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分析

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分析

一、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飞[1](2021)在《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并搜集采用髓内固定及钢板固定对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的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运用Rev Man5.3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了12篇临床RCT文章进行Meta分析,总计998名患者,其中髓内固定治疗495例,钢板固定治疗503例。Meta分析显示,与钢板固定相比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时间更短[MD=-15.90,95%CI(-29.00,-2.80),P<0.0001]、手术出血量更少[MD=-56.69,95%CI(-86.14,-27.24),P<0.0001]、住院时间更短[MD=-1.06,95%CI(-1.45,-0.66),P=0.03]、骨折愈合更快[MD=-4.59,95%CI(-6.59,-2.58),P<0.00001]、切口更小[MD=-6.73,95%CI(-8.15,-5.32),P<0.000001]、术后感染发生的情况更低[OR=0.28,95%CI(0.12,0.64),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后针对术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MD=0.11,95%CI(-1.29,1.51),P=0.88]、DASH评分[MD=-0.34,95%CI(-1.48,0.80),P=0.0.56]、骨折不愈合[OR=0.91,95%CI(0.34,2.45),P=0.85]、再骨折[OR=0.37,95%CI(0.10,1.40),P=0.14]、皮肤不适感[OR=0.74,95%CI(0.21,2.62),P=0.64]、内固定失效率[OR=1.05,95%CI(0.27,4.03),P=0.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髓内固定相比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使手术时间更短,手术的出血量更少,住院的时间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此外还可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因此,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更具优势。

于大鹏,孙卫强,张峻玮,聂伟志,初海滨[2](2021)在《术中超声精准引导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精准引导在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TEN)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急诊创伤科术中在超声精准引导下进行骨折闭合复位TEN固定治疗的40例新鲜锁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52.1岁;左侧27例,右侧13例。观测术中骨折端复位固定情况,规避锁骨下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腔等医源性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进行闭合复位TEN固定手术,手术时间20~56 min,平均36 min;出血量10~35 mL,平均22 mL。均未造成锁骨下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腔损伤。40例患者术后获4~6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良好,Neer评分为85~95分,平均93.1分。结论术中超声精准引导下闭合复位TEN固定技术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手段,可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潘旭伟[3](2020)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肘关节骨折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肘关节骨折手术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38例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合并尺骨近端骨折、尺骨近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等复杂肘关节骨折需要行手术修复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均行CT扫描检查与三维重建,3D打印组将CT影像数据导出并处理后,使用3D打印机制备1∶1大小的3D骨折模型,并将模型再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将3D模型及3D模型的CT三维图像分别与骨折CT三维图像对比,评估模型的精准度。对3D模型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模拟手术操作,记录模拟手术当中应用的内固定材料的种类、规格、置入部位与方向等信息,以此制定正式手术方案。对照组通过观察X-ray、CT等传统影像学资料,由手术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手术前规划,制定手术方案。两组患者由同一个手术团队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计算3D打印组正式手术时选用内固定材料的符合度。对所有患者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结果3D模型及3D模型的CT三维图像分别和骨折CT三维图像对比,均显示骨块数量无减少,骨块无变形、边缘棱角较清晰无明显钝化情况,骨折块位置无明显变化,提示3D打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反映了骨折的真实信息。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D打印组手术时内固定置入情况与模拟手术基本一致,其内固定置入符合度平均为(96.79±4.88)%。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0.63±3.22个月),3D打印组(10.68±2.77个月),对照组(10.58±3.69个月)。3D打印组术前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与对照组术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组术后6个月的Mayo评分(91.58±8.83分)较对照组(80.53±11.29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4.7%)高于对照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1)肘关节3D打印模型骨块数量无减少,骨块形态无明显变形、边缘清晰无明显钝化,能精确反应骨折的真实信息。(2)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的肘关节骨折,可在术前制定个性化、准确、可靠的手术预案,明显降低术中骨折复位与固定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显着提升了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倪志豪[4](2020)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ⅡB型)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BCFS)对比锁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2月应用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ⅡB型)48例手术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使用手术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共收集应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观察组)及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资料各24例。统计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六个月患侧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患侧肩关节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及其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组(观察组)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组(对照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左侧12例右侧12例,车祸伤11例跌伤8例坠落伤3例砸伤2例,Robinson骨折分型ⅡB1 13例ⅡB2 11例,年龄2264(45.33±11.6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6(3.17±1.17)天,随访时间816(12.21±2.15)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3例,车祸伤12例跌伤9例坠落伤2例砸伤1例,Robinson骨折分型ⅡB1 14例ⅡB2 10例,年龄2165(46.33±12.44)岁,受伤到手术时间26(3.21±1.25)天,随访时间815(11.96±2.16)个月。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组(观察组)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对照组)相关资料比较,手术时间长((97.96±17.27)min vs(79.58±19.14)min)、术中失血量少((65.63±15.42)ml vs(76.67±21.20)ml)、骨折愈合时间短((12.13±2.44)周vs(13.92±3.28)周)、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94.96±6.02)vs(90.13±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观察组91.67%vs对照组8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观察组4.16%vs对照组12.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无内固定物断裂,1例患者于术后发生切口红肿,局部皮温增高,渗出增多,予以加强换药,取切口分泌物送检培养,根据送检结果行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对照组1例患者于术后10周出现内固定断裂,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4周骨折畸形愈合;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发生切口红肿,局部皮温增高,渗出增多,予以加强换药,取切口分泌物送检培养,根据送检结果行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康复。结论: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BCFS)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ⅡB型)较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时间有所增加,但术中出血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六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何亚飞[5](2020)在《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皮神经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临床上,各种外伤导致的锁骨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呈现了增长态势,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改进及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需求,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选择手术的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手术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此方式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该方式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并发症是切口远端区域的麻木,并且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工作者为解决此并发症,逐渐将锁骨上神经术中医源性损伤的问题重视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相关工作者提出了术中应避免损伤锁骨上神经的观点,至此临床上常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改良已逐渐提上日常。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在锁骨上区域的解剖分布及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后锁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与传统术式做比,明确术中保护皮神经是否存在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08月至2018年05月锁骨骨折的患者,共60例(n=60)其中男42例,女性18例,年龄18~46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中仔细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未对锁骨上神经采取保护)的传统手术方式。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均做锁骨上切口,术中仔细分离出锁骨上神经各个分支并充分游离保护,同时通过术中透视标记,观察记录锁骨上神经在锁骨上区域的走行及分布关系,以锁骨两端中点连线为锁骨横轴,克氏针标记锁骨上神经各分支横跨锁骨上缘处,将锁骨横轴全长视为单位“1”,以锁骨横轴内侧端为“0”点、外侧端为“1”点,在X线影像上精确测量锁骨上神经各分支标记点到“0”点的距离;对照组:30例患者均做锁骨上切口,选择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术中未对锁骨上神经进行任何游离保护。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随访观察18个月:分别详细记录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月、12月时术区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异常程度指标进行比较;于术后18个月电话随访完成相关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锁骨上神经分布情况:30例锁骨区域解剖显示,有15例拥有三支分支(内、中、外支),14例拥有二支分支(内、外支),1例拥有一支分支(中支)。利用相对测量方法测量出15例有三支分支患者解剖观察结果示:外侧支出现于0.64±0.081、中间支出现于0.47±0.12、内侧支出现于0.27±0.08;14例有两支分支患者解剖观察结果示:外侧支出现于0.61±0.07、内侧支出现于0.30±0.07;1例有一支分支患者解剖观察结果示:中间支出现于0.57。整理相关数据,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显示:不同分支数目患者间内、外神经分支分布所在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游离神经保护组手术时间稍长于术中未神经保护组手术时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且术后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达到骨性愈合。3、随访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的感觉异常率、异常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自诉术后18个月的生活满意度,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锁骨上神经在锁骨上区域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可以为术中避免锁骨上神经损伤提供一定的帮助;(2)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皮神经游离保护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局部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金锋[6](2019)在《悬肩胛复合体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项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悬肩胛复合体损伤(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患者中肩胛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SS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自2013年7月2017年12月威海卫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8例SSSC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为(45.89±8.11)岁;身高为(170.48±5.09)cm;体重为(56.34±5.33)Kg;悬肩胛复合体骨折采用改良Miller分型,IB型10例,II型8例,III A型10例,III B型10例。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悬肩胛复合体损伤患者肩胛骨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将入组的38例锁骨骨折伴有肩胛骨骨折的SSSC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成2组,即双固定组,包括20例患者;单固定组,包括18例患者。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准信息,以及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Hb)的含量,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术后输血率,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Herscovici标准,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和ROWE评分系统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迟缓愈合、钢板螺钉的松动和断裂等)。结果:(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组患者的受伤肢体侧,致伤原因和改良Miller分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时间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0.05);麻醉时间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长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透视次数的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切口长度的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2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含量要明显低于单固定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2组患者的术前红细胞压积的比较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的红细胞压积的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要明显低于单固定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术后总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和术后总引流量的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P<0.05);(7)术前VAS评分比较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7 d和术后30 d的VAS评分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要明显低于单固定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8)在Herscovici标准的优良率,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优良率和ROWE评分系统优良率比较中,双固定治疗组的肩关节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P<0.05);(9)双固定治疗组术后皮肤感染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固定治疗组术后血管损伤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固定治疗组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固定治疗组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单固定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锁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的双固定方案可以避免肩胛带严重短缩,避免外展乏力,减少肩关节活动度下降。2、骨折双固定后可以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胛骨骨折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远期肩关节功能不适感。3、双固定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所以对于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身体素质较差的高龄患者可以采用单固定治疗方案。

宗永刚[7](2019)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分别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Bridge combined fixation system)、锁定钢板及保守治疗应用于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中,比较三种治疗效果,评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4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桥接组、钢板组及保守组。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患者,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15例患者,保守组采用手法复位和中药内服治疗15例患者。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后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桥接组及钢板手术相关数据。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骨愈合时间,桥接组及钢板组较保守明细短缩(P<0.05);Neer功能评分标准,桥接组优良率为93.3%,钢板组优良率为86.7%,保守组为66.7%,桥接组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及保守组,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桥接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短(P<0.05)。(4)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桥接组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Neer评分高于钢板组分及保守组(P<0.05):但治疗后6月Neer功能评分桥接组与钢板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并发症:钢板组存在1例皮肤刺激症患者,保守组存在4例畸形愈合患者。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和中药内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操作及骨愈合等方面优于锁定钢板,但中远期疗效两种内固定方式相近。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具有可以减少术中骨膜的剥离、保护骨折断端血供、促进骨折愈合、术中操作简单及可随意塑形满足各种不规则锁骨的解剖形态等优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最新的生物学固定理念,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荆卫兵[8](2019)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重建喙锁韧带,对比分析“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X线确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脱位程度RockwoodⅢ-Ⅳ型,应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者30例(带袢钛板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者30例(钩钢板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情况(疼痛数字评分法)、出院后随访资料(患者恢复劳作的时间、肩关节Constant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带袢钛板组患者小于锁骨钩钢板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带袢钛板组患者比锁骨钩钢板组患者更早的恢复劳动能力(p<0.05)。在术后NR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疼痛方面评分,带袢钛板组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术后并发症,带袢钛板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锁骨钩钢板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采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重建喙锁韧带,重建肩锁关节的静态稳定性结构,可以实现肩锁关节的解剖复位。术后可早期活动,肩关节疼痛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无需二次手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曾峰[9](2019)在《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对比分析弹性髓内钉(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EIN)和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断层CT图像基础,利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建立锁骨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 2017软件建立包括弹性髓内钉和重建钢板的两种内固定物模型。再建立正常锁骨有限元模型,将其与前人所作体外实验数据比对,验证锁骨模型的有效性。再在锁骨模型基础上分割产生四种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模型(底和高均为5mm的蝶形骨折模型、宽度为5mm的多段骨折模型、底和高均为10mm的蝶形骨折模型、宽度为10mm的多段骨折模型),然后,再模拟生成分别采用弹性髓内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的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8种模型,并将以上8种模型分别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施加相同的边界和载荷等条件,分别模拟人体轴向载荷、垂直载荷和顺时针扭转载荷工况下,2种内固定方式下的应力分布及综合位移情况。结果:(1)同种骨折模型在施加同等载荷工况下,骨折模型最大综合位移值为:弹性髓内钉固定的骨折模型>重建钢板固定的骨折模型>正常无损锁骨模型。在200N轴向载荷与200N·mm扭转载荷两种工况下,弹性髓内钉组的最大综合位移与重建钢板组基本相当,而且相对正常无损锁骨模型增大不明显;但在100N和200N两种垂直载荷工况下,两种内固定物固定的同种骨折模型在最大综合位移上相对正常无损锁骨均明显增大,尤其是弹性髓内钉组,而且随着垂直载荷增大(100N增大至200N)或粉碎骨块增大(5mm增大到10mm),均显示最大综合位移显着增加,而且内固定物所承受的最大应力也相应增加。(2)重建钢板固定组中,除外200N轴向载荷工况下的10mm粉碎骨块组,在其它同等载荷工况下,蝶形粉碎性骨折模型的最大综合位移均大于同宽度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模型;除外200N·mm扭转载荷工况下的10mm粉碎骨块组,在其它同等载荷工况下,蝶形粉碎性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均大于同样宽度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模型。(3)三种不同类型的载荷工况下,弹性髓内钉固定的骨折模型中,骨折断端均出现应力集中,但应力分布与正常无损锁骨模型较相近;而重建板固定的骨折模型中,轴向载荷工况下锁骨应力分布与正常无损锁骨较接近,而垂直载荷及扭转载荷工况下锁骨应力分布与正常无损锁骨明显不同,出现钢板的应力遮挡现象。结论:(1)如能降低垂直载荷的影响(如患肢悬吊),弹性髓内钉可以满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需求,也能满足患肢术后早期适度的被动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需求。(2)弹性髓内钉固定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时,外加载荷能增加骨折断端间的应力,但因稳定性较弱,相应的断端位移也增大较明显。(3)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时,其力学稳定性弱于正常锁骨,但粉碎骨块的良好复位固定有助于增加骨折术后的力学稳定性。

孙宏挢,马晓东,韩松[10](2018)在《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临床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着。

二、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数据提取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估
    2.3 Meta分析结果
    2.4 偏倚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锁骨中段骨折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肘关节骨折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绪论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资料
    2.2 入组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分组
3 研究方法
    3.1 3D打印模型的制作
    3.2 3D打印模型精确度评估
    3.3 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
    3.4 术前准备
    3.5 手术方式
    3.6 术后处理
    3.7 观察指标数据收集
    3.8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3D打印模型的精准度评估
    4.2 3D打印组术中内固定置入符合情况
    4.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4.4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4.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4.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Mayo评分及优良率的比较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4)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ⅡB型)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相关指标
    3.3 术后并发症
4 讨论
    4.1 锁骨的流行病学特点
    4.2 锁骨解剖及力学特点
    4.3 锁骨骨折的受伤机制
    4.4 锁骨的影像学检查
    4.5 锁骨骨折的治疗
    4.6 锁骨骨折的手术指征
    4.7 内固定对骨折区域的影响
    4.8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优势
5 术后康复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个人简介
    2.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3.研究生期间奖惩
    4.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5)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皮神经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分布及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悬肩胛复合体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2.研究材料
        2.1 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
        2.2 AO/ASIF锁骨钩固定钢板
        2.3 肩胛骨解剖固定钢板
    3.围手术期处理
    4.实验分组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组患者骨折相关资料比较
    3.2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的比较结果
    4.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资料比较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
    6.2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7.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结果
    8.2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
    9.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10.经典病例
讨论
    1.悬肩胛复合体的环状结构是稳定肩关节的解剖基础
    2.针对悬肩胛复合体损伤的患者锁骨的固定是必不可缺的
    3.针对悬肩胛复合体损伤患者肩胛骨的处理是临床上的争议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锁骨骨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锁骨骨折的认识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研究结果
    5 典型病例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手术方法
    1.4 围手术期处理
    1.5 主要的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NRS评分及患者恢复劳作的时间的对比分析
    2.4 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标准评分
    2.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第三章 讨论
    3.1 肩锁关节生物学分析
    3.2 肩锁关节手术植入物
    3.3 “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结果分析
    3.4 “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的手术优势
    3.5 “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的手术技巧的要点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不足
未来展望
【综述】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与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软件
    3.实验方法
        3.1 正常锁骨三维模型的构建
        3.2 锁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模型的构建
        3.3 锁骨模型的材料属性
        3.4 边界与载荷
        3.5 评价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髓内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Meta分析[D]. 赵阳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术中超声精准引导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J]. 于大鹏,孙卫强,张峻玮,聂伟志,初海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02)
  • [3]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肘关节骨折修复中的应用[D]. 潘旭伟.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ⅡB型)的疗效比较[D]. 倪志豪.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皮神经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亚飞.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6]悬肩胛复合体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D]. 王金锋. 青岛大学, 2019(03)
  • [7]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宗永刚. 扬州大学, 2019(02)
  • [8]“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D]. 荆卫兵. 东南大学, 2019(01)
  • [9]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 曾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研究[J]. 孙宏挢,马晓东,韩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3)

标签:;  ;  ;  ;  ;  

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