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费太安[1](2021)在《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文中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是政党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决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超经济属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螺旋式上升。进入新时代,要着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将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赵婷[2](2021)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聂琼[3](2021)在《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解决“国民生计”问题的基本项目,医疗卫生服务在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提出医疗卫生改革政策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且致力于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平如何需要进一步做出评价。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危及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作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它也考验着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应急能力。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以全新的角度对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研究,探讨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首先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并从支出规模和结构、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资源配置使用的现状,得出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结论。接着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分析了江西省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利用DEA-BBC模型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以综合分析其效率情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率较高,但各地级市之间存在差异,技术缺乏进步和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江西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外部因素,发现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财政分权度产生正向影响,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比重产生负向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不显着;利用泰尔指数方法对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三大卫生资源的配置公平性进行衡量,结果表明除卫生机构的公平性出现恶化外,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都得到了改善,而区域间的差异是影响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差异是影响江西省卫生机构数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增加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调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审计监督管理功能等一系列改进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
殷宇冰[4](2021)在《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我国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发展人民健康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根本指导思想。针对时代的呼唤、群众的心声、现实的问题,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应运而生,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顺应了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为新时代发展人民健康事业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治理体系、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健康中国战略逐渐完成,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积极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在理论渊源上直接承袭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相关论述,同时也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健康思想的智慧源泉;其现实依据上是针对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制约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有效回应,此外也与习近平个人生活有关经历和地方从政时期的相关工作实践密不可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征鲜明。总体上包括对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作出科学判断、对发展人民健康事业作出宏观谋划、对纵深推进人民健康事业作出周密部署。在理论上呈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系统的战略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等特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更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科学指南,对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形成中国特色健康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重大现实问题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肖雄[5](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康艺[6](2021)在《财政分权对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与周围可知可感的人民对于健康的关注,反映出全国上下对于医疗卫生状况的重视。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水平,是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升人民身体素质与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放开二胎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为服务型政府转型增效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作为提供这一公共品的主体,政府间关系及其行为会对辖区内医疗卫生供给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地方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为切入点,以期发现能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与支出现状的启示与办法。本研究由行为逻辑角度对医疗卫生支出受到财政分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一是收入分权,收入分权提高意味着地方政府收入自主性提高、财力得以保障,这是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的资金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在自上而下的政府绩效考核影响下,地方政府难免作出重经济建设支出、轻医疗卫生民生类支出的行为,这将使得充分的收入投入到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领域。二是支出分权,支出过度分权反映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过度下放,首先是会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如果转移支付不能将收支缺口进行有效弥补,地方政府则会先保障基本运转,无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其次是如果违反公共品受益范围原则,本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事项转移给下级政府,不免会由于公共品的外部性产生搭便车行为,不利于主动积极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由此,运用2009年至201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来体现地方医疗卫生支出情况,核心解释变量设置为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分权,将各省人均生产总值、人口老龄化率和市场化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财政支出分权导致地方医疗卫生支出占比水平显着下降。二是财政收入分权带来地方医疗卫生支出占比水平下降,但是影响较小。由此,本文将上述结论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现实影响相结合,对应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量、结构与责任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进一步厘清医疗卫生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下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创新医疗卫生供给形式的对策建议。
高晓兰[7](2021)在《新时代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文中提出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康”,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儿童的健康对其自身、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怎样才能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通过对调查地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医疗服务能力现状的了解,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方法:数据收集和现状了解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则采用是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调查地区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目前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结果:综合医院儿童医疗服务能力较低,儿童医疗服务机构主体功能有待完善,医疗机构间亟待创造合理有序的环境,同时儿科医患关系需要缓和,儿科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应立足于现实环境合理设置标准;在问卷调查中,人们对儿童看病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候诊时间长、医生数量少、优质资源集中在发达城市,医疗费用高、挂号难等几个方面。结论: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和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适合儿童医疗服务改革的方针和措施并细化落实,合理调配资源配置,酌情设立儿科建设专项基金,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发展,提高儿科医师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巧妙应用医保杠杆推行分级诊疗,提高整体儿童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王延隆,章伊琳,孙金权[8](2021)在《建党100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发展的历程与展望——基于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卫生大会决策文件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着手制定并实施医疗卫生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于实践不断完善各项医疗制度,调整医疗政策,力求为中国人民的健康谋划康庄未来。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卫生大会决策是党和政府实现医疗卫生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代表大会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性卫生大会的决策文件,将医疗卫生发展史分为以1949年、1978年、2009年为节点的四个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而下一步,则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遵循科学规律,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
瓦热斯·土尔孙[9](2021)在《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纵向和现况调查研究,了解其纵向发展变化及当前发展的充分性和均衡性,总结成绩,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十四五”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9年统计年鉴对2002-2018年新疆与全国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服务人次和病床使用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并采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02-2018年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依据《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从科室设置、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方式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共4个维度25个评价指标对南、北、东疆抽取的257家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充分性和均衡性分析;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评价指标评价档次与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综合档次评价结果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综合档次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卫健委领导及卫生院院长访谈结果。结果:(1)截至2018年,每万人口机构数、注册护士占比新疆比全国占优势;每机构床位数、注册医师占比、每机构诊疗人次新疆比全国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2)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高度一致,2002-2018年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在不断提升。(3)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东疆>北疆>南疆,服务辖区面积南疆>东疆>北疆,平均服务人口数以及服务辖区人口密度南疆>北疆>东疆。(4)科室设置总体处于基本充分状态。其中,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北疆和东疆较好,南疆略低;资源配置中,设施设备配置处于比较充分状态,疆域间无统计学差异,人员配备处于基本充分状态,北疆较好,东疆和南疆略低;医疗服务方式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门急诊服务处于比较充分状态,住院、转诊、远程服务处于基本充分状态;医疗服务水平整体上处在发展基本充分状态,其中,妇产科服务南疆较好,北疆略低,中医服务北疆较好,南疆略低,康复服务在各疆域内以及疆域间均存在差异,检查服务在北疆较好,南疆略低。(5)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综合档次评价结果显示,北疆拥有更多的推荐类乡镇卫生院,东疆拥有更多的基本类与达标类,而南疆未达标的相对较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是医疗服务能力的促进因素。(6)当前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日益加强,功能逐步得到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增多,诊治能力不断提高;然而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结论:新疆乡镇卫生院软硬件设施得到优化更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及结构上得到重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基于新疆各疆域人文、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多样性,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在发展不够充分的同时,还存在疆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整体上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北疆较好,南疆和东疆需要进一步加强短板建设;“十四五”期间需要就如何补充、培训、留住人才等方面对基层卫生人才作出具体措施。
李尚明,刘圣陶[10](2020)在《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这与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建设卓有成效的领导分不开。面对新中国成立初医疗卫生工作的困难,毛泽东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在坚持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倡导和发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血吸虫病,提倡中西医结合,高度重视中医工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在毛泽东领导和关心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二、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3)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概念 |
2.1.1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
2.1.2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 |
2.1.3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公平绩效 |
2.1.4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 |
2.2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资源配置使用现状分析 |
3.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 |
3.1.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
3.1.2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3.2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 |
3.2.1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
3.2.2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情况 |
第4章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实证分析 |
4.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 |
4.1.1 DEA模型介绍 |
4.1.2 模型指标选取 |
4.1.3 基于DEA的静态分析 |
4.1.4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 |
4.2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4.2.1 Tobit模型介绍 |
4.2.2 影响因素选取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4.3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公平绩效分析 |
4.3.1 泰尔指数方法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增加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
5.2.2 调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 |
5.2.3 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
5.2.4 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 |
5.2.5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
5.2.6 发挥审计监督管理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
2.1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渊源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健康思想 |
2.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 |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健康的思想 |
2.2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依据 |
2.2.1 保障人民健康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
2.2.2 当前制约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
2.2.3 习近平个人成长经历及在地方工作期间有关健康事业的实践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3.1 就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性作出科学判断 |
3.1.1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3.1.2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3.1.3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
3.1.4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3.2 就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完善作出宏观谋划 |
3.2.1 以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根本指导 |
3.2.2 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健康服务为核心目标 |
3.2.3 以大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作为战略牵引 |
3.3 就人民健康事业纵深推进作出周密部署 |
3.3.1 强基固本:夯实人民绿色安全健康生活基础 |
3.3.2 改革创新:打造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动力系统 |
3.3.3 推己及人:共同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福祉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特点 |
4.1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彰显鲜明的人民立场 |
4.2 直面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矛盾,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 |
4.3 全方位推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贯穿系统的战略思维 |
4.4 首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凸显宽广的国际视野 |
第5章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意义 |
5.1 理论意义 |
5.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
5.1.2 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新内容 |
5.2 实践意义 |
5.2.1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提供根本指导 |
5.2.2 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健康治理体系提供关键思想武器 |
5.2.3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后记 |
(5)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 选题依据 |
(二) 选题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新中国“十七年” |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
(三) 运动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材料 |
(一) 材料来源 |
(二) 材料的甄选 |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
(四) 简要评议 |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
一、西医学习针灸 |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结语 |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财政分权对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财政分权 |
二、地方医疗卫生支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财政分权理论 |
二、公共物品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财政分权对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机制 |
第一节 财政体制与卫生投入制度变化 |
一、计划经济时期:央地共同承担 |
二、经济转型时期:支出责任下放 |
三、分税制改革以来:支出责任重塑 |
第二节 财政分权对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作用机理 |
一、财政收入分权影响地方医疗卫生支出 |
二、财政支出分权影响地方医疗卫生支出 |
三、转移支付制度影响地方医疗卫生支出 |
第三章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规模 |
一、投入总量提升 |
二、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贡献率偏低 |
第二节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 |
一、地区结构:地域支出不平衡 |
二、功能结构:医疗行政支出占比大 |
第三节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责任 |
一、央地政府间医疗卫生支出责任 |
二、省内政府间医疗卫生支出责任 |
第四章 财政分权与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指标选取 |
一、被解释变量选取 |
二、解释变量选取 |
三、控制变量选取 |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
一、模型设定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数据分析 |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二、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 |
三、数据检验 |
第四节 回归结果与分析 |
一、回归结果 |
二、实证结论分析 |
第五章 改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与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进一步厘清医疗卫生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一、明确省级事权与共同事权 |
二、规范化约束行为 |
第二节 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一、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
二、有效监督转移支付资金使用 |
三、探索精简政府层级 |
第三节 改革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
一、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
二、渐进改革考核方式 |
第四节 创新医疗卫生供给机制 |
一、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基层卫生领域 |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卫生领域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7)新时代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国内研究 |
2.国外研究 |
3.研究评述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五)数据来源及选取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1.研究的创新点 |
2.不足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儿童 |
2.医疗卫生服务 |
3.新时代 |
(二)理论基础 |
1.公共产品理论 |
2.政府职能理论 |
二、新时代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 |
(一)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 |
(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利用率提高 |
(三)儿童健康状况改善 |
1.健康水平提高 |
2.疾病防治水平提高 |
(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满意度调查分析 |
3.小结 |
三、新时代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主体供给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
1.儿童专科医院发展受限 |
2.综合医院儿科功能萎缩 |
3.基层机构能力水平低 |
(二)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 |
1.资源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 |
2.卫生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 |
(三)儿科医护资源总量不足 |
(四)儿童诊疗梯度挤压效应明显 |
(五)儿科医患矛盾突出 |
四、新时代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
(一)政府缺乏顶层设计,职能定位不明 |
1.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定位不明 |
2.政府部门责任缺位 |
(二)儿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
1.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
2.资源使用缺乏监督管理 |
(三)儿科医学人才职业保障不健全 |
1.儿科医师工作难度大、风险高 |
2.儿科医师工作强度大、收入低 |
(四)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分级诊疗动力不足 |
(五)医患关系不和谐,信任感缺失 |
1.信息不对称,缺乏风险沟通 |
2.医务人员印象不佳,舆论导向偏差 |
五、推进新时代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
(一)厘清政府职能角色,构建全方位职能体系 |
1.合理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医疗行为 |
2.履行政府保障职能,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
3.完善监督管理职能,协调发展儿科服务资源 |
4.体现政府引导职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 |
1.灵活把握分配规则,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2.发挥政府带头作用,优化供给结构 |
(三)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健全儿科培育机制 |
1.鼓励学习儿科专业,培育新鲜血液 |
2.珍惜儿科专家资源,激励内在价值 |
3.壮大基层人才队伍,降低准入门槛 |
(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基层“守门人”角色 |
(五)重建医患信任关系,平衡医患利益 |
1.建立医患沟通机制,缓解医患关系 |
2.加强宣传力度,引导舆论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对策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 |
(一)防疫工作严峻 |
(二)医疗设施严重匮乏 |
(三)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奇缺 |
二毛泽东对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贡献 |
(一)坚持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 |
(二)倡导和发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
(三)领导消灭血吸虫病 |
(四)提倡中西医结合,要重视中医工作 |
(五)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
三毛泽东领导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
(一)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
(二)培养壮大了医疗卫生队伍 |
(三)全国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 |
四结语 |
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J]. 费太安. 管理世界, 2021(11)
-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D]. 赵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3]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D]. 聂琼.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研究[D]. 殷宇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 [5]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财政分权对地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D]. 康艺.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新时代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D]. 高晓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建党100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发展的历程与展望——基于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卫生大会决策文件的分析[J]. 王延隆,章伊琳,孙金权.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02)
- [9]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研究[D]. 瓦热斯·土尔孙.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10]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J]. 李尚明,刘圣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