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软硬件”

完善“软硬件”

一、完善"软硬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扬[1](2020)在《基于web应用模型的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文中研究说明Web应用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虽然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SQL注入漏洞一直以来都是威胁web应用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的二阶SQL注入漏洞相较于一阶SQL注入更加隐蔽而且威胁更大,对其检测通常依赖于测试人员的先验知识与经验。目前针对二阶SQL注入漏洞现有检测方法具有使用环境受限和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web应用客户端行为模型的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二阶SQL注入漏洞结构和形成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客户端行为模型定义,建立了客户端行为模型与web应用测试用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2、定义了迁移Topo图,用以描述导致测试用例集触发漏洞的迁移应满足的执行顺序和关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时检测技术的Topo图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初始测试用例集并执行,以得到迁移与SQL语句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SQL语句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生成Topo图。3、提出了基于Topo图的测试序列生成算法。为保证测试用例中攻击向量的多样性,设计了巴科斯范式表示的攻击向量自动化生成规则,且为降低规则的复杂度,对巴科斯范式进行了改进,用以提高攻击向量生成效率。对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多个研究领域常用的web应用上进行实验,并将本文的方法与现有主流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漏洞并且优于现有的主流二阶SQL注入漏洞检测方法。鉴于二阶SQL与存储型XSS漏洞原理相似,本文将该方法应用到存储型XSS漏洞的检测中,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同样能有效的指导存储型XSS漏洞的检测。

王咏梅[2](2020)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研究 ——以北卡三角研究园为例》文中指出二战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的分水岭,亦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全面互动的转折点。服务区域之“小社区”是美国大学的重要特征,19世纪美国大学通过实用性技术衔接了大学与当地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战争见证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无与伦比的科研实力,社会流露出对大学民用研究的殷切期望,市政当局向大学伸出橄榄枝,翘首以盼大学科研能够向卓越贡献国家“大社会”那般对“小社区”做出无限贡献。与此同时,全美高等教育领导者达成社区服务共识,认同社区服务与教学、研究一同构成了大学的核心使命。因而,大学与区域互动成为必然。为更好探析大学与区域互动,本研究聚焦于着名的北卡三角研究园,通过透析北卡三角研究园成立与成长的历史,挖掘出大学与区域互动的主体、方式及特征等。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采用三重螺旋理念、区域创新系统理念,并依据研究需要交替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法,以个案分析法为主线,探究北卡三角研究园的成立与成长过程中大学与区域的互动关系。本研究第一章引言,主要内容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文献综述等,为研究提供基础;第二章主要内容,是探究美国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历程,从而透析出互动的方式、主体、内容等方面的演变,并从整个历史长河中窥探北卡罗莱纳州的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历史背景;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对北卡研究三角园的具体分析,首先是探析二战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背景,从而折射出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透析出北卡罗来纳州与三所大学互动的背景与原由;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北卡三角研究园在其萌芽、生存、成长、成熟这四个阶段中,大学与三角研究园通过政府、大学、企业合作、创新集群等方式互动。此过程中,大学与三角研究园共成长、共获益、共面临挑战。第四章主要是对三所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大学与区域成功实现互动的特点,即互动目的高远,为人类与区域谋福祉、互动主体呈现政府引导,各界合作、互动内容依托学科优势,夯实科研基础、互动环境构建集群效应等。第五章则是结论性反思,针对我国大学与区域实现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图从政府、大学及企业的角度提出有益于我国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建议。

林榅财[3](2019)在《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文中认为在通信基础设施的铺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信号覆盖盲区和弱区。同频直放站做为基站的延伸设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同频直放站收发天线是同频率的,转发天线的信号会经过多径反射,不可避免的被接收天线接收并再放大,形成一个反馈环路。当设备增益大于隔离度时,系统会处于正反馈状态,把信号无限放大,形成自激,甚至烧毁功放。因为回波路径一般是未知和时变的,通常利用自适应滤波来估计回波噪声,自适应回波消除是处理同频直放站回波噪声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及实现展开研究。本文从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论证了常用的自适应干扰消算法,包括最速下降算法、LMS算法和NLMS算法等,对比分析各种滤波算法的性能,并用MATLAB仿真验证。其次针对自适应滤波算法在LTE同频直放站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通过MATLAB搭建仿真环境,分析该算法的回波消除性能。然后用福建京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LTE-FDD同频直放站搭建硬件验证平台,核心芯片采用Intel公司的Cyclone V系列5CEFA5F23I7,对所提算法各关键实现模块和接口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用Quartus II和Modelsim做联合仿真。最后生成rbf加密文件载入同频直放站的FPGA模块中,根据同频直放站主要性能指标,通过虚拟IO和signaltap II进行板级调试,分析本文所提出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的实际干扰消除效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用本文所提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回波消除算法,反馈回波干扰被有效抑制,输出信号功率谱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基于变换域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不需要经过傅里叶变换,仅使用了14018个ALM逻辑资源,47个DSP块,计算复杂度更低,消耗资源更少。同时本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不依赖于所处理信号的具体调制方式。

邓健安[4](2016)在《REST架构风格在异构系统集成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企业内部中各种各样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时间是不同的,往往各自独立、封闭运行,相互之间不存在数据的交互。另外由于系统应用的不断切分,不同系统之间难免存在冗余的数据和复用的功能模块,各个系统之间在通信和利用资源上就会比较困难,从而导致信息孤岛的现象,企业应对时代变化的随机性降低,成本提高和效率低下。近年来智能设备终端也不断出现,企业也因为系统主要功能的不同,将开发转移到不同的移动设备。这样,同一个系统因为所依赖的设备不同,最终造成了异构系统。通航云信息化服务产品中,包括了主机终端的塔台监视系统、浏览器端的航服务与移动端的低空雷达(IOS,Android)。其中主机终端的塔台监视系统与浏览器端的航服务因数据所依赖的系统不同构成了异构系统,PC端的塔台监视系统与移动端的低空雷达构成了异构移动端。随着通航云信息化服务产品的不断推进,新的系统将会与现有的系统构成异构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Web Services的发展历程,并介绍Web Services中涉及的基本概念,随后介绍了RPC架构风格的Web Services的基本概念,并给出其优缺点。本文在深入理解REST架构风格的基础上,推导了REST架构风格的Web Services,给出REST架构风格的Web Services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URI、Protocol buffers、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并对REST架构风格和RPC架构风格两种Web Services进行了对比,体现出REST架构风格的优势。随后给出REST架构风格的Web Services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最后按照给出的步骤给通航云信息化服务产品中待集成的系统做了数据集规划、系统资源确定与命名、定义系统操作资源接口与系统客户端展示,同时基于Go语言的beego框架进行编码工作,最终实现了异构系统的集成并给出实例展示。

肖柳[5](2016)在《嵌入式图编程平台的控件生成》文中研究说明组态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跨平台、运行稳定、资源消耗小等优点,能够使嵌入式系统方便高效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组态软件往往都是以控件为其实现功能的基本单元,控件在嵌入式系统运行时需要其底层硬件的支持,而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有限,对运行在嵌入式环境上的工业控制系统的控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为此设计了基于效率需求的控件自动生成系统,同时为实现嵌入式图编程平台控件“一次设计,到处执行”的开发理念提出控件跨平台生成技术,提高了控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运行效率。论文对现有嵌入式控件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嵌入式控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控件自动生成系统的控件结构模型,同时,根据控件在具体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控件的源代码进行裁剪得到新的具有原控件功能子集的控件,然后结合控件体系结构模型建立控件功能实现的关联关系库,利用关联关系库来实现基于效率需求的控件自动生成。控件跨平台生成首先设计跨平台的通用硬件抽象层接口,结合接口函数建立XSLT模板库,然后利用XML文件和XSLT模板实现图编程数据交互,最后通过代码生成算法自动生成不同平台的可执行文件,形成直接和硬件平台交互的应用程序代码,中间无需虚拟机支持跨平台,使用该方法生成的应用程序具有比其他跨平台软件生成的应用程序更高的执行效率。最后以报警表格、下拉框、报警滚动条三个控件为实例,验证基于图编程平台的控件生成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

宣冠[6](2014)在《数字倍频器的FPGA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电子测试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全数字倍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输出频率稳定度、频率跟踪速度、输出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点数等指标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高性能全数字倍频器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并行工程的实施,嵌入式的全数字倍频器设计已成为必然。在测试系统中,数字倍频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测试系统的最终性能主要因素之一。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数字倍频在元器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为背景,通过分析数字倍频器误差产生的原因,对减少误差的方法和实现原理进行研究,提出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全数字倍频器,通过实验与测试,设计的数字倍频器具有理想的性能指标。主要内容为:(1)研究普通数字倍频器的误差原因,分析了全数字倍频器产生误差的原因,与克服误差的方法,提出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误差补偿方法和实现功能的方案,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了实现倍频器的主要模块及主要模块的性能指标。(2)研究了具有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器的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相关算法,按照算法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了具有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各功能模块电路的描述。为了使得系统更具实用价值,用HDL程序设计了适量的必要的人机交互接口电路。并在同一PLD芯片上实现了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器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路。(3)研究了数字倍频器的测试方案,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测试。功能模块测试均在QuartusⅡ平台上进行了前仿真,以提高设计可靠性;所有模块经测试无误后,通过顶层文件设计,实现全数字倍频器;将设计结果下载至载体PLD芯片;设计了系统测试方案,对数字倍频器的主要指标跟踪速度和精度进行了全面测试。根据测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了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有其自身缺陷。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工作可靠性很高,但当全数字倍频器的输入信号周期变化较大时,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倍频精度将明显下降,并出现了“吞噬脉冲”与“吐出脉冲”现象。

黄恒博[7](2013)在《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在提升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物流市场流通效率和强化物流信息获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物联网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卷烟物流业务中正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全面提升卷烟物流各环节的管控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和阐述如何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漳州烟草卷烟物流配送监控系统,本着“全面感知,全程监控”的现代物流建设目标,系统旨在达到卷烟配送过程信息化、网络化和可视化,从而提高烟草物流配送作业的管控能力,实现对卷烟配送过程中人、车、物的全程监控和智能管理。系统采用J2EE+WebGIS+WebServices的关键技术进行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开发设计。在感知层通过RFID、条形码、GPS等感知技术实现对人、车、物的位置感知和数据读取;在网络层采用WIFI、3G、GPRS等网络层技术实现信息传递;在应用层通过软件系统开发实现业务操作和监控管理。其中业务层子系统基于手持PDA进行开发,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回送,实现车辆趟检、发货扫描、电子签收、服务评价等配送服务功能;监控层子系统通过集成整合,采用Dorado和FLEX开发技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对卷烟配送过程中的发货进度、车辆运行、送货进度、服务评价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监控和展示,强化了卷烟物流配送的全程可视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卷配物流配送中心对卷烟配送全过程的管控水平,通过系统的全程可视化功能,为物流中心的决策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提供系统支撑;同时系统采用手持PDA设备进行到货签收,减少了票据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有效节省了配送成本。

朱平洋[8](2013)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DLNA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具备网络功能的电器设备(计算机、无线终端、家用电器等)的普及,人们迫切的希望这些设备在家庭网络中互联互通起来,从而实现便捷的数字媒体内容共享。客观上,迫切的需要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使得各种各样的设备能够互联互通起来,让用户有好的感受且使用方便,并且方案在现有设备上容易实现。DLNA就是众多解决方案的一种。DLNA的全称是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也就是数字生活网络联盟,它旨在解决个人计算机、消费电器、无线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共享成为可能,DLNA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有线和无线互操作家庭网络,使家庭网络中的视频、音乐、图像等数字媒体资源能够在网络下的设备(计算机、无线终端、家用电器等)之间进行轻松的,随时随地的,无缝的共享。Android是基于Linux平台的开放源码的智能操作系统,当前在我国应用广泛,在智能机市场上占绝对领先地位。本文研究在Android系统上实现DLNA力能,本人设计了软件功能和构架,并最终开发出满足DLNA标准的应用且可以和其他设备良好的互联互通。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介绍DLNA的概念和协议架构。介绍了DLNA定义的设备类型,分析了DLNA所采用的各种协议标准。2)研究DLNA采用的UPnP标准。简述了UPnP和其网络组成,分析了UPnP协议栈,深入研究了UPnP实现的工作流程。3)详细的阐述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DLNA协议栈开发。分析了协议栈所要开发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协议栈的软件结构、并对协议栈的每个模块做详细设计4)介绍了Android上层应用开发的细节和应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基于Android系统的DLNA设计与开发,开发了DLNA协议栈,实现了DLNA产品,可以应用于Android智能手机,也可应用于智能电视等Android平台,同时丰富了公司产品的内容,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同时本文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理解DLNA.本文的研究内容对DLNA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对基于Android的应用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扈莎莎[9](2011)在《基于GIS的电网调度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使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不断地提高系统调度运行人员的水平,尤其是电力系统故障后的恢复运行的快慢取决于调度运行人员的技能和运行经验。然而,调度运行人员一般很难从实际系统事故处理中积累足够的经验来提高他们的运行技能。杨凌供电分局调度中心目前没有任何信息系统能够辅助调度工作,咸阳供电局地调系统所提供的查看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依据现状,必须开发一套调度仿真系统,仿真调度功能,减少人为工作量,提高调度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以杨凌供电分局调度中心项目为背景,实现一套调度仿真系统。该系统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结合GIS技术开发平台,利用空间数据采集、图形显示及B/S应用等几大技术优势,把电力业务、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图形的显示、查询等功能。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形式实现供电局的线路、变电站以及主接线图的展示和查询浏览,同时还可以以用户的身份,验证登陆之后,查询影响的历史用户、开关的历史记录,以及对开关的闭合进行操作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的技术来管理电网中的数据,在提高电力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成为配电网的一个便利的办公工具。

赵为[10](2010)在《中国纳税服务优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纳税服务渊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涌动下,世界各国人民要求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服务人文化。由此,许多国家开始顺应纳税人需求,将纳税人权利提升到新高度,如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法律文件纷纷出炉,提出了“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纳税服务的浪潮。近年来,纳税服务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出现了一些的新动态、新趋势。在我国,纳税服务从概念提出至今,仅有短短的几十年光景,尤其是税务机关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引下,国家税务总局适时提出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税收主题,全国各级税务机关也逐渐转变税收征管理念,把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二00五年十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正式规范纳税服务的文件。虽然纳税服务理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势头发展迅猛,尤其最近五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推动下,各级税务机关确立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这一理念,积极主动开展纳税服务工作,纳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纳税服务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二00八年,国家税务总局正式设立了纳税服务司,纳税服务司成立,标志我国纳税服务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各级税务机关依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陆陆续续设立了纳税服务组织,至此从上至下一个为纳税人服务的规范组织架构初步形成,放眼未来,我国的纳税服务,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必将前途无限大有作为。本文从科学的税收根据理论出发,提出税务机关具有两大职能——“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由此将税收管理活动划分为两大系列:纳税服务系列与税务行政执法管理系列。本文专门论述我国税收管理活动中的纳税服务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税收征管经验和有效做法,探讨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和建议。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纳税服务的理论根据研究。指出税收的本质是政府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补偿。税务机关作为政府公共部门之一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即为纳税服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根本职能。第二部分:纳税服务与税收遵从。讨论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的税收观念、税收知识以及税收制度、税收管理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强化税收遵从的作用。第三部分:纳税服务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税收信息服务方面,第二、是纳税程序性服务方面、第三、是纳税人权益服务方面。第四部分:我国现阶段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及建议。通过比较税务管理组织结构模式,按照税务机关的两大职能——“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具体提出理想的税务管理组织结构设想,并针对我国现阶段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完善"软硬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软硬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应用模型的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QL注入防御
        1.2.2 二阶SQL注入相关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SQL注入理论
        2.1.1 SQL注入原理
        2.1.2 二阶SQL注入漏洞
    2.2 web应用模型
        2.2.1 模型的定义
        2.2.2 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QL语句映射关系的迁移Topo图生成
    3.1 迁移Topo图定义
    3.2 迁移Topo图生成框架
    3.3 初始测试用例集生成
    3.4 迁移与SQL语句映射关系建立
    3.5 迁移Topo图生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
    4.1 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框架
    4.2 基于迁移Topo图的测试序列生成
    4.3 SQL注入攻击向量生成
        4.3.1 攻击向量单元设计
        4.3.2 攻击向量生成策略
    4.4 测试用例集生成与漏洞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5.1 研究问题
    5.2 实验对象与环境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漏洞检测能力
        5.4.2 有效性分析
        5.4.3 扩展能力评估
    5.5 实验案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研究 ——以北卡三角研究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区域
        三、互动
    第三节 研究理论
        一、三螺旋理论
        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述评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历程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前互动关系的萌芽:隐形互动的产生
    第二节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互动关系的产生:大学服务职能的提出
        一、赠地学院的兴起,服务职能的间接体现
        二、威斯康星理念的问世,服务职能的正式提出
        三、城市大学协会的成立,大学服务理念的增强
    第三节 二战来互动关系的成熟:产学研合作制度的确立
        一、《布什报告》的颁布,奠定大学与区域产学互动基石
        二、《拜杜法案》的出台,助力大学与区域互动新历程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案例——北卡三角研究园成立与成长
    第一节 产生背景
        一、“枪支”使命下腾飞的科技
        二、军工业主导下崛起的经济
        三、创业精神下引领的文化
    第二节 从“种子”到“果实”:北卡三角研究园的成立与成长
        一、“种子萌芽”阶段:大学与区域合力推动
        二、“艰难发展”阶段:大学与区域共同努力
        三、“茁壮成长”阶段:大学与区域相互受益
        四、“开花结果”阶段:大学与区域成就与挑战
第四章 大学与区域互动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定位高远,为人类与区域谋福祉
    第二节 政府引导,政、学、企三界合作
    第三节 学科依托,敦实园区科研基础
    第四节 集群效应,构建区域环境优势
第五章 借鉴:习之机“智”
    第一节 大学明确区域发展定位,提高互动意识
    第二节 政府建立合理管理体制,保持互动自信
    第三节 大学强化学科优势,优化互动能力
    第四节 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营造互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直放站研究现状
        1.2.2 自适应滤波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工作内容安排
第2章 同频直放站系统整体概述
    2.1 同频直放站基本架构
    2.2 ICS直放站与传统直放站的区别
        2.2.1 传统模拟同频直放站存在的问题
        2.2.2 ICS同频直放站优势
    2.3 无线信道特性
        2.3.1 多径衰弱
        2.3.2 多普勒扩展
    2.4 同频直放站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C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原理及仿真
    3.1 自适应滤波器基本原理
    3.2 常用自适应干扰消除算法
        3.2.1 最速下降算法
        3.2.2 LMS最小均方算法
        3.2.3 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
        3.2.4 算法仿真对比总结
    3.3 基于附加参考序列的LMS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
        3.3.1 回波消除原理
        3.3.2 MATLAB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频直放站硬件验证平台
    4.1 硬件平台整体架构
        4.1.1 信号源端
        4.1.2 信号处理端
        4.1.3 信号检测端
    4.2 ICS同频直放站内部结构
        4.2.1 射频模块
        4.2.2 AD80305 集成射频芯片
        4.2.3 抽取、插值及成型滤波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波消除算法的FPGA实现
    5.1 算法实现整体架构
    5.2 各子模块的实现
        5.2.1 数据缓存与读取
        5.2.2 lms_coef_complex模块
        5.2.3 divider_57_46 峰值归一化模块
        5.2.4 update滤波器系数更新模块
        5.2.5 lms_fir_mult自适应回波生成模块
    5.3 FPGA板级实现结果与性能测试
        5.3.1 性能测试条件
        5.3.2 算法实现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REST架构风格在异构系统集成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选题背景
    1.3 REST架构风格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传统的Web Services
    2.1 基于分布式对象的架构
        2.1.1 CORBA和DCOM的时代
        2.1.2 基于J2EE的EJB时代
    2.2 传统Web Services的架构
        2.2.1 传统Web服务协议栈
        2.2.2 XML
        2.2.3 SOAP
        2.2.4 WSDL
        2.2.5 UDDI
    2.3 基于RPC架构风格Web Service架构
        2.3.1 RPC架构风格的基本概念
        2.3.2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缺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REST及其在异构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3.1 REST架构风格推导
        3.1.1 客户端-服务器约束
        3.1.2 无状态性约束
        3.1.3 缓存约束
        3.1.4 统一接口约束
        3.1.5 分层系统约束
        3.1.6 按需代码约束
    3.2 RESTful Web Services的核心技术
        3.2.1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
        3.2.2 Protocol buffers
        3.2.3 超文本转移协议(HTTP)
        3.2.4 WADL
        3.2.5 HTTPS
    3.3 REST的安全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3.3.1 REST安全问题分析
        3.3.2 安全对策研究
    3.4 REST与RPC风格的比较
        3.4.1 核心技术的对比
        3.4.2 服务特性的对比
    3.5 REST及其在异构系统集成中应用的原则与设计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航云异构系统设计
    4.1 异构系统描述
    4.2 系统数据集规划
        4.2.1 飞行器数据集
        4.2.2 机场数据集
        4.2.3 气象站数据集
    4.3 系统资源确定与命名
    4.4 系统操作资源接口
    4.5 系统客户端表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航云异构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展示
        5.2.1 航服务系统展示
        5.2.2 塔台监视系统展示
        5.2.3 低空雷达APP展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嵌入式图编程平台的控件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作的工作
第二章 控件生成的技术基础
    2.1 XML+XSLT数据交互技术
        2.1.1 XML数据描述方式
        2.1.2 XSLT模板技术
    2.2 嵌入式组件技术
        2.2.1 组件模型
        2.2.2 软件总线交互模型
    2.3 代码生成技术的研究
        2.3.1 组代码生成技术实现方法
        2.3.2 代码生成涉及的技术
    2.4 嵌入式跨平台技术
        2.4.1 通用硬件抽象层设计原则
        2.4.2 中间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件自动生成的设计
    3.1 控件自动生成系统架构
    3.2 EAGS系统设计思想
        3.2.1 控件裁剪分析
        3.2.2 EAGS系统框架
    3.3 EAGS控件代码结构模型
        3.3.1 控件模型
        3.3.2 控件代码模块划分策略
    3.4 控件跨平台生成设计思想
    3.5 控件跨平台生成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件生成的实现
    4.1 CASS平台整体架构
    4.2 EAGS控件生成流程
    4.3 标准描述文件的生成
        4.3.1 描述文件格式定义
        4.3.2 描述文件的形成
    4.4 代码生成的实现
        4.4.1 代码生成器模型
        4.4.2 代码生成算法
        4.4.3 功能代码的生成
        4.4.4 交互代码的生成
        4.4.5 代码生成系统框架
    4.5 控件跨平台生成的实现
        4.5.1 系统模板库的构建
        4.5.2 硬件抽象层中控件接口设计规范
        4.5.3 生成跨平台可执行文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控件生成实例
    5.1 控件的公共代码
    5.2 报警表格控件的实现
        5.2.1 报警表格控件的整体设计
        5.2.2 报警表格EAGS的应用
        5.2.3 报警表格控件跨平台的应用
    5.3 下拉框控件的实现
        5.3.1 下拉框控件的整体设计
        5.3.2 下拉框控件EAGS的应用
        5.3.3 下拉框控件跨平台的应用
    5.4 报警滚动条控件的实现
        5.4.1 报警滚动条控件的整体设计
        5.4.2 报警滚动条控件跨平台的应用
    5.5 其他平台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6)数字倍频器的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数字倍频技术的进展
    1.2 课题来源与意义
    1.3 数字倍频器的实现载体
    1.4 数字倍频器实现技术基础
        1.4.1 硬件描述语言
        1.4.2 PLD开发软件平台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数字倍频器的基本原理与补偿方法
    2.1 全数字倍频器的基本原理
    2.2 数字倍频器的误差分析
        2.2.1 测周期计数器的误差
        2.2.2 除法器产生的误差
    2.3 全数字倍频器的补偿方法
        2.3.1 分数分频补偿方法
        2.3.2 误差的余数补偿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数字倍频器的性能分析与系统组成
    3.1 全数字倍频器的性能分析
    3.2 全数字倍频器的组成
        3.2.1 设计系统组成
        3.2.2 数字倍频器模块组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设计
    4.1 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总体设计
        4.1.1 外设电路设计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
        4.2.1 同步测周期计数器模块设计
        4.2.2 自适应补偿分频器模块设计
        4.2.3 其它功能模块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实现
    5.1 时间与事件流的分析
        5.1.1 时间与事件表示
        5.1.2 数字倍频器的时间与事件关系
    5.2 数字倍频器模块实现
        5.2.1 同步测周期计数器的HDL实现与仿真
        5.2.2 自适应补偿分频器模块实现
        5.2.3 频率计模块与显示模块实现
        5.2.4 控制模块实现
    5.3 数字倍频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测试及其分析
    6.1 模块电路的仿真测试
    6.2 接.电路测试
        6.2.1 数码管显示电路测试
        6.2.2 整形电路路测试
    6.3 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性能的测试
        6.3.1 频率跟踪特性的测试
        6.3.2 倍频精度实验
    6.4 特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同步测周期计数器模块的Verilog HDL语言描述
    附件二 自适应补偿分频器模块的描述
    附件三 控制器、显示驱动、测频模块的Verilog HDL语言描述

(7)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开发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应用现状
        1.2.2 行业物联网应用现状
        1.2.3 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2.1 J2EE开发
        2.1.1 J2EE的体系结构
        2.1.2 Eclipse开发平台
        2.1.3 MVC设计模式
        2.1.4 SSH开发框架
        2.1.5 dorado中间件
        2.1.6 Dorado与SSH的集成开发
    2.2 WebGIS技术
        2.2.1 WebGIS概述
        2.2.2 ArcGIS Server简介
        2.2.3 基于ArcGIS和FLEX的WebGIS开发
    2.3 Web Services技术
        2.3.1 Web Services体系结构
        2.3.2 Web Services的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分析
        3.1.1 总体建设目标
        3.1.2 业务流程描述
    3.2 功能需求分析
        3.2.1 利益相关者识别
        3.2.2 中心监控层功能需求
        3.2.3 配送终端层功能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的性能需求
        3.3.2 系统安全性需求
        3.3.3 其他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总体设计的原则
    4.2 基于物联网的层次结构设计
        4.2.1 感知层
        4.2.2 网络层
        4.2.3 应用层
    4.3 中心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4.3.1 中心监控层的软件架构
        4.3.2 中心监控层的功能模块
    4.4 配送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4.4.1 配送服务系统的开发架构
        4.4.2 配送终端层的功能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5.1 系统ER图
        4.5.2 数据库表
    4.6 接口设计
        4.6.1 内部接口
        4.6.2 外部接口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中心监控层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1 系统主界面
        5.1.2 送货监控模块
        5.1.3 发货监控模块
        5.1.4 车辆趟检查询模块
        5.1.5 签收卡片管理模块
        5.1.6 签收进度查询模块
        5.1.7 签收进度统计模块代码
        5.1.8 零售户管理模块
        5.1.9 线路信息管理模块
        5.1.10 车辆管理模块
        5.1.11 数据同步模块
    5.2 PDA配送服务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登录模块
        5.2.2 导入数据模块
        5.2.3 车辆趟检模块
        5.2.4 发货扫描模块
        5.2.5 配送服务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规划
        6.1.1 测试环境
        6.1.2 测试方法
        6.1.3 测试内容
    6.2 测试用例
        6.2.1 配送监控系统测试用例
        6.2.2 PDA配送服务系统的测试用例
    6.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Android系统的DLNA功能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概述
    1.1 数字生活联盟(DLNA)简述
    1.2 Android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DLNA体系结构
    2.1 DLNA组织
    2.2 DLNA的设备类型
    2.3 DLNA的构架
第三章 DLNA所采用的UPnP标准
    3.1 UPnP简述
    3.2 UPnP网络组成
    3.3 UPnP协议栈
    3.4 UPnP实现的工作流程
    3.5 UPnP AV结构介绍
    3.6 DLNA交互消息实例
第四章 基于Android的DLNA协议栈的开发
    4.1 DLNA协议栈主要功能
    4.2 DLNA协议栈设计结构
    4.3 公共模块设计
    4.4 媒体服务器DMS设计
    4.5 媒体播放器DMR设计
    4.6 媒体控制器DMC设计
    4.7 协议栈编译
第五章 DLNA上层应用的开发
    5.1 DLNA上层应用设计
    5.2 DLNA应用测试
    5.3 DLNA应用测试结果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GIS的电网调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GIS的产生和发展
        1.1.1 国际上GIS的发展状况
        1.1.2 国内GIS的发展状况
        1.1.3 GIS的主要特征
    1.2 GIS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2.1 GIS的应用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配电网的需求分析
    2.2 配电网GIS的功能要求
        2.2.1. 配电网GIS的技术优势
        2.2.2 配电系统主要功能
        2.2.3 电力其它管理系统对GIS的需求
    2.3 配电网的业务组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IS的配电网设备管理的关键技术
    3.1 采用B/S模式的结构
        3.1.1 B/S模式的介绍
        3.1.2 C/S模式的介绍
        3.1.3 B/S模式和C/S模式的比较
    3.2 ArcGIS介绍
        3.2.1 ArcObjects简介
        3.2.2 ArcGIS Server概述
    3.3 oracle介绍
        3.3.1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3.3.2 Oracle数据库特征
    3.4 电力GIS数据库介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结构及功能
    4.1 系统网络拓扑图
    4.2 系统功能架构
    4.3 软件系统功能需求
        4.3.1 日志管理
        4.3.2 基础数据管理
        4.3.3 系统接口
        4.3.4 调度仿真
        4.3.5 报表生成功能
    4.4 接口与协议
        4.4.1 用户接口
        4.4..2 硬件接口
        4.4.3 软件接口
    4.5 数据库结构说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的调度仿真
    5.1 系统软件介绍
    5.2 部署阶段
        5.2.1 地图数据
        5.2.2 地图服务
        5.2.3 Oracle数据库的导入
        5.2.4 源代码(网站)部署
        5.2.5 本地化配置
    5.3 仿真实现结果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纳税服务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纳税服务的理论分析
    1.1 纳税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1.2 我国纳税服务发展的现状
    1.3 纳税服务的理论依据
        1.3.1 一个基本概念的再定义
        1.3.2 税收本质的基本认识
        1.3.3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根本职能
        1.3.4 享有纳税服务是纳税人权利之一
        1.3.5 纳税服务主体的再界定
2 纳税服务与税收遵从
    2.1 税收遵从基本理论概述
    2.2 纳税服务对强化税收遵从的作用
3 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
    3.1 税收信息服务
        3.1.1 税收信息服务的一般内容
        3.1.2 税收信息服务的方式
    3.2 纳税程序性服务
    3.3 纳税人权益服务
        3.3.1 纳税人权益服务的一般内容
        3.3.2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改进
4 我国现阶段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税收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4.2 纳税程序性服务存在的问题
    4.3 纳税人权益服务存在的问题
5 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
    5.1 引言
    5.2 税务管理组织机构模式比较
    5.3 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及建议
        5.3.1 理想的税务管理组织结构设想
        5.3.2 税收信息服务的机构设置与职责界定
        5.3.3 纳税程序性服务的改进建议
        5.3.4 纳税人权益服务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完善"软硬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应用模型的二阶SQL注入测试用例集生成[D]. 王维扬.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区域互动研究 ——以北卡三角研究园为例[D]. 王咏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同频直放站自适应回波消除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D]. 林榅财. 华侨大学, 2019(01)
  • [4]REST架构风格在异构系统集成中的研究与实现[D]. 邓健安.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5]嵌入式图编程平台的控件生成[D]. 肖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6]数字倍频器的FPGA实现[D]. 宣冠.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恒博. 厦门大学, 2013(05)
  • [8]基于Android系统的DLNA功能的设计与开发[D]. 朱平洋. 山东大学, 2013(10)
  • [9]基于GIS的电网调度的应用研究[D]. 扈莎莎. 长安大学, 2011(01)
  • [10]中国纳税服务优化探讨[D]. 赵为.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完善“软硬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