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

398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

一、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39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楠楠[1](2020)在《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腹膜外剖宫产(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ECS)、腹膜内剖宫产(in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TCS)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优劣,为再次剖宫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词为: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内剖宫产、二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术式。结合研究目的,筛选出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最后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3篇前瞻性研究,17篇回顾性分析研究。总样本量2453例,其中行ECS组共1202例,TCS组共12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术式选择上,与TCS相比,ECS的优势在于:(1)手术时间短[MD=-9.25,95%CI(-15.10-3.40),P=0.002];(2)术中出血量少[MD=-56.31,95%CI(-75.19-37.43),P<0.00001];(3)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MD=-4.39,95%CI(-5.38-3.40),P<0.00001];(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MD=-14.73,95%CI(-21.34-8.12),P<0.0001];(5)术后病率低(术后24小时至7天内2次不连续体温≥38℃)[OR=0.29,95%CI(0.160.53),P<0.0001],术后体温峰值低[MD=-0.11,95%CI(-0.17-0.05),P=0.0002];(6)手术并发症少:肠损伤率低[OR=0.15,95%CI(0.030.85),P=0.03]、膀胱损伤率低[OR=0.19,95%CI(0.040.88),P=0.03];(7)住院时间短[MD=-2.29,95%CI(-2.69-1.89),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出现肉眼血尿[OR=1.03,95%CI(0.492.17),P=0.94]、新生儿窒息[OR=1.37,95%CI(0.762.47),P=0.29]、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MD=-3.34,95%CI(-6.67-0.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膜内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时选择腹膜外术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更早进食、降低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在新生儿窒息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发生肉眼血尿方面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对于既往剖宫产或其他腹部手术史造成的重度腹腔粘连患者,再次剖宫产时采取腹膜外术式或许为一种更佳的选择。

朱梅,张小琦,巩超,赵梅平[2](2019)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对照组(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每组50例。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长于对照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开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保持了腹膜的完整性,术后腹痛程度轻,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奶时间早,且产褥病率低。

刘畅[3](2018)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设为分析组,将采取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1 min 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2.0%)较对照组(20.0%)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分析显示P <0.05。结论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较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更利于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静,冯淑霞[4](2017)在《腹膜外剖宫产术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第1例产妇采用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第2例产妇采用Waters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例产妇均无血管、膀胱、输尿管等损伤,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几乎不受影响。2例产妇切口均Ⅰ级/级甲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的发生,第1例产妇住院8 d、第2例产妇住院10 d。结论腹膜外手术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要合理应用,鉴于膀胱分离有一定难度,有损伤血管、膀胱或输尿管的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在盆腔探查术或附加手术时不宜采用。

田晓颖[5](2017)在《腹膜外与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产妇使用腹膜外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为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腹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比较2组患者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实验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横切口为产妇进行剖宫产,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排气、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孙秀杰[6](2016)在《腹膜外剖宫产6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患者65例(观察组)与行腹腔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5例(对比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各项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镇痛剂使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较腹膜内剖宫产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无腹腔粘连等优点。

赵军娟[7](2015)在《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妇产科孕产妇3810例,采用剖宫产娩出胎儿1200例。将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剖宫产手术,治疗组采用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切皮至胎儿出生总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持续留置尿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合并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彩荣[8](2015)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使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为观察组产妇使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 :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显着,可以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钟俊平[9](2015)在《腹膜外剖宫产术30例临床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腹膜外剖宫产出血少,盆腔粘连少,术后排气早,产褥病发生率低,但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较腹膜内剖宫产长。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少,出血少,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纪国欣,董瑞峰,张倩,孟岚,徐风森[10](2015)在《腹膜外剖宫产联合产钳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腹膜外剖宫产联合产钳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再次剖宫产产妇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膜外剖宫产联合产钳产妇47例(A组),腹膜内剖宫产产妇51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7±2.8)min、(42.8±9.7)min,较B组的(9.3±3.2)min、(47.6±9.4)min显着缩短(t=2.700、2.497,P=0.008、0.014);两组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分别为(310.4±106.3)mL、(365.3±142.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3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2.8±1.8)分,显着少于B组的(4.1±1.9)分(t=3.252,P=0.00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12.5±5.9)h,显着短于B组的(16.0±6.6)h(t=2.771,P=0.007);术后发热率A组(8.5%,4/47)显着低于B组(25.5%,13/51)(X2=4.918,P=0.033);术后随访慢性盆腔痛A组3例,B组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3,P=0.026)。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剖宫产联合产钳较腹膜内再次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最大程度地克服了胎头娩出困难,不增加新生儿病率,手术适应证可等同于腹膜内剖宫产。

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39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39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方法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特点及偏倚风险评估
        3.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
        3.2.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手术时间
        3.3.2 术中出血量
        3.3.3 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
        3.3.4 术后开始进食时间
        3.3.5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3.6 手术并发症
        3.3.7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3.3.8 新生儿窒息率
        3.3.9 住院时间
    3.4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2)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术中情况比较
    2.2 两组孕妇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组、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2.2 分析组、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对比:
    2.3 分析组、对照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4)腹膜外剖宫产术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术时情况
        1.2.1. 1 第1例
        1.2.1. 2 第2例
        1.2.2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腹膜外剖宫产6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7)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2.3.1 术中并发症
        2.3.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8)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产妇对剖宫产手术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9)腹膜外剖宫产术30例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39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D]. 何楠楠. 南昌大学, 2020(08)
  • [2]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J]. 朱梅,张小琦,巩超,赵梅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05)
  • [3]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J]. 刘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6)
  • [4]腹膜外剖宫产术2例临床分析[J]. 王静,冯淑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23)
  • [5]腹膜外与腹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田晓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8)
  • [6]腹膜外剖宫产65例临床分析[J]. 孙秀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6)
  • [7]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J]. 赵军娟.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1)
  • [8]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J]. 胡彩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
  • [9]腹膜外剖宫产术30例临床总结[J]. 钟俊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3)
  • [10]腹膜外剖宫产联合产钳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纪国欣,董瑞峰,张倩,孟岚,徐风森. 中国基层医药, 2015(02)

标签:;  ;  ;  

398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