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教师卫生保健工作刻不容缓(论文文献综述)
朱为菊,丁兆建,王学荣[1](2021)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改革探索》文中认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集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传染病学等知识交叉为一体的课程,是为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重要课程。然而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繁多,实践环节少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以满足岗位需求、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高效学习,以期待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林榕,王海英[2](2021)在《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变迁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为此有必要从政策角度高度关注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的建设。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人员结构配置时期(1949—1989年)、专业身份确立时期(1989—2014年)、组织建设规范时期(2014年至今),呈现出了从解决人员配备到注重专业职责,从侧重养护责任到强调健康管理,从聚焦单一主体到重视团队协作,从强调培训指导到渐趋系统管理,从关注义务履行到兼顾权益保障的演变特点。解决当前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强化健康管理,将保健意识深度融入政策理念,将队伍高质发展纳入政策内涵,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参与。
于达[3](2021)在《锦州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章榕[4](2021)在《新中国70年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变化及价值选择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在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当中,我国的课程改革总共经历了九次变革,而每次课程改革都会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适时的修正,每一次课程改革带来的体育教材变化都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九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体育教材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人教社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参与并且见证了7个版本的体育教科书编写。所以,对人教社七个版本的体育教材按照内容、授课时数、复核评价与考核标准等分类进行了归纳以及总结,从这些归纳和总结结论当中找到体育教材内容的发展趋势。这样的研究具有广泛性的实践意义和指向性的理论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社7个版本的初中体育教科书。其内容纲要和授课时数的变化是演变历程的基本参照。以体育教科书当中的内容演变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来探寻中国体育教材的演变规律。本文创新性地选择了体育教科书的价值选择为一个审视角度来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的体育教科书变迁。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对比法等,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人教社七个版本的体育教材当中的内容变化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新中国70年以来7个版本的人教版体育教材内容变化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涵盖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第二,选修课的比例逐渐增加;第三,理论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第四,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和多元;第五,指导思想与时俱进。2.体育教科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教材内容不断增多,授课时数分配多样化,项目难度逐渐降低,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演变历程。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策的指导对体育教材的价值取向影响最大。教材的价值选择呈现出以下特点:由国家政策引导,反映时代特点;将道德培养贯穿于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4.从价值选择的演变趋势来看,7版教材的价值选择演变呈现出越来越重视体育德育的趋势,从单纯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到坚持健康水平的提高,直到最新版教材(2012年版)强调“立德树人”原则,都能证明这一价值选择的演变趋势。
马冬飞[5](2021)在《家庭照顾者对居家痴呆患者使用身体约束态度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居家环境中家庭照顾者对痴呆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态度,了解家庭照顾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影响因素,探索家庭照顾者减少身体约束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减少家庭护理中的身体约束及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最大差异目的抽样法选样策略,在2020年7月至9月选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记忆门诊的25名居家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运用主题分析法,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的辅助下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对25名居家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和综合分析,发现家庭照顾者的态度不尽相同,身体约束的决策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提炼,形成“身体约束的认知”、“使用身体约束的趋避冲突”、“减少身体约束的支持”和“社会和文化环境”四个核心主题。1.“身体约束的认知”包括5个次主题:(1)身体约束的概念:大部分家庭照顾者不能正确阐述身体约束的概念;(2)身体约束的后果:许多家庭照顾者认识到身体约束存在不良后果;(3)身体约束的错误认知:一些家庭照顾者仍对身体约束存在错误认知;(4)身体约束的决策者:家庭成员是做出身体约束决策的主要参与者;(5)使用身体约束的计划:身体约束的计划因人而异。2.“使用身体约束的趋避冲突”包括2个次主题:(1)趋近冲突:包括照顾压力、知识缺乏和保证安全;(2)逃避冲突:包括伤害痴呆患者、家庭亲情和痴呆患者丧失尊严和自主性。3.“减少身体约束的支持”包括4个次主题:(1)照顾者替代措施:包括24h陪伴、智能设备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方法;(2)雇佣保姆;(3)专业医疗卫生保健人员的帮助;(4)社区支持;4.“社会和文化环境”包括2个次主题:(1)法律和政策环境;(2)文化环境:包括“孝”文化和制度化。综合家庭照顾者态度和各个因素,家庭照顾者、家庭、组织、法律和政策各层面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最终促进或阻碍家庭环境下减少身体约束。结论:居家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身体约束的态度具有多面性,对身体约束的认知存在诸多错误理解,多方面因素影响家庭照顾者身体约束的使用。家庭照顾者对身体约束的了解及不良后果认知较差;家庭照顾者是身体约束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影响身体约束使用的因素包括趋近因素和逃避因素;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需要各方面支持;减少身体约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土壤尚不成熟。1.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应加强对家庭照顾者身体约束知识的普及,充分认识到身体约束的不良后果;2.解决家庭照顾者的趋避冲突,强化逃避冲突,弱化趋近冲突,避免家庭照顾者在决策时面临两难境地;3.加强减少身体约束的各方面支持,普及身体约束的替代措施,提供正式照顾者帮助,发挥社区职能,为家庭照顾者减轻照顾压力;4.政策制定者应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限制家庭护理中的身体约束,为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关注文化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痴呆患者居家照顾中产生的复杂影响;5.身体约束的决策受多层次因素共同影响,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身体约束决策框架,构建系统的居家身体约束决策理论模型。
孙一[6](2020)在《减贫战略下的日本对非援助分析》文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发展起来,国际上的对外援助体制机制也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是在世界快速发展的同时,非洲地区的贫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999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发布了《减贫战略文书》(PRSP)。与之前的开发计划不同的是,《减贫战略文书》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直接的解决受援国贫困层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减贫战略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为援助国提出更多的对外援助建议,同时为受援国的贫困改善发现更多的解决方法。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接受对外援助和进行对外援助的国家,在对外援助的经验方面非常丰富,对外援助体制机制也相当成熟。90年代以后,日本也开始响应国际上的号召,开始以减贫战略为对外援助的核心战略,同时将对外援助的重心从亚洲转向非洲。日本加大对非洲的对外援助,一是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二是能够提高日本的政治影响力。在减贫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日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步骤。首先充分了解受援国的情况,其次选择合适的援助项目,并设定合理的指标,最后针对援助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日本对非洲的援助以经济援助为主,政治、自然环境等的援助为辅助。在减贫战略框架下,全方位的对非洲进行援助。通过对日本在减贫战略下对非援助的分析,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建立更有效的援助战略、积极协调国内各方共同援助等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与安排。所以,我国在今后的对外援助中还需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加强,让我国的对外援助更加高效。
王旋[7](2020)在《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意外伤害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威胁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重要因素。统计显示,儿童活动较多的场所最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幼儿园是幼儿意外伤害的高发场所之一。加上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安全意识与自我控制力的不足,作为在幼儿园中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幼儿教师,国家政策就此提出幼托机构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以应对幼儿急症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显然急救知识与技能已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目前对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相关研究数量不多,已有的文献研究对象以城市幼儿园、研究背景以医学学科背景为主,缺乏对乡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基于上述对乡村幼儿教师具备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及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培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整体水平偏低,成因包括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园方因素和社会因素: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包括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儿童急救的正确认识以及缺乏急救知识的相互学习。幼儿园因素包括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保健医生配置不足,急救培训效果不佳,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教师考核机制中缺乏急救知识的评价。社会因素包括卫生部门对乡村幼儿园急救知识培训关注度较低,家长和社区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以及高等院校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缺乏急救实践内容。最后以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铺垫,提出相应对策,包括乡村幼儿教师的主动发展,幼儿园增加急救资源,卫生部门和幼儿园重视幼儿教师的急救培训以及相关高校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急救实践学习。
吴茜[8](2020)在《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小学生的健康情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小学校医对学校的卫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2003年SARS危机,2009年甲流及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现状来看,肆虐的疫情就是中小学生最大的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卫生工作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校卫生工作已从最初健康教育、教学卫生监测、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学生体质监测等逐步扩大到食品安全、营养餐制定、控烟禁毒、心理咨询、伤害事故预防等诸多方面。另根据统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近七成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学校,中小学校医对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校医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本文查阅国内与中小学校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条例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等相关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平顶山市区内的中小学校医为具体的调研对象,通过对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现况的调查,从校医队伍的规模、专业知能、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总结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上海市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人员技能培养等方面汲取有用经验,力图以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平顶山市校医队伍建设不完善,突出表现为:校医人数明显不足,人员配备力度低;校医素质不均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欠佳;校医岗位激励机制不完善,职称晋升机制不系统,考评制度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不完善,校医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医队伍建设资金配置力度不足;学校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构建不完善,校医管理制度不健全。2.平顶山市根据以上调研结论结合国内相关改革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部门联动合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第二、各学校因地制宜,健全校医操作规范和中小学生体检制度,制定校医卫生设备使用操作规范。第三、全面创新校医管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校医工作环境。第四、设立新专业,提升校医准入水平,加大培训,多措并举,提升校医综合素质水平。第五、创新完善激励机制,通畅校医职称晋升渠道,提高校医薪酬水平,完善考核制度,完善校医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校医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发展。通过以上对策和建议,建立起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医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卫生工作蓬勃发展,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王婷[9](2020)在《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文中认为中小学生的健康与发展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近几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性观念逐渐开放,但同时他们普遍缺乏对于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认识,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性传播疾病及性别暴力等多方面风险,通过学校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文本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入手对中小学生学校性教育进行探索,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昆明市两所学校共1800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与性法制三个方面的考察,了解近十年间中学生接受性教育情况以及需求变化;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至2019十年间涉及青少年性教育的文献进行共词聚类分析,通过梳理文献的方式了解近十年我国中小学生性教育的研究热点。结合问卷调查及文本分析结果,设计出适合实验学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并对实验学校小学学段及初中学段的669名学生开展性教育课程教学。利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的性教育评价量表对其实际性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展开评估。通过对近十年间国内中小学生性教育研究热点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总发文量较少,发文量增加速度较缓慢,但是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健康知识”“性行为”“性道德”“性认知”等方面;对于全面性教育的研究开展时间较晚且发文量少,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仅一人。通过对昆明市两所中学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现为被试获取性教育的来源存在性别差异,男生获取性教育的首要来源为互联网,女生获取性教育的首要来源为学校老师;性生理知识是中学生所接受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女生中九成以上接受过性生理知识相关教育;中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的了解情况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性别的掌握情况存在有不平衡性;对其自身性别悦纳程度有随着年纪增长逐渐降低的趋势,女性中学生对自己性别的悦纳程度低于男性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学生对性少数学生持友善、包容的积极态度。通过实践研究收集到的前、后测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性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适时适度的传递全面的性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性教育核心素养养成;性教育教学中需防范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阵地;系统性的性教育课程有助于中小学生构建正向性态度。在本研究中介绍了性教育课程大纲及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期望对今后中小学性教育课程开设提供参考。
胡西蒙[10](2020)在《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加深,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诸多国家已经陆续完善和颁发了托育服务政策法规。随着我国新的生育政策的实施,0-3岁婴幼儿照护供给与需求失衡的问题暴露在了大众视野中。而十九大“幼有所育”的提出,使托育服务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回顾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的曲折历史,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凝聚了无数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智慧,通过诸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复探索与验证,托育服务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了不同的困难与挑战。本文试图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推动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因素。本文通过搜集有关文献和资料,从托育服务政策改革过程研究为出发点,采用历史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文献法和比较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学前教育领域知识与多源流理论研究框架相结合,分别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个维度出发,对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具体表现、遇到的问题以及政策之窗顺利打开的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和说明,为完善托育政策及相关法规提供新视角。经研究发现,问题源流主要是由托育机构、入园儿童数量与新增人口比率的指标变化、虐童事件与托育机构乱象的焦点事件和各种渠道的正式与非正式反馈组成,政策源流则由包括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在内的政策共同体的政策建议、政策企业家开启发表文章、提出议案和专题调研座谈会等方面的软化活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政策执行效果的积累组成,政治源流是指执政党理念和国民情绪的变化。三条源流不断发展,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终三条源流实现耦合,而习近平总书记对“幼有所育”的提出可以作为三者顺利达成耦合的重要标志。由此分析出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托育服务政策法规的优化路径:锁定问题源流,扩大信息来源;厘清政策源流,选取恰当方式;借力政治源流,优化舆论环境,从而为各部门共同推进公共托育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二、加强教师卫生保健工作刻不容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教师卫生保健工作刻不容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
三、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措施 |
(2)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变迁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历史沿革 |
(一)人员结构配置时期(1949—1989年) |
(二)专业身份确立时期(1989—2014年) |
(三)组织建设规范时期(2014年至今) |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演进特点 |
(一)从解决人员配备到注重专业职责 |
(二)从侧重养护责任到强调健康管理 |
(三)从聚焦单一主体到重视团队协作 |
(四)从强调培训指导到渐趋系统管理 |
(五)从关注义务履行到兼顾权益保障 |
三、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未来展望 |
(一)强化健康管理,将保健意识深度融入政策理念 |
(二)构建政策体系,将队伍高质发展纳入政策内涵 |
(三)促进多方协作,将多元主体参与渗透政策过程 |
(4)新中国70年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变化及价值选择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材 |
2.1.2 体育教材 |
2.1.3 价值选择 |
2.2 体育教材内容的研究 |
2.3 体育教材阶段划分的研究 |
2.4 体育教材价值选择的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比较研究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初中体育教材内容变化的审视 |
4.1.1 初中体育教材版本变化研究 |
4.1.2 初中体育教材内容研究 |
4.1.3 初中体育教材部分项目变化研究 |
4.1.4 初中体育教材内容变化特征研究 |
4.2 初中体育教材的价值选择研究 |
4.2.1 1957 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2 1961 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材》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3 1978 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材》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4 1987 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材》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5 1990 年出版的《体育》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6 2009 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7 2012 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价值选择 |
4.2.8 初中体育教材价值选择的路径研究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5)家庭照顾者对居家痴呆患者使用身体约束态度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和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身体约束的认知情况 |
1.3.2 对身体约束的态度和看法 |
1.3.3 身体约束相关因素 |
1.3.4 身体约束决策 |
1.4 研究目的 |
1.5 哲学思想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意义 |
1.8 可行性分析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排除标准 |
2.3 资料收集 |
2.4 资料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2.6 伦理许可和人权保护 |
2.7 质量控制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主题 |
3.2.1 身体约束的认知 |
3.2.2 使用身体约束的趋避冲突 |
3.2.3 减少身体约束的支持 |
3.2.4 社会和文化环境 |
3.3 家庭护理中减少身体约束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身体约束的认知 |
4.2 家庭护理中减少身体约束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
4.3 建议及启示 |
4.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减贫战略下的日本对非援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减贫战略与国际援助 |
第一节 减贫战略产生的背景 |
一、减贫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减贫战略产生的政策背景 |
第二节 减贫战略的发展过程 |
一、减贫战略的产生 |
二、减贫战略的完善与发展 |
第三节 减贫战略的内容 |
第二章 日本的减贫战略 |
第一节 日本对外援助体制的确立与援非历史 |
一、日本对外援助的四大阶段 |
二、日本对非援助的历史和对非援助外交 |
第二节 日本减贫战略的分析 |
一、日本减贫战略的理念 |
二、日本减贫战略的实践 |
三、日本减贫战略的作用 |
第三节 减贫战略下日本对外援助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减贫战略下日本对埃塞俄比亚援助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的制定 |
一、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制定框架 |
二、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制定阶段方针 |
第二节 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的实施 |
一、日本减贫战略中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 |
二、日本减贫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 |
三、日本减贫战略中教育与卫生项目的实施 |
第三节 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的评估 |
一、关于援助政策目标的评估 |
二、关于援助政策效果的评估 |
第四节 日本针对埃塞俄比亚减贫战略的反思 |
第四章 日本援非的减贫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我国对外援助的历史与现状 |
一、我国对外援助的发展 |
二、我国对外援助的现状 |
第二节 关于我国今后援非的思考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家政策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急救知识与技能 |
(二)乡村幼儿教师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
(三)笔者的专业背景与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乡村幼儿教师 |
(二)急救知识与技能 |
(三)意外伤害 |
四、文献综述 |
(一)文献计量分析 |
(二)文献内容研究 |
(三)文献评价 |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调查相关结果分析 |
(二)调查对象急救知识与技能在不同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
第二章 乡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问题 |
一、乡村幼儿教师对儿童急救的认知不足 |
(一)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儿童急救信心 |
(二)乡村幼儿教师对儿童发生心脏骤停认知不足 |
二、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全面,整体水平偏低 |
(一)幼儿教师对本次调查常见意外伤害和急症处理方式不佳 |
(二)幼儿教师对其他意外伤害和急症处理方式欠妥 |
第三章 乡村幼儿教师存在急救知识与技能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乡村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
(一)乡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儿童急救的正确认识 |
(二)乡村幼儿教师之间缺乏急救知识的相互学习 |
二、乡村幼儿园园方因素 |
(一)乡村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园所存在安全隐患 |
(二)乡村幼儿园保健医生配置不足 |
(三)乡村幼儿园已有急救培训效果不佳 |
(四)乡村幼儿园班级急救物品配备不足 |
(五)乡村幼儿园教师考核机制中缺乏急救知识的评价 |
三、社会因素 |
(一)卫生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急救培训关注度低 |
(二)家长和社区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 |
(三)高等院校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缺乏急救实践内容 |
第四章 提升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对策 |
一、乡村幼儿教师主动发展是核心 |
(一)乡村幼儿教师要强化急救意识 |
(二)构建乡村幼儿教师急救学习共同体 |
(三)乡村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幼儿安全教育 |
二、乡村幼儿园增加急救资源是基础 |
(一)乡村幼儿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
(二)幼儿园联同医护人员制定急救手册并增加书内提及的急救物品 |
(三)幼儿教师考核体系增加急救知识技能的评价 |
三、卫生部门和幼儿园重视幼儿教师的急救培训是关键 |
(一)国家各级卫生部门颁发合法的幼儿教师急救培训合格证书 |
(二)增加急救培训内容的宽度 |
(三)提升急救培训师资的专业性 |
(四)扩大急救培训对象范围 |
(五)急救培训形式要多样 |
(六)管理人员做好急救培训登记并进行急救测试 |
四、高校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急救实践学习是前提 |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与启示 |
三、概念界定 |
(一)校医 |
(二)中小学校医队伍 |
(三)校医队伍建设 |
(四)专业化建设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的现状调查 |
一、队伍结构现状 |
(一)基本信息 |
(二)学历专业方面 |
(三)工作年限方面 |
二、校医专业素质现状 |
(一)校医对岗位的角色定位及角色认同方面 |
(二)校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 |
三、校医队伍管理现状 |
(一)机构建设方面 |
(二)薪酬管理方面 |
(三)人事管理方面 |
第二章 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一、专业校医队伍规模急需扩大 |
二、校医专业素质水平偏低 |
(一)校医对自身岗位认识有误 |
(二)校医岗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 |
(三)校医教育和宣传技能有待提升 |
三、校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一)校医职称晋升机制不系统 |
(二)校医工资水平偏低 |
(三)校医考核体系不健全 |
(四)校医职业生涯规划不完善 |
四、校医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
五、学校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亟待更新完善 |
(一)学校卫生工作法规制度更新不及时 |
(二)学校校医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 |
第三章 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一、上海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
(一)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体系 |
(二)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
(三)创建专业学科,增加人才储备 |
(四)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
二、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
(一)完善管理机构,建设健康促进中心 |
(二)构建新模式新机制,破解校医配置难题 |
(三)提升管理水平,助力卫生健康促进事业 |
(四)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
第四章 加强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部门联动合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
二、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健全校医管理制度 |
(一)健全校医操作规范制度 |
(二)健全中小学生体检制度 |
(三)制定校医卫生设备使用操作规范 |
三、创新管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一)重视校医工作,创新管理模式 |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环境 |
(三)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样校医室建设模式 |
(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
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校医专业素质水平 |
(一)设立新专业,提升校医队伍基本水平 |
(二)明确校医岗位职责,树立专业意识 |
(三)加强校医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
(四)提高校医医德水平,提升校医服务意识 |
五、创新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校医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 |
(一)提高重视激活校医工作热情 |
(二)通畅校医职称晋升渠道 |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医薪酬保障制度 |
(四)创新完善中小学校医考核制度 |
(五)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发展情况调查问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9)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现状 |
二、我国性教育研究现状 |
第三节 2009至2019年间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工具 |
二、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的发文趋势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目的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性教育实施的理论依据 |
一、合作学习理论 |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三、吉利根的青少年发展性别差异理论 |
四、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性 |
二、性教育 |
三、全面性教育 |
第三节 性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
二、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
第三章 中学性教育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中学性教育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
三、资料处理 |
第二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获得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
二、初次月经/遗精的年龄 |
三、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了解 |
四、中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的了解 |
五、中学生对于自慰的态度 |
六、中学生的自我性别认同 |
七、中学生对于性别平等的态度 |
八、中学生对于性侵犯的态度 |
九、看待中学生性行为的态度 |
第四章 性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性教育课程设计 |
第二节 性教育教学实践 |
一、小学学段性教育教学活动案例 |
二、初中学段性教育教学活动案例 |
第五章 中小学的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性教育效果评价设计 |
一、性教育效果评价目的 |
二、性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
三、性教育效果评价对象 |
四、性教育效果评价工具及内容 |
五、资料处理 |
第二节 实验结论与建议 |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
二、资料处理 |
三、性知识部分结果分析 |
四、生活技能及行为意向部分结果分析 |
五、性态度部分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性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适时适度的传递全面的性知识 |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性教育核心素养养成 |
三、性教育教学中需防范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
四、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阵地 |
五、系统性的性教育课程有助于中小学生构建正向性态度 |
第二节 研究反思及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特色与创新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
附录 B 小学阶段性教育课堂调查问卷(前测/后测) |
附录 C 初中阶段性教育课堂调查问卷(前测/后测)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核心概念 |
一、托育服务 |
二、政策变迁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总结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源流理论概述与我国多源流分析模型框架 |
第一节 多源流理论核心概念 |
一、问题源流 |
二、政策源流 |
三、政治源流 |
四、政策企业家 |
五、多源流耦合与政策之窗 |
第二节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的多源流模型构建 |
一、多源流理论的适用性 |
二、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的多源流模型构建 |
第三章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变迁 |
第一节 福利化时期 |
第二节 经济化时期 |
第三节 新发展时期 |
第四章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的动力解析 |
第一节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的问题源流 |
一、指标 |
二、焦点事件 |
三、反馈 |
第二节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的政策源流 |
一、政策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
二、政策企业家开展软化活动 |
三、政策执行效果的积累 |
第三节 我国托育服务政策的政治源流 |
一、执政党理念 |
二、国民情绪 |
第四节 多源流的耦合 |
第五节 政策之窗的开启 |
第五章 多源流理论下优化我国托育服务政策的路径 |
第一节 锁定问题源流,扩大信息来源 |
一、设立科学评估标准 |
二、拓宽信息反馈渠道 |
第二节 厘清政策源流,选择恰当方式 |
一、厘清政策需求 |
二、鼓励专家参与 |
三、明确政府职责 |
第三节 借力政治源流,优化舆论环境 |
一、强化政府认同 |
二、重视舆论引导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加强教师卫生保健工作刻不容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改革探索[J]. 朱为菊,丁兆建,王学荣. 新课程研究, 2021(33)
- [2]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的政策变迁与展望[J]. 林榕,王海英. 学前教育研究, 2021(11)
- [3]锦州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于达. 渤海大学, 2021
- [4]新中国70年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变化及价值选择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D]. 章榕.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家庭照顾者对居家痴呆患者使用身体约束态度的质性研究[D]. 马冬飞. 吉林大学, 2021(01)
- [6]减贫战略下的日本对非援助分析[D]. 孙一. 外交学院, 2020(08)
- [7]乡村幼儿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研究[D]. 王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8]平顶山市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吴茜. 河南大学, 2020(02)
- [9]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D]. 王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变迁研究[D]. 胡西蒙.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