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文静[1](2021)在《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形势严峻。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新尝试,在我国生态保护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湿地公园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推进,会产生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这对湿地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难以及时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做出响应。本文通过对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料收集、建设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构建原则,提出系统总体框架、功能构建框架和数据库设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提出湿地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引入物联网和自动传感器作为监测的新手段,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规范化的、自动化的数据入库。对前端技术(H TML5+CSS+JavaScript)、数据库技术、三维开发软件进行探讨,最终实现了以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为核心,集成公共地图服务、在线遥感影像图、公园基础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二维电子地图和使用skyline软件构建的三维交互场景;并且以湿地实时监测为基础,开发湿地实时预警系统,实现自动感知、监测、分析、预测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功能。系统分为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图浏览、专题地图、自然资源查询与展示、三维飞行漫游、空间测量等基本地图操作功能;实现了湿地变化监测、林火管理、湿地资源数据监测等湿地监测以及雷电预警、林火灾害预警和空气质量预警等实时生态预警功能,最后对系统的实现进行展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人员的日常监测、数据管理、巡护管理的工作量;为公园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并提供对外宣传平台。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具有灵活性、可移植性,对于自然保护地信息化具有推广和应用的现实意义。
侯颖[2](2021)在《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绿地资源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维持良好生态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绿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资源分散,管理平台整合度低,业务协调度低,城市相关绿地信息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收集研究区的绿地资源以及相关基础地理和环境资源数据,建立研究区基础地理与资源数据库,综合利用GIS技术和互联网开发技术,通过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WebGIS技术,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思想,进行模块化开发,构建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绿地资源信息的采集、更新、管理、分析和利用等应用功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从城市绿地发展和绿地资源管理角度入手,充分调研当前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实际业务需求和技术水平支持为基础,构建了研究区绿地资源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为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根据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开发需求,确定了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路线,对系统数据库与各个业务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利用.NET Core框架访问数据库,提供前端接口,利用PostgreSQL数据库保存数据,通过GeoServer发布地图数据服务,并利用OpenLayers+Angular组合进行客户端开发,重点设计和实现了基础功能模块、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模块、绿地资源查询统计功能模块、绿地资源指标测算等功能模块。采用高适配度的主流开发路线,为系统功能的拓展和技术的跟进提供支撑。3.对研究区实现系统功能的各项测试,实现了对研究区绿地信息资源的多类型信息整合分析和资源共享。并对系统的适用性以及灵活性进行评价分析,系统基于B/S架构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了相关业务工作的需求,面向服务式的架构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延展和灵活性。4.以合肥市绿地数据资源为例,在实现对合肥市绿地资源的信息整合、查询、分析和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对合肥市绿地资源的建设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合各类绿地资源和调查数据,利用绿地资源信息“一张图”实现了城市各类绿地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工作,实现了对绿地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指标测算,而且为城市绿地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也为WebGIS在城市管理建设中提供一定的应用案例。
张利飞[3](2017)在《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研建 ——以甘肃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建了 B/S结构的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方便查看生物类别、数量以及位置信息等,还可以建立物种档案。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与服务。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特征深入研究,对省级林业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业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业务中涉及到的数据管理员、巡查员、决策员、监查员业务需求,给出了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系统流程设计与功能结构设计。系统主要包含有数据管理、查询分析、空间分析、巡查管理、综合业务等功能。研建的基于WebGIS技术的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开源软件技术,使得本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可以协助省级林业部门更高效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提高资源可重复利用率,加快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曾微波[4](2015)在《基于GIS的平原河网水资源动态模拟与水量调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平原河网地区水网发达,河网水流方向顺逆不定,污染排放口分布范围较广,水环境模拟分析具有相当难度。为了更好的认清平原河网地区水文水质现状,实现区域水资源动态模拟与引水调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对当前水资源动态模拟及优化配置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以平原河网—西溪湿地为例,通过分析污染物入河量与水体水质的关系、降雨与产流汇流的关系等,结合平原河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在引水总量控制条件下,通过对丰、平、枯不同典型年河网水质水量变化的分析,建立包括降雨产流、汇流、面源污染负荷、河网水量水质、河网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等方面的数学模型,提出适合平原河网地区水功能区动态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模式。通过对研究区未来水质进行模拟预测,预先确定调水水量及分配过程,提高水量调度分配的预见性,并利用WebGIS与模型的耦合集成,实现平原河网水资源量质一体化的调度模拟。研究成果对于平原河网水功能区水资源动态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开展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评价与分析根据研究区水体的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研究区水环境现状和污染物主要来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研究区水质评价。从水质评价的结果来看,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运行前三年的总体达标断面在15%左右,运行后的区域河网断面达标率接近50%,丰水期达标率更高,为87%,说明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环境效益显着;从污染物随时间变化情况看,各断面水质枯水期较平水期与丰水期差;从区域水体的氨氮随着水体流动而普遍超标的实际情况来看,说明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污染排放是研究区污染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区域内部生活污染随机排放,且钱塘江引水水质不稳定,造成区域河网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入河污染物的总量统计结果表明:入河COD的最大来源是引水,其次是生活污染;入河氨氮的最大来源是生活污染,其次是引水;入河总磷的最大来源是生活污染,其次是引水。由此可见,进入区域河网的污染物以引水污染与生活污染为主,面源污染中,氨氮入河量也占相当的比重。从污染物质的成分分析得知,污染物因子以氨氮为主,总磷次之。(2)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利用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开展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是当今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以研究区多年降水、流量、水位以及下垫面数据为基础,建立包括降雨产流、汇流、面源污染负荷、河网水量水质、河网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等方面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以上模型与参数模拟并验证了研究区河网流量与水位过程以及主要污染物因子的浓度变化过程。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水位过程、流量过程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整个验证期内,日平均流量实测值与模拟计算结果过程线峰谷基本对应,各监测断面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82,最小值0.78。日平均水位实测值过程线与模拟计算结果过程线基本重合,各监测断面水位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95,最小值0.94。而与水位流量过程的验证结果相比,区域水质过程的验证误差稍大。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监测断面处于以农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为主,且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如:莲花港与冯家河,生活污染的排放存在较大的随机性,造成水质模拟难度加大。但从水质过程验证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水质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COD、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变化过程。(3)典型年动态纳污能力分析、污染负荷削减与水质预测依据研究区降雨频率分析结果,确定降水典型年,结合自流式引水水源钱塘江的潮位分析结果,以潮位最低的2010年为引水条件,与降水典型年组合作为设计典型年。采用降雨产流模型,结合各典型年的降水与蒸发资料,计算各典型年的产流汇流与污染入河总量,结果表明:各典型年水资源总量差异不大;各典型年的面源污染入河总量与生活污染入河量相比,占比不大,各典型年的入河污染物COD、氨氮和总磷来源均以生活污染为主,其中,各典型年COD的生活污染排放占全部入河COD的比重最高,其次是总磷和氨氮。采用河网动态纳污能力模型,在不考虑污染物削减,仅以现状引水条件计算各典型年的动态纳污能力,结果显示,现状水平年(2010)的污染物入河总量与各典型年年均纳污能力相比,除总磷小于各典型年的年均纳污能力外,氨氮和COD的排放都超过了各典型年的年均纳污能力。显然,如不进行污染物的削减,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不到1000万m3的水量差异无法使水质达标。由于面源污染不易控制,而区域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污染物的削减相应的考虑对生活污染的削减。以各典型年的污染物入河总量为依据,通过分析动态纳污能力,区域生活污染入河量削减至产生总量的10%以下,或削减至现状入河量的三分之一以下并辅以引配水措施,可以保证各典型年区域河网水质稳定达标。(4)给定水质约束条件下的典型年最小引水量分析通过引水与自动水质监测站点数据的联动调度,合理确定水量调度规则,可以准确地确定不同典型年条件下与污染物排放与削减相适应的全年最小引水量。本文研究中,设定区域河网各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不能标,采取浓度达到水质标准限值的90%以上时,能引则引,否则设定最大引水流量不超过10m3/s的调度方式,可获得给定水质约束条件下各典型年的最小引水量。各典型年最小引水量都大大低于设计引水量,即使与现状水平年的实际引水量比较,最小引水需求比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5)基于GIS的水资源动态模拟与可视化调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环境模型的各种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采用基于数据交换接口的耦合方式,研制了引水工程河网配置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地理建模方式,利用ModelBuilder建模工具,实现模型数据的自动提取;通过ArcGIS Schematics提取节点与河道中心线的逻辑关系,建立河网逻辑关系,实现水文模型各计算要素的逻辑组织与管理;利用线性内插的方式渲染河段污染物浓度,实现水量水质变化的静态展示与动态模拟;通过和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数据交互,获取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模拟计算数据,实现引配水的实时调度与预见性调度。系统的实现为平原河网地区水功能区动态管理与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江泽[5](2014)在《基于Flex的湿地信息WebGIS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自然保护区是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各种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自然保护区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正处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保护区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着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障碍,自然保护区大量信息都与空间位置相关,因此,综合运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关键。WebGIS是GIS与Internet结合的产物,是当前GIS发展的趋势之一,从面向数据展现的平台到面向服务架构(SOA)平台的发展使得其应用迈向新的台阶。WebGIS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紧跟IT技术发展步伐的空间信息自动化、智能化与远程在线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布式空间分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的管理水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WebService、ArcGIS Flex API和SQLServer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通过案例研究,解决了实际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WebGIS的总统架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层/资源层/数据库的四层结构。客户端是运行在浏览器中的Flash Player,服务层是IIS服务,资源层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地图服务和地理处理服务,数据库以SQL Server2008和本地文件存储数据。2)分析了在线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分布式的空间分析,通过ArcGIS Server API for Flex与SQL Server2008空间数据之间的转换动态存储、查询空间数据,以GP服务实现动态数据的实时空间分析。3)设计开发了泉州湾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集成、数据共享和分布式空间分析的方式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实时监测,为湿地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的手段。
唐帅[6](2012)在《基于OGC标准的WebGIS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湿地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辽河口湿地是中国北方湿地的代表,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区,其中分布有大面积的翅碱蓬滩涂和浅海海域,为调节辽宁中部地区气候、防止渤海近海水体富营养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于辽河口湿地的不合理利用日益增多,使得该湿地的芦苇和翅碱蓬滩涂退化严重,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凸显。为了保护辽河口湿地现有资源,提高湿地防污净化功能,并对湿地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建立系统的辽河口湿地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湿地的重要性和湿地研究现状入手,介绍了辽河口湿地的概况,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最终选择WebGIS框架搭建辽河口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方面,通过对WebGIS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的分析,选择基于OGC标准的混合模式进行系统实现,即在Debian操作系统之下以MapServer作为系统的GIS服务器提供OGC标准格式的GIS数据,TileCache作为系统的GIS服务中间件进行数据缓存以减少服务器负担,Apache作为系统网络服务器,OpenLayers作为浏览器客户端,以Browser/Server结构构建WebGIS湿地管理系统。系统功能方面,整个系统采用PHP作为服务器端开发环境,将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基本功能和湿地专用分析功能四个模块,实现了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方面,通过对空间数据的表达与存储方式的分析,结合辽河口现有数据的特点,采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PostGIS对系统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存储,优化了数据存储结构,提高了对空间数据访问的效率。客户端方面,应用OpenLayers作为浏览器客户端。利用OpenLayers多数据格式支持、多浏览器兼容、GIS功能强大、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以Google MapAPI作为系统底图,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对于卫星地图的响应速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存储空间上的浪费。
唐帅,姬光荣,王连波,郑海永[7](2013)在《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辽河口湿地生态修复与科学管理保护提供基础支撑,本文设计并开发了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以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为基础,以整合湿地演化过程和退化机制、河口区生态用水的河网调控、河口湿地净化功能为关键技术,实现了辽河口湿地数据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管理,能够为湿地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吴学明,张怀清,林辉,凌成星[8](2011)在《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湿地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是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湿地资源信息服务和为开展湿地信息共享及湿地信息辅助决策提供依据的系统。基于网络技术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NET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及ArcGIS Server平台构建,建立了北京市湿地信息类型定义及编码体系,整合了北京市湿地资源信息,实现了级别化的湿地信息管理,构建了湿地信息知识库及资源共享库,并通过北京市湿地WebGIS,进行北京市湿地空间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信息共享。整个系统包括7个大的功能模块,共有28个应用功能;系统通过安全引擎服务,为信息系统下的各种应用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和安全保障。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北京湿地信息的网络高效管理,将全面提升北京市湿地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湿地信息共享水平。
王连波[9](2010)在《基于WebGIS的辽河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湿地是地球上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辽河河口湿地是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重点研究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该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净化功能衰退,工业污染严重,各类湿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其他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保护辽河河口湿地现有资源,对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提高湿地防污净化功能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集成辽河河口湿地原始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为湿地生态修复与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北方河口湿地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方案。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选择近年来比较流行的WebGIS技术对辽河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首先,深入研究了WebGIS的特点、基本架构模式、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在对比各种实现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经典的B/S三层体系架构以及基于服务器、客户端的混合模式实现方案来构建系统;最终,选择了开源的软件架构即ka-Map+Apache+MapServer+PostgreSQL/PostGIS+ FreeBSD进行系统开发,其中ka-Map为系统客户端平台,Apache和MapServer分别作为网络服务器和GIS应用服务器,PostgreSQL数据库及其空间扩展模块PostGIS用于数据管理,而FreeBSD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结合湿地数据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空间数据库的主要实现方案,阐述了各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对辽河河口湿地相关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按照系统数据库的实际需求,针对数据组织方式、数据对象类划分、表结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完成了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通过PostgreSQL/PostGIS数据库软件实现了对河口湿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根据辽河河口湿地WebGIS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划分为四大功能,即用户管理、数据管理、GIS基本功能和湿地专用分析模块。经过努力,本论文在完成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搭建后,进一步实现了系统开发平台的搭建,并基本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在具体开发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系统在实现中保证了许多优良的特性。通过使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了数据存储、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安全性和统一性;采用基于Ajax技术的ka-Map客户端,增强了用户体验,减轻了服务器负担;系统开发全部使用开源软件,降低了开发成本,保证了系统的快速更新和升级。
臧卓,石军南,赵亮,徐永新[10](2008)在《基于MapServer的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图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是WebGIS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地图插件和开发平台的选用以及地图信息的组织,对于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提高系统建设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对现行WebGIS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数据组织;采用B/S结构,利用.NET技术结合MapServer地图插件进行系统研发和功能实现;开发出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图的发布、查询和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兼容性好、数据维护方便。利用.NET技术和MapServer平台开发的湿地WebGIS比传统用PHP语言开发的WebGIS执行速度更快,代码的安全性更高,而且其属性库和图形库的分离式设计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库的稳定性。MapServer湿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湿地资源信息的共享,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达到预定目标,为湿地WebGIS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湿地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1.2.2 湿地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区概况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关键技术 |
2.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和工具 |
2.1.1 前端技术 |
2.1.2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
2.1.3 Ajax技术 |
2.1.4 NET平台 |
2.1.5 ADO.NET |
2.2 三维交互场景构建 |
2.2.1 DEM数据 |
2.2.2 Skyline软件介绍 |
2.2.3 构建三维交互场景 |
2.3 湿地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
2.3.1 实时监测技术 |
2.3.2 湿地监测预警体系 |
3 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4 效益需求分析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构建目标与原则 |
4.1.1 系统构建目标 |
4.1.2 系统构建原则 |
4.2 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
4.2.1 系统逻辑结构 |
4.2.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业务流程图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设计原则 |
4.4.2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4.3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4.4 安全设计 |
5 湿地监测预警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界面 |
5.2 湿地监测系统 |
5.2.1 二维电子地图 |
5.2.2 三维电子沙盘模块 |
5.2.3 湿地变化监测 |
5.2.4 生物多样性监测 |
5.3 湿地预警系统 |
5.3.1 林火管理与预警 |
5.3.2 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
5.3.3 生态风险预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源GIS技术发展现状 |
1.2.2 绿地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研究现状 |
1.2.3 基于WebGIS的绿地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3.1 存在的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3.3 主要创新点 |
1.4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2.1 OGC标准 |
2.1.1 WMS服务 |
2.1.2 WMTS服务 |
2.2 WebGIS概况 |
2.2.1 WebGIS主流开发库 |
2.2.2 WebGIS开发路线和架构 |
2.3 客户端开发技术 |
2.3.1 Angular开发技术 |
2.3.2 OpenLayers |
2.4 ASP.NET CORE |
2.5 网络与GIS服务器 |
2.6 数据库技术 |
2.7 第三方资源概况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可行性分析 |
3.1.2 功能需求分析 |
3.2 设计原则 |
3.3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4 绿地信息管理业务功能设计 |
3.5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3.5.2 数据库详细设计 |
3.6 绿地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3.6.1 基础地图功能模块 |
3.6.2 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 |
3.6.3 查询统计功能 |
3.6.4 绿地指标测算功能 |
3.6.5 辅助功能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测试实例 |
4.1 实现基础 |
4.1.1 研究区概况 |
4.1.2 物理视图 |
4.2 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 |
4.2.1 绿地资源空间信息入库 |
4.2.2 绿地资源专题地图服务发布 |
4.3 基础地图功能模块 |
4.3.1 地图加载 |
4.3.2 地图基础操作 |
4.4 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 |
4.5 绿地资源指标测算模块 |
4.6 绿地资源查询统计功能 |
4.6.1 资源查询功能 |
4.6.2 资源统计功能 |
4.7 绿地资源数据综合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3)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研建 ——以甘肃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基于WebGIS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地区生物多样性概况 |
2 研究的林学与信息技术基础 |
2.1 生物多样性 |
2.1.1 生物多样性理论 |
2.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
2.2 研究信息技术基础 |
2.2.1 WebGIS技术 |
2.2.2 OpenLayers技术 |
2.2.3 GeoServer技术 |
2.2.4 地理编码技术 |
2.2.5 可扩展标记语言 |
2.3 本章小结 |
3 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目标与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目标 |
3.1.2 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 |
3.1.3 系统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流程分析设计 |
3.2.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3.2.2 系统空间数据发布流程设计 |
3.2.3 系统总体数据流程设计 |
3.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3.1 数据与巡查管理 |
3.3.2 查询与空间分析 |
3.3.3 综合业务 |
3.4 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数据库结构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1.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2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3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4 多媒体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主要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生物多样性查询分析功能 |
5.1.1 生物多样性数据查询流程 |
5.1.2 生物多样性查询核心代码设计 |
5.1.3 生物多样性数据查询结果 |
5.2 生物多样性数据空间分析功能 |
5.2.1 缓冲区分析 |
5.2.2 叠置分析 |
5.3 生物多样性报表生成功能 |
5.3.1 生物多样性报表生流程设计 |
5.3.2 生物多样性报表生成核心代码设计 |
5.3.3 生物多样性报表生成结果 |
5.4 运行实例 |
5.4.1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4.2 登陆界面 |
5.4.3 数据管理 |
5.4.4 查询分析 |
5.4.5 空间分析 |
5.4.6 巡查管理 |
5.4.7 综合业务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4)基于GIS的平原河网水资源动态模拟与水量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水资源动态模拟研究 |
1.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1.2.3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配置研究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数据来源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质地貌 |
2.1.2 人口 |
2.1.3 区域下垫面 |
2.1.4 社会经济概况 |
2.2 上游汇水区域概况 |
2.2.1 水文气象 |
2.2.2 河流水系 |
2.3 水利工程概况 |
2.3.1 研究区河道整治工程 |
2.3.2 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概况及其他配水格局 |
2.3.3 运西片配水设施 |
2.3.4 上游水利工程 |
2.4 水环境综合整治 |
2.5 区域水量与污染物入河总量 |
2.5.1 区域水量分析 |
2.5.2 区域污染物总量 |
2.5.3 区域污染物来源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环境综合评价与分析 |
3.1 水质监测分析 |
3.2 水质实验监测 |
3.2.1 引水流量分配监测 |
3.2.2 雨水监测 |
3.3 水质现状评价 |
3.3.1 水质评价方法 |
3.3.2 水质评价标准与结果统计 |
3.3.3 水质评价结论 |
3.4 区域污染调查 |
3.4.1 排放口调查 |
3.4.2 生活污染产生与排放调查 |
3.4.3 雨水污染监测 |
3.5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
4.1 河网水量模型 |
4.1.1 水量模型基本方程 |
4.1.2 边界条件 |
4.1.3 方程解法 |
4.2 河网水质模型 |
4.2.1 水质模型基本方程 |
4.2.2 边界条件 |
4.2.3 方程解法 |
4.3 动态纳污能力模型 |
4.4 产流汇流模型 |
4.5 面源产污模型 |
4.6 河网概化与断面概化 |
4.6.1 河网概化 |
4.6.2 断面概化 |
4.7 模型参数选择 |
4.8 模型验证 |
4.8.1 流量过程验证 |
4.8.2 水位过程验证 |
4.8.3 水质过程验证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区纳污能力与最小引水量研究 |
5.1 典型年选取 |
5.1.1 雨量频率分析 |
5.1.2 钱塘江潮位分析 |
5.2 典型年水资源总量与污染负荷 |
5.2.1 丰水年水资源总量与污染负荷 |
5.2.2 平水年水资源总量与污染负荷 |
5.2.3 枯水年水资源总量与污染负荷 |
5.2.4 典型年水资源总量分析 |
5.2.5 典型年污染负荷来源分析 |
5.3 典型年动态纳污能力、污染负荷削减及水质预测 |
5.3.1 典型年动态纳污能力分析 |
5.3.2 枯水年污染负荷削减与污染物量入河分配 |
5.3.3 枯水年污染物削减后的水质分析 |
5.4 典型年最小引水量研究 |
5.4.1 最小引水量研究的意义 |
5.4.2 典型年最小引水量测算 |
5.4.3 最小引水量的局部水质恶化与对策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GIS的水资源动态模拟与可视化调度 |
6.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6.2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
6.3 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的耦合方式 |
6.3.1 水文模型和GIS的松散耦合 |
6.3.2 水文模型和GIS的紧密耦合 |
6.3.3 水文模型和GIS的完全集成 |
6.4 水资源动态模拟与可视化调度 |
6.4.1 相关技术框架基础 |
6.4.2 数据组织与管理 |
6.4.3 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接口定义 |
6.4.4 模型起算信息提取 |
6.4.5 河网概化逻辑图 |
6.4.6 水质可视化表达 |
6.4.7 可视化水量调度模拟与成果分析 |
6.4.8 闸门控制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7.1.1 主要结论 |
7.1.2 论文研究特色与创新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Flex的湿地信息WebGIS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2.1 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
2.2 WebGIS应用现状 |
2.3 GIS在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
2.4 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的不足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相关技术介绍 |
1.1 Flex介绍 |
1.1.1 Flex工作原理 |
1.1.2 Flex的特点和新特性 |
1.1.3 Flex与服务器通信 |
1.1.4 WebService |
1.1.5 GIS与WebService的结合 |
1.2 ArcGIS Server平台 |
1.2.1 地图服务缓存 |
1.2.2 对象池技术 |
1.2.3 GP服务 |
1.3 ArcGIS Flex API概述 |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组织 |
2.1 SQL Server简介 |
2.2 SQL Server空间数据组织 |
2.2.1 空间数据类型 |
2.2.2 空间数据对象 |
2.2.3 空间数据索引 |
2.3 空间数据操作 |
第三章 研究区WebGIS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建设背景 |
3.1.2 系统目标 |
3.1.3 系统需求 |
3.1.4 功能需求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总体设计 |
3.2.2 标准化 |
3.2.3 安全性 |
3.2.4 数据库设计 |
第四章 研究区WebGIS主要功能实现 |
4.1 系统功能结构图 |
4.2 自动化模块 |
4.3 查询检索模块 |
4.4 生物多样性模块 |
4.5 巡检信息模块 |
4.6 样方数据模块 |
4.7 数据分析模块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OGC标准的WebGIS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湿地的重要性及中国湿地现状分析 |
1.1.2 辽河口湿地概况 |
1.1.3 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湿地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外湿地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湿地 WebGIS 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WebGIS 相关理论与技术实现 |
2.1 WebGIS 概念及其特点 |
2.1.1 GIS 的概念 |
2.1.2 WebGIS 定义及其特点 |
2.2 WebGIS 的体系结构 |
2.2.1 Client/Server 结构 |
2.2.2 Browser/Server 三层结构 |
2.2.3 Browser/Server 多层结构 |
2.3 WebGIS 的实现技术 |
2.3.1 服务器模式 |
2.3.2 客户端模式 |
2.3.3 基于 OGC 标准的混合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3.1.2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3.1.3 GIS 基本功能模块 |
3.1.4 湿地专用分析模块 |
3.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3 应用开源软件实现系统 |
3.4 系统应用组件介绍与实现方案 |
3.4.1 Debian 操作系统 |
3.4.2 Apache 网络服务器 |
3.4.3 MapServer GIS 应用服务器 |
3.4.4 PHP 服务器端开发环境 |
3.4.5 OpenLayers 客户端与 TileCache 缓存 |
3.4.6 系统实现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
4.1 空间数据概述 |
4.1.1 空间数据的分类 |
4.1.2 GIS 空间数据模型 |
4.2 空间数据的存储 |
4.3 PostgreSQL 与 PostGIS 简介 |
4.4 系统空间数据库具体设计方案 |
4.4.1 数据库设计 |
4.4.2 数据库的具体实现 |
5 系统实现及功能展示 |
5.1 用户管理 |
5.2 系统主界面 |
5.3 系统空间查询 |
5.4 系统动态报表 |
5.5 湿地动力学模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7)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1)用户管理: |
2)日志管理: |
3)系统信息管理: |
2.3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1)数据采集: |
2)数据查询和编辑: |
2.4 GIS基本功能模块 |
1)地图展示功能: |
2)地图操作功能: |
3 系统湿地专用分析模块设计 |
3.1 专用数据库 |
3.2 潮汐模型 |
3.3 湿地净化数据库 |
1)苇田积水采样库: |
2)苇田土壤采样库: |
3)芦苇植株采样库: |
4 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方案 |
4.1 应用服务器MapServer |
4.2 MapScript组件层 |
4.3 基于AJAX技术的B/S服务层 |
4.4 数据库PostgreSQL/PostGIS |
4.5 系统工作流程 |
4.6 系统功能特色 |
5 结束语 |
(8)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构架 |
1.1 系统设计思路 |
1.2 系统体系架构 |
1.3 系统功能设计 |
2 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
2.1 系统开发实现流程 |
2.2 系统关键技术 |
2.2.1 湿地信息类型定义及编码规范 |
2.2.2 级别化的湿地资源信息管理 |
2.2.3 湿地信息知识库及资源共享库 |
2.2.4 基于ArcGIS Server的湿地WebGIS |
2.2.5 控制系统安全引擎 |
3 结 论 |
(9)基于WebGIS的辽河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湿地研究的重要性 |
1.1.2 构建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1.1.3 基于WebGIS构建湿地管理信息系统 |
1.2 湿地WebGIS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2 WebGIS开发理论与相关技术 |
2.1 WebGIS介绍 |
2.1.1 基本概念 |
2.1.2 主要特点 |
2.2 WebGIS的基本结构模式 |
2.3 WebGIS实现技术 |
2.3.1 服务器端 |
2.3.2 客户端 |
2.3.3 混合模式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3.2.2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3.2.3 GIS基本功能模块 |
3.2.4 湿地专用分析功能模块 |
3.3 系统体系结构 |
3.4 软件开发平台 |
3.4.1 FreeBSD操作系统 |
3.4.2 Apache网络服务器 |
3.4.3 MapServer应用服务器 |
3.4.4 PHP开发环境 |
3.4.5 GIS数据库 |
3.4.6 ka-Map客户端 |
4 系统数据库构建 |
4.1 空间数据简介 |
4.2 空间数据库实现方案 |
4.3 PostgreSQL与PostGIS |
4.4 辽河河口湿地数据库实现 |
4.4.1 数据对象分类 |
4.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物理实现 |
5 系统实现及特性 |
5.1 用户管理 |
5.2 图层管理 |
5.3 GIS查询功能 |
5.4 专题制图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MapServer的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WebGIS平台构成 |
1.1 MapServer简介 |
1.1.1 MapServer的特点 |
1.1.2 MapServer的组成 |
1.2 .NET技术 |
2 湿地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2 系统设计 |
2.2.1 总体设计 |
2.2.2 系统功能设计 |
2.2.3 地图数据组织 |
3 系统开发 |
3.1 环境搭建 |
3.1.1 Map文件 |
3.1.2 地图数据文件 |
3.1.3 ASPX页面 |
3.2 系统功能实现 |
3.2.1 主地图窗口显示 |
3.2.2 鸟瞰图与比例尺的显示 |
3.2.3 属性和图形的检索功能 |
4 讨 论 |
5 结 论 |
四、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D]. 潘文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D]. 侯颖.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研建 ——以甘肃省为例[D]. 张利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4]基于GIS的平原河网水资源动态模拟与水量调度研究[D]. 曾微波. 南京大学, 2015
- [5]基于Flex的湿地信息WebGIS应用研究[D]. 江泽.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4)
- [6]基于OGC标准的WebGIS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帅.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7]辽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唐帅,姬光荣,王连波,郑海永. 测绘科学, 2013(01)
- [8]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研究[J]. 吴学明,张怀清,林辉,凌成星. 湿地科学, 2011(04)
- [9]基于WebGIS的辽河河口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王连波.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10]基于MapServer的地图信息发布与查询——以洞庭湖湿地为例[J]. 臧卓,石军南,赵亮,徐永新. 湿地科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