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统计工作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孙帅[2](2021)在《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统计,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它是社会各界了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判断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标准,还是政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做出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决策的重要参考。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着政府服务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也存在一些质疑声,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Z市统计局作为统计系统的基础,研究如何优化Z市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方面,能够提高Z市统计数据质量并且促进Z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我国基层地方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信誉度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统计误差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调查、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Z市工业统计工作实际,分析制约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发现了Z市源头数据质量低、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工业统计独立性差、统计执法氛围不强等问题。针对工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主要是基层工业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统计管理体制缺陷、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这几方面。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基层”,研究对象细化,并且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选择Z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避免了广而大之。结合前人经验及Z市工业统计实际,提出提高基层统计建设、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独立性、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等对策,以期能够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Z市工业基础雄厚,政府在工业基层统计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提出的对策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其他基层地区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李孝静[3](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在工作中,能够以更快更准确的方式处理、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这对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其统计工作的进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工作能够更高效的运作。
王越[4](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的中国面临的是数据量的爆炸式上涨,数据形式的千变万化,大数据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要发展模式,催生着新的发展格局。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收获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更多地是面临巨大的挑战。统计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统计内容愈发庞杂,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同时各方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作为数据最直接收集者的乡镇统计机构势必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乡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价值性,全面提高乡镇统计数据的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业已成为当前乡镇统计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以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为研究对象,详述了论题产生的国内外理论背景,点明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点,也指出了不足;提取了大数据、统计数据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并充分界定了其概念、特点等;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深刻剖析与结合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打造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详述乡镇统计的独特性及统计数据优化的迫切性,并着重阐述采用姜山镇为例所具有的代表性;结合姜山镇的统计数据质量发展实情,融入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和统计数据质量衡量标准,详细解析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现状;以数据质量优化框架为架构,以数据质量衡量标准为依据,嵌入姜山镇统计数据研究中,通过工作流程、技术运用、管理配置三个维度展开问题与原因的分析与归纳;以问题为基础,以原因为导向,结合姜山镇实际,并融入创新协同元素,在框架的指导下,针对三个层面的多个具体方面,提出乡镇优化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保证了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是符合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需要的,姜山镇是具有研究代表性的,这些都为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陈逢培[5](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数据新时代,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每天有大量的数据生成,同时人们也可以随时获取这些数据。大数据以其高效、及时、便捷等特性,满足了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多样化统计需求,数据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凸显得更加明显。文章以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为研究对象,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使用了实地调研法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结合了自身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出了改进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全文主要分为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的绪论部分详细阐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研究的内容和研究路线、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深入介绍了大数据、统计工作管理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基本任务,运用相关新公共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知识,提出了基层统计工作管理的结合点,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到大数据与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结合点。第四章深入分析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目前的工作现状,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找到将乐县统计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所存在的问题,从统计工作管理模式等主要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并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此基础上,第五章进一步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促进地方政府统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即树立服务型统计理念、加快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加固政府统计的技术支撑能力、改进政府统计的工作体系、加速政府统计相关的法律完善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向统计工作管理人员介绍大数据及前景,以期他们更深入地研究在大数据新时代对统计工作管理的影响。同时运用大数据可以节约编制统计的费用,提高数据生产效率,进一步优化统计工作管理的传播渠道,在社会形成更好的统计服务。
郑臻[6](2020)在《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统计工作是为国家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重要依据的工作,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建国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顺应新型政府统计工作发展,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为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成为当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任务之一。本文基于此背景开展研究,以闽侯县作为案例,分析探讨其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首先阐述了论文涉及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涵及适用性。然后对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实施现状及成效进行介绍评估。接着结合闽侯县第四次经济普查的具体案例,提出现行的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统计数据审核的主动性不强、统计执法手段软化,统计普法形式传统、统计主体间联动与信息共享稍显薄弱、统计调查员费用补助发放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问题的成因,包括统计法治建设、统计体制、统计部门职能、工作落实以及队伍建设的深层次因素。结合案例中体现的问题,提出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的优化对策,一是发挥统计主动性与乡镇力量,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二是加大统计执法普法力度,健全统计法治约束机制;三是促进统计各主体联动,加强沟通交流机制建设;四是增加统计调查员绩效考核,优化费用补助发放机制。
刘宁[7](2020)在《县级政府统计管理问题研究 ——以J市Y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统计承担着信息采集、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的职能,通过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情况,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的职责。统计数据的作用日益明显甚至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统计的作用也日益增强,但是我国的政府统计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质疑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在我国政府统计管理模式下,国家、省、市、县、乡都设立了相应的政府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每一个层级的统计机构在政府统计体系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作为统计工作中的重要节点,既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又承担着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政策的宣传和向乡镇一级统计机构传达统计业务要求的重任。尤其是作为统计数据采集的基层单位,没有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作为支撑,必将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无法很好的履行统计服务职能。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统计部门除了地方政府统计局外,还在一部分的县(县级市、区)设立了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调查队。笔者所在的J市Y区既有地方统计局,又有国家调查队,统计机构的设置完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论文以J市Y区的政府统计部门为例,利用公共组织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的观点,剖析县级政府统计管理在统计部门独立性、统计机构设置、资源配备、与职能部门统计的关系以及统计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借鉴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的统计垂直管理模式,对县级政府统计管理改革从加强统计系统独立性、加大资源投入、合理设置统计机构、理顺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加强统计服务与统计执法工作、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孙珺富[8](2020)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以T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下,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持续高涨,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多元化、信息化、综合化,统计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学术研究也刻不容缓。本文以公共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历史时期T市统计管理体制的背景、内容、发展、优势和不足,认为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改革不断推进,但相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各界的统计需求仍然滞后。结合理论、实证分析,以T市为例,从统计法治、统计机构、统计基层基础、统计调查等角度深入探究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国外“高度集中型”、“专业集中、地方分散”、“专业分散、地方集中”、“专业分散、地方分散”型统计管理体制在统计法律法规完善性、统计组织机构独立性、统计调查科学化、统计违法处罚严格性、数据质量把控系统性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T市统计管理体制现状,提出可行性、操作性强的改革建议。为进一步实现统计体制完善和职能优化,应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常态化、系统化、针对性强的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符合新技术、新产业统计要求,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制度;建立职称评定、荣誉褒奖向基层倾斜的基层统计人才体制;建立“专业分散、地方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建立互联互通、实时智能的大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学者研究提供坚强的统计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统计保障。
李燕辉[9](2020)在《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相关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体育统计从1985年萌芽至今,有关体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体育行业核算、以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产业核算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体育产品部门核算。现有体育统计并不能完整反映体育经济活动的运行全貌,尤其难以从产品角度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卫星账户系统针对经济中特定的主题、领域或部门,遵循SNA的基本核算规则,为某个特定主题、领域或部门形成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账户系列,是用于测量特定行业的经济重要性的强大统计框架。它可以从特定领域内的产品视角出发,在识别出特定领域内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该领域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展现。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论文在SNA2008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框架指导下,采用卫星账户这一国际社会广为采用的方法进行体育经济核算,全面、系统地反映体育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科学测度体育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探讨了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体系并开展编制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程序,界定了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全面识别了体育特有产品,设计了体育卫星账户的基本核算框架与核算表式,并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系列表格;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体育的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性等角度分析了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得出了如下具体的结论。(1)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论文从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虽有体育行业统计、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产品部门统计,但由于存在SNA的生产范围未能包含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生产、现有体育统计未能完整反映SNA范围内与体育相关的生产活动及难以从产品视角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等不足,提出从学理上要求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再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体育的管理需要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体育卫星账户助力、体育经济重要性的国际间比较有赖于体育卫星账户等因素,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显得十分必要。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渐趋完善、体育产业调查体系初具雏形、体育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验积累、其他国家卫星账户的成功编制等可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产品分类基础、基础数据来源、测算结果评估以及经验借鉴,使得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成为可能。(2)完整的体育特有产品目录展示了所有体育经济活动的成果。根据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起点是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在对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界定的基础上,依照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及步骤,论文识别出体育特有产品87种,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小类对应的产品多16种;它们与276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行业小类相对应,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小类多98个。论文主张将体育志愿服务纳入体育特有产品目录,以便科学完整地展现与体育有关的货物和服务。(3)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通过编制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直接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占2017年GDP的比重为0.954%;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为0.609%。体育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体育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直接效应来看,体育经济活动尚未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4)2017年我国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体育完全就业人数为1,439.839万人。通过乘数分析,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完全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是体育总产出1.910万亿元的1.583倍;2017年体育完全就业人数达1,439.839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1.854%;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6%。体育完全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体育完全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考虑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后,体育经济活动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体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间接解决就业问题。(5)批发-S部门的经济效益最好。体育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直接经济效益系数还是完全经济效益系数,批发-S部门都是最高的。软件服务-S、信息技术服务-S、保险-S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S这4个新兴服务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合成材料-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信息技术服务-S和建筑安装-S这4个部门的完全经济效益排名靠前。(6)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而房屋建筑-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通过产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基本上都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而服务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基本上都小于1。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家用器具-S、纺织服装服饰-S、其他交通运输设备-S和纺织制成品-S这5个部门排在前五。有18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商务服务-S、金属制品-S和纺织服装服饰-S名列前茅。计算结果同时表明,57个部门中有1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大于1,可以列为优先发展部门,其中6个(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S,合成材料-S,塑料制品-S,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S)与体育场馆有关,4个与体育装备有关(纺织服装服饰-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金属制品-S、汽车零部件及配件-S),充分说明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装备的生产对发展体育大有益处。另外,各类体育商务服务如体育咨询、投资与资产管理、体育旅游服务、体育会展服务等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邱晨[10](2020)在《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的趋势走向受到公众的关注,社会上的人民群众针对统计数据信息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期望,开始越来越关心政府机构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内容是由政府机构负责进行组织实施统计的,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政府公共产品,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形成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数据指标。但是长期以来,政府统计数据一直饱受着“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言论困扰,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和社会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了解程度一直不高,社会公众对于历年各类统计数据的发布都存在着“被增长”的质疑,政府统计数据与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也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尤其是在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AI数据模型等新技术手段的冲击之下,社会大众对政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也更加持质疑态度。同时,受从前的“唯GDP”考核政绩的情况影响,使得公众认为统计数据被政府所把握,人民群众关于统计调查所得数据的认识的局限性及政府机构所统计而得的数据公信力的下降,造成了社会大众对于目前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产品的质量多心存质疑。很多统计数据及信息政府公开较少,对统计数据的信任程度降低,政府统计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面对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困境,不断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政府统计数据公信力,是当前深化统计改革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以政府统计公信力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阅读国内外众多关于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文献资料,选取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国家调查队在统计公信力方面存在统计数据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公开程度有限、民众对统计机构关注度不够、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认可度较低、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配合度不强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成因有综合素质能力不足制约数据的服务水平、管理体制影响统计机构的关注度、基础工作薄弱制约统计数据的认可度、统计工作环境建设不足影响统计调查配合度等因素。在结合内蒙古国家调查队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为提升统计公信力提出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综合素质水平、深化和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建设、推进统计工作环境良性发展等四方面的建议。
二、试论统计工作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统计工作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动态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统计 |
2.1.2 统计数据质量 |
2.1.3 工业统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统计误差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的现状 |
3.1 Z市统计架构及职责 |
3.2 Z市工业统计业务流程 |
3.3 Z市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取得的成效 |
3.3.1 夯实了统计工作基础 |
3.3.2 工业数据更加衔接 |
3.3.3 构建了数据统计检查机制 |
3.3.4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逐年提高 |
3.4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第四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
4.1 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源头数据质量较低 |
4.1.2 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影响数据误差率 |
4.1.3 工业统计独立性差 |
4.1.4 统计执法氛围不强 |
4.2 问题成因 |
4.2.1 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 |
4.2.2 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 |
4.2.3 统计管理体制缺陷 |
4.2.4 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 |
第五章 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 |
5.1 加强基层统计建设 |
5.1.1 工业统计人员规范化 |
5.1.2 加强对工业统计关键指标的审核 |
5.1.3 建立合理的工业指标体系 |
5.2 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 |
5.3 增强统计独立性 |
5.3.1 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 |
5.3.2 落实统计责任体系 |
5.3.3 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减少干预 |
5.4 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 |
5.4.1 深化统计法治建设 |
5.4.2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
5.4.3 增加执法的强制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Z市基层统计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 |
致谢 |
(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传统统计工作现状 |
(一)传统企业统计工作中数据的收集处理问题 |
(二)企业传统统计工作中数据的重点分析问题 |
(三)企业传统统计工作种数据处理成本过高问题 |
二、大数据在企业统计工作应用的必要性 |
(一)大数据环境与企业统计工作相符 |
(二)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共享平台 |
(三)统计人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 |
三、大数据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应用对策 |
(一)提高个体及企业统计工作中对大数据的充分认识 |
(二)降低新的工作理念与大数据应用中的偏差 |
(三)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工作环境 |
(四)建设高新统计人才队伍 |
四、总结 |
(4)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0.5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的概述 |
1.1 大数据的概述 |
1.1.1 大数据的概念 |
1.1.2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 |
1.2 统计数据质量的概述 |
1.2.1 政府统计 |
1.2.2 统计数据质量 |
1.3 相关理论基础的概述 |
1.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1.3.2 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 |
2. 大数据背景下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
2.1 乡镇统计的独特性 |
2.1.1 乡镇统计独具的特征 |
2.1.2 乡镇统计特有的功能和任务 |
2.1.3 乡镇统计要素的差异性 |
2.1.4 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方式的不同 |
2.2 乡镇的发展迫切要求优化统计数据质量 |
3. 大数据背景下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况 |
3.1 工作流程的优化夯实了统计数据质量 |
3.1.1 数据收集的优化提高了及时性 |
3.1.2 数据存储的优化提高了经济性 |
3.1.3 数据处理优化提高了一致性 |
3.2 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统计数据质量 |
3.2.1 四大工程的运用提升了准确性 |
3.2.2 先进工具的运用提升了可比性 |
3.3 管理配置的强化保障了统计数据质量 |
3.3.1 法规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可获得性 |
3.3.2 专门人才的配备保障了适用性 |
4. 大数据背景下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
4.1.1 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不到位 |
4.1.2 统计数据的一致可比性不完善 |
4.1.3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减损 |
4.1.4 统计数据的适用性不强 |
4.1.5 统计数据的经济可获得性不稳固 |
4.2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
4.2.1 工作流程不完备 |
4.2.2 技术运用不强大 |
4.2.3 管理配置不优质 |
5. 大数据背景下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的建议 |
5.1 注重过程优化 |
5.1.1 提高公开服务水平 |
5.1.2 抬升统计设计品质 |
5.1.3 调整不适宜的统计报表制度 |
5.2 加大技术投入 |
5.2.1 加速技术推广运用 |
5.2.2 搭建信息协同共享平台 |
5.2.3 深入开展数据技术研究 |
5.2.4 推动四大工程升级 |
5.3 完善管理配置 |
5.3.1 政策支持到位 |
5.3.2 加强行政执法 |
5.3.3 建立数据报送奖惩机制 |
5.3.4 严格企业资料审查制度 |
5.3.5 提高统计宣传普及率 |
5.3.6 推进统计队伍建设 |
5.3.7 进一步解放思想 |
5.3.8 合理配备人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大数据背景下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路线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路线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大数据 |
2.1.2 统计工作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大数据与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分析 |
3.1 大数据背景下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现状 |
3.1.1 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统计主体 |
3.1.2 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统计对象 |
3.1.3 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管理过程 |
3.2 大数据给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3.2.1 大数据给统计工作管理带来的机遇 |
3.2.2 大数据给统计工作管理所带来的挑战 |
3.2.3 大数据与统计工作管理的结合点 |
3.2.4 将乐县政府经济普查运用大数据的案例 |
第四章 大数据背景下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统计工作管理模式单一 |
4.1.2 统计工作管理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
4.1.3 基层统计工作管理资源有限 |
4.1.4 统计工作管理内容与方法过于简单 |
4.1.5 权责不明,统计执法难落实 |
4.2 成因分析 |
4.2.1 统计工作管理观念落后 |
4.2.2 信息网络建设进度过于缓慢 |
4.2.3 数据处理和分析相关人才缺乏 |
4.2.4 统计数据发布模式有待完善 |
4.2.5 统计执法环境有待加强 |
第五章 改进将乐统计工作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树立服务型统计工作管理理念 |
5.2 加快将乐县大数据信息化建设 |
5.3 加强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 |
5.4 改进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的工作体系 |
5.5 完善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问卷调查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6)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统计数据质量 |
2.1.2 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现状与成效 |
3.1 闽侯县统计工作总体概况 |
3.2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现状 |
3.2.1 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
3.2.2 统计法治约束机制 |
3.2.3 统计主体沟通协调机制 |
3.2.4 统计调查员费用补助发放机制 |
3.3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的实施成效 |
3.3.1 统计数据质量有所保证 |
3.3.2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 |
4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第四次经济普查为例 |
4.1 闽侯县第四次经济普查案例 |
4.1.1 案例背景 |
4.1.2 必要性分析 |
4.1.3 可行性分析 |
4.2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统计数据审核的主动性不强 |
4.2.2 统计执法手段软化,统计普法形式传统 |
4.2.3 统计主体间联动与信息共享稍显薄弱 |
4.2.4 统计调查员费用补助发放标准不一致 |
4.3 问题成因分析 |
4.3.1 统计法治建设程度低 |
4.3.2 统计管理体制仍待完善 |
4.3.3 统计部门职能划分不清 |
4.3.4 统计工作落实存在不足 |
4.3.5 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不到位 |
5 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对策 |
5.1 总体优化思路 |
5.2 具体优化路径 |
5.2.1 发挥统计主动性与乡镇力量,强化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
5.2.2 加大统计执法普法力度,完善统计法治约束机制 |
5.2.3 加强各部门联动,健全统计主体沟通协调机制 |
5.2.4 增加绩效考核,优化统计调查员费用补助发放机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7)县级政府统计管理问题研究 ——以J市Y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1.基本框架 |
2.相关理论 |
3.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一、政府统计管理概述 |
(一)政府统计的含义 |
1.统计的定义 |
2.政府统计的定义 |
(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分类及部分国家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概况 |
1.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分类 |
2.部分国家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概况 |
(三)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概况及业务流程 |
1.我国政府统计发展历程 |
2.我国现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概况 |
3.我国政府统计业务流程 |
二、县级政府统计管理现状 |
(一)J市Y区统计局基本情况 |
1.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
2.主要职责 |
3.统计业务流程 |
(二)国家统计局Y区调查队基本情况 |
1.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
2.主要职责 |
3.统计业务流程 |
(三)镇街统计机构与统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镇街统计机构基本情况 |
2.统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三、县级政府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统计的独立性较差 |
1.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工作易受干扰 |
2.J市Y区统计局统计工作独立性情况 |
3.国家统计局Y区调查队统计工作独立性情况 |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
1.县级统计局与上级统计局之间的关系不理顺 |
2.统计局与调查队关系不理顺 |
(三)统计业务与统计部门的资源配备不相匹配 |
1.县级统计部门人员配备与统计业务不相匹配 |
2.县级统计部门经费与其他资源配备不足 |
(四)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关系不清 |
1.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业务交叉重叠 |
2.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沟通不足 |
(五)统计执法存在困难 |
1.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 |
2.县级政府统计管理部门缺少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 |
3.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足 |
四、县级政府统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统计部门受重视程度不够 |
1.国家层面 |
2.地方层面 |
(二)统计制度设计和调查手段发展滞后 |
1.制度设计方面 |
2.调查手段方面 |
(三)统计法律法规普及程度差 |
1.县级政府统计机构对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足 |
2.县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执法活动较少 |
五、提高县级政府统计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一)优化县级政府统计管理体制 |
(二)合理设置县级政府统计机构 |
(三)加大政府对统计部门的资源投入 |
(四)进一步理顺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 |
(五)加强县级政府统计服务与统计执法工作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以T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方法、路线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3.3 创新点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统计的内涵 |
2.1.2 统计管理体制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组织理论 |
2.2.2 组织变革理论 |
2.2.3 企业家政府理论 |
3 T市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
3.1 统计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期 |
3.1.1 初步确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 |
3.1.2 统计管理体制受到破坏 |
3.2 统计管理体制恢复期 |
3.2.1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恢复 |
3.2.2 统计行政职能科学调整 |
3.3 统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期 |
3.3.1 国家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 |
3.3.2 在地统计改革 |
3.3.3 “四大工程”建设 |
4 T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依法治统疏于执法 |
4.1.2 统计数据抗干扰性差 |
4.1.3 “金字塔”型工作量与“倒金字塔”型人员配置 |
4.1.4 统计调查交叉重复、方式落后 |
4.2 原因分析 |
4.2.1 统计执法监督缺乏系统性、制度性 |
4.2.2 统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4.2.3 统计基层基础薄弱 |
4.2.4 统计调查缺乏顶层设计 |
5 国外统计管理体制的经验启示 |
5.1 国外统计管理体制类型 |
5.1.1 “高度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 |
5.1.2 “专业集中、地方分散”型政府统计体制 |
5.1.3 “专业分散、地方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 |
5.1.4 “专业分散、地方分散”型政府统计体制 |
5.2 国外统计管理体制的启示 |
5.2.1 统计法律法规的完善性 |
5.2.2 统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 |
5.2.3 统计调查方法的科学化 |
5.2.4 统计违法处罚的严格性 |
5.2.5 数据质量把控的系统性 |
6 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6.1 推进依法治统、依法统计 |
6.1.1 完善统计法治体系 |
6.1.2 推进统计执法监督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
6.2 创新完善统计调查方式 |
6.2.1 建立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制度 |
6.2.2 促进统计调查方式的多元化、信息化 |
6.3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 |
6.3.1 强化基层统计机构设置 |
6.3.2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待遇 |
6.4 增强统计独立性 |
6.4.1 建立“专业分散、地方集中”型政府统计体制 |
6.4.2 建立独立统计监管机构 |
6.5 实现统计资源共享和信息惠民 |
6.5.1 实现统计资源共享 |
6.5.2 实现信息惠民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账户有关研究现状 |
1.2.2 体育卫星账户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研究范畴与相关理论 |
2.1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概念 |
2.1.1 体育卫星账户的涵义 |
2.1.2 体育卫星账户之“体育”的概念辨析 |
2.2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理论 |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
2.2.2 卫星账户理论 |
2.2.3 体育卫星账户编制的方法论 |
2.2.4 基于体育卫星账户的体育经济影响测评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和分类问题 |
3.1 体育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
3.1.2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
3.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
3.2.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体育行业 |
3.2.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体育产业 |
3.3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品分类 |
3.3.1 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
3.3.2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步骤 |
3.3.3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结果 |
3.3.4 体育特征产品 |
3.4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业分类 |
3.4.1 体育特征产业 |
3.4.2 体育关联产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框架 |
4.1 基本核算 |
4.1.1 体育增加值核算 |
4.1.2 体育投入产出核算 |
4.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
4.1.4 体育进出口核算 |
4.2 扩展核算 |
4.2.1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 |
4.2.2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主要总量及基本表式 |
5.1 宏观经济指标 |
5.1.1 体育最终支出 |
5.1.2 体育增加值 |
5.1.3 体育劳动力 |
5.1.4 体育进口额和出口额 |
5.1.5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5.2 基本表式 |
5.2.1 核算表中的体育相关产品部门 |
5.2.2 体育增加值表 |
5.2.3 体育投入产出表 |
5.2.4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
5.2.5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
5.2.6 体育国际收支平衡表 |
5.2.7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 |
5.2.8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表 |
5.2.9 体育非货币指标表 |
5.3 体育比例的确定 |
5.3.1 体育特征产品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
5.3.2 其他产品类别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体育卫星账户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
6.1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及结果 |
6.1.1 体育投入产出表及结果 |
6.1.2 体育增加值表及结果 |
6.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及结果 |
6.1.4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及结果 |
6.1.5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及结果 |
6.1.6 体育增加值与体育就业人数对比分析 |
6.2 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测评结果分析 |
6.2.1 体育的经济效应结果分析 |
6.2.2 体育的经济效益结果分析 |
6.2.3 体育的产业关联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启示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10)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政府统计及政府统计机构 |
2.1.2 政府公信力 |
2.1.3 政府统计公信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介绍 |
3.1 国家调查队系统简介 |
3.2 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与地方统计局介绍 |
4 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统计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 统计数据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公开程度有限 |
4.1.1 常规的统计数据产品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
4.1.2 统计数据的公布方式和数据解读形式单一 |
4.2 民众对统计机构的关注度不够 |
4.2.1 内蒙古调查队系统的管理体制影响关注度 |
4.2.2 调查队系统获得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不足 |
4.3 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认可度较低 |
4.3.1 统计基础工作影响对调查队的认可程度 |
4.3.2 调查制度和方法影响对统计数据的认可度 |
4.4 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配合度不强 |
4.4.1 公众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不够 |
4.4.2 对调查对象的执法检查难以开展 |
5 影响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统计公信力的原因 |
5.1 综合素质能力不足制约数据的服务水平和公开度 |
5.1.1 统计专业人才的缺失影响统计服务水平的提升 |
5.1.2 统计数据公开程度不足影响统计公信力 |
5.2 管理体制影响统计机构的关注度 |
5.2.1 统计机构少且分布不均衡影响数据的关注度 |
5.2.2 垂直管理体制导致地方政府支持和关注度不足 |
5.3 基础工作薄弱制约统计数据的认可度 |
5.3.1 基础人员力量缺乏制约统计数据质量 |
5.3.2 调查方法制度设计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 |
5.4 统计工作环境建设不足影响统计调查配合度 |
5.4.1 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影响统计数据的质效 |
5.4.2 地方政府的工作方式影响统计工作环境建设 |
5.4.3 统计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制约统计检查工作 |
6 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路径建议 |
6.1 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综合素质水平 |
6.1.1 加强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统计合作模式 |
6.1.2 树立服务型统计理念满足社会大众需求 |
6.1.3 做好统计数据宣传解读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
6.2 深化和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
6.2.1 完善统计工作体制提高数据真实性 |
6.2.2 完善统计工作相关机制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
6.3 加强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建设 |
6.3.1 加强基层人员力量为统计公信力提供基础保障 |
6.3.2 优化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创新数据处理方式 |
6.4 推进统计工作环境良性发展 |
6.4.1 建立调查联络机制提升统计工作配合度 |
6.4.2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试论统计工作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 孙帅. 河北大学, 2021(02)
- [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李孝静.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01)
- [4]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D]. 王越.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5]大数据背景下将乐县统计工作管理研究[D]. 陈逢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6]闽侯县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研究[D]. 郑臻.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7]县级政府统计管理问题研究 ——以J市Y区为例[D]. 刘宁.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以T市为例[D]. 孙珺富.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9)
- [9]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D]. 李燕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2)
- [10]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国家调查队系统为例[D]. 邱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