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昕[1](2021)在《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开展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评价。给予49例试验组患者预见性护理,给予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案的开展效果(患者总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较高,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均较短,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胡小艳[2](2021)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冠心病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显着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显着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杨菲[3](2020)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9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预见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心绞痛等发生率为38.2%,观察组为5.7%,两组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可获得理想效果,具有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作用。
杨连娟,肖凤琴[4](2020)在《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关于冠心病住院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手段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4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24例,分别配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37.50%(9/24),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绞痛次数和心绞痛发生时长进行比较,护理之前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表现更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当中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值得推广。
张蜜[5](2020)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意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由于其死亡率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精准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的临床护理除传统方式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如延续性护理、综合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等。其中,传统方式多依靠护理常规展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患者的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陷;新的护理方式,大多未以一定的护理理论为指导,并且同一种护理方式也未形成统一的护理干预标准和评价标准,导致难以客观比较干预效果。因此,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目的:明确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为类实验性研究,设立对照组,对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研究对象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化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护理问题的改善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价,其中,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评价指标为患者的认知(K)、行为(B)、状况(B)得分,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为6-min步行距离。采用Excel及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共有120名患者,因一名患者中途转院,其余共119名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59例。1.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问题均分布于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表的4大领域,两组患者共存在护理问题861个,其中干预组458个(53.19%),对照组403个(46.81%)。干预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99个(43.45%),其次为生理领域168个(36.38%)、心理社会领域82个(17.90%)、环境领域9个(1.97%);对照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72个(42.68%),其次是生理领域162个(40.20%),心理社会领域63个(15.63%)、环境领域6个(1.49%)。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问题在每一领域的分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9个,其中,生理领域有3个,分别为疼痛、胸闷气短、肢体乏力;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5个,分别为饮食不均衡、服药指导、吸烟、超重、运动;心理社会领域有1个,为回归社会障碍。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1)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吸烟”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3.00±0.34)与对照组(2.73±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运动”和“回归社会障碍”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31.58±112.93)高于对照组患者(388.25±8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评估表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2.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状况。3.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陈婉丽[6](2020)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住院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程序组各44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李美香[7](2019)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CH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心肌梗死、胆固醇正常、血压正常、血糖正常以及心绞痛恶化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率及心绞痛恶化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胆固醇正常率、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CHD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有控制病情恶化,减少心绞痛发作,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赵昕,李攀攀[8](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编号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双号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单号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2.20±1.32)d]短于对照组[(14.33±2.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遵从医嘱、平衡膳食、日常监控、科学运动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黄莉[9](2019)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主要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5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参照组进行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GQOL-74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研究组结果呈现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果为P<0.05,具有一定的讨论分析价值。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GQOL-74评分更高,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郝芬,宁雪青,李海岩[10](2019)在《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住院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绞痛、肺水肿、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可改善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二、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 |
2.3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 |
2.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
3 讨论 |
(2)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指标对比 |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3)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目标 |
1.3 关键词及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文献回顾 |
2.1.1 冠心病 |
2.1.2 冠心病的国内外护理研究现状 |
2.1.3 奥马哈系统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2.2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抽样及分组方法 |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1.3 样本量计算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资料收集工具 |
3.2.3 资料收集过程 |
3.2.4 干预方法 |
3.2.5 研究步骤 |
3.3 数据分析 |
3.3.1 数据录入 |
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质量控制 |
第四章 结果 |
4.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
4.1.1 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比较 |
4.1.2 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资料比较 |
4.2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和汇总 |
4.2.1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 |
4.2.2 干预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
4.2.3 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
4.2.4 两组研究对象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
4.3 两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行为(B)、状况(S)得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
4.3.1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得分的比较 |
4.3.2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行为(B)得分的比较 |
4.3.3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状况(S)得分的比较 |
4.4 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
4.4.1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
4.4.2 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
4.4.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差值的比较 |
4.4.4 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
4.4.5 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讨论 |
5.2 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评估表在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
5.2.1 健康相关行为领域 |
5.2.2 生理领域 |
5.2.3 心理社会领域 |
5.2.4 环境领域 |
5.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行为(B)、状况(S)的影响 |
5.3.1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的影响 |
5.3.2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行为(B)的影响 |
5.3.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状况(S)的影响 |
5.4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并发症发生率 |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论 |
(7)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2.3 两组随访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8)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9)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线资料 |
1.2 方法 |
1.2.1 心理护理 |
1.2.2 护理准备 |
1.2.3 饮食护理 |
1.2.4 运动护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 |
3 讨论 |
(10)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J]. 赵昕.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7)
- [2]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胡小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04)
- [3]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研究[J]. 杨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5)
- [4]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杨连娟,肖凤琴. 人人健康, 2020(14)
- [5]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D]. 张蜜. 延安大学, 2020(12)
- [6]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陈婉丽.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4)
- [7]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李美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0)
- [8]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 赵昕,李攀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13)
- [9]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黄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0)
- [10]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郝芬,宁雪青,李海岩.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