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陶星松[1](2021)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龙下登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玉芬[2](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 ——以宜宾市X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瑞东[3](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中的基层力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实基础,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其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基于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总结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路径。首先阐释“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内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论证,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基赋能。其次,回顾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并从夯实基础、从严治党和凝聚力量的维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进行基础性分析。再次,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和走访调研,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出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统领、党员模范发挥、党内制度落实以及引领农村发展四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并从农村传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农村人才资源的流失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机制建设五个维度对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在逻辑梳理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形成了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三种建设、强化三种能力”的一般举措,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强化经济引领能力、乡村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通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硬核”能力,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实力。本文为深化既有农村党建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李蒙琴[4](2021)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全面领导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全面振兴、农民生活富裕,都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就是提升组织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有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长期执政基础,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依据,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构成划分为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群众号召力和自我革新力四个维度。从理论层面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组织力建设的相关论述;从现实层面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政治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党组织建设规范性增强等方面,但仍存在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党组织群众号召力有待提升、党组织自身建设松散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定位不清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党组织群众路线落实不到位、党组织自我革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以提升政治领导力,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凝聚力,要密切联系群众以提升群众号召力,要强化廉政建设以提升自我革新力。
郭媛媛[5](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Y县为例》文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对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是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近几年,中央出台一系列的举措来保证新发展阶段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党的总体布局执行的好不好、政策宣传的到不到位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方向指引,提供经济、文化保障。而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是解决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实现“两个一百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在农村工作中要坚持党领导一切,总览全局。党的领导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和政治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但是,当前农村治理能力亟待增强。一方面,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不强,引领乡村发展和治理农村、服务村民的能力不足,从根本上影响工作效率低下,基层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地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能力薄弱,导致农村项目落地难、土地征迁难等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存在着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制度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所脱节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认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有所偏差、资金、技术与制度保障条件不充分、考核机制不科学等。因此,想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围绕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整顿,加强政治引领,明确政治权力,突出服务这个主题,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重点;打造高素质农村带头人和严格党员队伍管理,选好用好管好村党组织书记,打造高素质农村带头人队伍。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背景,选取河北省的一个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的基层党建现状和成果进行分析,通过走访调研,剖析现阶段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存在原因,并对应提出解决的方法。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完善治理架构,健全技术保障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健全完善配套的治理架构,实现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全面进步,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体制机制。
杨成龙[6](2021)在《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有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既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概念,提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应包括正确的目标价值、组织建设质量、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质量、考核评价质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层党建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系统考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阐明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论述高校基层党建五个方面的目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出高校基层党建三大价值取向,即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阐述基层党建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进行历史考察,分析上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启示。同时对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基层党建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绩,分析院(系)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及基层党建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
孙博翰[7](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实践和新挑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能力、素质、本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有效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建设文明乡风等各方面的本领。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要自觉学习、持续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的有机统一。其中,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决定着学习能否发生;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决定着学习能否持续;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力量和基础要素,决定着学习能否实施;学习转化力是学习力的关键构成因素,决定着学习主体能否转化和运用学习成果。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力,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总体水平不高,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目标不匹配。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实际为现实依据,以学习力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四个方面,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学习动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单一等问题,由此导致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低。为此,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化本领恐慌为学习危机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适应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其次,在学习毅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学习缺乏连续性与持久性,终身学习理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强化学习持久性,更新学习理念,坚持终身学习;培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形成“必须学”的长效约束机制。再次,在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学思脱节、知行不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法陈旧、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先进的学习条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勤学善思,注重学思结合,强化思维能力;必须不断优化学习条件,提高自学能力;必须加强集中培训,倡导团队学习;必须拓展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最后,在学习转化力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用脱节,对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乡村振兴,善于把学到的经济知识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振兴、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充分运用所学所悟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高云亮[8](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宗明慧[9](2020)在《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作为烟台市“三重”工作之一正在全市进行全力推广,对实现乡村振兴、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17年,烟台市设立1 1个试点村,2018年开展百村示范行动。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目前烟台市落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已达2779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经呈现出全域勃发、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给农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在全市合力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裂变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党支部引领作用及影响力单一、工作推进不平衡不规范、专业化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正制约着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使得合作社发展空间受限、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不明显。在探究问题产生原因时,我们注意到村党支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积累不足以及人才吸纳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合作社发展效果受到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分析,有的放矢的提出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对策建议。要牢牢把握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对村党组织队伍建设进行优化提升;进行产业升级,通过建章立制形成科学规范的规模效应;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及骨干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和跟踪管理。最终通过多措并举,科学、规范地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尝试用理论知识助力实践探究,以期优势整合、扬长避短,找到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钥匙”,以烟台为样板,创设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李俊斌,卜桃桃[10](2020)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文中认为学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拓展了基层党建的理论空间,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提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理论指导。但是,既有研究在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学理性与实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研究原则,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础理论、思想渊源、经验教训、思路对策的研究。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一)相关文献梳理 |
(二)学界研究内容及观点 |
(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
三、主要内容与框架 |
(一)主要内容 |
(二)基本构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
一、相关概念 |
(一)乡村振兴战略 |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 |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系 |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 |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 |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
(一)从严治党:巩固党在乡村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二)凝聚力量: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
(三)夯实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
第二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
(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充分 |
(二)基层党员干部发挥乡村振兴的先锋带头作用不够 |
(三)党内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待严加落实 |
(四)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引领力有待增强 |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问题的成因 |
(一)农村传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除 |
(二)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 |
(三)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
(四)农村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
(五)农村基层党组织相应制度与机制建设缓慢 |
第三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径 |
一、加强政治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
(一)坚定政治信仰,严肃政治生活 |
(二)强化政治领导,树立政治权威 |
(三)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 |
二、提升党建实力,赋能乡村振兴 |
(一)提升经济引领能力,促进集体发展 |
(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引领社会风尚 |
(三)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打牢为民根基 |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
(一)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 |
(二)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
(三)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教育 |
四、健全制度体系,保障乡村振兴 |
(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 |
(二)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
(三)健全激励关怀机制 |
(四)健全资源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组织力 |
1.3.2 农村基层党组织 |
1.3.3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2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构成 |
2.1.1 政治领导力 |
2.1.2 组织凝聚力 |
2.1.3 群众号召力 |
2.1.4 自我革新力 |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组织力建设的相关论述 |
2.3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现实依据 |
2.3.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
2.3.2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 |
2.3.3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战略需要 |
3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现状 |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
3.1.1 党组织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
3.1.2 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
3.1.3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
3.1.4 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增强 |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3.2.2 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 |
3.2.3 党组织群众号召力有待提升 |
3.2.4 党组织自身建设松散问题有待解决 |
3.3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党组织核心定位不清晰 |
3.3.2 党员队伍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 |
3.3.3 党组织群众路线落实不到位 |
3.3.4 党组织自我革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
4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对策 |
4.1 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以提升政治领导力 |
4.1.1 在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上加强党的政治引领 |
4.1.2 在理顺农村社会组织关系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
4.1.3 在落实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中增强政治“三力” |
4.2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凝聚力 |
4.2.1 在加强教育培训中提高农村党员政治理论素质 |
4.2.2 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中强化农村党员组织观念 |
4.2.3 在加强激励关怀中激发农村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
4.3 密切联系群众以提升群众号召力 |
4.3.1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增强服务群众实力 |
4.3.2 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中提高联系群众能力 |
4.3.3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感 |
4.4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提升自我革新力 |
4.4.1 严明党的纪律以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 |
4.4.2 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
4.4.3 加强党内党外监督以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运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Y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现状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 |
2.2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出的新要求 |
2.4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当前河北Y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及成效 |
3.1 Y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概述 |
3.1.1 Y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简介 |
3.1.2 Y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概述 |
3.2 乡村振兴战略下Y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Y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党建责任压力传导不够,组织教育活动不到位 |
4.1.2 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缺乏 |
4.1.3 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制度活动流于表面 |
4.1.4 党员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
4.2 Y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4.2.2 优秀党员干部匮乏 |
4.2.3 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
5.1 建设过硬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 |
5.1.1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
5.1.2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
5.2 推进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升级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
5.2.1 选优配强“领头羊”队伍 |
5.2.2 严格党员队伍管理 |
5.3 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
5.3.1 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
5.3.2 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配套组织 |
5.4 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
5.4.1 加强乡村组织平台建设 |
5.4.2 提高乡村法治、德治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释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
一、基层党建的内涵 |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内涵 |
三、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内容 |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与价值 |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
三、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
四、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 |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 |
六、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在逻辑 |
七、影响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层党建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二、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一、毛泽东基层党建思想 |
二、邓小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三、江泽民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四、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一、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二、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
三、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
四、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
五、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
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 |
七、加强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目标、价值与导向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 |
一、紧迫性——基于对农村、企业基层党建的比较分析 |
二、艰巨性——基于高校承担的特殊使命 |
三、复杂性——基于在职教师、学生、退休教师三类人员比较分析 |
四、创新性——基于对基层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 |
一、宣传党的主张的战斗堡垒 |
二、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 |
三、领导学校治理的战斗堡垒 |
四、团结动员师生的战斗堡垒 |
五、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
第三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价值取向 |
一、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二、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
第四节 基层党建的导向 |
一、坚持目标导向 |
二、坚持问题导向 |
三、坚持结果导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历史考察(1949-2012) |
第一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1949-1956) |
一、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积极建党 |
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与党员发展 |
第二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1956-1966年) |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 |
二、注重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与“左倾错误”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与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瘫痪(1966-1976) |
一、基层党组织受到极大冲击,基本瘫痪 |
二、知识份子沦为“臭老九”,党员发展缓慢 |
第四节: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76-1989) |
一、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
二、拨乱反正与积极发展党员 |
第五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1989—2012) |
一、“八九”动乱与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 |
二、“八九”动乱反思与党员快速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
一、实施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
二、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明显提升 |
四、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
五、加大支持,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日趋增强 |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问题分析 |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四、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六、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 |
第一节 提升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加强院(系)党组织班子建设 |
二、增强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 |
三、提升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
四、健全院(系)党组织党建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
五、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支撑保障 |
第二节 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 |
二、选优建强党支部班子 |
三、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
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
五、健全党支部考核、保障体系 |
第三节 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完善配套政策,做好顶层设计 |
二、明确职业标准,加强队伍选聘 |
三、着力选优配强,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
四、强化培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
五、完善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
第四节 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
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
第五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 |
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
三、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制度 |
四、健全党建投入和队伍保障制度 |
第六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健全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制度 |
二、充实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 |
三、完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指标 |
四、优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与程序 |
五、强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的内涵 |
一、评价目标 |
二、评价内容 |
三、评价指标 |
四、评价方法 |
五、评价主体 |
六、评价结果运用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二、党支部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第三节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第四节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二、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三、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制度质量评价 |
第五节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质量及指标 |
二、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内容质量及指标 |
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及指标 |
四、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的质量及指标 |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质量及指标 |
附 1: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概述 |
(一)学习力 |
1.学习力的内涵 |
2.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 |
1.基层党组织 |
2.农村基层党组织 |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
4.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 |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的意义 |
1.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是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
2.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有利于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3.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
二、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 |
(一)化本领恐慌为学习危机感,主动学习 |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现有本领明显不足,应主动学习 |
2.乡村振兴是长期工程,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 |
(二)明确学习目标,乐于学习 |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学以固本 |
2.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学以修身 |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学以增智 |
(三)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积极学习 |
1.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
2.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 |
3.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学习 |
三、强化学习持久性,增强学习毅力 |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久学习 |
1.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2.终身学习是保持先进性的需要 |
3.终身学习是实现全面学习的需要 |
(二)培育学习文化,营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 |
1.大力提倡重视学习、有效学习的先进理念 |
2.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
3.大力营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的良好氛围 |
(三)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保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学” |
1.制定和完善关于学习的常规制度 |
2.完善学习考核制度 |
3.建立学习激励机制 |
四、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
(一)注重学思结合,提升思维能力 |
1.勤学善思,有效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
2.学思并进,有效克服学习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二)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
1.根据学习能力与需求,分层分批开展培训 |
2.及时更新和优化学习条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 |
3.改变学习方式单一的现状,创新综合学习模式 |
五、学以致用,增强学习转化力 |
(一)坚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
1.学用结合 |
2.勇于实践 |
(二)善于把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乡村振兴 |
1.善于把学到的经济知识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振兴 |
2.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
3.充分运用所学所悟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
(三)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
1.建立健全学习成果收集、筛选、萃取制度 |
2.建立健全学习成果宣传、交流、推广制度 |
3.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表彰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问题意识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梳理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研究成果评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
3.1.1 样本选择 |
3.1.2 现实表现 |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 |
0.3 研究意义 |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5 主要内容与框架 |
0.6 研究方法 |
0.7 创新之处 |
1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合作社 |
1.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1.1.3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1.2 基本理论 |
1.2.1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1.2.2 农村基层党建理论 |
2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概述 |
2.1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背景动因 |
2.1.1 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 |
2.1.2 实践优势助推的结果 |
2.2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做法及成效 |
2.2.1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方式 |
2.2.2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特色路径 |
2.2.3 各级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做法 |
2.2.4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
3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党支部引领作用及影响力不足 |
3.1.1 党支部队伍缺乏引领力 |
3.1.2 党支部制度建设缺乏保障力 |
3.1.3 党支部资源缺乏合力 |
3.2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不规范 |
3.2.1 工作推进不平衡 |
3.2.2 规模扩张不迅猛 |
3.2.3 政策扶持不全面 |
3.3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业人才问题突出 |
3.3.1 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短缺 |
3.3.2 农业劳动力理念亟需转变 |
3.3.3 农村劳动力专业知识匮乏 |
4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党支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
4.2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积累不足 |
4.3 人才吸纳培养机制不健全 |
5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
5.1 组织振兴: 牢牢把握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 |
5.1.1 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
5.1.2 党委政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
5.1.3 探索合作社党建示范区建设 |
5.2 产业振兴:科学规范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
5.2.1 推动建立联合社 |
5.2.2 探索建立综合体 |
5.2.3 建章立制促规范 |
5.2.4 从严把关降风险 |
5.2.5 去粗取精增效益 |
5.3 人才振兴: 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及骨干队伍 |
5.3.1 发挥优秀党员助力 |
5.3.2 吸引优秀人才返乡 |
5.3.3 人才培养和跟踪管理 |
5.3.4 强化多方位监督考核激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现状:内容与观点 |
(一)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基本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重要意义的研究 |
(三)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 |
(四)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
(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路径的研究 |
二、研究评价:贡献与不足 |
(一)学术贡献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原则与方向 |
(一)研究原则 |
(二)深化方向 |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龙下登村为例[D]. 陶星松. 大理大学, 202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 ——以宜宾市X村为例[D]. 李玉芬.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 王瑞东.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2)
- [4]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D]. 李蒙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Y县为例[D]. 郭媛媛. 河北大学, 2021(02)
- [6]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D]. 杨成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力提升研究[D]. 孙博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
- [9]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宗明慧.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10]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J]. 李俊斌,卜桃桃.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