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额外卵巢囊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美玲[1](2021)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传统细胞遗传学条带技术,利用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技术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分子遗传学技术对人类携带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进行分子鉴定。分析不同人群中不同额外标记小染色体与携带者临床表型的关系,为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基因型与表型关联的建立提供数据基础,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到2020年11月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就诊或行产前检查,被诊断出携带有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患者。携带者满足条件如下:(1)携带者和胎儿携带者的父母均无感染史,无生殖器外伤,无重大疾患等既往病史;(2)无长期辐射接触或放化疗治疗等既往史。共计获得51例受试者,所有受试者成年男性进行精液常规分析、血清生殖激素分析;产前胎儿携带者进行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所有携带者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知情同意后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技术,更加精确的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基因型。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指征进行分组,分析不同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获得51例sSMC携带者样本,其中携带sSMC的成年男性患者19例,共计就诊人数24783人,占比0.0767%;携带sSMC的成年女性患者15例,共计就诊人数23067人,占比0.065%;携带sSMC的产前胎儿14例,共计就诊人数14341人,占比0.097%;携带sSMC的新生儿患者3例,共计就诊人数1252人,占比0.240%。2.本研究51例sSMC携带者中,共检出30例核型为47,XN,+mar(59%,30/51);11例核型为47,XN,+mar/46,XN(22%,11/51),嵌合比例从38%到92%不等;10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核型结果。3.20例受试对象进行CMA检测,3例结果显示无异常,17例检测到不同染色体缺失与重复。4.10例受试对象进行FISH验证,成功鉴定sSMC的染色体来源。3例源于Y染色体,3例源于14/22染色体,2例源于13/21染色体,2例源于15染色体。5.14例产前sSMC中,7例终止妊娠,7例成功妊娠,新生儿全部表型正常,但仍需要长期随访已确定新生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表型。研究结论:1.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及FISH,可以鉴定sSMC来源、嵌合比例及结构组成。2.sSMC(Y)的男性携带者常表现为严重的生精障碍;sSMC(13/21),sSMC(14/22)和sSMC(15)的携带者sSMC主要组成为异染色质。3.sSMC的胎儿携带者可表现唐筛高风险、无创高风险、超声异常等;sSMC的鉴定有利于遗传咨询;出生健康的sSMC新生儿,应定期随访其健康状况。
石浩[2](202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在内异症患者中病例报道升高且逐年上升趋势。当内异症合并感染时,感染严重程度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存在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难度大等难题。目前国内外针对内异症合并感染尚未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诊疗体系。本论文通过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旨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治提供临床思路。研究方法和材料回顾分析2012年03月至2021年03月我院60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剔除干扰病例,其中418例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逐一筛查,最终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1例,本文以这11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2015年、2015-2018年和2019-2021年每三年的发病率分别是2.26%、1.27%和4.76%。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36.36±6.10)岁;已婚有性生活患者10例,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女性1例;11例中有妇科手术史4例,合并痛经史4例。2)临床症状:起病时间下腹痛9例(81.82%),盆腔包块4例(36.36%),发热2例(18.18%)。3)查体体征:腹部检查下腹压痛6例(54.55%),腹膜刺激征仅2例(18.18%);妇科检查:双合诊扪及盆腔包块8例(72.73%),其中盆腔包块压痛4例;子宫压痛5例(45.45%),宫颈举痛及摇摆痛3例(27.2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7例(63.63%),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6例,升高4例(66.67%);CA125检查10例,升高4例(40.00%)。5)影像学检查:盆腔彩超均发现盆腔占位病变,“毛玻璃样”混合回声其中2例,混合回声3例,余未仔细描述包块性质。3、治疗过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治疗1例,手术治疗10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后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RM分期)Ⅲ期7例,Ⅳ期3例。术前抗生素治疗4例,术后抗生素治疗11例,术后转归均良好。研究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与盆腔炎性疾病症状相似。以下腹痛为主,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可能伴发热;体征可发现下腹痛压痛;妇检:盆腔包块及包块压痛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炎性指标升高;彩超可发现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需结合症状、体征、辅查综合判断。因此,临床认知低,误诊率高,初次诊断的准确率低。2.一旦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式以积极的手术为主。手术方式选择建议腹腔镜,术后在抗生素生素的选择的方案同盆腔炎性疾病的使用原则一致。
孙力祺[3](2021)在《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s)主要包括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和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s)。PCNs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s),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s),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这4种病理类型占所有PCNs的90%以上。其中,MCNs和IPMNs为粘液性囊性肿瘤(cystic mucinous neoplasm,c MNs),具有恶变的潜能。由于PCN具有恶变的潜能,并且PCNs在影像学上和其他类型的PCLs难以鉴别,因此对于PCNs的管理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近年来,PCLs的检出率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逐年升高,并且其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关于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数据仍然缺乏。而在正常人群中存在需要临床处理的高危PCLs的比例,也没有相关的报道。同时,如何在正常人群中通过简便的方法筛查出可能的高危PCLs患者并推荐他们进行高清影像学的检查也是需要探讨的。目前,对于PCLs风险的判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当发现一个PCL有影像学的高危因素时,这个PCL就将被推荐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即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和囊液分析,以进一步帮助判断该PCL恶性可能的高低或者仍然进行随访。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于PCLs的管理指南所推荐的高危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有高危因素的PCLs所推荐的进一步处理方法也并不一致。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指南是针对特定的MCN和IPMN的。然而,影像学对于区分PCLs的具体病理类型并不准确,各个高危因素所代表的危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这些临床指南会存在偏倚,最终会导致进展型PCLs的漏诊和良性PCLs的过度治疗。对于采用哪一个指南进行PCLs的管理最为准确也没有定论。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设计了本课题,采用断层影像学以及超声内镜的图像进行评估,在中国人群中对PCLs的患病率、人群筛查的可行性、影像学高危因素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利于PCLs恶性可能的评估。1.胰腺囊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患病率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由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s)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但是,它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仍未可知。这部分研究的目的为估算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方法:收集1年内因非胰腺原因行MRI检查的患者。重新读片判断患者有无存在胰腺的囊性占位,估算PCL的患病率,并描述PCLs和高危PCLs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内的分布情况。为估算PCL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采用2017年国家人口抽查数据对本研究的数据组成进行标准化转换。结果:共有10987名患者纳入了本究(7344名男性)。共发现了212例PCLs的患者(123名男性)。PCLs总的患病率为1.93%,并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1.74%vs2.31%,P=0.043)。PCL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r=0.804,P<0.001)。高危PCLs总的患病率为0.12%(13例),性别和年龄分布在高危PCLs中没有明显的差别(P=0.234和P=0.855),但是,胰头部的PCLs相对于其他部位更容易进展为高危PCLs(P=0.001)。在进行数据标化后,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为1.31%,在女性中的患病率更高(1.11%vs 1.5%,P<0.001),高危PCLs的真实患病率为0.07%。结论:PCLs在中国人群中并不罕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女性中PCLs的患病率更高。同时,高危PCLs的患病率是不容被忽视的。2.验证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进展型粘液性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价值背景和目的:早期发现并诊断进展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Advanced cystic mucinous neoplasms,A-c MNs,定义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癌)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作为一项简单而可行的筛查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Serum tumor markers,STMs)的检测可能可以用于预测A-c MNs。但是,除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以外,关于其他STMs预测A-c MNs的研究很少。这部分研究主要目的为验证5个胰腺癌相关及非特异性的STMs:CA19-9,CEA,CA125,CA724和CA242在预测A-c MNs和区分IPMN及MCN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IPMN和MCN的患者基本信息,并收集每一种STM在这些病人中的资料。将病例资料分为A-c MNs和非A-c MNs组,在两组间如STMs的平均值以及STMs高于界值的例数均有统计学的差异,则认定该STM在预测A-c MNs中有价值。每一个STM都进行了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分析,用于说明该STM在预测A-c MNs中价值的高低。在STM的联合分析中,任意一个STM高于界值则认为STM联合为阳性。结果:共187名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有72例为A-c MNs。我们发现CA19-9预测A-c MNs的敏感性(54.2%)和准确率(76.5%)最高,通过ROC分析得出其预测能力为中等(AUC=0.7666)。在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PMN时,CA19-9的敏感性下降至38.5%。CEA,CA125和CA724都有能力预测A-c MNs,但是他们的预测能力都较弱(AUC=0.651,0.583和0.618)。CA242的预测能力没有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多种STMs联合可以将预测的敏感性提升至62.5%。CA125可能更适用于预测进展型MCN。结论:在5个STMs中,CA19-9的预测能力中等,而CEA,CA125,和CA724的预测能力较低。5种STMs的联合可以改善预测A-c MNs的敏感性。3.比较欧洲循证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诊断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准确性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欧洲循证指南(Europea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EEG)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s,ACGG)是较新的关于PCLs管理的指南。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两个指南在术前影像学怀疑为c MNs的病人中预测进展型PCLs(Advanced PCLs,A-PCLs)中的价值。方法:198名术前影像学怀疑为c MNs并有术后病理诊断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两个指南通过比较诊断准确率和ROC曲线线下面积来确定他们在预测A-PCLs中价值的高低。结果:62名患者被诊断为A-PCLs。断层影像学(CT/MRI)及EUS对PCLs的分型以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相近。通过ROC曲线比较两个指南的诊断准确率,两个指南的预测能力都不够理想,预测能力最强为采用ACGG≥2个危险因素的标准(AUC=0.763)。在PCLs有1个高危因素的情况下,EEG的绝对高危因素+MCN高危因素(EEG absolute+MCN,EEGAM)以及EEG的相对高危因素+MCN高危因素(EEG relative+MCN,EEGRM)和ACGG的高危因素具有相近的预测A-PCL的能力(P=0.21和P=0.45)。在PCLs有2个及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情况下,ACGG的高危因素预测能力比EGG的绝对适应症更为准确(P=0.001),但是和EEG的相对高危因素预测能力相近(P=0.12)。在指南自身比较中,1个以上EEGAM适应症比2个以上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更高(P=0.02),而1个以上的EEGRM适应症和2个以上EEGRM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相近(P=0.86)。ACGG有2个及以上适应症较有1个及以上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更高(P=0.02)。结论:在影像学评估的基础上,怀疑c MNs的病人中2个指南都对诊断A-PCLs有帮助,但是预测能力有限。采用EEGAM≥1个适应症的标准比采用≥2适应症的标准更为准确,而采用ACGG≥2个适应症的标准比采用ACGG≥1个适应症的标准更为准确。4.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术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背景和目的:对于PCLs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来确定和A-PCLs相关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病理类型的PCLs中是否有差别。同时,EUS相对于普通影像学的附加诊断价值也进行了分析。方法:影像学诊断为PCLs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来确立和A-PCLs相关的高危因素。并通过这些确认的高危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模型,确认每个高危因素在预测A-PCLs中所占的权重,帮助评估PCL恶性可能的高低。EUS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了单独的分析。结果:353名患者纳入了本研究,125名患者为A-PCLs(35.4%)。胰管扩张≥10 mm(优势比,odds ratio[OR],1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53–89.2;P=0.018),壁结节≥5 mm(OR,11.67;95%CI,2.3–59.05;P=0.003),囊壁有实性成分(OR,30.87;95%CI,7.23–131.7;P<0.0001)和高血清CA19-9值(OR,1.006;95%CI,1.001–1.011;P=0.02)是A-PCLs的独立高危因素。囊内存在分隔是A-PCLs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7;95%CI,0.04–0.6;P=0.008)。男性有吸烟史(P<0.0001)以及有主胰管扩张(P<0.0001)在进展型IPMN病人中更为常见。SPT多见于年轻女性(P<0.0001),大部分都是无症状的(P<0.0001),CA19-9也多为正常(P<0.0001)。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建立了一个风险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良好,C指数为0.843(95%CI:0.7995-0.888)。在124名进行了EUS-FNA的患者中,在影像学之外通过EUS图像发现了5个新的高危因素(4例壁结节和1例主胰管侵犯),同时17名患者有非正常的EUS-FNA细胞学结果(13例异型细胞和4例可疑癌细胞)。结论:基于一个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中,主胰管直径≥10 mm,壁结节,实性成分以及血清CA19-9升高为A-PCLs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在不同病理类型的PCLs之间会有变化。PCLs的风险程度可以通过我们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EUS和EUS-FNA可以帮助获取更多的PCLs诊断信息。
邵禹铭[4](2021)在《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目前筛查和早期诊断策略有限。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肿瘤突变信息,在多种癌症诊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对其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尚缺乏探讨。材料与方法研究纳入54例上皮性卵巢癌和5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收集详细的临床病理信息,使用基于338个癌症相关基因的探针进行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以了解卵巢癌及良性疾病患者细胞游离DNA(cfDNA)浓度、ctDNA突变特征,结合临床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卵巢癌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分别包含16例、8例、30例FIGO Ⅰ、Ⅱ、Ⅲ期卵巢癌患者,其中高级别浆液性癌共27例。对照组含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1例纯良性对照患者。cfDNA浓度在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73),但Ⅱ、Ⅲ期卵巢癌cfDNA浓度显着高于Ⅰ期(p=0.017),高级别浆液性癌cfDNA浓度显着高于非高级别浆液性癌(p=0.006)。ctDNA体系突变在对照组中无检出。病例组中整体检出率为85.2%,在Ⅰ、Ⅱ、Ⅲ期检出率分别为75.0%、87.5%、90.0%。循环肿瘤DNA体系突变个数与分期、病理类型无关,与组织体系突变个数存在线性相关性(y=0.215x+1.235)。TP53、ARID1A、PIK3CA、KRAS在组织和ctDNA中检出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2、0.82、0.71、0.92。Ⅰ期卵巢癌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ctDNA浓度显着低于Ⅱ、Ⅲ期。ctDNA有无检出的单一指标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00.0%。ctDNA有无联合其他指标可提升单用ctDNA诊断的灵敏度,但Youden指数下降。ctDNA联合cfDNA浓度、CA125、影像表现四联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82.0%。ctDNA联合cfDNA浓度、CA125三联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6.3%、74.0%。结论cfDNA浓度定量指标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疾病中存在不显着差异,但在卵巢癌中有区分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的潜在价值。卵巢癌ctDNA突变的检出与组织主要突变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等位基因突变频率、ctDNA浓度等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间存在差异。ctDNA在卵巢良性疾病中无检出,在卵巢癌尤其是早期卵巢癌中检出率较高,诊断的特异性极强。基于ctDNA高通量靶向捕获测序检出的ctDNA有无、cfDNA浓度等指标与CA125、影像表现联合诊断对卵巢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彭跃[5](2021)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曼月乐治疗附70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TCRP(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LNG-IUS(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即曼月乐治疗的患者病例特点,调查月经模式改变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及顾虑,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咨询和帮助。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行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治疗的70例绝经前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电话随访,总结其相关病例特点、月经模式改变、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期间进行超声随访均未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且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P<0.05),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11.61±3.56mm,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5.12±1.31mm;23例合并痛经的患者痛经程度也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前痛经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3(3)分,术后为0(1)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7例(81.4%)出现了月经模式改变,具体如下:43例(61.4%)月经量减少,9例(12.9%)经期延长,16例(22.9%)点滴出血,13例(18.6%)闭经,6例(8.6%)频繁/延长出血,即在90天内,超过5次出血和/或点滴出血或者连续14天的出血和/或点滴出血,并且在同一患者中可能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月经模式改变。5例(7.1%)出现了盆腹腔痛,1例表现为剧烈腰痛,其余均疼痛轻微;2例(2.9%)出现了头痛,可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16例(24.3%)报道了新发的无症状卵巢囊肿,14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囊肿直径的平均值为36.12±12.03mm;10例(62.5%)为一过性卵巢囊肿,其余6例(37.50%)因患者未定期进行复查而无法确定其持续时间。9例(12.9%)报告了乳房胀痛,其中1例患者乳腺超声提示乳腺增生,于乳腺外科随诊中,其余患者未提示乳腺结节及增生;只有1例患者经期出现的乳房胀痛影响了情绪及生活。1例合并抑郁病史的患者放置曼月乐后自觉症状好转,而3例(4.3%)报道了新发的焦虑-抑郁倾向。3例(4.3%)患者在使用曼月乐后出现了体重增加。共有10例(14.3%)中途停止了治疗,8例(11.4%)因环脱落或者下移行取环术,2例(2.9%)因不可忍受的副作用取环。曼月乐满意度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9(2)分,63例(90%)持满意态度,7例(10%)表示不满意。放置曼月乐后出现频繁/延长出血模式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表现为经期延长的患者满意度评分中位数最高,为10分,经量增多者次之,中位数为9分。结论1.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对于合并痛经的患者来说,可以有效降低痛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2.90%的患者对曼月乐持满意态度,放置曼月乐后有81.4%的患者出现了月经模式的改变,当出现频繁/延长出血时会降低患者对于曼月乐的满意度,因此应在放置前向患者充分解释,以降低患者的疑虑,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3.术前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对于曼月乐的满意度评分不同,其中表现为经期延长的患者满意度评分中位数最高,经量增多者次之。4.1例抑郁病史的患者在放置曼月乐后自觉抑郁症状好转,而3例报告了放置曼月乐后出现了新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报告了16例放置曼月乐后新发的卵巢囊肿,其中10例出现了自发性消退,但由于样本量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曼月乐引发的相关副反应情况。
张鑫[6](2020)在《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2.探讨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微创卵巢囊肿剥除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疝气钳辅助单孔组),45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单孔组),50例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多孔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BMI、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24小时VAS评分、术后1个月CS评分及BIS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2.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3±6.5)min vs(70.8±6.6)min vs(52.3±6.2)min],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单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439)。三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11850.7±142.2)元vs(12934.6±138.9)元vs(11883.1±131.9)元],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单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242)。三组患者的术后24hVAS评分分别为[(2.0±0.8)vs(1.9±0.7)vs(2.5±0.8)],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24hVAS评分低于多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640)。三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CS评分分别为[(21.1±0.9)vs(21.1±0.9)vs(17.5±0.6)],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1个月CS评分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1.000)。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BIS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2.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其中3例妊娠状态患者术后维持妊娠至足月分娩。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1.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的优势;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减轻疼痛、美观的优势,可作为一种符合经济效益的手术方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2.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将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势结合,使医患双方最大程度受益。
王琳[7](2020)在《卵巢交界性肿瘤253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25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自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5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门诊病历随访。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婚育史、有无不孕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状体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彩超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恶性风险指数评估、手术情况(术中有无破裂、卵巢表面受累、腹膜种植、粘连情况、手术方式、手术途径、再分期手术等)、手术病理分期、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辅助化疗等。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恶变、妊娠等情况。对影响患者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一致性、复发及妊娠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0.92岁±15.29岁,浆液性143例(56.52%),粘液性94例(37.15%),混合性11例(4.35%),宫内膜样肿瘤3例(1.19%),Brenner瘤2例(0.79%)。FIGO I期225例(88.93%),II期10例(3.95%),III期18例(7.11%),无IV期患者。136例(53.75%)无临床症状,超声多提示囊性回声156例(61.66%)。卵巢单侧病变者220例(86.96%),双侧病变33例(13.04%)。CA125升高113例(47.08%),CA199升高52例(22.32%),CA125多在浆液性肿瘤中升高(P=0.001),而CA199、CEA多在粘液性肿瘤中升高(P=0.027;P=0.004)。恶性风险指数RMI-II评分≥200者66例(27.5%)。根治性手术121例(47.8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32例(52.17%)。经腹手术133例(52.57%),腹腔镜手术120例(47.43%)。术后残余病灶1例(0.40%)。再分期手术5例(1.98%)。42例(16.6%)术后辅助化疗。11例患者复发(4.35%),10例再次手术治疗,9例仍为交界性肿瘤,1例恶变为癌(0.40%)。2例患者因其他癌症死亡,疾病相关死亡率为0%。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与FIGO高分期、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浸润性腹膜种植、化疗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单双侧、CA125水平、病理类型、手术途径、肿瘤是否破裂、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手术、阑尾切除术、全面分期手术无关(P>0.05)。I期患者复发与保守性手术相关,III期患者复发与浸润性腹膜种植相关(P<0.05)。52例BOTs患者有生育愿望,妊娠41例,妊娠率78.72%,不同手术方式及途径如肿瘤剥除术与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经腹与腹腔镜手术之间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后妊娠时间间隔短于经腹手术(P=0.001)。妊娠率与术后卵巢手术呈负相关(P=0.044)。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一致者211例,符合率83.40%。肿瘤直径≥10cm、CA125正常、非浆液性、FIGO分期I期、无腹膜种植、交界成分小于10%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误诊有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导致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不符可致再分期手术增加(χ2=4.909,P=0.027)。结论:1.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发病时较年轻,多为I期,恶变率及疾病相关死亡率低。2.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病理组织学类型是病理结果不符的独立影响因素。3.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尤其腹腔镜手术对于早期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不影响复发和生存率,不建议作为常规手术。辅助化疗不降低复发率,除伴浸润性腹膜种植、肿瘤残余外原则上不给予化疗。4.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不同手术范围不影响生育,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妊娠时间间隔,妊娠率与术后卵巢手术呈负相关。
贾萌萌[8](2020)在《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为我国女性,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女性,乳腺癌诊断及筛查流程优化提供可靠及适用性强的科学证据。具体包括两个目的:1.在全国多中心临床诊断研究中,评估和比较自动超声(ABUS)和手持超声(HHUS)在乳腺X线摄影(MG)阴性的女性中的临床表现及一致性,以及使用ABUS或HH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时的诊断效能。2.建立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并描述不同技术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初步结果。研究方法1.全国多中心诊断研究招募了来自5家三级甲等医院年龄为40-69岁的乳腺外科门诊病人。所有受试者同时完成了 ABUS、HHUS和MG检查,并分别进行影像学诊断。任一检查结果为乳腺影像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5类的受试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是否为乳腺癌,三种检查中最高结果为BI-RADS 3类的受试者及10%最高分类为BI-RADS 1-2类的受试者需完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或病理学检查以减少假阴性结果。所有检查结果均为BI-RADS 1-3类视为诊断阴性,任一结果为BI-RADS 4-5类视为诊断阳性。2.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招募年龄为35-64岁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所有受试者均需完成ABUS和HHUS筛查,其中45岁及以上女性还需接受MG筛查。任一筛查结果为BI-RADS 4-5类的受试者视为筛查阳性,转诊至病理学检查。对最高结果为BI-RADS 3类的受试者于6-12个月内进行随访。对所有检查结果均为BI-RADS 1-2 类的受试者3 年后进行下一轮筛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 BI-RADS 0 类时加做其他检查。研究结果1.在诊断研究招募的1245位适龄女性中,共检出乳腺癌321例,MG可单独检出其中的282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5%和91.56%。在MG阴性的女性中,ABUS额外检出35例乳腺癌,并引起33例假阳性结果,此时AB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5%和87.99%。若在MG阴性女性中加做HHUS,同样可额外检出35例乳腺癌,并引起49例假阳性结果,此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5%和86.26%。两种超声在MG阴性的女性中具有高度一致性(符合率:95.93%,Kappa值:0.74)。在MG阴性且有致密型乳腺女性中加做超声可得到相似的结果,此时AB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88.85%,HHUS辅助M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87.34%。由超声额外检出的病例多分布于MG结果为BI-RADS 1类或3类且具有致密型乳腺的受试者中。2.多中心筛查研究截至目前已完成13606位35-64岁女性筛查。其中,7.50%的女性临床乳腺检查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可触及的肿块为主。36.84%的受试者ABUS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3.30%的受试者ABUS筛查阳性。35.15%的受试者HHUS结果存在异常,2.96%的受试者HHUS乳腺癌筛查阳性。在完成MG筛查的7208位45-64岁女性中,约有57.70%的受试者具有致密型乳腺,且该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趋势<0.01)。30.52%的受试者MG检查结果异常,2.14%的受试者MG筛查阳性。针对BI-RADS分类结果,ABUS与HHUS间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61),ABUS与MG及HHUS与MG之间一致性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5和0.20)。结论1.针对乳腺门诊患者,在MG阴性的女性中加做超声可显着改善乳腺癌检出情况,ABUS与HHUS具有高度一致性,且ABUS引起的假阳性病例少于HHUS。为将其应用于人群乳腺癌早期发现提供理论基础。2.在筛查人群中,我国女性以致密型乳腺为主,且随年龄增加致密型乳腺女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ABUS与HHUS对乳腺异常检出率相似,且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但超声与MG一致性较差。考虑到我国女性致密型乳腺高发的现状,以及ABUS对操作者依赖性小、采图流程标准化、可存储图像并实现远程读图等优势,ABUS具有代替HHUS进行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潜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和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
何莉晔[9](2020)在《47,XXX综合征女性行PGT助孕后异常胚胎分布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指出背景 47,XXX综合征又称“超雌综合征”,新生儿女婴中发生概率约为1/1000。多数研究认为可正常生育,且额外X染色体会优先分离到第一极体中,最后形成异常胚胎比例较低,因此许多专家不建议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但也有研究认为与卵巢功能下降和复发性流产相关,异常卵母细胞和胚胎比例升高,PGT的应用也有一定价值。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47,XXX综合征女性应用PGT助孕后性染色异常胚胎比例和妊娠结局,从而证明对此类患者应用PGT助孕更有利,还是仅仅应用常规助孕即可,给予超雌综合征女性最合适的遗传咨询。方法 2012-2019年于我院就诊拟行助孕的超雌综合征女性49例,6例基本资料不全,只分析43例47,XXX女性的一般情况和既往妊娠情况。49例中有15例因获卵数少或胚胎质量差未能行PGT,有7例只进行遗传咨询后未继续就诊。剩余27例行PGT助孕,18例应用FISH检测,9例应用Array-CGH/NGS检测,总结分析27例超雌综合征女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和移植妊娠结局。结果1.43例超雌综合征女性平均年龄29.86± 3.21,平均FSH为9.51±7.59,其中 FSH≥10IU/L 有 13 例(平均 FSH 为 15.41±11.75),占总数的 30.23%。2.继发性不孕的21例超雌综合征女性既往有过35次妊娠,其中稽留流产45.71%,活产率为 11.43%。3.两种方法(FISH和Array-CGH/NGS)检测47,XXX女性在年龄、体重指数(BMI)、FSH、AMH、获卵数、注射MII数、2PN细胞数、卵裂数、D3优胚数、D3优胚率和D5优胚数均无统计学差异。4.FISH法明确诊断的88枚胚胎中性染色体数目正常胚胎74枚(84.0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胚胎14枚(15.91%)。Array-CGH/NGS法检测的26枚胚胎性染色体数目均正常,其中染色体组正常胚胎18枚(69.23%),5枚(19.23%)非整倍体胚胎,3枚(11.54%)嵌合体胚胎。两种检测方法的异常胚胎率及非整倍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92,P=0.920)。另有2枚胚胎先用FISH检测后用芯片法检测,性染色数目均正常。最终检测116枚胚胎,性染色数目异常胚胎14 枚(12%)。5.FISH法:26个移植周期中共移植37枚胚胎,临床妊娠率53.85%,移植周期活产率38.46%,11个新生儿(6女5男)。Array-CGH/NGS法:12个移植周期中共移植12枚胚胎,胚胎着床率66.67%,临床妊娠率66.67%,移植活产率50%,6个新生儿(2女4男)。两种方法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696,P=0.658)。结论 47,XXX综合征女性性染色体异常胚胎比例较低,对妊娠结局影响局限,原则上可以选择常规助孕或者PGT。考虑到这类人群发生卵巢功能下降和早期流产概率偏高,PGT应用还是有一定价值,检测方法上优先考虑Array-CGH/NGS法。以后应扩大样本量,对比分析常规助孕和PGT助孕后的妊娠结局则更有意义。
刘瀚元[10](2020)在《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颈癌当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妇科肿瘤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诊断年龄在早期筛查的普及下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且明确诊断时子宫颈癌多停留在早期阶段[1,2]。伴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普及,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逐渐增加,如何采用最小而有效的手术方式保留生育功能且获得最好的预后是广大妇瘤科医生面临的新困惑、新挑战。为了进一步研究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适应症,如何规范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分析术后患者生存率、妊娠情况,本课题组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希望能对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最早由Kabanas提出,被定义为接受原发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能反映整个区域淋巴结的状况[3-5]。SLN转移状态可提示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进而指导子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SLN活检旨在作为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可能代替治疗方案以避免过度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SLN定位活检技术的使用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从而能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目前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接受并推广。因此,尽可能检出SLN的微小转移灶非常必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避免漏诊,我们研究探索了SLN超分期检测技术,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行SLN活检且常规病理诊断均未见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SLN组织蜡块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希望能对子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研究的进展和SLN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现况这两个方面进行分别阐述。第一部分: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目的:对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分析研究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适应症,如何规范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分析术后患者生存率、妊娠情况,并对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病例,根据筛选条件纳入符合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病例。收集审核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询问等有效方式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和妊娠情况。结果:(1)纳入研究的保育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共46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分期IA1期13例,IA2-IB1期17例,IB2期6例,IB3-IIA2期10例;其中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15例。病理类型中鳞癌41例,腺癌4例,另外1例因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追加手术治疗。(2)成功保留生育功能患者23例,FIGO(2018)分期ⅠA1期8例,ⅠA2期2例,ⅠB1期10例,ⅠB2期1例,ⅠB3期2例;2例经NACT后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9例,广泛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例,共有3例患者成功生育。(3)4例患者在NACT后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肿瘤复发,FIGO(2018)分期ⅡA1期1例,ⅡA2期3例。结论:(1)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关键是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对于子宫颈癌FIGO(2018)分期IA1-IB2期患者及强烈保留生育要求且NACT敏感的IB3期患者,可作为供选择的治疗方案。(2)NACT可以降低手术难度,降低分期,减少远处转移,对于肿瘤组织病灶较大仍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是一项有效的选择。(3)妇科肿瘤医生应该严格把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适应症,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随访、指导妊娠,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第二部分: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目的:探讨SLN活检和病理超分期技术在子宫颈癌中检测微小转移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首次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蓝色染料示踪剂注射成功定位SLN,且SLN和盆腔淋巴结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检测均阴性,所有的SLN均行病理超分期检测。并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询问等有效方式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51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鳞癌31例(60.8%),腺癌8例(15.7%),小细胞癌1例(2.0%),腺鳞癌2例(4.0%),差分化癌9例(17.5%);FIGO(2018)分期Ⅰ期49例(96.1%),Ⅱ期3例(3.9%);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50%者32例(62.8%),≥50%者19例(37.2%);共检出227枚SLN,1151枚非SLN。(2)病理超分期检测HE未检出的微小转移:对纳入研究的51例患者SLN组织蜡块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超分期检测中HE染色未检出阳性转移,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共检出5例阳性转移;患者病理类型有2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癌,1例中分化小细胞癌;2例检出微转移(Micrometastases,MMs),3例检出孤立的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ITC);FIGO(2018)分期Ⅰa2期1例,Ⅰb1期1例,Ⅰb2期3例;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50%者4例,≥50%者1例;3例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放、化疗,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1)SLN病理超分期技术可以检出常规HE染色可能漏检的肿瘤微小转移灶。(2)SLN病理超分期技术可以提高肿瘤转移检出率,进而提示子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3)SLN活检旨在作为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可能的代替治疗方案以避免过度治疗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二、额外卵巢囊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额外卵巢囊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sSMC研究进展 |
1.1.1 sSMC的形成机制研究 |
1.1.2 sSMC的染色体来源 |
1.1.3 sSMC的嵌合现象 |
1.1.4 sSMC与临床表型 |
1.1.5 sSMC与单亲二倍体 |
1.2 sSMC与人类不孕不育 |
1.2.1 sSMC与男性生育问题 |
1.2.2 sSMC与女性生育问题 |
1.3 sSMC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1.4 分子遗传学诊断在sSMC中的研究进展 |
1.5 结语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临床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 |
2.3.2 采集精液 |
2.3.3 精液常规分析 |
2.3.4 染色体核型分析 |
2.3.5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 |
2.3.6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2.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人群占比信息 |
3.2 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 |
3.2.1 成年男性携带者临床信息 |
3.2.2 成年女性携带者临床信息 |
3.2.3 新生儿携带者临床信息 |
3.2.4 胎儿携带者临床信息 |
3.3 sSMC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及父母来源研究 |
3.3.1 sSMC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
3.3.2 sSMC父母来源研究 |
3.4 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结果 |
3.4.1 男性sSMC携带者CMA检测结果 |
3.4.2 女性sSMC携带者CMA检测结果 |
3.4.3 胎儿sSMC携带者CMA检测结果 |
3.5 FISH验证结果 |
3.5.1 Y染色体来源的sSMC检测结果 |
3.5.2 14/22染色体来源的sSMC检测结果 |
3.5.3 13/21染色体来源的sSMC检测结果 |
3.5.4 15染色体来源的sSMC检测结果 |
3.6 产前诊断被检测到携带sSMC的孕妇妊娠结局随访 |
3.6.1 产前诊断检测sSMC的孕妇结局 |
3.6.2 成功分娩孕妇妊娠结局随访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sSMC来源与人类生育咨询 |
4.1.1 Y染色体来源的sSMC与生育咨询 |
4.1.2 13/21号染色体来源的sSMC与生育咨询 |
4.1.3 14/22号染色体来源的sSMC与生育咨询 |
4.1.4 15号染色体来源的sSMC与生育咨询 |
4.2 sSMC与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关联分析 |
4.3 sSMC与产前诊断指标关联分析 |
4.4 sSMC与出生缺陷关联分析 |
4.5 辅助生殖技术在sSMC携带者中的应用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伦理批件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案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临床特点 |
3.2 诊治经过 |
3.3 术后随访 |
第四章 讨论 |
4.1 .OE合并感染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 |
4.2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上的非特异性 |
4.3 .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的作用 |
4.4 .盆腔超声及核磁共振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 |
4.5 .病原菌的种类及术前术后抗生素治疗 |
4.6 .手术方式及术中事项的探讨 |
4.7 .超声下穿刺引流联合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作用及文献复习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3)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胰腺囊性占位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 |
一、介绍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验证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进展型粘液性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作用 |
一、介绍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总结 |
第三部分 比较欧洲循证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诊断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准确性的研究 |
一、介绍 |
二、病人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四部分 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
一、介绍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超声内镜的新技术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治中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
3.2 组织及ctDNA高通量测序结果 |
3.3 卵巢癌诊断的模型构建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入组患者临床特点 |
4.2 cfDNA浓度检测结果 |
4.3 胚系突变检测结果 |
4.4 ctDNA及组织体系突变谱 |
4.5 CNV检测结果 |
4.6 诊断模型构建 |
4.7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循环肿瘤DNA在卵巢癌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曼月乐治疗附7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及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情况 |
2.曼月乐的获益 |
3.月经模式的改变 |
4.其他不良反应情况 |
5.曼月乐脱落/下移以及因副作用取环的情况 |
6.随访时间 |
(四)讨论 |
1.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
2.曼月乐引起的相关变化 |
3.曼月乐满意度的初步调查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的应用价值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7)卵巢交界性肿瘤25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临床表现 |
3.病理组织学类型与FIGO分期 |
4.术前辅助检查情况 |
5.手术治疗 |
6.辅助治疗 |
7.复发、恶变 |
8.妊娠及生育情况 |
9.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一致性 |
10.病理一致性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BOTs患者的一般特征 |
2.BOTs的病理类型 |
3.术前辅助检查诊断准确性 |
4.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诊断中准确性分析 |
5.手术治疗 |
6.辅助治疗 |
7.复发及影响因素 |
8.妊娠及影响因素 |
9.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理类型 |
2.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 |
3.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 |
4.结论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8)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目标 |
总体目标 |
阶段目标 |
第一部分 超声辅助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诊断的效能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纳入排除标准 |
4 受试者招募及研究流程 |
5 图像解读 |
6 样本量 |
7 本研究模拟的诊断程序 |
8 评价指标 |
9 统计学方法 |
10 伦理批准 |
结果 |
1 受试者基本特征 |
2 所有受试者的乳腺X线检查结果 |
3 乳腺X线检查结果阴性的女性中自动超声和手动超声的表现 |
讨论 |
1 乳腺密度与乳腺癌 |
2 乳腺X线检查阴性时加做超声时的权衡 |
3 在致密型乳腺中加做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改善情况 |
4 两种超声的比较 |
5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以超声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纳入排除标准 |
4 可行性研究 |
5 受试者招募及研究流程 |
6 样本量 |
7 图像解读 |
8 质量控制 |
9 统计学方法 |
10 伦理批准 |
结果 |
1 可行性研究结果 |
2 受试者基本特征 |
3 45-64岁女性乳腺密度的分布 |
4 临床乳腺检查结果 |
5 自动超声检查结果 |
6 手持超声检查结果 |
7 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 |
8 自动超声和手持超声检出肿块特征的比较 |
9 不同影像学技术诊断结果一致性 |
讨论 |
1 适龄人群乳腺密度的分布情况 |
2 不同技术检查结果异常情况 |
3 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
4 超声应用于乳腺癌筛查的证据 |
5 我国乳腺癌筛查现状 |
6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7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47,XXX综合征女性行PGT助孕后异常胚胎分布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47,XXX综合征女性行PGT助孕后异常胚胎分布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第二章 非整倍X染色体异常女性生育相关研究综述 |
1. X染色体单体 |
2. X染色体三体 |
3. 女性表型的47,XXY |
4. X四体型 |
5. X五体型 |
总结 |
References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 |
1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四、额外卵巢囊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 孙美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 石浩. 汕头大学, 2021(02)
- [3]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D]. 孙力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基于循环肿瘤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 邵禹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曼月乐治疗附70例分析[D]. 彭跃.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D]. 张鑫. 青岛大学, 2020(01)
- [7]卵巢交界性肿瘤253例临床分析[D]. 王琳. 青岛大学, 2020(01)
- [8]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D]. 贾萌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9]47,XXX综合征女性行PGT助孕后异常胚胎分布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D]. 何莉晔. 山东大学, 2020(02)
- [10]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的研究[D]. 刘瀚元. 安徽医科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