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葛俊言[1](2021)在《面向在线教育领域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在线教育领域也随之蓬勃发展。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大面积的学校停课,使得大量用户涌入在线教育领域。为了应对用户量的急速膨胀,公司大量增加了直播课的数量、种类以及产品功能。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逐渐凸显出了大量的业务管理问题,包括营销分析断层、产品迭代效果无法量化、问题难以定位追踪等。为了帮助公司摆脱当前严重依赖人力的粗放运营状况,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来支持系统使用人员进行精确的用户运营、数据驱动制定合理决策以及通过监管业务数据把控业务进度。根据以上现实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在线教育领域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子系统、个性化推送子系统、公众号运营子系统以及角色管理子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涉及数据仓库的设计以及实现,通过数据仓库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报表数据,从而为本系统以及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数据中心子系统还负责展示在不同业务主题中不同维度下报表数据的各项指标,并提供自定义漏斗分析模型的功能,从而帮助系统使用人员灵活全面的进行数据分析工作。个性化推送子系统支持系统使用人员自定义推送规则并选择受众用户进行外部推送,从而帮助系统使用人员对受众用户灵活准确的推送个性化消息。公众号运营子系统负责支持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公众号的配置并对公众号粉丝进行管理,从而帮助系统使用人员高效简洁的管理公众号。角色管理子系统采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支持系统管理员以基于角色的形式管理系统使用人员的权限,从而保证系统安全性。在本系统的开发工作中本人主要负责数据仓库、数据中心、个性化推送、公众号运营以及角色管理部分的设计开发。本系统基于Spring Boot框架,主要使用Flume、Sqoop以及Canal进行数据采集,使用Flink、Spark、Impala、Drools、Free Marker进行数据处理,选用My SQL、HBase、Click House、Redis等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从而完成系统整体搭建。本项目实现的面向在线教育领域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现已在公司投入使用,为系统以及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数据支持,极大地提升了运营等系统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帮助系统使用人员进行更为精细准确的数据监管、用户运营、用户营销、决策制定等工作。
王营[2](2021)在《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艰巨,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也越来越被广泛认为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制造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围绕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的实现框架及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掘售后服务过程中所蕴含的质量问题,对于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针对在售后服务质量控制中对于质量问题的探究和反馈较少,难以从源头解决质量缺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框架,以支持设计、制造及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基于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反馈,为后续关键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其次,用户需求可以为质量改进提供决策支持,但目前难以全面地从用户评论中获取用户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完善后的词典与依存句法相结合的用户需求挖掘模型。利用TF-IDF算法从评论数据中提取产品特征词与情感词,完善相关词典后与依存句法相结合对产品特征进行量化来获取用户需求。然后,虽然在保养、维修等服务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然而对这些数据分析较为匮乏,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P-growth算法的服务数据挖掘模型。经实例对比分析得出,基于改进FP-growth算法的挖掘模型比利用改进前的算法得到的挖掘模型时间更短,挖掘结果相关性更高。接着,针对零件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难以追溯的问题,建立零件质量数据仓库,来集成与零件质量相关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零件质量追溯模型,挖掘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经实例分析得出,利用零件质量数据仓库与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追溯模型能够有效完成质量追溯。最后,基于上述框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架构及功能模块,并利用开发平台、数据库及Python语言完成系统的开发。
贾书军[3](2020)在《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营利润和创造社会价值,但是这往往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和结果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在企业经营中要及时发现并缩小这种差距。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企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超级系统,不可避免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可获得资源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在各个层面上效益效率都达到最大化。本文结合TOC相关的基础理论对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研究。本论文基于上述思路建立了业绩实现赋能模型和岗位绩效考核MBCP四维模型,旨在建立有效的岗位绩效结构系统和绩效支撑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绩效分析,明确企业的绩效需求层次及目标,找出绩效差距,实现瓶颈识别与突破,达成企业高绩效业绩目标。同时通过岗位考核MBCP模型实施考核的基础上助推生产类员工业绩赋能。本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提出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路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绩效及绩效管理的内涵、本质以及TOC理论概述和业绩实现赋能模型、绩效考核模型;第三章着重分析了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章详细探讨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构建的目标与原则,设计思路以及体系框架,绩效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基础构建,绩效支撑系统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系统构架研究;第五章对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第六章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本论文关于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力求规避传统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缺陷,从系统的角度论绩效结果,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绩效一致于企业整体绩效,实现企业、部门、个人的内在驱动和赋能。
张朋[4](2020)在《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文中认为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决定在今年4月取消外资券商准入限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加快打造航母级券商战略,证券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大型券商开始对外进行扩张,并购重组案例增多,但财务成本过高、缺乏管控手段等问题随之出现,中小型券商在市场份额被蚕食情况下如何参与竞争,为应对这些现实问题,券商开始探索财务管理创新。当前正好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起步阶段,自动化、智能化产业迅猛发展,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可能,券商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占得先机,就需要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最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进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为企业生存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ERP、业务流程再造、系统集成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调研对证券行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战略导向性、数据完整性、开放性、成本效益性为原则,基于ERP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和集成解决方案,将系统规划为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决策、数据仓库四个部分,又对各系统包含的业务子系统构建进行详细深入研究。并最终选取笔者所在的D证券公司作为应用案例,介绍该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构建的全过程,对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点进行总结,对系统取得的应用效果量化分析,最后归纳了影响系统建设成败的五大关键因素。本文基于ERP构建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可协助企业开展战略规划、资源整合、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绩效考核等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经营与战略脱节、缺乏管控抓手、业务与财务失联、管理会计功能缺失、财务数据质量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丰富了证券乃至整个会计行业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对证券同行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付永四[5](2020)在《基于激光雷达的仓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生产力的提升,仓库原材料和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存储及运输压力持续加大,给传统的人工仓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愈发凸显,成为了未来仓库发展的趋势。仓储机器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关键设备之一,具有作业时间长、响应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导航技术是仓储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目前在仓储机器人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是磁导航和二维码导航。这两种导航方式需要在地面上粘贴磁条或二维码形成预设路径,机器人按照预设路径行驶,并完成作业任务。但这两种导航方式不仅存在路径改造柔性差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磁条和二维码易破碎、开胶、污染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激光雷达的实时定位技术与路径跟踪技术,研制了一款具备良好环境适应性和路径调整能力的仓储机器人。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仓储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和任务流程,确定了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指标,设计了机器人的整体系统框架。针对仓库地面存在的凹槽、凸起以及坡度等不平整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的驱动轮悬挂机构,能够根据地面的起伏自适应调节悬挂系统的行程,并利用有限元法完成了结构仿真,优化了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研究了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和倾覆性,确保机器人在非结构化仓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2)在激光雷达数据从局部坐标系到全局坐标系转化的基础上,研究了误差产生的机理,建立了机器人的观测模型。针对机器人在仓库环境中很难创建高精度特征地图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对数据的快速分割以及固定阈值对数据的精准分割的双阈值分割算法,提高了数据分割速度和拟合精度。本文针对仓库环境的多变特性,建立了在自然环境中匹配高精度特征地图实现粗定位和在目标点附近匹配反光板实现精定位的双切换定位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法线特征的匹配方法,解决了在自然环境中特征易缺失而导致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针对仓储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运动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在解决机器人定位精度低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路径跟踪算法和PID控制算法实现了仓储机器人的稳定路径跟踪控制。(3)通过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定位导航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以及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集成,完成了仓储机器人的平台搭建。基于匹配地图和反光板技术设计了激光雷达的室内定位系统,根据路径跟踪算法设计了运动控制系统;然后编写了仓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室内定位系统软件,利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完成了驱动电机速度采集实验和室内环境反光板标定实验。最后进行了仓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和路径跟踪实验,验证了定位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以及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谢迎凤[6](2020)在《某电信公司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决策支持系统已经难以继续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所以随之而来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帮助用户全方位的了解业务情况,进而做出明智的、可付诸实践的决策,让业务更加高效、快速地运转。目前市场上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普遍侧重于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即ETL(Extract-Transform-Load)处理或者自助式报表分析,致使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工具较多,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单一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kettle工具缺乏监控运维服务,且不支持kerberos认证,无法接入开启了该认证的大数据集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发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在该系统中,本人主要参与了kettle ETL平台、数据挖掘、报表平台、数据源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并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将界面展示和业务逻辑处理进行有效解耦。其中,kettle ETL平台通过拖拽和组件配置的方式完成了数据的转换处理操作,并实现了kerberos认证支持、任务调度和监控管理功能。数据挖掘模块主要根据数据仓库的客户流失主题,采用随机森林、XGBoost(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等算法实现了流失预测模型的构建,并使用K-means算法对客户进行群体细分,结合流失因素分析和群体特征对潜在流失的客户给出相应的客户关怀。报表平台主要负责数据的可视化过程,包括数据建模、多维分析和数据报表定制。权限管理提供了数据的安全保障,其主要负责系统资源的分配和控制,包括角色管理、菜单栏管理和权限控制三个模块。系统研发过程主要基于Spring Boot框架,将My SQL和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作为数据存储工具,并使用Apache Kylin等工具完成数据计算,最终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个功能集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应用服务,提高了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目前本系统已初步上线,运行状况较好。该系统底层接入了公司的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都在该平台下完成,因此系统的运行效率相较于之前提高了约10倍;同时该系统将kettle ETL、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无缝结合,进而可以更便捷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展示过程。
王冬冬[7](2020)在《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帮助教师队伍建立过硬的职业素养与全面的行业素质,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建立健全即符合教师实际需求又具备先进理论支撑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育兴国,科技助教,互联网技术以广泛的适用范围与卓越的实际效果,已然渗透至行业的方方面面。网络研修社区作为近期一经兴起便立刻成为讨论焦点的教师研修新思路,如今已在试点城市推行过程中成效显着,具有可观的实际成效。“A”教师培训平台是当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平台的代表。与诸多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类似,其立足于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两大支柱功能,同时为教师进行集体研学交流,分组教研探讨,交流教学心得,交互经典案例提供平台支撑。再者,伴随多年运营以及使用经验,平台对于各成员自身个人信息以及相关学习行为加以统计,纳入大数据库。借助海量多维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性归纳整合,进一步勾画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学习者画像,能够将学习者信息以及特点进行直观表现,对于教师培训平台优化培训效率,优化培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最大化地满足求学者以及教学者所需,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夯实根基。因此,本研究以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为大方向,选择“A”平台为实验平台,通过对“A”平台的改造,将以近期大家关心的重要命题——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画像为目标,以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建构为研究主题。首先,对于平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立足于业务实际需求,建立更具全面性的数据汇聚表,从而,进一步设计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其次,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围绕学员实际情况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随后,邀请专家对于该体系精确度与待优化部分进行微调;再次,笔者尝试选择k-means算法,以平台学员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对于各学员维度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剖析,依据学员平台学习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最后,采用协同过滤算法,进一步做好平台对口教学资源以及教培课程的自动推荐,为用户推荐关联度较高的学习伙伴,并及时推荐研修活动信息,依据其最终数据验证推荐成效。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其一,进一步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大数据埋点与收集提供理论指导,构设较为先进科学的数据汇聚表,建立更具针对性与全面性的数据仓库;其二,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能够完美契合学习行为逻辑与步骤的评价模型;其三,帮助平台教师以及管理负责人更直观地了解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为学员自动推荐对口学习服务以及学习伙伴,真正确保课程快速推进,捕捉大众需求热点,给予学员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学习体系;其四,借助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型数据挖掘实证调研以及相近领域优化模式贡献一些思路。
赖世贤[8](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蔡乐[9](2020)在《电信运营商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客户体验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CEM)即“企业有策略地管理客户全面体验的过程”。它以提高客户的体验为目的,指导企业分析并改进与客户的每一个接触点,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获取更多的客户,最终达到提高知名度和营收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发展趋势放缓且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来说,实施CEM理论对运营商占取市场份额有格外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的某电信运营商的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结合了客户体验管理理论以及实际的运营商业务,建立了针对于运营商的全流程客户体验管理系统,以及时获得并管理用户的反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黏度,并最终提升运营商的知名度与价值。系统选取SOA应用体系架构进行设计,SSM框架进行开发,并使用渐进式客户体验理论与回归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模型,提出了渐进式电信客户体验质量指标计算模型(Gradual Telecom Qo E Model),称为GTQM。通过对运营商相关业务的了解,提出了CEM系统的各项需求,本系统主要分为系统权限配置视图、客工视图以及管理视图三大视图,其中系统权限配置视图包括系统权限分配功能;客工视图包括所有客户的体验指数总览、客户体验指数优化、电路诊断、需求跟踪共四个功能;管理视图包括集团评价、体验评价、单省分析、360视图、体验预警、参数配置共六个功能,共计十一个功能。本人在系统建设中主要负责客工视图和管理视图的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及功能验证结果成功表明了某电信运营商用户体验管理系统满足Beta版本功能要求。目前,该系统已在运营商内部试用,等全面上线后,公司员工将用此系统全面分析管理用户体验,为客户带去更加智能、更加全面、更加满意的服务,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张宜建[10](2020)在《基于敏捷思想的数据仓库云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数据仓库的概念至今,数据仓库一直在企业智能决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出现,为传统数据仓库突破架构瓶颈、寻求架构升级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其下的云平台数据仓库,而为了使传统架构下的数据仓库系统实现云平台化,则需要历经复杂的云化过程。数据仓库的云化不是简单的“拿起来再放下”的过程,为了适应云平台环境,除了需要迁移大量数据,还需要对底层业务数据处理流程和ETL流程进行加工改造。数据处理流程的加工改造亦属于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因此数据仓库的云化也存在软件项目所固有的高风险特性。由此可见,需要为数据仓库云化项目制定一个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案,才能为此类项目保驾护航。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和敏捷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在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敏捷思想的轻量级、结构化、流程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的数据仓库云化项目。该方案运用调查问卷法收集整理项目风险因素,然后归纳总结风险分类、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风险登记表。通过制定的应对方案和风险登记表,指导项目团队综合应用轻量级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后续迭代开发中执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各类风险管理活动,保证了数据仓库云化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对该轻量级、结构化、流程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数据仓库云化项目,项目团队有效地控制了项目风险水平,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拓宽了敏捷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
二、影响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在线教育领域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与价值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3.1 数据中心子系统 |
1.3.2 个性化推送子系统 |
1.3.3 公众号运营子系统 |
1.3.4 角色管理子系统 |
1.3.5 本人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工具框架 |
2.1.1 Hive工具 |
2.1.2 SpringBoot框架 |
2.1.3 Shiro权限框架 |
2.2 数据采集 |
2.2.1 Flume日志系统 |
2.2.2 Sqoop工具 |
2.2.3 Canal框架 |
2.3 数据处理 |
2.3.1 Flink计算引擎 |
2.3.2 Spark计算引擎 |
2.3.3 Impala计算引擎 |
2.3.4 Drools规则引擎 |
2.3.5 FreeMarker模版引擎 |
2.4 数据存储 |
2.4.1 MySQL数据库 |
2.4.3 HBase数据库 |
2.4.4 Click House数据库 |
2.4.5 Redis数据库 |
2.4.6 Kafka分布式消息缓存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功能性需求 |
3.2.1 数据中心子系统 |
3.2.2 个性化推送子系统 |
3.2.3 公众号运营子系统 |
3.2.4 角色管理子系统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3.1 安全性 |
3.3.2 可靠性 |
3.3.3 性能 |
3.3.4 扩展性 |
3.3.5 可维护性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架构与功能结构设计 |
4.1.1 数据中心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1.2 个性化推送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1.3 公众号运营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1.4 角色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中心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2 个性化推送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3 公众号运营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4 角色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中心子系统 |
5.1.1 数据仓库 |
5.1.2 报表数据模块 |
5.1.3 漏斗分析模块 |
5.2 个性化推送子系统 |
5.2.1 规则设置模块 |
5.2.2 规则管理模块 |
5.2.3 推送配置模块 |
5.3 公众号运营子系统 |
5.3.1 自动回复模块 |
5.3.2 素材管理模块 |
5.3.3 粉丝管理模块 |
5.4 角色管理子系统 |
5.5 最终效果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性测试 |
6.2.1 测试方案 |
6.2.2 测试结果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3.1 测试方案 |
6.3.2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控制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用户需求获取研究现状 |
1.2.3 MRO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结构 |
第2章 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框架 |
2.1 质量控制 |
2.1.1 设计阶段 |
2.1.2 制造阶段 |
2.1.3 售后服务阶段 |
2.2 质量反馈 |
2.2.1 产品质量反馈 |
2.2.2 服务质量反馈 |
2.3 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用户评论的需求挖掘与获取 |
3.1 用户需求挖掘模型 |
3.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3.3 词典构建与词对提取 |
3.3.1 基于TF-IDF算法的特征提取与词典构建 |
3.3.2 特征-情感词对提取 |
3.4 用户需求获取 |
3.4.1 特征量化 |
3.4.2 获取用户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FP-growth算法的服务数据挖掘 |
4.1 服务数据分析和整理 |
4.2 改进FP-growth算法 |
4.2.1 FP-growth算法 |
4.2.2 改进FP-growth算法 |
4.3 实例验证 |
4.3.1 运行时间和规则相关性 |
4.3.2 规则说明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数据的零件质量追溯 |
5.1 数据仓库基本概念及设计 |
5.2 零件质量数据仓库的建立 |
5.2.1 明确零件质量数据仓库的范围 |
5.2.2 零件质量数据仓库概念模型设计 |
5.2.3 零件质量数据仓库逻辑模型设计 |
5.2.4 零件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设计 |
5.3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零件质量追溯 |
5.3.1 决策树C4.5算法 |
5.3.2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零件质量追溯模型 |
5.4 实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功能模块 |
6.2 系统架构设计 |
6.3 系统开发环境 |
6.4 系统模块实例 |
6.4.1 用户登录界面 |
6.4.2 用户需求获取模块 |
6.4.3 服务知识挖掘模块 |
6.4.4 零件质量追溯模块 |
6.5 本章小节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绩效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绩效的内涵与影响变量 |
2.1.1 绩效的内涵 |
2.1.2 绩效的影响变量 |
2.2 绩效管理概述 |
2.2.1 绩效管理的内涵 |
2.2.2 绩效管理的本质 |
2.2.3 绩效管理的作用 |
2.2.4 绩效管理系统与管理循环 |
2.3 绩效管理主要方法和工具 |
2.3.1 目标管理法(MBO) |
2.3.2 平衡计分卡(BSC) |
2.3.3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2.4 TOC约束理论概述 |
2.5 业绩实现的总体框架结构 |
2.6 岗位绩效考核MBCP四维模型 |
第三章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现状 |
3.1 HSL公司的基本情况 |
3.2 HSL公司的组织结构 |
3.3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状况 |
3.4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问题调查 |
3.5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6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目标和原则 |
4.1.1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目标 |
4.1.2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原则 |
4.2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思路及构建框架 |
4.3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
4.3.1 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框架 |
4.3.2 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
4.3.3 业务流程梳理 |
4.3.4 岗位设计与工作分析 |
4.3.5 绩效管理的认知 |
4.4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 |
4.4.1 绩效管理流程体系构建设计 |
4.4.2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规划与设计 |
4.4.3 绩效数据收集体系规划设计 |
4.4.4 绩效管理目标及计划体系设计 |
4.4.5 绩效管理实施指导手册编制 |
第五章 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实施及保障措施 |
5.1 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 |
5.1.1 编制行动计划方案表 |
5.1.2 数据收集与记录 |
5.1.3 结果考核 |
5.1.4 绩效过程监测、沟通辅导、资源支持、绩效改进 |
5.1.5 绩效结果反馈与应用 |
5.2 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5.2.1 加强生产绩效系统的培训导入和沟通对话 |
5.2.2 不同生产业务单元和绩效领域的考核区别对待 |
5.2.3 建立全局有效产出观的企业文化 |
5.2.4 加强生产组织的系统改进和人员赋能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研问卷 |
(4)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文献 |
2.2 财务ERP系统应用相关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3 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
3.2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缺乏全局战略规划 |
3.2.2 信息化观念陈旧落后 |
3.2.3 存在严重信息孤岛现象 |
3.2.4 会计信息系统架构不完善 |
3.3 基于ERP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4 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案设计 |
4.1 ERP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框架设计 |
4.1.1 ERP会计系统的基本原理 |
4.1.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的证券业务分析 |
4.1.3 ERP会计系统构建框架设计 |
4.2 ERP会计系统构建目标和原则 |
4.2.1 构建总体目标 |
4.2.2 构建基本原则 |
4.3 面向业务层方案 |
4.3.1 会计核算管理 |
4.3.2 费用控制管理 |
4.3.3 资金管理 |
4.3.4 税务管理 |
4.4 面向管理层方案 |
4.4.1 全成本管理 |
4.4.2 全面预算管理 |
4.4.3 绩效考核管理 |
4.4.4 流动性风险管理 |
4.5 面向决策层方案 |
4.5.1 财务分析 |
4.5.2 战略决策 |
5 D证券公司财务ERP系统构建案例分析 |
5.1 D证券公司背景 |
5.1.1 公司简介 |
5.1.2 财务信息化概况 |
5.2 财务ERP系统构建过程 |
5.2.1 流程再造分析 |
5.2.2 ERP系统构建 |
5.2.3 系统实施中的风险及对策 |
5.3 财务ERP系统构建应用效果 |
5.3.1 实现传统财务向现代化财务转变 |
5.3.2 建成以全面预算、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
5.3.3 实现由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到商业智能转变 |
5.3.4 建立以资金、税务、流动性为基础的风险管控体系 |
5.3.5 系统应用价值量化 |
5.4 财务ERP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
5.4.1 争取公司高层领导重视 |
5.4.2 完善的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 |
5.4.3 业务流程重组再造 |
5.4.4 复合型人才培养 |
5.4.5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5)基于激光雷达的仓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仓储机器人定位导航与路径跟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仓库环境内地图构建的研究现状 |
1.2.2 仓储机器人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仓储机器人路径跟踪的研究现状 |
1.3 仓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分析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仓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 |
2.1 仓储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及设计指标 |
2.1.1 功能需求 |
2.1.2 设计指标 |
2.2 仓储机器人驱动及悬挂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2.2.1 驱动结构设计 |
2.2.2 悬挂系统设计与仿真 |
2.3 仓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总体设计与仿真 |
2.3.1 仓储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
2.3.2 仓储机器人结构仿真 |
2.4 仓储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
2.4.1 越障力学分析 |
2.4.2 跨越壕沟力学分析 |
2.4.3 爬坡力学分析 |
2.4.4 倾覆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激光雷达的实时定位与路径跟踪方法研究 |
3.1 激光雷达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1.1 激光雷达数据模型的建立及误差分析 |
3.1.2 坐标系的转换与观测模型 |
3.2 基于特征地图匹配的自定位方法研究 |
3.2.1 基于双阈值分割算法地图创建的方法 |
3.2.2 基于匹配特征地图的定位方法与位姿求解 |
3.3 基于反光板仓储机器人自定位方法的研究 |
3.3.1 基于反光板自主定位方法的研究 |
3.3.2 基于反光板的匹配与位姿求解 |
3.4 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的设计与仿真 |
3.4.1 仓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
3.4.2 基于PID算法的路径跟踪方法研究与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仓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4.1 仓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集成 |
4.2 仓储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与仿真 |
4.2.1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驱动电机稳定性测试 |
4.2.2 定位导航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反光板的标定 |
4.3 仓储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仿真 |
4.3.1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
4.3.2 基于激光雷达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激光雷达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实验研究 |
5.1 激光定位导航的仓储机器人实验平台开发 |
5.2 基于激光雷达仓储机器人的实验研究 |
5.2.1 性能测试实验 |
5.2.2 速度测试实验与原地旋转实验 |
5.2.3 动态的自定位实验 |
5.2.4 基于激光雷达的目标点停车实验 |
5.2.5 路径跟踪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某电信公司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商业智能的研究现状 |
1.2.2 客户流失预测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ETL相关技术 |
2.2 数据仓库技术 |
2.2.1 维度建模概述 |
2.2.2 数据仓库开发过程 |
2.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
2.4 数据挖掘 |
2.4.1 数据挖掘概述 |
2.4.2 相关算法介绍 |
2.5 其他技术 |
2.5.1 Quartz框架 |
2.5.2 Hadoop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3.1 数据源管理 |
3.3.2 kettle ETL子系统 |
3.3.3 权限管理 |
3.3.4 数据挖掘 |
3.3.5 报表子系统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1 性能需求 |
3.4.2 易用性和环境需求 |
3.4.3 可维护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整体设计 |
4.1.1 功能结构设计 |
4.1.2 体系架构设计 |
4.1.3 技术架构设计 |
4.2 系统子模块设计 |
4.2.1 kettle ETL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2 大数据平台设计 |
4.2.3 数据挖掘功能结构设计 |
4.2.4 报表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5 权限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设计 |
4.3.2 数据库表字段说明 |
4.3.3 客户流失主题数据仓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kettle ETL子系统 |
5.1.1 任务管理 |
5.1.2 定时调度 |
5.1.3 日志管理 |
5.1.4 节点管理 |
5.2 客户细分 |
5.2.1 数据理解和预处理 |
5.2.2 K-means模型构建 |
5.3 客户流失预测 |
5.3.1 数据理解和预处理 |
5.3.2 类不平衡样本处理 |
5.3.3 模型构建 |
5.3.4 客户挽留 |
5.4 报表子系统 |
5.4.1 数据建模 |
5.4.2 多维分析 |
5.4.3 统计分析 |
5.4.4 数据报表 |
5.5 权限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功能性测试 |
6.1.1 测试方案 |
6.1.2 测试结果 |
6.2 实验结果分析 |
6.2.1 实验环境 |
6.2.2 评价指标 |
6.2.3 客户流失实验结果对比 |
6.2.4 客户细分结果分析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系统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教师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型方式 |
(二) 以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诉求的在线教育进入新阶段 |
(三)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开创了新天地 |
二、问题提出 |
(一) 传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难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与管理 |
(二) 研发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是解决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缺乏个性化的关键 |
(三) 学习者模型建立是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核心基础环节 |
(四) 基于“A”平台的学习者行为建模实证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一) 教师专业发展 |
(二) 教师网络研修 |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
(四) 教师工作坊 |
(五) 学习者模型 |
四、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五、研究创新点 |
(一) 首次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引入学习者模型 |
(二) 利用聚类分析构建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模型 |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七、研究框架 |
(一) 理论研究 |
(二) 实践研究 |
八、研究方法 |
(一) 问卷法 |
(二) 个案研究法 |
(三) 科学模型法 |
(四) 文献研究法 |
九、本章小结 |
第一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问题的研究 |
一、研究说明 |
二、问题调研的理论基础 |
(一) 技术接受度理论与模型 |
(二) 技术接受评价框架 |
(三) 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评价框架 |
三、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调研结果 |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与开发 |
(二)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
(三) 教师使用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分析 |
(四)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
四、网络研修社区的改进发展分析 |
(一) 依托数据分析将现有的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智能化改造 |
(二) 具备快速识别学习者需求与偏好的能力 |
(三) 支持对学员的个性化教学 |
五、构建学习者模型是实现网络研修社区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建模的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一)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起源 |
(二)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三) 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分析 |
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的评价 |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 |
(二) 教师研修社区中的学习者评价 |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及其学习者评价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
三、学习者建模 |
(一) 学习者模型的分类 |
(二) 学习者建模的方法 |
(三) 学习者建模研究文献分析与评价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教育理论研究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二) 体验式学习理论 |
二、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 |
(一) 使用背景 |
(二) 理论基础 |
三、成人学习自我导向理论 |
(一) 成人学习理论 |
(二)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
(三)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四、学习分析技术理论 |
(一) 学习分析的概念 |
(二) 学习分析的应用范围 |
(三) 学习分析的构成与模型的理论基础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技术理论研究 |
一、技术理论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主要方法 |
二、关键技术研究 |
(一) 建立数据仓库 |
(二) 数据汇聚 |
(三) 数据资产评估 |
(四) 特征与指标计算 |
三、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的实现与模型应用研究 |
一、数据说明 |
二、教师研修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 明确目标,构建维度 |
(二) 特征设计 |
(三) 指标体系构建 |
(四) 维度聚类 |
三、学习者分类 |
(一) 学习者分类概述 |
(二) 分类方法理解 |
(三) 分类类别确定及计算 |
四、“A”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结果分析 |
(一) 聚类结果分析 |
(二)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特征 |
(三)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行为特征 |
五、成果检验与应用 |
(一) 通过真实培训项目验证学习模型的有效性 |
(二) 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实现 |
(三) 借助学习者模型提出“A”教师培训平台改善的规划 |
(四) 应用学习者模型提升培训质量 |
六、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一、研究创新 |
(一) 教育理论层面 |
(二) 建模方法层面 |
(三) 技术算法层面 |
二、研究不足 |
(一) 学习者模型的精准度不足 |
(二) 对学习者类别的识别结果进行实证测量的不足 |
(三) 基于多时间阶段、多项目的指标体系试用的不足 |
(四) 将学习者画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一) 结合社交网络分析 |
(二) 结合语义分析 |
(三) 探究自适应学习 |
四、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时间概念界定 |
1.2.3 空间范围说明 |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难点 |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
2.4.4 天津机器局 |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
2.5.4 天津机器局 |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
4.3.1 制砖技术传播 |
4.3.2 制砖工业分布 |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
7.2 研究创新 |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
7.3 未竟之处 |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A:随文附表 |
附录B:随文附图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电信运营商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1.2.1 国内研究及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及现状 |
1.2.3 CEM系统难点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
2.1 SOA架构 |
2.2 SSM框架 |
2.2.1 Spring介绍 |
2.2.2 Spring MVC介绍 |
2.2.3 My Batis介绍 |
2.2.4 SSM与 SSH对比 |
2.3 Teradata数据仓库 |
2.3.1 Teradata组件及架构 |
2.3.2 Teradata存取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3 客户体验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特性需求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权限配置视图 |
3.2.2 客工视图 |
3.2.3 管理视图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3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选取 |
4.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4.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5 Web Service接口 |
4.5.1 Web Service简述 |
4.5.2 工单信息接口 |
4.5.3 工单处理过程状态接口 |
4.6 本章小结 |
5 客户体验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客户体验指数计算 |
5.1.1 QoE评价指标设计 |
5.1.2 QoE计算模型设计 |
5.1.3 指标计算方法 |
5.2 系统权限配置视图 |
5.3 客工视图 |
5.3.1 体验指数总览模块 |
5.3.2 客户体验指数优化模块 |
5.3.3 电路诊断模块 |
5.3.4 需求跟踪模块 |
5.4 管理视图 |
5.4.1 集团评价模块 |
5.4.2 体验评价模块 |
5.4.3 单省分析模块 |
5.4.4 360视图模块 |
5.4.5 体验预警模块 |
5.4.6 参数配置模块 |
5.5 系统实现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功能性测试 |
6.1.1 客工视图测试 |
6.1.2 管理视图测试 |
6.2 非功能性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敏捷思想的数据仓库云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论文结构及内容 |
第二章 数据仓库云化项目相关理论概述 |
2.1 数据仓库相关理论 |
2.1.1 数据仓库概念及发展 |
2.1.2 云计算概念简述 |
2.1.3 数据仓库云化项目一般过程 |
2.2 软件项目管理理论 |
2.2.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
2.2.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3 敏捷开发项目管理理论 |
2.3.1 敏捷项目管理概述 |
2.3.2 敏捷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4 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数据仓库云化项目概况 |
3.1 A公司数据仓库云化项目介绍 |
3.1.1 A公司简介 |
3.1.2 项目背景 |
3.1.3 项目简介 |
3.1.4 项目规划 |
3.2 云化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2.1 项目面临的挑战 |
3.2.2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数据仓库云化项目风险管理实践 |
4.1 基于敏捷思想的风险管理方案 |
4.1.1 敏捷思想风险管理方案内容 |
4.1.2 敏捷思想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方法 |
4.2 敏捷思想风险管理方案应用 |
4.2.1 云化项目风险规划 |
4.2.2 云化项目风险识别 |
4.2.3 云化项目风险评估 |
4.2.4 云化项目风险应对 |
4.3 持续可视化风险监控 |
4.3.1 风险监控目的 |
4.3.2 风险泳道图追踪应对进展 |
4.3.3 风险燃尽图分析 |
4.4 敏捷思想风险管理方案效果总结 |
4.4.1 项目风险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
4.4.2 项目团队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影响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在线教育领域的数据运营工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葛俊言.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闭环质量控制研究[D]. 王营. 山东大学, 2021
- [3]HSL公司生产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贾书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D]. 张朋. 浙江大学, 2020(02)
- [5]基于激光雷达的仓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 付永四. 苏州大学, 2020(02)
- [6]某电信公司的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迎凤.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D]. 王冬冬.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9]电信运营商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蔡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基于敏捷思想的数据仓库云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张宜建.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