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明德谈哮喘“夙根”(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芳,廖丽,金朝晖[1](2020)在《试从中医体质角度论哮病“宿根”》文中研究说明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病的反复发作与其"宿根"未除有关,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伏痰"为哮病"宿根"。该文通过论述哮病"宿根"历史源流和现代医家对哮病"宿根"的认识,总结出各医家对哮病"宿根"认识不一,有"痰""瘀""痰瘀""肝风""肾虚""脾虚""过敏体质"等不同观点,创新性的提出哮病"宿根"可能具有个体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哮病"宿根理论"与"中医体质理论"的含义,认为其在形成、内涵、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判定结果,可以为其"宿根"辨识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该文丰富发展了哮病"宿根"的认识,为临床对哮喘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及指导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马莹[2](2020)在《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淫羊藿苷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及气道上皮细胞中HDAC2及GR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治疗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雾化激发以及脂多糖滴鼻的方式建立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且药物干预与造模同时进行。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于雾化激发前1h给予淫羊藿苷灌胃(50mg/kg),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于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且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各药物干预组亦以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对各组小鼠进行对等灌胃和(或)腹腔注射干预,日1次。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IL-4、IL-13水平以及血清中IgE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HDAC2、G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2.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中Nrf-2基因,并以CSE诱导造模。将对数生长期的16HBE细胞分别给予2.5%、5%、10%浓度的CSE对其干预6h、12h、24h及48h,以明确CSE的最佳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将培养的16HBE及Nrf-2基因敲除16HBE分为以下5组:16HBE组、Nrf-2-/-16HBE组、Nrf-2-/-16HBE+CSE组、Nrf-2-/-16HBE+CSE+DEX组、Nrf-2-/-16HBE+CSE+ICA组。16HBE组及Nrf-2-/-16HBE组正常培养,其余3组均以最佳浓度的CSE进行诱导,而Nrf-2-/-16HBE+CSE+ICA组及Nrf-2-/-16HBE+CSE+DEX组在CSE诱导前,分别相应给予ICA及DEX培养基预处理1h。在培养结束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G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一般状态显示,模型组小鼠在激发开始后出现急躁多动、点头呼吸且频率增快、蜷缩等症状,而随着刺激的增加,亦可见其活跃程度减低,反应不灵敏,并伴有持续性的喘息,少数亦出现腹部挛缩、二便失禁等症状;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而在给药后期可见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上述症状缓解明显,并以喘息症状的缓解为着。2.小鼠肺组织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支气管结构基本正常,黏膜完整,未见增生、肥大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模型组小鼠管壁及肺泡间质等处见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管壁增厚破坏,管腔狭窄,气道上皮细胞增生紊乱,粘液分泌物增多;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上述病理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以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改善更为明显。3.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及血清中IgE因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IgE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SRA小鼠BALF中IL-4、IL-13及血清中IgE因子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4.肺组织中Nrf-2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药物干预组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着提升(P<0.05),其中淫羊藿苷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的表达明显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5.肺组织中HDAC2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淫羊藿苷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着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6.肺组织中GR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着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7.不同浓度CSE对16HBE细胞干预6h时的细胞抑制程度较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当干预16HBE细胞12h、24h时,5%及10%浓度的CSE对16HBE细胞的抑制程度均较2.5%CSE组及空白组增加(P<0.05),当干预16HBE细胞48h时,各浓度组细胞的抑制程度进一步增加,各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以5%CSE刺激16HBE细胞24h为最佳干预条件。8.Nrf-2-/-16HBE中HDAC2表达水平显示,Nrf-2-/-16HBE组中HDAC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16HBE组相比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各干预组Nrf-2-/-16HBE细胞中HDAC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较Nrf-2-/-16HBE组及16HBE组显着下降(P<0.05),且各干预组组间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9.Nrf-2-/-16HBE中GR表达水平显示,Nrf-2-/-16HBE组中G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16HBE组相比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各干预组Nrf-2-/-16HBE细胞中G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Nrf-2-/-16HBE组及16HBE组显着下降(P<0.05),且各干预组组间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1.淫羊藿苷能够改善SRA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减轻SRA模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且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显着。2.淫羊藿苷能够降低SRA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的表达水平,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显着,并可协同地塞米松有效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gE的表达水平。3.淫羊藿苷能够提升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HDAC2、GR的表达水平,但未能改善Nrf-2-/-16HBE中HDAC2、GR的表达水平,分子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4.淫羊藿苷能够恢复SRA模型小鼠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进而协同地塞米松对SRA模型小鼠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
李兰玺[3](2020)在《脾胃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生化指标、气道反应性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有明显效果,随着哮喘的反复发作,患者病程延长,西药的副作用问题逐渐突出,哮喘诊治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对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对于哮喘的预防、治疗有明显优势,基于肺脾理论,从脾胃角度来认识哮喘的发病、诊断、治疗、预防逐渐成为研究新方向。脾胃症状(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大便秘结、疲乏无力、口苦)与哮喘患者生化指标、气道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日常跟师观察,进一步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脾胃功能与生化指标、气道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的探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依据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规定,按照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制定支气管哮喘临床信息采集表,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病历资料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二部住院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脾胃功能症状、生化指标、肺功能等相关指标。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9份至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具有完整肺功能记录的住院病历。根据脾胃症状积分情况分为A组与B组,运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脾胃功能症状积分与生化指标、气道反应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结果:1.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脾胃功能与生化指标相关。脾胃功能总积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大便秘结、疲乏无力、口苦与血糖、CHO、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少纳呆与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脾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相关。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口苦与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功能总积分与MEF25%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脘腹胀满与FEV1(L)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稀溏与 FEV1(L)、FEV1%、FEV1/FVC%、PEF%、MEF75%、MEF50%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秘结与FEV1(L)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脾胃功能与生化指标、肺功能有相关性,食少纳呆症状积分越高,血糖值越高;脾胃功能症状积分越高,MEF25%值越高,脘腹胀满症状积分越高,FEV1(L)值越低,大便稀溏症状积分越高,FEV1(L)、FEV1%、FEV1/FVC%、PEF%、MEF75%、MEF50%值越高,大便秘结症状积分越高,FEV1(L)值越低。2.本文从生化、气道反应性等指标分析,得出脾胃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病理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在哮喘发病过程中,机体通过脾胃功能的强弱影响代谢功能,进而出现相应指标变化,肺脾两脏联系密切,“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观”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倩[4](2019)在《小青龙汤合蠲哮汤治疗外寒里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青龙汤合蠲哮汤治疗外寒里饮型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探究本方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哮喘病人,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0份,采取单盲、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以小青龙汤合蠲哮汤为主方,对照组以小青龙汤为主方,治疗前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ACT评分表、中医症状积分表、肺功能、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完善基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一周后对比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肺功能变化情况,最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外寒里饮型哮喘患者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总积分: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内比较均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组对减轻哮喘患者中医症状都有疗效;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组间对比均为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减轻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单项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喘息、咳嗽、胸闷、恶寒、鼻塞流涕、咯痰、哮鸣音、腹胀、舌质单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喘息、咳嗽、胸闷、咯痰、哮鸣音、腹胀、舌质症状方面均为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恶寒、鼻塞流涕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治疗喘息、咳嗽、胸闷、咯痰、哮鸣音、腹胀、舌质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效,而治疗恶寒、鼻塞流涕方面两者均有效且作用相当。(4)肺功能指标:两组均能改善肺功能FEV1、FEV1%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均为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肺功能FEV1、FEV1%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汤合蠲哮汤与小青龙汤在治疗外寒里饮型哮喘上均有确切疗效,且前者通过加强疏利气机,实现了在改善中医症状、提高肺功能FEV1、FEV1%方面明显较后者有效。本研究证明了小青龙汤合蠲哮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辨证治疗哮喘打开了新思路。
徐丽,张雅凤,郭振武,秦文艳,甘雨,李建英[5](2016)在《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基于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及五脏相关理论,治疗哮喘不能单纯针对体内宿有伏痰留饮,而单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文章从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两方面论证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通过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分别从小儿肝脾生理、病理的特点,肝脾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宿根的形成的影响及肝脾与气机升降的关系进行论述,提出肝脾同治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发现肝脾同治在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次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李瑞星[6](2016)在《儿童哮喘湿热证发病因素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模型鼠IL-12/13、TGF-β1/Smad3、SP/VIP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儿童哮喘湿热证的部分发病规律及危险因素。2改善哮喘湿热证大鼠模型制备方法。3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哮喘湿热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临床研究:制定病例调查表,对纳入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儿童哮喘湿热证发病的高危因素。实验研究:1采用高脂高蛋白饲料喂养+间断湿热环境暴露+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多因素干预相结合,建立哮喘湿热证大鼠模型,以正常大鼠和单纯卵清蛋白致敏激发所建立的哮喘病模型大鼠为对照,通过检测多种实验室指标对模型进行生物学评价;2将实验大鼠进行分组,以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以哮喘湿热证模型大鼠为阴性对照,以地塞米松治疗为阳性药物对照,通过一般情况及行为学观察,诱咳引喘实验,血脂、肺组织病理学、血清IL-12/IL-13、肺组织TGF-β1/Smad3及SP/VIP检测,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哮喘湿热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1哮喘湿热证型发病以男孩居多;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超重儿童;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均有存在;发病以夏秋季节为多;饮食多有偏嗜,以嗜爱甜食、动物蛋白类及工厂加工的零食为多。既往湿疹史、肥甘厚味饮食、厚衣暖被是哮喘湿热证发生的高危因素。2高脂高蛋白饲料喂养+间断湿热环境暴露+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多因素干预,可成功建立哮喘湿热证大鼠模型。3加味茵陈蒿汤可改善哮喘湿热证模型大鼠的哮喘症状及湿热证体征,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气道炎症,拮抗气道重塑,上调血清IL-12水平,下调IL-13水平,减弱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降低SP含量,增加VIP含量。结论:1既往湿疹史、肥甘厚味饮食、厚衣暖被是哮喘患儿出现湿热证的高危因素。2高脂高蛋白饲料喂养+间断湿热环境暴露+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可成功建立哮喘湿热证大鼠模型。3加味茵陈蒿汤对哮喘湿热证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2/IL-13水平,调节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及SP/VIP含量有关。
覃骊兰[7](2014)在《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首先,根据加味过敏煎的功效应用,从“肝肺同治”的角度初步推理其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其次,在动物实验上,运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加味过敏煎抗敏、抗炎、平喘的免疫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为将此方开发为新型、安全、有效地治疗哮喘的药物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也为临床使用该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研究1.1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运用SPSS17.0进行频次描述;1.2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2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将60只4~5周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1.25mg·kg-1)、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含生药2.72g/ml)、加味过敏煎中剂量组(含生药1.36g/ml)、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含生药0.68g/ml),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激发时小鼠的发作表现;细胞涂片进行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的含量。3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分组与造模法同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哮喘小鼠T细胞中CD4+IFN-γ+细胞、CD4+IL-4+细胞、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FN-γ和IL-4、IL-5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B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研究1.1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按照频次进行排序,过敏性哮喘中最常见的12个实证证型依次为:寒哮、热哮、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寒痰阻肺、风痰内阻、痰浊阻肺、风邪外袭、痰瘀阻肺、肝气乘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最常见的6个虚证证型依次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肝肾阴虚、肺脾两虚、脾气虚、肾阳虚;此外,还有6种虚实夹杂证候(肺寒肾虚、肺热肾虚、气虚血瘀、肝血亏虚,肝风内动、肺热阴虚、肾虚痰瘀);过敏性哮喘关联的脏腑按频次排序有:肺、脾、肾、肝、胃、心、小肠;过敏性哮喘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痰、虚、风、气郁、寒、瘀、热(火)、湿、燥、暑;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12位依次为:化痰、清热、宣肺平喘、调肝(包括补肝、疏肝、清肝)、祛风、温肺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肺肾、补益肺脾、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豁痰利气。1.2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哮证是综合因素、多病机结合的一种病证,肝肺是引发哮喘的关键脏腑,风、气、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肝肺。而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春季,以风邪为致病先导,更是与肝肺相关。过敏性哮喘具体的病机可概括为“肝肺气阴亏虚为本,风邪袭肺为标,肝之阴血亏虚导致肝阳偏亢,肝阳化内风,终至内外风相煽,痰气瘀互阻,气道搏结,哮喘乃发”。治疗的原则就是从“肝肺同治”立法,以“调肝理肺,滋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根本治法。而加味过敏煎就是针对此病机,并谨守此原则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代表方。2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与模型组比较,各加味过敏煎治疗组小鼠哮喘发作表现如喷嚏、呛咳、呼吸急促、躁动不安、腹肌收缩、紫绀等症状明显减轻(P<0. 01~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P<0. 01~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肺组织炎性病变,EOS浸润减少(P<0. 01~0.05);加味过敏煎各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血清中OVA-sIgE含量(P<0.01~0. 05)。3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3.1加味过敏煎对CD4+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分化与功能的影响FCM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脾组织中CD4+IL-4+、CD4+IL-17+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P<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则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CD4+IFN-γ+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P<0. 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则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对CD4+Foxp3+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3. 2加味过敏煎对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血清中IL-4含量(P<0. 01),而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IL-5水平(P<0. 05),而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显着提高血清中IFN-γ含量(P<0.01~0.05),而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3. 3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IL-4、IL-5 mRNA表达水平(P<0.01~0.05);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升高了 IFN-γmRNA表达水平(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表现(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3. 4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转录因子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Th2型细胞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其中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比较显着(P<0.01);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增强Th1型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均可升高Foxp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对T-bet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5);加味过敏低剂量组对GATA-3的mRNA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P>0.05)。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能显着抑制GATA-3的蛋白表达(P<0.01~0. 05);而对T-bet、Foxp3的蛋白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1根据文献统计,肝、肺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虽然哮喘不仅仅与此二脏相关,但此二脏却是引发哮喘发作(急性期)最为关键的脏腑,从证型、病理要素的生成、治疗方法等方面看离不开肝肺生理病理的变化,而且与肝肺相关的证型、病理要素、治法都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2理论研究发现,加味过敏煎是从“肝肺同治”立法,以“调肝理肺,滋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根本治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代表方。加味过敏煎药物皆归肝肺经,全方肝肺同治,表里兼顾,阴阳并调,功在疏畅气机,外散风邪,内调肝肺,化痰通络,有收有散,有补有泻,升降并举,使风、痰、瘀不得相结,不得化生,祛邪且扶正,收效甚佳。3加味过敏煎可明显减轻激发时哮喘小鼠的发作表现,可减少哮喘小鼠体内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可改善肺组织炎性病变,减少EOS浸润,并减少哮喘小鼠体内OVA-sIgE含量,进一步证实了加味过敏煎具有抗敏、抗炎、平喘的药效作用。4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机制可能是:①调节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即增强哮喘小鼠脾组织中Th1型细胞亚型在CD4+细胞中的比例;降低Th2型细胞亚群在CD4+细胞中的比例;还可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Y的表达,抑制IL-4、IL-5等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还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2型转录因子GATA-3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增强Th1型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水平。②调节Treg/Th17细胞的分化失衡:即可降低Th17型细胞亚群在CD4+细胞中的比例,还可上调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基因表达。
郑继生[8](2012)在《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中医诊疗综述》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有宿根学说、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等;其治疗方法包括从痰瘀论治、从脏腑论治、从虚实论治、外治法等;另外,对本病还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吕晓武[9](2012)在《张士卿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其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中医对该病的防治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士卿教授在“小儿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基础上,根据小儿哮喘的发病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该病主要由痰瘀内伏,外感触发所致,提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兼以化痰祛瘀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并创制了在哮喘缓解期采用“止哮固本汤”和“小儿咳喘贴”分别进行内服外敷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从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对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共分4章,第1章文献综述,第2章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第3章缓解期“内服外敷”法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第4章结语。论文第1章,综述了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论文第2章,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研究。首先,导言部分阐述了继承名医张士卿教授临证经验的重要意义和小儿痰瘀理论学术思想及其渊源。张士卿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拜师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全国名老中医于己百,尽得真传。他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人文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精湛,并具有勤奋严谨的求学、治学精神,现已成为我国知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之一。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张师逐渐总结出小儿痰瘀理论思想,认为许多小儿慢性病、反复发作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应从痰瘀论治,实践证明,效果显着。其次,论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详细探讨了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的特点。病因病机方面指出小儿哮喘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不足,素体虚弱,痰瘀留伏;外因为外感、饮食、情志、体虚病后等诱因诱发,以致痰随气升,壅塞气道,瘀血阻络,肺失宣降,气道狭窄而致哮喘发作,气急喘息,痰鸣如吼。强调“肺脾肾不足”和“痰瘀内伏”是哮喘的本质原因。在病机演变方面,认为发作期痰瘀互结多夹积滞,缓解期因脏腑虚生痰致瘀,痰瘀互结是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辨证论治时强调首先要遵循“三因”、“二辨”、“一对症”的辨证要领。“三因”即倡导“因人、因时、因地”辨治;“二辨”即辨分期与辨病证;“一对症”即指针对临床主要症状和其它次要症状的对症辨治。其次认为要分期辨治,发作期以邪实为主,辨治以祛外感实邪兼化痰活血,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辨治以补脾益气并清伏留痰瘀。第三谨守病机,化痰祛瘀贯始终。第四防重于治,穴位贴敷通经活络调气血。处方用药的特点。处方用药是辨证论治理论实践于患者的纽带环节,用药如用兵。张士卿教授指导我们要精读《孙子兵法》,他认为用药与用兵道理相通。其在临证用药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善用经方,辨“症”加减。二、药用平淡,寒温佐制。三、善用虫类,搜风通络。论文第3章,应用“内服外敷”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进行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根据补脾益气,化痰祛瘀法而研制的止哮固本汤内服和咳喘贴穴位贴敷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根据研究方案,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共80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止哮固本汤内服和咳喘贴穴位贴敷综合治疗。治疗组口服“止哮固本汤”,三次/天,同一剂;治疗组同时配合给予“咳喘贴”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酮替芬,每日1.0mg,分二次口服。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性指标,①主要症状,体征记分,以及远期随访观察发病情况,②进行肺功能测定,用药前后各1次,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用药前后各一次,④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gA、IgM、IgG)测量,用药前后各一次。安全性指标检测:用药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患者经用“内服外敷”法治疗后能显着减轻咳嗽、咯痰、气喘、胸闷等临床症状,喉间哮鸣音等临床体征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两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用药以后肿功能的改善,嗜酸性粒细胞的下降,免疫球蛋白的调整等项,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治疗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发病次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年后则平均发病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次数。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各生命体征指标未见异常变化,说明本疗法安全、可靠。结论:以痰瘀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止哮固本汤和咳喘贴“内服外敷”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内服外敷药物和穴位刺激治疗,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可以有效提高哮喘患儿的体质,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以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调整免疫球蛋白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改善肺功能,达到控制或减少哮喘发生的目的。本方法体现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的优势,疗效可靠,治疗方便,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少,值得应用推广论文第4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
王佳兴[10](2011)在《喘嗽宁片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亿人罹患哮喘,我国至少也有1-2千万。发病率为1%--5%。由于哮喘具有反复发作和进行性加重的病理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经济负担,因此对该病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进行临床研究势在必行。中医治疗方法或方案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临床推广的前提,同样也是发挥中医疗效优势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是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应用喘嗽宁片(定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临床研究。本文对我院呼吸科入选的4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型患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喘嗽宁片(定喘汤加减)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型的临床效果,从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部分免疫指标等三个方面阐明其具体疗效优势。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综合疗效积分、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肺部哮鸣音、肺功能、PEF日内变异率、按需使用万托林次数、IL-8、ECP、EOS计数等部分免疫指标,系统评价喘嗽宁片(定喘汤加减)对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综合疗效、肺功能、免疫炎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颁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诊断标准,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网络在线随机系统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观察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1。2.中医治疗组(观察组),口服喘嗽宁片,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吸入普米克联合口服茶碱缓释片,两组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测定中医症状积分、肺部哮鸣音、肺功能、PEF日内变异率、按需使用万托林次数、IL-8、ECP、EOS计数变化等各项指标。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治疗方案的合格病例归为PP集,合格病例和可评价的脱落病例归为ITT集。(2)对疾病综合疗效进行PP分析和ITT分析,对症状疗效评定进行PP分析。(3)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X2CMH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疾病综合疗效判定:观察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控显率73.9%,总有效率86.9%。对照组临床控制7例,显效4例,有效9例,控显率47.8%,总有效率86.9%。观察组控显率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两组组间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控显率为47.8%,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控显率52.2%为,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两组组间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较前均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4)单项中医症状积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肺部哮鸣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治疗后肺部哮鸣音均较前减少。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肺功能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FEV1%、FEV1、FVC、PEFR%等方面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观察组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在FEV1%、FEV1、FVC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PEF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7)PEF日内变异率:两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观察组治疗后PEF日内变异率下降,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万托林次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9)免疫指标IL-8、ECP、EOS计数:两组患者IL-8、ECP、EOS计数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10)不良反应监测: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3例咽部不适,考虑与吸入普米克产生局部刺激有关,1例服用氨茶碱后出现胃脘不适,嘱其饭后服用。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喘嗽宁片在改善哮喘发作期热哮型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肺部哮鸣音、肺功能、PEF日内变异率等方面疗效显着,同时在提高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按需万托林使用次数、免疫指标等方面效果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
二、张明德谈哮喘“夙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明德谈哮喘“夙根”(论文提纲范文)
(1)试从中医体质角度论哮病“宿根”(论文提纲范文)
哮病“宿根”历史源流 |
现代医家对哮病“宿根”的认识 |
哮病“宿根”的现代医学内涵 |
哮病“宿根”具有个体差异 |
哮病“宿根”与“中医体质”相关 |
1 形成相关 |
2 特性相关 |
3 内涵相关 |
结 语 |
(2)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关于激素抵抗型哮喘的研究进展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哮证证型的研究进展 |
1.4 哮证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祖国医药对哮证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
2.现代医学对激素抵抗型哮喘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概述 |
2.2 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
2.3 激素抵抗型哮喘治疗进展的研究 |
3.Nrf-2/ARE信号通路与激素抵抗型哮喘 |
3.1 Nrf-2/ARE信号通路 |
3.2 Nrf-2/ARE信号通路与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关系 |
4.前期研究基础 |
实验研究 |
1.淫羊藿苷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2.淫羊藿苷对CSE诱导的Nrf-2~(-/-)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2.4 结果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实验动物选择和动物模型评价 |
2.1 实验动物选择 |
2.2 动物模型评价 |
3.淫羊藿苷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的影响 |
3.1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一般情况及其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3.2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BALF中IL-4、IL-13 及血清中Ig E的影响 |
3.3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肺组织中Nrf-2 的影响 |
4 淫羊藿苷对HDAC2、GR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创新点说明 |
(3)脾胃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生化指标、气道反应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研究现状 |
1 支气管哮喘概述 |
2 生化指标与哮喘 |
2.1 血糖代谢 |
2.2 血脂代谢 |
3 气道反应与哮喘 |
4 小结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研究现状 |
1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理演变的认识 |
2 基于脏腑整体辨证观念认识哮病 |
2.1 整体观念与脏腑辨证 |
2.2 肺脾共同维持呼吸顺畅 |
2.3 哮喘发病与肺脾功能密切相关 |
2.4 以肺脾为核心辨治哮喘 |
3 脾胃功能的地位与价值 |
3.1 中医脾胃功能概述 |
3.2 从脾胃辨治哮喘 |
4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现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脾胃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生化指标、气道反应性的相关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研究类型 |
3.3 分组选择 |
3.4 混杂因素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资料分析 |
5.2 脾胃功能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3 脾胃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
6 分析讨论 |
6.1 病例资料的分析讨论 |
6.2 脾胃功能与生化指标相关性的分析讨论 |
6.3 脾胃功能与气道反应指标相关性的分析讨论 |
7 结论 |
结语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青龙汤合蠲哮汤治疗外寒里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一 西医研究概况 |
二 中医研究概况 |
三 小结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筛选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案 |
4.1 研究对象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4.3 治疗时间 |
4.4 其他 |
4.5 观察指标 |
4.6 观察方法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6.2 治疗后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
6.3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病因病机分析 |
2 与气机的关系 |
3 治法治则 |
4 处方分析 |
5 单药分析 |
6 结果分析 |
7 不足之处与展望 |
7.1 不足之处 |
7.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5)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肝脾”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的文献梳理 |
1.1 小儿“肝脾”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 |
1.2 在小儿哮喘宿根的生成方面 |
1.3 在气机升降方面 |
2 肝脾同治临床实践 |
2.1 肝脾同治相关性 |
2.2 肝脾同治-以平为期,在小儿哮喘中的具体应用 |
2.2.1 调理脾土,剔除夙根,去除顽痰 |
2.2.2 疏理气机,调畅情志,平肝息风,注意疏肝养肝之品的应用 |
3 病案举例 |
(6)儿童哮喘湿热证发病因素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模型鼠IL-12/13、TGF-β1/Smad3、SP/VIP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儿童哮喘湿热证发病因素临床回顾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病例分组 |
1.5 信息采集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哮喘湿热证病例信息统计描述 |
3.2 哮喘患儿湿热证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现代中医对哮喘发病的理论研究进展 |
4.2 哮喘湿热证中医研究进展 |
4.3 湿邪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探讨 |
4.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2章 哮喘湿热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实验分组 |
2.3 一般情况观察 |
2.4 诱咳引喘实验 |
2.5 血脂测定 |
2.6 麻醉及取材 |
2.7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 |
2.8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
2.9 舌组织病理学检测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
3.2 诱咳引喘实验结果 |
3.3 血脂测定结果 |
3.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 |
3.5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
3.6 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高脂高蛋白饮食结合湿热环境制备湿热证模型的理论基础 |
4.2 多因素干预制备哮喘湿热证模型的实现 |
5 结论 |
第3章 加味茵陈蒿汤对哮喘湿热证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验证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用药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实验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一般情况观察 |
2.5 诱咳引喘实验 |
2.6 麻醉及取材 |
2.7 血脂测定 |
2.8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
2.9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
3.2 诱咳引喘实验结果 |
3.3 血脂测定结果 |
3.4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加味茵陈蒿汤选方依据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4章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哮喘湿热证相关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标本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2、IL-13含量 |
2.2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3的表达 |
2.3 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SP、VIP含量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血清IL-12、IL-13含量的ELISA检测结果 |
3.2 肺组织TGF-β1、Smad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3.3 肺组织SP、VIP含量WB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IL-12、IL-13与哮喘的相关性 |
4.2 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与哮喘的相关性 |
4.3 SP、VIP与哮喘的相关性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综述 1:现代中医对哮喘发病的理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2:哮喘湿热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实验图片 |
附录 3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已发表论文 |
(7)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过敏煎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 |
1 哮证病因病机分析 |
2 风、气、痰、瘀、虚与肝肺的关联 |
3 肝与肺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
4 肝肺生理功能失常是引发哮喘的关键病机 |
5 肝肺同病引发哮喘的常见证型 |
6 “肝肺同治”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方法 |
7 加味过敏煎基于“肝肺同治”理论治疗过敏性哮喘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加味过敏煎对哮喘小鼠CD_4~+细胞亚型分化调节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加味过敏煎对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转录因子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 |
(8)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中医诊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宿根学说 |
1.2 体质学说 |
1.3 脏腑学说 |
2 辨证论治 |
2.1 从痰瘀论治 |
2.1.1 从痰论治 |
2.1.2 从瘀论治 |
2.1.3 从痰瘀互结论治 |
2.2 从脏腑论治 |
2.2.1 从肺论治 |
2.2.2 从脾胃论治 |
2.2.3 从肝论治 |
2.2.4 从肾论治 |
2.2.5 多脏腑同治 |
2.3 从虚实论治 |
2.4 外治法 |
2.4.1 穴位贴敷 |
2.4.2 穴位注射 |
2.4.3 走罐结合指针疗法 |
2.5 成药及单方验方治疗哮喘 |
2.5.1 中成药治疗哮喘 |
2.5.2 单方验方治疗哮喘 |
3 饮食调护及预防 |
4 结语 |
(9)张士卿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痰疲辨治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从瘐癖辨治小儿哮喘的历史与现状 |
第2章 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 |
2.1 导言 |
2.1.1 继承张士卿教授临床经验的重要意义 |
2.1.1.1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
2.1.1.2 名医张士卿教授硕果累累,德艺兼备 |
2.1.2 张士卿教授痰瘀学说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2.1 痰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2.1.2.2 张士卿教授小儿痰瘀理论的提出 |
2.2 张士卿教授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 |
2.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1.1 内因本质,哮喘宿根辨析 |
2.2.1.2 外因特点,多种诱发因素 |
2.2.1.3 疾病过程,细察病机演变 |
2.2.2 辨证论治的特点 |
2.2.2.1 遵循“三因”、“二辨”、“一对症”的辨证要领 |
2.2.2.2 分期论治,祛邪扶正有先后 |
2.2.2.3 谨守病机,化痰祛瘀贯始终 |
2.2.2.4 防重于治,穴位贴敷通经活络调气血 |
2.2.3 遣方用药的特点 |
2.2.3.1 善用经方 辨“症”加减 |
2.2.3.2 药用平淡 寒温佐制 |
2.2.3.3 虫类搜风 化痰祛瘀 |
2.2.4 典型医案 |
第3章 缓解期“内服外敷”法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 |
3.1 临床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病例标准 |
3.1.4 排除病例标准 |
3.1.5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分组方法 |
3.2.2 治疗方法 |
3.2.3 治疗药物 |
3.2.4 观察方法 |
3.2.5 观察指标 |
3.2.6 疗效评定标准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临床资料分析 |
3.4.1 性别、年龄、病程 |
3.4.2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3.5 研究结果 |
3.5.1 治疗后总疗效观察 |
3.5.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情况观察 |
3.5.3 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疗效分值观察 |
3.5.4 两组治疗后平均感冒发病次数观察 |
3.5.5 两组治疗后哮喘平均发病次数观察 |
3.5.6 治疗前后肺功能观察 |
3.5.7 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观察 |
3.5.8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观察 |
3.5.9 安全性观察 |
3.6 讨论 |
3.6.1 缓解期防治哮喘,“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
3.6.2 内服外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优势 |
3.6.3 关于止哮固本汤组方分析 |
3.6.4 关于咳喘贴及穴位选择 |
3.6.5 研究结果分析 |
3.6.6 相关作用机理探讨 |
3.6.7 关于本治疗方法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4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临床观察表 |
个人简历 |
(10)喘嗽宁片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治疗进展 |
3.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喘嗽宁片治疗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病例标准 |
1.3.2 排除病例标准 |
1.3.3 病例的剔除标准 |
1.3.4 病例脱落 |
1.4 研究方法 |
1.5 一般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用药方法 |
2.2 疗程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指标 |
3.3 临床疗效评定 |
3.3.1 支气管哮喘疗效判断标准 |
3.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3.3.3 疗效指标分析 |
4.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
5. 研究结果 |
5.1 疾病综合疗效比较 |
5.1.1 PP集分析 |
5.1.2 ITT集分析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5.3 中医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5.3.1 中医症状总疗效积分比较 |
5.3.2 单项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5.4 肺部哮鸣音比较 |
5.5 肺功能评估 |
5.6 PEF日内变异率 |
5.7 按需使用万托林次数 |
5.8 IL-8、ECP、EOS计数水平测定 |
5.9 不良反应监测 |
6. 研究结论 讨论 |
1. 支气管哮喘辨证分型的理解 |
2. 支气管哮喘气流可逆性阻塞分析 |
3. 组方原则浅论 |
4.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
4.1 综合疗效判定 |
4.2 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4.3 肺部哮鸣音 |
4.4 肺功能 |
4.5 PEF日内变异率 |
4.6 按需使用万托林次数 |
4.7 IL-8、ECP、EOS计数水平测定 |
5. 导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学术思想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
四、张明德谈哮喘“夙根”(论文参考文献)
- [1]试从中医体质角度论哮病“宿根”[J]. 曹丽芳,廖丽,金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8)
- [2]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D]. 马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脾胃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生化指标、气道反应性的相关研究[D]. 李兰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小青龙汤合蠲哮汤治疗外寒里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 朱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J]. 徐丽,张雅凤,郭振武,秦文艳,甘雨,李建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10)
- [6]儿童哮喘湿热证发病因素及加味茵陈蒿汤对模型鼠IL-12/13、TGF-β1/Smad3、SP/VIP影响的研究[D]. 李瑞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D]. 覃骊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中医诊疗综述[J]. 郑继生. 河南中医, 2012(02)
- [9]张士卿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D]. 吕晓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10]喘嗽宁片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型的临床研究[D]. 王佳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标签:哮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哮喘最佳治疗方法论文; 春季过敏论文; 支气管哮喘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