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正式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freelee[1](2021)在《宝石交易的尴尬一面》文中研究说明被渲染为"永恒"代名词的钻石,其价值只在美学和符号学意义上体现。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能作为原材料给人类科技进步作贡献。熠熠生辉的宝石背后,隐藏着阴暗的真相。全球钻石产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非洲产钻国以资源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在殖民统治时期,钻石生意创造的财富流入殖民者钱包。
支奕欢[2](2020)在《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地区拓展农业市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到2020年,中央连续四年下发的一号文件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地方各级政府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立足于“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无到有的两年短暂发展历程,面对目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创建、发展和传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一现实和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农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显得重要,而且比较有意义。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出于上述思考而确定的,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提升“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论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知识,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有关部门等方式,了解有关政策和当地品牌建设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现状、建设主体、建设举措进行研究梳理,对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对策,以期能对今后巴彦淖尔“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杜文彬[3](2020)在《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挑战的战略举措,我国STEM教育的政策要求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急需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成果支持。与此相对照,美国作为最早开展STEM教育的发达国家,其推动STEM教育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我国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本土化的课程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STEM教育以20世纪80年代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提出“科学素养”作为开端。短短三十几年间,其已完成从科学教育改革思潮到实体课程的进化,并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形式嵌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的生长空间构筑于学校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手段、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规格之间存在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STEM教育的发展动因。以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结构变化与矛盾解决主体在不同“行动者”间的转换为依据,可将美国STEM教育发展划分为STEM教育思想萌芽、课程体系初建、制度化推进以及标准化课程建设四个阶段。这背后既体现着学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大潮的回应,也凝结着科教精英、民间团体以及政府等不同利益团体以教育改革回应社会矛盾的斗争与妥协。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是STEM教育的思想萌芽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新格局带来大量高素质劳动力需求,面向少数精英的结构主义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新的人才结构需要。为解决上述矛盾,科教精英发起了以STS运动、2061计划为代表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以破除科学教育精英化的弊端。这次改革使科学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素养化、跨学科整合以及标准化等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新特征。STEM教育理念内核,包括面向国家劳动力需求的培养目标、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内容、秉承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及具有标准化评价烙印的课程评价,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构筑起来。尽管“STEM”这一专用术语尚未出现,其思想萌芽已经孕育在科学教育改革之中。但由于工程教育在STEM整合中缺乏实质性的地位,STEM教育尚未形成正式概念,也难以脱离于传统科学教育框架而获得自主发展。以“STEM教育”专门术语在2001年的出现为标志,2001年至2005年STEM教育处于课程体系初建阶段。随着美国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海外精英对STEM工作岗位的占领,硬科学在美国学校教育中不断式微。为保证市场中STEM专业人才储备,以工商业主利益为代表的民间组织纷纷要求学校加强硬科学教育。这一诉求为工程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开辟了通道,使STEM教育获得“工程”拼图,实现了其概念的完整建构。完成概念建构的STEM教育在大型学术团体主导下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长足进步,课程体系建设初见形态。但由于发展主体各自为政,STEM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呈现出各课程要素发展不均衡、发展动力受限等缺点。要应对伴随再工业化战略而来的STEM人才需求大潮,就必须在课程管理体系中做出调整,在更强力量的主导下实现整体推进。伴随着2006年《崛起于聚集的风暴之上》报告的发布,STEM教育正式进入联邦视野。2006年至2011年是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阶段。为配套促进制造业回岸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援、整体规划、项目引导以及法令保障手段,强势主导着STEM教育发展。同时,联邦政府还统合各利益主体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了STEM教育国家战略式推进。该阶段STEM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种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层出不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由于财政的突然倾斜,该时期STEM教育呈现一种聚焦价值讨论而轻视实践质量的状态,功利主义与形式主义危机接踵而至。以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对全美STEM教育项目的质量审查为开端,STEM教育进入标准化课程建设时期。为应对美国STEM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危机,曾一度缺位的课程专家重新主持STEM课程改革。以课程专家为主导,各发展力量通过构建横纵衔接的一贯制课程体系、开发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以及制定州级STEM课程实施标准,实现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并构筑起“联邦主导——地方规范——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实施体系。至此,STEM教育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身份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纵观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可发现STEM教育各个阶段都和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背景紧密相连,有其独特的发展机制,包括从外力推进与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以及由多元走向统一规范的课程实施机制。我国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着发展力量自发性、课程开发多元化与课程实践零散化等特点。从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梳理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经验、教训与发展机制,对接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发展现状,本研究认为美国STEM教育发展对我国具有以下发展启示:首先,在与“结构”的关系上,应适度超前于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间的矛盾暴露;其次,需联合各方“行动者”发挥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效用;最后,还要遵循科目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在内容开发机制与实践机制上要契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与育人要求,选择适配的发展方式。
王丽英[4](2020)在《论关检合并及其法治化》文中提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出入境检验检疫队伍及其职责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转隶海关总署,简称"关检合并"。海关与检验检疫之合并对传统海关法律体系、海关法相关内容、海关执法体系、海关救济体系等均带来冲击。国家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科学设置海关机构,优化海关职能,整合海关资源,以法治化、体系化理念和方式推进海关机构改革。从关检分分合合中审视关检合并的合理性,以关检合并后的实践衡量现有海关法律从体系到内容的滞后性或不适应,以"良法"标准提出适应关检合并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然性,为关检合并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提供法律保障。
刘真志[5](2020)在《thediamondloupe.com网站钻石题材新闻(2019)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钻石等奢侈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早在2009年就成为了第二大钻石消费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因各种原因需要了解钻石行业的最新动态,因此thediamondloupe.com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承载钻石行业所有重要新闻的网站,其源语为英语。但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针对钻石行业新闻的翻译必不可少。本文以thediamondloupe.com新闻网页的二十余篇英译汉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英国着名翻译家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对文本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翻译质量,提供更准确清晰的行业动态,并为相似题材的新闻翻译提供借鉴。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整篇论文的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翻译项目的背景、原文本的特点及项目意义。第二章描述了翻译过程,重点突出了译后修改环节。第三章回顾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并再次从文本类型、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三个方面验证了该理论指导本翻译实践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主要从新闻的标题翻译和正文翻译两方面展开,以探究钻石题材新闻的翻译策略。本翻译实践的难点是如何让目标读者最大可能接收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信息并实现交际目的。本文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分析标题和正文时采用了一些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如在翻译专有名词、缩略语和术语时,采取零翻译、音译、直译和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在翻译标题及长难句时,运用了增译、减译、分译、词序调整法和语态变换法这五种翻译技巧。最后,本文对钻石新闻翻译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展望:希望本翻译实践报告能为相似题材的新闻翻译提供借鉴。
杨松[6](2019)在《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文中提出起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在漫长而又复杂的19世纪,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散播到整个帝国范围内,是英帝国历史上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考察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它在帝国传播的历史。笔者立足于历史学和体育学等学科视角,在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以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勾勒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并对其阶段特征与传播动力给予分析,梳理体育运动传播的具体路径,着重探讨体育运动的传播对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的影响,最后,从国际史角度审视帝国殖民地与欧美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在传播过程中的抵抗与博弈。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以前,体育运动已广泛分布于英国,不仅植根于封建王室,而且依附于宗教庆典,弥漫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漫长的时代更迭中,英国体育运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血腥残忍、野蛮无序、赌博性强且在整体上呈现出阶层分化和等级性的特点。伴随着英国工业经济的扩张与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促进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使传统体育运动在工业化过程中开始向规范化、秩序化和文明化转型。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交通变革、工人休闲时间的增多与实际工资的提高以及商业化等广泛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体育的发展,使体育运动成为英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为它在英帝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从整体上考察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历史。从英国体育横向与纵向发展阶段看,传统体育向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与英帝国的殖民扩张几乎同步向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体育运动伴随着英国的文化扩张与殖民统治扩散至帝国各个殖民地。从时间上看,在19世纪以前,体育运动的扩散属于不自觉的传播阶段,主要以迁移到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为主,保持的“英格兰属性”发挥了主要作用。进入19世纪后,体育运动的传播则日益发展为帝国统治者的行为,传播力度大、范围辽阔、目的性强,英国诸多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具有多方面动力因素,既包含现代体育自身的内源性动力,又受到英帝国对外扩张的驱动,以及基于“白人优势理论”所阐发的帝国殖民者的“文明使命”。第三章阐述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传播的具体路径。首先是发端于英国公学的体育运动,它是维多利亚时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地仿照公学模式建立的学校同样以体育为课程内容,促进了体育在殖民地社会的传播。其次,以“强健派基督徒”为主的英国宗教,他们在向殖民者传播福音与帝国意识形态过程中,借助体育运动进行布道,逐渐形成四种传播模式,推进了英国体育运动的扩散。最后,是英国军队对体育运动的传播。19世纪中后期,军事体育的发展使帝国守卫者可以将体育带到帝国各个殖民地,不仅作为娱乐休闲,而且作为军事训练体系普遍存在,在一些战略要地和港口城市,英国军队的传播作用更为明显。它们是英国人在殖民地建立文化霸权,控制并稳定帝国秩序的主要工具,对于维持英帝国影响力至关重要。第四章着重探讨现代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中的影响。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载体之一,现代体育的传播与扩散在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视为一种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是英帝国主要的精神输出。对英国而言,体育运动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来源,铸就了“英国人”共有的身份,有助于“英国性”的塑造,至19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帝国,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帝国的重要基石,在军事意义与行政管理上培养了殖民世界的未来长官,确保并维持了帝国的对外扩张和空前强盛;此外,体育运动是使英帝国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具有关键性的文化要素,它建构起英帝国观念,联结起散居在海外的英国人,以体育运动作为帝国与殖民地间的文化纽带,有助于加强彼此的凝聚与团结。第五章则审视了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过程中遇到殖民地的抵抗运动以及与西方大国间的博弈。在英帝国秩序内部,基于民族主义与非殖民化的广阔背景,爱尔兰创建盖尔运动协会的直接目的就是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以配合爱尔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则使英国体育实现“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统治者相竞争。澳大利亚更多将体育运动充当为与母国调解的工具和表现民族意识的方式,以摆脱英国人看待他们伪善与施恩的态度。它们是殖民地社会反抗英国统治的代表,通过抵制体育运动的途径来实现民族独立或寻求国家自治。从世界范围看,欧洲殖民国家中的法国与德国将体育看作是权力管制与争夺的场域之一,对体育运动的参与隐含着浓烈的政治化色彩;在大西洋彼岸,经历南北战争及镀金时代的美国人则排斥具有象征性地英国板球并建构起棒球运动的神话,以尝试建立美国文化霸权。现代体育运动是英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帝国的传播与文化扩张具有密切联系,在英帝国殖民统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启发式工具和视角,以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为观察视域,可以看做是一种研究英帝国史的新思路,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丰富历史学科的整体研究。此外,对相关史料的全面搜集、深度挖掘和详细分析,可以为英帝国史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史料资源。
刘娟[7](2019)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地质公园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地质公园建设,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地质公园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地质公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面临的问题多,需要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标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工作。本文依托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在野外考察、公园规划编制等工作以及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章程和操作指南为基础上,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再以沂蒙山地质公园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参考,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建议,提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未来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借鉴。本文获得认识如下:1.系统的分析并总结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包括区位条件,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资源,前人研究成果及合作基础三大方面。2.对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公园区域差异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资源与环境保护不到位、地质公园建设力度不足、社区融入不深、地质公园规划不尽完善、科普科研活动开展不足的七方面的问题。3.针对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意见,提出了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包括加大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维护与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地质公园规划管理能力、强化地质公园建设理念、打造地质公园产品和品牌、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地质科普教育、实现“数字地质公园”、加强与国内外地质公园之间的联系、资金筹措方案等,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并为其它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提供借鉴。
宁小倩[8](2018)在《重庆保税港区十年征程记》文中研究说明完善开放口岸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提高监管、服务水平,促进物流贸易高效便捷。加快枢纽型口岸建设,建好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年前,承载着西部开发开放使命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以下简称"重庆保税港区")正式获批。其时,港区所在地尽是山丘深壑、农田溪流。十年后,保税港区已崛起为一座新城,成为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重庆保税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14个保税港区第一,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保税港区前三强。"作为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短短十年能比肩沿海地区,这首先得益于
程香丽,王俊秋[9](2017)在《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主体、类型与效果》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是指来自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行动主体,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管理、控制或约束企业的环境影响行为,以实现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通过对治理系统中各行动主体的分析,将治理分为七种基本类型,其中三种分别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的单方治理,四种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两者结合或三者结合所形成的共同治理。根据政府治理的强制性程度、企业治理的行动主体、社会治理的行为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一些子类型。某一特定的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进而影响到治理效果;各种治理类型之间可以有意组合,形成治理合力;政府可以通过"元治理"对各种治理类型进行统筹安排,以发挥更好的治理效果。
谢敏[10](2017)在《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绩效管理是政府和公共部门一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兼而有之的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开展距今已逾百年。检验检疫部门是国家重要的涉外经济管理部门,肩负着为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执法把关和服务发展的重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6月被政府绩效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确定为“国务院机构机关工作绩效管理”的试点部门之一。广东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全国质检系统第一大局,外贸进出口业务量排名全国第一,从2011年起其对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观广东检验检疫部门五年来的绩效管理实践,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在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设立了绩效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公务员考核和评价制度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整体上仍处于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雏形阶段,每个绩效管理环节发挥的作用有限,未具有整体合力;绩效目标导向性、评价程序和方式的科学性、绩效数据的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客观性、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公众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适应内部管理的持续提升和检验检疫性良好形象的建立维护的需要。基于以上事实,笔者考虑立足广东检验检疫部门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提出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策略。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公共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讨论之上,同时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定量和访谈调查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广东检验检疫部门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原因探究,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样本数据统计和分析,笔者对广东检验检疫部门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估、绩效指标、绩效沟通和绩效激励进行了问题及其诱因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存在问题是深受制度因素、组织目标因素、价值取向因素、制度程序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因此,提出了塑造组织愿景与部门认同、合理规划部门和个人绩效目标、建设基于检验检疫大数据的绩效信息平台、增强绩效沟通、改进绩效评价方式、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和竞争机制、开放服务理念和对非量化绩效的评价的努力方向。本研究旨在能为检验检疫部门甚至其他政府公共部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探索一个正确的道路方向,可复制推广其有效的模式,降低重复走弯路的机率。
二、我国正式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正式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宝石交易的尴尬一面(论文提纲范文)
熠熠生辉的宝石背后,隐藏着阴暗的真相。 |
“洗白” |
血钻总统 |
金伯利进程 |
沉痛代价 |
(2)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品牌的相关概念 |
2.1.2 区域品牌的相关概念 |
2.1.3 农产品区域品牌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产业集群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巴彦淖尔市农业概况及“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历程 |
3.1 巴彦淖尔农业发展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种养殖规模情况 |
3.1.3 绿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
3.2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历程 |
3.2.1 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始阶段 |
3.2.2 “天赋河套”品牌形成阶段 |
3.2.3 “天赋河套”品牌使用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
4.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体及其作用 |
4.1.1 发挥政府引导与扶持作用 |
4.1.2 发挥龙头企业市场经营主体作用 |
4.1.3 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 |
4.1.4 发挥广大农户的基础作用 |
4.2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举措 |
4.2.1 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
4.2.2 制定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品牌使用秩序 |
4.2.3 完善技术规程,全过程应用“天赋河套”团体标准 |
4.2.4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
4.2.5 多角度开展宣传,推动品牌传播 |
4.2.6 构建保险理赔机制,维护品牌信誉 |
4.3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 |
4.3.1 初步形成大品牌格局 |
4.3.2 产品产业链逐步延伸 |
4.3.3 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
4.3.4 社会关注日益增多 |
4.4 本章小结 |
5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
5.1 整体品牌意识不强 |
5.2 品牌管理体制不健全 |
5.3 品牌竞争力不够强大 |
5.4 品牌的质量基础不牢固 |
5.5 品牌监管体系不完善 |
5.6 品牌效益不明显 |
5.7 本章小结 |
6 加强“天赋河套”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顶层筹划“天赋河套”品牌建设 |
6.1.1 统筹处理好“天赋河套”品牌与本地各产品品牌的关系 |
6.1.2 健全“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与管理体制 |
6.1.3 改善宏观政策环境 |
6.2 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工作 |
6.2.1 坚持系统治理,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
6.2.2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
6.2.3 强化项目支撑,加强统筹保障 |
6.3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
6.3.1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
6.3.2 发展现代种业 |
6.3.3 夯实现代农牧业生产基础 |
6.3.4 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 |
6.4 完善“天赋河套”品牌的标准化体系 |
6.4.1 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6.4.2 强化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
6.5 健全“天赋河套”品牌保护体系 |
6.5.1 严格落实品牌准入退出制度 |
6.5.2 建设品牌权益保护体系 |
6.5.3 建立扶持激励机制 |
6.6 建立“天赋河套”品牌产业服务体系 |
6.6.1 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 |
6.6.2 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
6.6.3 建立技术培训体系 |
6.7 增加对“天赋河套”品牌建设的投入 |
6.7.1 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
6.7.2 强化项目管理 |
6.8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问题界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STEM教育的一般研究 |
二、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审视与思考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课程史研究的理论审视 |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
三、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的研究方法选择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深化STEM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
二、为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参考经验 |
第二章 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与发展阶段 |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 |
一、STEM教育发展矛盾的梳理 |
二、推动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基本解释 |
第二节 STEM教育发展的矛盾结构变化与阶段划分 |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孕育STEM教育思想萌芽 |
二、工程教育的加入带动STEM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
三、政府力量主导学校课程改革与STEM教育制度化建设 |
四、课程专家主导的STEM教育标准化课程体系构建 |
第三章 科学教育改革中的STEM教育思想萌芽 |
第一节 学校教育面临转型课题 |
一、精英化科学教育难以满足大量技术型人才需求 |
二、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工程教育式微 |
第二节 科学教育新特征的出现 |
一、不同团体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试验 |
二、多重改革下科学教育呈现新特征 |
第三节 科工教育改革的实践火种 |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下的科学课程整合实践 |
二、前瞻性却举步维艰的工程教育项目发展 |
第四节 思想萌芽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
一、STEM教育的理论基础大致形成 |
二、STEM教育的实践路径初见端倪 |
三、STEM概念发展尚未完善 |
第四章 工程教育推动的STEM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
第一节 STEM人才预警与工程教育的纳入 |
一、硬科学专业选择持续遇冷引发STEM劳动力危机 |
二、STEM本土人才储备需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 |
三、基础教育中纳入工程教育实现STEM专业准备 |
第二节 依托工程教育实现STEM教育完整拼图 |
一、以工程教育作为STEM整合的“催化剂” |
二、“术语”出现与STEM教育步入系统化发展 |
第三节 民间大型学术团体主导的STEM课程研究 |
一、STEM课程改革全国示范项目出现——以“项目引路计划”为例 |
二、《学生如何学习科学》发布与对探究式教学手段的重新思考 |
三、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引导的全国性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 |
第四节 STEM课程体系的初建表现 |
一、STEM课程理念共识初步形成 |
二、STEM课程开发技术层面的经验累积 |
三、多方主体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的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 |
第一节 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式发展需求 |
一、联邦政府的“风险投资” |
二、标准化运动下STEM教学质量堪忧 |
三、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上升进程 |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STEM教育政策建设 |
一、大力度财政拨款为STEM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
二、STEM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
三、以竞争性拨款项目调动各方STEM教育参与热情 |
四、立法以昭示发展STEM教育的国家意志 |
第三节 政府引领下STEM教育多主体发展合力形成 |
一、联邦主导下民间组织的STEM教育推动路径 |
二、“多元主体”STEM教育改革模式形成 |
第四节 制度化推进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点 |
一、为满足国家劳动力需求而发展的STEM教育 |
二、STEM教育价值唤醒研究的热潮 |
三、趋向多元的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 |
第六章 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 |
第一节 STEM教育发展面临内外困境 |
一、再工业化战略持续升级带来STEM劳动力需求倍增 |
二、STEM教育实施出现形式主义危机 |
三、功利主义反噬STEM劳动力培养效率 |
第二节 迈向标准化的STEM课程建设 |
一、横纵衔接的STEM课程体系 |
二、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 |
三、内容性与表现性一致的STEM课程实施标准 |
第三节 标准化课程建设阶段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
一、课程专家成为STEM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 |
二、纳入人文学科提升STEM教育育人价值 |
三、强化问责保障STEM教育发展质量 |
四、层次分明的课程实施体系实现STEM教育有效落地 |
第七章 STEM教育发展机制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机制解析 |
一、从外力推进到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 |
二、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 |
三、由多元走向统一的课程实施机制 |
第二节 美国STEM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一、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论关检合并及其法治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机构改革与海关机构的变迁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海关机构雏形 |
(二)海关总署脱离隶属关系,重新独立设置 |
(三)海关机构不断调整并实现法治化 |
(四)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从合并到分开再到合并 |
二、关检合并法治化 |
(一)相关法律法规落后于关检合并,应与时俱进进行修改 |
(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依据位阶低,重大改革于法无据 |
(三)对接关检合并机构改革修改《海关法》,保证其科学性 |
(四)新“三定”方案与海关机构改革 |
三、关检合并后优化海关“三级事权” |
(5)thediamondloupe.com网站钻石题材新闻(2019)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
1.1 Project Background |
1.2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Text |
1.3 Project Significance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2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Revision After the Translation |
2.3.1 Revision at Lexical Level |
2.3.2 Revision at Syntactic Level |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
3.1 Brief Review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3.2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to E-C Translation of Diamond News |
3.2.2 Target Readers |
3.2.3 Translation Purpose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s |
4.1.1 Translation of Titles with the Form of a Phrase |
4.1.2 Translation of Titles with the Form of a Sentence |
4.2 Translation of the Body |
4.2.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4.2.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6)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体育运动的概念与研究资料 |
(一) 体育运动概念的说明 |
(二) 研究资料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基本框架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 |
第一节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传统体育的概况 |
一、上层阶级的体育运动 |
二、普通民众的体育运动 |
三、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
第二节 英国传统体育的式微及转型 |
一、工业革命前期传统体育的存续 |
二、工业革命后期传统体育的衰落与转型 |
第三节 英国现代体育的发展 |
一、新式体育项目的“发明”及体育规则的制定 |
二、19世纪体育技术的持续进步 |
三、工人实际工资与休闲时间的增多 |
四、现代体育的日益商业化与大众化 |
第二章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的传播及其动力 |
第一节 英帝国殖民统治中的体育运动 |
一、英国的海外殖民与帝国建立 |
二、英帝国在治理模式与文化扩张中的体育运动 |
第二节 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不同阶段 |
一、19世纪以前传统体育在早期殖民地的传播 |
二、19世纪现代体育在英帝国殖民地的传播 |
第三节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传播的动力 |
一、现代体育内源性的延伸 |
二、英国对外扩张的驱动 |
三、殖民者“文明使命观”的影响 |
第三章 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路径 |
第一节 英国学校体育教育及在英帝国的传播 |
一、英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
二、英国体育教育模式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二节 英国强健派基督教对体育运动的传播 |
一、基督教在英帝国的传教事业 |
二、强健派基督教的出现及与体育运动的联系 |
三、强健派基督教与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三节 英国军事体育的发展及对体育的传播 |
一、体育运动在英国军队中的发展 |
二、军事体育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四章 现代体育的传播对英帝国产生的影响 |
第一节 现代体育与英国国家认同的加强 |
一、英国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初步形成 |
二、体育运动对国家认同及“英国性”的塑造 |
第二节 现代体育与英帝国统治基础的巩固 |
一、体育教育对帝国服务意识的强化 |
二、体育运动对富有战斗力军队的塑造 |
三、体育运动对英帝国优秀管理者的培养 |
第三节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中的作用 |
一、联结散居在帝国殖民地中的英国人 |
二、英帝国实施殖民统治的重要方式 |
三、英帝国凝聚与团结的“黏合剂” |
第五章 世界不同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 |
第一节 殖民地对体育传播的反应 |
一、爱尔兰盖尔运动协会对英国体育运动的抵制 |
二、印度民族主义进程中的体育本土化 |
三、澳大利亚的体育运动与其自治之路 |
第二节 1914年以前欧洲主要国家对体育传播的反应 |
一、法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努力 |
二、德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与英国的竞争 |
第三节 美国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 |
一、美国对英国体育运动的继承与排斥 |
二、美国体育运动的“例外主义” |
三、美国体育运动的扩散及对英国文化霸权的争夺 |
结语 |
一、英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体育的发展 |
二、英国现代体育传播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
三、英国现代体育对世界体育及国际秩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地质公园建设现状 |
1.2.2 国内地质公园建设现状 |
1.2.3 前人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完成工作量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地质概况 |
2.3.1 地层 |
2.3.2 地质构造 |
2.4 社会经济概况 |
2.5 公园发展概况 |
2.5.1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 |
2.5.2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概况 |
3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 |
3.1 可持续发展概述 |
3.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内涵 |
3.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3.2 地质公园与可持续发展 |
3.3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
3.3.1 区位优势 |
3.3.2 资源优势 |
3.4 研究成果和合作基础 |
4 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公园区域差异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
4.1.2 资源保护及环境整治问题 |
4.1.3 社区融入问题 |
4.1.4 地质公园建设力度不足 |
4.1.5 地质公园规划不尽完善 |
4.1.6 科普科研活动开展不足 |
4.1.7 宣传力度不足 |
4.2 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
4.2.1 加强地质公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
4.2.2 调整地质公园园区,保证园区的完整性 |
4.2.3 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
4.2.4 地质遗迹分级保护,完善基础保护设施 |
4.2.5 夯实基础工作,开展互动交流学习 |
4.2.6 加大科学普及,社区融入,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
5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
5.1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评估意见 |
5.2 发展对策 |
5.2.1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
5.2.2 维护与更新基础设施 |
5.2.3 提升地质公园规划管理能力 |
5.2.4 强化地质公园建设理念 |
5.2.5 打造地质公园产品和品牌 |
5.2.6 建立和开发科研科普基地、科普路线 |
5.2.7 进一步提升地质科普教育 |
5.2.8 完善信息中心建设,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
5.2.9 加强与国内外地质公园之间的联系 |
5.2.10 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 |
5.3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主体、类型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主体 |
二、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类型 |
1. 政府治理:命令与控制型、经济激励型、信息与规劝型工具 |
2. 企业治理:企业或行业的自治 |
3. 社会治理:制定规范性标准、施加具体性压力、实施日常性教化 |
4. 共同治理:四种治理类型 |
三、企业环境行为治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
1. 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的相互作用 |
2. 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的组合和运用 |
3. 政府的元治理角色 |
四、结论和讨论 |
(10)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2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 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广东检验检疫部门概览 |
3.2 绩效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
3.3 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
4 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 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 |
4.2 绩效信息处理方式落后 |
4.3 绩效沟通和反馈均缺乏 |
4.4 绩效评估不合理 |
4.5 绩效指标体系片面化 |
4.6 绩效改进几乎不存在 |
4.7 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满意度不高 |
5 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
5.2 制度基础不完善 |
5.3 绩效目标取向不正确 |
5.4 价值取向有偏差 |
5.5 程序设置不完整 |
6 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6.1 培养正确绩效管理理念 |
6.2 科学设计绩效目标和指标 |
6.3 建设基于检验检疫大数据的绩效信息平台 |
6.4 增强绩效沟通 |
6.5 改进绩效评价方式 |
6.6 优化绩效指标体系 |
6.7 实现正向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全员激励 |
6.8 开放服务理念追求绩效改进 |
6.9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四、我国正式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宝石交易的尴尬一面[J]. freelee. 看世界, 2021(15)
- [2]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D]. 支奕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D]. 杜文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论关检合并及其法治化[J]. 王丽英.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thediamondloupe.com网站钻石题材新闻(2019)汉译实践报告[D]. 刘真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D]. 杨松.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7]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重庆保税港区十年征程记[J]. 宁小倩. 当代党员, 2018(06)
- [9]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主体、类型与效果[J]. 程香丽,王俊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0]广东省政府检验检疫部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谢敏.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