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温控法施工大体积砼的工程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1](2020)在《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监控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振动台基础是在振动台台面工作时为其提供反力的装置,基础的浇筑质量与整个振动台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高校即将建设一个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振动台阵基础采用开口槽道形,台面可在槽道内任意平移和拼装,台阵基础为面积约为1288m2,基础厚度为8m,混凝土浇筑总方量约为58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大部分研究者的侧重点都是放在水利大坝、大型房建基础、道桥工程等方面,而针对振动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应力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振动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对振动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某高校建设的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的振动台阵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FEA对台阵基础分层浇筑与整体浇筑时施工期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进行分层浇筑的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没有出现温度应力超出其相应龄期抗拉强度的情况,而采用整体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时,混凝土有开裂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程中几种常用的温控措施,为台阵基础的浇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台阵基础完成第二次浇筑工作后,对台阵基础侧墙进行了施工期温度的实时监测工作,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全面了解台阵基础侧墙的温度场分布情况提供了定量数据;并将实测数据与MIDAS/FEA计算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吻合较好。文章最后选取了台阵基础侧墙中的某一特征部分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考虑钢筋作用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内部配筋、配筋率和钢筋直径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配置适量的钢筋一方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热学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配筋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后分析了钢筋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其它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胡文斌[2](2020)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温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桥梁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大跨PC波纹钢腹板组合桥梁作为一种新颖的桥梁结构形式,其能够充分利用钢材料的抗剪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并且又具备连续刚构桥梁的优点,这使得其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多的应用。但是,该类桥梁0#块结构尺寸大、空间结构复杂以及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其在浇筑后凝结硬化的过程中极易因为自身的水化反应而产生温度裂缝,进而影响到全桥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因此,本文针对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组合桥梁0#块开展了温度效应以及温度裂缝防治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依托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小江大桥(大跨PC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工程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0#块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环境温度和风速的现场实测数据,利用MIDAS FEA有限元软件对桥梁0#块浇筑凝结硬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温度效应分析;分析总结了其中心截面以及横隔板中心截面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各个研究节点的温度时程曲线变化规律、研究截面顶板、腹板以及底板温度应力时程曲线变化规律;并基于分析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温控指标、温控措施、现场监控方案以及养护防裂措施等。其次,参与了桥梁0#块浇筑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并利用温度巡检仪和温度传感器对桥梁0#块整个凝结硬化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分析总结了桥梁0#块在实际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监控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所制定的温控措施取得圆满成功,并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仿真分析结果以及实测结果,总结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0#块整个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效应规律,并提出在此类环境下如何防治此类桥梁0#块裂缝的相关对策。综上,本文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组合桥梁0#块结构开展了温度效应规律及温度裂缝防治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该新颖结构的设计、优化以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蒋浩博[3](2020)在《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桥梁设计和建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超大跨度桥梁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悬索桥和斜拉桥作为超大跨度桥梁中主要的桥型,其索塔尺寸也伴随跨度的增大在逐渐变大,导致索塔超厚段在特大跨悬索桥中已经成为常见设计。由于索塔截面形式的特殊性,其施工水化热特征与承台、锚锭等具有显着不同。系统研究索塔超厚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及其控制问题,是解决索塔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区分无冷却降温措施、传统水冷降温和新型风冷降温三种控制手段,模拟了索塔超厚节段的施工水化热过程,根据仿真模拟分析的结果,改进了现场施工控制措施,为现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文完成了如下的主要工作内容。(1)归纳总结了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及裂纹控制的研究成果,基于传统水冷降温措施在索塔施工应用中的局限性,将风冷降温技术引入索塔超厚节段浇筑施工。(2)建立索塔塔柱有限元实体模型,分别对无冷却降温措施、传统水冷降温和新型风冷降温三种控制措施进行水化热分析,对比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发现,风冷降温措施对于索塔超厚段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水化热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结合索塔特殊的截面形式,对风冷降温的冷却管道布置进行了合理优化。(3)通过研究索塔塔柱爬模法施工中模板拆除时间对于塔柱水化热应力场的影响,得到索塔节段最合理的拆模时间,在保证结构耐久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模板周转率,有效地缩短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超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索塔塔柱施工的早期裂缝控制及其超厚段水化热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齐亚丽[4](2018)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持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型化,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且大体积混凝土在固化过程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热外冷”,形成较大温度场梯,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很容易形成表面裂缝,进而形成贯穿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后就会破坏结构的防水,使结构的防水变差,从而使结构的耐久性得不到保障,影响其使用功能而成为建筑结构的隐患。当前,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问题日益突出,并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做好混凝土的温升控制是预防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出现的关键。因此,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温度裂缝控制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影响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温度裂缝的危害性,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控制措施,最后结合武汉楚天府工程实例,归纳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预防与控制的相关施工经验。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温度裂缝的产生给建筑结构带来的危害,深度详细剖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影响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地预防、控制、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提供了途径。(2)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类型及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给出了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预测方法及计算公式。(3)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通过计算预测了楚天府工程基础底板在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计算了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验算了混凝土的抗裂度是否满足要求,给出了预防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应对措施和对策,获得了比较好的工程效果,从根本上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陈博[5](2018)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各种工程普及。要有效的控制它裂缝的产生,不产生深层裂缝和贯通裂缝,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深圳地铁11号线是深圳地铁集团运营中的二期地铁线路,沈阳市市政工程政府公寓,是沈阳市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公寓,结构小巧,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本文以深圳地铁11号线松岗站基础工程和沈阳市政公寓底板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大体积混凝土中材料、结构因素引起的混凝土裂缝进行分析研究。对常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阐述,以期对深圳地铁11号线和沈阳市政公寓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深圳地铁11号线和沈阳市政公寓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1)深圳地铁11号线松岗站箱涵的原材料选择、施工配合比优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控制措施、混凝土质量保证及成品保护措施、测温技术的应用以及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方法。(2)沈阳市政公寓工程地板工程的原材料选择、施工配合比优化设计、施工控制措施、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过程的温度检测技术以及冬季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最初的1—3天内水化热将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降温,通过案例研究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符合此规律。证明了通过优化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可行性,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是完全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本文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素材以及数据基础。
陈坤泉[6](2017)在《地铁车站顶板施工阶段开裂分析及“跳仓法”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获得迅猛发展。地铁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车站主体结构开裂问题,特别是在顶板位置。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结构顶板长度可达150m以上,厚度为500~1000mm,为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板,且其受到侧墙、框架柱及周边土体等的约束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顶板结构在温度和收缩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开裂问题。本文以厦门地铁二号线“新阳大道站”结构顶板“跳仓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顶板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温度场及应力状态特征,进而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开裂风险。文章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收集地铁车站顶板裂缝资料,进行顶板裂缝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初步得到地铁车站顶板开裂的原因:温度和收缩。2.结合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1)地铁车站结构顶板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顶板凝结硬化过程中,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可达50℃,最大里表温差可达18℃,且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温度场略有不同。(2)地铁车站结构顶板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施工阶段前期,水化热里表温差造成的结构温度应力可达1.1MPa(3d龄期)。虽然,此时安全系数可达1.4左右,大于1.15,但是富余量不足,结构表面有开裂可能。②在施工阶段中后期,温差和收缩等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局部应力较大,最大值达到2.36MPa,安全系数仅有0.96左右,小于1.15,且这些区域集中在:顶板与侧墙的交接处、顶板与纵梁的交接处及纵梁与框架柱交接处,上述区域混凝土易开裂。3.通过理论分析和结构数值模拟,研究了应用“跳仓法”在地铁车站顶板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结果表明:(1)合理“分仓缝”间距取:20~30m;(2)相邻仓段的合理浇筑时间差取:6~9d;(3)“分仓缝”应采用刚性防水等。
韩军龙[7](2016)在《浅谈跳仓法施工的要点及措施》文中指出跳仓法施工是基于工程结构受自身内力变化而使自身产生裂缝,对工程结构的抗渗性能、耐久性乃至于承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施工方法。跳仓法的设计和施工是建立在长期大量工程裂缝处理经验和实测资料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处理地下超长结构的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杨志超[8](2014)在《邯郸市某高层建筑施工可靠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其施工技术要求逐渐提高、不确定因素大量产生、施工索赔发生的概率急剧上升,导致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变化形势。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可靠性研究的具体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施工项目各子系统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等因素,并提出了施工系统可靠性综合管控的新方法。基于可靠性和系统论的基本知识,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系统可靠性发展现状、研究意义、影响施工子系统的因素、确定施工子系统和施工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对影响子系统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熵值法与串联系统理论相结合确定施工各子系统的可靠度。而后引进最小路集理论对施工系统可靠度进行计算,得出施工系统可靠度。本文以邯郸市某高层建筑为例进行可靠度评价分析,最后得出该实例的可靠性评价结果。通过在高层建筑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有效地判定项目施工过程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是一种有效的高层建筑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
杨竹香[9](2014)在《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大体积砼水化热控制方法的研究分析》文中提出某住宅楼为高度103m的超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筏板的基础形式,而筏板厚度达1.9m,长宽各达30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筏板大体积砼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对基础结构必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通过ANSYS软件仿真模拟该建筑结构基础底板的绝热温升及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后的水化热温升规律及效果;接着按此方法指导施工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降温措施,并与实测温度结果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气温、结构厚度、混凝土强度对筏板中心最高温度以及水化热温升均有影响。本论文主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该筏板垂直温度分布如下:(1)、砼内部存在一个温度梯度几乎为零的高温区域,该高温区域位于筏板中间、约占据结构厚度的二分之一;(2)、前5天,高温区域位于中部,符合中间温度高,基底、基面温度低的规律;(3)、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高温区域逐渐向下移,第14天高温区域的底面已降至基底,此时基底温度最高、中间温度次之、基面温度最低。2、气温对水化热温升的影响是:(1)、底板中心最高温度、浇注温度、水化热温升值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上升,其中浇注温度呈直线上升,其余二者上升曲线接近直线;(2)、气温变化时,底板中心最高温度的变化值=浇注温度变化值+水化反应速率变化引起的水化热温升变化值,由于水化反应速率变化引起的水化热温升变化值对最高温度的影响十分有限,底板中心最高温度的变化值近似等于浇注温度的变化值;(3)、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变化引起的水化热温升变化值与气温呈线性负相关,若气温高于50℃,水化反应速率变化引起的水化热温升变化值为零,此时底板中心最高温度的变化值等于浇注温度的变化值。3、混凝土结构厚度及强度等级对水化热温升的影响是:(1)、底板中心的最高温度随着结构厚度的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升高,反之则降低;(2)、随着结构厚度的增加,底板中心最高温度的上升速率逐渐下降,当结构厚度大于6m时,其上升速率为零,此时底板中心最高温度接近绝热温升。4、采用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指导实际工程表明实际工程底板的温控是有效的,该结构使用近二年没有发现任何开裂说明理论分析结果是正确的,对同类结构温控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荣华[10](2013)在《水冷却温度控制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不易散发,而表面散热较快,从而形成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导致裂缝出现。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控制温度应力和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着重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应力场给予阐述,通过有限元热传导方程深入分析,得出水管冷却的一期计算方程,并且详细阐明了水管布置与降温效应的关系。通过天钢2000m3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实例,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变化规律,对水管冷却效果给予充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相关部门的好评。本文所进行的工作及一些结论可以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二、综合温控法施工大体积砼的工程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温控法施工大体积砼的工程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监控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基本概念 |
1.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
1.1.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
1.1.3 温度应力的定义 |
1.1.4 温度应力的类型 |
1.1.5 温度应力的发展历程 |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章 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场分析及温控方案 |
2.1 振动台阵实验室简介 |
2.2 振动台阵基础工程概况 |
2.2.1 振动台阵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 |
2.2.2 原材料及其配合比 |
2.3 基于MIDAS/FEA的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3.2 材料的热学性能 |
2.3.3 材料的力学性能 |
2.3.4 荷载及边界条件的施加 |
2.4 模型求解 |
2.4.1 温度场分析结果 |
2.4.2 应力场分析结果 |
2.5 整体浇筑与分层浇筑对比分析 |
2.5.1 温度场对比分析 |
2.5.2 应力场对比分析 |
2.6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
2.6.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2.6.2 选择合理的施工措施 |
2.6.3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
2.6.4 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
2.6.5 加强混凝土施工期的温度监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监测及结果分析 |
3.1 引言 |
3.2 温度监测 |
3.2.1 监测方法 |
3.2.2 测点和测点布置原则 |
3.2.3 测点布置注意事项 |
3.2.4 振动台阵基础侧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点 |
3.3 温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
3.3.1 各测点温度场变化分析 |
3.3.2 各测点表里温差分析 |
3.3.3 各测点降温速率分析 |
3.4 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钢筋作用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仿真分析 |
4.1 引言 |
4.2 基于ANSYS的钢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4.2.2.1 温度场分析 |
4.2.2.2 应力场分析 |
4.3 大体积混凝土配筋的作用分析 |
4.3.1 温度场影响分析 |
4.3.2 应力场影响分析 |
4.4 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配筋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本文技术路线及文章结构 |
1.4.1 技术路线 |
1.4.2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分析的相关计算理论 |
2.1 引言 |
2.2 热传导相关计算理论 |
2.2.1 热传导方程 |
2.2.2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2.2.2.1 初始条件 |
2.2.2.2 边界条件 |
2.3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 |
2.3.1 水泥水化热计算 |
2.3.2 混凝土绝热温升 |
2.4 有限单元法计算温度场 |
2.4.1 变分原理 |
2.4.1.1 平面二维问题的变分原理 |
2.4.1.2 空间三维问题的变分原理 |
2.4.2 稳定温度场有限元解法 |
2.4.3 不稳定温度场有限元解法 |
2.5 有限单元法计算温度应力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跨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温度效应仿真分析 |
3.1 引言 |
3.2 工程背景及研究目的 |
3.2.1 小江大桥整体概述 |
3.2.2 小江大桥0#块概述 |
3.2.3 小江大桥0#块温度效应仿真分析的目的 |
3.3 桥梁0#块温度效应仿真分析概述 |
3.3.1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FEA简介 |
3.3.2 小江大桥0#块研究断面及节点选取 |
3.4 桥梁0#块温度效应分析模型 |
3.4.1 定义混凝土材料特性 |
3.4.2 桥梁0#块仿真模型 |
3.4.3 混凝土材料热学参数选取 |
3.4.4 热源函数 |
3.4.5 桥梁0#块建模流程 |
3.5 桥梁0#块温度效应仿真分析 |
3.5.1 桥梁0#块中心截面温度场分析 |
3.5.2 桥梁0#块中心截面节点温度时程曲线 |
3.5.3 桥梁0#块横隔板中心截面温度场分析 |
3.5.4 桥梁0#块横隔板中心截面节点温度时程曲线 |
3.5.5 桥梁0#块中心截面节点温度应力时程曲线 |
3.5.6 桥梁0#块横隔板中心截面节点温度应力时程曲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跨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温度场现场实测与结果分析 |
4.1 引言 |
4.2 工程概述 |
4.2.1 项目概况 |
4.2.2 水文地质资料 |
4.2.3 气象资料 |
4.2.4 混凝土设计 |
4.2.5 桥梁0#块构造概述 |
4.2.6 桥梁0#块施工概述 |
4.3 桥梁0#块现场温度监控 |
4.3.1 桥梁0#块温度监控的目的 |
4.3.2 桥梁0#块温控标准及温控措施 |
4.3.3 桥梁0#块现场温度监控 |
4.3.3.1 监测内容、要求及流程 |
4.3.3.2 监测设备 |
4.3.3.3 现场温度场测试截面的选择以及测点的布置 |
4.4 桥梁0#块现场实测温度场结果分析 |
4.4.1 桥梁0#块中心截面温度监控结果分析 |
4.4.2 桥梁0#块横隔板中心截面温度监控结果分析 |
4.5 桥梁0#块温度场现场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跨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
5.1 引言 |
5.2 桥梁0#块裂缝种类及成因 |
5.2.1 桥梁0#块裂缝的种类 |
5.2.2 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 |
5.3 规范允许的裂缝宽度 |
5.4 桥梁裂缝的验算公式 |
5.5 桥梁0#块裂缝的防治 |
5.5.1 桥梁0#块构造设计 |
5.5.2 桥梁0#块温度控制 |
5.5.3 桥梁0#块后期养护 |
5.6 桥梁0#块裂缝的处理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水化热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化热相关研究 |
1.2.2 国内水化热相关研究 |
1.2.3 混凝土裂缝扩展相关研究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混凝土索塔水化热相关理论 |
2.1 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 |
2.1.1 混凝土强度 |
2.1.2 混凝土弹性模量 |
2.2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 |
2.2.1 水泥水化热作用 |
2.2.2 混凝土热传导和温度场理论 |
2.2.3 温度场的求解方法 |
2.2.4 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 |
2.3 风冷却技术基本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索塔承台施工水化热控制研究 |
3.1 主桥概况与承台简介 |
3.2 承台配合比设计 |
3.3 有限元模拟参数确定 |
3.3.1 导温系数 |
3.3.2 导热系数 |
3.3.3 比热系数 |
3.3.4 对流系数 |
3.3.5 混凝土绝热温升 |
3.3.6 冷却介质对流系数 |
3.4 承台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1 有限元分析流程 |
3.4.2 承台实体模型 |
3.4.3 温度测点的布置 |
3.5 承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分析 |
3.5.1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3.5.2 实测数据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凝土索塔节段水化热控制研究 |
4.1 索塔节段工程简介 |
4.1.1 索塔节段的浇筑 |
4.1.2 索塔节段的混凝土性能要求 |
4.2 索塔节段的配合比设计 |
4.2.1 配合比设计思路 |
4.2.2 索塔配合比设计 |
4.3 索塔有限元计算分析 |
4.3.1 索塔模型建立 |
4.3.2 无冷却管时对索塔的影响 |
4.3.3 水冷却对索塔的影响 |
4.3.4 风冷却对索塔的影响 |
4.3.5 风冷却与水冷却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下塔柱水化热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中下塔柱厚度对早期水化热的影响 |
5.2 中下塔柱合理拆模时间分析 |
5.3 冷却风速与风冷温度分析 |
5.4 环境温度变化对中下塔柱连接段裂缝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
2.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 |
2.1.1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定义 |
2.1.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
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
2.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
2.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及特点 |
2.4.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 |
2.4.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特点 |
2.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 |
2.5.1 混凝土性能对裂缝的影响 |
2.5.2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 |
2.5.3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
2.5.4 施工因素的影响 |
2.5.5 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计算理论 |
3.1 温度应力的类型 |
3.2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分析 |
3.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组成 |
3.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以及温度应力的计算 |
3.4.1 混凝土的拌合温度计算 |
3.4.2 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 |
3.4.3 水泥水化热计算 |
3.4.4 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
4.1 控制温度裂缝的流程 |
4.2 控制混凝土中心部位的最高温度 |
4.2.1 通过原材降低水化热 |
4.2.2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
4.2.3 制定合理监控方案 |
4.3 优化浇捣方法 |
4.4 预埋冷凝水管降低最高温升 |
4.5 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 |
4.5.1 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 |
4.5.2 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
4.5.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
4.6 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实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计算 |
5.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
5.3.1 合理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顺序 |
5.3.2 预埋冷凝水管降温 |
5.3.4 混凝土表面养护降温 |
5.3.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大体积混凝土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与特征 |
1.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
1.1.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
1.2 大体积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1.3.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3.2 理论依据与实际意义 |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机理与防治措施 |
2.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
2.1.1 混凝土本身因素的影响 |
2.1.2 其他因素的影响 |
2.2 裂缝的种类 |
2.3 裂缝的危害 |
2.4 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
2.4.1 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 |
2.4.2 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材料 |
2.4.3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
2.4.4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
2.5 混凝土浇筑块体表面保温层的计算方法 |
第三章 深圳地铁11号线松岗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位置 |
3.1.2 设计概况 |
3.1.3 施工条件 |
3.2 施工方案 |
3.2.1 原材料 |
3.2.2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准备 |
3.2.3 混凝土浇筑 |
3.2.4 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
3.3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
3.3.1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
3.3.2 混凝土试块留置及养护 |
3.4 混凝土质量保证及成品保护措施 |
3.4.1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
3.4.2 成品保护措施 |
3.4.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3.5 实际工程质量情况 |
第四章 沈阳市市政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
4.1 工程概况 |
4.2 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和外加剂的选用 |
4.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4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
4.4.1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标准 |
4.4.2 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
4.4.3 混凝土浇筑 |
4.4.4 混凝土的振捣 |
4.4.5 混凝土的养护 |
4.4.6 混凝土试块制作及成品保护措施 |
4.4.7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4.5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4.6 测温方案及测温数据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地铁车站顶板施工阶段开裂分析及“跳仓法”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文相关概念 |
1.2.1 “跳仓法” |
1.2.2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混凝土开裂研究现状 |
1.3.2 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
1.3.3 地铁车站开裂研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4.1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铁车站顶板裂缝检测资料分析 |
2.1 引言 |
2.2 不同施工阶段车站顶板开裂特征分析 |
2.2.1 施工阶段前期车站顶板开裂特征分析 |
2.2.2 施工阶段中后期车站顶板开裂特征分析 |
2.3 车站顶板裂缝特征分析 |
2.3.1 顶板裂缝主要特征 |
2.3.2 裂缝特征统计分析 |
2.4 车站顶板不同开裂特征原因分析 |
2.4.1 裂缝呈横向或斜向45°原因分析 |
2.4.2 不同裂缝分布特征对应开裂原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铁车站顶板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3.1 引言 |
3.2 ANSYS热分析理论介绍 |
3.2.1 热分析基本理论 |
3.2.2 ANSYS热分析控制微分方程 |
3.2.3 控制微分方程与导热微分方程的统一 |
3.3 ANSYS热分析流程介绍 |
3.3.1 前处理阶段 |
3.3.2 求解阶段 |
3.3.3 后处理 |
3.4 算例 |
3.4.1 工程概况 |
3.4.2 建模过程 |
3.4.3 热分析结果 |
3.5 地铁车站结构顶板热分析 |
3.5.1 工程概况 |
3.5.2 不同施工条件下的车站顶板结构热分析 |
3.5.3 热分析结果综合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铁车站顶板应力计算及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
4.1 引言 |
4.2 车站顶板混凝土开裂验算 |
4.2.1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验算理论 |
4.2.2 “新阳大道站”车站顶板开裂验算 |
4.3 地铁车站顶板ANSYS应力场分析模型 |
4.3.1 工程概况 |
4.3.2 模型的建立 |
4.3.3 荷载工况的考虑 |
4.4 结构线弹性分析 |
4.4.1 模型的建立 |
4.4.2 结构线弹性分析结果 |
4.4.3 结构线弹性分析结果讨论 |
4.5 结构非线性分析 |
4.5.1 建模分析概况 |
4.5.2 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果 |
4.5.3 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果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铁车站顶板“跳仓法”施工研究 |
5.1 引言 |
5.2 “分仓缝”合理间距探索 |
5.2.1 不同“分仓缝”间距条件下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
5.2.2 “分仓缝”间距的理论计算 |
5.3 相邻仓段的合理浇筑时间差探索 |
5.3.1 相邻仓段浇筑时间差的考虑因素 |
5.3.2 相邻仓段浇筑时间差的有限元分析 |
5.4 地铁车站顶板“跳仓法”施工的构造措施与技术要求 |
5.4.1 “分仓缝”处的构造处理 |
5.4.2 地铁车站顶板“跳仓法”施工对材料的要求 |
5.4.3 地铁车站顶板“跳仓法”施工对设计及施工的要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浅谈跳仓法施工的要点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情况简介 |
2 跳仓法施工对设计的要求 |
2.1 基础底板 |
2.2 地下室外墙 |
2.3 砼楼板 |
3 跳仓法施工对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的要求 |
3.1 材料选择 |
3.2 配合比确定 |
3.3 对搅拌站砼制备和运输要求 |
4 砼施工过程管理 |
4.1 技术管理 |
4.1.1 编制跳仓法专项施工方案 |
4.1.2 砼施工前,应预先与商品砼搅拌站办理商品砼预约 |
4.1.3 准备情况的检查 |
4.2 现场准备 |
4.3 现场组织管理 |
5 跳仓法施工要点及措施 |
5.1 施工段及分仓的划分 |
5.2 精细砼的配合比工作 |
5.3 严格做好砼的浇筑施工,养护和测温工作 |
5.4 做好技术交底、方案,做好各种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
6“跳仓法”分仓缝构造 |
7 跳仓法设计施工总结 |
7.1 在设计方面 |
7.2 在材料方面 |
7.3 在施工方面 |
8 结论 |
(8)邯郸市某高层建筑施工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施工系统可靠性概述 |
2.1 施工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
2.2 确定施工系统可靠性的概率方法 |
2.2.1 利用数据资料确定概率的分析方法 |
2.2.2 利用概率分布的计算方法 |
2.2.3 利用主观概率估计的方法 |
2.3 几种典型系统可靠性模型 |
2.3.1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及特点 |
2.3.2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及特点 |
2.3.3 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4 复杂的桥式系统可靠性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子系统与施工系统可靠性分析及计算 |
3.1 子系统的可靠性 |
3.1.1 子系统的影响因素 |
3.1.2 子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
3.2 施工系统可靠性计算 |
3.2.1 有关名词定义及基本假设 |
3.2.2 邻接矩阵求网络系统的最小路集 |
3.2.3 对最小路集进行不交化处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介绍 |
4.2.1 施工准备 |
4.2.2 基础工程 |
4.2.3 主体工程 |
4.2.4 防水工程 |
4.2.5 外墙保温工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应用 |
5.1 确定施工子系统的可靠度 |
5.2 运用最小路集求本工程的施工系统可靠度 |
5.3 对施工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大体积砼水化热控制方法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
1.3 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
1.4 形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
1.5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1.6 温控及防裂措施 |
1.6.1 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
1.6.2 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 |
1.6.3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
1.6.4 合理掺外加剂 |
1.6.5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
1.6.6 加强内部散热及外部保温措施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仿真分析计算 |
2.1 热分析的基础知识 |
2.1.1 热传递的方式 |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
2.2 温度计算的边值条件 |
2.3 检验建立的模型是否正确 |
2.3.1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
2.3.2 加载并求解 |
2.3.3 计算结果分析 |
2.4 仿真分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的绝热温升 |
2.5 仿真分析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的水化热温升 |
2.5.1 建模 |
2.5.2 控制目标及分析流程 |
2.5.3 分析结果 |
2.5.4 温度分布规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的温控措施及测温结果分析 |
3.1 设计要求 |
3.2 施工技术措施 |
3.2.1 优选混凝土原材料 |
3.2.2 采用合理的配合比 |
3.2.3 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 |
3.3 测温结果及对比分析 |
3.3.1 测温方法及测温数据 |
3.3.2 测温数据分析 |
3.4 底板收缩抗裂验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温对砼最高温度以及水化热温升的影响 |
4.1 水泥水化热系数的取值 |
4.2 仿真分析与工程算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4.2.1 仿真分析 |
4.2.2 工程算法 |
4.2.3 对比分析 |
4.3 气温对水泥水化速率变化温升值的影响 |
4.4 气温对基础底板中心最高温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厚度对砼最高温度及水化热温升的影响 |
5.1 厚度对大体积砼最高温度的影响 |
5.2 厚度对大体积砼水化热温升的影响 |
5.3 气温及厚度对大体积砼水化热温升的影响 |
5.4 C35大体积砼最高温度关于气温及厚度的函数表达式 |
5.5 C20大体积砼最高温度关于气温及厚度的函数表达式 |
5.6 C30大体积砼最高温度关于气温及厚度的函数表达式 |
5.7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大体积砼水化热温升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水冷却温度控制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
1.2 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1.2.1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研究 |
1.2.2 外加剂降低水化热峰值的研究 |
1.2.3 水管冷却防止温度裂缝的研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机理及其控制措施 |
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特征 |
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
2.2.1 内外温差 |
2.2.2 混凝土收缩作用 |
2.3 控制温度应力和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
2.3.1 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2.3.2 混凝土的施工及其养护 |
2.3.3 加强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工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水冷却理论研究 |
3.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 |
3.1.1 热传导方程 |
3.1.2 热传导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2 混凝土水管冷却的研究 |
3.2.1 水管一期冷却计算 |
3.3.2 水管冷却的等效热传导方程 |
3.3 冷却水管的布置与降温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冷却温度控制技术在天钢 2000M3高炉工程中的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特点 |
4.1.2 项目目标 |
4.2 计算实例 |
4.3 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 |
4.3.1 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 |
4.3.2 组织措施 |
4.4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
4.5 温度测试 |
4.6 温度测试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四、综合温控法施工大体积砼的工程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振动台阵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监控与分析[D]. 杨超.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跨PC波纹钢腹板桥梁0#块温度效应研究[D]. 胡文斌. 云南大学, 2020(08)
- [3]混凝土索塔施工的水化热风冷却控制技术[D]. 蒋浩博.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D]. 齐亚丽. 吉林建筑大学, 2018(08)
- [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案例分析[D]. 陈博. 南昌大学, 2018(01)
- [6]地铁车站顶板施工阶段开裂分析及“跳仓法”应用[D]. 陈坤泉. 厦门大学, 2017(11)
- [7]浅谈跳仓法施工的要点及措施[J]. 韩军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6)
- [8]邯郸市某高层建筑施工可靠性分析[D]. 杨志超.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4)
- [9]某高层结构基础底板大体积砼水化热控制方法的研究分析[D]. 杨竹香. 广西大学, 2014(01)
- [10]水冷却温度控制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荣华. 青岛理工大学, 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