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论文文献综述)
冒爱荣,姚瑶,陈亮,蔡照胜[1](2022)在《表面活性剂增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铜》文中研究说明制备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DHAHPTMA),建立了一种以该表面活性剂为增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铜的新方法。考察了仪器工作条件、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介质种类及用量、共存离子等对铜含量测定的影响,并对其增感机理进行了初探。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mg·L-1,线性范围为0.01~1.40 mg·L-1,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6%(n=6),加标回收率在98.7%~101.6%之间。
董礼男,赵希文,朱春要,宋乙峰[2](2020)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中铅和镉》文中研究指明在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产品中,镀层中铅、镉含量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无相关标准方法对锌铝镁镀层中铅、镉含量进行检测。实验建立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中铅、镉含量的方法。采用30%(V/V)盐酸溶解合金镀层,同时加入六次甲基四胺作为缓蚀剂保护镀层基体,合金镀层可以被完全溶解且不会腐蚀基体。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镀层基体元素锌对待测元素的基体效应影响,在波长217.0nm和228.8nm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和镉。铅和镉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 0mg/L和0.001 0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中铅、镉,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2.4%~6.3%;加标回收率为97%~103%。
屈璇[3](2020)在《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酸液与近井或储层中矿物反应、提高渗透率、提高油气井产量或增加注水井注入量的技术措施。酸化施工结束后,残酸液会排至地面继而形成酸化废液。酸化废液pH低、成分复杂,对其处理后回注储层或外排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酸化废液处理技术有中和法、化学氧化等,利用酸化废液中高浓度的Fe(Ⅱ)并将其转化为絮凝组分是关键。研究工作在对酸化废液主要污染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pH调节、悬浮物及Fe(Ⅱ)转化与去除工艺及动力学研究,形成了酸化废液的中和-氧化-絮凝的处理技术,为酸化废液回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延安地区某油田三种不同返排时期酸化废液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废液的pH为5.0以下;总铁浓度为140-400mg/L,平均腐蚀速率为0.016-0.311mm/a,含油量较低,为 2.2-10.4mg/L。(2)采用“中和—氧化—絮凝”的复合工艺,调整污水pH为7.5,在H202加量为0.05%-0.4%(V)、PAM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5mg·L-1时,处理后废液中的悬浮物含量、总铁可分别降至30、0.2mg/L。(3)通过鲁米诺化学发光信号检测仪与流动注射联用,获得了 Fe(Ⅱ)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293K条件下,H202氧化Fe(Ⅱ)的反应为一级反应,Fe(Ⅱ)浓度为50、100、150 mg/L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0.12612×103、0.41686×103、1.18230×103 s-1。(4)当反应体系中NaOH与总铁∑ Fe的投料摩尔比R≤5.56,沉淀物主要组成为α-FeOOH,在γ-FeOOH相出现后,随NaOH加量增加,对模拟高岭土悬浊液中悬浮物去除效果越明显;反应体系投料摩尔比R≥6.11时,铁磁性Fe3O4生成,对于浊度和色度去除都较为明显,20、50和80℃时酸化模拟液的浊度由处理前的61.8 NTU分别降低至处理后的17.8、3.28、2.32 NTU。在20℃时,随着NaOH投加量增加,剩余浊度由61.8NTU下降至11.54 NTU;在50、80℃时,NaOH投加量对残余浊度的影响较20℃时小。
孙亚玲[4](2020)在《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工业生产用水量日益增大,循环水的水质满足一定条件可多次使用,因此准确快速测定循环水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必要的。但基层理化实验人员短缺,检测任务繁重,效率不高,面对此形势,建立一套准确、快速、高通量、经济型、适用于实验室循环水水质指标的快速检测体系。本研究建立了循环水中聚羧酸类药剂、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案,优化了总磷的检测条件,对pH、电导率、浊度、硬度等常规检测项的方法研究对比并给出最佳方法。建立了一套化学法和仪器法协同分析测定的体系,并用现场水样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聚羧酸盐测定:选取常用的聚羧酸盐药剂PAAS、A-2000、PESA等为研究对象,建立尼罗蓝A指示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羧酸盐的方案。明确了最佳测定条件,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及干扰消除的方法。研究表明,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聚羧酸盐含量与吸光度有较强的线性关联。本方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5.6×10-5mol/L尼罗蓝A溶液10mL,pH6.8,常温放置15min后在634nm处测吸光度。共存的阴离子、含磷阻垢剂对聚羧酸盐的测定无干扰,Ca2+、Mg2+有一定的影响,加入EDTA二钠(物质的量比EDTA二钠:Ca2+或Mg2+略大于1:1)可消除Ca2+、Mg2+对聚羧酸盐检测的影响,且EDTA二钠本身对检测无干扰。(2)总磷测定:选取常用磷系药剂HEDP为研究对象,改进钼酸铵分光光度测总磷的条件。原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消解步骤繁琐,改进后将待消解水样放入专用消解容量瓶中免去转移步骤。经反复验证在100℃下加热容量瓶容积不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且比原方法用时更短,单个水样的测定至少比原先节约2min。改善的加标回收率95%~103%,检测限0.171mg/L,切实可行,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水样批量快速检测,具备很高的现实运用价值。(3)氯离子测定:氯离子的测定比较离子选择电极、硝酸银滴定法两种方法,建立适用于循环水的检测方案。比较其优劣与适用性,发现电极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非常适合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检测。(4)其他常规检测指标:pH计技术成熟,使用非常普遍,测水样的pH值准确、方便;散射式浊度仪测浊度快速准确;电导率仪响应快、结果精准。硬度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方法都将钙镁离子分开检测再计算总和。而EDTA络合滴定法可直接测总硬度,且准确、操作简单、仪器成本低,无需对水样前处理,适合批量水样的快速测定。(5)根据各参数的最优最适合分析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水质分析流程。
屈璇,屈撑囤,王帆[5](2020)在《溶液中铁含量测定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溶液中检测铁含量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化学发光法等使用较多的测定方法。结合测定方法在Fenton试剂机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论述了Fenton试剂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理,总结了Fenton体系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该体系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张玲,夏畅斌,康广博[6](2008)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火电厂水汽中微量铁、铜、锌》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火电厂水汽中的铁、铜、锌元素进行了测定,探求了各元素的测定条件.测定铁、铜、锌的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6,0.999 5;铁、铜、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6.4%104.8%,95.5%103.5%,101.0%105.0%.
管殿洪[7](2007)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砜-胺溶液中的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合成氨装置含缓蚀剂的砜-胺脱碳溶液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用钙做抑制剂克服了硅、钾、钠和钒的干扰,用盐酸酸化加热处理试样,消除了不同价态铁的影响。方法简便、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2%~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金苗,王尔贤[8](2003)在《电池用锌粉分析方法》文中提出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用锌粉中有害杂质的含量极微,锌粉中加入了铝、铋、钙、铟、铅等金属缓蚀剂后,合金成分对某些原有的分析方法有干扰,杂质含量降低后,有的老方法灵敏度达不到,促进了新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建立。对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用锌粉的分析方法进行评述,以便读者更好地选择。
于静,王伟众[9](2001)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文中认为研究了合成氨装置中含缓蚀剂砜—胺脱碳溶液中微量金属元素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用钙做抑制剂克服硅、钾、钠和钒的干扰,盐酸酸化加热处理试样,消除不同价态铁的影响,方法简便、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2%~104%,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王尔贤[10](2002)在《萃取法和FAAS法测定锌中杂质(Ⅱ)》文中提出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富集铁的条件及盐酸提纯的方法;有机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铁。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应用于金属锌、锌合金、电池用锌粉和锌饼中痕量铁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01%~0.01%。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论文提纲范文)
(1)表面活性剂增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仪器工作条件 |
1.3 实验方法 |
1.3.1 DHAHPTMA的制备 |
1.3.2 铜的测定 |
1.3.3 增感倍数的计算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
2.2 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
2.3 介质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
2.4 共存离子干扰实验 |
2.5 标准曲线 |
2.6 增感机理 |
2.7 样品分析 |
3 结论 |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中铅和镉(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及工作条件 |
1.2 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3.1 样品前处理 |
1.3.2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镀层溶解终点 |
2.2 镀层溶解液 |
2.3 基体效应 |
2.3.1 基体锌对待测元素的基体效应影响 |
2.3.2 基体锌含量的确定 |
2.4 校准曲线与检出限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加标回收试验 |
(3)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酸化废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3 氧化机理研究 |
1.3.1 标准Fenton试剂 |
1.3.2 光-Fenton试剂 |
1.3.3 电-Fenton试剂 |
1.3.4 酸化废液体系中的氧化 |
1.4 溶液中铁的检测分析方法 |
1.4.1 分光光度法 |
1.4.2 原子光谱法 |
1.4.3 化学发光法 |
1.4.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4.5 电化学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及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酸化废液水质分析 |
2.3.2 酸化废液处理实验研究 |
2.3.3 复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
2.3.4 缓蚀剂对氧化亚铁离子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亚铁离子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化学发光法测定亚铁离子含量 |
3.2.4 防膨率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标准曲线 |
3.3.2 H_2O_2氧化Fe(Ⅱ)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3.3.3 苯甲胺对H_2O_2氧化Fe(Ⅱ)反应的影响 |
3.3.4 粘土稳定剂对H_2O_2氧化Fe(Ⅱ)反应的影响 |
3.3.5 铁稳定剂对H_2O_2氧化Fe(Ⅱ)反应的影响 |
3.3.6 粘土稳定剂与EDTA、苯甲胺组合对H_2O_2氧化Fe(Ⅱ)反应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氢氧化铁聚集物去除悬浮物絮凝工艺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高岭土悬浊液的配制 |
4.2.4 悬浮物吸附去除实验过程 |
4.2.5 粘度的测定 |
4.2.6 沉淀物样品采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NaOH的加量对模拟悬浮液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 |
4.3.2 NaOH加量对沉淀物组成的影响 |
4.3.3 Fe(Ⅱ)强度效应对悬浮物吸附的影响 |
4.3.4 氢氧化铁聚集物黏度特点 |
4.3.5 温度对氢氧化铁附聚物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工业循环水概况 |
1.1.2 研究意义 |
1.2 循环水中重要特性指标分析检测方法 |
1.2.1 部分指标检测分析方法 |
1.2.2 聚羧酸盐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总磷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4 氯离子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聚羧酸盐分析方法建立的研究 |
2.1 前言 |
2.1.1 PAAS的阻垢性能概述 |
2.1.2 A-2000的阻垢性能概述 |
2.1.3 PESA的阻垢性能概述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原理 |
2.3 PAAS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
2.3.1 最佳测定波长 |
2.3.2 最佳显色剂用量 |
2.3.3 最佳显色时间 |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5 干扰因素的研究 |
2.3.6 加标回收试验 |
2.3.7 精密度试验 |
2.4 A-2000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
2.4.1 最佳测定波长 |
2.4.2 最佳显色剂用量 |
2.4.3 最佳显色时间 |
2.4.4 标准曲线 |
2.4.5 干扰因素的研究 |
2.4.6 加标回收试验 |
2.4.7 精密度试验 |
2.5 PESA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
2.5.1 最佳测定波长 |
2.5.2 最佳显色剂用量 |
2.5.3 最佳显色时间 |
2.5.4 标准曲线 |
2.5.5 干扰因素的研究 |
2.5.6 加标回收试验 |
2.5.7 精密度试验 |
2.6 工业应用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总磷的检测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原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磷标准曲线绘制 |
3.3.2 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
3.3.3 消解温度与时间确定 |
3.3.4 共存离子影响 |
3.3.5 加标回收试验 |
3.3.6 精密度实验 |
3.3.7 工业现场水样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氯离子快速测定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 |
4.2.1 仪器和试剂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原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电极响应曲线 |
4.3.2 标准曲线 |
4.3.3 电极的影响因素 |
4.3.4 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
4.3.5 加标回收试验 |
4.3.6 精密度试验 |
4.3.7 工业现场水样测定 |
4.4 电极的使用与保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其他参数快速测定方法的确定与检测流程的建立 |
5.1 pH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
5.2 电导率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
5.3 浊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
5.4 总硬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
5.5 铜、铁、锌等金属离子快速测定方法的确定 |
5.6 水样检测流程的建立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溶液中铁含量测定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溶液中铁的检测分析方法 |
1.1 分光光度法 |
1.2 原子光谱法 |
1.3 化学发光法 |
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5 电化学分析法 |
2 氧化机理研究 |
2.1 标准Fenton试剂 |
2.2 光-Fenton试剂 |
2.3 电-Fenton试剂 |
3 结束语 |
(6)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火电厂水汽中微量铁、铜、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 验 |
1.1 主要仪器及仪器条件 |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 铁标准贮备液 (1.000 |
2) 铜标准贮备液 (1.000 |
3) 锌标准贮备液 (1.000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酸性介质的选择和用量 |
2.2 高含量元素钾、钙、钠的干扰 |
2.3 工作曲线 |
3 样品分析 |
3.1 回收试验 |
3.2 对照试验 |
4 结 论 |
(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和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
2.3 标准溶液配制 |
2.3.1 50μg/ml铁标准溶液 |
2.3.2 抑制剂钙溶液配制 |
2.3.3 共存元素溶液配制 |
2.4 分析步骤 |
2.4.1 试样处理 |
2.4.2 标准系列配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酸度的影响 |
3.2 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 |
3.3 分析试样制备条件 |
3.4 方法准确度考查 |
3.4.1 回收率测定 |
3.4.2 与化学法对比 |
3.5 精密度测定 |
4 结论 |
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论文参考文献)
- [1]表面活性剂增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铜[J]. 冒爱荣,姚瑶,陈亮,蔡照胜. 电镀与精饰, 2022(01)
-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中铅和镉[J]. 董礼男,赵希文,朱春要,宋乙峰. 冶金分析, 2020(08)
- [3]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屈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4]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D]. 孙亚玲.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溶液中铁含量测定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研究[J]. 屈璇,屈撑囤,王帆. 应用化工, 2020(07)
- [6]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火电厂水汽中微量铁、铜、锌[J]. 张玲,夏畅斌,康广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7]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砜-胺溶液中的铁[J]. 管殿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7(03)
- [8]电池用锌粉分析方法[J]. 金苗,王尔贤. 电池工业, 2003(03)
- [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缓蚀剂中铁[J]. 于静,王伟众. 黑龙江石油化工, 2001(04)
- [10]萃取法和FAAS法测定锌中杂质(Ⅱ)[J]. 王尔贤. 电池工业,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