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用牛奶喂养小儿(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吟[1](2021)在《哺育中国:牛奶育婴与近代中国家庭结构及亲子情感变迁》文中指出家庭是个人社会关系的起点,也是考察社会变迁的重要单位。近代中国牛乳育婴的观念转变和实践效果引发了家庭结构及亲子关系的变动。一方面,代乳品在城市中的广泛使用成为传统宗族式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型进程的催化剂,助推家庭的私领域化;另一方面,使用代乳品提高了城市中产家庭婴幼儿的存活率,同时对父职和母职提出了新要求:专业代乳品为母亲脱离哺乳的天然母职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使职业女性快速结束哺乳期投入社会化生产,也能使新母亲从"养育"兼顾转向专注教育婴幼儿。而标准化代乳品也能使男性参与并决策婴幼儿的喂养事务,为塑造更为亲密的父子/女关系提供契机。这一更注重亲子关系的情感可视为近代个人主义在家庭领域中的体现。
郭彬[2](2021)在《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疗效,以此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中医治疗依据。方法:选择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60例,分别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30例。另外选取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体检正常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常规组:予以母乳(母亲回避过敏食物)或配方奶粉(氨基酸奶粉:恩敏舒)喂养以及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石榴皮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黄芪白术)。正常组:继续原喂养方式喂养。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样本症状及体征、过敏相关指标。结果:1.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中药组和常规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采用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临床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哭闹不安、神疲乏力表现的情况。中药组患儿与常规组患儿治疗4周后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改善症状的疗效更佳。2.实验室指标比较:与过敏相关指标IL-6、IL-17、EOS、EOS%比较: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牛奶蛋白过敏患儿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相比,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下调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组在降低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上明显优于常规组。3.治疗疗效等级比较:中药组显效人数为18人,有效人数为10人,无效人数2人,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显效人数10人,有效人数13人,无效7人,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较常规治疗(饮食回避)总体治疗效果更佳。结论:1.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存在EOS、EOS%、IL-6、IL-17的表达异常增高。2.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使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MPA患儿临床症状更好的得到缓解。3.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明显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免疫相关指标EOS、EOS%、IL-6、IL-17的表达水平。4.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优于单纯饮食回避联合益生菌治疗。
黄丽珍[3](2021)在《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在2020年0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标准的6个月至14岁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年龄、性别、主症积分(靶皮损程度、全身皮损面积、瘙痒程度)、兼症积分(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纳少、神疲、腹胀、便溏)及总体疗效等变化,运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40例患儿,其中男童22例,女童18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5.568±3.789岁,其中以3-7岁患儿居多,男童多于女童,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符合流行病学的观察。(2)治疗4周后,临床治愈1例,显效3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7.5%,且临床疗效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320,P>0.05)。(3)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兼症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显着(P=0.00,P<0.05)。治疗后患儿在皮损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斑颜色、丘疹数量、糜烂程度、渗出及湿疹浸润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0,P<0.05)(4)治疗期间,有1例患儿服药中药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经调整用药,与患儿家属充分解释病情后,患儿家属决定继续参与实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50%。结论:(1)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疗效显着。(2)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湿疹患儿皮损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斑颜色、丘疹数量、糜烂程度及渗出等症状。(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湿疹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应用。
刘邵阳[4](2021)在《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小儿胃肠薄弱,摄入高热量食物易形成胃肠积热,而小儿胃肠积热与肺炎发病相关。银莱汤以肺与胃肠同治立法组方,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并未明确。“菌-肠-脑轴”体现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肠轴,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前期研究发现,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伴随多种炎症因子改变,银莱汤对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均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肠道菌群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基于“菌-肠-脑轴”研究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机制,进而阐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银莱汤对该病证的治疗机制。实验一: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目的:探索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幼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5-HT、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银莱汤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高热量饲料配合牛奶灌胃制备胃肠积热模型大鼠,以LPS雾化吸入制备肺炎模型大鼠,以二者结合制备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大鼠,以银莱汤进行干预,以醋酸泼尼松作为阳性对照药。设正常组(N)、肺炎组(P)、胃肠积热组(S)、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SP)、银莱汤治疗组(SPT1)、醋酸泼尼松治疗组(SPT2)。观测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肛温、进食量),计算脏器指数,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肠组织病理,用多因子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IL-6、IL-10、TNF-α含量,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含量及血清中5-HT含量,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靶向代谢组检测血清、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1)大鼠体征:SP组大鼠活动减少易激惹,喜蜷缩扎堆,皮毛不柔顺时见竖毛或打绺,大便质软色偏黄,粘腻臭秽,时不成形。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不易激惹,蜷缩扎堆现象减少,皮毛渐趋柔顺,大便基本恢复正常。(2)体质量:与N、P组相比,SP组大鼠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体质量有不同程度升高。(3)进食量: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进食量降低;经银莱汤治疗,SPT1组进食量变化较平稳,在第5天时进食量增多。(4)肛温: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肛温显着升高(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实验第4、5天,SPT1组大鼠肛温有不同程度降低。2.脏器指数与N、P组相比,SP组大鼠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SP组相比,SPT1组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有升高趋势。3.肺、结肠组织病理(1)肺组织病理: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肺泡结构不清晰,肺泡壁明显增厚,断裂融合,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SP组相比,SPT1组与SPT2组大鼠肺泡结构变清晰,肺泡壁变薄,断裂融合现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2)结肠组织病理:与N组相比,SP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不规整且数量增多,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SP组相比,SPT1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N组相比,SP组血清促炎因子IFN-y、IL-2、IL-6、TNF-α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血清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1),TGF-β水平升高(P<0.05)。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血清促炎因子IFN-γ、IL-2、IL-6、TNF-α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血清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1),TGF-β水平升高(P<0.05)。5.5-HT水平与N组、P组相比,SP组血清5-H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血清5-HT水平升高(P<0.05)。6.肠道菌群(1)OTU聚类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SP组大鼠肠道菌群OTU数目较N组明显减少。(2)菌群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SP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Ace、Chao1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Shannon系数有所上升,而Simpson、Ace、Chao1系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各分类水平上物种组成情况:SP组大鼠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门丰度降低,SPT1组呈现相反变化,拟杆菌门丰度增加、放线菌门丰度降低。综合各分类水平来看,SP组大鼠肠道菌群中红蝽菌纲、红蝽菌目、消化链球菌科丰度升高,乳杆菌属与罗伊氏乳杆菌丰度降低;SPT1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科、拟杆菌属的丰度均有提高,红蝽菌纲、红蝽菌目、消化链球菌科丰度降低。(4)菌群功能预测:SP组大鼠肠道菌群功能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氨基酸的运输与代谢、膜运输、转录、信号转导代谢、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划分、防御机制等方面,与N组存在差异。SPT1组在新陈代谢(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信号转导机制和防御机制、心血管病和内分泌系统上,与SP组存在差异。7.短链脂肪酸水平:与N相比,SP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血清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丁酸水平均有升高趋势,血清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有下降趋势。结论:胃肠积热合并肺炎能够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导致短链脂肪酸分泌异常,乙酸、丙酸、丁酸水平下降,血清5-HT水平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银莱汤治疗可改善这些变化。实验二:肠道菌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脑肠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目的:探索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肠道菌群对短链脂肪酸、5-HT、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银莱汤是否通过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大鼠,以银莱汤进行干预,以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伪无菌大鼠。设供粪1组(提供正常粪菌,G1)、供粪2组(提供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粪菌,G2)、供粪3组(提供银莱汤治疗后粪菌,G3),设粪菌移植1组(FMT1)、粪菌移植2组(FMT2)、粪菌移植3组(FMT3)、空白对照组(N)、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SP)、银莱汤治疗组(SPT),其中FMT1、FMT2组为伪无菌大鼠,分别予正常粪菌和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粪菌移植,FMT3组造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移植银莱汤治疗粪菌。观测大鼠一般情况,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肠组织病理,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TGF-β含量及血清5-HT含量,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靶向代谢组检测血清、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结果1.伪无菌大鼠情况(1)一般情况: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活动迟缓,蜷缩扎堆,皮毛欠柔顺光泽度降低,大便色黄、不成形。(2)菌群情况a.OTU聚类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肠道菌群OTU数目减少。b.各分类水平上物种组成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增多,普氏菌属、乳杆菌属减少,菌群结构发生改变。c.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Shannon、Ace、Chao1系数均显着降低(P<0.01)。FMT1组造模后Simpson系数较造模后有下降趋势,FMT2组造模后Simpson系数显着降低(P<0.01),菌群多样性降低。2.粪菌移植后各组情况(1)脏器指数:与FMT1组相比,FMT2组肝脏、脾脏、胸腺指数均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肝脏指数显着升高(P<0.01),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2)肺、结肠组织病理a.肺组织病理:FMT2组与SP组的肺病理改变相近,均可见肺泡结构不清晰,肺泡壁明显增厚,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MT2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比SP组稍轻,还可见较多肺泡断裂融合。FMT3组与SPT组的肺病理改变相近,可见肺泡结构变清晰,肺泡壁变薄,断裂融合现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FMT2组、SP组明显减轻。b.结肠组织病理:FMT2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不规整数量较SP组多,较FMT1组少,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FMT3组与SPT组的结肠病理改变相近,可见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欠规整且数量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血清炎症因子:与FMT1组相比,FMT2组大鼠血清IL-6、TGF-β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大鼠血清IL-6无明显差异,TGF-β水平有下降趋势。(4)5-HT:与FMT1组相比,FMT2组血清5-HT水平降低(P<0.05);与SP组相比,FMT3组血清5-HT水平显着降低(P<0.01)。(5)短链脂肪酸:与FMT1相比,FMT2组大鼠粪便与血清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有升高趋势,丁酸水平有下降趋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血清乙酸水平升高(P<0.05),丙酸水平有升高趋势,丁酸水平显着降低(P<0.01),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1.胃肠积热合并肺炎肠道菌群可引发机体病理反应,银莱汤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2.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引起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从而影响肠道对5-HT的分泌,通过脑肠轴影响机体炎症反应。银莱汤则可通过干预此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尹苑霖[5](2021)在《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婴儿的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CMPA婴儿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以帮助家长提前规避高危因素降低患病率及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最佳诊治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从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19例中,对接受随访,并确诊CMPA的45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将同期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无任何过敏症状的47例健康体检婴儿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进行CMPA患儿随访表信息采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和生长发育等,用焦虑调查表对母亲调研评判焦虑程度,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得出CMPA的高危因素,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将对照组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比较出现皮肤伴随症状、便血出现的时间以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的差异。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病例组分为母亲饮食回避组和添加特殊配方奶粉组,比较便血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预后。应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般情况: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CMPA婴儿最小发病年龄10天,最大年龄6月;88.9%的患儿母亲存在焦虑症状,其中中-重度焦虑者占出现焦虑症状者的72.5%。病例组误诊率为28.9%,误诊病例中抗生素误用率8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MPA的高危因素有:有家族过敏史(以无家族过敏史为对照,OR=8.128,95%CI:2.658~24.849)、剖宫产(以顺产为对照,OR=5.925,95%CI:1.648~21.304)、生后3天内使用配方奶(以生后3天内未使用配方奶为对照,OR=10.734,95%CI:2.193~52.528)、孕期体重增长(OR=1.166,95%CI:1.021~1.322)。病例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升高的婴儿占84.4%,部分婴儿(50.0%)进行了第二次血常规化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降至正常。将病例组根据不同喂养方式分组,纯母乳喂养组出现便血的时间明显晚于非纯母乳喂养组(Z=-2.589,P<0.05)。将病例组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组,添加特殊配方奶粉组的CMPA症状较母亲饮食回避组更快缓解(Z=-2.453,P<0.05)。所有CMPA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随访期间内结果均为正常。[结论]婴儿CMPA可以新生儿期发病;纯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过敏的发生;近90%的母亲中有70%的有中-重度焦虑症状。婴儿过敏的高危因素是有家族过敏史、剖宫产、生后3天内使用配方奶、孕期体重增长明显;临床疑似CMPA婴儿的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升高,可辅助诊断CMPA。特殊配方奶粉的应用及母亲饮食的改变对患儿便血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疗效;本研究的CMPA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随访期间内结果均为正常,此结果仍需扩大病例数和对重症病例的深入研究来验证。
谭汉旭[6](2021)在《新生儿中医体质与42天婴儿湿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脐带血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水平,分析它们与42天婴儿湿疹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登记建档的待产期妇女261名,征得其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收集脐带母亲端静脉血5ml,迅速注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及时离心并冷藏保存。待收集到足够样本后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带血总IgE水平。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在生后24~72小时内运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姓名、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方式、胎龄及父母的年龄、家族过敏史、母亲孕期体检情况等。在其生后42天再次来院体检时进行随访,调查其体重、身长、喂养方式、母亲哺乳期饮食及湿疹的发生情况,对出现湿疹的患儿进行湿疹的严重程度评分。最后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果:①在261例新生儿中,平和质、阳盛质、阴盛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7.8%、23.4%、8.8%。②不同体质类型的婴儿湿疹发病率不同。阳盛质新生儿湿疹发病率最高,阴盛质次之,平和质最低。偏颇体质的婴儿湿疹发病率较高(P<0.05),与平和质相比,其发生婴儿湿疹的相对危险度为1.671。③在湿疹的严重程度方面,阳盛质新生儿发生婴儿湿疹时严重程度高于其他两种体质(P<0.01),而平和质与阴盛质的严重程度相当(P>0.05)。④有家族过敏史、非纯母乳喂养、母亲哺乳期食用易致敏食物以及偏颇体质是42天婴儿湿疹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⑤分娩方式、家族过敏史和中医体质类型对新生儿脐带血总IgE水平影响较大(P<0.05),其中阳盛质组的脐带血总IgE水平最高,平和质次之,阴盛质最低,三者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湿疹婴儿的脐带血总IgE水平高于健康婴儿(P<0.01),ROC曲线表明,脐带血总IgE水平对生后42天婴儿湿疹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健康新生儿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阳盛质次之,阴盛质最少,呈现出与成年人不同的分布特点。家族过敏史、喂养方式、母亲哺乳期饮食和中医体质类型是影响婴儿湿疹发生的主要因素,偏颇体质的婴儿湿疹发病率较高。阳盛质的新生儿出现婴儿湿疹时症状最严重,而平和质与阴盛质患儿湿疹严重程度相当。分娩方式、家族过敏史和中医体质类型是脐带血总IgE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脐带血总IgE升高会增加湿疹发病的风险,对42天婴儿湿疹的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薛明华[7](2021)在《1岁以下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1岁以下小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80例疑似CMP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CMPA情况;统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喂养史、维生素D情况、家族史)等情况;统计患儿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牛奶蛋白免疫球蛋白E(Ig E)阳性情况。分析1岁以下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儿中,牛奶激发试验显示阳性32例,占40.00%;经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维生素D不足、家族过敏史、特异性牛奶蛋白Ig E阳性是1岁以下小儿发生CMPA的影响因素(P<0.05);纯母乳喂养是1岁以下小儿CMPA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维生素D不足、家族过敏史、特异性牛奶蛋白Ig E阳性的患儿发生CMPA的风险较高,而纯母乳喂养是CMPA发生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
黄羚[8](2020)在《基于肠道菌群和免疫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胃肠积热是小儿常见的病证状态,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二者常常相互影响,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验方银莱汤以肺胃同治法立方,治疗小儿胃肠积热合并肺炎临床疗效明确,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前期研究发现,银莱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调控免疫功能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粪菌移植和分子生物技术,采用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胃肠积热影响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银莱汤的治疗机制。在丰富“肺胃同治”科学内涵的同时,为小儿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一:基于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研究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目的:探索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的肠道菌群及其肠道免疫、炎症反应改变,以及银莱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制高热量饲料喂养构建胃肠积热大鼠模型,LPS雾化吸入构建大鼠肺炎模型,并以银莱汤进行干预,采用醋酸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正常组(NC)、胃肠积热组(G)、肺炎组(P)、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GP)、肺炎治疗组(PT)、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治疗组(GPT)、醋酸地塞米松组(DEX)大鼠体质量、腹围、脏器指数和Lee’s指数、体温、进食量,肺、肠组织病理,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肠和肺组织TLR4/NF-K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肠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表达;16S rD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从而研究银莱汤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结果:①一般情况:银莱汤治疗后大鼠腹围上升(P<0.05)。②银莱汤重塑大鼠肺泡结构,使肺泡壁变薄,炎性浸润减轻。银莱汤可以改善肠组织杯状细胞与上皮细胞排列,减少杯状细胞数量。③银莱汤降低肺泡灌洗液NE%比例,升高MONO%比例(P<0.05)。④银莱汤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在肺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的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⑤银莱汤降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h1数量和Th1/Th2比例(P<0.05)。⑥银莱汤下调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NF-κB表达(P<0.05),使TLR4、MD2、MyD88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⑦银莱汤下调大鼠肠组织TLR4、MD2、MyD88和NF-κB表达(P<0.05)。⑧银莱汤下调肠组织iNOS表达(P<0.05)。⑨银莱汤下调大鼠肺组织MD2及NF-κB表达(P<0.05)。⑩银莱治疗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微生态多样性、有益菌比例、菌群功能接近正常组大鼠。银莱汤提高拟杆菌目、S24-7科等菌群发挥粘膜屏障作用,降低弯曲杆菌目等条件致病菌抵御LPS诱导的免疫炎症。结论:银莱汤能够增加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微生态多样性、有益菌比例、菌群功能;重塑肺泡结构,减轻肺部炎性浸润;纠正肠道系膜淋巴结Th1/Th2失衡;下调树突状细胞、肠组织、肺组织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免疫机制失调,从而缓解肺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实验二:运用粪菌移植技术研究胃肠积热肠道免疫及其干预肺炎的机制第一节:运用粪菌移植技术研究胃肠积热大鼠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的影响目的:制备伪无菌大鼠模型并通过粪菌移植建立胃肠积热肠道菌群,探讨胃肠积热大鼠肠道菌群是否对肠道免疫具有影响,为基于肠道菌群研究胃肠积热影响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伪无菌和胃肠积热大鼠的制备:采用15天龄SPF级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热量饲料喂养制备胃肠积热大鼠,通过抗生素溶液灌胃制备伪无菌大鼠。16S rD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2)基于粪菌移植研究胃肠积热对肠道菌群与免疫的影响:分别对伪无菌大鼠进行正常大鼠粪菌移植以及胃肠积热大鼠粪菌移植,观察正常组(NC)、胃肠积热组(G)、移植正常粪菌组(FNC)、移植胃肠积热粪菌组(FG)大鼠体质量、腹围、脏器指数和Lee’s指数、进食量、体温、肠组织病理及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肠和肺组织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肠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表达;16S rD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1)伪无菌模型情况:①伪无菌大鼠体质量增长较正常组缓慢。②伪无菌大鼠肠道菌群中物种数目减少,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单一,功能稳定。拟杆菌门、双歧杆菌、变形菌门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降低,菌群的结构与正常大鼠有差异。(2)粪菌移植情况:①体质量及腹围:FG组大鼠的体重和腹围较FNC组偏低(P<0.05)。②脏器指数:FNC的肝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着增高,FG组的肝脏、胸腺指数均显着增高(P<0.01);FG组的脾脏指数较FNC组增高(P<0.05)。③Lee’s指数:FG组的Lee’s指数显着下降(P<0.01)。④饮食量:FG组的饮食量较FNC组下降(P<0.05)。⑤体温:FG组的大鼠体温高于FNC组(P<0.05)。⑥肠组织病理:G组的肠组织结构完整欠清晰,杯状细胞增多,粪菌移植组可见炎性细胞;两组粪菌移植大鼠的肠总体评分升高(P<0.05);FG组较FNC组结构紧密,杯状细胞数量稍增多。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G组和粪菌移植组大鼠血清IL-1β、IL-6有升高趋势,IL-4有下降趋势。⑧肠道菌群变化:G组大鼠肠道菌群中物种数目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升高,放线门、丹毒丝菌目等相对丰度下降。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增高,beta多样性指数明显下降。FG组大鼠的肠道菌群丰度、结构及功能与G组大鼠相似,肠杆菌目、毛螺菌科明显失调。⑨FG组大鼠的Th1、Th2表达呈现升高趋势。⑩FG组大鼠肠组织MD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FG组大鼠肺组织MD2蛋白MD2、NF-κB蛋白呈现升高趋势。结论:胃肠积热可以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通过粪菌移植能够模拟大鼠胃肠积热的肠道菌群状态。胃肠积热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介导T细胞增殖、TLR4/NF-KB信号通路影响肠道免疫。第二节:基于肠道菌群研究胃肠积热影响肺炎的机制目的:明确胃肠积热肠道菌群对肺部免疫炎症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第一节实验中的移植正常粪菌组(FNC)、移植胃肠积热粪菌组(FG)两组大鼠进行LPS雾化吸入,观察正常组、移植正常粪菌LPS雾化组(雾化Ⅰ组)、移植胃肠积热粪菌LPS雾化组(雾化Ⅱ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分类,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胃肠积热影响肺炎的机制。结果:①肺组织病理:雾化Ⅱ组炎性浸润更严重(P<0.05)。②大鼠血清和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雾化Ⅱ组血清和肺组织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雾化Ⅱ组NE%比例升高(P<0.05)。结论:胃肠积热肠道菌群可以加重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改变了肠道免疫,进而影响机体整体免疫,加重肺部免疫炎症。实验三:基于TLR4/NF-KB信号通路及巨噬细胞极化研究银莱汤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作用目的:基于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研究银莱汤的抑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银莱汤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药物安全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PS对NF-κB基因的激活结合RT-qPCR法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以确定最佳炎症模型。分组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银莱汤治疗组、阳性药地塞米松对照组。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RT-qPCR法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NF-KB通路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验证银莱汤抑炎作用及机制。结果:①0~80μg/mL银莱汤溶液是干预RAW264.7的安全浓度范围。②LPS刺激6h时NF-κB活性最强,IL-1β、TNF-αmRNA的表达量最大。③银莱汤降低RAW264.7细胞IL-1β、TNF-αmRNA的表达(P<0.01)。④银莱汤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L-12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4、IL-10 水平(P<0.01)。③银莱汤降低iNOSmRNA的表达,升高Arg-1mRNA的表达(P<0.01)。④银莱汤降低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银莱汤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NF-κB通路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有关。
刘君[9](2020)在《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文中提出1929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企业,颁布《公司法》、《工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乳业的本土化渐趋完成的时代背景之下,沈九成因个人际遇创办生生牧场。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生牧场便发展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华商牛乳场。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时间里,在生生牧场的发展变迁中,其经理凡四变。据此,生生牧场20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29年至1933年,由沈九成的长子沈鹏程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创办和初步发展期;二是1933年至1940年,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后,自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快速发展期;三是1940年至1946年,由沈九成的三子沈万灵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调整期;四是1946年至1949年,生生牧场被中国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接收,为生生牧场的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生生牧场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战略均有所不同。1929年至1933年,生生牧场初始创办,奶牛的采购、员工的招聘、土地的租赁,以及生产设备的买入,奠定了生生牧场营业及发展的基础。此一时期,生生牧场通过文化濡化、竞争者定位、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等销售方法,将企业的新鲜牛奶消费群体牢牢固定在社会上层人士之中。1933年,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之后,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扩大、以及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使生生牧场的规模快速增长,其消费者群体由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向社会中层人士下移。但是,随着日寇的入侵、上海的沦陷,生生牧场的销售规模因日伪政府的配给制度而萎缩。1940年8月24日,沈九成被绑架之后,将生生牧场交由三子沈万灵经营。沈万灵在艰难困苦的沦陷时期,调整生生牧场的销售战略,以生生牧场的“A”字消毒牛乳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提供。这一销售战略的调整,维持了生生牧场在日伪时期的艰难生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企业员工联合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人员,诬告沈九成、沈万灵为汉奸。生生牧场因此被中央信托局接收。在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多方干扰,不断萎缩,使得生生牧场走向衰落。基于对生生牧场1929至1949年间四个时期生产销售活动的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近代的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牛奶的消费人群从社会上层人士扩展至社会中上层人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上移至社会上层人士。物的社会生命史,不仅是一个经济关系,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经营自由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企业生产销售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生生牧场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落的见证。
张同军[10](2020)在《运脾温阳方对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食物过敏模型并观察运脾温阳方对SD大鼠血清特异性IgE、IFN-λ、IL-4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证实运脾温阳方对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儿科临床治疗食物过敏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实验用40只3周龄断乳的健康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空白组5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3天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在第0天每只大鼠予以0.2ml OVA悬混液腹腔注射,在第2、4、7、9、11天予以低浓度OVA溶液腹腔注射,在第20、24、28、30天予以高剂量OVA溶液灌胃激发;同时,空白组予以相同剂量的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灌胃。在第20天到第30天,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运脾温阳方高中低剂量灌胃,模型组、空白组予以0.9%生理盐水灌胃。1次/日,连续11天。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IFN-λ、IL-4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运脾温阳方干预前,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血清特异性IgE、IL-4水平升高,IFN-λ水平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运脾温阳方干预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特异性IgE、IL-4水平下降,IFN-λ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物过敏SD大鼠出现血清特异性IgE、IL-4水平升高,IFN-λ水平下降。2.运脾温阳方可以有效降低特异性IgE、IL-4水平,升高IFN-λ水平,从而对食物过敏起到治疗作用。
二、怎样用牛奶喂养小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用牛奶喂养小儿(论文提纲范文)
(1)哺育中国:牛奶育婴与近代中国家庭结构及亲子情感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雇乳及动物、植物代乳品:中西比较视野中传统中国的代乳方式 |
(一)传统中国多元混合的代乳方式 |
(二)食品工业化进程与西方国家牛乳育婴方式的普及 |
二、从多元代乳到牛乳及牛乳制品:中国开埠口岸城市婴幼儿哺乳方式的转变 |
(一)工业代乳品及牛乳产业化对传统代乳方式的冲击 |
(二)婴幼儿奶粉专业化与近代中国哺育观念的转变 |
三、近代代乳方式的转变对中国家庭结构及亲子关系的影响 |
(一)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
(二)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
结 语 |
(2)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历史回顾 |
1 中医文献对泄泻的记载和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病位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认识 |
2.1 牛奶蛋白过敏机制 |
2.2 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的致病因素 |
2.3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及相关检查 |
2.4 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 |
2.5 CMPA的预后 |
结语 |
1 资料和方法 |
1.1 对象来源 |
1.2 西医诊断 |
1.3 中医诊断 |
1.4 纳入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剔除脱落标准 |
1.7 研究方法 |
2 观察指标 |
2.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
2.2 过敏相关指标观察 |
2.3 疗效判定 |
3 统计方法 |
3.1 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 |
3.2 三组婴幼儿治疗前IL-6、IL-17、EOS、EOS%比较 |
3.3 两组过敏患儿症状积分 |
研究结果 |
1.1 常规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
1.2 常规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1.3 中药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
1.4 中药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1.5 两组治疗后IL-6、IL-17、EOS、EOS%比较 |
1.6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
1.7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
讨论 |
1 课题设计分析 |
2 浅谈导师“治脾胃以止泻”的学术思想 |
2.1 牛奶蛋白过敏之腹泻与脾胃之关系 |
2.2 CMPA腹泻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讨论 |
2.3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方药分析 |
2.4 方中单味中药的相关阐述 |
3 牛奶蛋白过敏与IL-6、IL-17、EOS、EOS%的相关性 |
4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的疗效分析 |
4.1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
4.2 免疫相关指标疗效分析 |
4.3 疗效等级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牛奶蛋白过敏病例登记表 |
个人简历 |
(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一般治疗 |
2.2 实验组药物 |
3 疗效评定标准 |
3.1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3.2 靶皮损和瘙痒的分级量化标准表 |
4 安全性评估 |
5 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
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2.1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
2.2 全身皮损面积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
2.3 皮损面积好转情况 |
2.4 瘙痒程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
2.5 瘙痒程度好转情况 |
2.6 治疗前后患儿靶皮损程度单项积分疗效比较 |
2.7 兼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2.8 年龄与临床疗效分析 |
2.9 临床疗效分析 |
3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1.1 小儿湿疹中医病名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小儿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内治概况 |
1.4 小儿湿疹的中医外治概况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
2.1 小儿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
2.2 小儿湿疹的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
2.3 小儿湿疹的治疗概况 |
3 导师学术思想 |
3.1 小儿湿疹的辨证施治 |
3.2 四物消风饮及外洗方的应用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治疗前后指标分析 |
4.3 临床疗效分析 |
4.4 不良事件分析 |
5 本课题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关于小儿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菌-肠-脑轴”研究进展 |
1 脑肠轴现代医学认识 |
2 脑肠轴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途径 |
3 脑肠轴的中医认识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肺与胃肠相关性的理论探讨 |
1 肺与胃肠的生理相关性 |
2 肺与胃肠的病理相关性 |
3 肺与胃肠同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菌-肠-脑轴”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肠道菌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脑肠轴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生儿中医体质与42天婴儿湿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婴幼儿湿疹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退出标准 |
1.5 伦理与知情同意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收集及随访方法 |
2.2 脐带血采集与IgE水平检测 |
2.3 新生儿中医体质辨识 |
2.4 婴儿湿疹的诊断及评分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布及湿疹发病特点 |
3.2 婴儿湿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脐带血总IgE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
4.2 中医体质类型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 |
4.3 婴儿湿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
4.4 脐带血总IgE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 |
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新生儿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
附录2 湿疹面积严重指数评分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1岁以下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收集资料 |
1.2.2 CMPA诊断、实验室检查及分组 |
1.2.3 特异性牛奶蛋白Ig E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牛奶激发试验结果 |
2.2 单因素分析 |
2.3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8)基于肠道菌群和免疫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和生理作用 |
2.中医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
3.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 |
4.中医非药物手段调节肠道菌群 |
5.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肺-肠轴与肺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肺-肠轴 |
2.肺-肠轴与肠道菌群 |
3.肺-肠轴与肺脏疾病的关系 |
4.肺-肠轴引起肺炎的机制 |
5.基于肺-肠轴治疗肺炎 |
6.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研究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运用粪菌移植技术研究胃肠积热肠道免疫及其干预肺炎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运用粪菌移植技术研究胃肠积热大鼠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节: 基于肠道菌群研究胃肠积热影响肺炎的机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巨噬细胞极化研究银莱汤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作用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点 |
3.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依据 |
1.2.1 理论依据 |
1.2.2 现实依据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近代奶业史的研究 |
1.3.2 近代农业企业史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生生牧场的创办与生产经营的展开(1929-1933年) |
2.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背景 |
2.1.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个人际遇 |
2.1.2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政策背景 |
2.1.3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行业时机 |
2.2 生生牧场的创办 |
2.2.1 奶牛的采购及其生产管理 |
2.2.2 土地的租赁 |
2.2.3 员工的招聘 |
2.2.4 生产设备的买入 |
2.3 沈鹏程时期生生牧场生产经营的展开 |
2.3.1 文化濡化:形塑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企业经营方法 |
2.3.2 横向拓展:以奶妈为竞争者定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
2.3.3 纵向连合: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的企业经营模式 |
第三章 生生牧场的迅速发展与销售规模的扩大(1933-1940年) |
3.1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的经过 |
3.1.1 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与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 |
3.1.2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 |
3.2 从单一鲜奶到全面化战略:生生牧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
3.2.1 牛奶 |
3.2.2 冰淇淋 |
3.2.3 奶油 |
3.2.4 其他乳制品 |
3.3 生生牧场的销售模式 |
3.3.1 订户模式 |
3.3.2 专卖店模式 |
3.3.3 杂货店模式 |
3.3.4 交易会模式 |
3.4 生生牧场的销售策略 |
3.4.1 药品、食品、饮品:产品的物质功能定位 |
3.4.2 “国货”:产品的政治功能定位 |
3.4.3 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社会功能定位 |
3.4.4 早餐与现代性:产品的生活方式功能定位 |
3.5 生生牧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
3.5.1 沈九成与穆藕初交往考证 |
3.5.2 沈九成的经营经验与企业家才能的展现 |
第四章 生生牧场销售战略的调整与等级结构的嵌入(1940-1946年) |
4.1 沈九成被绑案与沈万灵接手生生牧场 |
4.2 生生牧场生产等级的提升 |
4.2.1 上海市乳业等级制度的建立 |
4.2.2 生生牧场的质量控制与等级提升 |
4.3 生生牧场消费等级的嵌入 |
4.3.1 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层与牛奶的品牌选择 |
4.3.2 生生牧场消费人群的社会结构 |
4.3.3 日伪时期生生牧场销售对象的上移 |
第五章 生生牧场的衰退与政治权力的介入(1946-1949年) |
5.1 中国国民党接收生生牧场的经过 |
5.2 中央信托局与生生牧场的衰退 |
5.2.1 中央信托局接收生生牧场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 |
5.2.2 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的衰退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沈九成父子年谱初编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运脾温阳方对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食物过敏的研究概况 |
1.1 发病机制 |
1.2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
1.3 食物过敏的防治 |
2 中医学对食物过敏的研究概况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饲养条件 |
1.3 实验用药 |
1.4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1.5 药液制备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动物模型制备 |
2.2 中药灌胃治疗 |
2.3 指标评价 |
3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结果 |
4.2 幼鼠血清OVA-sIgE、IFN-λ、IL-4水平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怎样用牛奶喂养小儿(论文参考文献)
- [1]哺育中国:牛奶育婴与近代中国家庭结构及亲子情感变迁[J]. 王书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D]. 郭彬.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D]. 黄丽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D]. 刘邵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D]. 尹苑霖.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新生儿中医体质与42天婴儿湿疹的相关性研究[D]. 谭汉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1岁以下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薛明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1(07)
- [8]基于肠道菌群和免疫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D]. 黄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D]. 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10]运脾温阳方对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D]. 张同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