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氏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4例(论文文献综述)
耿乐[1](2021)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苍龟探穴针法对于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等方面,以期为本病寻找一种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并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更多且有效的临床证据。方法:1.收治32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掷骰子法和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2.试验组:苍龟探穴针法选取腰部、臀部及大腿部穴位(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腰部阿是穴),次髎、委中、阳陵泉、昆仑不使用手法治疗。3.对照组:同试验组取穴,不行手法治疗。4.疗程:每周3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5.观察指标及采集时点: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等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时疼痛状况(Present PainIntensity,PPI)和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stion Score,JOA Score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8周采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实疼痛状况(PPI)于第1次治疗结束后采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采集。结果:1.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1)疼痛评级指数(PRI):组间比较:两组PRI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PRI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PR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变化(P<0.05)。(2)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VAS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现时疼痛状况(PPI):组间比较:两组PPI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PPI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PP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变化(P<0.05)。2.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组间比较:两组JOA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JOA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在治疗后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8周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变化(P<0.05)。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组间比较:两组ODI评分在治疗前、第4周、第8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ODI评分在第4周、第8周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变化(P<0.05)。结论: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显着的即刻止痛疗效,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相关评分,亦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2.苍龟探穴针法可显着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较好。
宋晓动[2](2020)在《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脊柱的整体性观念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作用巨大,脊柱骨盆整体性平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把脊柱骨盆为一个整体,通过探讨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治疗前后温度变化与患者自身症状改善程度的意义,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记录和观察患者治疗前的脊柱温度和腰骶三角的温度、腰骶三角的边长、面积、高以及患者姓名、年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并指导患者填写VAS评分表和腰椎JOA评分表。观察脊柱骨盆整体平衡理念调节后患者脊柱温度和腰骶三角的温度、腰骶三角的边长、高、面积及症状改善等情况,最终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本课题共实际收集完成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在患者年龄、病程、腰突节段情况、中医证型诊断分布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腰骶三角三个角度、腰骶三角三边长、腰骶三角面积、腰骶三角高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趋势图中腰骶三角三个角度、三边长、面积在治疗后增大和变小的现象均有发生,且发生次数呈大致相同趋势。在治疗前后腰骶三角的高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骶三角的高变化趋势图中整体趋于增长状态;在治疗前后脊柱整体温度、腰骶三角三边温度、直腿抬高、腰椎前屈活动、下腰痛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趋势变化图中脊柱整体温度、腰骶三角三边温度在治疗后有小部分降低趋势,但整体都呈现温度升高趋势,直腿抬高、腰椎活动度-前屈、下腰痛评分整体几乎全部趋于增长状态,视觉模拟评分全部趋于降低。脊柱棘突偏歪情况在变化趋势图中,虽有小部分反复趋势,但整体都呈现改善趋势。结论:1.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整体提高患者脊柱整体温度和腰骶三角温度。2.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直腿抬高、腰椎活动度-前屈。3.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JOA评分可明显改善。4.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三角的三个角度、腰骶三角的三边长、腰骶三角的面积之间无明显相关性。5.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骶三角的高之间不存在相关性。6.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脊柱相关棘突偏歪情况。7.脊柱温度的变化情况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密切相关。
徐蕴杰,张云亮,李鞠,王腾,霍俊杰[3](2019)在《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黑膏药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黑膏药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奇正消痛贴治疗,2 d一换,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M-JOA)的变化。结果治疗10、20 d后,两组VAS、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 <0.05),且治疗组VAS、M-JOA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1,P <0.05)。结论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黑膏药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
方旭生[4](2016)在《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应用及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外治法起源于古代原始社会,源远流长,部落民族间相互传承,是我国民间医学的结晶,历经千载,其发展留传至今,由于治病快捷,功效奇特,并以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得人民爱戴。临床上常见的中药外治方法有热敷疗法、脐疗法、药灸法、膏药疗法、熏蒸疗法、熏洗疗法等,这都属于温通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现时流行于坊间的外治法多是以温通法为主之温热疗法作为其特点,方法各种各样,多采用温香的中药和相应的辅枓经过加热处理,浸渍或敷贴于身体患处,疼痛的部位,阿是穴或体表腧穴的一种治病方法。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是笔者自行研创的一种烫熨工具。此烫熨热球简称“能量球”是中药液的载体,采用中药及医疗硅橡胶合成,并以纱布包裹制成圆球,其最大特性能迅速吸热锁水,耐高温而柔软,舒适度高,因此能浸溶于滚热的中药液里,所以富含中药能量和热能,恒温持久,易于发挥热烫疗效。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是具有中药、热灸及按摩(旋滚揉等复合运球手法),其功效乃是以上三种方法的协同作用,其补泻手法以医生右手持能量球正旋运球为补法,反旋为泻法;经络运球法以,顺经而烫为补,逆经而烫为泻法。其主要作用是带给人体温热刺激起到温通作用,祛湿除寒,通经活络,增强督脉阳气化生,正好提供了营阳(热能)和营阴(药能)。营阴,营阳相互滋生补充,此乃正气足,病乃安之道也。目的:本研究运用笔者自行研发的“中药能量球”作为载体,浸入温热的中药液中,然后运用特殊熟练的旋滚揉按复合手法,作中药热烫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一)观察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临床疗效,(二)客观评价中药热烫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患者肌肉疼痛、筋腱牵拉,软组织损伤,以及颈项活动受限的影响,(三)以证实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藉此建立一套规范的、科学的、临床疗效有保证的中药热烫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案,(四)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中药热烫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现代临床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化颈痛量表(NPQ)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筛选,以疼痛量表(Mcgill)及颈部废用指数(Vernon)衡量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运用针灸结合推拿综合疗法和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疗效进行对比,从而证实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疗效。本研究病例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德和中医门诊部及香港旭和堂中医馆),运用NPQ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量表进行评估,筛选出颈型颈椎病,把其它五种类别的颈椎病剔除,最后选取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共63例,把病人随机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烫疗法治疗)、3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结果1、把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德和中医门诊部及香港旭和堂中医馆)的患者,把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剔除后,最后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共63例,31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治疗)、3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中治愈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79.31%。治疗组和对照组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均有较好临床疗效。结论:综上所述,中药热烫疗法治疗组和针灸推拿综合疗法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及NPQ与Mcgill积分方面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中药热烫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针灸推拿综合疗法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故可认为虽两组对缓解颈型颈椎病均有临床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热烫疗法治疗组治疗前后的NPQ、Mcgill与Vernon积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认为中药热烫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不良情绪及颈部废用综合征相关的临床症状,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积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相当。中药热烫疗法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不良情绪及颈部废用综合征相关的临床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中药热烫疗法和针刺推拿综合疗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相对于中药内治法:中药热烫疗法是用中药作用于患部肌肤,能量球为载体将药物直接透皮给药,渗透入经络,软组织及阿是穴等,针对性更强,作用更快。(2)相对于针刺推拿疗法组:两者都以手法进行治疗,但能量球热烫组,除特定手法外,同时结合中药进行治疗,两者都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但针刺会有酸麻胀痛的不适感觉或会滞针、血肿等弊端:中药热烫疗法温暖舒适、疗效迅速,更受患者欢迎。(3)从时间来看,中药热烫疗法比针刺推拿组的时间相对要短,而且可快速在大面积及多靶点烫熨,经皮给药,起效快,更省时省力。这都说明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安全、便利、可靠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小及病人接受程度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王丽雅[5](2016)在《不同电针波频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密波后疏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应,明确的得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波形及频率。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密波后疏波组38例、密波组38例和疏密波组38例。密波后疏波组采用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前15min电针先采用80Hz,后15min待用20Hz治疗,同时加以通电,以患者耐受为度;密波组采用常规穴位、电针治疗,30min治疗过程均采用80Hz疏密波组采用疏密波,频率为80Hz,加以通电,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15分钟后,加以通电,以患者耐受为度,继续留针15min。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每一疗程结束前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密波后疏波组痊愈15.42%,显效40.55%,有效32.25%,总有效率88.22%;密波组痊愈7.56%,显效30.21%,有效33.57%,总有效率71.34%。疏密波组痊愈5.68%,显效29.34%,有效35.53%,总有效率70.55%。三者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愈显率(治愈+显效)上,密波后疏波组优于单纯密波组及单纯疏密波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上升(P<0.01),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密波后疏波组优于单纯密波组及单纯疏密波组。三组治疗前后JOA改善指数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波后疏波组优于单纯密波组及单纯疏密波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密波后疏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密波后疏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体临床疗效对单纯密波或单纯疏密波治疗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上,密波后疏波不仅优于单纯密波治疗,也优于仅单纯疏密波治疗;并且能起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并优于单纯密波或单纯疏密波。因此,本疗法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薛爱荣,徐鹏[6](2013)在《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组(120例);对照组:脊柱定点微调法组(120例);连续治疗21天,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郭运岭[7](2011)在《腰膝同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腰膝同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整体观念和生物力学原理腰膝同治,对照组单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均采用针刺配合外用中药治疗一个月,记录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一症候、总体症候量化评分及臀臂间距,治疗后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效作对比。结果:治疗组运用整体观念和生物力学原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兼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愈率为73.3%,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单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为46.7%,有效率为80.0%。经T检验及Ridit分析,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运用腰膝同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影响。
温又霖[8](2011)在《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近20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约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高血压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它会导致血管的硬化而造成器官的损伤,从而发生脑血管障碍症,冠状动脉病,心脏病、肾脏病,大动脉血管病等而死亡。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的本论文主要观察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两种方法,来探讨、评价它们对高血压的治疗效应。方法本论文收集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纳入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可客观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状况,量化地评价和比较涌泉药物贴敷合并西药治疗高血压和单纯西药降压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变化幅度来评价两种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②心率③相关症状及体征。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的标准。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降低血压水平、减轻症状以及临床效果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论1.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都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2.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3.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体征,减轻高血压的各项症状。4.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改善高血压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降压疗效方面,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6.症状积分疗效方面,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罗文兵[9](2010)在《百炼膏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观察百炼膏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设置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以田七镇痛膏为对照,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药物均敷贴与突出部位之椎旁。治疗组:采用骨盆牵引配合百炼膏外敷,每天一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骨盆牵引配合田七镇痛膏外敷,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严格卧硬板床,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戴腰围下地。同时,要求两组患者主观配合,取得患者同意后,研究期间不得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不应用任何别的药物。观察并比较1个疗程及治疗后(停药后)1周疗效评分,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改善率。结果:临床观察表明,百炼膏和田七镇痛膏均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的主观症状(腰腿疼痛、行走功能、下肢麻木)客观体征(椎旁压痛、直腿抬高)的积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百炼膏外敷疗效明显优于田七镇痛膏(P<0.01)。观察期间,患者用药安全,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百炼膏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在缓解腰腿痛以及改善腰椎活动功能等综合疗效方面优于田七镇痛膏。
穆岭[10](2010)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慢性的下腰疼,保守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作用,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是直接、有效的方式,其中采用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是脊柱外科领域新的发展方向,而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又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非融合固定技术之一。本论文包括中国传统医学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进展、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等文献综述部分和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第一篇回顾了相关文献研究,从中国传统医学方面论述传统医学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进展。第二篇对各种非融合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特点、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较为系统的论述。临床研究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东直门医院骨科30例42个节段植入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随访结果,总结该手术的疗效,探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目的:总结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期间在东直门医院骨科应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下腰痛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拍摄患者术前术后腰椎正侧位及屈伸位x线片,运用Cobbs法测量其L4/5节段手术前后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随访有无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症状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3.73±2.64)、(23.73±2.10)、(24.9±2.34),术后2周、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L4/5节段ROM值分别为:(23.57±1.55)°、(18.83±1.32)°,术后活动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维持腰椎正常活动度和生理曲度,对邻近节段有长期的保护作用,减慢邻近节段退变,减少相关的再手术率,近期随访疗效良好,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张氏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氏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4例(论文提纲范文)
(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治疗腰痛的思路与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认识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苍龟探穴针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案 |
3 干预方法 |
4 临床疗效评定 |
5 技术路线图 |
6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2)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对象诊断标准 |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
2.2.1 诊断依据 |
2.2.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基本信息收集 |
2 分组方法 |
3 所需设备 |
4 治疗方法 |
4.1 治疗前 |
4.2 治疗 |
4.3 治疗后 |
4.4 疗程 |
5 统计学方法 |
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7 临床结果 |
7.1 一般资料比较 |
7.1.1 年龄比较 |
7.1.2 病程比较 |
7.1.3 腰椎突出节段情况比较 |
7.1.4 中医证型诊断分布比较 |
7.1.5 中医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常见穴位出现压痛情况 |
7.2 疗效观察 |
7.2.1 脊柱整体温度变化情况 |
7.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腰骶三角三边温度对比 |
7.2.3 治疗前和治疗后腰骶三角三个角度对比 |
7.2.4 治疗前和治疗后腰骶三角三边长对比 |
7.2.5 治疗前和治疗后腰骶三角面积对比 |
7.2.6 治疗前和治疗后腰骶三角的高对比 |
7.2.7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直腿抬高度数对比 |
7.2.8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腰椎前屈活动度对比 |
7.2.9 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对比 |
7.2.10 治疗前后的下腰痛评分对比 |
7.2.11 治疗前后相关棘突偏离后正中线距离的变化趋势图 |
7.3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整体性观念的认识 |
2 中医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 |
2.1 中医从病因病机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2 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认识 |
2.3 中医穴位压痛诊断法 |
2.4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
2.4.1 内服中药 |
2.4.2 外治 |
2.4.3 针灸 |
2.4.4 外用药 |
2.4.5 手法推拿 |
3 整体性观念在现代医学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1 整体观念中的腰椎稳定结构 |
3.2 整体观念中的腰椎退变机制及相关因素 |
3.3 脊柱骨盆整体性观念中在腰突症中对生物力学的认识 |
3.4 影响腰突症整体平衡的微观因素 |
3.5 红外热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 |
4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突症患者作用机制 |
5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中的腰骶三角相关研究 |
6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突症患者相关临床结果分析 |
6.1 腰突症与年龄、病程、腰椎突出节段、中医证型关系 |
6.2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与腰突症临床症状的关系 |
6.3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突症患者腰骶三角的关系 |
6.4 基于本研究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突症患者温度变化的探讨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观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黑膏药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1.7 方法 |
1.7.1 治疗组 |
1.7.1. 1 舒筋活血方药物组成 |
1.7.1. 2 制作方法 |
1.7.2 对照组 |
1.8 观察指标 |
1.8.1 VAS评分 |
1.8.2 M-JOA评分 |
1.8.3 疗效判定标准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应用及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 |
一、中医外治法的起源 |
二、外治法的优点 |
三、热敷疗法的种类 |
四、“中药能量球”的特性 |
第二节 中医热烫疗法的文献研究 |
一、外治法 |
二、坊间对烫熨疗法的运用 |
三、盐熨法,姜烫法治疗其它疾病 |
四、灸法和热烫法临床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第三节 笔者对现时坊间热烫疗法的研究 |
一、干炒中药热敷疗法 |
二、湿蒸中药疗法 |
三、笔者对民间热烫疗法评价 |
第四节 中药能量球的研创 |
一、中药能量球的应用 |
二、烫疗工具中药能量球(载体)、电磁炉、钢铁器皿、防热胶手套 |
三、操作体位 |
四、诊断及操作方法 |
五 中医背诊图分区法 |
六、“中药能量球”之临床适应症 |
七、热烫之禁忌 |
八、结语 |
第五节 中医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 |
一、颈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名 |
二、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
三、颈椎病致病因素 |
四、中医对颈椎的解剖 |
五、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
第六节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一、确诊颈椎病的临床条件 |
二、椎间盘和脊柱的关系 |
三、颈椎病的好发部位(第5—6颈椎) |
四、颈椎病发生之机理——正常颈椎生物力学失衡 |
五、颈椎病的病因诊断 |
六、颈椎病的发作或复发及其症状 |
七、颈椎MRI的诊断优势 |
八、颈椎病疼痛的特点 |
九、牵涉痛的特质 |
十、颈型颈椎病的特征及预后 |
第七节 流行病学研究 |
第八节 经络,腧穴对中药热烫疗法的运用 |
一、经络是病邪传变的途径 |
二、脏腑疾病外应于经络腧穴 |
三、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诊断标准 |
三、西医诊断标准 |
四、鉴别诊断 |
五、纳入标准 |
六、排除标准 |
七、剔除脱落标准及中止临床试验标准 |
八、伦理学原则 |
第二节、研究方案设计 |
一、技术路线 |
二、分组方法 |
三、对照组 |
四、治疗组 |
五、烫疗工具 |
六、操作体位 |
七、诊断及操作方法 |
八、疗程时间 |
九、疗效标准 |
十、安全性指标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一、统计方法 |
二、临床观察指标 |
三、临床实验结果 |
四、基数分析 |
结语 |
颈型颈椎病典型病例 |
颈型颈椎病图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不同电针波频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概况 |
二、椎间盘的构成及功能 |
三、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的认识 |
第二节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病名的认识 |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
四 传统的针灸治疗过程 |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一、下肢放射痛 |
二、间歇性跛行 |
三、麻木 |
四、马尾综合征 |
五、治疗手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标准 |
六、剔除标准 |
七、中止标准 |
八、脱落、剔除病例的处理 |
第二节 试验设计 |
一、研究类型 |
二、随机分组方法 |
三、盲法 |
四、治疗方法 |
五、观察方法及观测指标 |
六、疗效评价标准 |
七、不良反应记录 |
八、统计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
三、治疗前后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
四、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五、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一节 电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
一、背景及研究思路 |
二、电针的使用依据 |
第二节 疗效分析 |
一、选穴依据 |
二、治疗效果 |
三、创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评分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6.1 治疗组 |
1.6.1. 1 筋骨消肿止痛膏 |
1.6.1. 2 脊柱定点微调法 |
1.6.2 对照组脊柱定点微调法:同上。 |
2 结果 |
2.1 疗效判定标准[2] |
2.2 疗效 |
3 讨论 |
(7)腰膝同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论治 |
1.3 专病专药 |
1.4 其他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学 |
2.2 临床分型 |
2.3 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3 从整体观念、生物力学角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互关系 |
4.1 脊源性膝痛 |
4.2 膝关节置换对腰椎的影响 |
5 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展望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筛选、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及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药品及器具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统计结果与分析 |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比较 |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
6 总结 |
讨论 |
1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 |
3 腰膝同治的整体观念及疗效机理分析 |
3.1 整体观念与腰膝整体性 |
3.2 运用整体观念和生物力学原理腰膝同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机理分析 |
3.3 针刺和外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8)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涌泉穴药物贴敷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
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的准) |
5 评价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分析 |
2 疗效分析 |
讨论 |
1 研究意义 |
2.研究目的 |
3.结果讨论 |
4 本研究的机理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血压症状积分表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百炼膏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疾病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临床分组 |
2.治疗方案与观察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方法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衡性的比较和分析 |
2.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3 药物安全性与不良事件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方法 |
4.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研究 |
5.百炼膏的临床疗效、药物组成及方义 |
6.百炼膏治疗LDH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10)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一 |
1 古代医籍关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描述 |
2 中国传统医学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
2.1 中药治疗 |
2.2 针灸和推拿 |
2.3 牵引治疗 |
2.4 其他 |
2.5 中医综合治疗 |
3 结语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1 前路椎体间稳定系统 |
1.1 人工椎间盘置换 |
1.2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 |
2 后路椎体间稳定系统 |
2.1 棘突间撑开装置 |
2.2 棘突间韧带样装置 |
2.3 经椎弓根螺钉韧带 |
2.4 经椎弓根螺钉的半坚强金属内固定装置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一般临床资料 |
2 Wallis系统 |
3 术前准备 |
4 手术方法 |
5 术后处理 |
6 观察指标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及理论支持 |
2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适应症 |
3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禁忌症 |
4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并发症 |
5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张氏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脊柱骨盆整体平衡调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D]. 宋晓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自拟舒筋活血方熬制黑膏药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徐蕴杰,张云亮,李鞠,王腾,霍俊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9(01)
- [4]中药能量球热烫疗法的应用及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方旭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不同电针波频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丽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J]. 薛爱荣,徐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23)
- [7]腰膝同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郭运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温又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9]百炼膏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文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7)
- [10]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D]. 穆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腰椎退变论文; 腰椎论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论文; 能量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