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明[1](2021)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健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保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时至今日,保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与其它可控性疾病不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控制。恰恰相反,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机械生产的集约化,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保健食品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保健食品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全面考量保健食品监管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任何环节都能直接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保健食品内部举报人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是建立现代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中之重。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应该重视理论建设。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基石,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要保障。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重大课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应该深入探索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法律价值理论。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构还应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实践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和信息化原则,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主体建设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具体而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确立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路径选择。除此以外,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制度。监管主体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重视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应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应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企业以及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等也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意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赵阳[2](2020)在《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特征与翻译方法 ——《食品工业审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引起人们关注,对食品企业和工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素材选自Mike Dillon和Chris Griffith共同编着的《食品工业审核》一书,该书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食品工业中的审核体系、审核原则、审核程序及未来发展方向,在语言上具有专业性强、术语较多等特点。本文结合《食品工业审核》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探讨了食品工业术语特点及翻译方法。本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翻译任务、翻译文本信息、使用的翻译工具以及翻译过程设计方案;第二部分概述食品工业术语,给出术语定义,归纳了该领域术语特点,并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术语整理分类;第三部分介绍了食品工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注意事项。笔者经过此次翻译实践,对食品工业领域术语翻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为食品领域科技文本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樊菁[3](2020)在《FSSC 22000在航空配餐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配餐企业相比一般食品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相比一般快餐、酒店等餐饮企业,又具有产品储存时间长、冷链运输、二次加热、空中食用等特点,而且航空食品不仅提供给旅客,也提供给机组人员,因此航空食品的安全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航空配餐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直是航空配餐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简称FSSC 22000)是一项全球性的、可审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结合了行业特定的前提方案、ISO 22000以及其他附加要求。本课题对FSSC 22000在航空配餐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FSSC22000如何在航空配餐企业中实施。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讨了FSSC 22000的由来、结构和认证范围,其拥有完整的前提方案、先进的附加要求,覆盖了来料、仓管、生产、配送、垃圾处理等完整的食品供应链,涵盖了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当下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更适合航空配餐企业的安全需求;2.构建航空配餐企业FSSC 22000中的前提方案和附加要求。通过对比GB31641和ISO/TS 22002-2:2013,评估差异性前提方案条款,确定FSSC 22000的前提方案;通过建立航空配餐企业的食品防护程序、预防食品欺诈程序和过敏原管理程序,从而落实航空配餐企业FSSC 22000的附加要求;3.构建航空配餐企业FSSC 22000中对标ISO 22000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包括核心原理HACCP、食品安全目标、应急准备和响应、可追溯性系统等;4.以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配餐部为例,引入FSSC 22000后,旅客投诉量率连续三年下降,食品安全目标均能较好完成,体系文件增加“过敏原的管控”、“食品防护计划”、“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等内容,监控范围更加全面,证明FSSC 22000适合且有助于航空配餐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

王丹凤[4](2020)在《微生物对航空食品安全性影响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空食品之所以被定义为一类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原因在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工及储存时间久,最主要在于航空食品为地面制作,空中享用的特点,复杂的加工程序和频繁变化的生产、运输环境,很容易导致食品变质,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航空食品的安全问题,而这极有可能引发为飞机的飞行安全问题。所以,探究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对航空食品微生物水平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构建航空食品安全防线,杜绝航空食品配餐业中的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也是当今民航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全年各月份航空热食(包括热食类、机组餐和中式点心)、冷食(包括冷荤类、水果类)和甜品(包括热加工类和冷加工类)进行采样,检测其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发现,航空热食的全年微生物合格率最低,并且,夏秋两季的食品微生物水平高于秋冬两季。研究结果说明,航空食品加工过程会影响其微生物水平和合格率,季节因素也会引起食品微生物含量变化。除此之外,还探究了操作人员手、食品接触面、环境空气、水质、冰等加工环境因素对航空食品微生物合格率的影响。检测结果发现,操作人员手上的微生物检出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环境因素,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其次,食品接触面和水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对食品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可见,生产环境对航空食品微生物合格率影响显着,是实际生产中应着重关注和控制的因素。通过对国内某航空公司食品原料安全管控的措施进行归纳与分析,以航空餐的生产流程为线,在原料准入机制、原料贮存周转及原料加工管控方面为航空食品原料安全管控提供参考及建设性建议:(1)采取资质审查和理化检测的双重管控来完成原料的准入。(2)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料入库管理规范以及借助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原料的有效贮存和科学周转,采用有效的标识系统建立原料的可追溯性程序。(3)在原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异物防控方案、卫生管理措施、以及对生产流程的严格管控来防范原料生产加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航空食品的安全。

王荷丽[5](2019)在《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种类、口味等要求日益提高,食品企业也不断推出新的食品策略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却有不少商家为了赚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进而导致发生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消费者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起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企业的不信任。为此结合消费者、食品供应链企业以及整个食品行业状况,综合考虑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原因,为食品供应链企业的健康发展,重拾消费者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信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带来现实意义。通过20042015年食品行业安全事故的客观事实,分析出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可能原因,据此对消费者开展以上可能原因的实地访谈,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并从消费者角度编制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1000多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人员、技术、设备、管理、消费者、环境六个因子以及各自的影响因素,接着运用AMOS软件对以上因素实施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关于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初级指标。进而运用云模型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对总目标的权重贡献值,确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终极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融合了消费者以及食品供应链企业专家们的综合意见。最终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该体系进行评价,得到各个因素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技术因素为重大风险等级,人员因素、管理因素为较大风险等级,环境因素、消费者因素为一般风险等级,设备因素为较小风险等级。针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其所处的风险等级,提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力求达到降低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重拾消费者信心和保障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张雷[6](2019)在《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研究,选取某县城区一家大型酒店的凉菜专间作为研究对象,从制作工序、制作环境、制作人员三条线索进行研究,制作环境、制作人员保持相对独立,通过制作工序这个主线将三条线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整体。实验选取该酒店日常消费量大、制作工序有代表性的果蔬类和熟肉类两大类凉菜作为研究载体,通过分析这两大类凉菜在制作环境和制作人员不同条件下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HACCP原理确定关键工序。检测分析关键工序中两大类凉菜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和农药残留指标合格率的变化,运用卡方检验来分析判断凉菜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形成《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综合实验数据,凉菜操作规程应用前,凉菜采样总数334份、合格总数245份、检测总合格率73.35%;应用后,凉菜采样总数334份、合格总数326份、检测总合格率97.6%。操作规程应用前后,凉菜检测总合格率由73.35%上升到97.60%,经统计学分析(χ2=79.13、P<0.01),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应用《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能够提高凉菜的检测合格率,从而提升凉菜的食品安全性。本文研究探索的《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总则;(2)人员要求、职责及标准;(3)制作专间设置要求;(4)设施设备及维护要求;(5)加工制作过程控制;(6)附则。

董静[7](2019)在《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乳品行业及国内外HACCP体系的发展现状,依据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结合MN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环节对各个工序进行危害分析,识别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制定纠偏措施,建立了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HACCP控制管理体系,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生产目的。按照HACCP基本原理首先建立HACCP小组,HACCP小组负责制定HACCP计划以及实施和验证,HACCP体系小组成员进行HACCP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生产操作规程、卫生规范标准进行培训,以确保HACCP小组成员具备建立HACCP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能力。还需要对所有员工培训HACCP基础知识,以确保所有员工理解和正确执行HACCP中设计的程序。HACCP工作小组深入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绘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制作完成后进行现场验证。用判定树的逻辑推理方法,确定HACCP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CCP)。对判定树的应用应当灵活,必要时也可使用其他的方法。每个关键控制点会有一项或多项控制措施确保预防、消除已确定的显着危害或将其减至可接受的水平。每一项控制措施要有一或多个相应的关键限值。对确定的2个CCP点选取关键限值,CCP1-超巴杀巴氏杀菌,关键限值超巴杀杀菌温度≥119℃,流量:≤9700L/H,操作限值:杀菌温度:121±2℃,流量:≤8000L/小时(巴杀机额定能力)。CCP2-隧道灭菌:根据GB/T21732中的微生物要求,产品在保质期内不得出现由于包装破损导致的微生物滋生等情况。隧道杀菌:关键限值:温度≥90℃,杀菌时间≥10分钟,操作限值:温度90-94℃,杀菌时间10-12分钟的杀菌条件,然后冷却。并对识别的4个OPRP点(发酵、发酵奶巴氏杀菌,领料称量、过滤)进行验证,均符合要求。建立HACCP计划,对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应预先建立相应的纠偏措施,以便在出现偏离时实施。制定验证、审查、检验程序,可确定HACCP是否正确运行。验证程序包括对CCP的验证和对HACCP体系的验证,最终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MN乳业自2018年实施HACCP后,产品质量有了显着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自建立起未出现任何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为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监控的奶制品。对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HACCP体系是一项很实用的管理体系,它可以深入到每个班组、每个操作步骤。能确确实实的从根本出发,提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薛峰[8](2018)在《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文中研究说明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以来,综合监管一直是中国市场监管领域的热门词汇。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写道: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方案的颁布出台,正式拉开了中国进行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序幕。本文的产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希望以经济法的视角全面审视市场综合监管,为党和国家进行市场综合监管改革添砖加瓦。首先第一章,笔者将从监管的概念分析到市场监管的概念,再延伸到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逐级阐明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定位。监管的通常含义是监督和管理,但其含义既不同于监督,亦不同于管理,它是现代管理的一个独立的从属概念。市场监管,指的是市场的监管主体对于市场上的活动参与主体以及对于参与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等这些干预活动的总和。但是市场监管又可以区分为对证券、金融等要素市场的监管和对于生产资料、消费品等商品市场的监管。我国现行的市场监管机制是由证监会等专业监管部门实施要素市场的监管,而由工商局作为综合监管部门、质监局和物价局等作为专项监管部门共同实施商品市场的监管。所谓市场综合监管,这一理论发源于管理学中的集成管理理论,即在组织行为学与科学监管理论的指引下,合理布局监管组织系统内部的机构、职能和人员等内部资源,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信息等智力资源,建立起“全过程”、“集约化”的全新市场监管模式。市场综合监管总体上以机构整合为方向,以分类监管为目标,以专业运作为手段,以社会监管为支撑。之后第二章再从经济法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入手,分析市场综合监管的理论选择和理论基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有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纯粹的“政府全能、市场无用”的政府主导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互动型阶段;三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开始,至今天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主导阶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其中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是一种实际的物质存在。而根据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是有形的存在,而是以一种社会关系的形式出现,这两只手共同构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泉。现阶段更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市场的自由度,减少缩小政府的监管机构,实施综合监管。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同样可以用于分析市场综合监管。该理论中心在于围绕交易费用节约,把交易作为分析对象,寻找到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运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进行最为合理。交易成本根据事前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可以区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市场综合监管同样可以套样“交易成本”理论,综合分析进行市场监管的各项成本,得出综合监管为交易成本最低的选择的结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选择要“将分析扩充到市场外的另一选择——政治力量1”,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也是存在局限性的,必须通过公共选择的理论来审视政府监管的不足,而后即可通过政治制度的修改完善来弥补不足。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有三项:第一、在政治活动之中进行运用的经济人假设。第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国家机构作为一个主体,但是构成机构的是一个个部门和一个个政府工作人员,每一个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在进行政府决策和实施政府行为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得失;第三、政治的可交易性。即认为政府的决策、实施过程与经济市场中的交易行为相类似,政治过程就可以直接理解为在解决政治冲突时进行利益交易(交换)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由于对域外市场监管情况的研究可以很好的作为我国市场综合监管理论的映证和补充,所以在第三章笔者专门就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的市场监管的历史发展、立法进程、重要监管法律等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美国食药市场监管的综合监管方式、综合监管理念,作为最后解决监管路径措施问题的比较法依据。美国的市场综合监管理论依据最早可以追溯到撰写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的限制政府干预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提出的“自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要受到自身的科学法则的约束。只要让市场竞争机制起到完全的应有作用,市场机制会比运用强制力的政府机制的调节作用更有效,也更加有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对于美国市场综合监管的实证分析主要针对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1906年通过《食品与药品法案》并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从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市场监管的历史进程(从建立到强化,从加强到放松)的发展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对于市场综合监管的进一步认识。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的监管实证对于我国未来建立科学的市场监管体制、树立先进的监管理念有哪些启示呢?第一,中国应树立逐步放松政府监管的理念。“市场本身纠正自身毛病要比政府纠正市场的毛病更为有效。因为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它必须讲究信誉,否则就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1”第二、建立合适的市场监管体系,运用多方力量,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作用。第三、创新监管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的力量,达到既提高监管效率,又节约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的监管效果。第四、要培育科学的市场监管理念,注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中国国内在2018年3月开始确立实施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而在此之前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第四章着重分析国家实施综合监管改革之前的市场监管现状情况。此前长期的监管法律理念发展过程中,普遍重管理而轻培育,重事前监管轻事中、事后监管,重危机应对轻风险预防,重传统监管轻高科技监管,强面上监管弱精准监管。笔者以所居住的城市上海作为分析样本,从市场监管立法、市场监管机构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总结出综合监管改革之前的监管问题主要有:一、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二、监管机构繁多、规模庞大。三、监管机构权责不清、界限不明,相同事项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四、监管效率不高,行事拖沓。五、监管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充分,科技含量不足。六、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监管专业人员欠缺。总之,现有的市场监管机构立法不足、规模庞大、效率不高、人手不专、监督不够,有限的机构改革也不能完全克服系统的缺陷,结果就会容易陷入“缩小了又膨胀,压缩了又扩张”的怪圈。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最后第五章对于中国市场综合监管的立法、机构设置和市场综合监管的全面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与措施,希望能在经济法领域中为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撑。笔者认为,市场综合监管的总体路径框架应包括:一、市场综合监管立法要有力。必须迅速及时,抓紧进行市场综合监管类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同时市场综合监管立法必须体现安全价值与效率价值的有机统一。立法必须注重前瞻,增强市场综合监管立法的趋势引领力。同时确保制度完备,加强立法内容表述的可执行性。更要加强整体设计,预防市场综合监管立法中的钱穆制度陷阱。立法时应注重层级清晰,该由法律规定的内容交给法律,该由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交给行政法规和规章。立法程序上应适当引入更多市场活动参与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进入立法环节,充分的听取各市场主体的实际需要和诉求。二、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机构设置必须做到“有效”。市场综合监管机构设置时必须遵循统一性、权威性、独立性、协调性、严密性相结合的法律原则。机构监管权的配置必须清晰化、程序化、透明化,必须注重监管权配置中的宽进严管。市场综合监管之手的塑造任重而道远,既要强化监管之手,充分运用各种科技先进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又要丰满监管之手,通过社会组织、个人监管等社会共治方式以及引入监管机构竞争机制等方法,加强市场综合监管的力量。最后还要约束监管之手,需要从监管立法、监管制度设计、监管机构制衡以及加强市场主体、社会各方面对于市场综合监管之手的监督等方向加以努力,做到监管之手的可控可约束。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要使原有市场监管中错位的正位,缺位的到位,越位的归位,通过实施市场综合监管,使得监管的权威得以彰显,监管的脉络得以理顺,监管的效率得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不断增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市场综合监管的合理模式。

何文力[9](2018)在《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及鱼前处理去鱼鳞设备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水产品加工、贸易和消费大国,水产品产量全球份额达三分之一以上,连续26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城乡居民的日常膳食营养提供了四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但是我国淡水鱼产业的工业化加工比例相对较低、生产设备也相对落后、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致使我国淡水鱼市场供需关系不稳定,受地域、季节影响较大,淡水鱼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本课题针对以上现状,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一方面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鱼糜生产HACCP体系,对建立HACCP体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描述与探讨,并将HACCP体系与其他主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我国同类企业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根据淡水鱼加工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款结构较为合理、工况较为稳定的去鱼鳞设备,并对其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从力学角度分析并探讨了去鱼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部件的设计参考公式,为去鱼鳞设备的后续优化和调试提供依据。结合A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对该公司鱼糜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害分析,确定了其鱼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CCP1—鲜鱼的验收、CCP2—鱼块的清洗、CCP3—辅料的添加、CCP4—金属检验、CCP5—速冻降温。其相应的关键限值为:CL1 一供方提供的安全证明和感官检测报告符合要求,寄生虫及农残不得检出;CL2—洗鱼、漂洗用水温度为10±2℃;CL3—白砂糖4%、山梨醇0.05%、三聚磷酸盐0.1%、焦聚磷酸盐0.1%;CL4—产品中Fe≥φ2.5mm及SuS≥03.Omm不得检出;CL5—鱼糜中心温度要求达到-18℃以下。去鱼鳞设备主要由机架、去鱼鳞单元、夹紧单元、冲洗系统、废水废渣处理单元、控制系统以及运输单元等部分组成。机架用于安装、容纳设备的各功能单元及零部件。去鱼鳞单元由两侧去鱼鳞装置和腹背去鱼鳞装置组成,其结构主要由去鱼鳞弹簧和中心轴以及其他辅助零配件组成。去鱼鳞弹簧和中心轴经过辅助配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去鱼鳞辊,由去鱼鳞弹簧与鱼体接触经过去鱼鳞辊的旋转,去鱼鳞弹簧与鱼体之间形成速度差,通过弹簧丝与鱼鳞之间的作用力将鱼鳞去除。夹紧辊的主要功能为夹紧鱼体,使之能稳定移动,确保鱼体在去鱼鳞过程中的稳定性。冲洗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保持去鱼鳞设备的各部分的清洁,定时冲洗去鱼鳞设备的各功能单元及机壳内部。废水废渣处理单元的功能主要为分离并处理废渣与废水。控制系统的功能为控制去鱼鳞设备各功能单元的电机、阀门等部件从而控制各功能单元启停、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动作,使去鱼鳞设备更加智能可控。运输单元的功能主要为运输鱼体,使之能平稳移动以及能顺利运往下一个工位。运输单元的主要结构有主动轮、从动轮、张紧轮、输送链条等。采用链条运输的方式可对鱼体产生一定的夹持作用,使鱼体的移动更加平稳。鱼体进入去鱼鳞设备时的影响因素为夹紧辊的半径R、成对夹紧辊之间的距离h、外界的推力F1以及压缩弹簧的型号。当F1=0时,其钳角的设计应满足α>2tg-1μ=20要求,又α=2cos-1[2R+h],-2(R+r)所以可参照cos-1[2R+h]>tg-1μ=θ根据不同体型的鱼对夹紧辊进行设计,可2(R+r)参照k⊿x≤38.2、⊿x=2r-h/2选取合适的压缩弹簧。2当F1≠0时,鱼体进入去鱼鳞设备时受到外界推力F1,其推力可参照9.9<F1≤106.8进行设定。在去鱼鳞过程中,夹紧辊旋转的线速度应小于去鱼鳞辊旋转时的线速度,其转速的关系应满足RN≤R2N2的要求。去鱼鳞弹簧与夹紧辊压缩弹簧对鱼体的压力应满足P2’<P’=58.7要求。去鱼鳞辊型号的选取及成对去鱼鳞弹簧之间的距离可参照k(r-h2)≥3.43根据不同体型的鱼进行设计、调试。

许昌市人民政府[10](2018)在《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中提出许政[201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8]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

二、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二)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
        (三)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安全标准、减少保健食品安全事故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二)保健食品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三)保健食品的特征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控制机制
    一、保健食品风险控制的基础——保健食品的多元价值
        (一)保健食品的文化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经济价值
        (三)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特殊风险
        (一)一般食品的风险特性
        (二)保健食品风险的特殊性及分类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概念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含义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内容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意义
        (一)保障人体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需要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法治化的需要
第二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
        (三)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二)多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三、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规范性
        (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正当性
        (三)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自律性
    四、社会公众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安全立法
        (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
        (三)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过程
        (四)企业缺少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法律价值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秩序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效益价值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公平正义价值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对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需要行政权力介入
        (二)消费者权利需要行政权加以保障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二)保健食品的市场失灵理论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路与原则
    一、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借鉴
        (一)美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二)欧盟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香港地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四)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经验的借鉴价值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一)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三)加强企业自我监督
        (四)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的协同作用
    三、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二)社会整体效率原则
        (三)坚持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控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健全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的重点
    二、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强化保健食品的风险评估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机制的完善
        (三)健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三、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二)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
        (三)建立约谈机制
        (四)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
        (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
第六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辅助性措施
    一、完善企业自我监督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守法意识
        (二)增强企业在经营中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明确行业协会性质,保障行业协会的规范性
        (二)理清行业协会关系,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当性
        (三)健全行业协会制度,保障行业协会的自律性
    三、发挥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立法的途径
        (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的能力
        (三)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的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2)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特征与翻译方法 ——《食品工业审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3.1 纸质类资料
        1.3.2 在线翻译工具
        1.3.3 本地机辅翻译工具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与术语翻译
    2.1 术语与术语翻译概述
    2.2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特征
    2.3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的分类
第三章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3.1.1 查证法
        3.1.2 移译法
    3.2 尚无明确参考译文的术语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3.2.1 反向查证法
        3.2.2 拆分重组法
        3.2.3 平行文本对比法
        3.2.4 多版本译文使用频率对比法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翻译的难点问题
    4.2 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术语表
附录二 《食品工业审核》1-4章原文及译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FSSC 22000在航空配餐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FSSC 22000概况
        1.1.1 FSSC 22000由来
        1.1.2 FSSC 22000结构
        1.1.3 FSSC 22000认证范围
        1.1.4 FSSC 22000研究与应用现状
    1.2 航空食品的安全管理
        1.2.1 航空食品的特点
        1.2.2 航空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3 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面临的新挑战
        1.2.4 航空配餐业中引入FSSC 22000的重要性和适宜性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航空配餐企业FSSC 22000的前提方案和附加要求
    2.1 前提方案
        2.1.1 条款对照及差异分析
        2.1.2 评估及更改前提方案
        2.1.3 检查前提方案的执行情况
    2.2 附加要求
        2.2.1 食品防护
        2.2.2 预防食品欺诈
        2.2.3 过敏原管理
第3章 航空配餐企业FSSC 22000 对标ISO22000 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3.1 核心原理HACCP
        3.1.1 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3.1.2 危害分析
        3.1.3 确定关键控制点
        3.1.4 建立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
        3.1.5 建立监控程序
        3.1.6 建立纠正措施
        3.1.7 建立验证程序
        3.1.8 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
    3.2 食品安全目标
        3.2.1 食品安全目标的制定
        3.2.2 食品安全目标的实施
    3.3 应急准备和响应
        3.3.1 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3.3.2 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
        3.3.3 制定应急响应措施
        3.3.4 保障措施
        3.3.5 后期处理
        3.3.6 应急演练及培训
    3.4 可追溯性系统
    3.5 过程风险管控
        3.5.1 新原料风险评估
        3.5.2 新产品风险评估
        3.5.3 新设备风险评估
        3.5.4 新餐谱分析
    3.6 建立监管机制
        3.6.1 专项验证
        3.6.2 实验检测和验证
        3.6.3 内部审核
    3.7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
    3.8 改进工作
第4章 FSSC 22000运行效果评价
    4.1 旅客投诉指标
    4.2 食品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4.2.1 异物检出率
        4.2.2 食品召回事件
    4.3 体系文件
        4.3.1 食品防护计划
        4.3.2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4.4 审核发现
        4.4.1 内部审核
        4.4.2 外部审核
    4.5 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微生物对航空食品安全性影响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航空食品的概念及特点
        1.1.1 航空食品的概念
        1.1.2 航空食品的特点
    1.2 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1.2.1 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2.2 航空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1.3 农药化学污染对航空食品的影响
    1.4 物理污染物对航空食品的影响
    1.5 微生物对航空食品的影响
        1.5.1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1.5.2 航空食品微生物危害分析
        1.5.3 航空食品污染微生物状况
    1.6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航空食品微生物危害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试剂
        2.2.2 试验设备
        2.2.3 采样计划
        2.2.4 样品检测方法与标准
        2.2.5 菌群检测方法
        2.2.6 菌落计数和记录
        2.2.7 数据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食物加工方式对航空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2.3.2 季节对航空食品中的微生物合格率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航空食品微生物来源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试剂
        3.2.2 试验设备
        3.2.3 采样计划与方法
        3.2.4 样品检测方法与标准
        3.2.5 菌群检测方法
        3.2.6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航空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4.1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方法概念
    4.2 HACCP基本内容
    4.3 HACCP系统的建立
    4.4 航空食品生产流程及HACCP计划
    4.5 航空食品微生物的监控
        4.5.1 环境微生物监控
        4.5.2 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4.5.3 成品的微生物监控
        4.5.4 监控点、监控指标与监控频率
        4.5.5 评判原则与纠偏措施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风险识别研究
        1.3.2 风险评估研究
        1.3.3 风险防控研究
        1.3.4 风险研究方法的分析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品供应链的概念
        2.1.2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巴莱多定律
        2.2.2 事故致因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2.3 相关方法概述
        2.3.1 云模型
        2.3.2 贝叶斯网络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1 食品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
    3.2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识别
        3.2.1 人员因素
        3.2.2 环境因素
        3.2.3 技术因素
        3.2.4 管理因素
        3.2.5 设备因素
        3.2.6 消费者因素
    3.3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确立
        3.3.1 预调研
        3.3.2 正式调研
        3.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云模型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初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基于云模型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最终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
    5.1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5.1.1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节点、值域的确立
        5.1.2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造
    5.2 贝叶斯网络推理分析
        5.2.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正向推理分析
        5.2.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诊断推理分析
    5.3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3.1 技术因素的控制措施
        5.3.2 人员因素的控制措施
        5.3.3 管理因素的控制措施
        5.3.4 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5.3.5 消费者因素的控制措施
        5.3.6 设备因素的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6)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定义
    1.2 近年食品安全现状
    1.3 凉菜的概念和历史
    1.4 凉菜的特点
    1.5 凉菜与热菜的主要区别
    1.6 影响凉菜食品安全的因素
        1.6.1 制作工艺的影响
        1.6.2 制作环境的影响
        1.6.3 制作人员的影响
        1.6.4 季节差异的影响
    1.7 凉菜操作规程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8 制作工序要求
        1.8.1 凉菜加工制作工序流程图
        1.8.2 凉菜专间外加工工序
        1.8.3 凉菜专间内制作工序
    1.9 制作环境要求
        1.9.1 场所布局安排
        1.9.2 人员入口设置
        1.9.3 原料成品进出
        1.9.4 墙壁屋顶卫生
        1.9.5 给水排水系统
        1.9.6 温度湿度控制
        1.9.7 场所净化消毒
        1.9.8 餐用具洗消保洁分类使用
        1.9.9 保鲜冷藏设施
        1.9.10 采光照明设施
    1.10 制作人员要求
        1.10.1 专间外工序人员要求
        1.10.2 专间内工序人员要求
        1.10.3 人员管理制度
        1.10.4 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章 凉菜制作过程中食品安全因子分析
    2.1 实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确定
    2.3 研究载体和检测指标
        2.3.1 载体确定和采集
        2.3.2 主要检测指标
    2.4 判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分析
    2.6 关键工序确定及控制措施
        2.6.1 CCP-1: 工序一
        2.6.2 CCP-2: 工序四
        2.6.3 CCP-3: 专间内操作工序
    2.7 设施设备使用及维护措施
        2.7.1 更衣洗手设施
        2.7.2 场所环境控制设备
        2.7.3 保鲜冷藏设备
        2.7.4 洗消保洁设备
        2.7.5 食品留样设备
        2.7.6 废弃物收集设施
    2.8 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
        2.8.1 厨师长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
        2.8.2 凉菜领班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
        2.8.3 凉菜厨师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
    2.9 审核验证可行性
第三章 凉菜操作规程的确定及应用效果
    3.1 严格查验前后原辅料感官验收合格率情况比较
    3.2 严格清洗消毒果蔬农残检测结果分析
    3.3 加热熟处理及两阶段冷却前后微生物合格率比较
    3.4 场所净化消毒前后凉菜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3.5 餐用具消毒保洁分类使用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影响
    3.6 温湿度控制对凉菜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影响
    3.7 成品控制时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3.8 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个人卫生培训前后比较
    3.9 工作结束后整理
        3.9.1 凉菜留样
        3.9.2 废弃物处置
        3.9.3 场所清理
    3.10 操作规程应用前后凉菜总合格率对比
    3.11 凉菜操作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3.11.1 存在问题
        3.11.1.1 适用的局限性
        3.11.1.2 人员专职性不强
        3.11.1.3 人员素质不高
        3.11.1.4 成品控制不严
        3.11.2 改进建议
        3.11.2.1 细化制作工序
        3.11.2.2 严格岗位责任
        3.11.2.3 全员参与管理
        3.11.2.4 严格成品控制
    3.1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乳品发展现状
    1.2 HACCP简介
    1.3 HACCP体系的发展
        1.3.1 国内外HACCP的发展概况
        1.3.2 HACCP在我国的发展
    1.4 建立HACCP体系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HACCP描述
    2.2 HACCP基本原理
        2.2.1 组建HACCP小组
        2.2.2 描述产品,确定产品的预期用途
        2.2.3 绘制和确认生产工艺流程图
        2.2.4 危害分析
        2.2.5 确定关键控制点
        2.2.6 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
        2.2.7 建立起对每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的系统
        2.2.8 建立纠偏措施
        2.2.9 建立验证程序
        2.2.10 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
3 结果与分析
    3.1 HACCP体系建立
    3.2 建立HACCP小组
        3.2.1 组织架构图
        3.2.2 食品安全小组职责
        3.2.3 培训要求
    3.3 产品描述,确定产品预期用途
    3.4 生产工艺流程图
    3.5 生产工艺描述
        3.5.1 合格原辅料、包装材料接收
        3.5.2 储存
        3.5.3 原奶接收
        3.5.4 前处理工序
        3.5.5 超巴氏杀菌工序
        3.5.6 加香
        3.5.7 灌装工序
        3.5.8 隧道杀菌工序
        3.5.9 包装工序
        3.5.10 检验
        3.5.11 出库、运输、上市
    3.6 危害分析
        3.6.1 总要求
        3.6.2 危害分析范围
        3.6.3 危害分析类型
        3.6.4 危害分析人员
        3.6.5 危害分析方法
        3.6.6 危害分析要求
        3.6.7 危害识别
        3.6.8 确定可接受水平
        3.6.9 危害评估
    3.7 确定关键控制点
    3.8 关键限值的选取
        3.8.1 CCP1-超巴杀巴氏杀菌
        3.8.2 CCP2-隧道灭菌
    3.9 建立监控系统
        3.9.1 监控对象
        3.9.2 监控的具体要求
        3.9.3 建立纠正措施
        3.9.4 建立验证系统
    3.10 确认
        3.10.1 确认范围
        3.10.2 确认时机
        3.10.3 确认方式及方法
        3.10.4 确认结果处置
    3.11 验证
        3.11.2 验证策划实施
        3.11.3 评价和分析
    3.12 HACCP计划表
4 讨论
    4.1 危害分析方法类型
    4.2 关键限值的建立
    4.3 HACCP计划表的建立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难点及主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市场综合监管概说
    第一节 监管与市场监管的概念
        一、监管的概念
        二、市场监管的概念
    第二节 市场综合监管的概念
        一、市场综合监管的法律含义
        二、市场综合监管主体的法律分析
        三、市场综合监管客体的法律分析
        四、市场综合监管行为的法律分析
    第三节 市场综合监管应有的法律理念分析
        一、树立精准监管的法律理念
        二、树立注重风险防控的法律理念
        三、树立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法律理念
        四、树立加强柔性监管的法律理念
第二章 市场综合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概论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要求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
        四、中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交易成本理论
        一、科斯为代表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
        二、政府监管的成本分析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对以布坎南为主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的认识
        二、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对市场综合监管的审视
第三章 美国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实证分析
    第一节 美国产品市场监管的理论和立法发展
    第二节 美国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实证分析
        一、美国 FDA 的发展与美国食品药品领域监管演变情况
        二、美国食品药品监管立法进程分析
        三、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剖析
        四、美国FDA注重防控的监管理念分析
        五、美国FDA的综合监管方式分析
第四章 中国市场综合监管改革前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试点情况分析
        一、2014年起全国各主要地区(上海以外)市场综合监管试点情况分析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机构改革试点情况
    第三节 改革前国内市场监管领域的主要问题——以上海为例
        一、监管立法繁多而缺乏统一性
        二、监管机构平行分列而缺乏综合性
        三、监管理念陈旧而缺乏先进性
第五章 我国实施市场综合监管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立法要“有力”
    第二节 市场综合监管要求监管机构“有效”
        一、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的综合性分析
        二、市场综合监管机构监管权的配置
        三、市场综合监管机构体制应当确保激励相容
    第三节 塑造市场综合监管之手
        一、强化监管之手
        二、丰满监管之手
        三、约束监管之手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9)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及鱼前处理去鱼鳞设备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淡水鱼发展现状
        1.1.2 鱼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 HACC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1.1.4 去鱼鳞设备综述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
        1.2.1.1 危害因素分析
        1.2.1.2 关键控制点的建立及关键限值的确定
        1.2.1.3 HACCP体系建立与实施
        1.2.2 去鱼鳞设备的设计
        1.2.2.1 整体结构的设计
        1.2.2.2 运输单元的设计
        1.2.2.3 夹紧单元的设计
        1.2.2.4 去鱼鳞单元设计
        1.2.2.5 去鱼鳞设备的其他机构的设计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1.4.1 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
        1.4.2 鱼前处理去鱼鳞设备的设计
第二章 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
    2.1 HACCP体系简述
        2.1.1 HACCP体系的特点
        2.1.2 建立HACCP体系意义
        2.1.3 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步骤
    2.2 A公司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
        2.2.1 A公司鱼糜生产HACCP体系建立的前提与要求
        2.2.1.1 与鱼糜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2.2.1.2 鱼糜生产前提方案
        2.2.1.3 鱼糜生产操作性前提方案
        2.2.1.4 GMP文件
        2.2.1.5 SSOP文件
        2.2.2 A公司鱼糜生产HACCP计划的实施
        2.2.2.1 HACCP工作小组的成立
        2.2.2.2 产品说明
        2.2.2.3 A公司鱼糜生产的工艺流程图的编制与验证
        2.2.2.4 鱼糜生产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确定
        2.2.2.5 鱼糜生产HACCP计划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2.2.2.6 鱼糜生产HACCP计划关键限值(CL)的确定
        2.2.2.7 建立对每个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控系统
        2.2.2.8 建立纠偏规范
        2.2.2.9 建立验证程序
        2.2.2.10 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程序
        2.2.2.11 A公司鱼糜生产HACCP计划表及关键限值的技术报告
    2.3 小结
第三章 鱼前处理去鱼鳞设备的设计
    3.1 前言
    3.2 设计思路
        3.2.1 去鱼鳞效果的评价
        3.2.2 去鱼鳞设备结构描述
        3.2.2.1 机架
        3.2.2.2 去鱼鳞单元
        3.2.2.3 夹紧单元
        3.2.2.4 运输单元
        3.2.2.5 冲洗系统
        3.2.2.6 废水废渣处理单元
        3.2.2.7 控制系统
    3.3 去鱼鳞设备工作过程的研究及相关计算分析
        3.3.1 去鱼鳞设备中各系统、单元工作过程介绍
        3.3.2 鱼体进入去鱼鳞设备时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3.3.3 鱼体在去鳞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3.3.4 鱼鳞在去鳞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D]. 李泽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8)
  • [2]食品工业英语术语特征与翻译方法 ——《食品工业审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赵阳. 青岛大学, 2020(02)
  • [3]FSSC 22000在航空配餐业中的应用研究[D]. 樊菁. 集美大学, 2020(05)
  • [4]微生物对航空食品安全性影响的评价研究[D]. 王丹凤. 集美大学, 2020(08)
  • [5]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D]. 王荷丽. 北京物资学院, 2019(01)
  • [6]凉菜加工制作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研究[D]. 张雷.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MN未来星营养果汁酸奶饮品的HACCP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D]. 董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研究 ——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为鉴[D]. 薛峰.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9]鱼糜生产HACCP体系的建立及鱼前处理去鱼鳞设备的设计[D]. 何文力.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10]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J]. 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标签:;  ;  ;  ;  ;  

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