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一、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20)在《西北生态脆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修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气温变化,导致降水时空分布更为不均;伴随人口迅速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系列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尤其在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水资源极其短缺,加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壤生产能力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因此,要解决好西北脆弱生态区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关键要解决好水的问题,协调好西北地区的水土资源配置问题。本文从“水-土地-粮食”耦联视角出发,通过对西北地区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合理配置,提升水、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西北地区水-土地-粮食的协同优化,以水定发展,从而促进对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全球变暖带来可利用的水资源量预测难度加大,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不确定性随之增加,加上生态系统自身复杂性、人类活动的主观性、盲目性等,这些都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难度加大。本文在充分辨识系统不确定性、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以及参数设置对这些不确定信息加以表征和处理,并选择三江源区、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模型,在考虑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效率,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具体包括:(1)开发耦合条件价值风险的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用于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在区域可用水量和产草量未知条件下,对不同区域超载畜牧面积和草地治理面积进行优化。考虑决策者对风险所持有不同的态度将对草地生态恢复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影响,引入条件风险因子,以表征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风险概率的大小,计算结果供决策者在经济收益与系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以便更好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修复关系。(2)开发区间相对遗憾分析方法,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解决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之间竞争、协调问题;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占比较高,挤占生态用水。模型设置在预留生态保护区生态用水后,再对剩余水量进行分配,并且对生活、工业、生态用水的优先顺序做出安排,设定地下、地表水联合调度的不同情景方案,设定最大最小可开采地下水量,引入最小最大遗憾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来水情景下,最大遗憾值最小农业灌溉用水量,也是最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的灌溉方案。(3)开发了机会约束分式规划方法用于玉门市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建立机会约束条件下的种植结构分式规划模型,解决多目标模型中权重设定过于主观的缺陷,计算得到最小用水量前提下最大种植收益的方案,并得出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配水量、产量和收益。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满足本区域基本粮食需求条件下,尽可能大力发展低耗水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如枸杞)值得提倡,高耗水的作物(如蔬菜)建议外调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如此可以保障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进而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4)将作物水足迹理论引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中,在农业、粮食、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约束条件下,提出基于水足迹的分式规划模型来协调管理水-土地-粮食三者的关系,通过计算不同作物的蓝绿水足迹,将最佳粮食需求转化为最佳种植方案。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问题,需要从水-土地-粮食耦联关系入手,重视三者之间的互馈关联作用,开展地区的水-土地-粮食的协同优化,提供优化方案,供科学决策参考。本文开发的系列优化模型可有效地应用于西北生态脆弱区的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实践中,也可供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借鉴参考,研究结果可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水资源、土地管理部门政策制定、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升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地区粮食安全。

李晓阳[2](2020)在《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研究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识别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因素对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在1987-2015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SFA模型,分析1987-2015年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1987-2015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以荒漠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荒漠面积占到80%以上。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草地和水域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从-0.51%和-1.14%变为-0.9%和-0.9%;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持续增加。空间尺度上,1987-2015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瓜州县和玉门市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用地强度呈现从中心高密度向周围低密度延展的趋势。(2)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强度呈递增趋势,1987-2015年土地利用强度值升高了35.36,年均上升1.22。其中,1996-2007年土地利用强度增加最快,达到24.17,占到总强度值的68.35%,2007年后仍有增长。空间格局由“东西低,中间高”变为“中东高,西部低”。灌区尺度土地利用强度以双塔水库为界,昌马灌区和花海灌区土地利用强度呈现类型多样化和强度多级化,整体强度高于双塔灌区,且三大灌区土地利用强度在不同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各乡镇土地利用强度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局部形成了“低-高”和“高-高”的集聚状态。(3)灌区尺度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显着,1987-1996年三大灌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移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有关,1996-2007年受用地变化和移民的影响,2007-2015年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用地变化关系显着。这与“两西”农业建设移民安置工程、“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1996-2006年)”等政策实施相关,与现实情况相符,即土地利用强度与政策关系显着。

王家辉[3](2019)在《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内陆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敦煌市是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问题最为典型的区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敦煌水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凸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享有盛名的月牙泉等历史名胜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以敦煌市为例,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与规划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敦煌市引哈济党方案,并深入分析了该工程的质量技术问题;根据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的需求,分析了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最后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对策。本研究旨在为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提供技术建议,以期推进敦煌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河西地区其他城市水资源利用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可知,近半个世纪来,敦煌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己形成了配置较齐全的水库、干、支、斗、农渠系统。2、查清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因素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期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人们高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出现水资源过度利用的现象,目前利用水资源强度已经超越了敦煌市水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因而引发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3、提出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方案鉴于目前疏勒河干流灌区自身缺水的状况下,保证每年向下游下泄生态用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计划通过引哈济党工程调水,为解决敦煌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节水分流方案奠定基础。4、分析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重大技术问题深入分析了引哈济党工程存在的高边坡稳定、滑坡、渗漏和湿陷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5、提出了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通过对敦煌市疏勒河节流潜力评估以及需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提出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6、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并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邹明亮[4](2018)在《基于GRACE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气候变化对全球,尤其是干旱区的水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演替有着深刻且深远的影响。对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受传统气象、水文监测数据诸多缺陷的约束,给宏观尺度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水资源—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的研究更是难以开展。本文以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以GRACE重力卫星反演的陆表水储量变化量作为指示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的标识,以MODIS影像计算的增强型植被指数作为衡量流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的指标,对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干旱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高精度的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严密的论证,最终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时间上,疏勒河流域陆表水储量变化量和植被指数在月尺度、多年月平均尺度、季节尺度以及年际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以及趋势性规律;(2)空间上,疏勒河流域水储量变化量和植被指数在流域尺度、子分区尺度以及像元尺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3)近15年来,疏勒河流域陆表水储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南部山区下降最慢,中部平原区下降较快,北部山区下降最快;而植被指数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南部山区上升最显着,中部平原区次之,北部山区较轻微;(4)从流域整体尺度上看,陆表水储量年际变化量—植被指数年均值呈现中度负相关关系;从子分区尺度上看,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陆表水储量年际变化量—植被指数年均值相关性不显着,而中部平原区两者呈现高度负相关关系;从像元尺度上看,中部平原区的灌区陆表水储量年际变化量—植被指数年均值呈现出极高的负相关关系,人工林和人工草地次之,其余地区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显着;(5)近年来,在流域降水量、上游来水量和蒸发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背景下,流域中部平原区的人工植被,尤其是耕地、人工草地和人工林面积的快速、持续上升,加大了流域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消耗量,致使流域水资源量骤减,最终表现为陆表水储量年际变化量—植被指数年均值呈现高度负相关的现象;(6)在不借助任何气象、水文站点监测数据的前提下,仅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成功地对疏勒河流域2014年发生的特大旱灾进行有效识别,证明了GRACE重力卫星在小流域尺度陆表水储量变化与旱情监测等领域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Magzum Nurolla,张彦,张嘉星,齐学斌[5](2018)在《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种植结构优化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文中指出为了探究人民胜利渠灌区近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并通过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利用ArcGIS和Matlab软件分别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构建了灌区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中游3区和下游6区地下水埋深较大且中游3区已经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有显着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化模型,当中游3区和下游6区分别削减种植面积477.84和569.56万m2,上游1区和中游3区分别削减水稻种植面积14 160.18、101.95万m2时,可以使灌区有限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具有最大的效益。

齐敬辉[6](2017)在《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演变的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内容。疏勒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界地带,这里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巨大,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然而,这里曾经又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政府已陆续向该地输送生态移民10多万人,致使该区耕地面积迅速扩张,农业灌溉用水急剧增加,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然而,相对于同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的石羊河和黑河而言,人们对疏勒河流域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加强对该区生态演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选择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MODIS、SPOT、NOAA等遥感数据产品及相关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该区域198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植被指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987~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耕地、建设用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净增加,高、中、低覆盖度草地、水域湿地和无植被区面积净减少。2000~2006和2006~2010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快,其他时段变化较慢。中、高覆盖度草地的转换强度最高,其次为低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和水域湿地,再次为建设用地和耕地,无植被区的转换强度最小。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总体平稳,除耕地的转出变化外,其他地类的转入转出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耕地的主要转入来源是草地和灌木林地,主要转出对象是建设用地。低覆盖度草地的主要转入来源是中、高覆盖度草地和水域湿地,主要转出对象是中、高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和耕地。中覆盖度草地的主要转入转出对象都是高、低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高覆盖度草地的主要转入转出对象都是中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和水域湿地。灌木林地和水域湿地的主要转入转出对象都是草地。无植被区的主要转入来源是低覆盖度草地和水域湿地,主要转出对象是低覆盖度草地。建设用地的主要转入来源是耕地。1987年以来,疏勒河流域38.18%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中高度转换比例超过10%。空间分布上,绿洲内部的老耕作区变化较少,转换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洲外围、自然植被覆盖区和移民安置点周边。对比分析发现,Landsat、MODIS和NOAA数据的一致性较强,SPOT数据的可比性差,不适用于疏勒河流域研究。近30多年来,疏勒河流域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自然植被NDVI在1980s~2000s中期呈波动性退化趋势,特别是1990s退化最严重,2000s中期以后呈快速改善趋势。中下游耕地NDVI在1980s~1990s中期和2000s中期~2010s中期呈快速增加趋势,1990s中期~2000s中期呈快速退化态势。疏勒河中下游植被退化区主要集中在桥子村周边地区,流域东西两侧的北石河地区、敦煌东湖、北湖和西湖湿地也有零星分布,上游植被退化区的分布相对分散。植被改善区分布广泛,中下游地区主要集中在花海灌区、昌马灌区和双塔灌区的移民安置点周边。疏勒河上游植被变化轨迹基本一致,呈间断式波动上升态势,分别在1993~1995和2000~2001年处出现间断,NDVI值急剧下降,随后快速上升。中下游植被变化轨迹相对复杂,但大多数地区都经历了研究时段早期和末期植被增加、中期植被退化的阶段,所不同的是植被退化起始时间不一致,疏勒河西部地区植被退化位于1990s中期~2000s中期,而东部地区位于1990s初~2000s中期,桥子村周边区域植被处于持续退化态势。1980~2015年,疏勒河流域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上游增温略小于中下游,上游增温主要在秋冬季,中下游增温主要在春夏季。年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春季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1980s~1990s降水较少,2000年以来降水逐渐增多,同时变幅也在加大。上游降水增幅大于中下游,上游降水增加主要在夏秋季,中下游主要在秋季。上游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中下游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都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1980~1993年呈下降趋势,1994~2015年呈增加趋势。上游年出山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1980~1994年,昌马堡呈减少趋势,党城湾呈增加趋势,1994~2015年,昌马堡呈增加趋势,而党城湾呈减少态势。1986年以来,疏勒河中下游农业人口增长迅速,净增7.89万人,瓜州和玉门增长最多。非农人口增长缓慢,净增1.41万人,玉门市非农人口自1995年后持续减少,净减6.66万人。耕地面积在2005~2014年间急剧扩张,净增47.44万亩,主要集中在瓜州和玉门。农业种植结构向节水方向发展,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不断降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不断提高。牛羊等牲畜的舍饲养殖逐步取代了传统放牧,基本解除了畜牧业发展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作用。农业发展政策、生态政策、移民政策、流域管理和城乡发展政策等都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演变产生重要影响。1996~2006年,双塔、昌马及花海三大灌区的灌溉用水累计增加58.22×108m3,昌马堡水文站的年径流量累计增加72.15×108m3,因此相对于1990年代,疏勒河农业开发项目并没有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灌溉压力。1987~2015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壤湿度主要呈降低趋势,降低区域主要集中在远离耕作区的自然植被区,其中以桥子村周边地区和敦煌东湖湿地最为明显。近30年来,疏勒河上游植被变化主要受年均地温、年降水量、高温日数、强降水日数和大风日数影响,前三者起正向作用,后两者起负向作用,其中年均地温和年降水量的作用程度最高且相差无几。中下游自然植被变化的驱动要素在各县市不尽相同,其中耕地面积、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日数为共同作用要素,其中耕地面积的作用程度最大且为正向作用,说明人类活动对当地植被影响大于自然因素。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日数对当地植被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强降水日数的作用在局部地区超过年降水量。年均地温和年积温虽然也具有较大贡献值,但只是在局部地区起作用。桥子村周边地区所出现的严重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和植被退化等现象,主要是由于昌马水库建成后的截流蓄水所造成的。由本文分析可知,疏勒河上游植被变化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控制,中下游自然植被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和降水共同作用,且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受惠于近十多年来疏勒河流域降水量和上游来水量的持续增加,中下游新开垦的40多万亩耕地并未对当地自然植被生长造成全局件的不利影响,植被退化只是出现在局部地区。但是应当看到,一旦气候变化红利消失,疏勒河出山径流量将回归常态,届时疏勒河中下游庞大的灌溉规模将难以维系,自然植被将不可以避免面临退化风险。为此,疏勒河流域管理当局要仅仅抓住疏勒河处于丰水期的时间窗口,积极引导农业人口转移,严格控制耕地总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赵国荣[7](2016)在《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疏勒河流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着敦煌“母亲河”之称。昌马水库作为疏勒河的龙头工程,是疏勒河灌区的命脉工程之一,直接关系着灌区的生死存亡。昌马水库自1997年开工,2001年12月开始蓄水,2003年11月正式建成,水库总库容1.934亿m3。昌马水库的修建抬高了水位,形成了在水库大坝至库尾的回水曲线。随着水深的增加,库区纵坡降缓,流速降低,水流挟沙能力减小,泥沙沉淀,最终在库区形成淤积,严重影响水库的使用效益,甚至将可能导致水库失效报废。所以,对昌马水库进行减淤调度优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着疏勒河灌区134.42万亩耕地的灌溉保障和23万灌区人民的生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我过对水库泥沙淤积防治措施的研究在不断地发展,采用不同淤积防治措施,对水库本身产生的效益有所不同。为了确定合理的水库减淤调度优化措施,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层面可行性,还要分析经济性以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故本文首先从昌马水库现状水文气象特征、影响水库泥沙的工程因素和泥沙资料入手,分析研究昌马水库上游来沙与入库泥沙的关系;同时根据水库建成时的库容,2007年实测横断面以及2015年4月底昌马水库地形图,分析昌马水库现状的淤积形态;其次利用昌马水库2015年4月测量资料,对比建成时的库容数据,分析水库建成后的库容损失,从而对昌马水库淤积过程和淤积形态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昌马水库淤积形态的演变和泥沙存量的变化过程;结合昌马水库现状调度方式,提出优化后调度方式所能达到的目标,针对目前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对汛期进行精细划分,并对水沙调度提出改进方案;最终根据前述水沙关系、调洪验算数据、电站调度方式等综合提出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方案,并代入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其效益,结果显示优化方案优于水库初设提出的调度方案和现状调度方案。本文减淤调度优化研究可为管理单位提出昌马水库减淤调度措施和相关参数,使昌马水库在实现防洪目标和灌溉调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发电和灌溉效益的有效提升。

叶红梅,陈少辉,盛丰[8](2016)在《疏勒河灌区2000-2014年植被生态适宜需水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疏勒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4年MOD13Q1遥感数据,采用植被生长旺季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建立植被生态分区标准,获得人工种植植被区、中覆盖率天然植被区、低覆盖率天然植被区、荒漠稀疏植被区和荒漠区的面积数据,采用阿维里扬诺夫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各类生态分区的植被生态需水量,分析了各类植被生态适宜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总植被生态需水量年均增幅达2.64%,其中,人工种植地植被生态需水量年均增幅达3.65%,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年均减少幅度为1.58%,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最后,根据疏勒河干流昌马堡水文站同时期的年均径流量数据,分析了影响植被生态适宜需水动态变化的因素,揭示了植被生态适宜需水量对径流量变化和灌区工程建设的响应关系,为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韩娣爱[9](2015)在《瓜州县水资源调查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以2010年为现状年,分析瓜州县疏勒河、榆林河两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昌马、双塔、榆林河和桥子四个灌区的用水量,对瓜州县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发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李计生,王静,李斌,李亚林,徐敬东[10](2014)在《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依据实际观测的1984-2013年地下水水位资料、2013年地下水水质化验及2011年水利普查有关成果,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1984-2013年30 a来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特征为稳中下降,个别地方地下水位略有上升;地下水埋深在1.3080.00 m之间,年内地下水水位随灌溉制度变化显着,年调节能力强.地下水水质均超Ⅲ类,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肥,氨氮指标最大值超Ⅲ类标准0.7倍,是造成灌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二、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生态脆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草地生态系统修复
        2.1.1 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介绍
        2.1.2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
    2.2 水资源优化配置
        2.2.1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2.2.2 西北生态脆弱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2.3 水足迹理论
        2.3.1 水足迹研究进展
        2.3.2 水足迹理论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2.4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
        2.4.1 区间数学规划方法
        2.4.2 模糊数学规划方法
        2.4.3 随机数学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草地生态系统修复
    3.1 研究方法
        3.1.1 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
        3.1.2 条件风险价值理论
        3.1.3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
    3.2 案例研究
        3.2.1 地理位置
        3.2.2 气候特征
        3.2.3 降水特征
        3.2.4 土壤植被
    3.3 模型构建
        3.3.1 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型构建
        3.3.2 数据收集与整理
        3.3.3 三江源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畜牧超载面积及生态经济损失
        3.4.2 草地治理面积及增加效益
        3.4.3 不同情境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3.4.4 系统收益及风险损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区间相对遗憾分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4.1 研究方法
        4.1.1 最小最大相对遗憾分析方法
        4.1.2 区间相对遗憾分析方法
    4.2 案例研究
        4.2.1 地理位置
        4.2.2 气候条件
        4.2.3 土壤植被
        4.2.4 水资源状况
    4.3 模型构建
        4.3.1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4.3.2 数据收集和整理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情景设置
        4.4.2 不同情境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4.4.3 基于区间相对遗憾分析的水资源配置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耦合区间机会约束分式规划方法的种植结构调整
    5.1 研究方法
        5.1.1 分式规划
        5.1.2 机会约束规划
        5.1.3 基于区间机会约束的分式规划模型
    5.2 案例研究
    5.3 模型构建
        5.3.1 机会约束分式规划模型构建
        5.3.2 模型求解
        5.3.3 数据收集与整理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水足迹理论分式规划的种植结构调整
    6.1 作物水足迹理论
    6.2 案例研究
    6.3 模型构建
        6.3.1 基于水足迹计算的分式规划模型
        6.3.2 “土地-水-粮食”关联关系
        6.3.3 模型求解
        6.3.4 数据收集与整理
    6.4 结果分析与讨论
        6.4.1 作物水足迹计算结果
        6.4.2 区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结果
        6.4.3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贡献与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其他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研究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土地利用强度研究进展
        1.3.2 国内土地利用强度研究进展
        1.3.3 疏勒河流域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6.1 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
        1.6.2 土地利用强度模型
        1.6.3 土地利用强度分布格局
        1.6.4 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因素识别模型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3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强度时空差异分析
    3.1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
        3.1.1 土地利用/覆盖时间变化
        3.1.2 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变化
    3.2 土地利用强度时空变化
        3.2.1 土地利用强度时间变化
        3.2.2 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变化
4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时空差异识别
    4.1 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因素的选取
    4.2 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因素的时间差异识别
    4.3 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识别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1.2.2 节水分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分区
        2.1.3 气候
        2.1.4 水系
        2.1.5 水文
        2.1.6 社会经济概况
        2.1.7 生态环境现状
    2.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章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3.1.1 敦煌市水资源现状
        3.1.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3.1.3 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4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分析
    4.1 引哈济党工程及重大技术问题分析
        4.1.1 方案比选
        4.1.2 引哈济党初步工程规划质量分析
        4.1.3 总干渠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质量分析
        4.1.4 渠首水库工程施工质量分析
    4.2 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
        4.2.1 节水潜力分析
        4.2.2 系统农业节水措施
        4.2.3 需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4.2.4 未来水平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GRACE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1.1.2 干旱区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意义
        1.1.3 宏观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的瓶颈
        1.1.4 GRACE重力卫星在宏观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应用
        1.1.5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疏勒河流域水文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研究进展
        1.2.2 GRACE重力卫星监测陆表水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
        1.2.3 GRACE重力卫星在干旱灾害监测的研究进展
        1.2.4 GRACE重力卫星在小流域尺度的应用进展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范围
    2.2 地形地貌
    2.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2.4 气候特征
    2.5 水文条件
    2.6 植物群落
    2.7 生态环境问题
        2.7.1 土地荒漠化
        2.7.2 水资源量锐减
        2.7.3 水体污染
第三章 数据和方法
    3.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1.1 GRACE重力卫星数据
        3.1.2 MODIS遥感影像
        3.1.3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3.1.4 气象、水文数据
    3.2 研究方法
        3.2.1 时间序列季节性分解
        3.2.2 趋势分析法
        3.2.3 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流域水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4.1 流域水储量时间变化规律
        4.1.1 逐月尺度
        4.1.2 多年月平均尺度
        4.1.3 多年季节尺度
        4.1.4 年际尺度
        4.1.5 旱情识别与监测
    4.2 空间分布规律
    4.3 陆表水储量变化与气象、水文要素相关性分析
        4.3.1 陆表水储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4.3.2 陆表水储量变化与河川径流量变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5.1 流域植被时间变化规律
        5.1.1 逐月尺度
        5.1.2 多年月平均尺度
        5.1.3 多年季节尺度
        5.1.4 年际尺度
    5.2 空间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资源—生态环境演变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6.1 流域尺度耦合关系
    6.2 子分区尺度耦合关系
        6.2.1 南部山区
        6.2.2 北部山区
        6.2.3 中部平原区
    6.3 像元尺度耦合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种植结构优化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模型建立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优化模型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区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2.2 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2.3 灌区优化模型结果分析
3 结论

(6)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1.2.2 植被变化研究进展
        1.2.3 区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疏勒河水系演变历程
        2.1.5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的处理
第3章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开发演变历程
    3.1 西汉至清王朝时期
    3.2 中华民国时期
    3.3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70年代
    3.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3.4.1 “两西”建设移民
        3.4.2 九甸峡库区移民
        3.4.3 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工程移民
第4章 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4.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 间隔层次分析
    4.3 地类层次分析
    4.4 转换层次分析
    4.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特征
        4.5.1 区域总体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布
        4.5.2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空间分布
    本章小结
第5章 疏勒河流域植被指数变化分析
    5.1 基于Landsat的NDVI变化特征分析
        5.1.1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年际特征
        5.1.2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空间特征
    5.2 基于MODIS的NDVI变化特征分析
        5.2.1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年际特征
        5.2.2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空间特征
    5.3 基于SPOT的NDVI变化特征分析
        5.3.1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年际特征
        5.3.2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的空间特征
    5.4 基于NOAA的NDVI变化特征分析
        5.4.1 疏勒河流域植被NDVI的月变化特征
        5.4.2 疏勒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年际特征
        5.4.3 疏勒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空间特征
    本章小结
第6章 疏勒河流域生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自然因素分析
        6.1.1 温度变化
        6.1.2 降水量变化
        6.1.3 日照时数变化
        6.1.4 风速变化
        6.1.5 蒸发量变化
        6.1.6 空气相对湿度变化
        6.1.7 上游出山径流量变化
    6.2 人文因素分析
        6.2.1 人口变化
        6.2.2 经济发展
        6.2.3 农业生产
        6.2.4 技术进步
        6.2.5 政策因素
    6.3 水资源利用变化
        6.3.1 近16年来区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动
        6.3.2 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工程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6.3.3 地表土壤湿度变化
    6.4 疏勒河流域生态演变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6.4.1 上游生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6.4.2 中下游生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6.5 典型区域生态演变分析:桥子村周边地区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政策建议、不足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政策建议
        7.3.1 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业人口对水资源的依赖
        7.3.2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促进水资源向高收益行业流转
        7.3.3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7.3.4 注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重建工程建设
        7.3.5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7.4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影响区概况
        1.2.1 疏勒河流域概况
        1.2.2 疏勒河灌区概况
    1.3 疏勒河灌区内水资源转换关系
        1.3.1 灌区内水资源
        1.3.2 昌马灌区内水资源转换关系
        1.3.3 双塔灌区水资源转换关系
    1.4 疏勒河昌马水库概况
    1.5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2章 昌马水库水文泥沙数据分析
    2.1 昌马水库水文气象特征
        2.1.1 气象
        2.1.2 径流
        2.1.3 洪水
    2.2 昌马水库上游影响泥沙工程因素
    2.3 昌马水库坝址水沙关系
        2.3.1 昌马水库泥沙特征
        2.3.2 昌马水库泥沙关系分析
第3章 昌马水库现状淤积分析
    3.1 昌马水库淤积现状计算
        3.1.1 常规淤积库容计算方法
        3.1.2 现状库容计算
    3.2 昌马水库淤积过程分析
        3.2.1 昌马水库建成时库容
        3.2.2 运行6年后发展断面(2007年7月)
        3.2.3 运行13年后库容变化(2015年4月)
    3.3 昌马水库淤积形态
        3.3.1 常见的淤积形态
        3.3.2 昌马水库整体淤积形态
    3.4 昌马水库淤积形态演变及泥沙存量分析
第4章 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
    4.1 昌马水库调度现状
        4.1.1 防洪调度现状
        4.1.2 灌溉及发电调度现状
        4.1.3 现状调度存在的问题
    4.2 昌马水库调度优化原则与目标
        4.2.1 昌马水库调度优化原则
        4.2.2 昌马水库调度优化目标
    4.3 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
        4.3.1 水库洪水汛期划分
        4.3.2 昌马水库减淤调度
    4.4 水库减淤调度优化效益分析
        4.4.1 效益分析数据处理原则
        4.4.2 2006年历史情景效益计算
        4.4.3 多年效益计算
    4.5 结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疏勒河灌区2000-2014年植被生态适宜需水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1.2 生态需水计算模型
    1.3 模型参数
        1.3.1 植被面积
        1.3.2 生态适宜地下水位埋深
        1.3.3 植被系数
        1.3.4 经验系数a,b
2 结果与讨论
    2.1 计算结果
    2.2 讨论
3 结论与展望

(9)瓜州县水资源调查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资源概况
    1.1 地表水资源
    1.2 地下水资源量
    1.3 水质
        1.3.1 地表水水质
        1.3.2 地下水水质
2 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 结语
    3.1 存在的问题
    3.2 建议

(10)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3 地下水埋深及其动态特征
    3.1 现状地下水水位 (埋深) 区域分布
    3.2 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变化
    3.3 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
        3.3.1 入渗径流型
        3.3.2 开采灌溉型
        3.3.3 灌溉入渗型
        3.3.4 蒸发型
4 地下水水质状况
5 结语

四、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生态脆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修复研究[D]. 陈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1)
  • [2]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研究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例[D]. 李晓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 王家辉. 兰州大学, 2019(02)
  • [4]基于GRACE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关系研究[D]. 邹明亮. 兰州大学, 2018(11)
  • [5]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种植结构优化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J]. Magzum Nurolla,张彦,张嘉星,齐学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3)
  • [6]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演变研究[D]. 齐敬辉. 兰州大学, 2017(05)
  • [7]昌马水库减淤调度优化研究[D]. 赵国荣. 清华大学, 2016(04)
  • [8]疏勒河灌区2000-2014年植被生态适宜需水动态研究[J]. 叶红梅,陈少辉,盛丰. 冰川冻土, 2016(01)
  • [9]瓜州县水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 韩娣爱. 地下水, 2015(06)
  • [10]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分析[J]. 李计生,王静,李斌,李亚林,徐敬东. 冰川冻土, 2014(05)

标签:;  ;  ;  ;  

昌马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