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黄思[1](2018)在《云南猪肉孢子虫包囊形态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昆明和保山市售的猪肉体内发现肉孢子虫包囊,其自然感染率为11.76%(6/51)。形态鉴定为2种肉孢子虫:米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miescheriana)和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92%(2/51)和7.84%(4/51)。光镜下,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的包囊为乳白色、梭形、两端圆滑,包囊壁具直立指状突起;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的包囊为乳白色、长梭形、两端略尖,包囊壁具浓密毛发状突起。电镜下,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的包囊突起呈指状,突起内有少量分散分布的微管;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的包囊突起为毛发状,突起内的微管均匀分布,微管从突起顶端延伸到基质层内。以上述2种肉孢子虫的单个包囊的DNA为PCR模板,扩增其18S rRNA基因、28S rRNA基因、线粒体COX1基因和ITS-I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测序得到的2种肉孢子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大小约1860 bp,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不同克隆序列的平均相似度为99.6%(n=5),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不同克隆序列的平均相似度为99.2%(n=8),这2种肉孢子虫种间的平均相似度为97.2%(n=13);2种肉孢子虫28S rRNA基因的片段约3450 bp,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不同克隆序列的平均相似度为98.6%(n=8),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不同克隆序列的平均相似度为98.9%(n=8),2种肉孢子虫种间的平均相似度为95.9%(n=16);2种肉孢子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片段约710 bp,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不同克隆的平均相似度为99.5%(n=12),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不同克隆的平均相似度为99.4%(n=9),二者的种间平均相似度为81.1%(n=21);2种肉孢子虫ITS-I基因片段约860 bp,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不同克隆的平均相似度为97.2%(n=12),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不同克隆的平均相似度为95.0%(n=12),二者的种间平均相似度为73.5%(n=24)。因此,上述4种遗传标记中,线粒体COX1基因和ITS-I基因比18S rRNA基和28S rRNA基因更能有效区分猪的2种肉孢子虫,是进行猪肉孢子虫分子鉴定的优良分子标记基于猪肉孢子虫18S rRNA基因、28S rRNA基因、线粒体COX1基因和ITS-I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和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构成一个单系群,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周伟业[2](2011)在《青海冷湖地区商品牲畜肉孢子虫病抽样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在被检的140头牛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67只;150只绵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9只;135只山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84只;150头猪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1只。根据检出的虫体形态特点及大小,初步确诊冷湖地区牛感染的肉孢子虫为枯氏住肉孢子虫、绵羊和山羊感染的肉孢子虫为嫩肉孢子虫、猪感染的肉孢子虫为米氏肉孢子虫。
冯成兰,刘延芳[3](2008)在《共和地区屠宰牲畜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病原学调查方法,对共和地区绵羊、牦牛、猪的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检查绵羊463只、牦牛382头、猪470头,住肉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73.00%、54.45%、61.91%。经测量,住肉孢子虫绵羊为490.03μm±39.512μm×80.04μm±55.32μm,牦牛为828.42μm±52.893μm×101.02μm±43.52μm,猪为632.51μm±30.103μm×103.74μm±30.58μm。结果表明:共和地区住肉孢子虫的流行正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王荣菊,吉生宏,姬生俭[4](2006)在《屠宰场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文中指出
李春花[5](2004)在《青海省家畜住肉孢子虫病流行与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住肉孢子虫病是由无丝孢子虫亚纲(Acindosporidia)肉孢子虫目(Sarasporiclia)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虫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寄生性原虫病。广泛寄生于爬行类、鸟类和包括人、猴、鲸、各种家畜在内的哺乳动物。根据Levine(1986)统计,文献记载的虫种有120多种,其中已知生活史的有56种,寄生在家畜有20多种,而近10年来仍不断有新种报道。70年代对其生活史的发现,使人们开始把住肉孢子虫列入人和家畜重要的病原体之一。1978年联
陈连勇[6](2004)在《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超微结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猪的肉孢子虫及人群中肌肉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研究猪肉中肉孢子虫包囊超微结构;研究冷冻保存猪肉对其内的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能否用冷冻保存肉样以待对肉孢子虫的进一步鉴定。 [方法]采用压片法检查猪肉样本及人体尸检的肌肉样本。猪人肉孢子虫包囊分别于采样当天、-20℃冰箱冷冻3天及30天,米氏肉孢子虫包囊分别于当天及-20℃冰箱冷冻20天从肉样中分离,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大理洱源县猪的肉孢子虫感染率为61.4%(78/127),猪人肉孢子虫的感染率(61.4%)明显高于米氏肉孢子虫(1.6%)(P<0.001)。昆明市猪的肉孢子虫感染率为43.2%(64/148),猪人肉孢子虫的感染率(10.8%)明显低于米氏肉孢子虫(32.4%)(P<0.001)。大理洱源县猪的肉孢子虫总感染率高于昆明市(P<0.05)。所查17份人体尸检标本均为阴性。 猪人肉孢子虫包囊壁具发状绒毛突起,突起基部有微小的泡状凹陷,突起腔内有许多微管由突起顶部深入到基质层内,基质层厚约0.36μm;米氏肉孢子虫包囊具指状突起,突起的粗细差异很大,突起基部及突起间有球状凹陷,顶端扁平或钝,突起中央有少量微管。冷冻后,两种包囊的囊壁结构仍清楚;突起的长、宽以及基质层的厚度在冷冻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包囊内缓殖子结构模糊,甚至溶解,此种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结论]大理洱源县猪的肉孢子虫感染以猪人肉孢子虫为主,而昆明市以米氏肉孢子虫为主,洱源县猪的肉孢子虫感染明显高于昆明市;同以往相比,洱源县猪的肉孢子虫感染率无明显改变而昆明市猪的肉孢子虫感染则明显下降;云南人群中肌肉肉孢子虫感染本次未查出阳性者。猪人肉孢子虫和米氏肉孢子虫各具独特的包囊壁结构,可作为虫种鉴定依据。而冷冻保存肉样,在一定时间内肉孢子虫包囊壁结构保存良好,对虫种鉴定无影响。
许有福,王燕,吴法平[7](2002)在《乌兰县商品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认为住肉孢子虫病是由住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的虫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为了解我县商品猪住肉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00年3~5月,在我县希里沟镇对部分上市商品猪进行了调查。1 材料 肉样采自于乌兰县赛什克乡、希里沟镇、茶卡镇、铜普乡各村和赛什克农场的上市猪膈肌脚,每份肉样15~25g,共82份。2 方法 采用压薄片镜检法。除去肉样的脂肪、结缔组织后,沿肌纤维方向剪24个米粒大小的小肉粒,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5%甘油和盐酸后,另加一载玻片,均匀用力压薄,至透过肉样可见报纸上的字为准。10×5倍或 10×7倍镜下观察。初次检查为阴性的,重剪肉粒复检。3 结果
李福寿,柴兆军[8](2000)在《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文中提出
二、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猪肉孢子虫包囊形态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文献综述 |
1 肉孢子虫的发现及分类地位 |
2 肉孢子虫的生活史 |
3 肉孢子虫的分类标准 |
3.1 肉孢子虫包囊 |
3.2 裂殖体 |
3.3 卵囊和孢子囊 |
3.4 宿主特异性 |
3.5 分子鉴定 |
4 猪肉孢子虫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4.1 米氏肉孢子虫 |
4.2 猪人肉孢子虫 |
4.3 猪肉孢子虫的感染调查 |
4.4 猪肉孢子虫的研究意义 |
二 猪肉孢子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肉孢子虫包囊的光镜观察 |
2.3 溶液的制备 |
2.3.1 包囊DNA提取所需试剂 |
2.3.2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所需试剂 |
2.3.3 克隆所需试剂 |
2.3.4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分子实验方法 |
2.4.1 单包囊DNA提取 |
2.4.2 基因的PCR扩增 |
2.4.3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2.4.4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
2.4.5 阳性质粒DNA的PCR鉴定 |
2.4.6 阳性质粒DNA的PCR扩增 |
2.4.7 序列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猪肉孢子虫包囊的光镜和电镜形态 |
3.2 猪肉孢子虫的18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3.3 猪肉孢子虫的28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3.4 猪肉孢子虫的COX1基因序列的分析 |
3.5 猪肉孢子虫的ITS-I基因序列的分析 |
3.6 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18SrRNA、28SrRNA、COX1和ITS-I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
3.6.1 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18S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
3.6.2 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28S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
3.6.3 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COX1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
3.6.4 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ITS-I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青海冷湖地区商品牲畜肉孢子虫病抽样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目的 |
2 调查对象 |
3 材料方法 |
3.1 检查材料 |
3.2 操作方法 |
3.3 结果判定 |
3.4 数据处理 |
4 抽查结果 |
5分析讨论 |
5.1分析 |
5.2 讨论 |
(3)共和地区屠宰牲畜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结果 |
2.2 分析 |
2.3 寄生于不同畜主住肉孢子虫包体的测量结果 (见表4) |
3 讨论 |
(6)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超微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详细摘要 |
英文详细摘要 |
致谢 |
综述 |
四、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猪肉孢子虫包囊形态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D]. 黄思. 云南大学, 2018(01)
- [2]青海冷湖地区商品牲畜肉孢子虫病抽样调查与分析[J]. 周伟业. 中国动物检疫, 2011(09)
- [3]共和地区屠宰牲畜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 冯成兰,刘延芳. 草业与畜牧, 2008(09)
- [4]屠宰场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J]. 王荣菊,吉生宏,姬生俭. 中国兽医杂志, 2006(08)
- [5]青海省家畜住肉孢子虫病流行与研究概况[J]. 李春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06)
- [6]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超微结构研究[D]. 陈连勇. 昆明医学院, 2004(04)
- [7]乌兰县商品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 许有福,王燕,吴法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04)
- [8]西宁市猪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毒性试验[J]. 李福寿,柴兆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