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谈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青[1](2020)在《合作学习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学生的语言能力由五个方面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但事实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后三个方面而过分重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只要求学生们做个安静的“听众”。换言之,学生们只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非主动索取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原本应该是趣味横生的英语课也就很自然地变得索然无味了,英语学习的快乐学生们也就无从体会了。英语课堂也不是学生们的学习策略能得以提高,文化意识能得到培养,情感态度能得到发展的学习环境。相反,这只是他们学习应试技巧的地方。因此,存在着很多高分学生难以用英语跟他们的同伴们进行日常交际的怪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初中班级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帮助。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方法和课堂观察法,在某一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教育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发展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培养他们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非常显着的推动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带领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的优点,帮助更多教师在英语课程中提高效率,并为优化合作学习提供了更高效和优质的策略。为了更好的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英语任课教师应制定清晰的英语学习合作目标,营造宽松和民主的合作学习课堂环境,善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并合理设计分层性的任务活动。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分组会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座位和分工的调整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组成员的稳定性。还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在小组的活动中比较被动。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改进。
陶莉[2](2020)在《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新的教育技术和资源整合来辅助英语教学变得非常普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通过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运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课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根据《初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本研究将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操作化为英语听力成绩和口语成绩。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微课是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积极影响?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对学生英语听说兴趣有何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准实验,辅以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为玉溪八中初三年级(5)班和(6)班两个平行班级的84名学生。初三(5)班为实验班,(6)班为对照班。(5)班42名同学进行微课辅助教学,主要在课前,学生在家使用微课对目标词汇和句型进行听说练习;在课堂,教师使用微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后,学生在家使用微课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扩展听说训练。对照班(6)班42名同学进行正常的英语教学,不使用微课辅助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根据听力前后测和口语前后测结果发现:1.英语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2.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有了提高。
刘新国[3](2020)在《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回顾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过程,尽管以自上而下的规划路径为主导,但社会调查和征求民意也是其中重要的规划活动;同时,外语教育规划也激发国人对外语教育的复杂的情感。然而,当前的研究很少探讨外语教育政策应如何回应公众意见和感受,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民的话语空间发生改变,公众意见表达异常活跃,社会舆情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舆情为研究视角,探索外语教育政策的回应性。高考英语是我国重大的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规划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息息相关。本研究以高考英语的政策变迁为主线,并选取其中四个关键节点为经验案例,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本研究分析认为,政策回应性受制于制度语境、外部环境和由公众意见与媒介话语构成的社会舆情。为探究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一般关系,本研究提出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高考英语舆情特征如何?(2)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如何?(3)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在理论视角上,借鉴政治学、公共政策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的舆情-政策关系分析理论,以话语制度主义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视角审视高考外语政策变迁过程,构建出政策回应性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融合量化分析方法对三种来源数据进行分析:(1)政策文本、历史研究文献和智库研究报告;(2)慧科新闻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3)新浪微博,其中数据采用第三方爬虫软件采集获得。在研究路径上从总体和特定节点两个方面探究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论文共分七章。前三章阐述了研究现状和基础概念与理论,论文第四章从总体上考察了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制度文化语境。高考英语政策主要体现在科目地位、命题方式、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稳定上升期、调整变化期和巩固发展期,政策的变化可视为对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社会舆情的积极回应。论文第五章分析了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本章从报纸媒体、社交媒体和学术期刊三种媒体描述高考英语舆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舆情主题和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表明,在高考英语政策调整变化时期,公众舆论对待英语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认可英语作为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工具性特征,另一方面要求弱化高考英语的科目地位、减少高考英语考试的社会功能比较强烈。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以来,社会舆论聚焦在一年两考和中外文化冲突方面,容易引发成社会热点事件。高考英语听力是最为频繁的高考突发性事件,地方政策回应方式不一,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回应的重点是加强考试管理,稳妥推进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接下来的论文第六章通过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的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尽管1999年以来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突出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但是公众舆论的焦点在科目分值、计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1984年第一次高考改革后高考英语确立了和语文、数学同等的统考科目地位和分值权重,并在实际中得到强化。新世纪以来公众对英语热开始反思,弱化英语的呼声比较强烈,2006年江苏省通过对民意的积极回应和协商,首次降低了高考英语分值。2013年北京高考改革迎合社会舆论,提出降低高考英语分值的方案,但是公众意见中专业话语发挥了重要影响,维持了高考英语地位。2017年以来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虽然降低了高考英语听力事故的风险,但是测试技术的要求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成为“一年两考”的制约因素。论文第七章为启示和结论部分,将舆情的政策回应总结为四种模式,即主动咨询型、积极协商型、消极协商型和压力回应型,从三个方面提出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可能路径,即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合理运用舆情调查、做好舆论环境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基础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建构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理论内涵,为外语教育规划探索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科学路径;其次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将质性探究与媒介框架分析和政策叙事相结合,拓展了质性研究的内涵;最后是本研究的应用创新,政策回应性为当前的高考改革和外语教育规划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杨莹[4](2020)在《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文中提出自2014教育部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中国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省份,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如今,大陆的高考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将通过借鉴香港语文高考的形式与内容,深化推进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大陆语文高考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研究内容新颖,且研究方法创新,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结合研究方法。本文共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香港现行语文高考概述,主要是对香港语文高考的改革历史、影响因素、基本理念架构及评估目标进行梳理,对香港语文高考的发展脉络及理念进行剖析。第二章是阐述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制度,主要有:采用水平参照评价模式、专业分化:语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文学课、公开考试与校本评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独特的考试评价制度确保了香港语文高考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是对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分析,主要有:听话能力评估、说话能力评估、阅读能力评估、写作能力评估以及综合能力评估,五种能力评估被安排在四场考试当中,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考察。第四章是对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考试形式进行讨论,主要有: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分散且延长考试时间、分科目进行考试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扩大了考察内容,是考察更加全面。第五章是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分别为: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增加考试内容实用度,关注语文工具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打破“一考定终身”;考察形式与内容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改革评分机制,消解“唯分数论”之困境。
胡周桃[5](2019)在《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应对策略探究》文中提出惠州市即将实行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改革,这对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思考应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了解考察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听说素养;指导训练技巧;调整应试心态等。
潘虹廷[6](2019)在《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良好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笔者在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任教期间,发现课堂管理是汉语老师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上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频繁发生,主要包括隐蔽违纪型、矛盾冲突型、不遵守作息制度型、不服从教师行为型、扰乱型和恶作剧型六类。层出不穷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打击了汉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对汉语教学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的近700名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探索汉语教师在佩特罗中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管理方面的挑战,并提出笔者个人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汉语教师预知巴基斯坦课堂管理的潜在问题,提高汉语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为穆斯林地区的汉语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的基本情况,并对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学生存在的6种问题行为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从学生、老师、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出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建议。
刘盾[7](2018)在《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独特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沿革使得香港地区既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也受西方文明的作用,两种文明互不相同却又彼此渗透,铸就了香港地区十分特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关键,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发展水平。关于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十分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切入,设绪论及七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香港地区教育概况,简述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机构的形成,探讨了新世纪香港的中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特征。第二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梳理了各高校由仅为英文中学毕业生设立升学考试到中英文中学兼顾、由单独招生走向联合招生的历程。第三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以部分科目为例,对中学文凭考试的甲类核心科目、甲类选修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丙类其他语言科目等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为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对校本评核的设计理念、实践操作、分数调整、各方职责等进行深入探索,并作理论反思。第五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对香港地区的大学、专上学院的招生方式进行分类总结。第六章是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分别研究英国、台湾、澳门的高校招考制度,并与港作比较。第七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的核心要点如下所示:第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考生提供甲乙丙三类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十分多元、范围十分宽泛,有利于考生的自主选择、兴趣发展、特长发挥。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复杂、多向思维,以及综合、比较、批判、反思等能力。其中,通识教育科目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角度、综合性地探究当代的、跨学科的重要议题。乙类应用学习科目则联系六大学习范畴,引导学生认识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概念知识、运用基本技能。第二,为确保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公正、准确、与国际接轨,各科成绩评定依据“等级描述”、采用“水平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依据临界分数划分由1至5的五个等级,第1级最低、第5级最高,第5级又分5、5*、5**,以区别高低水平。评级程序与等级设定办法十分周密,过程中程序步骤环环相扣,并综合运用专家小组判断与统计模型计算的处理办法。第三,中学文凭考试除统一考试之外,还设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由各校任课教师负责,有利于全面评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核成绩在各校之间的可比性、维持校本评核的公平与公正,香港考评局还实行分数调整方案,对各校给出成绩进行调整。香港的教育局、考评局以及由其委任的监督员、统筹员等也会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校本评核中来,以此保障校本评核的质量水准、促进校本评核的顺利实施。第四,香港考评局设有严密的拟题、审题、阅卷、复核机制,并实行海外审查试卷与答卷、试卷质量审核、试后检讨、内部审核及风险监察等,以确保考试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同时,积极推进本地中学文凭考试与美、英、德、澳、加、法等其他国家高校入学考试的互认衔接,并与英国A-Level考试、雅思英语考试等构建了成绩换算机制。此外,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形成了考试互认方案。第五,在高校招生方面,一般要求考生参加中学文凭考试的4门核心科目(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以及2到3门选修科目的考试并提交相应成绩。各校不同专业会对考生的选修科目及成绩等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增设其他一些条件。香港地区的“大学联招办法”会综合考虑每位考生的“活动经验与比赛成绩”证明。此外,设立了“校长推荐计划”、“残障人士招生”等其他升学渠道。基于此,为内地未来深化高考改革提出系列建议,包括:丰富科目类型、优化命题设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分数调整方案;科学汲取域外经验、优化等级赋分模式;密切结合专业所需、合理设置招生科目;促进高考域外衔接、扩大一流大学国际招生;凸显公平正义理念、完善残疾考生招考办法等。
贠翁翁[8](2017)在《基于网络下民办院校英语新闻听说分级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教学改革是民办院校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民办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对民办院校英语新闻听说进行分级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探索领域。本文从网络环境分析着手,对英语新闻的听说分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贡如云[9](2017)在《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11年前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语用学转向。但是,已有的语用理论和语用实践虽有成效,却并非尽如人意。功能语言学谱系中有两大独立的分支:语用学与语篇学,两者存在重要关联,从语篇学的视角审察阅读教学,或能为现实的语用转向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试图引入这样一门新学科——语篇学,藉此丰赡语文课程的基础学科知识,并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路径。语篇学理论体系包罗宏富,语篇图式、语篇分类和语篇分析等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它们能为阅读教学的语用转型提供新的知识基础。研究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得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必先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研究认为,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但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说和言语性等都不构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性质可抽象为话语经验。话语经验说的内涵为:语文课程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话语实践,并与外在教学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进而获得话语经验的一门课程。话语经验说内在地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话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书面话语——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可抽象为语篇解码。语篇解码说内含三个呈层进关系的命题.:语文阅读教学的媒介——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之码(简称语码);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语篇解码。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们长期陷入了形式内容(文道)之争。作为功能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篇学警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造应确立功能本位的教学目的观,它应从形式内容的“一分为二”固有思维模式中超脱出来,以“一分为三”“以三返一”的哲学思维构建一个语言功能框架:概念功能(表达了什么)、成篇功能(怎样表达的)、人际功能(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关注语言的三大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国语文阅读教材主要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文选教材,但文选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其科学性也备受质疑。我国语文阅读教材应由文选范式向语篇范式转型,我们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粗略地勾勒出一套语篇分类体系。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主要有两种范式,一是文艺学范式,二是文章学范式,两大范式的共同局限在于,未能摆脱结构主义思维方式的束缚,文本往往被视为静态的客体。文本解读应建立语篇学范式,话语分析和语篇分析将丰富文本解读的方法。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建构了巴赫金话语分析框架,引进了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和语篇策略加工模型,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分析框架。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上也应有所突破,语篇学将为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分析框架建构了对话教学法,引入了功能语篇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与BDA策略教学法,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教学模型。我国现行语文教材文本选择主要依赖编者的专业经验,课文的定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教材文本选择的科学性,积极探索语篇复杂度的评量方法,本研究初拟了一个汉语语篇复杂度评量模型。在通往语用之途中,我们尚需思考以下三个应然性问题:第一,语篇学与其他基础学科应各擅其长又相互为用。第二,汉英语篇阅读教学研究应走向“阴阳之动”。第三,我国高师中文师范专业可增设“语篇分析”课程。
朱万婷[10](2016)在《谈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听力的训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课程的基础阶段,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多地接触到英语、体会英语就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三四年级时期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是帮助学生奠定英语基础的最好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是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试谈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学习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合作学习 |
2.1.1 合作学习的定义 |
2.1.2 合作学习理念形成 |
2.1.3 合作学习理论与策略 |
2.1.4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
2.1.5 合作学习的原则 |
2.1.6 合作学习的形式 |
2.2 学习能力 |
2.2.1 学习能力的定义 |
2.2.2 影响英语学习能力的因素 |
2.3 合作学习与英语学习能力的关系 |
2.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2.5 理论基础 |
2.5.1 群体动力理论 |
2.5.2 动机理论 |
2.5.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计划 |
3.4 研究工具 |
3.4.1 调查问卷 |
3.4.2 测试 |
3.4.3 课堂观察 |
3.5 研究过程 |
3.5.1 实验前的调查 |
3.5.2 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
3.5.3 实验结果的总结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讨论 |
4.1.1 语言能力的变化 |
4.1.2 文化意识的改变 |
4.1.3 思维品质能力的提高 |
4.1.4 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升 |
4.2 课堂观察的结果与讨论 |
4.3 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发现 |
5.1.1 语言能力的变化 |
5.1.2 文化意识的改变 |
5.1.3 思维品质能力的提高 |
5.1.4 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升 |
5.1.5 学生的英语书面测试成绩明显提升 |
5.2 教学建议 |
5.2.1 教师应制定更为清晰的合作学习目标 |
5.2.2 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
5.2.3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内外动机 |
5.2.4 教师要进行分层性活动及任务的合理设计 |
5.2.5 提升小组合作中英语学习能力的策略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1 中学生英语课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情况调查问卷 |
附2 |
致谢 |
(2)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目标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微课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微课的概念 |
(二)微课的应用研究 |
(三)国内外对英语听说能力的相关研究 |
(四)微课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视听教学理论 |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第三章 方法论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听力测试卷 |
(二)口语测试题 |
(三)调查问卷 |
(四)访谈提纲 |
四、研究过程 |
(一)前测 |
(二)实验处理 |
(三)后测 |
(四)问卷和访谈实施 |
(五)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一、微课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 |
(一)对听力成绩的影响 |
(二)对口语成绩的影响 |
二、微课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影响的方面 |
(一)微课辅助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
(二)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
三、讨论 |
(一)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听说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
(二)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
(三)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教学参与度产生积极影响 |
(四)微课辅助教学的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一)微课辅助英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有较大积极影响 |
(二)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 |
(三)教学启示 |
二、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微课辅助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微课应用于听说教学效果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听力前测试卷 |
附录 D 听力后测试卷 |
附录 E 听力前测成绩 |
附录 F 听力后测成绩 |
附录 G 微课教学实验计划表 |
附录 H 英语口语前测试卷(学生卷) |
附录 I 英语口语前测试卷(教师用卷) |
附录 J 英语口语测试评分表 |
附录 K 口语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 L 英语口语后测试卷(学生卷) |
附录 M 英语口语后测试卷(教师用卷) |
附录 N 英语口语前测成绩 |
附录 O 英语口语后测成绩 |
附录 P 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问卷调查原始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3)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言政策和规划学科的兴起 |
1.1.2 外语教育规划中的认同与冲突 |
1.1.3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高考英语 |
1.1.4 政务舆情回应的建设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舆情研究概况 |
2.2.1 舆情的概念内涵 |
2.2.2 基于引文空间分析的教育舆情研究概况 |
2.2.3 高考舆情研究 |
2.2.4 语言舆情研究 |
2.2.5 英文文献中关于公众意见的研究 |
2.3 舆情和政策的关系研究 |
2.3.1 舆情与政策结果的关系 |
2.3.2 舆情与政策过程的关系 |
2.4 政策回应性研究 |
2.4.1 政策回应性的理论研究 |
2.4.2 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相关研究 |
2.5 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研究 |
2.5.1 新制度主义理论 |
2.5.2 话语制度主义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引言 |
3.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
3.2.1 关键概念定义 |
3.2.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
3.3 研究方法阐述 |
3.3.1 质性研究路径 |
3.3.2 研究方法 |
3.4 数据采集和处理 |
3.4.1 数据资源库 |
3.4.2 媒体数据采集 |
3.4.3 数据下载 |
3.4.4 数据处理 |
3.5 类目建构 |
3.6 研究伦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及制度语境 |
4.1 引言 |
4.2 英语科目地位变化 |
4.2.1 稳定上升时期(1978-2001 年) |
4.2.2 调整变化期(2002-2013) |
4.2.3 巩固发展期(2014-) |
4.3 高考英语命题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
4.3.1 命题依据的变化 |
4.3.2 高考英语统一和分省命题变化 |
4.3.3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政策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 |
5.1 引言 |
5.2 舆情的报纸媒体特征 |
5.2.1 时空特征 |
5.2.2 媒体分布特征 |
5.2.3 新闻主题框架分析 |
5.2.4 报纸媒体舆情热点事件 |
5.3 舆情的社交媒体特征 |
5.3.1 北京高考改革热门微博 |
5.3.2 浙江加权赋分事件热门微博 |
5.4 舆情的学术期刊话语 |
5.4.1 《人民教育》关于第一次高考改革大讨论 |
5.4.2 《外国语》高考外语改革论坛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 |
6.1 引言 |
6.2 第一次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
6.2.1 改革前舆情 |
6.2.2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
6.2.3 政策回应性分析 |
6.2.4 回应结果分析 |
6.3 江苏新课程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
6.3.1 改革背景 |
6.3.2 舆情特征分析 |
6.3.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
6.3.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
6.3.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
6.4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
6.4.1 改革背景 |
6.4.2 舆情特征分析 |
6.4.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
6.4.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
6.4.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
6.5 高考突发事件性舆情和政策回应 |
6.5.1 高考外语听力的政策回应性 |
6.5.2 浙江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启示与结论 |
7.1 引言 |
7.2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模式 |
7.3 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 |
7.3.1 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 |
7.3.2 合理运用舆情调查 |
7.3.3 发挥舆论环境建设的作用 |
7.4 研究总结 |
7.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北京高考改革方案(2013)的热门微博 |
附录2 关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2013 年)的话语提炼 |
(4)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概述 |
第一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背景 |
一、1889年-1976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开端及探索 |
二、1977年-2012年: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步入正轨 |
三、2012年-至今:当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 |
第二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影响因素 |
一、政治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文化因素 |
四、教育因素 |
第三节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基本理念架构及评估目标 |
一、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基本理念架构 |
二、香港现行语文高考的评估目标 |
第二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制度 |
第一节 采用水平参照评价模式 |
第二节 专业分化:语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文学课 |
第三节 公开考试与校本评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
第三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内容 |
第一节 听话能力评估 |
第二节 说话能力评估 |
第三节 阅读能力评估 |
第四节 写作能力的评估 |
第五节 综合能力的评估 |
第四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形式 |
第一节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
第二节 分散且延长考试时间 |
第三节 分科目进行考试 |
第五章 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
第一节 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 |
一、强调语文高考考试评价全面性的意义 |
二、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全面性的内涵 |
第二节 加强实用文写作的考察,关注语文工具性 |
一、作文题目设置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具有一定思辨性 |
二、作文题目内容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 |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语文科目招生考试强调全国统一考试与校本考核相结合 |
一、全国统一考试与校本考核成绩占比 |
二、校本考核中公平性保障 |
第四节 增加专业文学课考察,深度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
一、增加专业文学课的考察 |
二、深度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
第五节 成绩计算方式采用水平参照模式 |
一、成绩计算方式采用水平参照模式的必要性 |
二、采用水平参照模式计算成绩的基本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应对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了解考察目标 |
1.“人机对话”的含义: |
2.考查的形式: |
二、调整教学内容 |
三、提高听说素养 |
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 |
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
3.要培养学生课外听的习惯 |
4.要多给学生创造练口语的机会 |
四、指导训练技巧 |
五、调整应试心态 |
结束语 |
(6)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课堂管理的研究 |
1.2.2 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管理的研究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类型分析 |
2.1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
2.1.1 佩特罗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
2.1.2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基本情况简介 |
2.1.3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师资力量简介 |
2.1.4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
2.2 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类型 |
2.2.1 隐蔽违纪型 |
2.2.2 矛盾冲突型 |
2.2.3 不遵守作息制度型 |
2.2.4 不服从教师行为型 |
2.2.5 扰乱型 |
2.2.6 恶作剧型 |
3.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类型的原因分析 |
3.1 学生方面的原因 |
3.1.1 学习汉语动机不强 |
3.1.2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
3.1.3 生理原因 |
3.1.4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
3.1.5 年龄问题 |
3.1.6 性别原因 |
3.2 老师方面的原因 |
3.2.1 对巴基斯坦文化了解不足 |
3.2.2 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
3.2.3 课堂管理方式单一 |
3.2.4 存在语言障碍 |
3.2.5 课堂管理规则不健全,执行效率低 |
3.2.6 缺乏理论指导 |
3.2.7 教师缺乏威信 |
3.2.8 教学态度不端正 |
3.3 学校方面的原因 |
3.3.1 教学环境不理想 |
3.3.2 课程安排不合理 |
3.3.3 缺乏对汉语的重视 |
3.3.4 分班制度不符合语言教学需求 |
3.3.5 教材使用不规范 |
3.3.6 信息传递不及时 |
4.针对现存问题的建议 |
4.1 对学生的建议 |
4.1.1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
4.1.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2 对老师的建议 |
4.2.1 民主协商制定课堂管理制度 |
4.2.2 提高教学技能 |
4.2.3 树立教师权威 |
4.2.4 提高课堂秩序管理能力 |
4.2.5 提高语言水平 |
4.2.6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4.2.7 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 |
4.3 对学校的建议 |
4.3.1 组织新汉语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
4.3.2 规范使用教材 |
4.3.3 营造舒适的教学环境 |
4.3.4 建立汉语教师与学校的多渠道沟通方式,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学生调查问卷(附加) |
附录3:佩特罗中学汉语课堂管理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图片 |
致谢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香港地区教育概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中等教育改革 |
第三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特征 |
第二章 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一节 香港地区高校的形成与演变 |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三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 |
第一节 核心与选修并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甲类科目 |
第二节 应用与语言兼具: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乙、丙类科目 |
第四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 |
第一节 校本评核科目例证及分数调整 |
第二节 校本评核综合探讨及理论透视 |
第五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 |
第一节 多元性与开放性:香港地区大学招生方式探究 |
第二节 广泛性与包容性:香港地区专上学院招生方式解析 |
第三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生方式之理论探究 |
第六章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 |
第一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二节 台湾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三节 澳门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四节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比较之小结 |
第七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 |
第一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之理论省思 |
第二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特色 |
第三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对内地高考改革的启思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成果 |
(8)基于网络下民办院校英语新闻听说分级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现状 |
二、英语分级教学 |
三、分级教学策略在英语新闻听说教育中的应用 |
(一)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加强对英语新闻的应用 |
(二) 结合网络对不同层次的英语新闻进行收集和应用 |
(三) 利用英语新闻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 |
(四) 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提高听说能力 |
结语 |
(9)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创新点与局限 |
第一章 语篇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语篇图式理论 |
一、图式理论 |
二、语篇图式理论 |
第二节 语篇分类理论 |
一、西方的语篇分类理论 |
二、我国的语篇分类理论 |
第三节 语篇分析理论 |
一、欧洲的语篇分析理论 |
二、美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
三、澳大利亚的语篇分析理论 |
四、我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语篇解码说 |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之重思 |
一、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 |
二、语文课程性质新论:话语经验说 |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
一、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教学 |
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码教学 |
三、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解码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目的观重构 |
第一节 我国阅读教学目的观历时性考察 |
一、表述框架的三种范型 |
二、阅读教学目的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国外当下阅读教学目的观考察 |
一、部分其他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述略 |
二、上述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评述 |
第三节 充实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学之维 |
一、分析语篇的语言功能 |
二、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材范式的重构 |
第一节 国外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确立 |
第二节 我国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建构 |
一、短文类语篇与整本书语篇 |
二、文学类语篇与信息类语篇 |
三、连续性语篇与非连续性语篇 |
四、纸质类语篇与电子类语篇 |
五、文字类语篇与图文类语篇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 |
第一节 参照语篇阅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
一、语篇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语篇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二节 根据学生语篇阅读经验创生教学内容 |
一、根据学生的选点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
二、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语篇学视野下文本解读方法的重构 |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法 |
一、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框架 |
二、话语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二节 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法 |
一、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 |
二、功能语篇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三节 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法 |
一、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框架 |
二、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四节 策略性语篇加工法 |
一、范戴克和金斯基的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 |
二、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的运用 |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解读框架的建构 |
一、语义层 |
二、语形层 |
三、交际层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 |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对话教学法 |
一、关注文本的“表述”方式 |
二、注意引出学生自己的话语 |
三、注意与其他文本互文参照 |
第二节 功能语篇教学法 |
第三节 悉尼学派体裁教学法 |
一、体裁读写教学法 |
二、跨课程阅读教学法 |
第四节 BDA策略教学法 |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阅读教学模型的建构 |
一、语义教学 |
二、语形教学 |
三、交际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第一节 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
一、为何要建构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 |
二、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
第二节 基于目标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一、课堂教学中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二、阅读测试中的语篇阅读素养评价 |
第三节 阅读语料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
一、国际上关于语篇复杂度的评价 |
二、加强本土化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语: 归正与超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谈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听力的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小学阶段三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一)当前小学阶段三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当前小学阶段三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二、听力训练的教学目的 |
三、改善当前小学三四年级英语听力教学训练现状的策略 |
(一)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听力训练的趣味性 |
(二)利用游戏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三)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听说 |
四、结语 |
四、试谈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学习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D]. 王小青. 西南大学, 2020(05)
- [2]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D]. 陶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D]. 刘新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香港现行语文高考及其对大陆语文新高考改革的启示研究[D]. 杨莹. 扬州大学, 2020(02)
- [5]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应对策略探究[J]. 胡周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4)
- [6]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汉语教学课堂管理研究[D]. 潘虹廷.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8(07)
- [8]基于网络下民办院校英语新闻听说分级教学改革[J]. 贠翁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11)
- [9]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贡如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10]谈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听力的训练[J]. 朱万婷.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