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肝利胆汤治疗返流性胃炎64例(论文文献综述)
洪翼兮[1](2021)在《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对保胆取石手术适应症的确立和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提供更客观、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已发表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由3位评价员形成筛查小组,先由2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初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整理出初步纳入文献,然后两人进行全文阅读,若出现分歧,经过讨论协商或第三位评价员共同分析裁决,决定最终纳入的文献之后,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中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12篇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患者1077例,其中研究组538例,对照组5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胆囊结石复发率: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结石复发率,观察组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OR=0.20,95%CI(0.12,0.33),P<0.0001;(2)胆囊壁厚度: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壁厚度的评价指标,观察组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壁厚度的减小优于对照组,MD=-0.65,95%CI(-0.83,-0.48),P<0.0001;(3)胆囊收缩率:共有11项研究报道了胆囊收缩率,观察组提高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率水平优于对照组,MD=12.52,95%CI(9.29,15.75),P<0.0001。以上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上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中药能够明显提高胆囊收缩率,减小胆囊壁厚度,不良反应较少。
李婷婷[2](2021)在《基于调平归源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分析及清胃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调平归源理论的渊源、内涵。调平归源法是李学军教授挖掘《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与脾胃相关的条文,梳理总结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参考张仲景、叶天士、李东垣、汪机等后世医家推崇的脾胃学理论,在全国名老中医马骏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创造性地提出的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各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具体而言,是通过调整阴阳、脏腑、寒热、虚实、升降、气血等,以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李教授运用调平归源法,针对不同类型之脾胃病,创立了众多自拟方,并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第二部分内容阐述中西医对BRG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为在调平归源理论指导下,运用自拟清胃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证)的疗效观察。1方法:选取60例肝胃郁热证BR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清胃降逆方口服,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表现等。2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较大,分别为93.33%、70.00%,P<0.05。(2)治疗前后两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各单项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在胃脘灼痛、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善太息等证候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口苦口干、嗳气反酸症状的疗效上两组相当(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证候总积分无显着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减低,P<0.05;且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更好,P<0.05。(4)胃镜下疗效观察:(1)胆汁反流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2)胃黏膜相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3.33%,可见治疗组在胃黏膜炎症改善上优于对照组。(5)疾病总疗效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0.00%,差异显着。且治疗组的痊愈及显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6)安全性评价:两组病患在治疗期间,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3结论:清胃降逆方对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症状均有获益,尤其在胃脘灼痛、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善太息等方面,作用较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更具优势;在减轻胆汁反流程度及胃黏膜损伤程度等方面疗效也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刘霁萱[3](2018)在《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符合标准的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因等临床资料调查收集,分析总结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发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的指导疾病预防与临床治疗。材料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诊断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住院病例,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运用Excel表格客观真实的填写病例回顾调查表,经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表格、数据等形式直观反映本病的致病诱因、节气、职业类别等资料信息以及证候分布、胃镜诊断结果、拟方用药等特点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28例用于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临床资料统计:1.本组病例资料中,男性52例占40.6%,女性76例占59.4%,男女比例约为1:1.46。其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53.92±12.77岁。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发病在各年龄段分布中以老年人组所占比率最大为39.06%,中年人次之为37.5%。职业方面,以退休人员的发病率最高为51.56%,职员次之为19.53%。以春季发病最多,冬季及秋季次之。2.本组病例中存在致病诱因的为83例发病所占比例为64.84%,其余45例无显着诱因发病所占比例为35.16%,二者比例约为1.84:1。而致病诱因中以情志不遂、不良饮食最为多见,分别占37.5%、28.9%。3.本研究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以胃脘胀痛最为常见占43.75%,其次胃脘隐痛占15.6%比例相对较高,胃脘胀满(10.93%),上腹痛(9.38%),烧灼感、灼痛(8.59%),排便异常(8.59%)等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常见伴随症状次序排在前五位依次为:纳差、反酸、嗳气、口苦、便溏。以红舌白苔弦脉最为多见。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在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中,肝胃不和证57例,比率最高占44.53%,肝胃郁热证33例次之,占25.78%,脾胃湿热证18例占14.06%。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分布间无差别。4.在本组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的胃镜诊断结果中,伴胆汁反流征象的以糜烂样改变者最为多见所占比例为47.66%,非萎缩性胃炎者次之占37.5%,息肉样病变者比例排在第三位占18.75%,其余相对比较少见。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与胃镜诊断结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对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中药处方的分析统计,使用次数最多的前十位药为:陈皮、甘草、白术、柴胡、厚朴、延胡索、白豆蔻、黄连、茯苓、枳壳。结论:1.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发病以老年人群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职业分布以退休人员居多。2.本病好发于春季,情志不遂、不良饮食为常见诱因;临床多以胃脘胀痛、纳差、反酸、口苦,红舌,白苔,弦脉为主要表现。3.中医证候类型以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最为常见,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分布间无差异。4.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的胃镜征象中以伴糜烂者最为多见,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与胃镜诊断结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5.遣方用药使用次数最多的前十位药为:陈皮、甘草、白术、柴胡、厚朴、延胡索、白豆蔻、黄连、茯苓、枳壳。
王萍[4](2017)在《利胆化石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将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起来,通过对胆囊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用药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同疗效,总结出利胆化石方在改善胆囊结石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结石消溶上的优势,为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胆囊结石做出有益的尝试,同时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胆囊结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资料。方法1.本研究所有病例为我院2015.1-2015.11期间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胆囊结石患者7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2.治疗组36例给予利胆化石冲剂口服,对照组36例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口服,两组均需连服药物8周,观察并计算患者服药2周后、服药4周后、服药8周后症状、体征的积分改变。观测实验室化验异常的患者,在服药8周后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WBC、N%、ALT、DBIL);观察患者8周后B超下结石消溶情况。3.在对72例患者的数据录入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检验,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在纳入的72例患者中,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症状、体征积分等方面,分别做统计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无明显差异,保证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分别治疗2周、4周、8周时,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进行组间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优于治疗2周时,但经统计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8周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优于治疗4周时,经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在治疗8周时,治疗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ALT、DBIL较前显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WBC、N%比值也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结石消溶总有效率为68.75%,45.4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利胆化石方对肝郁脾虚型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利胆化石冲剂、熊去氧胆酸片在改善该证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利胆化石冲剂对缓解其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改善异常实验室指标(ALT和DBIL)、提高结石消溶有效率优于熊去氧胆酸片。试验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利胆化石方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减少了病人痛苦,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剂,可尝试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林金环[5](2017)在《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上加予四金汤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胆囊彩超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06±0.45分,对照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52±0.59分,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0.84±0.25分,对照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1.48±0.31分,治疗组的的恶心嗳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03±0.33分,对照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87±0.42分,治疗组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0.53±0.12分,对照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1.07±0.23分,治疗组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苦咽干评分为0.54±0.20分,对照组口苦咽干评分为1.62±0.42分,治疗组的口苦咽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54±0.32分,对照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91±0.48分,治疗组的痛引肩背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54±0.35分,对照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88±0.61分,治疗组的纳呆食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胆囊彩超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胆囊彩超有效率72.41%,治疗组的胆囊彩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四金汤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四金汤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彩超影像学表现。
钟源[6](2016)在《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谢晶日教授经验方剂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以评定其疗效。方法:选入46名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按患者就诊的先后进行编号,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给予化湿利胆汤,每日1剂,以温水冲服150毫升,疗程共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纳入42名患者经治疗后其总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09%;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5.24%;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分别为14.24±2.22,4.02+2.63,经统计学分析,Z=-5.668,P<0.D1,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主症(右胁胀痛、脘腹胀满、肢体困重)、次症(痛引肩背、烦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体征(右上腹压痛)的积分比较(P<D.01),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彩超的有效率为90.48%,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分别是3.48±1.31,1.31±1.14经统计学分析,Z=-5.574,P<0.01,治疗前后的彩超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化湿利胆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化湿利胆汤能改善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的彩超影像学表现。
贾琦[7](2016)在《三联排石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三联排石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BDS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按时间节点有规律地使用中药、西药、针灸及脂肪餐的疗法排石治疗;对照组36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胆排石片,疗程1周,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三联排石法相对于对照组,在治疗中医临床症状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94%和75.00%,两者都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效果更好,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为81.08%;影像学疗效总有效率为83.79%;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为66.67%;影像学效总有效率为63.89%。两组疗效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三联排石疗法有更好的排石效果。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三联排石疗法缓解其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消除或改善右上腹疼痛(压痛)、嗳气、纳呆、恶心、厌食油腻等症状,能明显提高排石率,为治疗CBDS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其作用机制考虑为以下几方面:一、中药具有疏泄肝胆的作用,防止胆汁淤积肝脏,促进肝脏大量分泌胆汁,增加胆道内压力,起到内冲洗作用,促进结石排出,为胆道结石排出提供条件;二、中药能调节胆汁成分,消除胆道内炎症因子,破坏结石形成条件,改善胆道内环境,溶解胆道内结石,为排出较大结石提供条件;三、中药结合针灸刺激相应穴位,能加强胆囊及胆管收缩,进一步加强胆道内压力,同时能松弛oddi括约肌,促进结石排出;四、根据人体胆汁分泌、排泄规律,胆管括约肌扩张收缩规律,结石堵塞胆管下端等特点,结合相关药物的疗效,将中药、西药、针灸以及其他治疗措施,按时间点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治疗优势,取得排石的最大可能性,以达到最大程度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排石率。
高允海[8](2016)在《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愈胆汤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 PCS)的有效性,并探讨愈胆汤防治PCS的理论依据。为减少胆囊切除患者痛苦,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愈胆汤防治PCS,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试验一1.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间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2.试验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即抗感染、补液、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排气后开始进食;观察组除予上述处置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愈胆汤,每次50m L,3次/d,连续服用4周。3.观察指标:(1)术后第2-30天恶心呕吐发生情况;(2)术后半年至1年半内两组患者中出现PCS的例数;(3)术前2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30天,肝功能、肾功能、胃动素(MTL)和促胆囊收缩素(CCK)检测结果。二、临床试验二1.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间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PCS的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2.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每组开始治疗前先如实填写症状量化表,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吗丁啉、胆维他片、山莨菪碱片、思密达口服,对症治疗36周后复查,或症状消失后随时复诊并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观察组予愈胆汤,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共服药4周,后复查,或症状消失后随时复诊并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治疗结束后,清晨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备查。3.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显效率;(3)复发率;(4)治疗前后血浆CCK和MTL变化情况。(5)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和心电图及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三、动物实验1.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45只。(2)实验药品:(1)无菌蒸馏水;(2)愈胆汤;(3)盐酸氯胺酮注射液。(3)主要试剂:(1)兔胃动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2)兔胆囊收缩素酶免分析药盒;(3)兔胆汁中胆固醇测试盒;(4)兔胆汁中胆红素测试盒;(5)兔胆汁中胆汁酸测试盒。(4)主要仪器及设备:(1)自制测压导管;(2)电生理记录仪;(3)压力传感器;(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实验方法:分别将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家兔未切除胆囊,正常饲养,并予无菌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和实验组家兔常规行胆囊切除造模后,模型组家兔在正常饲养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无菌蒸馏水,实验组家兔在正常饲养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愈胆汤中药煎剂,持续3周后,各组家兔测量胆总管压力(CBDP)、Oddi’s括约肌基础压(SOBP)、Oddi’s括约肌收缩压(SOCP)和Oddi’s括约肌收缩频率(SOCF)及收缩时限(SOCT);同时测量胆汁流量并收集胆汁备用;耳缘静脉采血10ml,备用。3.观察指标:(1)CBDP、SOBP、SOCP、SOCF、SOCT;(2)每小时胆汁流量;(3)胆汁成分:TBA、IBIL、CHO含量;(4)静脉血中CCK和MTL含量。4.统计学方法全部统计工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首先对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线特征无差别再作进一步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取双侧a<0.05为差异有显着性,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试验一1.术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对照组PCS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PCS发生率10.3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S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对照组术前2天CCK值(21.03±4.60)和术后3天CCK值(37.52±5.97)比较,q=45.2,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CCK值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0天CCK值(28.63±4.67)与术后3天比较,q=24.3,p<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较术后3天明显降低;进一步比较术后30天和术前2天CCK值,q=20.8,p<0.01,两者差异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CCK值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前2天CCK值(21.73±5.68)和术后3天CCK值(36.30±7.86)比较,q=39.9,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CCK值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0天CCK值(21.87±5.13)与术后3天比较,q=39.5,p<0.01,差异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较术后3天明显降低;进一步比较术后30天和术前2天CCK值,q=0.38,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L值比较结果与CCK值比较结果变化趋势相同。临床试验二1.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13.33±2.28)与治疗后总积分(7.57±3.69)比较,t=9.83,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对照组患者经西药对症治疗后PCS症状明显减轻。进一步对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药对症治疗胁肋部胀痛不适、恶心纳差、腹泻症状有效;对腹胀和肠鸣矢气治疗无效。对观察组治疗前总积分(13.83±2.25)治疗后总积分(2.93±2.64)比较,t=19.76,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中药愈胆汤治疗PCS有效。进一步对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愈胆汤对PCS的各项症状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五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比较,结果表明愈胆汤对PCS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2.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占6.67%,显效占23.33%,有效占43.33%,无效占26.67%;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占16.67%,显效占46.67%,有效占30%,无效占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显效率30%,观察组总显效率63.33%,说明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两组CCK值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前CCK值(25.66±6.28)与治疗后CCK值(21.21±4.62)比较,t=2.97,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西药治疗后CCK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前CCK值(25.28±6.30)与治疗后CCK值(16.91±4.50)比较,t=6.3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愈胆汤治疗后CCK水平亦明显下降。比较治疗后两组CCK水平变化,t=3.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愈胆汤治疗后CCK下降较西药治疗更明显。4.治疗前两组MTL值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前MTL值(518.54±65.53)与治疗后MTL值(513.11±75.08)比较,t=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治疗后MTL水平无变化。观察组治疗前MTL值(509.35±68.99)与治疗后MTL值(228.20±36.95)比较,t=20.00,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经愈胆汤治疗后MTL水平明显下降。比较治疗后两组MTL水平,t=18.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西药治疗不能改变PCS患者MTL水平,愈胆汤能明显降低PCS患者MTL水平。5.对照组复发8例,观察组复发2例,χ2=5.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愈胆汤治疗PCS是安全可靠的。动物实验1.胆道系统压力变化情况比较CBDP,对照组(6.05±1.04),模型组(10.46±1.31),实验组(7.03±1.28),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明显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CBD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胆总管压力明显下降,达到术前胆总管压力水平。比较各组SOBP,模型组(20.33±2.44)与对照组(11.73±2.22)比较,q=16.6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15.07±1.71)与模型组比较,q=10.19,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其与对照组比较q=6.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括约肌基础压仍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胆囊切除后SOB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SOBP虽有下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比较各组SOCP,模型组(29.93±2.05)与对照组(18.8±2.08)比较,q=21.5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21.27±2.76)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表明胆囊切除后SOCP升高,经愈胆汤治疗后SOCP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比较各组SOCF,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收缩频率增快,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频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SOCF增快,经愈胆汤治疗后SOCF下降,与术前一致。比较各组SOCT,模型组较对照组延长,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时限缩短,p<0.05,与对照组无差异。表明胆囊切除后SOCT延长,经愈胆汤治疗后SOCT缩短,并与术前一致。2.胆汁流量变化情况实验组胆汁流量(8.49±0.31)与对照组(4.98±0.20)比较明显增多,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5.01±0.28)比较,p<0.01,流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流量与对照组流量无统计学差异。3.胆汁成分变化情况TBA含量模型组(7.05±1.65)与对照组(6.11±1.81)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10.46±2.07)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CHO含量模型组(3.53±0.45)与对照组(3.43±0.50)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1.48±0.45)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IL含量模型组(7.12±0.41)与对照组(6.99±0.67)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5.24±0.66)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模型组血清CCK含量(39.83±6.07)比对照组(20.05±4.30)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8.24±4.30)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CC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兔胆囊切除后血清CCK水平明显升高,服用愈胆汤后CCK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模型组血清MTL含量(75.97±17.92)比对照组(34.79±8.93)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MTL含量(55.58±15.55)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MT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兔胆囊切除后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服用愈胆汤后MTL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确实存在CCK和MTL分泌紊乱,两者均异常升高,且CCK和MTL水平升高与PCS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而且CCK和MTL升高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CCK和MTL水平降低的同时,PCS发病率也同时下降,更进一步说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发现家兔胆囊切除后同样出现CCK和MTL水平升高,CCK的异常升高使SO出现高张力性的病理状态,表现为SOBP、SOCP均明显升高,SOCF加快和SOCT延长,导致胆汁在胆管内瘀滞、胆总管压力升高。胆总管的压力升高就可以引起临床上PCS的各种症状。而MTL的异常升高亦可引起临床上肠鸣、腹泻等PCS的症状。由此可以推断胆囊切除术后CCK和MTL水平的异常升高是导致PCS发病的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发现,愈胆汤正是通过降低胆囊切除家兔模型的血浆CCK和MTL的浓度水平,使SO的高张力状态缓解,保持胆汁排泄通畅,使术后胆总管的高压力状态解除,从而恢复了胆管的正常压力水平。基于这一实验理论基础,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愈胆汤通过降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CCK和MTL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PCS的效果。对临床常见的PCS的胁肋部胀痛不适、腹胀、恶心纳差、肠鸣矢气、腹泻各症状均有显着疗效,且优于西药疗效。愈胆汤还能改变胆汁成分,升高TBA,降低CHO和IBIL,同时具有利胆作用,增加胆汁流量,防止胆汁在胆总管内淤积,有利于预防胆道结石形成和胆管残石的排石。总之,愈胆汤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PCS的疗效,疗效持久确实,复发率低,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也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医药防治PCS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晓倩,雷鹏举[9](2015)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医药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徐艺,王浩,崔云甫[10](2014)在《远端胆管癌的治疗进展》文中认为远端胆管癌是一少见但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理类型大多为腺癌,倾向于侵袭邻近脏器及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是,由于血管受侵或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率仅为21%-96%且预后不理想.因此,针对远端胆管癌的各种治疗手段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远端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介入治疗、辅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二、疏肝利胆汤治疗返流性胃炎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疏肝利胆汤治疗返流性胃炎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中医药研究 |
1.1 中医学对胆及胆石症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胆石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胆石症治疗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
2.3 胆结石的诊断 |
2.4 胆结石的治疗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检索范围与策略 |
2.1 检索范围 |
2.2 检索策略 |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文献资料的筛选与提取 |
4.1 文献资料的筛选 |
4.2 数据提取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数据分析 |
7. 发表偏倚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主要结局指标 |
4.2 次要结局指标 |
4.3 敏感性分析 |
4.4 发表偏倚 |
5. 我科近3年保胆取石手术病例总结 |
5.1 适应证、禁忌证 |
5.2 利胆排石浓煎剂辅助保胆取石治疗效果 |
5.3 结论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肝胆、胆石症的研究 |
1.1 肝胆的生理功能 |
1.2 胆石症的病因及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的病因 |
1.3 胆石症的症状 |
1.4 胆石症的防治原则 |
1.5 中药对胆石症的干预 |
2. 结果分析 |
3.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
第六部分 结论 |
综述 保胆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调平归源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分析及清胃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调平归源法的理论研究 |
1 调平归源法的理论溯源 |
1.1 《黄帝内经》奠定其理论基础 |
1.2 后世医家对脾胃学说的完善 |
2 调平归源法的理论内涵 |
2.1 调整阴阳 |
2.2 通调脏腑 |
2.3 调理气血 |
2.4 补虚泻实 |
2.5 平调寒热 |
2.6 调节升降 |
第二章:文献研究 |
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中医研究现状 |
1.1 中医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辨证分型 |
1.4 近现代名家治疗经验 |
2 BRG的西医研究现状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诊断 |
2.3 治疗 |
第三章:运用调平归源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的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资料可行性分析 |
3.2 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的比较 |
3.3 安全性评定 |
4 讨论 |
4.1 清胃降逆方的分析 |
4.2 结论 |
4.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A 中医症候程度积分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3)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利胆化石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3.2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4.3 胆囊彩超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2 临床总疗效比较 |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
5 胆囊彩超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1.1 慢性胆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2.1 中医的病名归属及历史沿革 |
2.2 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3 四金汤立方依据 |
4 四金汤组方解析 |
5 四金汤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6 疗效分析 |
7 存在的问题 |
8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2 慢性胆囊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临床总疗效结果 |
2 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
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 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 |
5 治疗前后彩超检查变化 |
讨论 |
1 立体依据 |
2 治疗特点 |
3 方药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7)三联排石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8版《外科学》 |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1 参照《中西医临床外科学》和《中医病症诊疗全书》拟定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病例分组 |
2.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治疗组 |
2.1.2 对照组 |
2.2 指标选择和观察方法 |
2.2.1 主要症状和体征疗效评定 |
2.2.2 疾病疗效评定 |
2.2.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2.2.4 影像学评定标准(容量变化) |
3、统计学处理方法 |
4.结果 |
4.1 治疗前后常见临床表现的变化 |
4.2 疾病疗效对比 |
4.3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4.4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
4.5 治疗前后影像学疗效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BDS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病理 |
1.3 临床特点 |
1.4 辅助检查 |
1.5 现代外科治疗方法 |
1.5.1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1.5.2 胆道镜取石 |
1.5.3 LCBDE |
1.5.4 ERCP+EST |
1.5.5 问题及其对策 |
2 中医学对CBDS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的探讨 |
2.4 中医临床研究 |
2.4.1 中药临床研究 |
2.4.2 中药实验研究 |
2.4.3 针灸治疗研究 |
3 三联排石疗法治疗CBDS的临床分析。 |
3.1 三联排石疗法的概述 |
3.2 三联排石疗法的机理分析 |
3.2.1、西药作用 |
3.2.2 十二味疏肝利胆排石汤的作用: |
3.2.3 针灸作用 |
3.2.4、654-2 的作用 |
3.2.5、硫酸镁及脂肪餐 |
3.2.6、复合效应 |
3.2.7、三联疗法排石基本规律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发表论文 |
(8)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愈胆汤预防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愈胆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愈胆汤对胆囊切除家兔胆道压力、胆汁流量和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胆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3 治法方药 |
3.1 经方治疗 |
3.2 自拟方治疗 |
3.3 经验治疗 |
4 述评与展望 |
(10)远端胆管癌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远端胆管癌的定义 |
2 根治性手术 |
2.1 PD |
2.2 胆管中段肿瘤根治性切除、胆囊切除、肝门区淋巴结清扫、肝门胆管Roux-en-Y吻合术 |
3 姑息性手术 |
3.1 胆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 |
3.2 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 |
3.3 胆囊胃吻合术 |
3.4 经“T”管外引流术 |
3.5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术+胆胰管成形术 |
4 介入治疗 |
4.1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 |
4.2 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 |
4.2.1 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 |
4.2.2 裸支架与覆膜支架: |
4.2.3 药物洗脱支架: |
4.2.4放射性支架: |
5 辅助治疗 |
5.1 化疗 |
5.2 放疗 |
5.3 新辅助放化疗 |
5.4 分子靶向治疗 |
5.5 免疫治疗 |
5.6 中医中药治疗 |
6 结论 |
■背景资料 |
■同行评议者 |
■研发前沿 |
■相关报道 |
■创新盘点 |
■应用要点 |
■名词解释 |
■同行评价 |
四、疏肝利胆汤治疗返流性胃炎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D]. 洪翼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调平归源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分析及清胃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D]. 李婷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128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回顾性研究[D]. 刘霁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4]利胆化石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D]. 王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金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6]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D]. 钟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三联排石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贾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8]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高允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9]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原晓倩,雷鹏举. 中医临床研究, 2015(07)
- [10]远端胆管癌的治疗进展[J]. 徐艺,王浩,崔云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