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国际山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2002国际山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一、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丽[1](2008)在《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城市规划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如何实现生态北京、宜居北京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占62%土地总面积的山区在建设生态、宜居北京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北京山区的生态功能也就成为北京生态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山区既要发展社会经济,又要发挥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供给地等生态功能,科学地认识山区的生态功能以及科学编制山区生态规划是重要的途径。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山区和整理北京生态规划等资料,探讨了北京山区的生态功能,对山区生态规划提出了建议,为北京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山区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生态规划的进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北京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论证指出北京山区具有绿色屏障、水源涵养地和供给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梳理了北京生态规划实践,指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和规划任务;综合分析了北京山区生态规划发展的现状,提出北京山区生态规划问题;借鉴国内外生态规划理论和实践,构建了山区生态规划体系结构和技术路线,详细阐述了山区生态规划编制内容,并针对山区生态规划编制原则和目标给予了建议;提出了山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方案将北京山区分为西部生态整治与生态经济建设区、西北部生态农业和民俗旅游发展区、北部森林生态与水源保护区、东北部生态功能建设区四个功能区。随着生态理念和技术方法的发展,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和生态学意义上为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的方法研究及区域规划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北京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北京实现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而努力。

王剑[2](2006)在《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的作用研究 ——以怀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当前粮食产业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但专门就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这一角度的研究还十分鲜见。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山区粮食产业化产生的背景,描述了山区粮食产业化的历史沿革及特点。本论文从粮食是准公共产品、山区粮食产业弱质、山区粮食安全的特殊性及山区粮食产业化的相对经济性等角度,畅述了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的必要性。本论文还对政府在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经济学、制度学、政治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本论文认为政府在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提供者、公共服务者、产业调控者和市场监管者四个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政府作用的措施。本论文的结论是,山区粮食产业化是准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需要政府进行适度干预。政府在干预山区粮食产业化时,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充分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政府要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公平与效率,改进和完善措施。公共服务、政策扶持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付春敏[3](2006)在《文化视野中的彝族乡村学校教育研究 ——羊圈村小和面坝村小之个案比较》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元宝区小凉山山区彝族村庄小学羊圈村小学和面坝村小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所学校位于典型的彝族乡村社区,相距很近,但一个蒸蒸日上,一个日渐衰落。笔者通过文化视野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就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归因分析,探索优化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途径。本研究在大量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对两个村庄的文化概貌,近十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变迁,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和村庄里小学的状况进行了描述,详细准确地呈现了当地学校教育进程的景观。研究中,并置了两所学校的发展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两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认定具有不同的影响。第二、家庭收入与教育成本也是影响人们入学的意愿的因素。第三、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力度,舆论导向,影响学校的管理效度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水平的差异影响社区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热情。为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笔者把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问题放到文化的深

丁德富[4](2003)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文中认为“小康”、“小康社会” ,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邓小平、江泽民借用“小康社会”这个名词 ,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以全新的科学内涵 ,将其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对于凝聚人心 ,鼓舞斗志 ,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春云[5](2003)在《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

李志谦[6](2002)在《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文中提出本报讯(记者李志谦)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12月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赵南起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

彭俊[7](2002)在《山区发展 希望在山 潜力在林》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今天上午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赵南起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的代表及20个国家的驻华?

二、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要求
        1.1.2 生态学在规划学科中逐步受到重视
        1.1.3 国际上关于山区的新定位
        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1.5 北京山区在新城市功能定位中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 北京山区及其生态规划评价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生态规划概念及科学内涵
    2.2 生态规划思想的产生
    2.3 生态规划理论发展
        2.3.1 二十世纪生态规划理论发展
        2.3.2 现代生态规划理论发展
        2.3.3 中国现代生态规划理论发展
    2.4 生态规划实践探索
        2.4.1 国外主要生态规划实践
        2.4.2 国内主要生态规划实践
        2.4.3 小结
    2.5 生态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国外生态规划研究现状
        2.5.2 国内生态规划研究现状
    2.6 生态规划研究的其他理论基础
        2.6.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6.3 复合生态管理理论
        2.6.4 小结
        2.6.5 生态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3 北京生态系统特点及山区生态功能
    3.1 北京生态系统特点
        3.1.1 具有人工化倾向
        3.1.2 具有不稳定性
        3.1.3 具有不完整性
        3.1.4 具有制约性
    3.2 北京市生态系统健康制约因素
        3.2.1 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3.2.2 资源紧张,环境恶化
        3.2.3 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3.2.4 大气污染
    3.3 北京山区的生态环境功能
4 北京生态规划历史发展
    4.1 北京城市生态规划历史发展
        4.1.1 以绿化和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为任务
        4.1.2 由生态环境破坏到生态环境恢复重建
        4.1.3 重视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1.4 强调山区生态功能地位,建设宜居城市
    4.2 不同时期北京生态环境建设重点
        4.2.1 "九五"期间生态环境建设重点
        4.2.2 "十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
    4.3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研究述评
        4.3.1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现状
        4.3.2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研究存在的问题
5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研究
    5.1 北京山区现状及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1.1 北京山区的自然情况
        5.1.2 北京山区人口及区划
        5.1.3 北京山区经济情况
        5.1.4 北京山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2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5.2.1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的目标
        5.2.2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的原则
    5.3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及内容
        5.3.1 国内外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研究
        5.3.2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
        5.3.3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编制的内容
    5.4 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区划
        5.4.1 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工作流程
        5.4.2 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区划目标和原则
        5.4.3 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评价分析
        5.4.4 北京山区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案
6 结语
    6.1 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研究的发展前景
    6.2 论文的结论与创新之处
    6.3 论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2)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的作用研究 ——以怀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第二章 怀化山区粮食产业化的背景和现状
    2.1 山区粮食产业化的产生背景
    2.2 山区粮食产业化的历史沿革
    2.3 山区粮食产业化的特点
第三章 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3.1 粮食具有正外部性
    3.2 山区粮食产业的弱质性
    3.3 山区粮食安全的特殊性
    3.5 山区粮食产业化是“满意”选择
第四章 政府发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对产业化微观层次介入方式不当
    4.2 山区粮食产业调控手段不够
    4.3 产业服务体系缺失
    4.4 多头管理
第五章 政府发挥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对山区的特质认识不准
    5.2 体制羁绊
    5.3 国家扶持政策不够
    5.4 区域经济落后
第六章 国外经验的借鉴
    6.1 国外支持粮食产业化的常规作法
    6.2 国外对山区农业扶持的特别政策
    6.3 国外支持粮食产业化的共同特征
    6.4 对我国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改进和完善政府作用的措施
    7.1 发挥制度提供者的作用
    7.2 发挥公共服务者的作用
    7.3 发挥产业调控者的作用
    7.4 发挥市场监管者的作用
第八章 三家龙头企业的实证综合分析
    8.1 基本情况
    8.2 特点
    8.3 评析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文化视野中的彝族乡村学校教育研究 ——羊圈村小和面坝村小之个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步骤和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二 羊圈村与面坝村基本情况比较
    (一)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状况比较
    (二) 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状况比较
    (三) 家支制度和社区政治状况
    (四) 两所村小的历史与现状
三 两所村小发展差异的比较
    (一) 发展中的村庄经济及村民对学校教育价值认同程度的比较
    (二) 两所小学学生教育成本比较
    (三) 乡村社区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比较
    (四) 学校师资比较
四理论分析
    (一) 文化分层结构的研究
    (二) 学校教育存在的文化依据:两所彝族乡村小学发展差异的文化归因研究
五 两村小学校教育未来的思考
    (一) 成功的学校教育必须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
    (二) 学校教育必须为人的生存服务
    (三) 学校教育要发挥塑造现代社会意识的功能
    (四) 学校教育的课程要注重儿童认知方面的思维品质的训练
    (五) 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建议
附录:调查量表与访问提纲
    附录一:“文化视野中的彝族乡村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关于羊圈小学和面坝小学比较研究的实地调查提纲
    附录二:村民问卷
    附录三:教师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4)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康”一词的历史溯源
二、关于“小康社会”的认识过程
三、理解与思考
    (一) “总体上小康”的目标基本实现, 建设全面、均衡、高水平发展的小康社会则任重道远。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义是“全面”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应着眼于“建设”。
        1.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良性发展, 为小康社会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社会环境。
        2.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健康的思想氛围。
        4.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

四、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山区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赵伟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2]政府促进山区粮食产业化的作用研究 ——以怀化为例[D]. 王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7)
  • [3]文化视野中的彝族乡村学校教育研究 ——羊圈村小和面坝村小之个案比较[D]. 付春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06(12)
  • [4]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与理解[J]. 丁德富. 成都师专学报, 2003(03)
  • [5]在“2002国际山区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 姜春云. 中国林业, 2003(01)
  • [6]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N]. 李志谦. 中国特产报, 2002
  • [7]山区发展 希望在山 潜力在林[N]. 彭俊. 人民日报, 2002

标签:;  

在2002国际山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