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有了AA级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清月[1](2019)在《诺丽果多糖对绒山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诺丽果来源广,营养价值较高,诺丽果及其多糖均具有抗菌、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本文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筛选了诺丽果原粉(NFD)及其多糖(NFP)在绒山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剂量,并通过动物试验探究了 NFP对绒山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诺丽果资源、开发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采用体外批次法结合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通过检测各培养时间点瘤胃发酵的相关指标,筛选绒山羊日粮中添加NFD或NFP的适宜剂量。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NFP(提取率为11.02%,多糖含量为64.91%),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一组为对照组(CON,0剂量组),发酵底物不添加NFD和NFP;其余8组为试验组,其中4组为NFD组,分别在干物质(DM)基础向发酵底物中添加1.00%(D1组)、2.00%(D2组)、3.50%(D3组)和5.00%(D4组)的NFD(NFD等量替代发酵底物中的玉米);另4组为NFP组,分别在发酵底物中添加0.10%(P1组)、0.20%(P2组)、0.40%(P3组)和0.55%(P4组)的NFP,P 1~P4组添加的多糖分别与D1~D4组提供的多糖含量相同。各处理组分别在培养时间为3h、6h、9h、12h和24h时采集样本。结果表明,体外单独添加不同剂量的NFD或NFP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显着降低原虫数量、氨氮(NH3-N)浓度、pH值,并显着提高菌体蛋白(B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产气量(P<0.05),结合MFAEI,当NFD和NFP单独添加的剂量分别为3.50%和0.40%时,对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较好,且NFP组的促进效果略优于NFD组。试验二与试验三是在体外筛选出的适宜NFP添加剂量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选择12只体况相近、体重为44.72±3.54kg、年龄为2.5岁的健康绒山羊羯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0.40%NFP的日粮(NFP组)。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28d,其正试期21d,过渡期7d。正试期最后一周采集样品进行测定。第二期CON组试验动物与NFP组互换,处理方法同第一期。试验二主要研究了日粮中添加0.40%的NFP对绒山羊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40%的NFP可显着降低原虫数量、NH3-N浓度并显着提高BCP浓度和VFA浓度(P<0.05),对pH值无显着影响(P>0.10);可显着提高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趋于显着地提高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10);可显着提高绒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对饲料转化率无显着影响(P>0.10)。试验三主要研究了日粮中添加0.40%的NFP对绒山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40%的NFP可显着提高血清中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NO合酶的浓度(P<0.05),对白介素1β的浓度无显着影响(P>0.10);可显着提高血清中过氧化氯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活性(P<0.05),可显着降低丙二醛的浓度(P<0.05)并趋于显着地降低活性氧(ROS)的浓度(P<0.10),对总抗氧化能力无显着影响(P>0.10)。综合各项瘤胃发酵指标及MFAEI得出,诺丽果及其多糖均可促进绒山羊的体外瘤胃发酵功能,单独添加剂量分别为3.50%(DM)和0.40%(DM)时,促进效果较好。动物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0.40%的NFP可改善绒山羊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增强绒山羊的免疫调节功能与抗氧化水平。
陈清华[2](2015)在《“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在当前的蛋鸡养殖业中,比较注重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而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往往没有被重视。由于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营养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饲养管理跟不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产蛋后期仅因蛋壳品质下降导致降价销售的蛋为6%~8%,给蛋鸡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重视产蛋后期蛋禽的合理饲养是非常必要的。在养殖业中,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在饲养过程中违规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及人工合成药物来提高生产性能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些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特别是药物残留及耐药性,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伤害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及中草药添加剂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能够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而且绿色植物饲料添加剂还能提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繁殖,改善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健康有益,对环境无污染。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毒副作用小、安全无害、无残留、高校等特点,日益引起国内外重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关的科研成果,应鼓励提倡生产和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因此,绿色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到养殖业中,不仅能够有益于畜禽的健康,还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开发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非常有意义。本研究室前期研究已经证明,“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和肉兔的生产性能。关于紫花苜蓿提取物改善禽类生产性能的研究也有报道,但大多都用于产蛋高峰期的禽类,且所得的结论也存在差异。为了明确“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等方面的效果,而开展本研究。本研究室通过不同工艺获得了 5种“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分别为Ⅰ、Ⅱ、Ⅲ、Ⅳ和V,作为本研究的5种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将利用这5种提取物对罗曼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母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为紫花苜蓿活性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的罗曼粉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900只80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为期30天。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包括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添加Ⅰ号添加剂;试验B组,添加Ⅱ号添加剂;试验C组,添加Ⅲ号添加剂;试验D组,添加Ⅳ号添加剂。试验组A、C、D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为2000mg/kg,试验B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1500mg/kg。结果显示:(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三组能够显着提高产蛋率(P<0.05),其中试验C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着提高了 3.45%(P<0.01);同时A、B、C三个试验组添加剂均能显着提高蛋鸡日产蛋量(P<0.05);同时,试验A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料蛋比(P<0.05)。(2)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试验A、C两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1.94%和1.70%;试验A、B、D三组蛋黄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2.18%、3.88%和3.88%,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能够显着提高蛋黄颜色(P<0.05)。同时,试验B、D两组添加剂能够显着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以(P<0.05)。从蛋黄颜色、哈氏单位等鸡蛋物理指标来看,试验C、A两组效果最佳。在蛋黄营养成分中,试验C、D两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两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 5.09%和4.10%,但差异不显着(P>0.05);4个添加剂处理组的蛋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4个试验处理组的蛋黄粗蛋白、粗脂肪以及钙、磷、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组能够显着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同时试验A、B、D三组血清GSH-Px活性均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A、B、C、D四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3.79%(P<0.05)、3.11%(P>0.05)、4.67%(P<0.05)和 0.47%(P>0.05);试验C、A两组效果明显,均能达到显着水平。试验A、B、C、D四组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82%(P<0.05)、2.65%(P>0.05)、13.63%(P<0.05)和5.38%(P>0.05);其中以试验C、A两组效果更为明显。试验C组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对蛋鸡血清血脂的影响:试验A、C两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D两组TC含量分别降低了 3.79%和4.92%,但差异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对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有降低效果,但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处理与对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处理的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对照比均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C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A、B、D三组蛋鸡血清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 27.33%、24.42%和26.16%,但未达到显着差异(P>0.05);试验C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鸡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含量(P<0.05)。(5)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两组蛋鸡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分别增加8.63%、4.89%,但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C、D两组蛋鸡血清T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C、D两组蛋鸡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B、C、D三组蛋鸡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分别降低了 17.09%、18.36%和15.24%,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A、B、C、D四组蛋鸡血清中钙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添加剂在提高血液新陈代谢方面有效果,而且C、A两组表现较好。(6)对蛋鸡生产经济效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三组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72%、0.96%、4.95%;所以,从蛋鸡生产经济效益来看,试验C组效果最佳,其次是A组,再其次是B组。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的罗曼粉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360只40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为期30天。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E组添加Ⅰ号添加剂,试验F组添加Ⅱ号添加剂,试验G组添加V号添加剂。三个试验组的添加剂统一添加量为2000mg/kg。结果显示:(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产蛋率、采食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F、G三组的料蛋比比对照均下降,但差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F组能够显着提高40周龄罗曼蛋鸡平均蛋重(P<0.05);(2)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F、G蛋壳厚度分别提高2.33%和2.33%,但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试验E组蛋壳厚度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E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F组哈氏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蛋黄营养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处理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间的蛋黄钙、磷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F组蛋黄粗脂肪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而E、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组蛋黄粗蛋白极显着低于对照组,而F、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3)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F组血清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F组血清SOD活性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间的蛋鸡血清T-AOC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MDA含量分别降低8.37%(P>0.05)、23.68%(P<0.05)和20.10%(P<0.05);说明在蛋鸡血清抗氧化方面,试验F组效果最佳。(4)对蛋鸡血清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TC含量分别降低30.82%、23.26%和14.80%,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3种添加剂均可降低蛋鸡血清TG含量,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种处理间的血清HDL-C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种添加剂处理的血清TC与HDL-C比值与对照比均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F、G三组鸡血清LDL-C分别降低了 32.52%(P>0.05)、38.35%(P<0.05)和 37.86%(P>0.05);试验 E、F、G 三组蛋鸡血清 VLDL含量分别降低了 4.82%(P>0.05)、17.05%(P<0.05)和 12.37%(P>0.05);说明在降低蛋鸡血脂指标方面,试验F组效果最佳。(5)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蛋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钙、磷无显着性影响(P>0.05);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BUN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对40周龄罗曼蛋鸡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对蛋鸡生产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7%、3.81%和3.02%;说明试验F组添加剂能带来较佳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具有良好效果。“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蛋鸡体内的胆固醇代谢,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以及营养物质代谢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成分分析表明,“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富含皂甙、黄酮和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利用效果可能是通过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起作用的。本研究表明,Ⅲ、Ⅰ号提取物对80周龄罗曼蛋鸡表现更好效果;而Ⅱ号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的效果更佳。
周孟清,谢申伍,吕治钢,郭超林,贾峰,殷海成[3](2013)在《薄皮核桃壳醌类物质微波辅助提取及初步小鼠试验》文中提出为了有效利用核桃壳资源,将其开发成绿色饲料添加剂。先采用均匀设计的微波辅助法提取薄皮核桃中醌类物质,再进行初步小鼠试验,研究其对小鼠生长性能、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波辅助法提取条件为:时间35 s,料液比1 5,微波功率480 W,核桃壳粒径80#。试验组A的小鼠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O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脾脏指数有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中微波辅助法提取核桃醌类得率为1.779%,核桃醌类物质能一定程度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这对核桃壳绿色添加剂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李春燕,汤德元,甘振磊,陶玉顺,曾智勇[4](2013)在《中草药添加剂对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及其免疫功能影响》文中提出为了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先通过合理筛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再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基础日粮的最佳比例进行探究。探究分两步进行,预试验和正式试验。预试验随机选择健康断奶羊7只,分别用中草药添加剂含量为1%、2%、3%、4%、5%、6%、7%的饲料饲喂,每种比例的配方各喂10 d,然后每10 d称重1次。正式试验第一阶段选择健康3月龄羊15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3只,试验组分别添加2%、3%、4%、5%的中草药添加剂,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喂21 d。正式试验第二阶段选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左右羊9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各3只,试验组分别添加4%、5%的中草药配方,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喂34 d。定时称量羊群的体重,采集血样测定其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评价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有促进作用,其最佳配比为试验2组(中草药添加剂与基础日粮的配比为5%);对白细胞类大部分指标有促升高作用,红细胞类大部分指标也有促升高作用,血小板则有促降低作用;同时中草药添加剂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效果与中草药添加剂的浓度呈正相关。
韩玉娟[5](2013)在《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了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4羽1日龄AA健康肉雏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羽。中药四黄提取物按200mg/kg添加到试验组肉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40天。在7、14、21、28、35日龄时称重,在40日龄时进行屠宰试验,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经济效益等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日增重在14日龄时实验组肉鸡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3.8%;21日龄时实验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4.5%;28日龄时实验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3.4%;35日龄时实验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7%,实验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了5%。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四黄提取物可以促进肉鸡的生长,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鸡的抗病力。
韩笑[6](2011)在《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猪肉是指在猪的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等化学合成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并经国家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猪肉,其因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猪肉产量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产量高达40万吨。但是,有机猪肉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都极其严格,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质量控制体系。HACCP体系是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在有机猪肉生产中应用HACCP体系可以将猪肉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保证其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及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以陕西略阳西广香猪有限公司的有机猪肉生产加工体系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目前的生产现状和生产中的潜在危害,并建立了有机猪肉生产的HACCP体系。同时,调查研究了陕西城市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度和消费行为以及陕西有机猪肉的生产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陕西有机猪肉发展的策略。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略阳西广香猪公司生产加工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从生猪饲养、屠宰到猪肉销售整个有机猪肉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制定了危害分析工作表,并依据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确定了猪场环境、饲料、药物使用、饮用水、屠宰、贮存运输和销售等7个关键控制点,并分别建立关键限值,制定监控措施、纠偏行动、验证和记录保持程序,进而建立了有机猪肉生产的HACCP管理体系。2、调查了陕西10个城市319名消费者对有机猪肉认知度和消费行为。结果显示,陕西居民对有机猪肉认知度普遍较低且购买力不强。并采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轻且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对有机猪肉认知度较强,文化程度和月收入较高的已婚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支付意愿较为强烈。然而目前有机猪肉市场占有率低,不能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说明有机猪肉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规范生产,加强宣传。3、针对目前陕西省有机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策略,强调在有机猪肉生产中应用HACCP体系以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提高猪肉有机认证的通过率,确保有机猪肉生产更加规范、高效,从而推动陕西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
肖家顺[7](2010)在《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对草鱼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为了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草鱼养殖上的功效,筛选出实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通过简单的饲养试验研究,探讨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在促进草鱼生长和增强草鱼苗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活泼,规格基本一致的草鱼鱼种放养于架设在水泥池中的小网箱。本实验以饲料投放的不同共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箱40尾鱼,小网箱规格为100 cm×80 cm×70 cm。水源为地下水,未经处理,每两天换一次水,溶氧大于5mg/L,整个实验期间,水池水温23~29℃之间,pH为6.8左右。试验鱼进箱驯养7d后,再开始正式试验。每日投料两次(8:30,16:00),每次投料量为鱼体重的3%-5%。实验结束,测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草鱼生长及免疫作用的影响。研究结论: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是能显着促进草鱼的生长,其中当复方制剂添加剂量为0.3%时,草鱼的相对增重率达到最高值为310.07%,而特定生长率在复方制剂剂量为0.4%时达到最高值2.51。复方大蒜素/陈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均能降低肝与肠指数;当饲料添加剂剂量为0.1%,肝体指数从对照组的10.78±0.14显着减少为9.12±0.034,肠体指数从对照组的2.13±0.02显着下降为1.72±0.02,同样,脏体比指数也由对照组的10.78±0.14显着降低为9.12±0.03。加入了复方大蒜素/陈皮制剂饲料添加剂后,试验组的免疫保护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未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组死亡率达80%,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后,免疫保护率均有所提高,以B组、C组和E组的免疫保护率较高,均提高25%以上。这些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免疫力、促生长及改善肌肉品质的高效添加剂,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取代传统的预混料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显着优势。
张世昌[8](2010)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和开发新型中药饲料添加剂,本试验分别提取三颗针、黄芪和山楂的活性成分,然后把其组成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了该复方中药制剂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效果。选用28±2日龄健康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75mg/kg金霉素和20mg/kg硫酸粘杆菌素;处理组A:基础日粮+ 0.125%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处理组B:基础日粮+ 0.25%复方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为期5周的饲养试验,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消化生理、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等的影响。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A和处理组B的料肉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B在预防仔猪腹泻方面效果最好,其腹泻率最低,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A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有下降的趋势。对于末重和均日增重,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显着不差异(P>0.05),但两个试验组均有提高仔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的趋势,而且随着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养分消化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A和处理组B均对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和磷的消化率有极显着提高(P<0.01),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消化率却略有下降;对粗脂肪和钙的消化率差异显着(P<0.05);NDF的消化率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二:研究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肠道菌群和肠道结构的影响,在饲养实验结束当天,从对照组和处理组B的各个重复中选取一头体重接近的仔猪,共8头,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十二指肠食糜消化酶活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可以极显着提高总蛋白酶酶活(P<0.01);而对于淀粉酶和脂肪酶而言,处理组B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有上升趋势,淀粉酶活和脂肪酶活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75%和6.24%;胰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可以显着提高淀粉酶酶活(P<0.05),总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也有上升的趋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和27.66%。肠道菌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可以显着降低结肠、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而对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无影响(P>0.05);可以显着提高结肠、盲肠和直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能够显着降低各肠段总需氧菌数量(P<0.05);提高盲肠和直肠中总厌氧菌的数量(P<0.05),结肠中总厌氧菌数量虽差异不显着(P>0.05),但有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73%。试验三:研究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养试验结束当天,从每个重复中挑选一头仔猪进行采血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血液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A和B均极显着提高总蛋白的含量(P<0.01),处理组A和B之间差异显着(P<0.05);对于白蛋白和球蛋白,处理组B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碱性磷酸酶方面,处理组B可以极显着提高其含量(P<0.01),处理组A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有上升趋势;各组之间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处理组A和B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的趋势;处理组A和B均可以极显着降低血液中尿素氮含量(P<0.01),同时,处理组B与处理组A相比也有显着降低(P<0.05);同时,对于血糖和总胆固醇而言,各组之间虽差异不显着(P>0.05),但两个试验组均有下降趋势,处理组B和A的血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5.15%和3.68%,总胆固醇方面两组分别降低了9.37%和4.68%。抗氧化方面,处理组A和B均极显着提高了GSH-PX的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6.14%和30.49%;处理组B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着提高SOD的含量(P<0.05);MDA方面,处理组B可以显着降低其含量(P<0.05);从表可知,两个实验组间虽均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添加中草药含量的增加,各抗氧化指标也相应得到改善。免疫机能方面:免疫球蛋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可以极显着提高IgG、IgA的含量(P<0.01)。同时,处理组B与处理组A相比,可以显着提高IgG的含量(P<0.05);各组之间的IgM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处理组B和A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03%和13.79%;补体方面,处理组B可以极显着提高C3、C4的含量(P<0.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0.91%和46.15%;同时处理组B与处理组A相比可以显着提高C3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可以极显着提高自仔猪的脾脏指数(P<0.01);而腹股沟淋巴结指数、下颌淋巴结指数和胸腺指数方面,处理组B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实验组的每个免疫器官指数均有所提高,分别比对照组上涨了21.88%、4.20%和6.56%。总之,试验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减少仔猪腹泻,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仔猪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达到甚至超过添加抗生素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抗生素相比,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环境;可以明显改善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增加仔猪免疫器官重量,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改善仔猪免疫机能;提高仔猪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抗氧化功能。
赵雪敏[9](2010)在《植物源大蒜菌质活素粉对扬州鹅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日粮中添加4种不同剂量植物源大蒜菌质活素粉(Botanical activity flour of garlic bacterium substance,简称GBS),进行扬州鹅的饲养试验,研究其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源性激素代谢、血清理化指标、免疫性能以及对体外培养盲肠内容物菌群的影响,为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本研究选择1日龄扬州鹅2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使用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GBS 0.25、0.50、1.00、2.00 g/Kg配合料。公母各半,6笼/组, 8只/笼,编翅号,称初重。研究不同添加剂量对扬州鹅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期60天。结果表明:(1)成活率: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2)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1-30日龄,体增重,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1.57% (P<0.05)、12.40%(P<0.01)、14.05% (P<0.01);采食量,试验验4组提高8.71% (P<0.05);饲料转化比,试验1、2、3组比对照组降低了5.05% (P<0.05),7.80%(P<0.01)、6.88% (P<0.01);31-60日龄,体增重,试验3、4组分别提高14.00%(P<0.01)、11.10% (P<0.01);采食量,试验4组提高8.83% (P<0.01);饲料转化比,试验3组降低了12.03% (P<0.05);总体1-60日龄,体增重,试验各组分别提高了5.91%(P<0.05)、8.18%(P<0.01)、13.64%(P<0.01)、13.64%(P<0.01);采食量,试验4组分别提高8.79% (P<0.01);饲料转化比,试验2、3组分别降低7.55% (P<0.05)、9.37% (P<0.01)。(3) 60日龄屠宰性能: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试验2、4组分别提高0.70% (P<0.05)、1.36%(P<0.01);半净膛率,试验1组提高1.02%(P<0.05);全净膛率,试验4组提高1.06%(P<0.05)。(4)血清激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4组T3水平分别提高11.76%(P<0.01)、14.38%(P<0.01);试验各组T4水平分别提高7.75%(P<0.01)、14.06%(P<0.01)、14.30 %(P<0.01)、66.52%(P<0.01)。试验1、3、4组Glu.水平分别降低14.78%(P<0.01)、14.45%(P<0.01)、16.05%(P<0.01)。试验各组采食后3 h试验1、3、4组血糖平均水平分别降低7.96%(P<0.01)、6.81%(P<0.01)、11.30%(P<0.01);Ins.平均水平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4.85%(P<0.01)、12.54%(P<0.01)、23.27%(P<0.01)。(5)血清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试验4组降低9.43% (P<0.05)。(6)血清钙、磷: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磷,试验4组比对照组提高15.98% (P<0.05)。(7)胸肌养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胸肌粗蛋白含量,试验2、4组分别提高22.88%(P<0.05)、17.81%(P<0.05) ;粗脂肪含量,试验各组分别降低22.82%(P<0.05)、31.21%(P<0.05)、44.63%(P<0.05)、33.22%(P<0.05)。(8)免疫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抗体效价滴度试验1、4组分别提高17.31% (P<0.01)、30.03%(P<0.01)。(9)体外培养盲肠菌群: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差别。结果提示,GBS对扬州鹅盲肠菌群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没有显着性影响。
靳延平[10](2009)在《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乳品作为我国人均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之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奶业在高速发展,但连接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短板”,奶源已成为乳业发展的瓶颈。原料乳(即生鲜乳,以下同)的质量安全攸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攸关公众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攸关奶农及相关产业农民的收入。“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给我国奶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业正逐渐恢复。但长期以来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生鲜乳乃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及乳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缺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其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了从源头上探索消除生鲜乳质量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在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实践的基础上,以我国生鲜乳需求行为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安全生鲜乳的供给问题,进而探讨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由于内蒙古是我国乳品生产、加工、消费的主要省区之一,呼和浩特市已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因此,以呼和浩特市的消费者、奶户(场)、乳品加工企业为例,在分析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奶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对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奶牛养殖户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奶站的行为——的分析来把握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宏观命题,分别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检验检测体系、认证和质量追朔体系、信息体系、预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经过分析,揭示出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政府干预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奶牛养殖方式的基本国情还将是以散养为主,我国生鲜乳重量安全政策的制定要此为基础;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不可急于求成;我国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管理以政府部门为主,已基本构建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为奶业通过整顿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建议全社会都要把生鲜乳生产作为一项战略资源来抓,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奶农安全生鲜乳发展基金”,分散与规模化要辩证统一,大力发展有计划、分层次、多元化的的养殖组织,发展无公害奶业和有机奶业,提升政府监管生鲜乳重量安全的执行力。
二、我国有了AA级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有了AA级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论文提纲范文)
(1)诺丽果多糖对绒山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诺丽研究进展 |
1.1.1 诺丽分布概况 |
1.1.2 诺丽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学活性 |
1.2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
1.2.1 多糖的结构与分类 |
1.2.2 多糖的提取工艺 |
1.2.3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
1.2.4 植物多糖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目的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单独添加不同剂量的诺丽果或诺丽果多糖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试验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日粮中添加NFP对绒山羊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
2.2.1 引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数据处理 |
2.2.4 试验结果 |
2.2.5 讨论 |
2.2.6 小结 |
2.3 日粮中添加NFP对绒山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3.1 引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数据处理 |
2.3.4 试验结果 |
2.3.5 讨论 |
2.3.6 小结 |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1.1 NFP对绒山羊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消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 |
3.1.2 NFP对绒山羊免疫抗氧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理 |
3.1.3 NFD与NFP在绒山羊生产中的应用 |
3.2 总体结论 |
3.3 论文创新点 |
3.4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状况 |
1.1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 |
1.2 我国蛋鸡生产前景 |
1.3 鸡蛋品质简介 |
1.3.1 鸡蛋品质 |
1.3.2 鸡蛋蛋黄颜色 |
1.4 胆固醇 |
1.4.1 蛋鸡胆固醇代谢 |
2 饲料添加剂现状 |
2.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
2.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定义 |
2.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 |
2.1.3 营养作用 |
2.1.4 抗应激和抗病作用 |
2.1.5 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 |
2.1.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3 紫花苜蓿 |
3.1 紫花苜蓿发展现状 |
3.2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
3.3 紫花苜蓿在畜禽上的应用 |
4 紫花苜蓿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和在畜禽上的应用 |
4.1 苜蓿黄酮 |
4.1.1 苜蓿黄酮的分类 |
4.1.2 苜蓿黄酮的生物活性 |
4.1.2.1 抗氧化 |
4.1.2.2 抗肿瘤 |
4.1.2.3 类雌激素作用 |
4.1.3 苜蓿黄酮在畜禽中的应用 |
4.2 苜蓿皂甙 |
4.2.1 苜蓿皂甙生物活性 |
4.2.1.1 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排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
4.2.1.2 抗氧化功能 |
4.2.2 苜蓿皂甙在畜禽中的应用 |
4.3 苜蓿多糖 |
4.3.1 苜蓿多糖的生物活性 |
4.3.2 苜蓿多糖在畜禽上的应用 |
4.4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的发展方向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脂、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期间饲养管理 |
1.3 试验日粮 |
1.4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4.1 用于测定蛋品质的样品的采集: |
1.4.2 用于测定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和蛋黄胆固醇的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4.3 血液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
1.5 试验指标测定和方法 |
1.5.1 试验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
1.5.2 蛋品质指标的测定 |
1.5.3 鸡蛋营养指标的测定 |
1.5.4 蛋鸡血清抗氧化性、血清胆固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物理指标的影响 |
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营养指标的影响 |
2.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影响 |
2.4.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4.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脂指标的影响 |
2.4.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品质的影响 |
3.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重和蛋黄重的影响 |
3.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形指数、蛋黄指数和蛋壳质量的影响 |
3.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的影响 |
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和胆固醇的影响 |
3.3.1 紫花首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的影响 |
3.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
3.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 |
3.5.1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响 |
3.5.2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钙磷的影响 |
3.6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脂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期间饲养管理 |
1.4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4.1 用于测定蛋品质的样品的采集: |
1.4.2 用于测定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和蛋黄胆固醇的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4.3 血液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
1.5 试验指标测定和方法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鸡蛋物理指标的影响 |
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养分的影响 |
2.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血脂指标的影响 |
2.7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2.1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对鸡蛋外在品质的影响 |
3.2.2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对鸡蛋内在品质的影响 |
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和胆固醇的影响 |
3.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的影响 |
3.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
3.3.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 |
3.3.5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6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总体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3)薄皮核桃壳醌类物质微波辅助提取及初步小鼠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动物 |
1.4 生长性能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波辅助法提取核桃壳中核桃醌试验结果 |
2.2 核桃醌类物质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见表3) |
2.3 核桃醌类物质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提取方法对薄皮核桃壳中核桃醌提取率的影响。 |
3.2 核桃醌类物质对小鼠生长性能和免疫的影响 |
3.3 核桃壳作为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综合利用开发 |
4 结论 |
(4)中草药添加剂对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及其免疫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中药 |
1.2 供试动物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 两步试验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的预试验结果 (见表1) |
3.2 正式试验第一阶段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的试验结果 (见表2) |
3.3 正式试验第二阶段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增重的试验结果 (见表3) |
3.4 中草药添加剂对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见表4) |
3.5 中草药添加剂对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见表5) |
4 讨论 |
(5)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中药四黄提取物 |
1.3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6 测定指标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鸡的死亡率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
2.3 中药四黄提取物添加剂的经济效益 |
3 讨论与小结 |
(6)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有机猪肉生产基本理论 |
1.1.1 有机猪肉的特点 |
1.1.2 绿色、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猪肉的区别与联系 |
1.1.3 有机猪肉具备的条件 |
1.2 国内外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有机猪肉的发展现状 |
1.2.2 我国有机猪肉产业发展现状 |
1.2.3 我国有机猪肉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1.3 陕西省有机猪肉发展现状及优势 |
1.3.1 陕西省有机猪养殖现状 |
1.3.2 陕西省有机猪肉发展优势 |
1.4 HACCP 管理体系 |
1.4.1 HACCP 管理体系内容及基本原理 |
1.4.2 HACCP 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 体系的应用分析 |
2.1 HACCP 体系应用对象 |
2.2 HACCP 体系建立的基础 |
2.3 西广香猪HACCP 计划的制定 |
2.4 西广香猪HACCP 工作小组的建立 |
2.5 西广香猪的产品描述及预期用途 |
2.6 西广香猪生产系统流程图 |
2.7 西广香猪生产的危害分析 |
2.7.1 饲养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2 运输屠宰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3 鲜肉销售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4 西广香猪危害分析工作表 |
2.8 西广香猪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1 饲养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2 屠宰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3 鲜肉销售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9 西广香猪HACCP 计划表 |
2.10 西广香猪生产中HACCP 体系的应用效果 |
第三章 陕西有机猪肉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 |
3.1 陕西省猪肉消费的需求概况 |
3.2 陕西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水平及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
3.2.2 调查统计与计量分析 |
3.2.3 调查结论与建议 |
3.3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3.3.1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2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全国获得有机猪肉认证的企业 |
附录2 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水平及消费行为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对草鱼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1.2.1 纯天然性 |
1.2.2 多功能性 |
1.2.3 无抗药性 |
1.2.4 无毒副残留效应 |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 |
1.3.1 免疫增强剂 |
1.3.2 激素样作用剂 |
1.3.3 抗应激剂 |
1.3.4 抗微生物剂 |
1.3.5 驱虫剂 |
1.3.6 增食剂 |
1.3.7 促生殖剂 |
1.3.8 催肥剂 |
1.3.9 催乳剂 |
1.3.10 疾病防治剂 |
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作用 |
1.4.1 促摄食 |
1.4.2 增强机体免疫力 |
1.4.3 提高产品品质 |
1.4.4 促生长 |
1.4.5 促进繁殖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用草鱼和饲养管理 |
2.1.2 饲料的配制 |
2.1.3 实验方法 |
2.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草鱼生长的测定方法 |
2.1.5 试验结果的统计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大蒜素/陈皮复方添加剂对草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2 大蒜素/陈皮复方添加剂对草鱼肝体比、脏体比和肠体比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大蒜素/陈皮复方添加剂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用鱼苗和饲养方法 |
3.1.2 饲料配制与投放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测定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大蒜素/陈皮复方添加剂对草鱼免疫保护力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用鱼苗和饲养方法 |
4.1.2 饲料配制与投放 |
4.1.3 实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发展前景及注意问题 |
5.2.1 优化配方 |
5.2.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加工工艺的改进 |
5.2.3 加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的检测 |
5.2.4 探索和开发新药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出的背景 |
1.3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
1.3.1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 |
1.3.2 消化酶分泌减少,活性降低 |
1.3.3 胃酸分泌量减少,消化道酸度下降 |
1.3.4 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变化 |
1.3.5 免疫系统变化 |
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1.4.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概念 |
1.4.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历史 |
1.4.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
1.4.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1.4.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依据和作用机理 |
1.4.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
1.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配伍原则 |
1.5.1 七情和合是中草药配伍变化规律 |
1.5.2 禁忌配伍 |
1.6 三颗针概述 |
1.6.1 三颗针在我国的分布 |
1.6.2 三颗针的有效成分和含量 |
1.6.3 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的作用机理 |
1.7 黄芪综述 |
1.7.1 黄芪概述和分类 |
1.7.2 黄芪有效成分的作用功能 |
1.8 山楂综述 |
1.8.1 山楂概述 |
1.8.2 山楂的有效成分研究 |
1.8.3 山楂的分类 |
1.8.4 山楂的作用及功效 |
1.9 中草药添加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
1.9.1 中草药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
1.9.2 中草药添加剂今后发展的趋势 |
2 引言 |
3 试验部分 |
试验一 中草药复方制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的制备 |
1.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测定 |
1.2.1 三颗针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1.2.2 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 |
1.2.3 山楂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1.2.4 山楂黄酮含量测定 |
1.3 试验动物及日粮 |
1.4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1.5 生长性能测定 |
1.6 腹泻率测定 |
1.7 养分消化率测定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中草药复方制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草药复方制剂的制备 |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3 样品采集 |
1.4 指标测定 |
1.4.1 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1.4.2 肠道菌群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消化酶酶活的影响 |
2.1.1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消化酶活的影响 |
2.1.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胰脏消化酶活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草药复方制剂的制备 |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3 样品采集 |
1.4 指标的测定 |
1.4.1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1.4.2 血液免疫指标的测定 |
1.4.3 血液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1.4.4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
2.3.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仔猪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2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
3.3.1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2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 小结 |
4 结论 |
5 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9)植物源大蒜菌质活素粉对扬州鹅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大蒜及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
2.1 大蒜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成分 |
2.2 大蒜素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学作用 |
2.3 大蒜素的安全性 |
2.4 大蒜素在饲料领域的应用及开发前景 |
3 动物生长发育调控 |
3.1 营养、环境调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 动物内分泌调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4 动物微生态研究 |
4.1 动物微生态理论与研究方法 |
4.2 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
4.3 正常菌群在肠道微生态学的动态平衡的作用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植物源大蒜菌质活素粉对扬州鹅 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及处理 |
1.4 饲养管理 |
1.5 营养标准及日粮组成 |
1.6 样品采集 |
1.7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GBS 对扬州鹅成活数和成活率的影响 |
2.2 GBS 对扬州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 GBS 对扬州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GBS 对扬州鹅血清 T_3、T_4 及 Glu.水平的影响 |
2.5 扬州鹅血清血糖、Ins.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 |
2.6 GBS 对扬州鹅血清胆固醇的影响 |
2.7 GBS 对扬州鹅血清钙磷的影响 |
2.8 GBS 对扬州鹅胸肌肌肉养分的影响 |
2.9 GBS 对扬州鹅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 |
2.10 GBS 对盲肠菌群代谢的影响 |
3 讨论 |
3.1 GBS 调节血糖水平作用的探讨 |
3.2 GBS 对改善扬州鹅生长性能的作用及促进生长代谢的调节机理研究 |
3.3 GBS 对改善扬州鹅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作用 |
3.4 GBS 对扬州鹅免疫性能的影响 |
3.5 鹅盲肠菌群人工体外厌氧发酵技术的作用评价 |
3.6 GBS 对体外人工培养盲肠菌群代谢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目的 |
1.2.3 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1.4.1 研究特色 |
1.4.2 研究的创新 |
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动态 |
2.1 有关乳制品安全的研究进展 |
2.1.1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
2.1.2 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 |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
2.1.4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
2.1.5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研究 |
2.2 有关饲料营养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
2.2.1 生鲜乳质量与饲料营养的关系 |
2.2.2 提高生鲜乳质量的营养调控技术进展 |
2.2.3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营养因素 |
2.3 有关农户行为的研究 |
2.3.1 集中在农户是否理性的争论上 |
2.3.2 对农户的某一具体行为及其影晌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
2.4 有关乳及乳制品市场的研究 |
2.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2.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2.5 有关博弈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
2.6 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
2.6.1 国外的研究 |
2.6.2 国内的研究 |
2.7 小结 |
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
3.1 基本概念 |
3.1.1 食品安全 |
3.1.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安全食品 |
3.1.3 有关牛奶的几个概念 |
3.1.4 行为主体 |
3.2 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 |
3.2.1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
3.2.2 关于市场失灵及如何矫正的理论分析 |
3.2.3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
3.2.4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手段 |
4 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4.1 有关国家生鲜乳质量保障体系 |
4.1.1 美国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2 加拿大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3 欧盟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4 法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5 荷兰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6 英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7 日本生鲜乳及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
4.1.8 印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4.2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与欧盟、美国等的兽医管理体制 |
4.2.1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 |
4.2.2 美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
4.2.3 欧盟的兽医防疫体制 |
4.2.4 澳大利亚的政府兽医管理制度 |
4.3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
4.3.1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的共同特征 |
4.3.2 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 |
4.3.3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
5 消费者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有关事项的需求行为分析 |
5.1 调查设计 |
5.2 样本特征描述 |
5.3 对政府的评价情况 |
5.4 消费者对企业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评价 |
6 奶户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分析 |
6.1 数据来源 |
6.1.1 样本点的选择 |
6.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6.1.3 样本特征描述 |
6.2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
6.2.1 养殖户奶牛购买情况 |
6.2.2 奶户奶牛养殖规模情况 |
6.2.3 奶户奶牛饲养管理情况 |
6.2.4 饲料使用情况 |
6.3 对奶牛养殖技术的掌握运用情况 |
6.4 对兽药的认知及使用状况 |
6.4.1 奶户对兽药效果的认知情况 |
6.4.2 兽药的来源及使用状况 |
6.5 对政府及社会服务的要求情况 |
6.6 对奶业风险的认知情况 |
7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7.1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
7.1.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
7.1.2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
7.1.3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
7.1.4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
7.1.5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现状 |
7.1.6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
7.1.7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
7.1.8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现状 |
7.2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7.2.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
7.2.3 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
7.2.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
7.2.5 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
8 完善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措施 |
8.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8.1.1 加强配套法律建设工作及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建设 |
8.1.2 加强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 |
8.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
8.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8.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
8.4.1 建立全国性有效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 |
8.4.2 检测资源、检测结果共享 |
8.4.3 建立第三方中立检验机构和完善牛奶质量一价格体系 |
8.5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
8.6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
8.6.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 |
8.6.2 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
8.7 生鲜乳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建设 |
8.8 生鲜乳质量安全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
8.9 建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理性竞争机制 |
8.10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
8.10.1 加快良种繁育,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
8.10.2 加紧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产品质量 |
8.10.3 大力支持乳品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 |
8.10.4 大力发展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建立奶牛饲料生产基地 |
8.10.5 加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
8.1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
8.11.1 制定奶业保护政策 |
8.11.2 制定相关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
8.11.3 完善奶牛疫病防治体制建设 |
8.11.4 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
8.11.5 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 |
9 结论和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1 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调查 |
附录2 奶户(场)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调查 |
附录3 我国乳品加工相关安全标准目录(征求意见稿) |
参考文献 |
四、我国有了AA级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 [1]诺丽果多糖对绒山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张清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2]“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陈清华. 西南大学, 2015(05)
- [3]薄皮核桃壳醌类物质微波辅助提取及初步小鼠试验[J]. 周孟清,谢申伍,吕治钢,郭超林,贾峰,殷海成. 饲料工业, 2013(21)
- [4]中草药添加剂对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及其免疫功能影响[J]. 李春燕,汤德元,甘振磊,陶玉顺,曾智勇.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13)
- [5]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 韩玉娟. 中兽医学杂志, 2013(03)
- [6]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D]. 韩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7]大蒜素/陈皮复方制剂对草鱼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D]. 肖家顺.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2)
- [8]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研究[D]. 张世昌.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9]植物源大蒜菌质活素粉对扬州鹅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D]. 赵雪敏. 扬州大学, 2010(02)
- [10]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靳延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