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合同条件》下业主与承包商索赔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旗[1](2021)在《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索赔管理研究 ——以巴基斯坦电站项目为例》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发展一如既往,搭着全球化的东风,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承包工程项目数量和合同额在不断攀升。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采用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模式授标,同等技术条件下,潜在投标人利用价格优势获取项目标的,同时合同价格模式往往采用固定总价模式,几乎所有的的项目风险均由项目总承包商承担。我国建筑企业项目索赔管理能力普遍薄弱,这种实际情况进一步制约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盈利。本文基于以上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建立EPC工程全周期索赔因子分级矩阵,指导EPC企业以目标为导向开展索赔工作;总结、思考出一套索赔管理运作体系,保障EPC企业高效开展索赔工作,以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首先,本文介绍了 EPC合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国内外EPC工程总承包商索赔的研究现状。其次,在识别出的EPC工程全周期风险清单基础上,通过对EPC合同索赔条件进行分析,梳理出EPC工程总承包商索赔因子矩阵。以工程统计数据,制定索赔因子评价标准,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索赔因子进行分级,建立索赔因子分级矩阵。然后,思考、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EPC企业索赔管理运作体系,从体系上保障索赔管理高效运作。最后,本文以G公司巴基斯坦电站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本文建立的索赔因子分级矩阵进行再分析,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建立的索赔因子分级矩阵及思考、归纳的索赔管理运作保障体系可为我国EPC建筑企业开展索赔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引,也进一步丰富了 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索赔管理理论研究。
穆昭荣[2](2021)在《承包商尽善履约导向下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多维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和巨型化。传统建设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的复杂难度和工程总承包关系的复杂性等弊端而受到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冲击。然而,大部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都遇到“绩效困境”,项目管理绩效提升问题亟待解决。传统DBB模式作为国际典型项目交易模式之一,其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同时,风险分担又被视为绩效改善的重要抓手。因此,本文从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DBB模式对比分析及以尽善履约为中介的风险分担对项目绩效作用机理两方面入手,探究总承包模式下的绩效改善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将传统DBB模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其次分析2017版银皮书、黄皮书以及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GF-2017-0201)、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四类合同示范文本的整体合同体系、项目管理主体责权范围、风险分担等内容;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对这两种模式的区别进行讨论,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研究提供突破口。第二,基于现有研究结果提出“风险分担-尽善履约-项目管理绩效”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204份有效数据,并应用了Mplus8.3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执行性、完备性和激励性这三个风险分担的维度均对尽善履约、项目管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激励性对项目绩效影响的总路径效果最为明显,即权责利的公平合理分配对项目绩效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尽善履约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第三,结合对比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控制权大量让渡情况,提出了可采用引入技术规格书、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等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基于我国社会资本量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可统一招标介入时点为初步设计后等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措施;基于合理风险分担,提出了业主可通过风险与控制权同步转移等的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在理论层面,本研究以合理风险分担为项目治理的切入点,引入尽善履约作为中介来探索风险分担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揭示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担对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丰富了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对开展实际工作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马金龙[3](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朱萌萌[4](2020)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管理》文中研究指明为改善城市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更新项目在我国大中城市迅速崛起。而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具有良好的适配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不仅具有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的特点,还兼具PPP模式的特点,而城市更新项目本身也与普通建设项目情况不同。这意味着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周期更长、规模更大、情况更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工期索赔管理工作量大。但如今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更新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明显不足,现有的工期索赔理论与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工程管理实践。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工期索赔相关理论、处理方法、现有城市更新项目管理理论;其次,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工期索赔、博弈论等基础理论,结合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阐述了 EPC和DB总承包模式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适用性,并总结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工期索赔管理的特点、目标、处理原则、工作要点、流程、业主违约责任等理论研究;然后具体介绍了常用的工期索赔处理方法并进行对比,结合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针对普通延误事件和同期延误事件分别进行处理方法的比选,并对同期延误事件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以更适用于处理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同期延误事件;最后,基于博弈论和贝叶斯理论建立责任比例因子的博弈谈判模型和总承包商考虑未来利益时的工期索赔博弈模型,以得到最佳谈判策略,并分析了某市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部分工期延误事件,验证了博弈模型的可操作性,为总承包商考虑未来利益时权衡是否要进行索赔提供了参考。本文为总承包商在EPC和DB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周期中进行工期索赔管理提供更适用的理论支持和处理方法,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维护总承包商的正当合法索赔权利存在现实借鉴意义,为加强企业总承包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鑫[5](2020)在《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在我国发展已久,有成熟的技术生产模式,但传统施工承包模式中建设环节分散,责任不明导致各参建方相互推诿扯皮事件常有发生,并且,不同建设主体利益的冲突导致业主协调难度增加。在此形势下,近年来,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EPC模式由设计主导,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将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紧密连接,减少建设工程分散。但EPC模式由总承包商进行全过程承包,因此收益较高的同时风险也较高。总承包商由于合同风险管理不当引起的纠纷与争议不在少数,因此,EPC项目合同分析管理研究对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相关的研究背景和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EPC合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等,研究EPC合同风险管理,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并总结分析了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了我国EPC合同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四个角度提出总体应对措施。介绍风险识别的方法,建立了EPC项目合同初始风险清单;研究了国际通用的EPC范本《FIDIC合同(银皮书)》、我国发行的EPC合同示范文本和传统的施工合同三种不同合同范本,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比对,分析三者的风险差异,为总承包商的合同类型选择提供基础;结合模糊层次和集对分析模型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价,在合同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EPC合同风险管理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总承包商合同风险管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合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效率,为总承包商进行EPC合同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严玲,李卓阳[6](2020)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业主方发起变更的风险责任认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变更的认定与传统DBB(Design-Bid-Build,DBB)模式不同,"业主要求"界定下的工作范围内的改变不一定构成工程变更。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方发起的变更分为"业主要求"的改变和业主针对施工方案提出变更两种类型,分别对两种类型工程变更认定的风险责任依据进行讨论,为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工程变更的识别和确定提供参考。
李铭青[7](2020)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的识别及防范 ——基于企业经营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来,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施工企业不惜以低价中标的方式竞争。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普遍利润不高的局面,若后续施工或者管理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项目亏损甚至项目失败。总承包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为项目扭亏为盈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项目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我国特殊的行业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总承包商需要通过明确业主需求、提供合理的报价、及时有效的索赔和提高工程价款的支付效率等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的防范与应对。因此,本文立足于总承包企业的企业管理视角,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第一,工程总承包企业“一次经营”阶段风险因素识别研究。为了合理确定在总承包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需的风险费用,本文拟利用扎根理论,从文献、案例资料和政策文件等入手,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全面识别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关注点。然后在这个初步形成的风险清单的基础上,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请提供总承包服务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和资深咨询专家对风险清单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补充。第二,工程总承包企业“二次经营”阶段索赔管理研究。首先,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分析总结出现阶段中国总承包商索赔困难或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然后,在大量阅读和分析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索赔活动从实施流程、证据收集、人员管理、合理规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到具体的方法并为总承包商的实际工作提供建议。第三,工程总承包企业“三次经营”阶段支付节点确定研究。本文以电力电厂项目为例,利用WBS工作任务分解法将总承包项目建设阶段工作任务按照功能实现的标准分解为更为详细的步骤,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支付节点。最后,利用PDCA模型对设置的支付节点进行合理性验证,最终得到总承包项目支付计划表,意图帮助总承包商最大程度的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综上,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文本分析、WBS分解法、层次分析法和案例对比等方法,构建的工程总承包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策略集,为总承包企业在工程实践中科学高效的管控和应对风险、提高建设项目收益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王姬[8](2019)在《大型工程项目执行延误下业主与承包商最优策略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项目与环境、人力与资源之间的动态关系极大地增加了项目各方利益冲突的可能性,进度延误往往是项目管理过程中诱发冲突的重要原因;延误时间的延长过程会使项目利益相关方在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做出代价更高的决定,这使业主和承包商承受巨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那么面对已经延误的工程,业主和承包商如何决策能够使得双方的利益最优一直是项目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然而,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发现目前对工程延误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工程延误原因、延误分析方法和工期索赔上,对延误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很少,索赔是解决延误问题的主要策略,但存在以下缺陷:索赔多是根据责任补偿对方损失,顺延工期或赶工,对于如何赶工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索赔容易引发争议,导致仲裁或讼诉,不利于双方关系;针对大型工程项目延误时间较长,索赔不能减少延误时间,进行延误索赔是不经济的。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工程延误下业主与承包商的可能策略以及如何就完工时间达成一致。文章首先对大型工程项目延误现状、延误处理流程及博弈论冲突处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博弈论解决延误冲突的优势,然后对延误问题进行描述,选取能够代表双方延误后的收益指标,分别建立由承包商原因导致延误和业主原因导致延误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从延误补偿系数为定值和变量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运用逆向归纳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旨在通过对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均衡来寻找双方的最优策略,以促成双方和解;最后运用算例给出了双方通过讨价还价确定延误补偿系数的过程并对业主提出了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均有效,且能够影响双方谈判的宽度;二是无论哪一方引起的工程延误,双方的最优策略选择都是协商谈判,但需要建立在双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收益的基础上并愿意做出妥协;三是延迟罚款的设置非常重要,不当的延迟罚款会让协商无效;四是随着业主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加,协议点将向更短的延误时间移动。该研究能够使业主和承包商更加深刻的理解延误问题,对他们所处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并能够快速有效指导工程延误问题的处理,达到减少延误工期的同时避免延误引起的争议和冲突,让延误的项目向着双方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吴佳慧[9](2016)在《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FIDIC(菲迪克)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工程咨询行业中最具权威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FIDIC在总结国际各大工程建设经验后,在英国ACE范本基础上编纂的系列合同条件,被有人称为“国际土木工程行业的圣经,是国际通用的语言”。1999年,菲迪克出版的《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银皮书),简称EPC合同,在世界各国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EPC合同的诞生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业迅猛发展,工程种类日益增多、工程规模逐渐扩大,项目变得纷繁复杂,因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合同风险也迅猛增加,然业主试图探索一种能固定工程价格和工期的模式,以规避一些可能导致工程费用增加、工期迟延的风险。为了迎合工程承包业的这种需求,EPC合同条件孕育而生,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工作由承包商负责,而业主很少参与。与FIDIC其他合同条件相比,EPC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具有特殊性,承包商承担工程的绝大多数风险,一些本因由业主承担的风险也转嫁于承包商,业主的法律责任相对减少。EPC合同表现出极大的“亲业主”性,通用条件中的“业主过错免责条款”更是引起我们对其中的免责制度问题的思考,这种过分偏袒业主的条款是否导致权利义务失衡,是否违反公平原则而表现出对民法原理的漠视,是否违背经济学原理,是否具有商业合理性?对EPC合同中业主过错免责问题作批判性检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基于对EPC合同概念和性质的认识,本文认为EPC合同条件并不是一些着作中所言的国际惯例,而是为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提供参考的标准合同文本。从合同结构看,它是由通用条件与专用条件组成,专用条件是针对特定工程的具体化而对通用条件的修改和补充。在对EPC合同内容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将探讨EPC合同的特征以及EPC模式不适用的情形。通过对通用条件的解读,总结归纳出业主过错行为;根据上文对过错行为的分类并结合相关责任条款,总结出业主过错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业主过错有责和业主过错免责。这为后面探讨EPC合同条件中业主过错免责制度的法律适用性问题和商业经济性问题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业主过错免责的合法性进行检讨。首先,比较业主过错免责与相关法律制度,以公平原则,工程合同风险分配原则和合同相对性原则为落脚点,针对不同的过错情形分别进行公平性检讨;其次,比较业主过错免责在各国立法中的适用,由于菲迪克系列合同条件是以英国《土木建筑工程一般条款》为蓝本编纂而成,所以在相关的法律概念及专业术语上带有浓厚的英美法特色,在英美法系国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本文先从英美法系入手,分析业主过错免责制度在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再者,大陆法系国家并无建设合同的规定,而是将相应内容纳入承揽合同中,这与具有英美法特色的菲迪克合同的理念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在大陆法系中的适用尤其值得关注;另外,以沙特为代表的伊斯兰法系国家是EPC合同运用最广的地区之一,因此分析业主过错免责在该国家的适用实有必要;最后,以我国现有法律分析免责条款适用性问题,先介绍EPC合同在我国适用现状,再结合案例和《合同法》进行评析。第三部分:对业主过错免责进行法经济学分析,首先介绍法经济学的概念、产生及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构建,为业主过错免责制度的经济分析提供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其次,分析业主过错免责经济学分析的可行性,再以成本—收益分析及效率为出发点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业主过错免责进行检讨。第四部分:对承包商在实践中做好法律风险预防提出建议,承包商可以通过设定专用条件以平衡权利义务的分配。另外,承包商应当加强自身在投标报价阶段、签订协议中的风险审核意识。EPC合同作为当今国际工程领域应用最广的合同范本之一,对其中的业主过错免责条款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批判性审视,有利于当事人清醒的认识条款适用规则,对做好EPC项目风险管控工作有重大意义。
何通胜[10](2013)在《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FIDIC合同条件,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在总结了世界各大工程的建设经验后,在英国ACE范本基础上,于20世纪初开始编制的一套国际工程合同示范文本。1999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正式出版了一套全新的合同条件,与当时仍在使用的其他合同范本并存。新本系列合同包括以下四本:《施工合同条件》(新红皮书)、《生产设备及设计—建造合同条件》(新黄皮书)、《EPC与交钥匙合同条件》(新银皮书)及《简明合同文本》(新绿皮书)。2007年9月FIDIC出版了《设计—建造—运营(DBO)合同》(金皮书)测试版,将整个DB加运营服务部分放入一个单一的合同。金皮书第一版在2008年正式出版。FIDIC合同条件一经问世,由于其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中所享有的权威地位及其所具有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谨性,FIDIC合同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和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都要求采用它进行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承包商、国际金融组织和项目业主也视其为规范性文件而广泛使用,被称为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圣经”。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于1996年代表中国参加了FIDIC,成为FIDIC的正式会员。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型建设工程开始使用FIDIC合同文本,我国建筑商在国外承包的工程项目也被要求使用FIDIC合同文本。从建设工程的实践来看,建设工程项目对众多的风险因素与风险都非常敏感,因而工程建设业历来被称之为“风险事业”,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和公平分担风险,FIDIC合同条件专门设置了风险负担条款。风险负担条款在FIDIC合同条件中处于核心地位,甚至可以说FIDIC合同条件“是基于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担起草的”。因此,本文对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加以比较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在结合建设工程合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就传统合同法理论中以买卖合同为中心构建的风险负担理论进行了检讨与反思。传统风险负担理论认为,风险的内涵为标的物的毁损与灭失,此种理论适用于买卖合同自无问题,然对于根本无标的物的双务合同而言,如雇佣或劳动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因根本无所谓标的物的毁损、灭失问题,自无适用的余地。即使对于有标的物的其他双务合同,如承揽合同而言,适用起来亦有问题,因为其还有定作人或承揽人提供的材料的意外毁损灭失问题。对建设工程合同而言,更有工期延长和(或)费用增加的风险问题;传统风险负担理论认为,风险的情形仅限于适用给付不能时。就买卖合同而言,标的物的毁损灭失自可产生给付不能的问题。如其是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所致,自会发生风险负担问题。然对于FIDIC合同等建设合同而言,作为标的物的建设工程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毁损灭失,自因给付不能而发生风险负担问题。然如果即使发生了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且其并未致标的物毁损灭失,但却发生了“误工”问题,误工损失或费用的承担亦属于风险负担问题;传统风险负担理论认为,风险的性质为价金风险,此种理论适用于买卖合同亦自无问题。然对于其他双务合同而言,不仅其无所谓价金,而且其存续上的牵连性也有不同于买卖合同的特点。对于承揽合同而言,因为在工作完成前或工作完成后交付前,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使半成品或成品毁损灭失的,如果不构成履行不能时,承揽人仍然难以免除其应完成工作的债务,并且不能因此取得请求报酬加价的权利,即承揽人不仅应承担报酬风险,还应承担给付风险;传统民法理论中通说认为,风险的原因应仅限于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然依新银皮书,即使因雇主的过失而使其向承包商提供的现场数据资料不具备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雇主对此亦不承担任何责任,由此导致的一切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本文第二部分,鉴于在1999FIDIC合同条件中,新红皮书、新黄皮书、新绿皮书风险负担条款几近相同,而新银皮书的风险负担条款则独具特色,故特就新红皮书与新银皮书的风险负担条款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尽管新红皮书和新银皮书对此采取完全不同的政策,即前者规定对于不可预见的异常现场条件,其风险应由雇主承担,否则,应由承包商承担;而后者则规定一概由承包商承担风险。也尽管许多学者对新银皮书的此种规定持批评的意见,认为其所采取的“亲雇主方”的态度对承包商而言有失公平。但是,FIDIC却仍坚持自己的做法。究其原因在于,随着建设工程形式的发展,尤其是诸如BO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等新型建筑工程合同形式的出现,私人融资的出借人通常属风险厌恶型,其要求项目在财务方面具有可行性,并且对于所提供的融资要尽可能的有一个可靠的回报,那怕一个将大部分风险都分配给承包商的固定价格的总价合同意味着业主将为项目的建设支付更高的费用,而FIDIC合同条件之银皮书正好满足了此种需求。本文第三部分,鉴于不可抗力往往是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而1999FIDIC合同条件全面引进了不可抗力条款,因此对FIDIC合同条件不可抗力条款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探讨1999FIDIC合同条件全面引进不可抗力条款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和《欧洲合同法原则》有关规定的比较研究,认为1999FIDIC合同条件对不可抗力与其构成要件的界定是科学合理的。在分析FIDIC合同条件下不可抗力所致风险之负担基础上,通过与英美法系的比较,认为FIDIC合同条件的规定不仅更具操作性,而且更公平合理。由于FIDIC合同条件中的“专用条件”第19条[不可抗力]规定:“在招标前,雇主应核实本条措辞与管辖合同的法律不相矛盾。”这说明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取决于管辖合同的法律关于不可抗力制度的规定是强制性的规定还是任意性的规定,故对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进行了专门探讨。本文第四部分,鉴于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民法典中,除我国《合同法》将建设工程合同从承揽合同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有名合同加以规定者外,绝大多数是将其纳入承揽合同之中。然而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常有承揽人提供材料之情形,尤其是在所谓“建筑承揽”中承揽人包工包料的情况己为常态,这就使区分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变为困难。本部分在比较分析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区分标准的基础上,对1999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大陆法系承揽合同的风险负担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大陆法系所采取的由“被击中者承担风险”的规则,即由承揽人承担风险的规则,在承揽业尤其是建筑业得到空前发展而使承揽人包工包料成为常态的今天,对承揽人太过苛刻。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德、日等国通过制定建设工程合同的标准合同或示范文本,在借鉴FIDIC合同条件经验的基础上,对大陆法系承揽合同的风险负担规则进行了修正。本文第五部分,鉴于NEC和AIA合同文本亦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建设工程合同文本,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实践中也已使用了这些合同文本,故对FIDIC合同条件与NEC和AIA合同文本风险负担条款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FIDIC合同条件采取的是综合因素决定风险分配说,而NEC合同文本采取的是可管理性风险分配说,但NEC合同文本首先引入了“合伙合作”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早期风险预警制度,力图把雇主与承包商的争端降到最低。它以促进良好的工程管理作为合同的重要目标,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即收益,不合作即受罚的约束机制,使主和承包商在问题产生伊始即为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积极协作,而非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以期通过索要额外付款而获利,这无疑对项目是有益的。在国际舞台上,FIDIC合同文本与NEC合同文本展开了日渐明显的竞争;AIA合同文本虽采法经济学风险分配说,没有专门规定不可抗力,而是将其风险放在由业主投保的财产险的规定中,但这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无论是由承包商承担还是业主承担,都需要通过保险来最终处理。本文第六部分,鉴于FIDIC合同条件已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和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外承建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得到运用,加之,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指导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维护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借鉴FIDIC合同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就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我国现行法律和示范文本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和示范文本的有关规定均值得进一步完善,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或完善的意见。
二、《施工合同条件》下业主与承包商索赔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工合同条件》下业主与承包商索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索赔管理研究 ——以巴基斯坦电站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
2.1.1 EPC工程总承包的概念 |
2.1.2 EPC工程总承包的特点 |
2.2 EPC工程全周期的概念 |
2.2.1 EPC工程全生命周期 |
2.2.2 EPC工程全生命周期职责分工 |
2.3 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的概念 |
2.3.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2.4 索赔管理 |
2.4.1 索赔的概念 |
2.4.2 索赔的分类 |
2.4.3 索赔的流程 |
2.5 风险管理与索赔管理的关系 |
2.5.1 风险责任理解分歧导致索赔 |
2.5.2 通过索赔管理可转移风险 |
2.6 文献综述 |
2.6.1 EPC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6.2 EPC工程索赔管理研究现状 |
2.6.3 文献评述 |
第3章 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索赔管理 |
3.1 EPC工程全周期工作内容与职责 |
3.1.1 EPC工程全周期职责分工 |
3.1.2 工程实施阶段总承包商工作内容 |
3.2 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风险识别 |
3.2.1 EPC工程风险的特点 |
3.2.2 EPC工程总承包商风险识别 |
3.2.3 EPC工程总承包商风险清单 |
3.3 EPC工程索赔因子分级矩阵 |
3.3.1 EPC工程索赔条件 |
3.3.2 EPC工程索赔因子矩阵 |
3.3.3 EPC工程全周期索赔因子分级 |
3.4 EPC工程总承包商索赔管理运作体系 |
3.4.1 索赔管理组织机构 |
3.4.2 索赔管理程序体系 |
3.4.3 总承包商索赔流程 |
第4章 G公司巴基斯坦电站项目索赔管理情况 |
4.1 G公司简介 |
4.1.1 企业资质与能力 |
4.1.2 公司EPC工程运作模式 |
4.1.3 公司EPC工程管理模式 |
4.2 项目概况 |
4.2.1 EPC合同概况 |
4.2.2 项目组织机构 |
4.3 项目索赔管理体系 |
4.3.1 索赔管理组织 |
4.3.2 索赔管理程序 |
4.4 主要索赔事件及处理 |
4.4.1 主要索赔事件 |
4.4.2 索赔处理 |
4.5 索赔管理评价 |
4.5.1 层层夯实索赔责任 |
4.5.2 强化索赔法律支持 |
第5章 基于EPC工程全周期索赔因子分级矩阵对巴基斯坦电站项目索赔漏项事件的再分析及思考 |
5.1 基于索赔因子分级矩阵对索赔漏项事件识别与分析 |
5.1.1 索赔漏项事件识别 |
5.1.2 索赔漏项事件费用评估 |
5.1.3 重大索赔漏项事件的索赔可行性分析 |
5.2 索赔管理保障机制 |
5.2.1 全员提升合同意识 |
5.2.2 商务人员授权上岗机制 |
5.2.3 新增设备价格确认机制 |
5.2.4 索赔激励机制 |
5.2.5 争取工程激励替代索赔补偿机制 |
5.2.6 索赔事项分级协商机制 |
第6章 研究结果及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展望 |
附录1: G公司索赔因子分级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承包商尽善履约导向下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多维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结构的安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项目治理相关研究概述 |
2.1.1 项目治理理论研究 |
2.1.2 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 |
2.1.3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 |
2.1.4 风险分担理论研究 |
2.2 项目管理绩效相关研究概述 |
2.2.1 项目管理绩效的内涵 |
2.2.2 项目管理绩效的测量 |
2.3 履约行为相关研究概述 |
2.3.1 履约行为研究必要性 |
2.3.2 尽善履约的测量 |
2.4 文献的启示与研究不足 |
2.4.1 文献启示 |
2.4.2 研究不足 |
第三章 基于马蹄型的文章框架设计 |
3.1 整体的研究逻辑框架 |
3.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DBB模式对比分析 |
3.2.1 研究逻辑 |
3.2.2 研究方法 |
3.3 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
3.3.1 研究逻辑 |
3.3.2 研究方法 |
3.4 量表开发与实证研究 |
3.4.1 研究逻辑 |
3.4.2 研究方法 |
3.5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研究 |
3.5.1 研究逻辑 |
3.5.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DBB模式对比分析 |
4.1 传统的DBB模式分析 |
4.1.1 DBB模式概述 |
4.1.2 DBB模式优缺点分析 |
4.1.3 DBB模式集成化发展 |
4.2 工程总承包模式分析 |
4.2.1 工程总承包模式概念界定 |
4.2.2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 |
4.2.3 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介入时点的研究 |
4.3 不同合同示范文本分析研究 |
4.4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DBB模式区别分析 |
第五章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
5.1 模型分析 |
5.1.1 风险分担与项目管理绩效 |
5.1.2 风险分担与尽善履约 |
5.1.3 尽善履约与项目管理绩效 |
5.1.4 尽善履约的中介作用 |
5.2 量表开发 |
5.2.1 风险分担的测量 |
5.2.2 尽善履约的测量 |
5.2.3 项目管理绩效的测量 |
第六章 问卷设计与实证分析 |
6.1 问卷设计及收集 |
6.1.1 问卷设计原则 |
6.1.2 问卷设计过程 |
6.1.3 问卷发放与收集 |
6.2 测量模型检验 |
6.2.1 信度检验 |
6.2.2 效度检验 |
6.3 假设模型检验 |
6.3.1 直接效应检验 |
6.3.2 中介效应检验 |
6.4 研究结果讨论 |
6.4.1 风险分担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
6.4.2 风险分担对尽善履约的影响 |
6.4.3 尽善履约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
6.4.4 尽善履约的中介作用 |
第七章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 |
7.1 基于控制权大量让渡的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 |
7.1.1 引入技术规格书,细化发包人要求 |
7.1.2 采用模拟清单招标,加强事前控制 |
7.2 基于社会资本量不足的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 |
7.2.1 建议招标介入时点为初步设计后 |
7.2.2 加强项目各个阶段成果检查验收 |
7.3 基于合理风险分担下的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 |
7.3.1 明确合同约定内容,按照约定严格履行合同 |
7.3.2 业主与总承包商间的风险与控制权同步转移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8.1.1 研究结论 |
8.1.2 研究创新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工期索赔相关理论 |
2.1 总承包合同管理 |
2.2 工期索赔基础理论 |
2.3 博弈论基础理论 |
2.4 贝叶斯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管理 |
3.1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适用性 |
3.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 |
3.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理论 |
3.4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中常见的业主违约责任 |
3.5 本章小结 |
4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处理方法 |
4.1 普通延误事件的索赔分析方法对比 |
4.2 同期延误事件的索赔处理方法对比与改进 |
4.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的工期索赔方法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谈判模型 |
5.1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责任比例因子博弈谈判模型 |
5.2 总承包单位考虑未来利益的工期索赔博弈模型 |
5.3 实证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路线图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的研究理论基础 |
2.1 施工合同介绍 |
2.1.1 施工合同的分类 |
2.1.2 EPC合同的常见形式 |
2.2 风险概述 |
2.2.1 风险的特点 |
2.2.2 风险的分类 |
2.2.3 风险管理流程 |
2.3 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
2.3.1 EPC合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2.3.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介绍 |
2.3.3 EPC合同风险管理的定义 |
2.3.4 EPC合同风险管理的特点 |
2.4 EPC项目合同风险实施现状 |
2.4.1 EPC项目合同实施现状 |
2.4.2 EPC合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
2.4.3 问题应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EPC项目合同风险识别与对比分析 |
3.1 EPC项目合同风险识别 |
3.1.1 EPC合同风险常用识别方法 |
3.1.2 EPC项目合同风险初始清单 |
3.2 EPC合同风险对比分析 |
3.2.1 FIDIC合同与示范文本对比 |
3.2.2 EPC总承包合同与传统施工承包合同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EPC项目合同风险评价与控制 |
4.1 EPC项目合同风险评价 |
4.1.1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
4.2 EPC项目合同风险指标体系 |
4.2.1 EPC项目合同风险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2 EPC项目合同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4.3 结合模糊层次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
4.3.1 集对原理 |
4.3.2 联系度与集对势 |
4.3.3 集对分析法的评价 |
4.3.4 模糊层次分析法 |
4.3.5 模糊矩阵 |
4.4 EPC合同风险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合同风险识别 |
5.3 项目合同风险评价 |
5.3.1 集对分析法风险评价 |
5.4 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
5.5 该项目的经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Ⅰ |
(6)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业主方发起变更的风险责任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合同特征及工程变更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交易特征决定合同特点 |
2.2 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
3 “业主要求”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认定 |
3.1 “业主要求”的概念界定 |
3.2 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中“业主要求”的内涵 |
3.3 基于“业主要求”改变的工程变更认定 |
4 业主针对施工方案提出更改的工程变更认定 |
4.1 业主提出的更改有正当理由不构成变更 |
4.2 业主提出的更改无正当理由构成变更 |
(1)案例概况: |
(2)争议事件: |
(3)争议焦点: |
(4)争议分析 |
(5)争议处理方案 |
5 结 语 |
(7)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的识别及防范 ——基于企业经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 |
1.1.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面临着巨大挑战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1 现实问题发现 |
1.2.2 科学问题凝练 |
1.2.3 关键问题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
2.1.1 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
2.1.2 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模型的构建 |
2.1.3 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应对的相关研究 |
2.2 工程总承包企业“一次经营”的定义及风险 |
2.2.1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一次经营”的定义及风险 |
2.2.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合同风险的分配研究 |
2.2.3 基于不同类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
2.3 总承包企业“二次经营”的定义及风险 |
2.3.1 传统模式下“二次经营”的定义及风险 |
2.3.2 传统模式系下索赔管理的相关研究 |
2.3.3 总承包模式下“二次经营”阶段的风险识别 |
2.4 总承包企业“三次经营”的定义及风险 |
2.4.1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三次经营”定义的相关研究 |
2.4.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里程碑支付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3.2 工程总承包企业“一次经营”阶段风险因素识别研究 |
3.2.1 研究思路 |
3.2.2 研究方法 |
3.3 工程总承包企业“二次经营”阶段索赔管理研究 |
3.3.1 研究思路 |
3.3.2 研究方法 |
3.4 工程总承包企业“三次经营”阶段支付节点确定研究 |
3.4.1 研究思路 |
3.4.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工程总承包企业“一次经营”阶段风险因素识别研究 |
4.1 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因素识别的必要性 |
4.1.1 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因素的来源 |
4.1.2 扎根理论原始数据的获得 |
4.2 基于扎根理论的总承包企业风险点识别 |
4.2.1 基于开放性编码下的原始数据分析 |
4.2.2 原始数据主轴编码 |
4.2.3 数据饱和度检验 |
4.3 模拟工程总承包情境下的半结构化访谈 |
4.3.1 半结构化题项访谈大纲的拟定 |
4.3.2 半结构化专家访谈指标的选择 |
第五章 工程总承包企业“二次经营”阶段索赔管理研究 |
5.1 合同管理视角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索赔机会识别 |
5.1.1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索赔现状 |
5.1.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索赔特点 |
5.1.3 合同状态变化下总承包商索赔机会的分析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索赔空间建立 |
5.2.1 索赔机会的分析与识别 |
5.2.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索赔机会 |
5.2.3 分层次识别确定索赔机会 |
5.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索赔管理策略集 |
第六章 工程总承包企业“三次经营”阶段支付节点确定研究 |
6.1 基于WBS方法的总承包建设项目分解 |
6.1.1 建设项目分解原则 |
6.1.2 建设项目分解方法说明与分析 |
6.1.3 不同类型项目的分解 |
6.2 支付节点设置的流程分析 |
6.2.1 支付节点设置的步骤 |
6.2.2 支付节点设置合理性的验证 |
6.3 项目节点支付计划的输出 |
6.3.1 项目节点支付计划的确定 |
6.3.2 支付节点间工作任务的确定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大型工程项目执行延误下业主与承包商最优策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大型工程项目概念及特点 |
2.1.2 项目管理定义及特性 |
2.1.3 进度控制方法 |
2.2 工程延误相关理论 |
2.2.1 工程延误定义 |
2.2.2 工程延误原因 |
2.2.3 工程延误分类 |
2.3 博弈论相关理论 |
2.3.1 博弈论概念及模型 |
2.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2.3.3 讨价还价博弈 |
第三章 工程延误现状调研及延误处理分析 |
3.1 我国大型工程项目执行延误现状调研 |
3.1.1 调研方案的设计 |
3.1.2 调研问题与结果 |
3.1.3 结果分析及总结 |
3.2 工程延误处理分析 |
3.2.1 工程延误一般处理原则 |
3.2.2 延误处理过程 |
3.2.3 博弈论延误冲突处理分析 |
第四章 承包商导致延误时双方博弈建模 |
4.1 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模型构建 |
4.1.1 博弈论建模前提假设 |
4.1.2 博弈类型的界定 |
4.1.3 模型的要素及指标的选取 |
4.1.4 业主与承包商博弈模型的描述 |
4.1.5 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情景 |
4.2 双方各策略选择的效用函数 |
4.2.1 当前延误趋势的延续 |
4.2.2 承包商自主减少延误 |
4.2.3 总延误的消失 |
4.2.4 部分延误偏差补偿协议 |
4.2.5 合同终止 |
4.2.6 合同解除 |
4.3 补偿系数确定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4.3.1 合同终止策略 |
4.3.2 部分补偿协议策略 |
4.3.3 总延误消失策略 |
4.3.4 承包商自我优化策略 |
4.4 补偿系数为变量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4.4.1 确定补偿系数应考虑因素 |
4.4.2 确定部分补偿协议过程 |
4.5 最优策略选择条件总结 |
第五章 业主导致延误时双方博弈建模 |
5.1 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模型构建 |
5.1.1 模型的要素及指标的选取 |
5.1.2 业主与承包商博弈模型的描述 |
5.1.3 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情景 |
5.2 双方各策略选择的效用函数 |
5.2.1 常规延误索赔 |
5.2.2 承包商灵活施工 |
5.2.3 总延误的消失 |
5.2.4 部分延误补偿协议 |
5.2.5 合同终止 |
5.2.6 合同解除 |
5.3 补偿系数确定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5.3.1 合同终止策略 |
5.3.2 部分延误补偿策略 |
5.3.3 总延误消失策略 |
5.3.4 承包商正常索赔策略 |
5.3.5 承包商灵活施工策略 |
5.4 补偿系数为变量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5.4.1 确定补偿系数应考虑因素 |
5.4.2 确定补偿协议的过程 |
5.5 最优策略选择条件总结 |
第六章 算例分析 |
6.1 算例简介 |
6.2 承包商原因导致延误时最优策略选择 |
6.2.1 p为定值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6.2.2 p为变量时的谈判过程分析 |
6.3 业主原因导致延误时最优策略选择 |
6.3.1 补偿系数为定值时双方最优策略选择分析 |
6.3.2 补偿系数为变量时的谈判过程分析 |
6.4 对策与建议 |
6.4.1 加强关系管理 |
6.4.2 建立延误冲突管理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工程延误现状调研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概述 |
第一节 菲迪克EPC合同条件的概念及特点 |
一、菲迪克EPC合同的概念 |
二、菲迪克EPC合同的特点 |
第二节 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行为之法律责任 |
一、菲迪克EPC合同中的业主过错行为 |
二、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行为的责任形式 |
第二章 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合法性检讨 |
第一节 业主过错免责与相关制度 |
一、业主过错免责与公平原则 |
二、业主过错免责与工程合同风险分配原则 |
三、业主过错免责与合同相对性原则 |
第二节 业主过错免责在各国立法上的比较 |
一、业主过错免责在英美法系的适用性问题——以美国法为例 |
二、业主过错免责在大陆法系的适用性问题——以德国法、法国法为例 |
三、FIDIC合同条件在伊斯兰法系的适用——以沙特阿拉伯为例 |
四、业主过错免责在我国的适用 |
第三章 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的法经济学检讨 |
第一节 法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分析范式的构建 |
一、法经济学的产生 |
二、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构建 |
三、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法经济学在业主过错免责中的应用 |
一、业主过错免责法经济学分析的可行性 |
二、业主过错免责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四节 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与承包商法律风险预防策略 |
第一节 制定专用条款均衡双方权利义务 |
第二节 加强风险审核意识 |
一、投标报价阶段的审核 |
二、合同协议书签订前的审核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三、本选题的研究进路 |
1 FIDIC合同条件与风险负担的基本理论 |
1.1 传统合同法理论中的风险负担理论 |
1.1.1 风险与风险负担的涵义 |
1.1.2 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 |
1.1.3 风险负担一般规则确立的理论依据 |
1.2 FIDIC合同条件与风险负担理论——对传统风险负担理论的反思 |
1.2.1 风险的内涵——是否仅限于标的物毁损灭失之风险 |
1.2.2 风险的情形——是否仅限于适用给付不能时 |
1.2.3 风险的性质——是否仅限于价金风险 |
1.2.4 风险的原因——是否仅限于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 |
1.3 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的理论根据 |
1.3.1 国际工程合同风险负担的主要理论 |
1.3.2 FIDIC合同条件所采用的风险负担理论 |
2 新红皮书与新银皮书风险负担条款的比较研究 |
2.1 异常现场条件所引起的工期与费用之风险负担 |
2.1.1 异常现场条件的界定 |
2.1.2 异常现场条件的实证分析 |
2.1.3 异常现场条件规定的争论 |
2.1.4 异常现场条件引起的工期与费用之风险负担 |
2.2 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所致工程、货物等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 |
2.2.1 一般规则 |
2.2.2 新红皮书与新银皮书第17.3款的具体分析 |
2.3 新红皮书与新银皮书关于风险负担条款差异原因的分析 |
3 FIDIC合同条件不可抗力条款比较研究 |
3.1 FIDIC合同条件不可抗力条款的演进 |
3.2 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 |
3.3 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FIDIC合同条件第19.1款之分析 |
3.3.1 第19.1条关于不可抗力概念所采用的学说或标准 |
3.3.2 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
3.3.3 与CISG、PICC和PECL所规定的不可抗力构成要件的比较分析 |
3.4 不可抗力与风险负担 |
3.4.1 FIDIC合同条件不可抗力条款与风险负担 |
3.4.2 与英美法系不可抗力所致风险之负担规则的比较 |
4 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大陆法系承揽合同风险负担规则的比较研究 |
4.1 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的区分标准 |
4.1.1 德国法 |
4.1.2 日本法 |
4.1.3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 |
4.2 定作物之风险负担规则与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之比较 |
4.2.1 大陆法系的规定 |
4.2.2 与FIDIC合同条件所规定的定作物风险负担规则之比较 |
5 FIDIC合同条件与NEC和AIA合同文本风险负担条款的比较研究 |
5.1 FIDIC合同条件与NEC风险负担条款的比较研究 |
5.2 FIDIC合同条件与AIA风险负担条款的比较研究 |
6 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我国法律及有关示范文本风险负担的规定或条款的比较研究 |
6.1 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我国法律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负担规则的比较研究 |
6.1.1 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 |
6.1.2 建设工程合同的风险负担 |
6.1.3 不可抗力与风险负担 |
6.2 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与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关条款的比较研究 |
6.2.1 异常现场条件所引起的工期与费用的风险负担 |
6.2.2 不可抗力条款与风险负担 |
参考文献 |
四、《施工合同条件》下业主与承包商索赔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EPC工程全周期总承包商索赔管理研究 ——以巴基斯坦电站项目为例[D]. 李东旗. 山东大学, 2021(12)
- [2]承包商尽善履约导向下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多维路径研究[D]. 穆昭荣.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3]基于博弈论的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研究[D]. 马金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4]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城市更新项目工期索赔管理[D]. 朱萌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EPC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 王鑫. 南华大学, 2020(01)
- [6]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业主方发起变更的风险责任认定研究[J]. 严玲,李卓阳. 建筑经济, 2020(03)
- [7]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的识别及防范 ——基于企业经营视角[D]. 李铭青.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8]大型工程项目执行延误下业主与承包商最优策略选择研究[D]. 王姬.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9(01)
- [9]菲迪克EPC合同条件下业主过错免责问题研究[D]. 吴佳慧. 东南大学, 2016(03)
- [10]FIDIC合同条件风险负担条款之比较研究[D]. 何通胜. 武汉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