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尔山羊种公羊冬季咋饲养(论文文献综述)
姜馨[1](2021)在《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我国肉羊的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历经上千年的驯养、进化和选育,保留有很多优良的肉羊品种。自2010年起,我国肉羊的养殖量虽稳定增加,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存在肉羊生产效率低、羊肉在肉类市场中所占份额极低、羊肉的供给量显着低于需求量、饲养条件受限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另外,阜阳地区纯种安徽白山羊急剧减少,而与波尔山羊杂交多代后的杂交羊却出现了免疫力、对粗饲料的耐受能力和繁殖力下降等情况。多年来,经过多家企业对本地纯种安徽白山羊的保种扩繁等,其种公羊和种母羊的存栏量均有显着增加,为本地安徽白山羊的品种保护和繁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实验为推断适合在阜阳地区饲养的山羊,评价阜阳地区山羊的饲养水平以及评估阜阳地区山羊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情况,分别进行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1)通过对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测量与统计,分别根据性别与月龄分类、整理数据,然后运用SPSS26.0分析软件对数据中的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之间计算平均值与标准误,进行多重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其生产性能增长规律。(2)采集健康的阜阳地区45只安徽白山羊和45只波尔山羊的颈静脉血样,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分型,获取等位基因的片段长度并分类、整理数据,进行90个样本在8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长,公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尻宽除外)明显比母羊高。另外,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呈正相关。通过对体重(y)与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管围(x4)、尻宽(x5)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51.453+0.067x1+0.321x2+0.530x3+0.979x4+0.842x5。(2)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位基因的片段长度、等位基因丰富度和基因频率各有不同,TNA与NEA的差额极大,?(SD)、He(SD)、Ho(SD)、PIC(SD)均大于0.5,2个山羊品种的Fst(SD)、Fit(SD)和Fis(SD)差异极显着(P<0.001),两个山羊品种等位基因的差异程度高,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两个山羊品种遗传结构丰富,且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的显着性高,两个品种各自都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安徽白山羊中的TNA、MNA、NPA、AR、?、He和Ho均高于波尔山羊,NEA低于波尔山羊,TNA与NEA的差额、PIC(SD)、Fis(SD)大于波尔山羊,安徽白山羊等位基因的差异程度和多态性高于波尔山羊,遗传结构更丰富,遗传多样性比波尔山羊更高。安徽白山羊对于阜阳地区的生长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在选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意义:本实验分析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为建立阜阳地区山羊生产性能标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为筛选出健康、稳定发育、生产性能高的山羊建立了模型,也验证了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能力高于波尔山羊,为制定、优化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保种扩繁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选育出生产性能更高的安徽白山羊以及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莎琪日[2](2020)在《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良种是绵羊产业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绵羊育种繁育作为生产环节里的第一步,对整个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关于良种化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自实施“草畜平衡”政策以来,如何提升绵羊经营主体的良种化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以良种作为切入点对乌拉特中旗良种化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梳理及田野调研等方法对家畜改良站等行政事业机构、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就绵羊育种繁育的行为、政策和良种化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发现乌拉特中旗目前绵羊良种化运行机制不完善,种公羊供方与中间环节及种畜需求方等利益主体之间在良种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个因素的复合影响下导致良种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关于乌拉特中旗良种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取得的结论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农户用种行为和观念缺乏科学性;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供种结构和供需不平衡;良种扩散模式不稳定。并针对此提出了加强组织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增加培训机会;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供种能力和发展供种机构多样化,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协调各利益主体协作等建议。
朱峰[3](2020)在《巫溪县山羊规模养殖农户销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很多农产品出现了买方市场,各地农户几乎都面对着“种得出,养得出,但卖不出”的困难局面。巫溪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当地农户养殖山羊有着很长的历史,山羊规模养殖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山羊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多,卖不出去或者不能以好的价格卖出去,致使养殖农户陷入困境。因此解决农户养殖山羊的销售问题,对当地养殖农户摆脱困境,增加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巫溪县规模山羊养殖农户相关数据与资料,从渠道流通和产品竞争两方面来探究问题所在和问题成因。并从农户销售渠道和产品竞争力方面,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研究发现,销售渠道方面:(1)农户信息来源少,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低;(2)销售渠道单一,零售商上门收购作为农户山羊出售的主要途径,存在销售层级过多的问题;(3)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社销售和企业订单销售两种渠道覆盖农户极少,对于养殖农户山羊销售带动力不强。产品方面:(1)巫溪县农户目前养殖的山羊品种差、产品价格低且巫溪与相邻县区养殖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区域品牌建设;(2)山羊的产品开发利用单一,消费需求受季节性和区域性影响大,造成农户山羊滞销。论文在两方面提出对策。一是渠道方面。(1)建立全县的山羊销售信息体系,破解养殖农户与收购商信息缺乏的难题;(2)加强农户的横向联合,扶持合作社,解决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问题,实现批量交易,拓宽销售渠道;(3)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农户与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既解决农户山羊销路问题,同时又要增加农户收益。二是在产品方面。(1)发展特色板角山羊养殖业,培育板角山羊区域品牌,将市场做大,并使产品价格提升;(2)发展山羊产品加工业,开发多种系列的羊肉食品,创造消费需求,延长销售半径。此外,加大对养殖农户的市场知识培训,提升农户的信息素养,更新农户的销售观念,使得农户在山羊养殖生产方面与社会消费者需求相适应。
刘林林,隋祥旺[4](2020)在《提高肉羊养殖效益的途径和方式》文中研究表明羊肉的肉质鲜美、细嫩,瘦肉含量多,脂肪、胆固醇的含量相对较少,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多,是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品。羊肉肉质细嫩,容易被消化吸收,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羊肉热量比牛肉要高,历来被当做秋冬季节御寒和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尤其适合老年人、体虚的人。肉羊养殖的最终目的是养殖成本和收益成比例,也就是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羊群的饲养管理,提供干净且营养成分充足的饲料,做好平时的防疫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死亡。
王梅[5](2019)在《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文中提出成都麻羊具有肉质好、板皮优良、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引种,以及缺乏全面系统的保种与选育工作,群体种质特性严重退化。1988年成都麻羊被农业部正式列入“全国畜禽良种基因资源库”,2015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以来,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成都麻羊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都麻羊场2015-2018年度保种群和选育群的主要生产性能资料,并对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评价保种与选育的效果,为成都麻羊的保种及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开展保种工作,成都麻羊群体外貌特征“画眉眼”和“十字架毛带”明显,被毛颜色均为赤铜色、麻褐色或褐红色。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原有的典型外貌特征。(2)通过对2015-2018年度成都麻羊的主要体尺数据分析表明,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的体型。目前,保种群公羊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79 kg、8.96 kg、21.40 kg和30.10kg;母羊初生、断奶、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57 kg、8.72 kg、17.1 kg和23.90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49.7%,经产母羊产羔率216.6%。保种群基本保持了原来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水平,保种效果良好。(3)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保种群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近30%的SNP标记的杂合度值在0.3~0.4之间,表明群体仍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0.1921)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203),表明保种群存在着较低程度的近交。(4)通过近年来的持续选育工作,选育群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取得了较显着的提高。成都麻羊公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98 kg、25.63 kg和34.10kg;母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82 kg、19.85 kg和26.78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65.3%,经产母羊产羔率达到228.8%,断奶成活率达到95.8%。周岁羯羊的胴体重19.25 kg,屠宰率达到53.07%,净肉重为16.60 kg,胴体净肉率达到86.22%。与成都麻羊地方标准(DB51/T654-2007)对照,选育群成都麻羊公羊达到了特级、一级羊的标准,母羊基本达到了一级羊的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成都麻羊下一步保种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选育提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郭富强[6](2019)在《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综合筛选既简单又成本低廉的适合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补饲饲料,最大限度提高种公羊生殖激素水平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使种公羊利用率最大化。本次试验预饲期为15天,正试期60天,一共进行为期75天的饲养试验。正试期分别在第2、4、6、8周采集血液和精液,分别离心收集上清液测定血清和精清生殖激素水平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没有显着影响(P>0.05)。2.不同补饲饲料对种公羊精清T水平有显着影响,Ⅱ组显着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含量为3.34ng/ml,Ⅰ组、Ⅲ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FSH和LH水平四个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着影响,SOD活性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含量为82.11U/ml,Ⅰ组、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Ⅱ组、Ⅲ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MDA含量Ⅱ组、Ⅲ组和Ⅳ组均显着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Ⅳ组含量最低为3.09 nmol/ml;CAT和GSH-Px活性四个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T-AOC含量Ⅳ组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含量为11.28 U/ml,Ⅰ组、Ⅱ组、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Ⅳ组与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Ⅳ组高于Ⅲ组。
张俊杰[7](2019)在《不同补饲饲料及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种公羊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羊的受胎率和羔羊的成活率,基础日粮的营养成分和采精频率均会对种公羊的精液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讨不同补饲饲料和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2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精液品质无显着差异的同龄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4种不同补饲饲料: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150g黑豆/天(Ⅱ组)、基础日粮+500g胡萝卜/天(Ⅲ组)、基础日粮+250mg维生素E/天(Ⅳ组)。经15天的预饲期后,每三天对种公羊采精一次,共持续60天。每次采精后立即检测鲜精的射精量、精子活率和密度,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改善种公羊精液品质的最佳补饲饲料。在此基础上,为探讨不同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选取6只精液品质良好的种公羊,以2次/天、3次/天、4次/天的采精频率进行采精,每个频率连续采集3天,休息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频率,对采集出来的鲜精立即检测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最合适的采精频率。方差分析补饲饲料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补饲饲料对精子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Ⅳ组精子密度显着高于Ⅰ组;补饲饲料对射精量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Ⅲ组、Ⅳ组射精量显着高于Ⅰ组;补饲饲料对精子活率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Ⅳ组精子活率显着高于Ⅰ组。因此,综上结果表明,Ⅱ组(基础日粮+150g黑豆/天)提升精液品质的效果最显着。方差分析采精频率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采精频率对射精量有显着影响(P<0.05),2次/天的射精量显着高于3次/天、4次/天;采精频率对精子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次/天的精子密度显着高于3次/天、4次/天;采精频率对精子活率无显着影响(P>0.05),2次/天、3次/天、4次/天间精子活率差异不显着,但2次/天的精子活率高于3次/天、4次/天。综合考虑,2次/天为最佳采精频率。
张静[8](2017)在《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奶山羊在我国的饲养历史悠久,而且山羊奶营养成分均衡合理,富含蛋白质、糖类、钙和多种维生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够弥补人的膳食营养不足,因而羊奶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尤其适合孕妇,老人和小孩食用。近年来山羊奶逐渐在我国的乳品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凸显出一定的市场优势。但是为人类提供优质乳品来源的奶山羊为典型的短日照季节性繁殖动物,这种季节性繁殖模式导致一个相对固定的产羔/产奶周期,其中只有78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向市场提供鲜羊奶,奶山羊产奶时期的不均衡导致了消费市场鲜羊奶供应的年度不均衡性。由于奶山羊生产中的这种限制,给人们全年饮用鲜羊奶带来了许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奶山羊养殖及其产业发展。国内外已有许多科研人员在奶山羊均衡产奶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或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大多并未真正在生实践中开展应用研究或推广实施。因此,如何满足山羊奶的市场年度均衡需求,向市场全年均衡供应鲜羊奶,是奶山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乎养殖户的利益,也对山羊奶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根据实施地点山羊奶消费市场的调查,近两年的山羊奶鲜奶订奶户冬季相对较多、夏季相对减少,而按照传统奶山羊产羔/产奶周期,恰好与这种市场需求规律相矛盾。本试验在课题组前期2年奶山羊全年均衡产奶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基础上,在本试验年度根据这种山羊奶的地方性市场需求规律,调整全年奶山羊繁殖生产和鲜奶供应计划,使奶山羊场的年度产羔/产奶周期尽量满足这种市场规律。同时,对奶山羊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的相关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奶山羊精液稀释液的优化、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期外周血5种生殖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监测,以及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规律监测。试验工作将为制定适于奶山羊全年均衡供奶生产计划的繁殖计划及采取现代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草供应等生产环节,保证奶山羊场的全年均衡供奶,并能够广泛地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生产应用试验结果如下:1.根据生产应用试验当地市场山羊奶鲜奶的季节性需求规律,于2016年8月9月、2017年1月和3月对试验场适繁母羊分批进行同期发情或诱导发情处理,经产泌乳后期母羊采用炔诺酮阴道缓慢释放装置+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前列腺素(norethisterone vaginal slow release device+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prostaglandin,NRID+PMSG/FSH+PG)处理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个批次的母羊从撤除NRID开始96 h内发情率分别为97.5%,95.23%和93.23%;青年母羊采用一次或两次PG+PMSG/FSH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率分别为92.3%,92.59%和90%;经产羊和青年羊采用的处理方法同期发情效率差异不显着(P>0.05)。发情羊采用人工授精或本交方式配种,返情羊本交复配。2016年9月配种母羊妊娠率为84.28%,2017年1月配种母羊妊娠率为81.96%。2.在课题组前期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对初步筛选的四个精液稀释液配方,在严格对照条件下进行了精液保存时间的进一步筛选,并对最终筛选的两个精液稀释液配方进行了卵黄添加比例的优化。首先在四种初步筛选的配方中添加10%的新鲜卵黄组成精液稀释液,对精液进行10倍稀释、低温保存,其中配方B配方D低温保存精液的活力和质膜完整性显着优于配方A和配方C(p<0.05)。在此基础上,在配方B和配方D中分别添加5%、7.5%、10%、12.5%、15%、17.5%和20%卵黄组成不同卵黄添加比例的精液稀释液,对精液进行10倍稀释、低温保存。其中添加10%、12.5%和15%卵黄的稀释液配方B和配方D保存的精液,其精子活力和质膜完整性指标显着优于其他几种卵黄比例(p<0.05),且三种卵黄添加比例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适宜的卵黄添加比例区间为10%15%。在卵黄添加比例为10%、12.5%和15%时,配方B和配方D在96 h内低温保存精液的活力和质膜完整性无差异(P>0.05),96 h之后配方D优于配方B(p<0.05)。3.采集20152016生产年度不同批次配种母羊泌乳期外周血并分离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5种生殖激素和生长激素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生殖激素和生长素水平变化曲线一致。其中产羔第0天、产羔后第7天、第1个月第8个月检测的血清中催乳素(prolactin,PRL)浓度从产羔第0天起开始升高,产后第7天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从产后0天开始升高,到产后第7天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后下降,至产羔第1个月后保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变化;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从产后0天开始下降,在产后第2个月达到一个高浓度,随后逐渐下降;雌二醇(estradiol,E2)从产后0天开始下降,从产后第7天开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缓慢上升,到产后第8个月达一个较高浓度水平;孕激素(progesterone,P4)于产羔当天开始下降至第7天后缓慢升高,至产后第2个月时达到较高值,随后缓慢降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产羔当天达到较高值,随后下降并在产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随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变化。4.利用2016生产年度不同月份产羔母羊,进行整个泌乳期泌乳曲线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记录并统计分析产后1317天、4347天、7377天、103107天、133137天、163167天和193197天的泌乳量数据制作的泌乳曲线发现,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量差异较大(p<0.05),1月份产羔母羊泌乳量较高,5月份产羔母羊泌乳量较低。分析原因主要可能与不同批次泌乳母羊年龄、胎次、全年不同月份饲料供应、气温变化等因素有关。
薛仔昌[9](2016)在《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及饲养》文中认为徐淮山羊耐粗饲、适应力强、但是体型较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不佳,波尔山羊的体型较大,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高,生产上常选择引进波尔山羊的种公羊对徐淮山羊进行品种改良可取得良好的杂交效果,现介绍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以及饲养管理方法。
沈祥凤,朱胜利,吴维华[10](2016)在《江苏如东县优质肉山羊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山羊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羊的生产性能、饲料报酬、饲养周期、料肉比等,而圈舍育肥是提高商品肉山羊及其产品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显着提高养羊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肉山羊父母本的品种选育、商品肉山羊的圈舍育肥和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
二、波尔山羊种公羊冬季咋饲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尔山羊种公羊冬季咋饲养(论文提纲范文)
(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1.2 安徽省及阜阳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1.3 阜阳地区肉羊介绍 |
1.3.1 阜阳地区饲养的主要肉羊品种 |
1.3.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的发展现状 |
1.4 影响肉羊生产性能的因素 |
1.4.1 生产性能和测定性状的选择 |
1.4.2 品种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3 性别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4 月龄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5 饲料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6 饲喂条件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5 遗传多样性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
1.5.1 遗传多样性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
1.5.2 微卫星标记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剂与耗材 |
2.1.4 微卫星引物的设计和荧光标记基团的选择 |
2.2 实验方法 |
2.2.1 生产性能指标数据的采集 |
2.2.2 血样的采集 |
2.2.3 提取山羊静脉血基因组DNA |
2.2.4 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2.2.5 PCR扩增及产物电泳检测 |
2.2.6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1.1 不同月龄安徽白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 |
3.1.2 成年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1.3 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1 山羊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结果 |
3.2.2 微卫星引物扩增结果 |
3.2.3 微卫星DNA位点的遗传变异 |
3.2.4 2 个山羊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 |
3.2.5 山羊品种群体固定系数的统计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体尺性状各项指标数据讨论分析 |
4.1.2 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讨论 |
4.1.3 等位基因差异与遗传多样性 |
4.1.4 群体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4.2 结论 |
第5章 展望 |
5.1 阜阳地区山羊生产性能指标标准的验证 |
5.2 制定阜阳地区山羊品种资源遗传改良和保护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刊物及成果情况 |
(2)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家畜品种优势对于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
1.2.2 建立良种繁育组织促进畜牧业发展 |
1.2.3 畜牧科技的发展对良种繁育起到推动作用 |
1.2.4 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良种繁育的顺利进行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1.8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良种 |
2.1.2 良种繁育体系 |
2.1.3 运行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2 农户行为选择理论 |
3 绵羊良种繁育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 绵羊良种繁育业发展历程 |
3.1.1 内蒙古自治区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
3.1.2 巴彦淖尔市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
3.1.3 乌拉特中旗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
3.2 乌拉特中旗绵羊业发展现状 |
3.2.1 乌拉特中旗基本情况 |
3.2.2 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4 乌拉特中旗农户种公羊选用行为分析 |
4.1 调研地区特点及样本分布情况 |
4.2 样本基本特征 |
4.3 农户种公羊选用行为 |
4.3.1 农户选用种公羊的依据 |
4.3.2 信息获得与技术培训 |
4.3.3 农户的种公羊购买行为 |
4.3.4 农户的种公羊使用行为 |
4.4 农户绵羊种公羊选用认知 |
4.5 本章小结 |
5 乌拉特中旗绵羊良种化运行机制分析 |
5.1 “种羊场+改良站+农户”模式 |
5.2 “种羊场+农户”模式 |
5.3 “农户+农户”模式 |
5.4 “育种公司+农户”模式 |
5.5 良种化运行机制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目标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3)巫溪县山羊规模养殖农户销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草食畜牧业生产经营研究 |
1.3.2 畜牧养殖业农户销售行为研究 |
1.3.3 农牧产品销售渠道优化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借鉴 |
2.1 概念界定 |
2.1.1 山羊规模养殖 |
2.1.2 规模养殖农户 |
2.2 相关理论借鉴 |
2.2.1 农产品销售渠道理论及启示 |
2.2.2 农产品销售渠道长度与宽度理论及启示 |
2.2.3 农产品销售渠道系统理论及启示 |
2.2.4 农户行为选择理论及启示 |
3 巫溪县农户山羊生产及销售情况分析 |
3.1 巫溪县农户养殖生产现状 |
3.1.1 农户养殖条件和生产投入 |
3.1.2 农户山羊养殖规模及产业发展 |
3.2 巫溪县山羊销售流通现状 |
3.2.1 农户是巫溪县主要销售主体 |
3.2.2 农产品交易市场是销售流通的重要载体 |
3.2.3 产品主要通过传统中间商流通 |
3.3 本章小结 |
4 巫溪县农户规模养殖的山羊销售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数据说明 |
4.1.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4.1.2 样本养殖农户基本情况描述统计 |
4.2 农户现有销售渠道分析 |
4.2.1 农户山羊销售渠道选择分析 |
4.2.2 农户传统销售渠道系统分析 |
4.2.3 农户垂直销售渠道系统分析 |
4.2.4 农户水平销售渠道系统分析 |
4.3 农户山羊产品分析 |
4.3.1 问题分析 |
4.3.2 成因分析 |
4.4 销售问题小结 |
4.4.1 渠道问题 |
4.4.2 产品竞争力问题 |
5 巫溪县山羊规模养殖农户销售问题对策 |
5.1 建设农户销售渠道 |
5.1.1 建立县域健全山羊销售信息体系 |
5.1.2 以横向联合拓宽销售渠道 |
5.1.3 扶持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
5.2 提升产品竞争力 |
5.2.1 培育板角山羊区域品牌 |
5.2.2 扶持发展山羊产品加工业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提高肉羊养殖效益的途径和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的选择 |
2 选择优质的种公羊、种母羊 |
3 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 |
4 选择合适的繁殖季节 |
5 做好日常防疫、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 |
(5)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中国山羊产业现状 |
1.1.1 山羊存栏数与产品产量 |
1.1.2 山羊遗传资源 |
1.1.3 肉用山羊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1.2 四川省肉用山羊产业现状 |
1.2.1 四川省肉羊生产和遗传资源 |
1.2.2 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局限条件 |
1.2.3 四川省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 |
1.2.4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1.2.5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对策 |
1.3 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现状 |
1.3.1 成都麻羊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
1.3.2 成都麻羊的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
1.3.3 成都麻羊保种面临的问题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饲养方式 |
2.3 试验材料 |
2.4 保种、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
2.4.1 保种的方法与措施 |
2.4.2 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
2.5 主要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1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
2.5.2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
2.5.3 产肉性能测定方法 |
2.6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6.1 样本信息 |
2.6.2 DNA提取及RAD文库构建 |
2.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7.1 生产性能数据的分析 |
2.7.2 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保种效果分析 |
3.1.1 体型外貌变化 |
3.1.2 生长性能 |
3.1.3 繁殖性能 |
3.2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2.1 测序数据统计 |
3.2.2 基因分型 |
3.2.3 群体杂合度分析 |
3.2.4 主成分分析 |
3.2.5 聚类分析 |
3.2.6 遗传相关性分析 |
3.3 选育效果分析 |
3.3.1 生长性能 |
3.3.2 繁殖性能 |
3.3.3 产肉性能 |
4 讨论 |
4.1 成都麻羊的保种与选育 |
4.2 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
4.3 成都麻羊保种与选育的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6)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内蒙古绒山羊概况 |
1.2 功能性日粮介绍 |
1.2.1 黑豆 |
1.2.2 胡萝卜 |
1.2.3 维生素E |
1.3 影响种公羊繁殖性能的因素 |
1.3.1 日粮成分 |
1.3.2 品种 |
1.3.3 年龄 |
1.3.4 光照和季节 |
1.3.5 应激 |
1.3.6 采精频率 |
1.4 生殖激素对雄性内分泌调控机制 |
1.4.1 促卵泡素 |
1.4.2 促黄体素 |
1.4.3 雌二醇 |
1.4.4 睾酮 |
1.5 机体抗氧化调控机制 |
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 |
1.5.2 过氧化氢酶 |
1.5.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1.5.4 丙二醛 |
1.5.5 总抗氧化能力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2 试验动物 |
2.3 试验动物日粮组成 |
2.4 试验设计 |
2.5 饲养管理 |
2.6 样品采集和处理 |
2.6.1 血液采集 |
2.6.2 精液采集 |
2.7 样品指标测定与方法 |
2.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
3.2 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
3.3 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补饲饲料对种公羊血清和精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
4.2 不同补饲饲料对种公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不同补饲饲料及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内蒙古绒山羊介绍 |
1.2 不同补饲饲料对精液品质的作用 |
1.2.1 黑豆 |
1.2.2 胡萝卜 |
1.2.3 维生素E |
1.3 精液的形成和组成 |
1.3.1 精子形成特点 |
1.3.2 精子发生过程 |
1.3.3 精子结构 |
1.3.4 精液组成 |
1.4 影响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因素 |
1.4.1 外界环境的温度 |
1.4.2 季节 |
1.4.3 年龄 |
1.4.4 品种 |
1.4.5 日粮营养、能量水平 |
1.4.6 日粮蛋白水平 |
1.4.7 采精方法 |
1.4.8 采精频率 |
1.5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品质影响的研究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数据处理 |
2.1.3 结果与分析 |
2.2 不同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精液品质影响的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数据处理 |
2.2.3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补饲饲料对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
3.2 不同采精频率对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概述 |
1.1 奶山羊产业发展状况 |
1.1.1 我国主要奶用奶山羊品种 |
1.1.2 山羊奶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
1.1.3 奶山羊产业的发展前景 |
1.2 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 |
1.2.1 奶山羊的生物学特性 |
1.2.2 奶山羊繁殖技术 |
1.2.3 奶山羊改良技术 |
1.2.4 奶山羊生殖激素的研究 |
1.2.5 奶山羊泌乳性能的测定 |
1.2.6 奶山羊全年均衡供奶生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
1.2.7 奶山羊饲养管理与饲草料供应 |
1.3 试验目的与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全年均衡供奶生产计划安排与实施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及试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生产计划安排 |
2.2.1 2016 年 8~9 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2.2.2 2017 年1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2.2.3 2017 年3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2.3 生产应用试验生产计划的实施 |
2.3.1 试验母羊同期/诱导发情处理 |
2.3.2 人工授精 |
2.3.3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各批次母羊配种结果 |
2.4.2 生产计划执行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奶山羊低温保存精液稀释液的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及试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3 精液稀释液的筛选与优化方案 |
3.1.4 精液稀释液的配制 |
3.1.5 精液采集 |
3.1.6 精液品质检查 |
3.1.7 稀释液的准备 |
3.1.8 精液稀释 |
3.1.9 精液的降温与保存 |
3.1.10 低温保存精液的质量检测 |
3.1.11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筛选试验的结果 |
3.2.2 精液稀释液卵黄添加比例优化试验的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泌乳期生殖激素与生长激素监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催乳素水平变化 |
4.2.2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促卵泡素水平变化 |
4.2.3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促黄体素水平变化 |
4.2.4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孕酮水平变化 |
4.2.5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雌二醇水平变化 |
4.2.6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生长激素水平变化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规律的监测 |
5.1 材料方法 |
5.1.1 试验地点 |
5.1.2 试验动物 |
5.1.3 试验动物营养管理 |
5.1.4 数据采集与整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泌乳曲线 |
5.2.2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泌乳曲线方程 |
5.3 讨论 |
5.3.1 母羊胎次及年龄对泌乳量的影响 |
5.3.2 泌乳期的营养管理对泌乳量的影响 |
5.3.3 气温变化对泌乳量的影响 |
5.3.4 建议和措施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及饲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的品种特点 |
2 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 |
3 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饲养 |
四、波尔山羊种公羊冬季咋饲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阜阳地区安徽白山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 姜馨.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D]. 莎琪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巫溪县山羊规模养殖农户销售问题研究[D]. 朱峰. 西南大学, 2020(01)
- [4]提高肉羊养殖效益的途径和方式[J]. 刘林林,隋祥旺. 现代畜牧科技, 2020(03)
- [5]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D]. 王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6]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D]. 郭富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不同补饲饲料及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D]. 张俊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试验[D]. 张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9]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及饲养[J]. 薛仔昌.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1)
- [10]江苏如东县优质肉山羊饲养管理技术[J]. 沈祥凤,朱胜利,吴维华. 养殖与饲料,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