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

21世纪的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

一、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1](2017)在《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文中认为第一章千古梦幻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

吕迅竑[2](2017)在《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无人机在军用、民用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强,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提高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使系统在高可靠的平台上运行;另一方面,使用容错控制律,使系统不仅在正常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控制性能,在故障或损伤情况下,能够依据故障特性和损伤特性改变控制策略,通过重构或重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保持可接受的性能。居于此,本论文对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硬件余度技术及容错控制技术进行研究。(1)对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安全可靠性、实时性、维护性等设计需求进行分析,说明无人机容错飞控计算机的设计特点;对典型的军用、民用、无人机的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研究,阐述了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的系统架构的特点及关键余度管理算法;总结了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随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FlexRay串行总线的分布式三模余飞控计算机系统(FDTMR-FCCS)架构,FlexRay总线既是单通道计算机的背板总线,也是3个通道计算机的交叉数据互联总线。可靠性分析表明FDTMR-FCCS的可靠性高于传统的三模余计算机。(2)针对FDTMR-FCCS设计了拜占庭故障检测逻辑,利用FDTMR-FCCS的结构特点,使系统在使用口头协议的情况下,用3台计算机抑制1个拜占庭故障。此外,提供成员管理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一致性。使用一种分级数据交叉传输方法降低拜占庭故障检测的数据通信量,确保系统的实时性。给出了FlexRay关键参数的设定、数据帧及任务的调度方法。静态数据帧负荷段长度通过最大化带宽利用率获取,代价函数考虑了信息的传输频率。FlexRay系统工作于同步方式,使用多任务并行调度方法实现信息及任务调度,降低了同步调度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扩展能力。对每个数据帧标号(FID)设置一个周期调度表,使得不同的数据帧可以共用一个FID,从而减少了FID的分配。(3)针对某型无人机,研制了FDTMR-FCCS原理样机,并在XX型无人机半物理仿真测试系统中进行了仿真及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4)对已在飞行试验或高可信仿真试验中验证的重构飞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对参数在线辨识、神经网络、动态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原理、研究成果、验证项目、潜在优点和缺点等进行了说明。研究了无动力无人飞行器进场着陆段结构损伤及舵面卡死下的重构飞行控制器,该控制器包含一个反演轨迹控制器和一个动态逆内环控制器,逆模型使用线性化模型,用神经网络在线补偿逆模型的误差。针对轨道飞行器进行仿真,高可信度仿真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在舵面卡死及机翼损伤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系统纵向稳定,满足安全着陆的要求。

户海印[3](2015)在《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作为“现代工业之花”的大飞机项目的成功会有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国工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显着提升。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占大飞机制造市场的微观作用机制,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影响因素、发展空间、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冲破国际主要大型客机制造商的封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其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解释。二是通过建立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航空工业基础与外部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者与垄断寡头所做出的最优行为选择,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进行了解析与探索。三是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Panel-Data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提供实证层面上的支持,并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分析和障碍性分析,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资源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障碍。四是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首先运用ISV分析,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的分析,从而为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五力模型”,分别从产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握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基本竞争状况;然后,分别从技术、市场、网络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五是通过对国家赋予民用航空制造业“三个层次”的目标分析,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明确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实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际上主要航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路径分为扩能路径、拓展路径和提升路径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解释与分析了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所经历的酝酿过程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总结与汲取成功经验与教训,确保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发展与成功。第二,透过博弈论视角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思想,引入技术壁垒因素,将单期博弈转化为多期博弈,构建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逐级归纳分析,寻找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与规律。第三,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侧重于定性研究的不足,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Panel-Data、Granger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与验证了影响与推动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进而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四,多角度、多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目标定位及相应战略选择,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这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具体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刘来平[4](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指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刘文娟[5](2012)在《Mg-Al系镁合金及稀土元素(Ce,La)合金化后微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镁及镁合金的比强度大、相对机械性能高、阻尼性和切削性好、导热性及减振性好、而且易于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21世纪最重要最有发展潜力的商用轻质材料,被誉为绿色工程材料。然而作为结构材料的镁合金其主要不足之一是成本高,且镁合金的耐蚀性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稀土元素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改善了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和腐蚀产物,进而影响了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作为工业常用的Mg-Al系合金,其腐蚀行为和腐蚀防护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电化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Mg-Al系镁合金(AM60,AZ91)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和物理表征相结合,详细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对Mg-Al系镁合金在本体和薄液膜条件下微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稀土相γ在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采用析氢测试和电化学手段相结合,如开路电位测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Cl-浓度对AM60镁合金在本体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l-浓度的增加,镁合金的耐蚀性下降。腐蚀形貌和产物研究结果表明Cl-浓度升高促进镁合金局部腐蚀的发生和表面膜的破裂,验证了电化学阻抗谱中低频区扩散弧随Cl-浓度升高向感抗弧转变的过程。结合电化学和物理表征结果,我们建立了Cl-浓度对镁合金在本体溶液中腐蚀行为影响机制的模型,NaCl浓度升高时,更多的Cl-吸附在镁合金表面,与腐蚀产物中的Mg(OH)2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MgCl2,加速镁基体的溶解和表面膜的快速水化,同时由于CO2扩散到电解液中受限,形成的不溶性碳酸镁化合物相对较少,因而镁合金腐蚀越来越严重。在SF6和CO2混合气体保护下,采用已知配比金属原料并加入稀土元素Ce和La,我们成功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稀土镁合金。稀土元素改变了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形成了富含稀土和Al元素的针状稀土相γ,β相的数量减少。SKPFM的结果表明,γ相的伏特电势相对较正,作为腐蚀阴极相存在,γ相与α相的电势差相对于p相与α相的要小,电势分布更加均匀,因而减小了镁合金的微电偶腐蚀趋势。稀土镁合金的腐蚀产物膜比较致密,含有稀土和Al的氧化物和/或氢氧化物,抑制了镁合金的进一步腐蚀。稀土元素合金化提高了AM60镁合金的耐蚀性。然而由于大量的稀土相的生成,会与α相形成了更多的腐蚀微电偶对,因而稀土元素的过量添加导致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再次恶化。大气腐蚀的本质是发生在薄液膜下的电化学反应,因而研究镁合金在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对于深入了解其大气腐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镁合金在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和其在本体溶液下的不同。阴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随液膜厚度降低,镁合金的阴极电流密度减小,阴极反应受到抑制。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随液膜厚度降低,镁合金的耐蚀性增加,当液膜厚度为100μm左右时,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和其在本体溶液中的相差不大。对于稀土镁合金而言,阴极极化曲线在阴极电势远离开路电位300mV左右时出现第二段阴极斜率,表明此时存在与AM60合金不同的动力学区域(II);当液膜厚度为200-300μm时,EIS低频区容抗弧和感抗弧交替出现,这是一价镁离子的阳极反应和稀土相γ上阴极反应相互竞争的结果。而对AM60合金而言,在所有情况下,低频区仅仅出现感抗行为。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是影响镁合金腐蚀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镁合金在薄液膜下的腐蚀产物和腐蚀形貌和其在本体溶液中不同。我们采用多种物理表征手段(如XRD、FTIR、SEM等)详细研究了稀土镁合金AMRE1和AM60在薄液膜条件下的腐蚀产物组成和腐蚀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液膜厚度对同种镁合金腐蚀产物的成分影响不大。在薄液膜下镁合金的腐蚀形貌有两个特征区域:腐蚀严重区,其腐蚀产物主要是Mg(OH)2和镁的碳酸盐化合物;腐蚀轻微区,其腐蚀产物主要是后者。在薄液膜条件下,稀土镁合金的腐蚀产物富含稀土和Al元素,形成网状结构,对镁基体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性。此外,AM60和稀土镁合金AMRE1腐蚀形貌最明显的区别是:在本体溶液,AM60合金是均匀腐蚀,AMRE1合金是局部腐蚀。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镁合金的点蚀孕育受到抑制,但点蚀生长加速。镁合金的腐蚀与表面膜(或腐蚀产物层)的破坏和修复作用息息相关。镁合金腐蚀起源于无膜区,无膜区内发生的点蚀是镁合金的主要腐蚀形式。镁合金无膜区活性点的孕育、产生和发展受到C1-浓度和表面膜成分的影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可以原位检测到这些具有活性的微小区域及其变化。在浸泡初期,AM60和AZ91D镁合金的活性点随Cl-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多,蚀点的活性也不断增强。对于稀土镁合金而言,由于致密表面膜的存在,高活性点在浸泡过程中再次钝化,且蚀点的活性受Cl-浓度影响相对较弱,在浸泡初期主要表现为微观形貌的变化。据AM60镁合金划痕上线性扫描结果和腐蚀形貌可知, Cl-浓度升高加速了表面膜的溶解,促进了镁合金腐蚀。与AM60相比,稀土镁合金划痕上线性扫描曲线随时间的变化不大,划痕上电流峰值和宽度受Cl-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划痕上腐蚀形貌的结果可知,稀土镁合金表面膜更加致密,对镁合金的保护性相对较强,因而划痕上电流峰值其随Cl-浓度的影响不大。

马克·尼凯宁,王好强,钱云华[6](2012)在《“新原始人”》文中认为四十四岁的模特儿宋妮雅·亚当斯居住在丹佛,她拍的广告经常在电视上与观众见面,事业正如日中天。一天,她受邀去蒙大拿州拍一则新广告,到达目的地不久就遭到环保激进组织的绑架。原来,所谓的拍广告是一个骗局。环保激进组织的人将她带到了设在冰天雪地里的一处名为"坚固之地"的定居点,这里人迹罕至,几乎与世隔绝,人们使用的是石器时代的原始工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突遭变故的宋妮雅心怀忐忑,但是她的不安很快就变成了恐惧:该组织将她在这里生活的情况通过播客向全世界直播,目的是向世人展示,一个宣扬奢侈生活的广告模特在经过他们的调教之后,如何慢慢喜欢上低消耗的原始生活方式。他们希望通过宋妮雅发生重大转变的这一典型事例,让现代社会不再过度依赖石油,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阻止全球变暖的趋势。美国反恐特种联合部队立即开始了营救行动。此时,与宋妮雅失和多年的女儿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救出自己的母亲……

黄书亭[7](2008)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汪本强[8](2007)在《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集中度、融资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空工业与现代社会虚拟经济体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借力”资本市场提升公司价值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是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融合的载体,社会资本的代表形式,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论文借鉴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和融资结构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融资结构与产业绩效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借以探索中国航空工业民品产业发展的资本化道路。论文首先对航空工业的产业特征及其发展状况进行一般性经济分析,这是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其次,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考查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各个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其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再次,考查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行为、融资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以及融资结构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作用。最后,研究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及其产业绩效与集中度、融资结构的关系;并综合评价其经营绩效及其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模式的出现与世界航空工业产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司上市是资本运营主流的客观反映。基于航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资源“易得性”特征。在研究时限内,航空工业上市公司市场结构表现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经营绩效较为稳定,不存在压倒优势的行业领导者。同时,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没有显现出规模经济的行业特征,非航空产品在所属行业中处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地位,市场竞争力较弱,对航空产品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航空工业的产品市场地位与其寡头垄断身份不对称。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既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也没有改变中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的特有秉性。股权再融资的制度环境和资源“易得性”特征是导致其具有这种“悖论”融资偏好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因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偏低而强调其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流行观点是缺乏理论根据的。股权结构和股权集中度是影响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显着性因素,优化股权、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仍是其努力追求的目标;负债期限结构是影响其集中度的显着性因素,而资产负债率对其影响效果有限;这表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对资源整合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深度不够,资源整合的力度有待加强。在研究时限内,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绩效一直呈递增趋势,而生产经营绩效呈现先增后降之势,产业绩效总体运营较为平稳,波动幅度较小。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注重资本运营的同时,却存在“偏废”生产经营的倾向。对上市公司来说,生产经营是实,资本运营是虚,二者应相辅相成、虚实相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集中度与绩效之间没有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这既有产业特征、企业性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匹配等方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规制政策的影响。考查发现,扩大负债融资规模能够提升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绩效,却不能提高生产经营绩效;扩大企业规模能够提升生产经营绩效,却不能提高资本经营绩效。这说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度的“缺失”已成为影响其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考查还发现,提高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规模、领导型厂商规模以及降低短期负债融资规模可以显着提升其产业绩效水平。采用因子分析并结合考虑时间因素的动态方法对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洪都航空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要明显好于其它公司。

崔宪涛[9](2003)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文中认为所谓国际关系,或者说世界格局,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当代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国的行为以及大国之间的关系来推动、制约乃至破坏着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世界大国,而且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们认为,对这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中俄两国本身看,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地缘接近的两大邻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或不加强双边关系。历史证明,中俄关系的惟一最佳选择就是和睦相处,和则两强,分则俱弱,正如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共识,对抗或结盟都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从世界范围看,中俄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发展走向,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迁,特别从长远看,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21世纪的世界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格局载入史册,从一定程度上说,取决于中俄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发展。可以说,这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对象,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为目的,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关系、经贸合作、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技术领域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的结构由引言和六章正文组成: 第一章是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综论,所要阐述和解决的问题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起因、过程和条件,原则和目标,特点和意义。目的是要说明:在当今时代,中俄两国为什么要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别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哪些因素促使中俄两国领导层选择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对抗或结盟的关系。同时说明,为什么中国选择俄罗斯和俄罗斯选择中国作为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对象,而不是欧洲国家,不是日本或美国?本章的目的是使我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以便于后面各章分门别类地展开阐述。 第二章是关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中俄政治关系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关系的基本起点和主导部分。政治关系直接决定着其他关系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中俄政治关系是最值得称道的,也是非常富有创造性和借鉴性的。本章主要阐述中俄政治关系建立的基础,发展的过程,两国在国际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的合作,法律基础和机制,以及对两国关系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三章是关于两国经贸合作。新时期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因素的分量增强。中俄经贸合作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深厚和广泛的基础之上的,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没有广泛B民人的经贸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没有坚固的勘出,也没有前途。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析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和客观条件; (二)分析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现实问题(3)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和基本对策。重点是对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阐述. 第四章是关子中俄两国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枝术的合作与交沈 中俄科教合作,对俄罗斯来是jc有助子其大量的、最新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中国d有助于在一些尖端科伎领域更决地发展,以用Y一些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让;而文化教育的合作,不仅有助子中俄两国人民思想、精种领域的了解与接近,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培移深厚的基础,而文化教育作为一门产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中俄两国来说都是有益的;至于军事技术的合作,不仅可以列B$U)opde的保证,克实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对中国来说,可以加快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关系到国家主权与领土的究整;对俄罗斯来说,可以加快新式军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保持俄罗斯在革工产品研制开发方面领先世界的优势,可以挽救大量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特别是不断增加在世界军火销售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可以对亚太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章同时对中俄科技、文化教育和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发晨提出了方向. 第五章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周边大国(地区)关系.作为大国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是关系到世1H各局、关系到卜b不和平与发展的大事.本章主妄书轧讨在中俄战呐巾中作伙伴关系大背景下,与中俄关系相关的大国或地区的关系,如中、俄、美的“大三角”关系,中、俄、印的关系,中、俄、美、中亚的关系,中、俄、美、日关系等.尤其是对中国来说,在建立与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如何同步保持发展与世界其他

蓝仪[10](2001)在《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有分析家指出目前军用飞机仅仅是作为装载高科技航空电子设备、计算机和武器系统的一种平台,其整个机身的造价已越来越低,而机载电子设备的费用则越来越高,如“台风”战斗机上的电子设备超过整个飞机机身造价的60%,而飞机机身的费用不超过整机的20%。 20世纪航空和电子这两项技术

二、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论文提纲范文)

(2)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可靠性基本术语
    1.3 提高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与途径
        1.3.1 可靠性设计方法
        1.3.2 容错控制方法
    1.4 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架构研究
    2.1 引言
    2.2 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设计要求
        2.2.1 安全可靠性要求
        2.2.2 实时性要求
        2.2.3 其他要求
        2.2.4 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特点
    2.3 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2.3.1 常用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27]
        2.3.2 军用飞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2.3.3 民航客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
        2.3.4 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
        2.3.5 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特点及发展方向
    2.4 基于串行总线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
        2.4.1 基于串行总线分布式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
        2.4.2 可靠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串行通信总线及容错通信协议
    3.1 引言
    3.2 串行总线基本知识、容错机制和服务
        3.2.1 串行总线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拓扑结构
        3.2.2 串行通信故障类型
        3.2.3 拜占庭故障及拜占庭故障抑制方法
        3.2.4 串行总线容错机制和服务
        3.2.5 飞行控制系统的拜占庭故障及抑制方法
    3.3 典型串行通信总线与总线的选取
        3.3.1 SAFEbus总线
        3.3.2 TTP/C总线
        3.3.3 FlexRay总线
        3.3.4 TTCAN总线
        3.3.5 串行总线的比较与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exRay总线的三模余容错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
    4.1 引言
    4.2 FDTMR-FCCS系统结构
        4.2.1 FDTMR-FCCS系统结构
        4.2.2 FDTMR-FCCS工作原理
        4.2.3 FlexRay总线基本知识
    4.3 余度管理算法
        4.3.1 同步与表决算法
        4.3.2 故障检测及工作模式管理
        4.3.3 成员管理
    4.4 FlexRay可靠信息传输逻辑
        4.4.1 FlexRay总线可靠信息传输研究现状
        4.4.2 FlexRay总线可靠信息传输逻辑
        4.4.2.1 故障检测逻辑
        4.4.2.2 分级信息交叉传输方法
    4.5 FlexRay参数配置及数据帧调度
        4.5.1 FlexRay总线参数设计、调度方法
        4.5.2 FlexRay总线通信需求分析
        4.5.3 FlexRay总线参数设计
        4.5.4 FlexRay总线FID调度及任务调度
    4.6 FDTMR-FCCS研制
        4.6.1 某型无人机机载系统
        4.6.2 FlexRay总线数据量分析
        4.6.3 FlexRay总线参数设定、FID及任务调度
        4.6.4 FDTMR-FCCS硬件研制
        4.6.5 FDTMR-FCCS软件研制
        4.6.6 测试与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线性重构飞行控制技术
    5.1 引言
    5.2 非线性重构飞行控制技术
        5.2.1 在线参数辨识技术
        5.2.2 神经网络技术
        5.2.3 动态逆及控制分配
        5.2.4 自适应反演控制
        5.2.5 模型预测控制
    5.3 总结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反演的自适应纵向轨迹重构控制
    6.1 引言
    6.2 基于反演的自适应纵向轨迹重构飞行控制系统
        6.2.1 纵向运动方程
        6.2.2 自适应纵向轨迹重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
        6.2.3 自适应纵向轨迹重构控制器设计
        6.2.4 神经网络结构及更新律设计
        6.2.5 稳定性分析
    6.3 仿真结果
        6.3.1 参考轨迹
        6.3.2 自适应纵向轨迹重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6.3.3 数字仿真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3)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4.1 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研究
        1.4.2 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1.4.3 博弈论相关理论综述
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2.1 问题源流: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之路
        2.1.1 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2.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2.1.3 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2.1.4 过去30多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教训
    2.2 政策源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飞机发展战略
        2.2.1 大飞机市场问题
        2.2.2 “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为主
        2.2.3 优先发展“干线”还是“支线”飞机
        2.2.4 大型客机项目应采取的机制
    2.3 政治源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
    2.4 开启“机会之窗”:大飞机政策的最终形成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3.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
        3.1.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
        3.1.2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
        3.1.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主要特征
        3.1.4 民用航空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3.2 美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2.1 美国大飞机产业政策
        3.2.2 波音成功经验的启示
    3.3 欧洲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3.1 欧盟大飞机产业政策
        3.3.2 空客成功经验的启示
    3.4 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5 巴西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分析
    4.1 古诺模型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4.2.1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单一寡头垄断的情况
        4.2.2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双寡头垄断的情况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5.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需求分析
        5.2.1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5.2.2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分析
        5.2.3 中国航线数量、航空旅客周转量与民航飞机市场需求的实证检验
        5.2.4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预测的合理性检验
    5.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性分析
        5.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分析
        5.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资源性障碍分析
        5.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6.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ISV分析
        6.1.1 产业链分析
        6.1.2 供应链分析
        6.1.3 价值链分析
    6.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五力模型”分析
        6.2.1 行业竞争者
        6.2.2 零部件供应商
        6.2.3 整机采购商
        6.2.4 潜在的进入者
        6.2.5 替代产品
    6.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6.3.1 技术资源与能力分析
        6.3.2 市场资源与能力分析
        6.3.3 网络资源与能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7.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7.1.1 项目成功
        7.1.2 公司发展
        7.1.3 产业带动
        7.1.4 聚焦发展
    7.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
        7.2.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业务定位
        7.2.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市场定位
        7.2.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品定位
        7.2.4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客户定位
    7.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7.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7.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7.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8.1 扩能路径
        8.1.1 突出技术创新
        8.1.2 注重人才培养
        8.1.3 培育适航能力
    8.2 拓展路径
        8.2.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
        8.2.2 筹建航空企业联盟
        8.2.3 完善产业集群模式
    8.3 提升路径
        8.3.1 完善体制机制
        8.3.2 强调文化引领
        8.3.3 打造一流品牌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Mg-Al系镁合金及稀土元素(Ce,La)合金化后微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镁及镁合金简介
        1.1.1 镁合金特点及分类
        1.1.2 镁合金应用
    1.2 镁合金腐蚀影响因素
        1.2.1 合金特性影响
        1.2.2 环境因素影响
    1.3 Mg-Al系镁合金
        1.3.1 Mg-Al系镁合金组成
        1.3.2 Mg-Al系镁合金腐蚀研究现状
    1.4 稀土元素在镁合金腐蚀防护中的应用
        1.4.1 稀土转化膜
        1.4.2 稀土离子注入
        1.4.3 稀土合金化
        1.4.4 稀土元素对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1.5 镁合金大气腐蚀研究
        1.5.1 大气腐蚀本质
        1.5.2 镁合金大气腐蚀影响因素
        1.5.3 大气腐蚀试验
    1.6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简介
        1.6.1 实验装置
        1.6.2 基本原理
        1.6.3 腐蚀研究中应用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稀土镁合金熔炼和组成
        2.1.2 镁合金电极制备
    2.2 薄液膜试验装置
    2.3 实验测试和物理表征
        2.3.1 析氢测试
        2.3.2 宏观电化学测试
        2.3.3 微观电化学测试
        2.3.4 表面形貌分析
        2.3.5 表面电势分析
        2.3.6 表面膜和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l~-浓度对AM60镁合金电化学行为和腐蚀产物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微观结构
        3.3.2 腐蚀测试
        3.3.3 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
        3.3.4 腐蚀模型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稀土元素(Ce、La)合金化对AM60镁合金微观结构和腐蚀行为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微观结构
        4.3.2 腐蚀测试
        4.3.3 腐蚀产物膜
        4.3.4 腐蚀形貌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稀土镁合金在薄液膜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
    5.3 结果和讨论
        5.3.1 阴极极化曲线
        5.3.2 EIS行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稀土镁合金在薄液膜下的腐蚀产物及腐蚀机制
    6.1 引言
    6.2 实验
    6.3 结果和讨论
        6.3.1 腐蚀产物
        6.3.2 腐蚀形貌
        6.3.3 薄液膜下的腐蚀机理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微区电化学行为初探
    7.1 引言
    7.2 实验
        7.2.1 样品制备
        7.2.2 SECM测试
    7.3 实验结果
        7.3.1 探针CV曲线和逼近曲线
        7.3.2 AM60和AMCe1镁合金电化学活性点的检测
        7.3.3 AZ91D镁合金电化学活性点的检测
        7.3.4 镁合金人为缺陷在NaCl溶液中的变化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的意义与背景
    1.3 案例研究论考
    1.4 理论框架与篇章结构
    1.5 成果及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美国杰出CEO的综合背景
    2.1 美国近现代史概观
    2.2 CEO与"美国的世纪"
    2.3 企业环境的综合透视
    2.4 哲学视域中的管理与危机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的进一步考察
    3.2 危机管理的理论渊源
    3.3 危机管理的类型学分析
    3.4 危机管理的多重研究向度
    3.5 危机成因剖析
    3.6 本章小结
4 泰罗、法约尔、韦伯时代(1890-1929)
    4.1 卡内基:蓝海战略与危机管理
    4.2 卡内基&弗里克:罢工事件与连锁反应
    4.3 摩根:危机管理中的传媒攻略
    4.4.本章小结
5 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01-1972)
    5.1 福特家族:家族企业与危机管理
    5.2 托马斯·沃森:企业文化、大型活动与危机管理
    5.3 斯隆:组织变革与危机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德鲁克时代(1945-2005)
    6.1 小托马斯·沃森:向上管理与危机管理
    6.2 艾柯卡:企业家社会的危机管理
    6.3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探析——以韦尔奇为例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案例的危机管理拓展研究
    7.1 休闲与创新
    7.2 军旅生活对CEO危机管理策略的影响
    7.3 杰出CEO人际关系策略考论
    7.4 "事业部制"理论应用研究
    7.5 危机管理策略的文化哲学批判
    7.6 危机管理策略述要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若干建议
    8.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8)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集中度、融资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4 研究对象
        1.4.1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产业范畴
        1.4.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1.5 研究路径与方法
        1.5.1 研究路径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2.1 产业集中度研究的简要回顾
        2.1.1 市场结构分类的集中度标准研究
        2.1.2 集中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2.2 融资结构研究的理论综述
        2.2.1 融资偏好问题的研究
        2.2.2 融资结构问题的研究
    2.3 融资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关系问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2.4 航空工业产业集中度、融资结构与产业绩效及其关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特征分析
    3.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状况
        3.1.1 中国航空工业现状
        3.1.2 中国航空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数量表现
    3.2 世界航空工业产业组织发展特点:并购与“小行业、大企业”
    3.3 中国航空工业的市场化和资本化改革:改制重组与股份上市
    3.4 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经济特征:资源“易得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分析
    4.1 产业集中度的测度方法
        4.1.1 产业集中度的测度方法
        4.1.2 产业集中度测度方法的选择
    4.2 产业集中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4.3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和演变趋势
        4.3.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3.2 产业集中度的总体状况考查
        4.3.3 各个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考查
        4.3.4 产业集中度的对比分析
    4.4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对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5.1 融资偏好、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概念界定
    5.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5.2.1 股价走势与市场表现
        5.2.2 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5.3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考查
        5.3.1 平均资产负债表
        5.3.2 融资结构的演变趋势
    5.4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变量的选择
        5.4.2 研究方法和实证结果
    5.5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
        5.5.1 融资结构与产业集中度的关系的理论描述
        5.5.2 融资结构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分析
    6.1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绩效状况的描述与计量
        6.1.1 产业绩效与产业效率的概念界定
        6.1.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的计量方法
    6.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与产业集中度的关系分析
        6.2.1 产业绩效与产业集中度之间相关关系的实证检验及结果
        6.2.2 产业绩效与产业集中度的“悖论”关系分析
    6.3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与融资结构的关系分析
        6.3.1 产业绩效与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
        6.3.2 产业绩效与融资结构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6.4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与集中度、融资结构的关系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
    7.1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7.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3 评价的步骤和过程
    7.2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7.3 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表部分

(9)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研究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与研究中俄关系的特别重要性
第一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 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1989.12—1992初)
        二、 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2初—1994.9)
        三、 从“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4.9—1997.7)
        四、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发展(1997.7—1999.12)
        五、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时期(2000——)
    第二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国际背景
        一、 战略伙伴关系与当今时代
        二、 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总体判断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国家利益
    第三节 中俄两国发展战略比较
        一、 发展:中俄两国的第一要务
        二、 中俄因素在彼此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中俄两国的对外战略
    第三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宗旨、特点和意义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二、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章 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
    第一节 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借鉴
        一、 平等:中俄(苏)关系经验与教训之一
        二、 超越意识形态:中俄(苏)关系经验与教训之二
    第二节 中俄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广泛协作
        一、 国际范围内的互相借重与协调
        二、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 反对恐怖主义立场与行动的协调
    第三节 地缘政治与中俄国家安全
        一、 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分析
        二、 俄罗斯国家安全环境分析
        三、 中俄两国在安全方面的信任与合作
    第四节 中俄关系发展的法律基础与保障机制
        一、 法律与制度建设
        二、 中俄关系的法律基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三、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保障机制
第三章 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
    第一节 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
        一、 中俄经贸合作的意义
        二、 中俄经济发展水平
        三、 中俄经济的差异和互补
    第二节 中俄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 中俄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和评价
        二、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
    第三节 新条件下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新思路
        一、 统一认识,重新认识和定位中俄经贸合作
        二、 研究俄罗斯市场,改变对俄罗斯市场的传统观念
        三、 必须加大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
        四、 扩大直接投资,提高合作水平
        五、 着力研究与认真落实省州合作
        六、 充分发挥地方与边境贸易的作用
        七、 寻觅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八、 加大国际广告宣传力度
        九、 必须有应对风险的准备
    第四节 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选择
        一、 重中之重的油气开发合作
        二、 木材采伐与加工的合作
        三、 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
        四、 劳务合作
        五、 轻工产品领域生产的合作
        六、 中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西伯利亚和远东
第四章 中俄两国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 中俄科技方面、合作与交流
        一、 中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和意义
        二、 中俄科技合作的阶段与内容
        三、 中俄科技进一步合作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中俄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
        一、 中俄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 中俄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基本内容
        三、 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节 中俄军事技术的合作
        一、 中俄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的意义
        二、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基础和领域
        三、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形式和前景
第五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周边大国(地区)关系
    第一节 中、俄、美“新三角”
        一、 “老三角”与“新三角”
        二、 “新三角”关系中的美中关系
        三、 “新三角”关系中的美俄关系
        四、 合作、矛盾、协商中的“新三角”关系
    第二节 中、俄、印三方关系
        一、 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 俄印关系的历史演变
        三、 中、俄、印三方关系分析
        四、 印度——俄罗斯——中国“三角”关系的发展潜力与问题
    第三节 亚太地区的中、俄、美、日“四角”关系
        一、 中俄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战略目标
        二、 亚太地区的中美、美日、美俄、日俄、中俄关系
        三、 亚太地区中美俄日“四角”关系发展前景
    第四节 中、俄、美、中亚关系
        一、 中亚国家与中、美、俄
        二、 中俄美三国在中亚的合作与矛盾
        三、 中国与中亚关系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与问题
    第一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评估和发展前景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评估
        二、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和潜在问题
        一、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二、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移民”问题
        三、 俄罗斯民族性和外交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四、 俄罗斯国内政治中的消极因素
        五、 国际因素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两方面影响
    第三节 关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 保持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的平衡发展
        二、 增强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
        三、 加大政府主导力度
        四、 消除“中国移民”影响
        五、 与时俱进,不断充实
参考书目与相关资料
后记

四、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J]. 刘斌. 时代文学, 2017(09)
  • [2]无人机容错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吕迅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3]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D]. 户海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5]Mg-Al系镁合金及稀土元素(Ce,La)合金化后微观结构和腐蚀行为的研究[D]. 刘文娟. 浙江大学, 2012(03)
  • [6]“新原始人”[J]. 马克·尼凯宁,王好强,钱云华. 译林, 2012(01)
  • [7]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8]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集中度、融资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D]. 汪本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5)
  • [9]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 崔宪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03(03)
  • [10]21世纪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贵[J]. 蓝仪. 国际展望, 2001(01)

标签:;  ;  ;  ;  ;  

21世纪的战斗机座舱——仪表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