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本(论文文献综述)
杨世玲,刘静[1](2021)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是图书馆专业性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以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近5年的科研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两方面揭示了国内高水平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现状,并针对高校图书馆在科研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
栾庆玲[2](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融合服务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斯佳[3](2021)在《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始终是图书馆的核心目标,也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图书馆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变。与之相应图书馆“智慧服务”经过数年的建设,在行业内部也积累了一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和高校图书馆智慧化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图书馆智慧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更是需要依托智慧服务,充分发掘智慧服务的新内涵,运用新的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起用户需求与智慧服务的良性互动,使智慧服务走深向实、协调发展。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智慧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实践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问卷调查、相关人员访谈以及实际走访等方式分析目前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梳理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脉络。(2)通过理论研究对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找出智慧服务建设要素;进而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为主要参考对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其已经开展的智慧服务形式进行调研并分析归纳,以此理论要素和实践形式作为参考项,为下文设计调查问卷奠定基础。(3)通过向大连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发放调查问卷、对馆领导进行访谈以及对部分图书馆进行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大连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4)基于前文调查结果,分析大连地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孙清玉,梁美宏,洪建[4](2021)在《基于机构知识库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数据环境下,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河海大学图书馆基于本校机构知识库,研究高校科学数据特点,探析机构知识库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功能与服务方式,制定图书馆层面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根据校内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中数据管理要求,进行科学数据的提交、存贮、发布与检索等一系列管理与服务实践,并提供数据管理培训课程,培养研究人员数据管理能力。上述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吴雅威[5](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翟丽丽[6](2021)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们迎来了智慧服务的时代。同时,高校图书馆也与先进的服务理念及高新技术不断融合,推动着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及实现。因此,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探索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方向,对于了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不足之处并推动其智慧服务的完善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定义,选取、整理了部分评价指标,并与清华大学Lib QUAL+TM相结合,初步构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之后,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权威性,采用专家打分法征询专家意见,修正了评价体系。该体系第一层次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服务情感/服务效果、信息/资源的获取、设施/环境条件、用户个人控制。第二层次包含“图书馆可以实现馆内精准导航及图书定位”、“能够基于读者数据,分析挖掘其需求并实现个性化服务”、“组织专家咨询、培训、讲座等活动使读者从中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空间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创客空间、学习空间、研讨室等)”、“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APP随时随地获取电子资源或所需信息”等18个指标。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XX大学图书馆用户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可接受最低值、实际感受值和理想期望值,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得出该大学图书馆各项智慧服务的质量,验证了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刘士轩[7](2021)在《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品质。本研究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探讨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方法与策略。本研究遵循分析现状、调研需求、构建模式、服务实践的思路开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网进行访问,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关于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需求,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处理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4类核心服务需求;在网络调研结果及需求访谈分析结果总结的“四大问题,四大需求”基础上,确定了创新学习空间虚实形态、创新学习空间用户群体、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团队、创新学习空间支撑平台、创新学习空间泛在资源在内的5个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以用户需求驱动理论为主导,借鉴已有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项目构建流程,构建了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并在分别论述了侧重于创新资源服务需求、创新培训服务需求、创新管理服务需求、创新评价服务需求4个核心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具体服务运行过程与策略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选取Q大学学生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实践应用研究,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反思了服务亮点与不足之处。最终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建设的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金芮冰[8](2021)在《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在教育领域引入“平台+教育”的服务模式,同时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是该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标志着教育领域已经着手开展“智慧化”建设。以此为风向标,高校对教育、科研进行信息化、数据化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中心,应对师生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在教育大数据视域下建设智慧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契机,为用户提供专业强、个性化水平高的智慧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分析教育大数据,获取用户的教学、科研、行为信息,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据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服务计划,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也逐渐向主动型转变。本文的正文部分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探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阐述本研究所涉及的教育大数据、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智慧服务、智慧服务模式的概念。第二章调查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笔者通过网络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院校开展的智慧服务进行全面调研,从智慧科研服务、智慧空间服务、个性化阅读推荐服务、咨询服务、自助服务及设备、教学支持6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发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对教师进行访谈,问询了教学支持服务和智慧学科服务开展现状以及教师对这两种服务的看法。第三章阐述了对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做前期分析,笔通过前述调研分析用户现实需求,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下,阐述构建融入教育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目标愿景;在第三章还分析了教育大数据对智慧服务模式的支持作用。通过第三章的前期分析,第四章系统阐述如何构建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搭建总体框架。分析智慧服务模式的5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根据调研反馈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上提出了教育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中的具体应用。第五章结合调研内容以及第四章构建的智慧服务模式提出了关于提升馆员数据素养、创新咨询服务、增强数据交流、加强图书馆空间服务和线上服务、保障数据安全的实施建议。第六章为结论部分,笔者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钟欢[9](2021)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图书情报新需求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科服务平台的与时俱进问题: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到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进阶。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作为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的2.0模式,对于缓解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严峻现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立足学科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剖析高校内用户对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需求,期望通过设计构建契合需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和智慧学科服务功能,来探索平台由传统向智慧转型的可行思路。本文按照平台现状、用户需求、核心架构、核心模块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调研发现42所“双一流”高校中图书馆官网已建有学科服务平台的高校有18所,但现有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尚不成熟,仍存在学科服务平台目标定位和服务体系不清晰、服务内容较为传统、维护更新机制缺位、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其次,通过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总结出用户具有信息查询和预约需求、资源获取需求、反馈管理需求、信息推送需求、虚拟服务需求、指导辅助需求、素养提升和教育需求、社交互动需求、空间服务需求、决策服务需求、针对性需求等11个方面的需求,继而依据KANO模型将各方面需求划分为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三个层次。再次,基于前期现状调查和需求调研展开平台设计,构建了包含用户交互层、智慧服务层、信息处理层、技术支持层、数据资源层五个层面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描述了各层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了兼具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智能标签系统、行为预测系统、服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的的业务处理流程结构;提出了以数据感知与监控、数据采集与计算、智能分析与处理、服务智能化为诉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最后,文章设计了用户服务管理、学科资源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科空间服务、学科产品服务、特色专项服务等六大服务模块,及各个模块下的具体服务功能,以精准对接用户对于平台的多类型需求。面临多重挑战与考验,学科服务平台向智慧型进阶已成必然。本研究设计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核心架构和服务模块,将有助于丰富当前关于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体系,亦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秦顺[10](2021)在《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以整合DLC-SH为视角》文中提出[目的/意义]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既是开放科学交流与合作的现实需要和科研数据共享与利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适配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方法/过程]选取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针对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核心支撑要素、主要循环流程与内容、关键主体及其权责等方面展开调研,从整合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DLC-SH)深入探究其服务建设的经验与问题。[结果/结论]基于DLC-SH视角提出一种由宏观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中观服务路径设想与前瞻、微观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等相互联系的方面把控我国未来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框架,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科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本(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研究方法 |
1.2 数据来源 |
2 结果分析 |
2.1 论文的年代分布 |
2.2 发文期刊分析 |
2.2.1 核心期刊发文分析 |
2.2.2 发文期刊特点分析 |
2.3 发文机构分析 |
2.4 研究主题热点分析 |
2.5 科研项目分析 |
3 问题与不足 |
3.1 馆员结构问题 |
3.2 科研管理问题 |
4 思考与建议 |
4.1 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
4.2 构建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 |
4.2.1 制度层面 |
4.2.2 科研规划层面 |
4.2.3 科研能力提升层面 |
4.2.4 科研跟踪管理层面 |
(3)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基础 |
2.1 理论研究基础 |
2.1.1 智慧图书馆 |
2.1.2 智慧服务 |
2.2 调查基础 |
3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案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3.2 智慧服务认知层面 |
3.3.3 智慧服务总体规划层面 |
3.3.4 智慧服务基础支撑层面 |
3.3.5 智慧服务具体开展层面 |
4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 智慧服务观念情况 |
4.1.1 认知程度分析 |
4.1.2 智慧服务观念缺乏全面认知 |
4.2 智慧服务总体规划情况 |
4.2.1 制度与规划现状分析 |
4.2.2 智慧服务缺乏宏观规划和制度保障 |
4.3 智慧服务保障情况 |
4.3.1 经费投入及设备利用情况分析 |
4.3.2 智慧服务基础保障力度不够 |
4.4 智慧服务开展情况 |
4.4.1 服务开展范围及深度分析 |
4.4.2 智慧服务缺乏深层次实践形式 |
4.5 智慧服务馆员队伍建设情况 |
4.5.1 馆员数量及知识储备分析 |
4.5.2 馆员智慧服务能力欠缺 |
4.6 智慧服务数据应用情况 |
4.6.1 数据收集与使用情况分析 |
4.6.2 智慧服务缺乏数据网络技术支撑 |
5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策略 |
5.1 行业发展层面 |
5.1.1 建立大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促进行业交流合作 |
5.1.2 加强馆际合作,提高地区智慧服务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 |
5.2 图书馆个体发展层面 |
5.2.1 编制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战略发展规划 |
5.2.2 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制定与经费相适应的多层次发展策略 |
5.2.3 丰富创新体验,建设多元化服务形式 |
5.2.4 关注用户需求,架设智慧服务推荐系统 |
5.2.5 盘活人力资源,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5.2.6 重视数据利用,构建图书馆物联网动态数据流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致谢 |
附录一 42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大连市本科层次高校名单 |
附录二 42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智慧服务形式汇总 |
附录三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馆长访谈提纲 |
(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
1.2.4 评述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库 |
2.1.2 智慧服务 |
2.1.3 智慧数据服务 |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管理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用户场景理论 |
2.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
4.2.1 图情机构主体 |
4.2.2 智慧数据 |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
4.3.1 数据多源性 |
4.3.2 技术智能性 |
4.3.3 服务场景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5.2.2 智库需求感知 |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
5.2.4 智能化推荐 |
5.2.5 案例分析 |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3.1 智库活动层 |
5.3.2 嵌入层 |
5.3.3 融合层 |
5.3.4 服务层 |
5.3.5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
6.1.1 智库特征识别 |
6.1.2 智库需求确定 |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
6.3 多源数据融合 |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1 场景化服务 |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
7.5.3 评价指标优化 |
7.5.4 评价指标赋权 |
7.6 实证研究 |
7.6.1 研究方法 |
7.6.2 数据分析 |
7.6.3 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智慧服务 |
2.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
2.2.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 |
2.2.2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点 |
2.2.3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2.3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2.3.1 SERVQUAL模型 |
2.3.2 LibQUAL+~(TM)模型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
3.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
3.1.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3.1.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方法 |
3.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梳理 |
3.2.1 智慧服务指标选取 |
3.2.2 根据服务理念及技术发展新增指标 |
3.2.3 基于清华大学LibQUAL+~(TM)的体系化 |
3.3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提出 |
3.3.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归纳总结 |
3.3.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增删调整 |
3.3.3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确立 |
3.4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 |
3.4.1 专家打分结果 |
3.4.2 专家意见及处理 |
3.4.3 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 |
4.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选取 |
4.1.3 调查内容 |
4.2 预调查 |
4.3 正式调查 |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4.3.4 指标测评结果及分析 |
4.4 智慧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
4.4.1 打造优秀馆员队伍 |
4.4.2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
4.4.3 应用人性化设计 |
4.4.4 优化远程资源获取方式 |
4.5 总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2:XX大学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调查(预调查) |
附录3:XX大学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调查(正式问卷) |
致谢 |
(7)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 |
2.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 |
2.2 理论基础分析 |
2.2.1 需求驱动理论 |
2.2.2 创新学习理论 |
2.2.3 创新理论 |
2.2.4 创新扩散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网络调查分析 |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1.3 服务现状与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3.2.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3.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2.3 数据编码与分析 |
3.2.4 用户对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章 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 |
4.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及目标 |
4.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
4.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目标 |
4.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 |
4.2.1 创新学习空间的虚实形态 |
4.2.2 创新学习空间的用户群体 |
4.2.3 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团队 |
4.2.4 创新学习空间的支撑平台 |
4.2.5 创新学习空间的泛在资源 |
4.3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
4.4 基于用户分类需求的创新学习空间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1 侧重创新资源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2 侧重创新培训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3 侧重创新管理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4 侧重创新评价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5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 |
4.5.1 盘点本馆实际条件,明确高校用户需求 |
4.5.2 规划创新学习空间,优化资源设施建设 |
4.5.3 完善创新服务团队,增强创新服务质量 |
4.5.4 健全创新服务机制,激活服务管理力量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实践应用分析 |
5.1 服务对象选择与用户需求分析 |
5.2 服务方案设计 |
5.2.1 确定创新服务目标 |
5.2.2 搭建创新学习空间 |
5.2.3 组建创新培训团队 |
5.2.4 制定创新培训内容 |
5.2.5 联合支撑服务平台 |
5.3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与反思 |
5.3.1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过程 |
5.3.2 服务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相关概念 |
1.4.1 智慧图书馆 |
1.4.2 图书馆智慧服务 |
1.4.3 智慧服务模式 |
1.4.4 教育大数据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调研 |
2.1 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调研 |
2.1.1 调研对象 |
2.1.2 调研内容 |
2.1.3 现状分析 |
2.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学生用户满意度调研 |
2.2.1 调研对象选择 |
2.2.2 调研内容设计 |
2.2.3 调研内容分析 |
2.3 教师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满意度与需求访谈 |
2.3.1 访谈设计 |
2.3.2 访谈分析 |
第三章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的前期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用户现实需求 |
3.2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目标愿景 |
3.2.1 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与义务 |
3.2.2 形成良性循环的智慧服务生态 |
3.2.3 打造更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线上智慧服务 |
3.3 教育大数据对智慧服务模式的支持分析 |
3.3.1 融入教育大数据开展智慧服务的必要性 |
3.3.2 教育大数据获取与支持分析 |
第四章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构建 |
4.1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整体架构 |
4.1.1 构成要素 |
4.1.2 技术支撑 |
4.2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特点 |
4.2.1 主动性服务 |
4.2.2 系统性服务 |
4.2.3 个性化服务 |
4.3 教育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中的应用方式 |
4.3.1 高校图书馆融合教育大数据开展智慧学科服务 |
4.3.2 高校图书馆依托教育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 |
4.3.3 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大数据提供面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服务 |
4.3.4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信息与数据素养培训服务 |
第五章 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实施建议 |
5.1 打造高数据素养的智慧馆员队伍 |
5.2 改进智慧咨询服务 |
5.3 打破数据孤岛打造交互式智慧服务 |
5.4 创新智慧空间服务重视非空间化服务 |
5.5 制定规范保障数据安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满意度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学科服务 |
2.1.2 学科服务平台 |
2.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驱动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 |
3.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
4.1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意义 |
4.1.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
4.1.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是创新和完善学科服务体系的可行之路 |
4.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智能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4.2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 |
4.2.1 用户需求获取 |
4.2.2 用户需求结果与分析 |
4.3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总体原则 |
4.3.1 自由开放、科学规范 |
4.3.2 交互泛在、运作智能 |
4.3.3 内容精准、服务赋能 |
4.3.4 集成生态、持续发展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 |
5.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5.1.1 数据资源层 |
5.1.2 技术支持层 |
5.1.3 信息处理层 |
5.1.4 智慧服务层 |
5.1.5 用户交互层 |
5.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业务处理流程结构设计 |
5.2.1 数据采集模块 |
5.2.2 需求分析模块 |
5.2.3 智能标签模块 |
5.2.4 行为预测模块 |
5.2.5 服务应用模块 |
5.2.6 数据交换模块 |
5.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设计 |
第6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核心服务模块设计 |
6.1 用户服务管理 |
6.1.1 资源监控与管理 |
6.1.2 服务发现与管理 |
6.1.3 平台伦理规约 |
6.2 学科资源服务 |
6.2.1 资源智能检索 |
6.2.2 资源智能推送 |
6.2.3 资源共享进化 |
6.3 学科知识服务 |
6.3.1 指导与辅助 |
6.3.2 伙伴精准匹配 |
6.3.3 智慧素养教育 |
6.4 学科空间服务 |
6.4.1 学科研讨空间 |
6.4.2 教育虚拟空间 |
6.4.3 虚拟仿真空间 |
6.5 学科产品服务 |
6.5.1 咨询类决策产品 |
6.5.2 情报类发展产品 |
6.5.3 工具类应用产品 |
6.6 特色专项服务 |
6.6.1 智慧发现 |
6.6.2 智慧获取 |
6.6.3 智慧共享 |
6.6.4 智慧创造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以整合DLC-SH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研究回顾与简评 |
2 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
2.1 调查方案设计 |
2.2 调查结果分析 |
2.2.1 核心支撑要素分析 |
2.2.2 主要循环流程与内容分析 |
(1)计划阶段。 |
(2)管理阶段。 |
(3)共享阶段。 |
(4)利用阶段。 |
2.2.3 关键主体及其权责分析 |
3 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 |
3.1 宏观层面:科研数据政策制定与完善 |
3.1.1 编制高校及其图书馆科研数据政策参考框架 |
3.1.2 确保高校及其图书馆科研数据政策顺利实施 |
3.2 中观层面:服务建设路径设想与前瞻 |
3.2.1 “动力与权责”支撑,调整与完善服务分工 |
3.2.2 “人文与技术”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 |
3.2.3 “需求与创新”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 |
3.3 微观层面:服务体系整体构建与实现 |
3.3.1 丰富服务内容,重视素养培训与认知宣传 |
3.3.2 拓展服务途径,强化技术工具研发与应用 |
(1)树立理性开源理念,强化多边激励机制。 |
(2)注重技术平台和工具研发与应用的数据生命周期、功能完整性。 |
3.3.3 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广度和深度 |
(1)处理好服务队伍建设中“量”与“质”的关系。 |
(2)实现科研数据管理岗位配置科学、权责明晰。 |
3.3.4 加强服务监管,推动规范化评估与服务效能提升 |
4 结语 |
四、科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本(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计量分析[J]. 杨世玲,刘静. 图书情报导刊, 2021(08)
-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融合服务框架研究[D]. 栾庆玲. 南昌大学, 2021
- [3]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吴斯佳.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4]基于机构知识库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J]. 孙清玉,梁美宏,洪建.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1(03)
- [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6]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翟丽丽. 河北大学, 2021(02)
- [7]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D]. 刘士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教育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D]. 金芮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钟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以整合DLC-SH为视角[J]. 秦顺.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