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性(论文文献综述)
易锦敏[1](2021)在《新批评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文中研究指明
李梦君[2](2021)在《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2016年以来,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个部门也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打造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实践的重要任务。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成为提升一线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因此,地理研学课程为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研学资源,能够为地理研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重要的现实环境。本文紧密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和新版本高中地理教材,探讨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将研学课程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归纳高中地理课程中适宜开展地理研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并实施。在分析11个相关的高中地理研学课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课标、教材、乌海市地域特色,进行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为地区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提供参考,为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经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行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乡土性原则、融合化原则、地理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设计程序为设计准备、实地调研、整合分析三大步骤。第二,在归纳总结获得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得到适宜开展高中地理研学课程的资源应具有代表性、体验性、探究性和交通通达性等特点,结合课标及高中地理教材,筛选得到17个研学主题、34个研学课题。第三,将得到的研学主题归纳为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综合类等3类进行开发,本文设计4个研学课程案例方案,研学方案的构成包含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活动准备、实施方案(包括小课题)、研学评价量表、研学手册等七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吴楚[3](2021)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传承文化和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阅读能帮助初中生形成社会必需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依旧层出不穷,这使得学生的思考、体验停留在表面而难以探索到文本的深层内蕴。这时,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活动,在课程改革和时代背景的召唤下应运而生。深度阅读作为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实现内化语言知识、发展高阶思维、体验深度情感的一种阅读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本研究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入手,通过考察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以期能更好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以促进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部分,本研究从概念分析入手,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度学习理论、深度教学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文深度阅读具有整合性、批判性和体验性的特点,阐述了语文深度阅读具有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的体验与感悟的三方面价值,并从文本阅读中的知识整合、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建构、文本阅读中的深度体验三方面分析说明了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商丘市某示范性中学的15位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情况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以及对教师展开访谈,得知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使用方面的基本情况,指出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积极方面主要有: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注重新旧知识间的整合、注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注重构建矛盾冲突情境、注重在品词析句和交流分享中体验。同时,也指出初中语文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存在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不够、学生质疑问难的鼓励较少、留白部分的分析和思考不足、学生美读成诵中体验的引导不足、忽视拓展升华中的体验。并从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知识掌握不足、教师深度阅读教学开展的能力不足、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系统培训较少、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据此,本研究从五方面提出解决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建议。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对语文学科课程特点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内涵的认识。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知识:加强深度学习知识的学习;加强语文深度阅读知识的学习;加强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三是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注重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能力;注重提高教师多样化运用留白艺术手法的能力;注重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中情感培育的能力。四是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注重依据学生实际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增强对学生原有经验的了解;增强对学生阅读水平的了解;增强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了解。五是注重多样化的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鼓励观摩课堂教学,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参加校外培训,注重学习与交流。
景笑然[4](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古诗词诵读教学是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言知识,加深语言理解,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内涵,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施行建议,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交代了选题背景,其后围绕古诗词诵读教学进行研究现状梳理,从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统编本语文教材、诵读教学实践情况、诵读教学策略设计等角度梳理相应研究成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一章对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首先依据《新课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进行了解读,古诗词诵读教学是直接针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过程,并且在理解与品悟的基础上,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整体关联。然后通过对学术成果的梳理和高中学校的实地调研,梳理出现阶段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在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的问题:认识层面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层面诵读方法陈旧,缺乏有效指导和积极引导;实践层面未能紧扣核心素养做好诵读教学。第二章首先对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路向进行了呈现,然后在吸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诵读教学策略的完善提出了三点原则。教师应提高认识,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诵读教学方法;应积极探索诵读教学与教学评价相适应。然后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给出了实施建议,即继承“诗教”传统,坚持普通话标准音诵读;区分“诵读”与“吟唱”“吟诵”;围绕过程与方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依据此原则,在学习过程上,将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分别进行动态连贯的预习性诵读、品悟式诵读、复习性诵读。在学习方法上,结合诵读教学的学习过程,提出文字层面的理解性诵读,审美层面的体验性诵读和运用层面的记忆性诵读。第三章依据古诗词诵读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从过程上探索实践了动态连贯的预习性诵读,品悟式诵读,复习性诵读的教学过程。在方法上结合诵读教学的过程,探索实践了理解性诵读,体验性诵读,记忆性诵读等方法。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整体,在过程中实践方法,方法贯穿于过程中。预习性诵读过程可以侧重实践理解性诵读的方法,品悟式诵读过程中可以侧重运用体验性诵读的方法,复习性诵读过程中重点应用好记忆性诵读的方法。古诗词诵读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促进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期待本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探究,能够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韩江雪[5](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汪玲[6](2021)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文字承担着交际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承担了大部分的语义传递功能,对于语文课程教学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阐述了针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方面也有相关表述,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初中阶段的词语教学实践难点较多,词语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它指出认知是身体、环境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表达在认知基础上逐渐概念化和范畴化,最终产生词汇。换言之,词汇的建构和认知带有“具身”和“隐喻”特性。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词语特性为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从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现状和具身认知研究在教学领域的发展两方面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述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对研究目标与内容作了具体说明。第二至六章,正文部分。首先,分别从课程、教材、教学层面对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相关情况进行概述,并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等方法调查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次,研究从理论关系与实践指导两方面阐述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立论依据;然后针对目前初中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特点及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后,研究以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为例,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对其词语教学进行设计,并在L中学选择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教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词语教学设计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进行反思。第七章,结语部分。此部分对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石秀叶[8](2020)在《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的分析 ——以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1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地理教科书也相继颁布,新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中最大的创新是“活动”的比例增加。“活动”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对“活动”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探究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要求中的行为动词分类;二是探讨如何依照行为动词的要求对“活动”进行设计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出现行为动词共137个,其中出现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共126个,占整体的92%;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共8个,占整体的5.8%;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共3个,占整体的2.2%。由此可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的统计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活动”中的行为动词分布均衡,但行为动词使用频率差异大。在“活动”中,共使用行为动词158个,且均衡分布在四册地理教科书中。但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认识”约占总体的38.6%,而其他行为动词的使用率则较低。2.“活动”中的行为动词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二级标题“活动”中,共出现行为动词379个,59种类型。3.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科性。“活动”中使用带有学科性的行为动词。例如,“分析”、“归纳”。4.具有不同的思维层次。“活动”中既有指向较低思维水平的行为动词,如“填出”、“观察”,又有指向较高思维水平的行为动词,如“归纳”、“解释”。第三,“活动”的目标整体设置合理,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水平一致即“活动”目标主要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对简单地理现象理解能力的培养。第四,根据教学案例中“活动”设计的启示,即依据课程标准对“活动”要求中的行为动词进行解读、“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活动”所属的思维层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依据“活动”目标创设学习条件。设计了“说出”、“说明”和“分析”不同分类的9个活动设计,分别是说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与地势特点关系;说出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分布特点;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说明导致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积雪厚度差异的原因;说明区分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理由;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的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分析居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对策。
孙华洁[9](2020)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提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原则,并以原则探析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力图以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开展。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研究基础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本文界定了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两个概念;研究基础为接受美学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素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包括四方面:过程中具有主体性;理解上具有独特性;情感上具有体验性;结论上具有开放性。第二部分为初中小说教学篇目统计及小说文体特征。本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教学篇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小说文体特征包括三方面:叙事上强调虚构性;内容上具有期待性;意义上强调社会性。第三部分为初中生学习心理及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原则。初中生学习心理主要包括四点:理性思考能力逐渐增强;独立探究意识日益凸显;自我意识鲜明且发展迅速;注重他人对学习的显性评价。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包括三方面:第一,立足读者中心,遵循学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原则;第二,注重学生的期待视野,遵循小说阅读体验的发展性原则;第三,根据召唤结构,遵循小说内涵理解的启发性原则。第四部分为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主要存在问题有四方面: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意识薄弱;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不够;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缺少启发性的阅读指导。主要原因也包含四方面:第一,师生对“读者中心”的阅读理念理解与实践不到位;第二,师生对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模糊;第三,教师将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理解为理性认知;第四,教师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元认知水平没有清晰把握。第五部分为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秉持读者中心,促进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解读小说;第三,合理运用期待视野,彰显初中生的个性;第四,以小说召唤结构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林婧[10](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文阅读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并通过语言文字逐渐改善着学生的精神状态。21世纪国家倡导的核心素养理念为一线教师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这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学科作为媒介,学科精神的传递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导,因此,两者的合理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着眼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思想,探寻核心素养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一线语文教师厘清核心素养理念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要点,并为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建言献策,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并提高素质,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和课堂观察法为研究方法,先对调查学校发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同时,选择了相应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其次,笔者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归类分析、互证分析和交叉分析,结合课堂观察所得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理论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化、固有思维范式的非理性化、教师学习时间零碎和学习取向外向性、进度教学代替感悟教学、分裂解读代替整体感知、教师主导代替学生参与、忽视学生个别差异性、理念渗透和阅读教学无法平衡、教学策略功效发挥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分析所得总结出原因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教师学习进程缓慢、课堂教学目标价值错位和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调查结果分析和资料寻找过程中,笔者总结出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学习力,保质量重效率、纠正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需要顶层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相互交融,需要教师的不断钻研和分析,只有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性(论文提纲范文)
(2)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研学 |
2.地理研学 |
(二)理论基础 |
1.自然主义教育 |
2.生活教育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4.现代课程理论 |
二、高中地理研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说明 |
(二)案例具体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三、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 |
(一)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原则 |
1.乡土性原则 |
2.融合化原则 |
3.地理性原则 |
4.体验性原则 |
(二)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程序 |
1.设计准备 |
2.实地调研 |
3.整合分析 |
(三)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依据 |
(四)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资源 |
1.“课标+区域资源”定主题 |
2.“教材+研学点资源”定课题 |
四、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实施 |
(一)课程实施方案 |
(二)课程实施 |
1.准备阶段 |
2.实施阶段 |
3.评价阶段 |
(三)课程方案实施启示 |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地理研学案例分析表 |
附录2: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案例设计方案 |
附录3: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之《研学手册》 |
致谢 |
(3)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深度阅读是深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呼唤深度阅读教学 |
(三)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呈现浅表化现象 |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匮乏 |
二、文献综述 |
(一)有关深度阅读的研究 |
(二)有关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深度阅读 |
(二)深度阅读教学 |
(三)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深度学习理论 |
(二)深度教学理论 |
(三)阅读教学理论 |
三、语文深度阅读的特征 |
(一)整合性 |
(二)批判性 |
(三)体验性 |
四、语文深度阅读的价值 |
(一)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二)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
(三)增强情感的体验与感悟 |
五、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
(一)注重文本阅读中的知识整合 |
(二)注重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建构 |
(三)注重文本阅读中的深度体验 |
第三部分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现状考察 |
一、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积极的方面 |
(一)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 |
(二)注重新旧知识间的整合 |
(三)注重文本的多元解读 |
(四)注重营造矛盾冲突情境 |
(五)注重品词析句中的体验 |
(六)注重交流分享中的体验 |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一)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不够 |
(二)学生质疑问难的鼓励较少 |
(三)留白部分的分析和思考不足 |
(四)学生美读成诵中的体验引导不够 |
(五)忽视拓展升华中的体验 |
三、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知识掌握不足 |
(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开展的能力不足 |
(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
(四)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系统培训较少 |
(五)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
第四部分 解决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的建议 |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认识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学科课程特点的认识 |
(二)增强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内涵的认识 |
二、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知识 |
(一)加强深度学习知识的学习 |
(二)加强语文深度阅读知识的学习 |
(三)加强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 |
三、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 |
(一)注重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
(二)注重提高教师多样化运用留白艺术手法的能力 |
(三)注重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中情感培育的能力 |
四、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注重依据学生实际开展深度阅读教学 |
(一)增强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了解 |
(二)增强对学生阅读水平的了解 |
(三)增强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了解 |
五、注重多样化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
(一)鼓励观摩课堂教学,注重积累教学经验 |
(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
(三)组织参加校外培训,注重学习与交流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文件类 |
五、报纸类 |
六、电子公告类 |
附录 |
附录1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观察量表 |
附录2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主持参与课题 |
致谢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解读 |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动态界定 |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互动关联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认识层面: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和给予足够的重视 |
二、方法层面:诵读方法陈旧缺乏有效指导和积极引导 |
三、实践层面:未能紧扣核心素养做好诵读教学 |
第二章 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的路向呈现 |
一、从“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二、从写作能力发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三、从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四、从激发学习兴趣角度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施行的原则 |
一、教师应提高认识,践行核心素养理念 |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新诵读教学方法 |
三、积极探索诵读教学与教学评价相适应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建议 |
一、继承“诗教”传统 |
二、坚持普通话标准音诵读 |
三、区分“诵读”与“吟唱”“吟诵” |
四、围绕过程与方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一)注重过程上的连续性 |
(二)注重方法上的层次性 |
第三章 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分析 |
一、开展预习性诵读 |
二、做好品悟式诵读 |
三、强化复习性诵读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分析 |
一、文字层面的理解性诵读 |
二、审美层面的体验性诵读 |
三、运用层面的记忆性诵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
(一)语文教科书 |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
(三)文言文 |
(四)育人 |
(五)价值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调查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四)课例研究法 |
五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
(四)三育的关系 |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
(一)知识积累价值 |
(二)思维训练价值 |
(三)审美陶冶价值 |
(四)文化教诲价值 |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
(一)知识价值 |
(二)思维价值 |
(三)审美价值 |
(四)文化价值 |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
(一)现状述评 |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硕博论文 |
四、其他 |
附录 |
一、教师访谈提纲 |
二、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具身认知研究 |
1.2.2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 |
1.2.3 具身认知视域下语文词语教学研究 |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具身认知 |
1.3.2 教学活动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实施方案 |
2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概述 |
2.1 课程层面: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目标的规定 |
2.1.1 教学目标的隐含性 |
2.1.2 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
2.2 教材层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词语教学内容编排特点 |
2.2.1 纵向:水平、难度 |
2.2.2 横向:位置、形式 |
2.3 教学层面:初中语文词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2.3.1 内容: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2.3.2 学段:初中阶段的词语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 |
2.4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2.4.1 现状调查 |
2.4.2 现状分析 |
2.4.3 原因分析 |
3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立论依据 |
3.1 具身认知理论概述 |
3.1.1 哲学基础 |
3.1.2 心理学基础 |
3.1.3 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主张 |
3.2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必要性 |
3.2.1 理论关系上的必然联系 |
3.2.2 实践指导上的积极意义 |
4 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分析 |
4.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特点 |
4.1.1 在身心的共同参与中积累与建构 |
4.1.2 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梳理与整合 |
4.1.3 在主体的交互过程中运用与巩固 |
4.2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词语教学原则 |
4.2.1 具身性 |
4.2.2 情境性 |
4.2.3 活动性 |
4.2.4 交互性 |
4.2.5 生成性 |
5 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探讨 |
5.1 唤醒身体,为情境中的活动找准核心 |
5.1.1 强调身体参与,获得词语感性体验 |
5.1.2 基于身体联想,把握词语丰富内涵 |
5.2 创设情境,为身体参与活动提供条件 |
5.2.1 创设“实感”之境,切身感知词语 |
5.2.2 创设“实境”之境,置身体会词语 |
5.2.3 创设“离线”之境,想象理解词语 |
5.3 设计活动,为身体与情境的沟通搭桥 |
5.3.1 明确活动目标,注重词语教学生成性 |
5.3.2 组织活动过程,注重词语教学交互性 |
6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
6.1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案例举要 |
6.1.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6.1.2 《秋天的怀念》词语教学设计 |
6.1.3 《秋天的怀念》词语教学设计分析 |
6.2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效果分析 |
6.2.1 效果分析 |
6.2.2 个人反思 |
7 结语 |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7.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的分析 ——以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四)概念界定 |
1.“活动” |
2.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 |
3.行为动词 |
一、理论基础 |
1.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4.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
5.学习质量评价理论 |
6.情境学习理论 |
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分析 |
(一)行为动词的分类 |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分类 |
2.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的行为动词分类 |
3.基于SOLO分类理论下的行为动词分类 |
(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特点 |
1.行为动词的内涵分析 |
2.行为动词的使用差异分析 |
三、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分析 |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的归类 |
1.“活动”中行为动词的归类依据 |
2.“活动”的类型 |
(二)数量与频率的统计分析 |
1.“活动”中行为动词的特点 |
2.学习目标分析 |
3.学习内容分析 |
四、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案例分析 |
(一)“活动”中行为动词案例分析 |
1.认知类活动中行为动词的案例分析 |
2.操作类活动的案例分析 |
3.体验类活动的案例分析 |
(二)“活动”中行为动词案例分析的启示 |
1.依据课程标准对“活动”要求中的行为动词进行解读.. |
2.“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
3.依据“活动”所属的思维层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
4.依据“活动”目标创设学习条件 |
五、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教学设计 |
(一)行为动词“说出”的活动教学设计 |
1.“说出..关系”的活动教学设计 |
2.“说出..特点”的活动教学设计 |
3.“说出..差异”的活动教学设计 |
(二)行为动词“说明”的活动教学设计 |
1.“说明..原因”的活动教学设计 |
2.“说明..理由”的活动教学设计 |
3.“说明..重要性”的活动教学设计 |
(三)行为动词“分析”的活动教学设计 |
1.“分析..影响”的活动教学设计 |
2.“分析..关系”的活动教学设计 |
3.“分析..原因”的活动教学设计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研究基础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
(一)概念界定 |
1.个性化阅读 |
2.个性化阅读教学 |
(二)研究基础 |
1.接受美学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
1.过程中具有主体性 |
2.理解上具有独特性 |
3.情感上具有体验性 |
4.结论上具有开放性 |
二、初中小说篇目统计及小说文体特征 |
(一)初中小说篇目分析及统计结果 |
(二)小说文体特征 |
1.叙事上强调虚构性 |
2.内容上具有期待性 |
3.意义上强调社会性 |
三、初中生学习心理及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 |
(一)初中生学习心理 |
1.理性思考能力逐渐增强 |
2.独立探究意识日益凸显 |
3.自我意识鲜明且发展迅速 |
4.注重他人对学习的显性评价 |
(二)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 |
1.立足读者中心,遵循学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原则 |
2.注重学生的期待视野,遵循小说阅读体验的发展性原则 |
3.根据召唤结构,遵循小说内涵理解的启发性原则 |
四、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基本信息 |
1.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
2.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
(二)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意识薄弱 |
2.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
3.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不够 |
4.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缺少启发性的阅读指导 |
(三)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归因 |
1.师生对“读者中心”阅读理念理解与实践不到位 |
2.师生对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模糊 |
3.教师将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理解为理性认知 |
4.教师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元认知水平没有清晰把握 |
五、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秉持读者中心,促进初中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觉醒 |
1.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唤起初中生对小说的阅读期待 |
2.恰当设计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理清小说人物、情节 |
3.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初中生对小说的感受 |
4.遵循“三级阅读理论”,通过创设阶梯型问题逐层深入文本 |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初中生合理解读小说 |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多元对话 |
2.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实现初中生学习评价多元化 |
3.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整体把握小说三要素 |
(三)合理运用期待视野,彰显初中生的个性 |
1.关注初中生已有的期待视野,确定小说教学内容 |
2.指导初中生阅读,拓展初中生的期待视野 |
(四)以小说召唤结构为突破口,指导初中生深入解读文本 |
1.着眼人物留白,把握作者情感 |
2.着眼情节留白,多角度挖掘小说主题 |
3.着眼细节留白,多方位感受小说人文内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初中生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关于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由 |
1.核心素养是实现我国教育转型的关键理念 |
2.核心素养的实现需以学科知识为媒介 |
3.时代赋予阅读教学与时俱进的使命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2.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3.对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4.文献述评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阐释 |
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
2.现代文阅读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 |
2.阅读教学理论 |
(三)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
1.核心素养是阅读教学的方向指引 |
2.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
1.调查研究的目的 |
2.调查研究的对象 |
3.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课堂观察的实施 |
4.调查问卷的发放 |
(二)调查现状整理分析 |
1.归类分析 |
2.教师与学生的互证分析 |
3.不同问题的交叉分析 |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学习力低 |
1.理论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化 |
2.固有思维范式的非理性化 |
3.教师学习时间碎片化和学习取向外向性 |
(二)课堂教学重形式轻本质 |
1.进度教学代替感悟教学 |
2.分裂解读代替独特感知 |
3.教师主导代替学生参与 |
(三)核心素养理念落实不到位 |
1.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
2.理念渗透和阅读教学无法平衡 |
3.教学策略功效发挥不充分 |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成因 |
(一)教师学习进程缓慢 |
1.教师培训忽视教师的实际需求 |
2.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
3.教师学习缺乏持续改进和拓展深化 |
(二)课堂教学目标价值错位 |
1.知识理解占据核心地位 |
2.淡化学生生本取向 |
3.非共生态教学占据课堂 |
(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影响核心素养落实 |
1.学生的复杂性影响核心素养综合性的生成 |
2.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影响核心素养弥漫性的渗透 |
3.动态化教学影响核心素养内生性的实现 |
五、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
(一)提高教师学习力,保质量重效率 |
1.问题解决驱动,真实性环境创设 |
2.教学社三合力,提高教师积极性 |
3.加强跟踪指导,线上线下缓解困境 |
(二)纠正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
1.四生课堂激发活力 |
2.创建符合生态的共生关系 |
3.深度教学体现学科魅力 |
(三)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
1.合理运用共同体策略,发挥学生特性 |
2.合理运用体验性策略,体现学科本质 |
3.合理运用自主化策略,促进教学生成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批评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D]. 易锦敏. 西南大学, 2021
- [2]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D]. 李梦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D]. 吴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D]. 景笑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具身认知视域下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D]. 汪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活动”中行为动词的分析 ——以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为例[D]. 石秀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D]. 孙华洁.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 林婧. 延安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