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电流互感器错误接线对计量影响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华[1](2020)在《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对电能计量装置应用在线监测是电网企业针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必要和有效的工具,运用先进、自动化的在线监测技术对电能表内部的电能数据可以为计量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的不断发展,电能计量作为保证电力生产结算公平的有效手段,对保障电力部门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变电站数量逐步增加,变电站容量也随之增加,站内各个关口能否准确计量是计量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对计量装置的检测方法不能实时发现故障、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通过查阅文献,本文首先学习了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随后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通过设计逻辑框图在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对话,设计符合规程的现场布线等实现了五组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实现系统性能测试,实际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ga初步解决了传统的计量检测所遇到的难题,逐步实现对各个计量点数据的实时监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计量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刘刚,覃剑,胡娟,艾兵,何娜,刘鹍,张福州[2](2020)在《接线错误对抽头式电流互感器变比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抽头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线错误时有发生,其非工作抽头接入不同的负荷对工作绕组变比特性的影响规律尚未深入分析。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非工作抽头接入不同的负荷对抽头式电流互感器变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次电流与工作绕组电流的比值同非工作抽头接入的负荷呈正向线性关系,一次电流与非工作绕组电流的比值同非工作抽头接入的负荷呈反比关系。该结果可为非工作抽头接入下电流互感器的防窃电分析等提供技术参考。
薛明志[3](2020)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供电公司越来越重视节能降损。线损率作为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它是衡量电力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降低线损是各级供电公司的指标任务,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工作之一。目前在线损治理工作中,低压台区线损的治理空间和治理难度都是最大的,主要由于低压线路接线复杂、网架结构庞大、运行管理难度大,同时低压台区线损成因复杂,损耗电量相对较多。因此总结低压台区线损的管理经验,对线损异常的台区进行诊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据此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个角度对低压台区线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将技术线损拆解成低压线路损耗、接户线损耗和电能表损耗三个组成部分,并应用等值电阻法和电压损失法对技术线损进行计算,发现等值电阻法计算量大但精度更高,同时探讨了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台区技术线损的影响;将管理线损分成系统档案因素、电量统计因素、计量因素、采集因素和用户窃电因素五个维度进行分析。(2)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个角度对低压台区线损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治理技术线损主要需提升网架结构的合理性,对三相负荷不平衡台区进行调节;治理管理线损主要依靠提升管理水平,其中的窃电问题是治理难点。(3)应用局部异常因子LOF(Local Outlier Facto,LOF)算法对异常低压台区线损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剔除,再以k-medoids聚类算法为核心的算法模型实现对低压台区线损异常情况的判断,同时以某地区的819个低压台区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算法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预测模型相结合,集预先判断、分析方法和治理措施于一体,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低压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华伟钟[4](2019)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窃电查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大,窃电现象也随着增多并且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窃电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专业。电力用户的窃电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危害也很严重,不仅供电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失,同时也扰乱了我们的社会秩序。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基础信息平台计量自动化系统进入了实质性应用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电力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查处窃电提供了新的平台。综合目前供电企业的用户数量和用电量来看,现有的用电检查人员的配置和常规查处手段,想要全面高效地查处窃电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单依靠现场校验发现窃电,不仅覆盖面小而且效率极低。本文以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功能模块和采集的数据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数据和窃电行为关联关系,研究设计窃电判定规则并进行推广应用。本文研究方向和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模块。2、根据电能计量的原理,研究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数据和窃电行为关联关系。3、设计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4、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结合窃电判定规则,筛选出疑似窃电用户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杨培[5](2019)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计量异常监测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可对用电现场的电量异常、电压电流异常、异常用电、负荷异常、时钟异常等多种异常情况设置报警标志,并生成相应的计量异常事件。通过对异常事件的有效分析,能够实时监测用电现场的运行状况。然而日常运行中的计量异常数量繁多,情况复杂,难以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及应用。为此,本文对计量异常事件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介绍,考虑到大部分计量异常事件都是通过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诊断的,重点介绍了系统的采集功能和异常监测功能。其次,对引发计量异常事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能提供的计量异常事件逐一进行研究,包括异常定义、异常判断条件以及引发异常的原因,并给出较为完整规范的异常处理流程。再次,对计量异常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异常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关联度算法模型,实现了对并发异常事件组合的甄别。在此基础上,将关联度与单个异常事件的异常原因概率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并发计量异常事件组合的故障疑似度算法。并以浙江省某地区的计量异常历史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异常事件的分析效率和准确率。最后,对计量异常事件在反窃电和电能表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priori算法的窃电相关异常事件频繁项集挖掘方法,以及一种基于计量异常事件的电能表故障率分析方法。本文完成了对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方法和异常事件应用的研究,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优化、电能计量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庞渝基[6](2019)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能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能源,其计量结果是供用电双方电费结算重要依据,其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供用电双方经济利益及交易公平性。随着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确保电力交易公平公正发展趋势,对电能计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电能计量准确性与公平性的研究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在单相接地故障下带电运行期间,配电网出现了电能计量失准,该情况影响了电力交易公平公正。所以,论文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对电能计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为分析该工程实际问题和解决该工程实际应用问题提供了坚实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工程实际中计量用电磁式互感器因单相接地故障而在故障下出现误差超标进而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顾虑,就单相接地故障对互感器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相接地故障不会对互感器误差造成明显影响,解除了该工程应用顾虑。(2)针对目前国内配电网计量用电压互感器主要采用的接线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研究了在单相接地故障下配电网带电运行期间,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采用不同接线方式时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得出变电站出线侧采用V/v接线方式会造成电能计量失准的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配电网电能计量装置选用注意事项,具有一定工程指导价值。(3)针对供电企业与专线供电用户之间电能计量方案在单相接地故障下的公平性,对单相接地故障前后故障线路损耗变化机理进行分析,对配电网针对该类电力用户电能计量方案进行了阐述,将该计量方案结合线损变化的结论对电能计量方案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计量方案会因单相接地故障造成对用户少计电能的结论,并提出供电企业与专线供电用户之间电能计量方案应考虑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下带电运行的特殊情况,具有一定工程指导和参考价值。(4)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正确性,搭建了实际物理模型的试验平台。在实际试验中,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下,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进行误差测量,对电压互感器采用不同接线方式下电能计量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正确性,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内容和结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相关工程实际应用和工程疑问解答奠定了坚实依据。
曾崇立[7](2019)在《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文中认为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重要环节。电能计量装置的正常工作、准确计量直接关系到购售电双方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的电能计量监测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变电站电能计量关系到电量结算、线损分析、用电考核等工作。变电站电能计量主要承担着关口计量、专线用户计量及考核计量,具有供用电量大的特点,传统的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计量自动化系统得到大力发展和应用为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提供了可能。当前计量自动化系统还处于建设阶段,还不具备变电站电能计量自动监测能力,监测完全依靠人工进行。监测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监测分析能力,并且监测人员大多不了解计量现场实际情况,在监测过程中存在错漏,同时也难以为计量故障或差错的现场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论文讨论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分析方法,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方法。计量自动化系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电子式电能表数据,电能计量装置发生计量故障或差错大都会引起数据异常。数据分析是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的基础,本论文将针对常见故障或差错类型总结出相应的数据特点,并将数据特点与计量现场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计量故障或差错。计量故障或差错发生后需对差错电量进行退补,退补电量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切身利益。本论文讨论了电量退补的相关规定、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刘常[8](2019)在《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能计量装置是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及电力用户之间进行准确计量、精准贸易结算、公平交易的重要工具,其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传统的电能计量装置监测方式为周期性现场校验,该方式存在着运行管理粗放不规范、工作效率低、故障发现及排查难度大、监测时效性差等问题。本文依托电能计量装置远程校验监测平台,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进行了建模研究。本文概述了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状态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设计了一套以规则推理为主、以机器学习算法为辅的故障诊断系统,可准确判断故障所属类型和定位故障发生位置。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状态评估,建立了完备的状态指标层次模型,在评估方法上应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全面客观地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状态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开发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软件系统。它可以对二次回路的失压、失流、误差超差、接线错误等常见典型故障进行定位与诊断,对电能表显示模块故障、计量模块故障、电源模块故障等的功能性故障进行智能识别;可根据电能计量装置出厂数据、实验室检定数据、周期校验数据等多项状态指标,对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及二次回路的健康状态、可靠性、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与传统的周期性现场校验模式相比,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系统可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故障的实时监测,在调整校验计划、排除故障隐患等方面为运维人员提供依据,具备监测全面、时效性好、可预测性强等优点。最后,针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估软件系统在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估准确性方面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于各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和运行状态均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断和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
夏澍,毛俊,施灵,韩浩江[9](2019)在《基于负线损分析的计量异常辨识方法》文中认为供电侧计量异常是造成分线线损率统计值为负值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虑到计量异常原因较多,仅靠现场排查难度很大。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线损分析的计量异常辨识方法。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和国家标准,对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表等做了详细分析,并提炼了造成负线损超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现场排查效率,推导了计量异常前后线损率变化关系,并结合数据分析和故障预判提出了计量异常辨识方法,能够在现场排查前分析出可能的异常原因,提升现场核查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际算例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李恺[10](2019)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动汽车是全球目前最热门的绿色能源发展领域之一,从美国的特斯拉到中国的比亚迪、北汽、奇瑞等品牌系列车型均已推入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根据国家工信部推出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达到1500万辆以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规定,车辆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充电设施的建设正处于井喷期。与电动汽车及充电领域磅礴发展不对称的是,充电电能计量方案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计量装置的配置五花八门,计量性能参差不齐。这给充电运营商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制约着充电领域的有序发展。本文以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评价为目的,提出基于模糊数学和专家系统的多源多层次评价体系,涵盖4个评价面,包含14个基本评价要素。14个评价要素中按照评价策略分为经验性评价要素和量化性评价要素。在经验性评价过程中,采用专家系统结合模糊评价的方法,设计语义规则库,将专家们的语义评价信息转化为相应的模糊状态集。在量化性评价过程中,设计针对每个因素的模糊隶属函数,将已有量化指标转化为模糊映射集。将经验性评价状态集和量化性评价状态集进行融合,设计语势语义加权规则,将专家们的评价通过加权系数体现,完成14个基本评价要素的融合,综合考虑每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为了获取量化性评价要素的基本数据,采用市场调查、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等多种方式得到计量装置配置成本、标定准确度、周期校验成本、周期轮换成本、充电损耗成本、多因素影响下计量准确度偏移等8类基本数据。归纳总结出7种计量方案、5种计量装置配置模式,适用于市场上现有的充电运营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计量方案经济性量化评价,得到最适性计量方案。本文的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从多源分析出发,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影响计量运营经济性的诸多要素,为充电站设计、设备采购、建设、运维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现场电流互感器错误接线对计量影响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场电流互感器错误接线对计量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电能计量装置传统检定方式 |
1.2.2 目前检定方式的弊端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计算原理研究 |
2.1 电能表类别的划分 |
2.2 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分析 |
2.2.1 电压互感器误差 |
2.2.2 电流互感器误差 |
2.2.3 电能表误差 |
2.3 电能表误差校验技术 |
2.3.1 数字功率源及标准数字化电能表法 |
2.3.2 模拟功率源及标准模拟电能表法 |
2.3.3 标准数字功率源法 |
2.4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量技术 |
2.4.1 PT二次回路压降误差γ_Δ |
2.4.2 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技术 |
2.4.3 P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
2.5 CT二次回路负荷及导纳测试技术 |
2.5.1 CT二次回路负荷测试技术 |
2.5.2 CT二次回路导纳测试技术 |
2.6 继电器切换术 |
2.7 本章小节 |
第3章 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2.2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3.2.3 在线监测系统各模块展示 |
3.2.4 系统网络实现方案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3.3.1 系统软件结构 |
3.3.2 数据库的建模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现场应用与研究 |
4.1 计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场安装 |
4.1.1 湘河变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信息 |
4.1.2 湘河变检测设备现场应用方案 |
4.1.3 电压电流测量实物展示 |
4.2 监测系统的应用展示 |
4.2.1 网络通讯应用展示 |
4.2.2 在线监测系统的登陆 |
4.2.3 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展示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
5.1 电能表误差测试对比 |
5.2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试 |
5.3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
5.4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测试 |
5.5 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接线错误对抽头式电流互感器变比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接入负荷对变比影响的理论分析 |
2 接入负荷对变比影响的试验分析 |
1)无公共绕组 |
2)有公共绕组 |
3 结语 |
(3)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低压台区线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低压台区线损分析 |
2.1 低压台区及线损 |
2.2 低压台区技术线损构成 |
2.2.1 低压线路损耗简化计算的影响因素 |
2.2.2 接户线损耗简化计算 |
2.2.3 电能表及其它仪表设备损失电量的简化计算 |
2.3 低压台区技术线损计算方法 |
2.3.1 等值电阻法 |
2.3.2 电压损失法 |
2.4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技术线损的影响 |
2.5 台区管理线损的成因分析 |
2.5.1 系统档案因素 |
2.5.2 电量统计因素 |
2.5.3 电能表计量因素 |
2.5.4 采集信号问题 |
2.5.5 用户窃电因素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压台区线损治理对策分析 |
3.1 技术线损的治理方式 |
3.2 管理线损的治理方式 |
3.2.1 档案错误 |
3.2.2 电量统计有误 |
3.2.3 计量故障 |
3.2.4 采集信号问题 |
3.2.5 反窃电 |
3.2.6 日常管理要求 |
3.3 日常工作中线损治理措施 |
3.4 典型案例分析 |
3.4.1 系统变比及户变关系有误问题 |
3.4.2 集中器接线问题 |
3.4.3 用户窃电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k-medoids聚类算法的异常低压台区线损识别 |
4.1 聚类算法 |
4.1.1 概念 |
4.1.2 算法分类 |
4.1.3 k-means聚类算法与k-medoids聚类算法 |
4.1.4 聚类算法优化 |
4.2 流程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 |
4.2.1 流程设计 |
4.2.2 异常数据判断、筛选和剔除分析 |
4.2.3 结合台区日线损率数据对聚类算法进行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窃电查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其原理 |
2.1 系统概述 |
2.2 远程抄表 |
2.3 数据管理 |
2.4 业务监管 |
2.5 应用分析 |
2.5.1 电量分析 |
2.5.2 负荷分析 |
2.5.3 电能质量分析 |
2.6 线损管理 |
2.7 电能计量原理 |
2.8 电能计量装置分类 |
2.9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方式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窃电分析及判定规则设计 |
3.1 .计量系统采集数据与窃电行为关联关系分析 |
3.1.1 欠压法窃电与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 |
3.1.2 欠流法窃电与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 |
3.1.3 移相法窃电与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 |
3.1.4 扩差法窃电与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 |
3.1.5 制造中性点位移窃电与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 |
3.2 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设计 |
3.2.1 专变三相三线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 |
3.2.2 专变三相四线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 |
3.2.3 低压用户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 |
3.3 窃电案例研究 |
3.3.1 失流法窃电 |
3.3.2 失压法窃电 |
3.3.3 电表内加装遥控器窃电 |
3.3.4 绕越计量装置窃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窃电查处中的应用 |
4.1 专变三相三线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应用 |
4.1.1 三相三线失压法窃电计量系统判定 |
4.1.2 三相三线改变电流回路窃电计量系统判定 |
4.2 专变三相四线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应用 |
4.2.1 三相四线改变电压回路窃电计量系统判定 |
4.2.2 三相四线改变电流回路窃电计量系统判定 |
4.3 低压用户计量自动化系统窃电判定规则应用 |
4.4 利用电能表负控终端电量比对查处窃电 |
4.5 利用功率因数分析法查处窃电 |
4.6 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判定规则查处窃电后的成果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计量异常事件研究现状 |
1.2.2 异常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2 电能计量与计量异常事件 |
2.1 电能计量概述 |
2.1.1 电能计量定义 |
2.1.2 电能计量装置简介 |
2.2 计量异常事件来源 |
2.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介 |
2.2.2 数据采集功能 |
2.2.3 计量异常监测功能 |
2.3 计量异常事件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3 单个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方法研究 |
3.1 计量异常事件生成原因分析 |
3.1.1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 |
3.1.2 接线错误 |
3.1.3 人为窃电 |
3.1.4 其他原因 |
3.1.5 计量异常事件与异常原因关联 |
3.2 单个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流程 |
3.2.1 电量异常事件分析 |
3.2.2 电流电压异常事件分析 |
3.2.3 接线异常分析 |
3.2.4 时钟异常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计量异常事件组合的异常分析方法研究 |
4.1 整体研究方案 |
4.2 计量异常事件关联度分析 |
4.2.1 关联分析方法选择 |
4.2.2 基于历史告警数据的关联度模型 |
4.2.3 实例分析 |
4.3 基于异常事件组合的故障疑似度计算 |
4.3.1 单一异常事件下某类原因的故障疑似度 |
4.3.2 并发异常事件由某类原因引起的故障疑似度 |
4.3.3 实例分析 |
4.4 算法验证结果及分析 |
4.4.1 实验平台简介 |
4.4.2 实验数据 |
4.4.3 关联度算法验证结果及分析 |
4.4.4 故障疑似度算法验证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计量异常事件的应用研究 |
5.1 计量异常事件在反窃电中的应用 |
5.1.1 窃电行为与异常事件关联分析 |
5.1.2 窃电相关异常事件频繁项集挖掘方法 |
5.1.3 实际应用 |
5.2 计量异常事件在电能表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
5.2.1 电能表故障与计量异常事件关联分析 |
5.2.2 基于计量异常事件的电能表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
5.2.3 实际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联度表 |
A.1 低压用户关联度表 |
A.2 专变用户关联度表 |
作者简历 |
(6)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故障下互感器计量误差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电磁式互感器计量原理基础 |
2.2.1 CT计量原理 |
2.2.2 PT计量原理 |
2.3 理论分析 |
2.3.1 单相接地故障对CT的影响 |
2.3.2 单相接地故障对PT的影响 |
2.4 仿真计算 |
2.4.1 仿真原理 |
2.4.2 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故障下PT不同接线方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理论分析 |
3.2.1 PT采用Y/y和 V/v接线方式进行电能计量的等效条件 |
3.2.2 故障下PT不同接线方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3.3 仿真计算 |
3.3.1 仿真原理 |
3.3.2 仿真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故障下线路损耗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理论分析 |
4.2.1 故障前线路损耗情况 |
4.2.2 故障下线路损耗情况 |
4.2.3 故障下线路损耗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4.3 仿真计算 |
4.3.1 仿真原理 |
4.3.2 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试验验证 |
5.1 引言 |
5.2 试验原理及设备 |
5.2.1 试验原理 |
5.2.2 试验设备 |
5.3 试验内容和过程 |
5.3.1 故障下互感器计量误差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5.3.2 故障下PT不同接线方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5.4 试验结果 |
5.4.1 故障下互感器计量误差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5.4.2 故障下PT不同接线方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变电站电能计量可靠性分析 |
1.3 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现状及差错电量退补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变电站电能计量概况 |
2.1 计量自动化系统 |
2.2 电能计量监测主要使用的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模块 |
2.2.1 抄表数据功能模块 |
2.2.2 基础资料功能模块 |
2.2.3 报文查询功能模块 |
2.2.4 数据召测功能模块 |
2.2.5 电表电量查询功能模块 |
2.2.6 线损分析功能模块 |
2.3 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 |
2.3.1 电子式电能表 |
2.3.2 互感器 |
2.4 变电站电能计量二次回路 |
2.4.1 二次电压回路 |
2.4.2 二次电流回路 |
2.4.3 计量二次回路接入非计量设备 |
第三章 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电能计量监测方法 |
3.1 线损监测分析 |
3.1.1 非计量故障或差错引起的线损异常 |
3.1.2 电能计量故障或差错引起的线损异常 |
3.1.3 线损监测过程及分析方法 |
3.2 负荷数据监测分析 |
3.2.1 电压数据监测 |
3.2.2 电流数据监测 |
3.2.3 功率及功率因数监测 |
3.3 变电站电能计量故障及差错分析 |
3.4 提高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效率的途径 |
第四章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 |
4.1 电量退补的相关管理规定介绍 |
4.2 电量退补相关管理规定在退补中存在的问题 |
4.3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 |
4.3.1 功率计算法 |
4.3.2 电量平衡法 |
4.3.3 更正系数法 |
4.4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及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
4.4.1 退补电量计算方法合理性评估 |
4.4.2 退补电量准确性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2.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 |
2.2 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 |
2.2.1 远程校验监测装置 |
2.2.2 电压二次回路故障诊断与定位 |
2.2.3 电流二次回路故障诊断与定位 |
2.2.4 电能表非功能性故障诊断 |
2.3 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 |
2.3.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二次回路故障定位 |
2.3.2 基于决策树的电能表功能性故障诊断 |
2.4 本章小结 |
3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
3.1 状态评估方法概述 |
3.2 状态评估方法流程设计 |
3.2.1 建立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
3.2.2 获取状态评估指标的评分值 |
3.2.3 指标评分值的聚类分析 |
3.2.4 评估指标的权重分析 |
3.2.5 综合状态评判向量求取 |
3.3 状态评估算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系统与状态评估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1 软件结构设计 |
4.1.2 程序设计 |
4.1.3 GUI设计 |
4.2 状态评估系统的软件设计 |
4.2.1 软件结构设计 |
4.2.2 程序设计 |
4.2.3 GUI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系统与状态评估系统的仿真验证 |
5.1 故障诊断系统的仿真验证 |
5.1.1 整体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仿真 |
5.1.2 电压二次回路故障诊断仿真 |
5.1.3 电流二次回路故障诊断仿真 |
5.1.4 错误接线故障诊断仿真 |
5.1.5 误差超差故障诊断仿真 |
5.1.6 电能表功能性故障诊断仿真 |
5.2 状态评估系统的仿真验证 |
5.2.1 整体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估仿真 |
5.2.2 电压互感器状态评估仿真 |
5.2.3 电流互感器状态评估仿真 |
5.2.4 二次回路状态评估仿真 |
5.2.5 电能表状态评估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负线损分析的计量异常辨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负线损率的原因分析 |
2 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的误差分析 |
2.1 电流互感器 |
2.2 电压互感器 |
2.3 二次回路 |
3 电能表的误差分析 |
3.1 电能表的误差原因 |
3.2 低负荷对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
3.3 三相不平衡对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
4 计量异常辨识方法 |
4.1 各类型误差判断方法 |
4.2 计量异常辨识流程 |
5 实例分析 |
6 结束语 |
(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充电运营策略研究现状 |
1.2.2 充电设施计量装置适用性研究现状 |
1.2.3 电力系统状态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来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分析 |
2.1 充电站典型业务场景 |
2.1.1 充电时长划分的典型业务场景 |
2.1.2 充电原理划分的典型业务场景 |
2.1.3 本研究针对的典型业务场景 |
2.2 典型充电业务场景下的计量方案研究 |
2.2.1 典型业务场景下计量模式研究 |
2.2.2 典型业务下的计量方案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充电场景下计量装置运行准确度评价 |
3.1 典型充电场景下电能质量建模分析及实测 |
3.1.1 非正弦电路的谐波与功率因数分析 |
3.1.2 充电机谐波理论分析 |
3.1.3 充电站仿真模型搭建和谐波计算 |
3.1.4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能质量现场检测 |
3.2 直流分量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
3.2.1 直流分量对电流互感器影响 |
3.2.2 直流分量对交流电能表影响 |
3.3 谐波、纹波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
3.3.1 谐波对电流互感器输出的影响分析和测试 |
3.3.2 电阻分压器的频谱特征分析 |
3.3.3 分流器的频谱特性分析 |
3.3.4 电子式电能表的频谱特征分析 |
3.4 环境温度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
3.4.1 温度对电流互感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
3.4.2 温度对电流分流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
3.4.3 温度对电阻分压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
3.4.4 温度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
3.5 计量装置损耗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
3.5.1 通用交流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受损耗影响分析 |
3.5.2 通用直流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受损耗影响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充电场景下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 |
4.1 多维状态评价的基本理论 |
4.2 充电场景下计量方案的经济性量化评价建模 |
4.2.1 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因素及层次分析 |
4.2.2 充电网络运营经济性计量因素评价机制 |
4.3 基于典型充电场景的计量方案经济性量化评价 |
4.3.1 典型充电场景计量方案的基础性指标评价 |
4.3.2 典型充电场景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结果 |
4.4 实例运用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专利 |
四、现场电流互感器错误接线对计量影响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吕国华. 南昌大学, 2020(02)
- [2]接线错误对抽头式电流互感器变比影响分析[J]. 刘刚,覃剑,胡娟,艾兵,何娜,刘鹍,张福州. 四川电力技术, 2020(03)
- [3]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研究[D]. 薛明志.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4]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窃电查处中的应用研究[D]. 华伟钟.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5]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计量异常事件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杨培.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6]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D]. 庞渝基. 重庆大学, 2019(01)
- [7]变电站电能计量监测与电量退补的工程研究[D]. 曾崇立.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建模研究[D]. 刘常.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负线损分析的计量异常辨识方法[J]. 夏澍,毛俊,施灵,韩浩江. 电测与仪表, 2019(16)
- [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D]. 李恺. 湖南大学, 2019
标签:电流互感器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计算负荷论文; 用电负荷论文; 仿真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