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CI总线的CAN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嘉[1](2019)在《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对制动系统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分析了制动系统对供风、制动管理和辅助功能的要求,介绍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对气路部分进行分析和建模,分别对制动控制模块、停放制动模块、风源系统及风缸、空气弹簧供风模块及空气悬挂系统、基础制动设备、虚拟控制逻辑等进行了模型开发,将上述子模型组合成单节车辆轴控制动系统模型,为制动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部件选型方法,能够对新产品的阀门部件进行有效的选型,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对控制逻辑进行了开发,分别建立了制动防滑控制系统、供风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停放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为制动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逻辑框架。对制动控制系统样机进行了研制,提出了基于PCI总线和CAN总线的三层架构。MVB、工业以太网为第一层,PCI总线与CAN卡、速度采集卡、CPU、录播卡为第二层,I/O输出卡、I/O采集卡和A/D采集卡为第三层,第一与第二层之间用PCI总线连接,第二与第三层之间用CAN总线连接,在总体构架基础上对各个板卡进行了方案设计。图62幅;表7个;参51篇。
赵爱明,杨亮[2](2016)在《基于FPGA的多通道智能CAN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CAN网络控制系统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智能多通道CAN卡设计方案。通过FPGA设计了可变字节长度的主模式SPI接口电路,简化硬件结构,设计了双口RAM实现PCI总线和网络数据交换。设计了基于CH365的PCI接口电路可以和ISA模式共享,设计了变压器隔离电路功耗低可靠性更好。板卡设计了微处理器通过板卡配置按照TTCAN协议自动完成CAN数据交换,可以当作普通卡使用,免去了复杂的驱动调用,方便使用。最后设计实验测试板卡在自动传输功能时实时性和可靠性,结果满足要求。
王海霞[3](2015)在《基于PCI总线的四通道CAN通讯卡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完成核电现场I/O模块和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设计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四通道CAN通讯卡,每个CAN通道连接32个单通道I/O模块,每隔25 ms采集I/O模块的数据一次,该系统的数据采集总量为400个模拟量和112个开关量。本设计采用两个CPU,使每个中断服务时间占用中断间隔的百分比提高了19%。本文重点阐述了具体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原理设计、芯片选型、PCB制作等,具有高速度和低成本的优点。
骆正新[4](2014)在《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前期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如通信速率过慢,数据采集周期较长,导致主控周期长达50ms;并且系统可靠性较差,通信故障频繁,抗干扰能力差,容错能力差等,无法满足恶劣环境下的应用,本文重新设计运动控制器,以满足新的设计指标。为解决原运动控制器无法应用于恶劣环境以及处理性能不足,设计中采用高性能的PowerPC处理器。为改善通信速率过慢并且通信可靠性较差问题,设计了基于冗余总线的通信模块,并且选择通信速率较高的SJA1000作为CAN控制器。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性能,除了采用冗余的通信总线之外,采取对运动控制器实现冗余,选择了双机热备份作为冗余的方式,单个运动控制器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六足机器人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缩短主控周期时间,除了提高通信速率之外,在软件上基于多任务并发调度,重新划分任务职责,优化任务内部结构,充分发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调度能力。本文先对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并结合预计的指标,提出运动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各个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案以及各个硬件的选型,并提出了双冗余总线以及双冗余的运动控制器设计。然后分别给出双冗余总线和双冗余运动控制器的详细设计,包括实现原理以及具体实现方法。最后,重新设计基于PowerPC平台下的应用层任务,并对设计的运动控制器的进行测试。设计的运动控制器在通信速率、系统可靠性以及容错性能较原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具有显着的优势,基本达到了预定的设计指标。
张剑[5](2014)在《基于PCI协议的芯片接口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表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不断在发展,功能的多样性形成了产品的特色,系统的复杂性加剧了设计的严密谨慎,集成的丰富性造就了研发设计的精益求精。基于工艺环节的增多,产品功能验证的要求则更是日益严格。如何有效的保证芯片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变得十分重要。对越来越繁杂的芯片进行的功能验证,需要选择适当的验证方法和搭建强大的仿真验证平台,使验证的效率显着提高并缩小设计周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款PCI-PCI总线的桥,实现了一种将相邻总线的设备能够快速进行数据交换总线结构,具有高速度的通信率和低功耗等特点。论文从验证方法学的基础出发,研究了功能验证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验证方法,提高了验证和测试的效率。在充分理解待测设计的内部结构和整体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搭建了验证平台,根据设计要求提取了验证的测试向量,使用cadence的Ncverilog对芯片的接口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验证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功能正确且对本设计的验证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得到的验证经验,也可用于其它相关设计中。
李菲[6](2013)在《基于PCI总线的CAN接口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工业网络和现场总线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通信协议作为一种成熟的现场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中。若想实现上位机与CAN网络的通信,需将计算机可靠的接入CAN网络中,这就有必要将现有的计算机接口转换或适配成CAN接口,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的高性能能够很好的满足计算机与CAN网络之间的通信要求。因此,研究基于PCI总线的CAN接口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PCI和CAN总线各自的协议规范和特点,并对实验室现有的PCI-CAN卡的硬件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还详细阐述了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对PCI配置空间的配置过程。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用DriverStudio编写能够运行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上的PCI-CAN卡的WDM (Windows Driver Model)驱动程序。在这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WDM驱动程序的原理及结构,并给出了PCI-CAN卡驱动程序的开发和安装过程,同时对其中比较重要的驱动例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还编写了测试用的上层应用程序。为验证本文开发的PCI-CAN卡的驱动功能,最后在实验室中利用ZLG公司的PCI-9820CAN接口卡与本课题选用的PCI-CAN卡搭建了一个测试系统,两台上位机分别使用CANTest软件和PcanTest软件进行测试。测试表明,PCI-CAN卡完成了上位机和CAN智能节点间的数据通信,实现了上位机对下位机设备的监控。
李寒冰[7](2013)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现场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大量应用。VxWorks作为一种强实时操作系统,因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卓越的实时性被广泛地应用在多种领域的控制平台中。为实现控制系统对现场总线的管理,本文以工控机作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为软件平台,采用CAN总线作为通信网络,实现了基于VxWorks的CAN总线通信系统。基于系统的应用需求,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VxWorks操作系统下的CAN通讯卡进行研究。论文设计了具有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接口的4通道CAN通讯卡,开发了CAN通讯卡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其中CAN通讯卡的设计包括硬件结构设计和内部逻辑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包括内存映射和开发驱动程序。论文首先对CAN通讯卡的硬件电路和内部逻辑功能进行了设计。该卡的硬件结构采用FPGA(File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作为主控芯片,CAN通信模块由CAN总线控制器MCP2515和CAN总线收发器CTM8251组成。内部逻辑功能均在FPGA内部实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功能模块包括:PCI总线从接口模块、主控制器模块、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接口模块。PCI总线从接口模块是主机与CAN通讯卡通信的纽带;主控制器模块是CAN通讯卡的控制中心;SPI接口模块是主控制器与CAN协议控制器通信的桥梁。论文随后对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驱动程序进行了设计,分析了VxWorks内核、BSP(Board Support Package)和驱动程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CAN通讯卡在VxWorks系统中的内存映射,并开发了该CAN通讯卡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论文最后设计了测试方案,编写了测试程序,对CAN通讯卡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自行设计的CAN通讯卡可以实现4路数据同时收发,而且4路之间相互独立,每通道的数据吞吐率均不低于1000帧/s。
毛志华[8](2011)在《PCI CAN通讯卡在地铁屏蔽门中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是一套基于现场总线网络的智能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它结合国内地铁控制系统的实际需要,实现了地铁屏蔽门系统的就地控制、信号系统控制、屏蔽门监控系统控制和消防联动控制等控制功能;可以监测屏蔽门门机系统的开关、故障和运行等状态,同时对地铁的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本文介绍了CAN总线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通信方式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深入了解PCI总线的相关特性及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硬件的性能、价格、和实现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对硬件设计做出了合理的选择在介绍CAN控制芯片和PCI总线控制器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PCI接口CAN通信适配卡硬、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PCICAN控制通信卡的原理、以及在地铁系统中的安装、以及网络拓扑;同时介绍了CAN总线在地铁工程的布线时重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叙述了监控软件的设计思路、开发过程。屏蔽门监控系统核心程序使用了标准库封装,对不同平台界面代码进行了不同的封装,实现程序代码的可移植性。由于CAN总线实时性、可靠性等特点,上层应用程序实现了对CAN消息的高速处理,以达到实时监控各个设备节点运行状态的要求。同时监控系统方便地实现了对设备节点的一对一、一对多等灵活的实时控制方式;而每个节点的运行状态不会影响到监控系统的运行,有效地支持对设备节点的高安全等级的分布实时控制。
黄霜[9](2011)在《基于cPCI总线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文中提出CAN总线作为一种新兴的现场总线,采用了很多新的设计和技术,是公认的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而在当前自动测试领域,cPCI总线由于其特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是在这两种总线之间建立通信桥梁,设计一款具有CAN总线接口和cPCI总线接口的通讯卡,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设计的中心思路是依据PCI总线通信标准、CAN2.0技术规范,采用FPGA作为核心控件,在这两种总线接口之间设计了一个硬件电路作为转换器,以实现数据在cPCI总线和CAN总线之间的相互传输。硬件电路按照cPCI总线接口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CAN总线接口模块的基本结构进行搭建。选用FPGA作为数据处理模块的主控芯片,在其内部运用VerilogHDL硬件语言和状态机技术构建严谨的逻辑,对两端总线进行控制。在cPCI总线接口模块的设计上,选用成熟的接口芯片,确保其能够协调复杂的PCI总线时序。在CAN总线接口模块的设计上,选用专门的CAN总线协议芯片和驱动芯片,能够很好的匹配CAN总线协议和物理特性。并将该cPCI-CAN通讯卡的CAN通道设计为双路,以便于两路端口相互收发以进行功能测试和对CAN总线的扩展。软件设计上运用Microsoft Visual C++ 6.0, Driverstudio 3.2及DDK共同开发设计驱动程序,运用LabWindows/CVI设计上层应用软件。经过联机测试,所设计的通讯卡软硬件工作正常,上位机能够很好的控制双通道CAN总线数据的收发,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帧格式、多种波特率的设置,所传输的数据完全满足CAN总线的数据传输要求。该卡具有性能较高、简单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在多个实际控制工程和工业测量中得到应用。
段建民,肖进军[10](2007)在《CAN总线监控软件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基于PCI总线CAN适配卡的CAN总线监控软件设计过程,简要的介绍了CAN适配卡硬件结构,重点论述监控软件设计理念和具体实现方法,启用线程不断侦听总线上的报文事件,对收到有效报文进行处理,可初步监控CAN网络上的报文。同时可以对总线上的报文进行滤波,有选择性的侦听相关报文。监控软件通过加载模块方式,易于扩展成监控CAN高层协议网络模块。
二、基于PCI总线的CAN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CI总线的CAN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动车组制动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日本动车组制动系统 |
1.2.2 法国动车组制动系统 |
1.2.3 德国动车组制动系统 |
1.2.4 国内动车组制动系统 |
1.2.5 制动系统关键技术 |
1.3 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期目标 |
第2章 动车组制动系统总体设计 |
2.1 制动系统组成 |
2.1.1 制动系统概述 |
2.1.2 制动控制系统 |
2.1.3 供风系统 |
2.1.4 基础制动装置 |
2.1.5 辅助装置 |
2.2 制动系统主要功能 |
2.2.1 制动控制 |
2.2.2 供风管理 |
2.2.3 防滑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动系统气路建模 |
3.1 仿真模型开发 |
3.1.1 供风单元及风缸 |
3.1.2 空气制动控制模块 |
3.1.3 停放制动供风模块 |
3.1.4 辅助供风模块 |
3.1.5 基础制动装置 |
3.1.6 虚拟控制逻辑 |
3.1.7 制动系统建模 |
3.2 基于模型仿真的部件选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动系统控制逻辑开发 |
4.1 制动控制 |
4.1.1 制动控制架构 |
4.1.2 制动控制策略 |
4.1.3 诊断信息 |
4.2 停放制动控制 |
4.2.1 停放制动控制逻辑 |
4.2.2 诊断信息 |
4.3 供风管理 |
4.3.1 主供风管理 |
4.3.2 辅助供风管理 |
4.3.3 诊断信息 |
4.4 防滑控制 |
4.4.1 防滑逻辑说明 |
4.5 制动控制建模仿真分析 |
4.5.1 正常工况 |
4.5.2 故障工况 |
4.5.3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动控制单元样机研制 |
5.1 设计思想 |
5.1.1 设计依据 |
5.1.2 设计准则 |
5.2 设计方案 |
5.2.1 系统架构设计 |
5.2.2 单板方案设计 |
5.2.3 可靠性设计 |
5.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FPGA的多通道智能CAN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CAN卡功能要求分析 |
1.1 网络控制特点 |
1.2 CAN卡功能及结构 |
1.3 数据系统设计 |
2 智能CAN卡电路设计 |
2.1 FPGA电路设计 |
(1)SPI总线接口设计 |
(2)双口RAM设计 |
2.2 PCI接口设计 |
2.3 CAN网络设计 |
3 软件设计 |
3.1 自动传输功能需求分析 |
3.2 软件功能实现 |
4 实验测试 |
5 结束语 |
(3)基于PCI总线的四通道CAN通讯卡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CAN通讯卡的设计原理 |
2芯片介绍 |
2.1PCI总线控制器 |
2.2 CPU |
2.3双口RAM |
2.4CAN通讯接口 |
2.5译码电路 |
2.6微处理器监控故障自复位电路 |
3CAN通讯卡的PCB设计 |
3.1PCB层数的选择 |
3.2去耦电容 |
3.3电源设计 |
3.4走线要求 |
3.5时钟信号的保护 |
4结束语 |
(4)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网络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3 容错技术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容错技术的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容错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现场总线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内容安排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总体设计 |
2.1 任务概述 |
2.1.1 运动控制器设计指标 |
2.1.2 运动控制器运行环境 |
2.2 需求规定 |
2.2.1 功能需求 |
2.2.2 数据需求 |
2.2.3 性能需求 |
2.2.4 五性设计需求 |
2.3 运动控制器总体设计思路 |
2.3.1 双冗余 CAN 总线设计 |
2.3.2 双机热备运动控制器设计 |
2.4 处理器及外围器件选型 |
2.4.1 处理器选型 |
2.4.2 外围器件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冗余 CAN 总线模块设计 |
3.1 CAN 总线冗余方案分析 |
3.1.1 单控制器双驱动器冷冗余设计 |
3.1.2 双控制器双驱动器冷冗余设计 |
3.1.3 双控制器双驱动器双工设计 |
3.1.4 双控制器双驱动器双环设计 |
3.2 CAN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3.2.1 PCI 总线模块接口电路 |
3.2.2 CAN 通信模块接口电路 |
3.3 CAN 通信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
3.3.1 PCI 驱动程序设计 |
3.3.2 SJA1000 驱动程序设计 |
3.4 双路 CAN 数据融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冗余运动控制器设计 |
4.1 双冗余运动控制器方案设计 |
4.2 双机热备关键技术 |
4.2.1 同步技术 |
4.2.2 故障检测技术 |
4.2.3 仲裁切换技术 |
4.3 仲裁模块硬件设计 |
4.4 仲裁模块软件设计 |
4.4.1 心跳协议设计 |
4.4.2 故障检测设计 |
4.4.3 仲裁切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运动控制器软件设计 |
5.1 VXWORKS 实时操作系统 |
5.1.1 Vxworks 操作系统简介 |
5.1.2 Vxworks 任务间通信机制 |
5.1.3 Vxworks 任务调度方式 |
5.2 通信协议设计 |
5.2.1 CAN 通信协议设计 |
5.2.2 RS485 通信协议设计 |
5.3 运动控制器多任务流程设计 |
5.3.1 多任务设计 |
5.3.2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6.1 与操纵控制器通信测试 |
6.2 与单腿控制器通信测试 |
6.2.1 CAN 功能测试 |
6.2.2 CAN 性能测试 |
6.2.3 CAN 抗干扰测试 |
6.3 主备运动控制器同步通信测试 |
6.4 双机仲裁切换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PCI协议的芯片接口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验证技术概况 |
1.2.1 验证技术 |
1.2.2 验证面临的挑战 |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验证方法学及验证原理 |
2.1 验证技术介绍 |
2.1.1 定向功能测试 |
2.2 验证计划 |
2.2.1 验证的流程 |
2.2.2 验证的目标 |
2.2.3 验证层次 |
2.3 X 芯片的功能验证策略 |
2.3.1 功能点的提取 |
2.3.2 搭建验证平台 |
2.3.3 基本任务和测试向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X 芯片介绍与结构分析 |
3.1 芯片应用及特性 |
3.1.1 芯片应用环境 |
3.1.2 芯片特性 |
3.2 芯片外部接口 |
3.2.1 管脚信号说明 |
3.2.2 PCI 接口设计 |
3.3 总线命令和事务传输方式 |
3.3.1 总线命令 |
3.3.2 数据传输方式 |
3.4 芯片基本架构图 |
3.4.1 控制电路的功能 |
3.4.2 仲裁电路 |
3.4.3 配置空间 |
3.5 芯片数据通路的内部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真与验证 |
4.1 一级 Master 传输 |
4.1.1 一级 Master 写操作 |
4.1.2 一级 Master 读操作 |
4.2 二级 Master 传输 |
4.2.1 二级 Master 写操作 |
4.2.2 二级 Master 读操作 |
4.3 地址和数据奇偶校验错误 |
4.3.1 地址奇偶校验位错误验证 |
4.3.2 数据奇偶校验 |
4.4 预取读操作 |
4.4.1 测试原理 |
4.4.2 测试步骤及结果分析 |
4.5 配置周期和特殊周期 |
4.5.1 配置周期和特殊周期的测试原理 |
4.5.2 测试步骤以及验证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PCI总线的CAN接口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PCI总线和CAN总线发展现状 |
1.2.2 基于PCI总线的CAN接口卡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总线协议分析 |
2.1 PCI总线技术 |
2.1.1 PCI总线系统结构 |
2.1.2 PCI总线设备的信号分配及命令 |
2.1.3 PCI总线设备的配置空间 |
2.2 CAN总线协议规范 |
2.2.1 CAN总线分层结构 |
2.2.2 报文传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CI-CAN接口卡硬件设计 |
3.1 系统电路总体方案 |
3.2 PCI接口方案研究 |
3.2.1 PCI9052芯片介绍 |
3.2.2 PCI9052与PC机接口设计 |
3.2.3 PCI9052与串行EEPROM和局部总线接口设计 |
3.3 CAN总线接口方案研究 |
3.3.1 CAN通信控制器SJA1000 |
3.3.2 CAN控制器与CAN收发器的连接 |
3.4 EEPROM的配置 |
3.5 PCB板设计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INDOWS的驱动程序设计 |
4.1 WDM驱动程序介绍 |
4.1.1 WDM驱动程序原理 |
4.1.2 WDM驱动程序模型 |
4.1.3 WDM驱动程序基本结构 |
4.2 驱动开发工具选择与环境建立 |
4.3 驱动程序开发流程 |
4.4 驱动程序的功能实现 |
4.4.1 设备初始化 |
4.4.2 创建设备对象 |
4.4.3 PCI配置空间的访问 |
4.4.4 硬件资源的访问 |
4.4.5 IRP的串行处理 |
4.4.6 CAN功能的调用 |
4.4.7 中断处理 |
4.5 接口卡的安装与调试 |
4.5.1 INF文件 |
4.5.2 安装PCI-CAN卡驱动 |
4.6 应用程序与驱动程序通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附录1 部分驱动程序 |
附录2 INF文件 |
附录3 英文缩写汇总 |
附录4 PCI-CAN卡电路图 |
(7)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现场总线CAN的发展现状 |
1.2.3 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总体方案设计 |
2.1 基于PCI总线CAN通讯卡的设计 |
2.1.1 CAN通讯卡的硬件设计 |
2.1.2 CAN通讯卡的内部逻辑设计 |
2.2 基于VxWorks的CAN通讯卡驱动程序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CI总线CAN通讯卡的设计与实现 |
3.1 基本知识概述 |
3.1.1 FPGA/VHDL简介 |
3.1.2 Quartus Ⅱ开发环境简介 |
3.1.3 PCI总线概述 |
3.2 基于PCI总线CAN通讯卡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3.2.1 基于PCI总线CAN通讯卡的硬件电路设计 |
3.2.2 PCB的设计 |
3.3 基于FPGA的PCI总线从接口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
3.3.1 PCI总线从接口控制器的功能 |
3.3.2 基于FPGA的PCI总线从接口控制器设计 |
3.3.3 PCI总线从接口控制器的功能验证 |
3.4 基于FPGA的主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3.4.1 主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
3.4.2 主控制器的设计 |
3.4.3 主控制器的功能验证 |
3.5 基于FPGA的SP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
3.5.1 SPI总线简介 |
3.5.2 基于FPGA的SP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 |
3.5.3 SPI接口控制器的功能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VxWorks的CAN通讯卡驱动程序设计 |
4.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概述 |
4.1.1 Tornado交叉开发环境简介 |
4.1.2 板级支持包BSP简介 |
4.1.3 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驱动程序概述 |
4.2 基于VxWorks的CAN通讯卡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2.1 CAN通讯卡的内存配置 |
4.2.2 驱动程序编写 |
4.2.3 功能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性能测试 |
5.1 测试方案及测试程序 |
5.1.1 测试方案 |
5.1.2 测试程序的编写 |
5.2 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功能验证 |
5.3 CAN通讯卡的吞吐率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PCI CAN通讯卡在地铁屏蔽门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1.2 CAN总线简介 |
1.3 本课题的设计背景 |
1.4 设计CAN通信卡所解决的问题 |
1.5 本文内容编排 |
第2章 PCICAN卡方案设计与论证 |
2.1 CAN总线简介 |
2.2 CAN协议介绍 |
2.2.1 简介 |
2.2.2 基本概念 |
2.2.3 报文传输 |
2.2.4 报文滤波 |
2.2.5 报文校验 |
2.2.6 编码 |
2.2.7 错误检测 |
2.3 CAN现场总线的特点 |
2.4 CAN总线在地铁中应用课题的提出 |
2.5 PCI总线概述 |
2.6 信号的类型和信号的定义 |
2.7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及特点 |
2.8 PCI总线体系结构 |
2.9 PCI总线的操作 |
2.10 PCI CAN通讯卡的系统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
2.1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章 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组成 |
3.1 屏蔽门系统概述 |
3.1.1 概述 |
3.1.2 屏蔽门的优点 |
3.2 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组成 |
3.2.1 控制系统概述 |
3.2.2 屏蔽门系统功能及实现 |
3.2.3 监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
3.2.4 现场网络的信息集成 |
3.2.5 CAN网络组成 |
3.3 PCI CAN卡在控制系统中作用 |
第4章 监控软件的设计 |
4.1 软件设计原则 |
4.2 软件功能需求 |
4.3 软件模块划分与描述 |
4.4 软件实现技术 |
4.4.1 CAN接口部分封装 |
4.4.2 监控系统与设备之间通信协议的制定 |
4.5 监控软件开发简介 |
4.5.1 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
4.5.2 监控程序开发简介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cPCI总线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
1.2 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1.2.1 CAN 总线 |
1.2.2 cPCI 总线 |
1.2.3 cPCI-CAN 通信模块 |
1.3 本课题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CAN 总线技术概述 |
2.1.1 CAN 总线技术简介 |
2.1.2 CAN 总线的电气特性 |
2.1.3 CAN 总线的报文传输 |
2.1.4 CAN 总线的报文滤波 |
2.1.5 CAN 总线通信系统模型 |
2.2 FPGA 技术概述 |
2.2.1 FPGA 简介 |
2.2.2 FPGA 的基本结构 |
2.2.3 FPGA 的设计开发流程 |
2.2.4 FPGA 的设计工具 |
第三章 cPCI-CAN 卡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cPCI 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
3.2.1 cPCI 接口开发方案的选择 |
3.2.2 cPCI 总线接口电路 |
3.3 CAN 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
3.3.1 总体设计及器件选型 |
3.3.2 CAN 总线控制器电路 |
3.3.3 CAN 总线收发器与高速光耦电路 |
3.3.4 电源隔离电路 |
3.3.5 复位电路 |
3.3.6 CAN 总线接口 |
3.4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 |
3.4.1 芯片选型 |
3.4.2 FPGA 配置电路 |
3.4.3 电平转换电路 |
3.4.4 供电电路 |
第四章 cPCI-CAN 卡的逻辑设计 |
4.1 FPGA 总体设计 |
4.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2.1 数据锁存和缓冲模块 |
4.2.2 地址译码模块 |
4.3 SJA1000 控制模块设计 |
4.3.1 SJA1000 内部寄存器的读写 |
4.3.2 初始化模块设计 |
4.3.3 发送控制模块设计 |
4.3.4 接收控制模块设计 |
4.4 输出口控制模块 |
4.4.1 双向口控制模块 |
4.4.2 输出口选择模块 |
4.5 其他模块 |
4.5.1 延时模块 |
4.5.2 电平转换芯片的控制信号 |
第五章 cPCI-CAN 卡的软件设计 |
5.1 软件总体设计 |
5.2 开发工具简介 |
5.3 驱动程序设计 |
5.3.1 仪器驱动程序设计 |
5.3.2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5.4 应用程序设计 |
第六章 cPCI-CAN 卡的制作和调试 |
6.1 PCB 板制作 |
6.1.1 PCB 板布局 |
6.1.2 PCB 板布线 |
6.2 cPCI-CAN 卡的硬件调试 |
6.2.1 静态调试 |
6.2.2 上电调试 |
6.3 cPCI-CAN 卡的功能测试 |
6.4 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
第七章 结论及技术特色 |
第八章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一:cPCI-CAN 卡实物图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 |
四、基于PCI总线的CAN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imulationX的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子嘉.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基于FPGA的多通道智能CAN卡设计[J]. 赵爱明,杨亮. 电测与仪表, 2016(14)
- [3]基于PCI总线的四通道CAN通讯卡的设计[J]. 王海霞. 电子设计工程, 2015(14)
- [4]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设计[D]. 骆正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5]基于PCI协议的芯片接口功能验证[D]. 张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6]基于PCI总线的CAN接口卡的设计与实现[D]. 李菲. 内蒙古大学, 2013(S2)
- [7]VxWorks操作系统下CAN通讯卡的设计与实现[D]. 李寒冰.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8]PCI CAN通讯卡在地铁屏蔽门中的设计与应用[D]. 毛志华. 华东理工大学, 2011(12)
- [9]基于cPCI总线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D]. 黄霜.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10]CAN总线监控软件的设计[A]. 段建民,肖进军. 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