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项目可研与公路测设必须要考虑环境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曹真[1](2022)在《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内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难免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项目在开工之前必须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时按照评价结果来制定全过程环保管理措施。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及全过程环保管理为主题展开分析,探讨环境影响评估监测和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同时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
万强[2](2022)在《审计视角下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绩效的审计,是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审计视角出发,以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为案例,通过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海选与筛选,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构建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案例工程,一方面验证了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科学评估了案例工程的绩效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公路工程绩效提升策略。基于政府投资公路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开展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正顺应形势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健全一套普遍适用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建设管理、成本管理和投资收益四个维度建立一套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括一级评价指标1个、二级评价指标4个、三级评价指标28个在内的框架体系,采用AHP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了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然后将绩效评价指标应用到S县公路工程项目上,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最后借助专家打分法对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进行一个模糊综合分析评价,确定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最终得分为74.6283分,处于一般水平,而准则层中投资决策处于一般水平,建设管理处于一般水平,成本管理处于良好水平,投资收益处于较差水平。针对项目绩效评价提出提升建议及相关对策,包括强化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多途径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和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从指标筛选和模型构建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对S县政府投资公路项目的绩效进行案例研究,为提升S县政府的公共项目管理能力提供基础,并能够为类似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肖青照[3](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建设,逐渐地拉近了各地的经济发展距离,并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平衡的发展,但是约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是大片的山区,然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牵涉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常常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快速发展更多更好的公路理念和维护环境自然生态的要求,在高速公路工作中一直充满矛盾,为了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必须从高速公路设计源头路线设计开始控制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与后期恢复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来确保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在我国现有山区高速公路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探讨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指标因子并建立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项目沿线的环境,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合适的路线方案,最后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为目的,实现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就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防性。
周晓杰[4](2020)在《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综合管廊工程利益相关者众多,在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下,导致业主方统筹管理效率低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可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然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也存在多主体参与等问题,而且现在同时具备综合管廊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工程咨询企业就需要寻找有效方式优化整合后为业主分忧解难。相关研究表明,虚拟建设是从虚拟组织基于项目层面的应用发展而来的,恰恰能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进行优化和提升,进而就能提升综合管廊项目的管理绩效。因此本文结合虚拟建设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来实现指导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首先对综合管廊项目与虚拟组织模式进行适配,根据项目目标和各阶段咨询任务,进行虚拟组织合作伙伴的选择,构建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星型-主从架构,另为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对各参与咨询企业进行角色对照、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的设计,为下一环节虚拟组织的正常运行打好基础。为保证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运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沟通机制、工作机制等进行分析设计,尤其针对综合管廊项目的工作机制,提出部分具体的咨询内容,旨在为实施综合管廊项目的咨询单位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助力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推广实施。
江海国[5](2019)在《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的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应用“智慧工地”、“BIM”、“RFID”、“AI”、“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智慧手段,实现了项目增值、管理创效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理念与思维。在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仍然大量存在着服务能力水平滞后工程技术发展、服务阶段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高素质人员不足、信任缺失等诸多问题,与投资人基于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目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咨询服务国际化等的能力和需求相差甚远。当下及未来,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水平如何提高、存在问题如何应对、服务如何转型并实施,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咨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现存问题,积极谋求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监理咨询服务能力与水平,特提出了本研究课题。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的发展背景、国内外研究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文献调查分析,并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时代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工程总承包和3P的咨询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三种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同时对企业转型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以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希望本文研究能对当下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顺利转型发展、完善相应的工程监理制度体系、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提供启发、借鉴与思考。
陶李培[6](2019)在《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西北地区的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而轨道工程对保障铁路项目顺利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是铁路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的保障,同时其施工行为也对西北地区生态资源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中需使用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和造价不菲的施工材料,在环保、用水、用能、用料和占地上都有诸多可以实现绿色化施工的空间。因此,在安全和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如何针对轨道工程施工中主要的非绿色施工行为进行监督和改进,在实现我国西北地区铁路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保障“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及“绿色生产”的方针在西北地区的贯彻落实意义重大。因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以及“绿色”概念在工程领域的发展目标,考虑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色,将绿色施工的概念引入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中,对不同轨道工程的施工行为进行分析,筛选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铁路轨道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指标,结合西北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构建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指标的评价体系。研究发现,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体系应从压力型指标、状态型指标、响应型指标入手,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其次,选用ANP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确定出影响程度最大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使用改进后的模糊效用评定法,通过对专家的调查测得各评价指标的在各效用测定点的模糊效用测定值;利用信息扩散原理,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二维正态信息扩散函数得到仿真后的指标效用值,进而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模糊效用函数。利用信息扩散的方法可有效的解决轨道绿色施工信息量小和专家评判的主观性;结合ANP法确定的权重可以对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更准确合理的评价。最后,通过对银吴客专和兰新高铁的实际工程研究,利用现场数据代入各指标模糊效用函数得到两个标段的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效用值,效用越高即表示该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越高。计算结果显示银吴客专轨道工程的绿色施工综合效用值较高,绿色施工水平较高;证明了通过模糊效用方法和信息扩散技术得到的各指标效用函数的可操作性,可用于日后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效用评价,也可为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于然[7](2019)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公路投资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要信息源自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其质量状况对决策结果的准确度有直接影响。在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尤其是高速公路项目数量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怎样深入做好可行性研究、提升研究结果的质量水平,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对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现阶段,有关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质量中关键内容评价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非常少,尚无完整的评价体系,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客观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性,导致项目启动后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缺失,笔者对中西方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从工作内容、管理控制的方式及可行性研究工作在项目工程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归纳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内容基础上构建了工作步骤图,建议使用“二校三审”这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质量关键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实现较科学地评价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完成和评价的质量。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为:就可行性研究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与相关人员管理控制展开了全面地分析,构建起了相应的组织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与工可研报告结果综合评价体系。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地对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质量的关键内容展开研究,建立可行性研究质量关键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使得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提升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使项目能识别防范控制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刘博洋[8](2019)在《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西北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其中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公路工程建设需要穿越大量荒漠化地区,“绿色公路”理念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推进深化,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的关注度也持续提升。随着绿色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人员、专家及学者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绿色施工效果评价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而且当前国内外研究对绿色公路的绿色施工效果评价均未进行成体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如何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之后进行绿色施工效果评价这个问题,也是从国家公路工程建设层面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极具研究价值和研究潜力,因此,本文针对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的绿色施工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本文以“四节一环保”的作为根本理念,从组织管理、施工技术、能源资源、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区域经济等方面提出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6个,二级评价指标25个,三级评价指标65个),通过层次分析模型优化、模糊综合分析模型优化、灰色聚类分析这三个分析阶段建立了模糊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并简要说明了该模型的拓展及适用性。为了验证模糊灰色聚类评价模型适用于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本文的模型验证实例选取了世界上单体工程体量最大的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京新高速临白段(阿拉善盟境内)高速公路”,该项目的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综合得分为2.687分,最终得到京新高速临白段(阿拉善盟境内)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等级为“良”的结论,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由于我国绿色施工起步较晚,特别是在绿色公路建设领域当中,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研究具有很大研究空间,本文较早提出了对荒漠化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评价这一研究课题,但其他等级公路绿色公路施工效果评价研究并未深入涉及,后续研究还需要众多工程建设人员、专家及学者给予指正并进行优化完善。
王虹霁[9](2019)在《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绿色公路评价体系,随着工作的推进,地区的适用性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既有国家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各省地方特点建立贴合地方建设特点的评价体系具有非常的必要性。本论文以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模型,走访调研,归纳总结等方法,结合江苏省实际提出修改建议,为江苏省乃至其他省制定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既有绿色公路评价体系,分析了各个评价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分别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视角分析了指标在制定过程中的地区性差异;总结了江苏省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公路建设三方面特征;采取走访调研和问卷相结合等方式,了解江苏省目前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关注的重点部分,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地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评价指标的修改意见;以江苏省江阴市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为项目依托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修改意见。
邵小明[10](2017)在《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选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选线方案是否合理以及科学不仅关系到了高速公路的战略地位、通车运输效率、公路本身的工程造价,而且也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环境,地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利益问题。因此,在现场勘察之后工程修建之前,比选出路线方案的优劣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通过介绍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发展以及新设计理念的内涵,确定了论文采用局部变权的思想。阐述了高速公路选线常用的评价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现代评价方法中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确定了本文的评价方法。结合迁曹高速公路的工程特点,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确定了高速公路路线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社会评价和安全评价等五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路线优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原则,指出了局部状态变权向量中参数的具体值,结合MATLAB程序进行了参数合理性的说明。将局部变权、层次分析法、TOPSIS以及灰色关联决策相结合,摸索总结出本文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比了常权和变权的变化,证明了变权的合理性。通过迁曹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对比优选方案,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三个备选方案中K方案是最佳的。局部变权的应用很好地体现出了数据本身的实际价值,证明了此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工程项目可研与公路测设必须要考虑环境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项目可研与公路测设必须要考虑环境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影响评估监测和管理问题 |
1.1缺乏可靠的控制系统 |
1.2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监督机制的覆盖面有限 |
1.3监测管理内容不全 |
2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工作落实措施 |
2.1项目前期环保管理分析 |
2.1.1可研设计阶段 |
2.1.2环评阶段 |
2.2项目建设期环保管理分析 |
2.2.1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
2.2.2施工及环境保护监理 |
2.3项目投产及运行期环保管理分析 |
2.3.1竣工环保验收 |
2.3.2运行期环保管理 |
2.4落实项目事中事后的环保管理 |
3结语 |
(2)审计视角下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理论 |
2.2 “5E”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
2.3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4 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理论 |
2.5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2.5.1 德尔菲法 |
2.5.2 层析分析法 |
2.5.3 评价方法选择 |
第三章 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方法 |
3.1.1 构建目标 |
3.1.2 构建原则 |
3.1.3 构建指标的依据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3.2.1 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2.2 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体系 |
3.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
3.3.1 构造指标层 |
3.3.2 构造判断矩阵 |
3.3.3 一致性检验 |
3.3.4 准则层权重计算 |
3.3.5 指标层权重计算 |
3.4 评价模型构建 |
3.5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3.5.1 项目审批情况 |
3.5.2 工程建设情况 |
3.5.3 工程招投标情况 |
3.5.4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第四章 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
4.1 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测度 |
4.1.1 定性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2 定量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3 整体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
4.1.4 四大准则层评价分析 |
4.2 S县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1 S县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现状 |
4.2.2 S县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4.3 S县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问题原因分析 |
4.3.1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 |
4.3.2 相关部门对绩效审计缺乏重视 |
4.3.3 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宣传力度不够 |
第五章 提升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对策和建议 |
5.1 强化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 |
5.2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
5.3 多途径提升绩效评价质量 |
5.4 加强宣传与引导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 B S县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
1.1.2 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 |
2.1 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
2.1.1 山区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1.2 山区高速公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2.1.3 山区高速公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
2.2 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1 生态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2 社会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2.3 经济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 |
3.1 现有评价模型概述 |
3.1.1 层次分析法 |
3.1.2 灰色关联度法 |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2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方法 |
3.2.1 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2.2 模糊综合评价 |
3.2.3 最终评价结果的确定 |
3.3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应用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总体描述 |
4.1.2 项目沿线环境条件 |
4.2 基于环境影响的项目路线方案比选 |
4.2.1 凤凰镇过境段(K23+200~K29+000) |
4.2.2 西钟岭越岭段(K52+140~K60+587) |
4.2.3 色河铺镇过境段(K62+174~K67+453) |
4.2.4 山阳钒矿厂段(K74+500~K78+000)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路线方案比选 |
4.3.1 确定指标权重 |
4.3.2 模糊综合评价 |
4.4 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协调情况 |
4.4.1 山区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协调情况 |
4.4.2 山区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
5.1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1.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1.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1.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2.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2.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 山区高速公路营运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5.3.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2 社会环境的保护措施 |
5.3.3 经济环境的保护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现实问题的发现 |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综合管廊项目起源与发展文献研究 |
2.1.1 国外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
2.1.3 综合管廊项目学术研究现状文献研究 |
2.1.4 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方式文献研究 |
2.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广发展研究 |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
2.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评述 |
2.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应用文献研究 |
2.3.1 虚拟组织一般是针对企业的信息集成组织系统 |
2.3.2 虚拟建设是虚拟组织在工程项目层面中的应用 |
2.3.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研究评述 |
2.4 文献述评与启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本文研究逻辑梳理 |
3.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
3.2.1 研究逻辑 |
3.2.2 研究方法 |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
3.3.1 研究逻辑 |
3.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
4.1 综合管廊项目确定与虚拟组织目标/任务的分解 |
4.1.1 合理选择适合综合管廊项目的虚拟组织模式 |
4.1.2 虚拟组织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目标/任务分解 |
4.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作伙伴的选择 |
4.2.1 明确项目任务,确定伙伴企业的选择原则 |
4.2.2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层次构建 |
4.3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建设组织结构 |
4.3.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详细结构设计 |
4.3.2 全过程工程咨询参与企业角色对照设计 |
4.3.3 虚拟建设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设计 |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 |
5.1.1 项目虚拟组织规制体系 |
5.1.2 项目虚拟组织公共准则 |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沟通机制 |
5.2.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逻辑 |
5.2.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管理 |
5.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机制 |
5.3.1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分析 |
5.3.2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内容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理论研究 |
1.2.2 应用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
2.1 我国的工程监理发展概述 |
2.2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 |
2.2.1 工程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布 |
2.2.2 2015-2018年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承揽情况 |
2.2.3 监理发展依托的建筑业发展情况 |
2.2.4 新智慧技术诞生对监理的影响 |
2.3 国外监理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1.1 新时代工程监理 |
3.1.2 全过程工程咨询 |
3.2 基础理论 |
3.2.1 全过程工程咨询 |
3.2.2 建筑师负责制 |
3.2.3 安全监理制度 |
3.2.4 纪检监督机制 |
3.2.5 职业风险金制度 |
3.3 本章小结 |
4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1 2013-2018年专家(学者)的行业SWOT分析 |
4.1.2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SWOT分析 |
4.2 新时代对工程监理的要求 |
4.3 本章小结 |
5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
5.1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时代特征 |
5.2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模式的研究 |
5.2.1 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服务模式 |
5.2.2 项目总承包和PPP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 |
5.2.3 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 |
5.3 新时代工程监理企业转型服务发展保障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实证研究 |
6.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6.1.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基本情况 |
6.1.2 江南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 |
6.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现状分析 |
6.2.1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内现状分析 |
6.2.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外现状分析 |
6.3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行性分析 |
6.3.1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路径 |
6.3.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
6.3.3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研究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铁路绿色施工评价研究现状 |
1.2.2 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3.3 论文技术路线 |
2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相关理论研究 |
2.1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概述 |
2.1.1 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在轨道工程施工上的差异 |
2.1.2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 |
2.1.3 西北地区对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的影响 |
2.2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的内涵 |
2.2.1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概述 |
2.2.2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理论基础 |
2.2.3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特点 |
2.3 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2.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2.3.2 常见的综合评价模型 |
2.4 信息扩散理论 |
2.5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
3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的原则 |
3.2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行为分析 |
3.3 基于PSR模型的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分析 |
3.3.1 压力性指标 |
3.3.2 状态型指标 |
3.3.3 响应型指标 |
3.4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
4 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的分析 |
4.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1.1 ANP法计算指标权重 |
4.1.2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4.2 评价指标模糊效用的确定 |
4.2.1 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及效用测定点的确定 |
4.2.2 评价指标模糊效用测定 |
4.3 评价指标模糊效用样本的信息扩散 |
4.3.1 基于熵理论的一维信息扩散函数的确定 |
4.3.2 一维信息扩散的步骤 |
4.3.3 评价指标模糊效用的计算机仿真 |
4.3.4 仿真样本的二维信息扩散 |
4.3.5 指标效用函数的曲线拟合 |
4.4 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综合效用值 |
5 工程实例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1.1 有砟轨道—银吴客专 |
5.1.2 无砟轨道—兰新高铁 |
5.2 基础数据收集 |
5.3 评价指标效用函数的确立 |
5.3.1 指标的一维信息扩散 |
5.3.2 评价信息的一维计算机仿真 |
5.3.3 指标仿真效用的二维信息扩散 |
5.3.4 指标效用函数的曲线拟合 |
5.3.5 评价指标的模糊效用函数 |
5.4 轨道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综合效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特征 |
1.1.2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1.1.3 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特点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外国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比较及分析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结构、关键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分析 |
2.1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内容分析 |
2.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中影响关键内容因素分析 |
2.2.1 高速公路工可行研究工作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 |
2.2.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方法的分析研究 |
2.2.3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 |
第三章 研究评价方法综述 |
3.1 PDCA循环 |
3.2 层次分析法 |
3.3 模糊评价法 |
第四章 基于PDCA循环对高速公路工可研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
4.1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实施的组织分析 |
4.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实施中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
第五章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报告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
5.1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方法 |
5.2.2 质量评价体系 |
第六章 实例分析 |
6.1 保泸高速保山市老营一瓦马镇段工程概况 |
6.1.1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介 |
6.1.2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条件简介 |
6.1.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利资源简介 |
6.1.4 保山市老营—瓦马镇项目建设背景 |
6.1.5 保山市老营—瓦马镇项目建设方案的评选 |
6.2 建立评语集 |
6.3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
6.4 对准则层各评价指标Xi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i |
6.4.1 工可研究方案I的模糊评价矩阵 |
6.4.2 工可研究方案Ⅱ的模糊评价矩阵 |
6.4.3 工可研究方案III的模糊评价矩阵 |
6.5 进行各级模糊评价 |
6.5.1 计算准则层指标的综合评价集 |
6.5.2 计算目标层综合评价集 |
6.6 计算综合评估值 |
6.7 评估结论 |
第七章 展望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8)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评价方法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2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的内涵 |
2.1.1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的概念 |
2.1.2 绿色施工的概念 |
2.1.3 绿色施工的特点 |
2.1.4 绿色施工的原则和要点 |
2.2 效果评价基础理论及方法 |
2.2.1 指标和权重的确定方法 |
2.2.2 效果评价内容 |
2.2.3 效果评价方法 |
2.3 效果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主要影响因素 |
3.1 影响因素调查 |
3.2 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3.2.1 组织管理因素 |
3.2.2 施工技术因素 |
3.2.3 能源资源因素 |
3.2.4 自然环境因素 |
3.2.5 社会文化因素 |
3.2.6 区域经济因素 |
3.3 绿色施工因素综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构建 |
4.1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及原则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 效果评价指标结构层次模型 |
4.2.1 选取评价指标 |
4.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3 确定效果评价指标标准 |
4.4 本章小结 |
5 建立模糊灰色聚类的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模型 |
5.1 建立模糊灰色聚类评估模型 |
5.1.1 层次分析模型优化 |
5.1.2 模糊综合分析模型优化 |
5.1.3 灰色聚类分析评价 |
5.2 评价模型的拓展及适用性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项目基本情况 |
6.2 项目绿色施工效果评价 |
6.3 措施与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B 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C 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阿拉善盟)绿色施工效果专家评分汇总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外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总结与分析 |
2.1 取得绿色公路评价认证的好处 |
2.2 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评价系统 |
2.3 GREENROADS |
2.3.1 Greenroads评价体系 |
2.4 土木工程环境质量评估和奖励体系(CEEQUAL) |
2.4.1 CEEQUAL的历史 |
2.4.2 CEEQUAL的益处 |
2.4.3 CEEQUAL评价体系 |
2.4.4 CEEQUAL评价的国际应用 |
2.5 澳大利亚绿色基础设施委员会(AGIC) |
2.5.1 AGIC评审 |
2.6 维省运输署集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工具(INVEST) |
2.6.1 INVEST评审 |
2.7 其他评价体系 |
2.7.1 交通与环境可持续认证(GreenLITES) |
2.7.2 伊利诺斯州适宜居住和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评价系统指导(I-LAST) |
2.7.3 可持续性交通评价体系(STARS) |
2.7.4 建设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BE2ST in-Highways) |
2.7.5 绿色道路(Greenway) |
2.8 汇总和总结 |
第三章 :我国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总结与分析 |
3.1 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3.2 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公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3.3 云南省地方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
3.4 绿色公路评价体系 |
3.5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绿色公路部分) |
3.6 汇总和总结 |
第四章 地域性因素分析 |
4.1 基于自然环境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
4.1.1 基于土地资源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1.2 基于水文条件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1.3 基于动植物特征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 基于社会环境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1 基于节材与选材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2 基于设计策略和技术选择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2.3 基于社会文化的地区适宜性分析 |
4.3 江苏省自然环境特征 |
4.3.1 江苏省土地资源特征 |
4.3.2 江苏省水文条件特征 |
4.3.3 江苏省动植物分布特征 |
4.3.4 江苏省自然环境特征总结 |
4.4 江苏省社会环境特征 |
4.4.1 江苏省经济环境特征 |
4.4.2 江苏省文化环境特征 |
4.4.3 江苏省公路发展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指标增改意见 |
5.1 江苏省相关指导意见分析 |
5.2 问卷及座谈结果 |
5.3 指标权重计算 |
5.3.1 主客观权重指标确定方法比较 |
5.3.2 主观赋权法比较 |
5.4 指标权重计算 |
5.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4.2 构造判断矩阵 |
5.4.3 计算标准矩阵和特征向 |
5.4.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4.5 最终元素指标的权重确定 |
5.4.6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5.5 地域适宜性评价指标的细化增补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例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特点 |
6.2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
6.2.1 噪声 |
6.2.2 废气 |
6.2.3 废水 |
6.2.4 固体废物 |
6.3 管理工作情况 |
6.3.1 开展监督检查相关情况 |
6.3.2 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等相关情况 |
6.3.3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情况 |
6.4 根据国家标准评价 |
6.5 增改指标评价 |
6.6 问题汇总及意见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1.1 研究成果 |
7.1.2 研究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1.3 路线方案的主要评价方法 |
1.3.1 传统评价模式 |
1.3.2 现代评价模式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变权理念 |
2.1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
2.1.1 高速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
2.1.2 高速公路设计新理念的内涵 |
2.2 变权理念 |
2.2.1 局部变权的必要性 |
2.2.2 局部变权的基本原理 |
2.2.3 均衡函数的构造与局部变权的基本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评价目的与原则 |
3.1.1 高速公路线路方案评价的目的 |
3.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1.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
3.2 评价指标集初选 |
3.2.1 经济指标 |
3.2.2 技术指标 |
3.2.3 环境指标 |
3.2.4 社会指标 |
3.2.5 安全指标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 路线方案评价方法的选取 |
4.2 高速公路评价方法中权重的确定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4.3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 |
4.3.1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原则 |
4.3.2 局部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 |
4.3.3 局部变权向量系数的选择及合理性分析 |
4.4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地理位置 |
5.1.2 项目地形、地貌 |
5.1.3 项目的气候条件 |
5.1.4 项目的不良地质 |
5.1.5 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 |
5.1.6 线路备选方案的拟定 |
5.2 本项目的单项评价 |
5.2.1 经济指标评价 |
5.2.2 技术指标评价 |
5.2.3 其他指标评价 |
5.3 路线方案的综合优选 |
5.3.1 评估指标 |
5.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3 局部变权向量值的计算 |
5.3.4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5.4 常权法和变权法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工程项目可研与公路测设必须要考虑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考[J]. 曹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02)
- [2]审计视角下政府投资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县为例[D]. 万强. 河北地质大学, 2022
- [3]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评价[D]. 肖青照. 长安大学, 2020(06)
- [4]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D]. 周晓杰.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5]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D]. 江海国. 重庆大学, 2019(02)
- [6]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绿色施工综合评价研究[D]. 陶李培.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7]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D]. 于然.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荒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效果评价研究[D]. 刘博洋.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9]江苏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研究[D]. 王虹霁. 东南大学, 2019(06)
- [10]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 邵小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