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领济公五”与其他药物煎服前后乌头苷含量的变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领济公五”与其他药物煎服前后乌头苷含量的变化

一、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萌[1](2019)在《“十八反”中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文章从中药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出发,论述了乌头类药材、白及反药组合的古籍研究和现代研究。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列举两药配伍应用中不同医家的观点,以及代表性方剂和适应疾病。现代研究从药效与毒理、化学成分、药物代谢酶等评价角度论述了乌头类药材、白及反药组合的现代研究进展,以期为乌头类药材、白及配伍禁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荀培军,黄嬿[2](2018)在《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作为中医传统用药配伍禁忌由来已久,对相关理论的态度也是莫衷一是,没有统一见解,临床的破禁使用屡见不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权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验证。本文从物质本身的实验、对动物的毒性实验及人体试验方面研究,阐述破禁运用所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呼吁广大医师破禁配伍时应谨慎,确保安全用药。以及探讨如何合理配伍中药推动方剂学的运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琼晓,陈昱宁[3](2015)在《反药“乌头-半夏”配伍的中医理论探索》文中认为临床运用反药配伍治疗某些顽疾难症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基于"乌头-半夏"组合,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三个角度,结合众多学者对乌头-半夏配伍的理解与临床运用,分析其配伍机制、临床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探究其配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使学界对于该组反药配伍有新的理解,为临床安全使用该配伍治疗沉疴顽疾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某些疑难重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许皖,张建美,钟赣生,郭岩松,柳海艳,欧丽娜,赵桐,刘佳,王思睿[4](2015)在《乌头贝母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系统检索自1949年至今,有关"十八反"中乌头与贝母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检索文章的过程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类文章,选取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初步认为乌头及其所属的炮制品与川、浙贝母各剂量组(接近临床成人用量的216倍)配伍;生草乌与浙贝母、制川乌与川贝母1∶1比例配伍的合煎剂均为实验的禁忌条件,制川乌与川贝母3∶1配伍、生川乌与浙贝母在1∶11∶13的区间内配伍的合煎剂为实验的可能适宜条件。笔者认为乌头与贝母能否同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对乌头贝母这一反药组合配伍应进行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的探析,以期最终阐明乌头与贝母的配伍实质,为完善中药配伍理论和指导临床运用起到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郭岩松,许皖,钟赣生,张建美,柳海艳,欧丽娜,刘佳,赵桐,王思睿,修琳琳[5](2015)在《乌头瓜蒌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文中指出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系统检索19492014年关于中药"十八反"中乌头瓜蒌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从检索到的文章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文章,仅选取实验研究类的文章,总结归纳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适宜条件和禁忌条件。初步认为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适宜的条件为:制川乌或制附子配伍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而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为:生川乌瓜蒌合用时,瓜蒌相当于临床最大剂量的0.036倍,(生川乌一般外用不内服无法进行比较)草乌与瓜蒌1∶1,生附子与瓜蒌1∶1,生川乌与瓜蒌1∶1;生川乌或生附子配伍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乌头瓜蒌反药组合是否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不能一概而论,宜忌条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条件下较难确定某一个条件是适宜的条件还是禁忌的条件,本文归纳出的宜忌条件仅供参考。随着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十八反"的宜忌条件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

欧丽娜,钟赣生,柳海艳,陈绍红,刘佳[6](2015)在《中药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宜忌争论与思考建议》文中认为为分析"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八反"研究的建议,回顾了"相反"理论的提出、"十八反"歌诀的出现、目前药典对"十八反"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八反"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八反"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回顾性总结,从中挖掘整理"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而关于"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则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开展。

吴嘉瑞,张冰,苏聪[7](2013)在《中药十八反的药理与化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附子)反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十八反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学原理。希望本文对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的诠释提供参考。

程显怡,张志明,马骏[8](2013)在《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反与不反的研究》文中认为就近年来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反与不反的相关文献,从临床、毒理和化学研究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十八反研究和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马卫成,徐爱仁,应景艳,徐锦龙,胡静娜,余陈欢[9](2012)在《草乌与贝母配伍禁忌的化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草乌与贝母在煎煮过程及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阐明草乌配伍贝母毒性作用变化原因。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改良异羟肟酸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草乌与贝母不同配比合煎液及人工胃、肠液处理后溶液中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综合考察各配比和处理方法对毒性作用变化情况。结果:通过PCA和HCA的综合考察,两者得到的结果相似,均显示11个样品被分为3组,其中样品1为Ⅰ组,样品2、5、9、10、11为Ⅱ组,样品3、4、6、7、8为Ⅲ组,样品的分类结果可能与草乌生物碱和贝母生物碱含量有关;草乌与贝母在一定的比例下毒性增加,尤其是其合煎剂经胃液处理后毒性进一步增大,而经过肠液处理后毒性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草乌反贝母"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配伍禁忌,可能与配伍比例和药物体内释放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董欣,王淑敏,李晓明,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10](2011)在《HPLC测定附子与“半蒌贝蔹及”各药材配伍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文中认为目的: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附子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配伍前后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考察其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 C18柱,乙腈-甲醇(V∶V=1∶1)-35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除川贝母、白蔹、法半夏外,其他各药与附子配伍后煎煮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均高于附子单煎液,而其变化趋势与煎煮液的pH值有联系。结论:共煎液的pH值是影响药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直接因素。

二、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十八反”中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历史沿革
    1.1古代医家主要观点列举
        1.1.1认为是绝对禁忌
        1.1.2谨慎态度
        1.1.3非禁忌配伍
    1.2古代文献中乌头类和白及配伍举例
2 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现代应用
    2.1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实验研究
        2.1.1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药效和毒理研究
        2.1.1.1乌头类药材不与白及相反的观点
        2.1.1.2乌头类药材与白及相反的观点
        2.1.2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化学研究
        2.1.2.1乌头类药材不与白及相反的观点
        2.1.2.2乌头类药材与白及相反的观点
        2.1.3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研究
3 展望

(2)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物质基础讨论破禁使用的研究
    1.1 毒性成分增加。
    1.2 成分作用相反:
    1.3 有效成分减少:
2 基于动物实验讨论破禁使用所产生的毒性
    2.1 抑制毒性成分代谢增加毒性。
    2.2 可转化致癌物和毒物。
    2.3 毒副作用明显。
    2.4 有效作用的抵消。
3 对人体试验的考察
4 探讨内容

(3)反药“乌头-半夏”配伍的中医理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乌头、附子、半夏概述
2古籍文献中反药配伍概述
3古代医家反药配伍应用探析
4现代临床中乌头( 附子) - 半夏配伍的应用实践与研究
5讨论
6结语

(4)乌头贝母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乌头贝母反药组合不同剂量配伍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1.1浙贝母与附子
    1.2浙贝母与草乌
    1.3川贝母与附子
    1.4川贝母与川乌
    1.5川贝母与乌头(未标明品种)
    1.6贝母与乌头
2乌头贝母反药组合的不同比例配伍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1浙贝母与附子
    2.2浙贝母与川乌
    2.3浙贝母与草乌
    2.4浙贝母与乌头(未标明品种)
    2.5川贝母与乌头(川乌)
3乌头贝母反药组合的不同品种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3.1浙贝母与附子
    3. 2浙贝母与川乌
    3.3浙贝母与乌头(未标明品种)
    3.4川贝母与附子
    3.5川贝母与川乌
4乌头贝母反药组合的不同给药时间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5乌头贝母反药组合的不同煎煮时间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5.1浙贝母与乌头(附子)
    5.2川贝母与乌头(未标明品种)
6乌头贝母反药组合的不同煎煮方式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6.1浙贝母与附子
    6.2浙贝母与草乌
    6.3川贝母与乌头(川乌)
    6.4贝母与乌头(未标明品种)
7总结

(5)乌头瓜蒌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乌头瓜蒌反药组合不同剂量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1.1制川乌瓜蒌反药组合不同剂量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1.2生川乌瓜蒌反药组合不同剂量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1.3制附子瓜蒌反药组合不同剂量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乌头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1制川乌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2生川乌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3草乌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4生附子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2.5制附子瓜蒌反药组合不同比例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3乌头瓜蒌反药组合乌头不同炮制品种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5乌头瓜蒌反药组合乌头不同品种对药效/毒性的影响
6小结

(6)中药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宜忌争论与思考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2 宜忌争论与研究现状
    2.1 “忌用”之说
    2.2 “宜用”之说
3 思考与建议

(8)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反与不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相反的研究
    1.1 临床研究
    1.2 毒理学研究
    1.3 毒性成分研究
2 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不反的研究
    2.1 临床研究
    2.2 毒理学研究
    2.3 毒性成分研究
3 结论

(9)草乌与贝母配伍禁忌的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1.1 草乌、贝母单煎液的制备
        2.1.2 草乌贝母不同配比合煎液的制备
        2.1.3 草乌贝母合煎液的人工消化处理
    2.2 乌头碱及其水解产物的标准曲线制备
        2.2.1 测试溶液的制备
        2.2.2 标准曲线制备
    2.3 总生物碱标准曲线制备
    2.4 酯型生物碱标准曲线制备
    2.5 线性关系考察[5]
    2.6 样品含量测定
    2.7 主成分分析
    2.8 聚类分析
3 讨论

(10)HPLC测定附子与“半蒌贝蔹及”各药材配伍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Waters
    1.2 材料
2 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色谱条件
3 结果
    3.1 方法的专属性
    3.2 线性关系考察
    3.3 精密度试验
    3.4 稳定性试验
    3.5 重现性试验
    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7 含量测定
    3.8 附子在不同pH值溶液中煎煮后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4 讨论

四、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八反”中乌头类药材反白及的研究进展[J]. 孙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22)
  • [2]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J]. 荀培军,黄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8)
  • [3]反药“乌头-半夏”配伍的中医理论探索[J]. 张琼晓,陈昱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 [4]乌头贝母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J]. 许皖,张建美,钟赣生,郭岩松,柳海艳,欧丽娜,赵桐,刘佳,王思睿. 环球中医药, 2015(09)
  • [5]乌头瓜蒌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J]. 郭岩松,许皖,钟赣生,张建美,柳海艳,欧丽娜,刘佳,赵桐,王思睿,修琳琳. 环球中医药, 2015(09)
  • [6]中药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宜忌争论与思考建议[J]. 欧丽娜,钟赣生,柳海艳,陈绍红,刘佳. 科技导报, 2015(16)
  • [7]中药十八反的药理与化学研究进展[A]. 吴嘉瑞,张冰,苏聪. 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2013
  • [8]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反与不反的研究[J]. 程显怡,张志明,马骏. 西部中医药, 2013(04)
  • [9]草乌与贝母配伍禁忌的化学研究[J]. 马卫成,徐爱仁,应景艳,徐锦龙,胡静娜,余陈欢. 中国药师, 2012(09)
  • [10]HPLC测定附子与“半蒌贝蔹及”各药材配伍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J]. 董欣,王淑敏,李晓明,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中药材, 2011(12)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领济公五”与其他药物煎服前后乌头苷含量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