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室及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严重颅内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唐宽[1](202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室扩张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慢性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常见并发症,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张。慢性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但是针对慢性脑室扩张相关因素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拟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慢性脑室扩张的相关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我们回顾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收治的连续的5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纳入标准为发病后72小时内来院、存活14天以上和行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排除标准为其他原因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前已有脑室扩张、再出血和伴有颅内血肿。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其中70例符合条件,且病例资料完整的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无慢性脑室扩张为结局变量,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脑室积血、急性脑室扩张、动脉瘤位置、腰大池引流或脑室外引流、动脉瘤手术方式、颅内感染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慢性脑室扩张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2)、Hunt-Hess分级(p=0.000)、Fisher分级(p=0.000)、脑室积血(p=0.000)、急性脑室扩张(p=0.000)、动脉瘤位置2(p=0.027)、腰池或脑室引流(p=0.001)等因素与aSAH后慢性脑室扩张显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仅急性脑室扩张(OR=97,95%CI 13-999,p=0.0002)与aSAH后慢性脑室扩张有关。结论:急性脑室扩张为aSAH后慢性脑室扩张唯一独立危险因素,且有急性脑室扩张患者发生慢性慢性室扩张是无急性脑室扩张患者97倍;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蛛网膜下腔血液逆流进入脑室导致脑室扩张,脑室壁室管膜损伤,若未及时脑室内减压,影响室管膜修复,从而诱发慢性脑室扩张;对于有急性脑室扩张患者,有望通过早期或超早期脑室或腰池引流、腰椎穿刺和开颅夹闭同时行终板造瘘等方式释放脑脊液降低脑室内压力预防慢性脑室扩张。
董军成[2](2020)在《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文中提出背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H后再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中血性脑脊液(CSF)所引发脑血管痉挛(CVS)[1]、脑水肿、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DIND)[2]、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3]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使aSAH病死率达30%~50%[4-6]。最新研究显示相比开颅夹闭,血管内栓塞能明显降低致残致死率[7,8],使越来越多的aSAH患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虽然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能及时地控制动脉瘤破裂再出血,但是蛛网膜下腔的积血不能随介入手术所清除。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腰大池置管引流术(LD)能够及时有效的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对于置换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及减少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4]。但是,LD有许多相关并发症急需进一步探讨和预防[15-17]。其中LD相关CSF感染的发病率文献报道1%-18%[18-20],以其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中心进行了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方面的探索,譬如手术操作与导管相关感染关系、置管时间长短与感染风险的关系、每日留取标本化验是否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否降低CSF感染率等[20-22]。其中,很多研究提示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导致置管引流发生CSF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24]。回顾既往文献,对于aSAH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的拔管时机、持续引流时间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对LD相关CSF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对aSAH术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拔管时机进行进一步探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一段时期内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LD的病例资料,探讨aSAH栓塞术后LD合适的拔管时机,分析LD的拔管时机与CSF感染、临床预后的关系。同时,也对意外脱管、堵管的病例给出是否再次进行LD治疗的建议。方法:搜集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首次SAH病例,病种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叉部动脉瘤。所有病例在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放置LD。收集所有入组病例年龄、性别、LD持续时间、拔管前脑脊液中RBC计数、CSF感染时LD持续时间、拔管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以及出院后6月m RS评分。应用IBM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及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变量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病例332例,男性128例,女性204例,男性:女性≈1:1.6;年龄34~80岁,平均(59.11±10.76)岁,Hunt-Hess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90例、97例、45例;其中,LD术后CSF感染36例,总感染发生率10.84%。2.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主要集中在置管后第6~9天,占72.2%;在CSF感染的后续治疗中,不拔除引流管的病例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6个月预后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值分别为0.046、0.04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各组m RS评分,提示不拔除引流管的预后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预后要差;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与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相比,P=1.000>0.05,说明这两组病例的处理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差别。3.线性相关分析表明,296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CSF常规中RBC计数与6个月随访m RS评分具有线性回归关系,提示脑脊液中RBC计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 RS评分。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拔管时脑脊液中RBC计数对SAH患者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RBC计数范围进行拔管。4.经Kruskal-Wallis检验,173例Hunt-Hess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H值为7.748,P=0.2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Hunt-HessⅡ级的aSAH来说,不同CSF中RBC计数的预后无明显差别。5.对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显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t值为3.610,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II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6.对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H值为4.333,P=0.037<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V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7.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DIND有18例,发病率6.08%,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0例,RBC计数≥6000/mm3有8例,经χ2检验χ2值4.993,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DIND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0/218<8/60),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的发病率。8.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发生SDHC共有30例,发病率10.14%,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6例,RBC计数≥6000/mm3有14例,经χ2检验χ2值10.591,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SDHC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6/212<14/54),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SDHC的发病率。结论:1.对于Hunt-Hess II级的aSAH患者,LD的放置对预后可能没有影响,不建议进行LD,以减少LD相关感染等并发症。2.对于Hunt-Hess III级和Hunt-Hess IV级的aSAH患者,放置LD有利于良好的预后,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以减少留管时间,这对预防留置引流管所引发的CSF感染可能是有益的。3.对于aSAH患者,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及SDHC的发病率。4.对于CSF感染的病例,我们的建议是直接拔除引流管,重新放置新的腰大池引流管或连续腰椎穿刺置换感染CSF,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张召腾[3](2020)在《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随着脑动脉瘤诊断、早期修复及神经重症管理的改善,脑动脉瘤死亡率较前下降,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术后仍有较多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a SAH治疗的重要部分。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作为a SAH术后脑脊液外引流的主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研究腰大池引流(LD)和腰椎穿刺(LP)用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前瞻性或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由该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所获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总计23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可缩短患者发病后头痛时间[MD=-3.33,95%CI(-3.71,-2.95),P<0.000 01],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RR=0.47,95%CI(0.40,0.55),P<0.000 01],降低脑积水发生率[OR=0.29,95%CI(0.22,0.38),P<0.00001],改善患者短期预后[OR=1.78,95%CI(1.40,2.26),P<0.000 01],腰大池引流组颅内感染率高于腰椎穿刺组[RR=2.18,95%CI(1.28,3.74),P=0.004],两者在脑梗死发生率[OR=0.70,95%CI(0.47,1.03),P=0.07]、死亡率[OR=0.5,95%CI(0.13,1.09),P=0.08]和再出血发生率[OR=0.74,95%CI(0.39,1.40),P=0.3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腰椎穿刺相比,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缩短患者头痛时间,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不能进一步降低脑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两者在再出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腰大池引流有较高的颅内感染风险。限于目前纳入研究质量较低,且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胡健[4](2020)在《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可能存在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8-2019.6 122例颅底、脑室及脑深部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引起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无术前脑积水、肿瘤部位、质地、侧别、直径、手术切除程度、手术时间、肿瘤病理、术后有无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2例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发生脑积水,其中4例脑积水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2例发生在术后3天至2周之间,还有3例发生在2周以后。有6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接受了分流手术,3例患者病情稳定,随访观察中。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前颅底的有35例,中颅底20例,后颅窝47例,脑深部14例,脑室6例,其中前颅底肿瘤术后有1例出现脑积水,中颅底2例,后颅窝2例,脑深部1例,脑室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6.616,p=0.010)、术前脑积水(χ2=6.222,p=0.013)、肿瘤部位(χ2=17.872,p=0.001)、肿瘤侧别(χ2=13.366,p=0.001)、肿瘤直径(χ2=4.319,p=0.038)、肿瘤切除程度(χ2=10.519,p=0.005)、术后颅内出血(χ2=8.457,p=0.004)等因素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而性别(χ2=0.305,p=0.581)、是否合并高血压(χ2=0.005,p=0.945)、糖尿病(χ2=0.002,p=0.963)、肿瘤质地(χ2=0.287,p=0.592)、肿瘤良恶性(χ2=0.063,p=0.801)、手术时间(χ2=1.410,p=0.235)、术后有无颅内感染(χ2=2.540,p=0.111)对术后是否继发脑积水无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6,OR=0.36,95%CI:0.08-1.65)、肿瘤直径(p=0.018,OR=4.53,95%CI:1.95-10.57)、术后颅内出血(p=0.070,OR=3.24,95%CI:0.76-1.39)是继发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直径超过3cm的颅内肿瘤患者以及肿瘤位于颅底尤其是脑室内的患者,在术前谈话时注意说明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在能取得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在术中同步施行三脑室造瘘等手术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可能,以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术后应定期复查CT及随访,术后颅内出血会增加脑积水的发生风险,早期行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引流可有效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颜华[5](2020)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外引流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腰大池外引流是神经外科中重要的辅助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以及颅底肿瘤的术中暴露。同脑室外引流一样,腰大池外引流也可导致颅内感染。一旦继发颅内感染不仅延缓患者的康复,而且增加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旨在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腰大池外引流相关颅内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这将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种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以及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行血管内介入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颅内感染者作为病例组,而未发生颅内感染者为对照组。整理数据信息包括年龄(≤60岁,>60岁)、性别、BMI(kg/m3)、既往史如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有无肺部感染、入院时WFNS(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腰大池置入天数、是否入住ICU、是否气管切开、是否脑脊液漏。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将其纳入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腰大池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计算出的OR值估计独立危险因素与继发颅内感染的关系。结果148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颅内感染者27例,感染率为18.2%。脑脊液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为29.6%。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比例最高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腰大池外引流相关颅内感染与患者入院时WFNS分级,是否入住ICU,气管切开,脑脊液漏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BMI,Fisher分级,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腰大池引流天数无关(P>0.05)。将这些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脑脊液漏(P<0.001)、入院时WFNS分级是腰大池相关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入院时WFNS分级、穿刺部位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穿刺部位脑脊液漏者,皮下固定并留置缝线以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从而降低颅内感染率。
金陆昊[6](2020)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VPS疗效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去骨瓣术后继发脑积水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的疗效,为去骨瓣术后脑积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颅脑外伤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资料及术后3月随访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06名患者,其中45人继发了脑积水,45人中有41人在我院行VPS术治疗。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分析。将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颅脑出血量、出血位置包括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中线移位长度、去骨瓣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颅脑损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二次手术、术后颅内感染列为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可能的危险因素,先使用X2、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确定颅脑外伤去骨瓣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ROC曲线及其AUC值,分析各个诱发术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性。再针对41例在我科行VPS术的患者使用GCS、GOS、ADL、头颅CT进行评估,分析VPS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疗效。结果1、本研究中去骨瓣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4.7%)。2、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去骨瓣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术后颅内感染与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具有相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去骨瓣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术后颅内感染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术前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去骨瓣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术后颅内感染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760、0.747、0.639、0.693、0.818、0.614、0.652(P<0.05或P<0.01)。5、41例行VPS术的患者术前GCS平均评分(11.44±3.695)、术后GCS平均评分(12.93±2.705)、术后GOS平均评分(3.73±1.141)、术后GOS平均评分(4.27±0.949)、术前ADL平均评分(53.41±29.967)、术后ADL平均评分(67.32±27.205)。术后头颅CT显示,脑室较术前缩小的有39人,其中2人出现裂隙样脑室,调压后恢复正常脑室大小;脑室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的1人,调压后仍无明显改变;术后感染死亡1人。结论年龄、术前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去骨瓣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术后颅内感染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当7种因素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存在时,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脑积水的概率增高,临床工作中需对这7种因素加以预防,并加强患者的术后随访,及时发现脑积水的形成。术后脑积水形成后可采用VPS术对患者加以治疗,其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曹忠文[7](2019)在《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40%,是脑出血的严重类型,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家属接受度差,近年来临床应用率降低。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迅速应用于临床,脑出血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MPST联合LCFD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实施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在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面的优势,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住院行MPST治疗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94例。入选病例中8例脑出血集中在脑室内,占入选病例数的8.5%;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占39.4%;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占23.4%;脑叶出血破入脑室19例,占20.2%;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占6.4%。根据MPST治疗时是否联合应用LCFD,分为MPST组和MPST联合LCFD组。MPST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颅脑CT精准定位后行脑室血肿MPST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纤溶治疗,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MPST联合LCFD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MPST后,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三、四脑室开放,AOH缓解的前提下再行LCFD引流脑室残余积血,增强疗效。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首先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LCFD引流脑脊液颜色、细胞数检验等逐渐正常后拔除LCFD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表见附表1),两组病例资料类似,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半年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探讨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意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两组病例资料类似,(P>0.05),有可比性。MPST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29例,占70.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9d;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47例,占88.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7d。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小于MPST组(p<0.001)。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率高于MP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MPST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22%;颅内感染8例,发生率19.5%。MPST联合LCFD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5.7%;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3.8%。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MPST组(p=0.042,p=0.034)。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MPST组41例,优良7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9例,发生率22%。MPST联合LCFD组53例,优良19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3例,发生率5.7%。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半年后的预后情况优于MPST组(p=0.038),MPST联合LCFD组和MPST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X2=0.476,P=0.49)。MPST联合LCFD可以降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42)。结论:MPST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又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通畅后MPST联合应用LCFD引流血性脑脊液,可以加快脑室残留积血排出,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颅内感染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方便快捷、比单行MPST疗效好,值得推广。
杨莹[8](2019)在《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Sa SAH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4组,即A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间断腰椎穿刺术(后续简称腰穿)组,B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C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间断腰穿组,D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记录四组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4天(后续简称d)两个阶段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并于行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记录患者在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的第1d,第3d,第5d以及术后第7d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记录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四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神经内科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脑积水、脑梗死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以及致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GCS评分、术后第1d CSF中RBC计数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C组较A组显着提高,D组较B组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A组与C组,B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C组,B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A、C两组无明显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C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C组患者低于A组,D组较B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A组与B组,C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D组患者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并发症:A、B两组无显着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A组与B组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较C组显着下降(P<0.05)。结论 对于Sa SAH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比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Sa SAH患者预后;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比术后间断行腰椎穿刺术更能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Sa SAH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巫颖[9](2018)在《早期侧脑室引流及动脉瘤栓塞术对Hunt-hess 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早期侧脑室引流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Hunt-Hess Ⅲ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并发症、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为Hunt-Hess Ⅲ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行侧脑室引流术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6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Hunt-Hess Ⅲ级原发性SAH患者。将入选病例按是否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大组。再将每大组病例按是否早期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分为介入组和非介入组两小组,共4小组。分别统计各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颅内感染率、60天内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60天MRS评分值。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早期侧脑室引流能降低Hunt-Hess Ⅲ级原发性SAH患者的慢性脑积水(P<0.00714)、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P<0.00714),且对颅内感染发生率(P>0.05)及再出血发生率无影响(P>0.00714),对60天内的病死率无影响(P>0.00714)。不予处理动脉瘤时予以早期侧脑室引流对60天时的MRS评分无影响(P>0.05)。2.动脉瘤栓塞术对Hunt-Hess Ⅲ级原发性SAH患者的慢性脑积水(P>0.00714)、脑血管痉挛(P>0.00714)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无影响(P>0.05),能降低破裂动脉瘤再出血风险(P<0.00714),能降低患者60天内病死率(P<0.00714),降低患者60天时的MRS评分(P>0.05)。动脉瘤栓塞术联合早期侧脑室引流能降低60天时的MRS评分(P<0.05)。研究结论:治疗Hunt-Hess Ⅲ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时,早期侧脑室引流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能减轻并发症及病死率,且不增加颅内感染发生率,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许斌,吴再辉[10](2017)在《腰大池结合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腰大池结合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大池抗生素鞘内灌洗结合持续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侧脑室抗生素灌洗引流,待颅压稳定后再常规给予腰大池抗生素灌洗结合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引流过程中颅内压及脑脊液成分指标的变化,同时对引流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及感染控制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灌洗引流的进行,患者颅内压,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指标均呈降低趋势,而葡萄糖指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在引流1周及引流结束时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除引流1周脑脊液葡萄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颅内并发症。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早期行腰大池结合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能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引流及感染控制时间,更好地改善颅内压,促进脑脊液成分恢复正常,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二、脑室及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严重颅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室及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严重颅内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室扩张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慢性脑室扩张单因素分析 |
2.3 慢性脑室扩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aSAH后慢性脑室扩张相关因素分析 |
3.2 发病机制探讨 |
3.3 目前可能发病机制及其局限性 |
3.4 本研究拟提出的新可能发病机制 |
3.5 临床意义 |
3.6 局限性 |
3.7 未来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表 |
(2)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观察指标及标准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结果 |
2.2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 |
2.3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治疗方式 |
2.4 CSF中红细胞计数 |
2.5 296 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RBC计数与MRS评分 |
2.6 173例HUNT-HESS 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
2.7 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
2.8 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
2.9 并发症DIND及SDHC |
3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大池引流相关脑脊液感染的诊断及预防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3)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及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检索策略 |
附录Ⅱ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附录Ⅲ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附录Ⅳ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RCT) |
附录Ⅴ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Cohrot Study) |
附录Ⅵ 结果总结表 |
脑脊液外引流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脑积水病因及手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外引流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VPS疗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资料 |
2 手术治疗方法 |
3 观察比较指标 |
4 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 |
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脑脊液漏发生率、颅内感染率 |
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随访时恢复情况、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发生率 |
论讨 |
结论 |
病例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表 |
致谢 |
(8)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入选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药品与材料 |
2.5 治疗方法 |
2.5.1 A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间断腰穿组 |
2.5.2 B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 |
2.5.3 C组:早期血管内治疗+术后间断腰穿组 |
2.5.4 D组:早期血管内治疗+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 |
2.6 观察指标 |
2.6.1 Hunt-Hess分级 |
2.6.2 GCS评分 |
2.6.3 CSF中的RBC计数 |
2.6.4 平均住院日 |
2.6.5 术后并发症 |
2.6.6 GOS评分 |
2.6.7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四组患者GCS评分变化趋势 |
3.3 四组患者术后CSF中的RBC计数比较 |
3.4 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 |
3.5 四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比较 |
3.6 四组患者预后GOS评分比较 |
3.7 四组患者预后mRS评分比较 |
3.8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SaSAH治疗的术式及时机的选择 |
4.2 清除蛛网膜下腔以及脑室内积血方式的选择 |
5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早期侧脑室引流及动脉瘤栓塞术对Hunt-hess 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
1.2 侧脑室引流的研究现状 |
1.3 动脉瘤栓塞术的研究现状 |
2.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诊断标准 |
2.3.1 Hunt-Hess量表 |
2.3.2 改良Rankin (MRS)评分系统 |
2.3.3 脑血管痉挛(CVS)诊断标准 |
2.3.4 慢性脑积水诊断标准 |
2.3.5 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
2.3.6 本研究的侧脑室引流的手术指针 |
2.4 研究方法 |
2.4.1 收集数据的途径 |
2.4.2 数据内容 |
2.4.3 分组 |
2.4.4 观察指标 |
2.4.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 1 A、B、C、D四组间一般资料的对比 |
3.1.1 各组间年龄分布的比较 |
3.1.2 各组间性别的比较 |
3.2 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2.1 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比较 |
3.2.2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比较 |
3.2.3 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
3.2.4 各组60天内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
3.3 各组间60天内病死率的比较 |
3.4 各组间60天时MRS评分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主要缩略词表 |
致谢 |
(10)腰大池结合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3.1 感染控制标准 |
1.3.2 临床疗效评价 |
1.3.3 临床预后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引流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 |
2.2 颅内压及脑脊液成分相关指标变化 |
2.3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
2.4 临床预后随访 |
3 讨论 |
3.1 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现状 |
3.2 CLCFD与侧脑室穿刺灌洗引流各自的优点及不足 |
3.3 腰大池联合侧脑室持续交替开放灌洗引流的优势 |
四、脑室及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严重颅内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室扩张相关因素分析[D]. 唐宽.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2]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D]. 董军成. 河南大学, 2020(02)
- [3]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D]. 张召腾.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4]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D]. 胡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外引流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颜华.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6]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VPS疗效的探讨[D]. 金陆昊.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7]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D]. 曹忠文. 青岛大学, 2019(03)
- [8]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D]. 杨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
- [9]早期侧脑室引流及动脉瘤栓塞术对Hunt-hess 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D]. 巫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腰大池结合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 许斌,吴再辉. 中国病案,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