g/ml的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INa通道的电流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选取2.25g/ml的炙甘草汤与对照组比较动力学特性时,发现它能够在不影响峰电位、翻转电位、激活曲线的前提下,减慢ICa-L、INa通道的失活速度,延长失活后恢复时间,从而改变其动力学特性,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最终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这可能也是炙甘草汤临床上治疗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所在。
张凯[2](2020)在《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慢性间歇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的方式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心房重构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模型,探究多西环素对CIH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慢性间歇缺氧模型组(CIH-induced atrial remodeling group,CIH group)及多西环素干预组(CIH with doxycycline intervention group,CIH-D group),每组50只(n=50)。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接受每日8小时的CIH,干预组大鼠在CIH的基础上经胃给予多西环素进行干预(30mg/kg)。模型建立周期为30天,之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称重、气体麻醉,麻醉满意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检测,之后留取各组大鼠心房组织,称重后按不同实验要求进行储存。各组中,10只大鼠用于病理学实验,5只用于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5只用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实验,5只用于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20只用于全细胞膜片钳实验,5只用于共聚焦显微镜实验。HE染色用于观察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一般结构变化,Masson染色用于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程度,体外心脏电生理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外膜传导速度、传导异质性及AF诱发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心房重构相关蛋白PTEN、PI3K、AKT、p-AKT、TGF-β1、CTGF、Nav1.5、Cav1.2、Kv4.2、Kv4.3、NCX1、Ry R2的表达水平,RT-q PCR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心房重构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s,mi Rs)1、21、29b、30、133a、328及上述蛋白的m RNA表达水平。膜片钳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INa、ICa,L、Ito的电流密度及通道动力学参数。共聚焦显微镜实验用于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Ca2+瞬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心脏重量、肺动脉平均压力、平均动脉压增加,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此外,心肌细胞间隙增加、走形紊乱。体外心脏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AF诱发率明显增加,心房组织中mi R-1、mi R-21、mi R-133a、mi R-328、TGF-β1、CTGF、Ry R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电生理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心房肌细胞的APD延长,ICa,L、INa、Ito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心房肌细胞Ca2+瞬变增加,NCX1表达水平及离子通道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给予多西环素干预后,干预组大鼠较模型组相比,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AF诱发率有所降低,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增加、传导异质性降低,心房组织中mi R-21、mi R-133a、TGF-β1、CTGF、Ry R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的表达水平升高,心房肌细胞的APD缩短,INa、Ito电流密度增加,离子通道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1)CIH可导致雄性SD大鼠心房明显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研究AF心房重构机制的重要平台。2)心房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心房组织中mi R-1、mi R-21、mi R-133a、mi R-328、TGF-β1、CTGF、Ry R2表达水平的升高,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表达水平的降低、心房肌细胞APD延长、INa、ICa-L、Ito电流密度减低、Ca2+瞬变增加是CIH促进AF的重要机制。3)多西环素可通过调节mi R-21/PTEN/PI3K/AKT通路、mi R-133a/TGF-β1/CTGF通路、Nav1.5、Kv4.2、Kv4.3、Ry R2、INa、Ito进而改善CIH导致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其干预AF重构的重要分子及离子机制。
赵亚楠[3](2019)在《黄杨宁对过氧化氢预处理的大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心力衰竭和卒中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房颤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加快了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促进结构重构;临床应用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着,且副作用小,但其改变电重构,抑制房颤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杨宁通过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治疗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方法:1.心肌细胞的分离: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330-360g),使用Langendorff装置分离心房肌细胞,在心肌培养液中加入H2O2(100μmol)造成细胞损伤,之后随机分组,分别再加入黄杨宁、胺碘酮、抗氧化剂(Mitotempo)、黄杨宁+Mitotempo在全细胞膜片钳下观察K+通道的变化。2.实验分组:本实验共分为6组:空白组、H2O2组、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黄杨宁+Mitotempo组。3.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H2O2对心房肌细胞IK1、Ito通道的影响。4.H2O2细胞损伤后再给予黄杨宁、胺碘酮、Mitotempo及黄杨宁+Mitotempo观察心房肌细胞IK1、Ito通道的变化。5.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膜相关蛋白(Kir2.1、Kv4.3)的表达水平。结果:1.内向整流钾电流I-V曲线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H2O2对于IK1电流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变化(p>0.05),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均减小(p<0.05);与H2O2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以及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均减小(p<0.05);与H2O2+黄杨宁组相比,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变化不大(p>0.05)。2.瞬时外向钾电流I-V曲线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Ito电流密度明显减小(p<0.05),而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均增大(p<0.05);与H2O2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均增大(p<0.05);与H2O2+黄杨宁组相比,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电流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3.Ito稳态激活曲线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使用Boltzmann方程拟合得到半激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K;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的V1/2值增大,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H2O2+Mitotempo组的V1/2值增大(p<0.05);与H2O2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的V1/2值减小(p<0.05);与H2O2+黄杨宁组相比,H2O2+Mitotempo组的V1/2值增大(p<0.05)。K值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及H2O2+胺碘酮组的K值增大(p<0.05),H2O2+黄杨宁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H2O2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K值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H2O2+黄杨宁组相比,其他各组K值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Ito稳态失活曲线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其它各组的V1/2及K值得变化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Ito失活后恢复曲线结果显示,指数方程拟合得到失活后恢复的时间常数tau值,与空白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与H2O2+Mitotempo组恢复时间常数明显缩短(p<0.05),H2O2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H2O2组相比,其它所有组的恢复时间常数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H2O2+黄杨宁组相比,其它所有组的恢复时间常数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5.免疫荧光染色,IK1通道α亚单位Kir2.1和α-SMA的共染,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细胞膜上绿色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与H2O2组相比,H2O2+胺碘酮组、H2O2+黄杨宁组、H2O2+Mitotempo、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细胞膜上绿色荧光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H2O2+黄杨宁组>H2O2+胺碘酮组>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Ito通道α亚单位Kv4.3和α-SMA的共染,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细胞膜上红色荧光强度减弱;与H2O2组相比,H2O2+黄杨宁组与H2O2+Mitotempo组细胞膜上红色荧光强度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而H2O2+胺碘酮组细胞膜上红色荧光强度稍低于H2O2+黄杨宁组与H2O2+Mitotempo组,H2O2+Mitotempo+黄杨宁组细胞膜上红色荧光强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1.H2O2对IK1无影响但明显降低Ito;黄杨宁抑制IK1增大Ito,可能通过影响Ito电生理特性,在房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2.H2O2对Kir2.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降低Kv4.3的蛋白表达,黄杨宁通过增大Kv4.3的表达使Ito增大。
温晓竞,张乐乐,栗魏彬,王晓义[4](2015)在《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模拟缺血状态下,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描记心室乳头肌细胞在正常灌流液、模拟缺血灌流液及模拟缺血灌流液+参麦注射液灌流情况下的跨膜电位曲线,测量RP、APA、Vmax、APD50、APD90和APD。结果与正常灌流液组相比,模拟缺血灌流液灌流后,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细胞APD50、APD90和APD明显缩短(P<0.05或P<0.01),Vmax和APA显着下降(P<0.05或P<0.01),RP无明显改变;加入参麦注射液灌流后,APD50、APD90和APD明显延长(P<0.05或P<0.01);RP、Vmax和APA无显着变化。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影响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情况下的跨膜电位。
刘静[5](2014)在《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正常心室肌细胞及缺氧/复氧损伤诱发心室肌细胞异常的钠电流(INa)、钙电流(ICa,L)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室肌细胞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连续4d,300mg (kg/d),2次/d给予大鼠灌服薯蓣皂苷并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含药血清;运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低剂量(1μ1)、中剂量(10μ1)、高剂量(100μ1)分别对大鼠正常心室肌细胞以及缺氧/复氧损伤诱发心室肌细胞异常的钠电流(INa)、钙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1.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均使Ⅰ-Ⅴ曲线下移,内向电流增加;1μl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N。峰值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而10μl、100μ1的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N。峰值由(-52.10±3.80)pA/pF变为(-76.44±4.09)pA/pF和(-81.96-4.70) pA/pF (p<0.01vs control),呈剂量依赖性。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使激活和复活曲线左移,加快其激活和复活过程,但对失活过程没有明显影响。2.缺氧/复氧使IN。峰值从(-52.10±3.80)pA/pF减少为(-41.16±2.43)pA/pF,Ⅰ-Ⅴ曲线上移,内向电流显着减少。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可使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减少的INa峰值分别恢复为(-48.71±2.43) pA/pF,(-64.98±2.44) pA/pF和(-69.67±2.44) pA/pF,与模型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8.34%,57.87%(p<0.01vs H/R)和69.27%(p<0.01vs H/R),且呈剂量依赖性。缺氧/复氧使激活和复活曲线右移,激活和复活推迟,同时使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加快。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可恢复右移的激活和复活曲线,但对失活过程无显着影响。3.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均使ICa,L的Ⅰ-Ⅴ曲线上移,内向电流显着减小;1μl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Ca,L峰值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而10gl、100μl的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ca,L峰值由(-3.35±0.50)pA/pF变为(-3.03±0.29)pA/pF和(-2.69±0.75)pA/pF (p<0.01vs control),呈剂量依赖性。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剂量依赖性减慢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复活过程,加快其失活过程。4.缺氧/复氧使ICa,L峰值从(-3.35±0.50)pA/pF增加至(-5.69±0.25)pA/pF,Ⅰ-Ⅴ曲线发生明显下移,内向电流增加;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1)可使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加的ICa,L峰值分别恢复为(-5.28±0.18) pA/pF,(-4.41±0.22)pA/pF和(-3.83±0.21)pA/pF,与模型组相比,分别减少了7.21%(p<0.05vs H/R),22.50%和32.69%(p<0.01vs H/R),且呈剂量依赖性。缺氧/复氧使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复活曲线左移,激活和复活加快;同时使失活曲线右移,失活推迟。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μl、10μl、100μl)可恢复左移的激活和复活曲线,减慢其过程;同时恢复右移的失活曲线,加速失活过程。结论:1.薯蓣皂苷含药血清通过加快钠离子通道激活及复活过程促进钠离子的内流。2.缺氧/复氧使INa峰值减少,Ⅰ-Ⅴ曲线上移,内向电流减少。1μ1、10μl和100μl的薯蓣皂苷含药血清通过加快激活和复活过程促进钠离子内流,对抗缺氧/复氧造成的电流异常。3.薯蓣皂苷含药血清通过减慢钙离子通道激活及复活过程,同时加快其失活过程,抑制钙离子内流。4.缺氧/复氧使Ica,L峰值增加,Ⅰ-Ⅴ曲线下移,内向电流增加。1μl、10μl和100μl的薯蓣皂苷含药血清通过减慢激活和复活过程,同时加快其失活过程,抑制钙离子内流,对抗缺氧/复氧造成的异常电流。
孙亮[6](2014)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钠通道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广泛应用于抗炎与镇痛,既往研究认为其发挥效应主要依赖于其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的抑制作用。然而,研究发现除了抑制COX以外,NSAIDs发挥多种治疗效应和导致相关副作用的潜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些NSAIDs被证实可以调节相关离子通道,而对离子通道的效应似乎可以解释这些药物的临床作用,且这些作用与COX的抑制没有直接的关系。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在多种兴奋性细胞动作电位(acton potential, AP)的起始去极化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调节钠离子通道可能成为NSAIDs治疗疼痛及其它兴奋性状态(例如癫痫或心律失常)的重要基础。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 FA)是氟比洛芬(属非乙酰基水杨酸盐类)的前体药,具有一定的亲脂性,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是FA注射液,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脂微球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使得FA注射液具有靶向性(聚集炎症部位)、药效持续性,及快速起效性。尽管有研究表明氟比洛芬可以通过抑制酸敏感性的离子通道介导其在大脑局灶缺血中的保护效应,但FA对离子通道,特别是心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还未明确。目的本研究利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并观察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 FA)注射液对钠通道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SCN5A基因和SCN1B基因,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真核生物表达系统——人胚肾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HEK293)细胞中表达。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使用FA (0.15μM,0.5ml)前后的钠电流,并研究相应通道的电生理特性。结果钠通道转染效率约为70%,和使用FA前相比,用药后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钠电流都减小;在测试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159.74±63.80(pA/pF)降至-94.48±62.63(pA/pF)(n=7,p=0.012);通道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1.66±7.69mV和.-58.19±2.45mV(n=7, p=0.048);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83.55±3.21mV和-85.25±4.78mV (n=7,p=0.041);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τ)分别为33.86±23.18ms和67.71±58.58ms (n=7, p=0.048)。结论FA可以减小钠电流的峰值电流,并使电压电流曲线向上漂移;加速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慢。背景NSAIDs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多种效应。虽然NSAIDs种类繁多,结构多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通过抑制COX的活性,从而阻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1),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除了抑制COX以外,NSAIDs发挥多种治疗效应和导致相关副作用的潜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些NSAIDs被证实可以调节相关离子通道,而对离子通道的效应似乎可以解释这些药物的临床作用,且这些作用与COX的抑制没有直接的关系。前述研究表明作为NSAIDs类的FA可以减小心脏钠电流的峰值电流,并使电压电流曲线向上漂移;加速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慢。该种效应与局部麻醉药的效应类似。有研究提示FA可以通过抑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炎性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FA在心肌I/R期间的保护机制,除了抑制炎性反应,是否还有电生理机制,目前还未明确。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期间不同时相(缺血时、缺血后再灌时)氟比洛芬酯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为体外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Ⅱ组(I/R组)为相同的细胞,缺血3小时,再灌注1小时;Ⅲ组(氟比洛芬酯缺血时处理组)在I/R缺血时相加入氟比洛芬酯(0.15μM,0.5ml);Ⅳ组(氟比洛芬酯缺血后再灌注时处理组)在I/R再灌注时相加入氟比洛芬酯(0.15μM,0.5ml)。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并比较四组的钠电流。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都增大钠电流;在测试电压为-2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增至-557.11±127.86(pA/pF)(n=5,p<0.05);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42.81±1.21mV(?)-31.49±2.40mV(n==5,p<0.05);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74.24±5.89mV(?)-68.70±6.26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25.69±19.47ms和7.53±3.24(n=5,p<0.05).III.IV组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分别降至-208.80±121.44(?)-278.91±188.26(pA/pF)(n=5,p<0.05);通道稳态激活V1/2分别为-40.89±9.81mV和-39.49±3.70mV(n=5,p>0.05);稳态失活V1/2分别为-74.45±5.02mV和-75.49±3.32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τ)分别为24.98±16.41ms和26.30±11.82ms(n=5,p>0.05).III.IV组之间各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处理可以增大钠电流的峰值电流,并使电压电流曲线下移;减慢通道的时间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快。而在I/R缺血和再灌注两个时相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阻止钠通道的这些改变。
李东娜[7](2013)在《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快律宁(KLN)对犬冠脉结扎所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评价KLN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初步探讨KLN抗心律失常的可能的离子机制。方法1.Beagle犬经适应性饲养5天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KLN0.7695g/kg)、阳性对照组(普罗帕酮50mg/kg)。采用犬冠状动脉两步结扎法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冠脉结扎后约13小时,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较稳定,此时灌胃给药,以多导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分别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的心电图变化。2.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消化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方式记录给药前后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波形,观察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1. KLN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①室性早搏(PVC):实验组在给药后30~240min内显着减少PVC次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N对PVC的抑制率最高达54.31±17.2%。②室性心动过速(VT):实验组在给药后30~240min皆显着减少VT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N对VT时间的抑制率最高达60.42±31.63%。2. KLN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①IK:低、中、高剂量KLN(2.5mg/ml、5mg/ml、10mg/ml)作用5min后均可使IK及其尾电流(IK,tail)的电流幅度降低,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下移;KLN能显着抑制IKs及IKs, tial(P<0.01或P<0.05),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nvelope of tails test测得,低、中、高剂量KLN均可显着降低IK,tail电流(P<0.01),使电流密度-时间关系曲线下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IK1:低剂量KLN对IK1无明显作用(P>0.05),中、高剂量KLN可显着降低IK1内向电流(P<0.01);高剂量KLN对IK1外向电流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1. KLN有一定的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给药后30-240min内可持续作用,120-180min左右作用较强。2. KLN对IK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高剂量KLN可抑制IK1内、外向电流,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
赵临[8](2013)在《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 TMCC)对各正常细胞离子通道以及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各异常离子通道的影响,评价TMCC对Nav1.5和HERG通道电流、通道动力学以及通道蛋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注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低(100μmol·L-1)、中(200μmol·L-1)、高(400μmol·L-1)三个浓度的牛磺酸镁及胺碘酮(24.24μmol·L-1)对正常及缺氧/复氧大鼠心室肌细胞INa、ICa,L、Ito、Ikl的影响。建立表达HERG和Nay1.5基因的HEK293细胞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和Ikr,观察TMCC对INa和Ikr的影响并进行通道动力学研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评价TMCC对Nav1.5通道蛋白的影响。结果:1. TMCC (100,200,400和胺碘酮显着性降低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峰值。TMCC和胺碘酮均使IN。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TMCC和胺碘酮均使INa激活曲线右移,使激活减慢。TMCC及胺碘酮对INa失活曲线的影响是使之右移,失活减慢。2. TMCC (100,200,400μmol·L-1)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发生显着性变化,其中400μmol·L-1显着升高钙电流。胺碘酮作用后的电流密度峰值显着性降低。400μmol·L-1TMCC使ICa,L的Ⅰ-Ⅴ曲线下移,100,200μmol·L-1TMCC对Ⅰ-Ⅴ曲线影响不明显,胺碘酮则使Ⅰ-Ⅴ曲线上移。TMCC使钙通道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胺碘酮使曲线右移,激活减慢。TMCC使钙通道失活曲线右移,失活减慢;胺碘酮使曲线左移,失活加快。3.TMCC (100,200,400μmol·L-1)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峰电流密度峰值。胺碘酮也显着性的降低Ito峰电流密度。TMCC (100,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均使Ito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4. TMCC (100,200,400μol·L-1)和胺碘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K1内向及外向电流峰值均无显着性影响。5.缺氧/复氧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峰值显着性降低,Ⅰ-Ⅴ曲线上移。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减小的INa峰值。TMCC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钠激活曲线右移,激活减慢,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加快。TMCC(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可恢复右移的失活曲线,使失活减慢,但对激活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6.缺氧/复氧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峰值显着性增加,Ⅰ-Ⅴ曲线下移。TMCC (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大的ICa峰值。,LTMCC和胺碘酮均可使下移的Ⅰ-Ⅴ曲线上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钙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失活曲线右移,失活减慢。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恢复左移的激活曲线,使激活减慢,恢复右移的失活曲线,使失活加快。7.缺氧/复氧使大鼠心肌细胞Ito峰值显着性增加,Ⅰ-Ⅴ曲线上移。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大的Ito峰值。TMCC (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曲线下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Ito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TMCC (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可恢复左移的激活曲线,使激活减慢,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8.缺氧/复氧能使Ik1内向电流峰值显着性降低,内向电流曲线上移,使Ik1外向电流峰值显着性降低,外向电流曲线下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 (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TMCC (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减小的外向电流。9.在急性作用下,牛磺酸镁对Nav1.5通道的峰电流INa具有浓度和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8.1±0.5μM。TMCC可以使得通道的激活曲线左移,加快通道的激活过程;使通道的失活曲线左移,加快通道的失活过程;显着减缓钠电流从失活状态的恢复速度。在各刺激频率下,给予TMCC,第10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并无显着性差异。孵育24小时后,牛磺酸镁并未抑制Nav1.5通道电流,也没有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以及失活后恢复曲线发生变化。在10Hz刺激频率下,给予TMCC,第10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有显着性差异。(10,100和1000μM) TMCC均抑制Nav1.5通道蛋白,其中1000μM TMCC抑制作用的更显着。10.当TMCC为10mM,其对HERG尾电流的抑制率仅为18.43±0.12%。对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16.9±1.1μM。结论:1. TMCC通过抑制钠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钠电流。与胺碘酮相比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要弱,表明TMCC是一种对钠通道作用温和的化合物。2. TMCC对钙通道呈现双相作用,即低浓度时抑制钙内流,而高浓度则促进钙内流。高浓度的TMCC可能通过促进钙通道的激活和抑制钙通道的失活而促进钙离子内流。3. TMCC通过抑制延迟整流钾道的激活和促进失活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to。而胺碘酮对1to的抑制作用更强。4. TMCC和胺碘酮对大鼠正常心室细胞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均无影响,表明TMCC不易出现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5. TMCC通过抑制钠通道的失活过程来恢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INa峰值减小,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其对激活曲线无影响。6. TMCC通过促进钙通道的失活以及抑制钙通道的激活过程来恢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ICa,L峰值增大,使下移的Ⅰ-Ⅴ曲线上移,具有浓度依赖性。7. TMCC可通过抑制钾通道的激活过程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Ito峰值增大,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其对失活曲线无影响。8. TMCC可恢复Ik1电流异常,从而抑制因缺氧/复氧诱发的Ik1电流变化,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作用与胺碘酮相当。9.在急性作用时,TMCC对Navl.5通道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的抑制,主要是通过结合到通道的激活态和失活态而发挥作用的。在慢性作用时,TMCC并未抑制Nav1.5通道电流,也不影响通道动力学,但是对Navl.5通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TMCC对Nav1.5蛋白的作用是抑制合成后的蛋白转运到细胞膜上,其中高浓度的牛磺酸镁抑制蛋白表达作用更明显。10. TMCC对HERG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TMCC在临床应用情况下,可能不会影响心脏复极情况。
吴蓓[9](2013)在《非去极化心脏停跳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St. Thomas液(ST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HTK液)和非去极化停跳液(Non-depolarizing cardioplegia, NDP液)对短时间(1小时)常温(24~26℃)和长时间(8小时)低温(4℃)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离体心脏的心肌保护效果;2.观察ST液、HTK液和NDP液对I-R乳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快钠通道电流(Fast sodium current, INa)、L型钙通道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特性的影响;3.观察ST液、HTK液和NDP液对乳鼠心肌细胞和线粒体钙离子代谢以及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4.比较ST液、HTK液和NDP液对I-R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其电生理机制的异同。方法:1.SD大鼠64只,取其心脏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37℃氧饱和后的含钙KH缓冲液平衡15main后,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1)短时间常温心脏保存实验分组处理:对照组(Control, Con)、ST组、HTK组和NDP组分别在平衡后以室温(24-26℃)的无钙KH液、ST液、HTK液和NDP液灌注5min,在室温下相应的液体中保存1hr,再以37℃氧饱和的含钙KH液复灌lhr;(2)长时间低温心脏保存实验分组处理:Con组、ST组、HTK组和NDP组分别在平衡后以低温(4℃)的无钙KH液、ST液、HTK液和NDP液灌停5min,在4℃的相应液体中保存8hr后,分别以室温下的相应液体复温5main,再以37℃氧饱和的含钙KH液复灌1hr。比较各组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中心脏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含量水平、心肌梗死面积、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心肌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2.原代培养出生1~2天的SD乳鼠心肌细胞。培养36hr后,分为5组。各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Con):不经缺血再灌注处理的正常心肌细胞;(2)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缺血缺氧处理3hr,再灌注lhr;(3)ST组:缺血缺氧处理3hr,再灌注lhr,期间加入ST液干预;(4)HTK组:缺血缺氧处理3hr,再灌注lhr,期间加入HTK液干预;(5)NDP组:缺血缺氧处理3hr,再灌注lhr,期间加入NDP液干预。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比较各组心肌细胞AP、INa、ICa-L和Ito通道的特性。3.原代培养出生1-2天的SD乳鼠心肌细胞。培养5天后,用荧光探针进行孵育,分为4组。各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正常对照组(Con):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持续观察35min; ST组、HTK组和NDP组观察5min后,分别加入ST液、HTK液和NDP液,再连续观察30min。结果:1.短时间常温心脏保存环境下:HTK组和NDP组I-R后心脏心功能的恢复水平优于ST组(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P组冠脉流量高于ST组和HTK组(P<0.05);HTK组心梗面积、冠脉流出液中cTnI水平较ST组和NDP组降低(P<0.05);各组心肌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心肌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无显着差异。2.长时间低温心脏保存环境下:ST组心脏保存后心功能得不到有效恢复;NDP组再灌注后心功能和冠脉流量可恢复至平衡期的90%以上,显着高于Con组和HTK组(P<0.05);HTK组和NDP组流出液中cTnI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NDP组心梗面积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心肌组织ATP含量高于其他组(P<0.05),心脏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最轻;各组组织乳酸含量、光镜下形态结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1)AP:I/R组动作电位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fide, APA)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较Con组显着降低,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MP)去极化,NDP液干预后RMP. APA和APD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较ST组和HTK组增大(P<0.05);(2) INa:I/R组峰值电流密度较Con组显着降低,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与I/R组、ST组和HTK组相比,NDP组INa峰值电流密度明显提升(P<0.05),失活曲线右移;(3)ICa-L:I/R组峰值电流密度较Con组显着降低,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与I/R组、ST组和HTK组相比,NDP组峰值电流密度显着增高(P<0.05),失活曲线右移;(4)Ito:I/R组峰值电流密度较Con组显着降低,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与I/R组、ST组和HTK组相比,NDP组峰值电流密度显着增高(P<0.05),失活曲线左移。4.心肌细胞和线粒体钙代谢和膜电位的变化。加入停跳液后:(1)细胞内钙:NDP组停跳效果好,荧光强度基线水平较ST组和HTK组降低;(2)细胞膜电位:NDP组膜电位持续维持在超极化水平,ST组和HTK组膜电位持续维持在去极化水平,ST组去极化程度高于HTK组;(3)线粒体钙:ST组钙荧光强度基线水平较Con组和HTK组升高,NDP组较之降低;(4)线粒体膜电位:ST组膜电位去极化水平逐渐升高,NDP组和Con组膜电位具有超极化趋势。结论:1.对于短时间常温保存心脏而言,NDP液对冠脉血管舒张作用的保护优于ST液和HTK液;HTK液和NDP液促进I-R后心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ST液;HTK液和NDP液心肌保护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NDP液在常规心脏外科手术心肌保护中的应用优势有待进一步探讨。2.对于长时间低温保存心脏而言,ST液保存后心脏功能完全得不到恢复;NDP液保存后心脏功能基本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与HTK液相比存在明显优势;NDP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最佳。从本研究结果来看,NDP液是一种较HTK液更为理想的体外心脏保存液。3.停跳液的干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MIRI引起的心肌细胞AP、INa、ICa-L和Ito通道特性的改变。NDP液对AP和各离子通道的恢复作用优于ST液和HTK液。4.NDP液可有效诱导心脏停跳并使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内的钙离子浓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这有利于再灌注期间细胞内外钙离子梯度的维持,加快再灌注心脏功能的恢复,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发心肌细胞损伤的风险;提高了线粒体对细胞质内钙离子的清除能力,增强心肌细胞抵御MIRI的作用。5.NDP液可使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维持于超极化水平,亦可使得线粒体膜电位轻度超极化。这可以阻止细胞膜-钙离子-氧化应激-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损伤的发生,减轻MIRI;同时有助于心肌细胞钙稳态和抗氧化损伤能力的维持。
王玮[10](2013)在《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改变及夹竹桃麻素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改变及夹竹桃麻素的干预作用。方法:1.选择体重230~260g健康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共90只,称重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行气管插管,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仅将缝线穿过前降支而不结扎。将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一组接受夹竹桃麻素(15mg/kg/d)灌胃给药5周,设为心梗干预组(MI干预组),另一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周,设为心肌梗死组(MI组)。第6周时存活并用于实验的大鼠共32只,将一部分大鼠称重后行腹腔麻醉,迅速开胸取出心脏,应用酶解法分离获得单个左心室肌细胞用于膜片钳实验,其中sham组5只,MI组6只,MI干预组6只,另一部分大鼠称取左心室重量并取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用于测定基因表达,每组各5只。2.采用酶解法分离获得单个左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三组大鼠左心室肌细胞膜电容(Cm)和瞬时外向钾流(Ito)、稳态外向钾流(Iss)及内向整流性钾流(Ik1),测定每一钳制电压下的电流幅值并计算每一钳制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将每一钳制电压下的最大电流密度绘制成电流密度-电压(I-V)曲线,并计算Ito的激活、失活时间常数。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左心室肌细胞Ito通道α亚单位编码基因Kv4.2mRNA表达量。结果:1. MI组大鼠(n=5)左室质量指数为(3.19±0.25)mg/g,sham组(n=5)为(2.61±0.32)mg/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干预组(n=5)为(2.72±0.22)mg/g,较MI组显着降低(P<0.01),与sha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ham组、MI组及MI干预组间左心室重量、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Sham组左心室肌细胞膜电容为(189.91±26.5)pF(n=12),MI组为(248.54±28.13)pF(n=8),二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MI干预组为(203.68±19.33)pF(n=9),显着低于MI组(P<0.01),虽然高于sham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 Ito:+60mV钳制电压时,MI组电流密度显着低于sham组,分别为(15.55±1.63)pA/pF(n=8)和(28.36±2.26)pA/pF(n=12)(P<0.01);MI干预组为(23.72±2.55)pA/pF(n=9),较MI组电流密度显着增加(P<0.01),比sham组电流密度显着降低(P<0.01)。三组Ito的激活电压均为-30mv,激活时间常数分别为(1.41±0.52)ms、(1.57±0.34)ms和(1.21±0.32)ms,失活时间常数分别为(17.82±4.33)ms、(20.54±2.95)ms和(19.12±4.58)m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Iss:三组心肌细胞Iss在+60mv下电流密度分别为sham组(8.45±0.68)pA/pF(n=12),MI组(8.38±0.45)pA/pF(n=8),MI干预组(9.05±0.32)pA/pF(n=9),三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ss的I-V曲线显示,在不同钳制电压下其电流密度相当。5. Ik1:-120mv钳制电压下三组的电流密度分别为sham组(16.29±1.18)pA/pF(n=12),MI组为(16.87±0.65)pA/pF(n=8),MI干预组为(17.34±0.72)pA/pF(n=9),三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钳制电压下三组I-V曲线几乎重叠。6.sham组Kv4.2mRNA的表达水平是MI组的(5.35±0.5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MI干预组的(1.47±0.14)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干预组Kv4.2mRNA的表达水平则是MI组的(2.82±0.47)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 MI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膜电容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应用夹竹桃麻素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下降,表明抑制NADPH氧化酶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肌细胞肥大。2. MI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较对照组显着降低,I-V曲线明显下移,同时编码Ito通道α亚单位的Kv4.2mR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着降低,提示Ito电流密度降低系其编码基因表达下降所致。而Ik1、Iss电流密度则不受影响。3.夹竹桃麻素干预后Kv4.2mRNA表达及Ito电流密度均相应显着升高,提示夹竹桃麻素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进而上调Kv4.2mRNA表达而使Ito密度增加。
二、模拟缺血对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I-V曲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缺血对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I-V曲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性味归经研究中医治疗心房颤动时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炙甘草汤作用于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本研究的意义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药作用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2)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对象、分组及模型建立 |
1.2 主要试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基础参数采集 |
1.5 病理学实验 |
1.6 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 |
1.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 |
1.8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 |
1.9 膜片钳实验 |
1.10 心房肌细胞钙瞬变实验 |
1.11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基础参数比较 |
2.2 病理学实验结果 |
2.3 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结果 |
2.4 RT-q PCR实验结果 |
2.5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 |
2.6 膜片钳实验结果 |
2.7 心房肌细胞内 Ca~(2+)瞬变比较 |
3 讨论 |
3.1 CIH促进大鼠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 |
3.2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miR-21/PTEN/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
3.3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mi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
3.4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INa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
3.5 CIH/多西环素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 的影响 |
3.6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Ito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
3.7 CIH/多西环素对大鼠心房肌细胞AP的影响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房颤动中心房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黄杨宁对过氧化氢预处理的大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与耗材 |
1.4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5 药物配制 |
1.6 溶液配制 |
1.7 免疫荧光抗体配制 |
2.实验方法和步骤 |
2.1 实验分组 |
2.2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钾通道电流 |
2.3 免疫荧光法 |
3.数据分析 |
4.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房肌细胞形态学 |
2.膜片钳记录SD大鼠心房肌细胞I_(K1)和I_(TO)电流 |
2.1 各组I_(K1)电流的变化 |
2.2 各组I_(K1)通道的α亚单位Kv2.1的表达 |
2.3 各组I_(to)的峰值电流的变化 |
2.4 各组I_(to)的激活曲线的变化 |
2.5 各组I_(to)的失活曲线的变化 |
2.6 各组I_(to)的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变化 |
2.7 各组I_(to)通道α亚单位Kv4.3 的表达 |
讨论 |
1.急性分离耐钙成年SD大鼠心房肌方法的探讨 |
2.H_2O_2 对大鼠心房肌I_(K1)、I_(TO)的影响及黄杨宁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
(5)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仪器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实验方法 |
1.1.5 实验方案 |
1.1.6 数据处理 |
1.2 结果 |
1.2.1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Na)电流的影响 |
1.2.2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Na)稳态激活曲线的影响 |
1.2.3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Na)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
1.2.4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Na)稳态复活曲线的影响 |
1.3 小结 |
二、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所致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异常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方案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Na)电流的影响 |
2.2.2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Na)稳态激活曲线的影响 |
2.2.3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Na)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
2.2.4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Na)稳态复活曲线的影响 |
2.3 小结 |
三、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动物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方案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Ca,L)电流的影响 |
3.2.2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Ca,L)稳态激活曲线的影响 |
3.2.3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Ca,L)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
3.2.4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_(Ca,L)稳态复活曲线的影响 |
3.3 小结 |
四、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所致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异常的影响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动物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方案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Ca,L)电流的影响 |
4.2.2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Ca,L)稳态激活曲线的影响 |
4.2.3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Ca,L)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
4.2.4 DIO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H/R模型I_(Ca,L)稳态复活曲线流的影响 |
4.3 小结 |
讨论 |
创新点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6)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钠通道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表达心脏SCN5A基因的HEK29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缺血再灌注期间不同时相氟比洛芬酯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KLN 对犬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选择及饲养管理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分组及给药 |
1.5 模型制备 |
1.6 心电图监测 |
1.7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心律失常模型建立 |
2.2 KLN 对室性早搏的作用 |
2.3 KLN 对室性心动过速的作用 |
3 讨论 |
3.1 大动物模型选择与复制 |
3.2 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3.3 KLN 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
第二部分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
1.5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 |
1.6 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记录 |
1.7 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记录 |
1.8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的作用 |
2.2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1的作用 |
3 讨论 |
3.1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的作用 |
3.2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1的作用 |
3.3 从 KLN 对钾通道的作用探讨其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优势 |
综合讨论 |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分析 |
1.1 概述 |
1.2 病机分析 |
1.3 治法探讨 |
2. KLN 处方分析 |
2.1 处方分析及药物功效溯源 |
2.2 配伍特点 |
2.3 现代药理研究 |
3 KLN 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与离子通道作用靶点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表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论着 |
详细摘要 |
(8)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各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仪器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实验方法 |
1.1.5 实验分组 |
1.1.6 数据处理 |
1.2 结果 |
1.2.1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2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3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4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各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2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3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4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牛磺酸镁对Nav1.5和HERG基因转染的通道电流和蛋白表达的作用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细胞来源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的急性作用 |
3.2.2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的慢性作用 |
3.2.3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蛋白表达的作用 |
3.2.4 牛磺酸镁对HREG基因转染的通道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非去极化心脏停跳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非去极化心脏停跳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晌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非去极化心脏停跳液对缺血再灌注乳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改变及夹竹桃麻素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各组左室质量指数的比较 |
二、各组左心室肌细胞膜电容的比较 |
三、各组 ITO电流的比较 |
四、各组 ISS的比较 |
五、各组 IK1的比较 |
六、各组 ITO亚单位 KV4.2 MRNA 表达的比较 |
讨论 |
一、心肌梗死后钾通道的重构 |
二、夹竹桃麻素对心梗后钾通道重构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氧化应激 |
2 心肌细胞钾通道 |
3 氧化应激与心肌钾通道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模拟缺血对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I-V曲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郭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D]. 张凯.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黄杨宁对过氧化氢预处理的大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影响[D]. 赵亚楠.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的影响[J]. 温晓竞,张乐乐,栗魏彬,王晓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5]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D]. 刘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6]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钠通道影响的研究[D]. 孙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7]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D]. 李东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8]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D]. 赵临. 天津医科大学, 2013(12)
- [9]非去极化心脏停跳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D]. 吴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10]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改变及夹竹桃麻素的干预作用研究[D]. 王玮. 苏州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