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丛龙彬[1](2021)在《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KOA的临床疗效。2.为临床治疗轻、中度KOA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同意该课题研究的KOA患者,收集60例,随机分叶氏伤科穴位贴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KOA患者,两组均取内膝眼、外膝眼,将准备好的叶氏伤科穴位贴药物贴于患者穴位处,微波置于患处治疗30分钟,微波治疗结束后取下,对照组,将叶氏伤科穴位贴换成凡士林基质。疗程:隔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周。2.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VAS评分的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安全性、依从性、有效率做统计性分析。结果:1.两组KOA患者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治疗2周后,叶氏伤科穴位贴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为临床提供治疗轻、中度KOA患者客观依据。结论: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能有效治疗KOA患者,对KOA导致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依从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2.叶氏伤科穴位贴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表明叶氏伤科穴位贴组优于对照组,
邢祺[2](2021)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与功能受限和疼痛有关。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下肢肌肉中存在的触发点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疼痛来源。应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原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受累肌肉中存在的触发点结节进行针刺灭活并配合股四头肌静态拉伸,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对比假针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找寻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择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上海沪东医院骨科门诊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治疗组)、假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接受了6周,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相关的股四头肌针刺和假针刺治疗,并接受了静态拉伸及自我拉伸锻炼计划。治疗期间应注意合理休息,避免从事体力负荷活动。我们的研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特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来评估组间差异。我们使用Lequesne膝关节评分指数、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自我报告问卷分别评价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躯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状态的改善情况。我们使用针肌电图检查下肢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是否灭活,自发性电位是否降低。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的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研究结果:1.疼痛指标:VAS疼痛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一周、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后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假针刺组在治疗后三周、六周以及治疗后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其中针刺组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后VAS评分显着低于假针刺组,两组在一周、三周无显着性变化。2.功能恢复指标:WOMAC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六周干预过程中以及一个月随访WOMAC总分和各项总分均在三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假针刺组除了WOMAC僵硬在三周(P>0.05),其余变化与针刺组一致,均在三周、六周后以及一个月随访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除了WOMAC僵硬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其余各项分值,针刺组在六周及一个月随访后显着低于假针刺组(P<0.05)。3.膝关节炎严重程度:Lequesne膝关节评分指数: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三周、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假针刺组在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明显低于假针刺组。4.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EQ-5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较治疗前下降显着(P<0.05),假针刺组在三周、六周无显着性变化(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后六周明显低于假针刺组(P<0.05)。5.触发点灭活指标:针肌电图对触发点诊断结果显示:针刺组在治疗六周后自发性电位较治疗前电位波幅明显降低,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时限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假针刺组,针肌电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针刺组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自发性电位波幅、时长均明显低于假针刺组(P<0.05)。研究结论:1.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短期随访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2.通过针刺灭活触发点结节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功能障碍,可通过降低关节周围肌肉张力,缓解股四头肌痉挛,从而改善运动障碍。3.针肌电图记录到触发点处自发性电位出现情况减少及电位波幅明显降低,说明触发点得到了有效灭活,从而减轻触发点结节压迫导致的牵涉性疼痛,从而改善膝关节炎的疼痛。
李萌萌[3](2021)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和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评价针刀远端取点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开展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就诊或收住入院的符合本课题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对腰骶部肌肉筋膜附着点进行松解治疗,根据解剖结构选择竖脊肌起点(竖脊肌骶棘肌起点3(骶正中嵴点1、骶正中嵴旁开2 cm点2)、竖脊肌胸最长肌髂嵴外侧边缘点2、竖脊肌腰髂肋肌髂嵴外侧边缘点2)、下段胸腰筋膜点(腰背部髂嵴的最高点2)、髂后上棘点2作为针刀治疗点;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对膝关节局部存在粘连瘢痕等的高应力点进行松解治疗,根据膝关节解剖结构选择患侧髌韧带点、髌韧带外侧支持带点、髌韧带内侧支持带点、内侧副韧带点、外侧副韧带点、股直肌肌腱点、股内侧肌肌腱点、骨外侧肌肌腱点、鹅足囊点作为针刀治疗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记录VAS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两组进行针刀治疗的效果。治疗后8周进行回访,比较VAS评分、WOMAC评分及复发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针刀疗法的安全性。结果:1.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MAC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除WOMAC日常功能活动障碍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27)0.05),其余WOMAC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及总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临床疗效: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控显率43.3%,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0例,控显率76.7%,总有效率达100%;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控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27)0.05)。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高于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4.治疗结束8周后进行随访:两组随访时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且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对照组复发4例,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的复发率14.29%高于观察组的3.33%。5.行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1.腰骶部“V”字型松解术和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均可有效减轻K OA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且两种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相近;但就远期疗效而言,腰骶部“V”字型松解术疗效更优。2.运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远端取点治疗KOA疗效肯定,不仅可在短期内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疗效持久,远期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杨彤旭[4](2021)在《关节镜清理术联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情况,验证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性,初步分析其作用原理并归纳总结其优势所在,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总结该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资料完备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病房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使用中药汤剂分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汤剂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仅行关节镜清理术组(简称对照组)。术后第2天,治疗组开始口服中药汤剂,日1剂,早晚分服,每疗程7日,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术后均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对症治疗且均在同一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同的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肿胀情况及功能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体征变化及功能改善情况。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关节总活动范围及肿胀值的资料,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1)共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5例,女53例,平均年龄60.43±7.80岁(41-70岁),左膝33例,右膝35例,病程27.31±31.51月(3-120个月)。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患膝分布、影像学分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VAS评分:对照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VAS评分均比术前降低(P<0.05,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07),具备可比性。治疗组在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3)Lysholm评分:对照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Lysholm评分均比术前提高(P<0.05,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具备可比性。治疗组在术后2周及术后2月时的Lysholm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4)肿胀值:对照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肿胀值均较术前缩小(P<0.05;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肿胀值均比术前缩小(P<0.05;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648),具备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肿胀值均缩小更多(P<0.05;P<0.05)。(5)关节总活动范围(TROM):对照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TROM均较术前有改善(P<0.05;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TROM均比术前有改善(P<0.05;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具备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时的TROM均改善更明显(P<0.05;P<0.05)。(6)疗效评价:治疗组94.29%的总显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75.76%的总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7)亚组分析:术前不同KL分级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548;P=0.123;P=0.906;P=0.972),具备可比性。术后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97);Lysholm评分,KL分级II级组较III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肿胀值及TROM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06;P=0.509)。结论:1.对于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在短期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于KL分级II级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更优于III级患者。3.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使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更明显、功能改善更完全、康复进程更迅速,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周明[5](2021)在《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价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为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住院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前收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X线分级等基本资料,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L 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后一周、六个月的变化。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VAS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一周及六个月后随访,比较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缓解(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Lysholm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一周及六个月后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0%,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中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在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均具有确切疗效。但前者在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中医疗效方面优于后者,并通过随访证实其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腾疗治疗膝骨关节炎,发挥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杜庆强[6](2020)在《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结合三痹汤口服及外用熏洗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发扬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纳入研究观察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并于术后1~2周以口服组方三痹汤加减口服,3~12周以外用组方三痹汤加减外用熏洗。对照组(40例):行关节镜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术后按膝关节局部练功疗法,行术后锻炼。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观察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疗效比较。结果: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两组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缓解表现优于对照组。肿胀值测量两组比较:治疗2周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一般安全性指标观察均无明显异常,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后行练功疗法,并结合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能更有效的减轻患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严重程度,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等方面效果更加显着。该方法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减少了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获益性。总之,三痹汤加减口服及外用熏洗结合练功疗法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并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截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策略,既在现代生物力学的指导下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膝关节腔内环境和下肢力线,也在中医学筋骨平衡理论及特色治疗方法指导下获得了术后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获益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刘伟[7](2020)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观察评价“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加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随访资料完整的髌股关节炎住院患者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常规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推拿理筋手法;以及对照组,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康复的常规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以及髌骨外移度,将两组各项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3%,优于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短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中远期疗效对比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和研究。
李小华[8](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其对中医症状、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探讨一种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且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进行关节镜治疗,并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并于术后第2日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个疗程,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膝关节中医症状积分、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其中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手术后第2周、4周及8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Lysholm功能量表来进行评估;观察结束后使用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后比较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上均有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膝部刺痛、关节周围肿胀及腰膝酸软方面有显着优势(p<0.05),在屈伸障碍和关节僵硬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无差异。从疗效来看,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疗效稍优于对照组(P<0.05)。(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周,将两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第2周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VAS评分,但两种方法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术后第4周及8周时将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4)Lysholm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将两组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两组第2周、4周及8周的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将治疗后第2周、4周及8周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平均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积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治疗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方面: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正常,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较安全。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膝关节镜清理术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相比,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尤其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张宗仕[9](2020)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9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并按就诊顺序采用抽签法将选中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1、关节镜+针刀组: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针刀治疗;2、关节镜组:膝关节镜清理术;3、针刀组:针刀治疗。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1次,针刀松解每周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3组术后均予消炎、止痛、手法及指导功能锻炼处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3个月对三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评分,以及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负重位X线以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述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课题实际完成90例,其中关节镜+针刀组30例,关节镜组30例,针刀组30例,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患病部位及K-L分级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2周、3个月,在VAS评分、Lysholm评分上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在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方面均有疗效;治疗后三组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的疗效更为优异。3、治疗结束后3个月,在股胫角上,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均可改善下肢力线;治疗后三组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下肢力线;治疗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与治疗前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后3个月在改善膝关节间隙方面均有疗效;但三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组间比较,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组之间在改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膝关节关节软骨磨损情况及病程进展有关。结论: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膝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早、中期K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可改善下肢力线。
姚越[10](2020)在《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点穴理筋手法对改善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01月到201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KOA)的患者,在行关节镜清理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患者60例。具体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1、踝泵训练;2、股四头肌收缩训练;3、不负重屈膝训练。三种锻炼方式,每种各做10下,计为1次,3次为1组,早晚各做1组,每天2组。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点穴理筋手法:1、用拨法、揉法等手法对膝周的肌肉组织按摩松解,时间为3-5分钟;2、用点按法,点按血海穴、梁丘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鹤顶穴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点按的时间为30秒;3、用拿法、滚法等手法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腘窝处及小腿后方的肌肉组织进行按揉,时间为3-5 min;4、被动踝泵训练,使小腿后侧肌群感觉酸胀紧绷,维持约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操作2-3次;5、被动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足,另一手扶住腘窝处,双手配合做屈髋屈膝动作,当膝关节被动活动到患者自觉的最大角度后保持不动10秒,而后伸直髋膝关节,再屈髋屈膝重复上述运动。做完上述5种手法计为1次,1520 min/次(视病人耐受程度决定),早晚各1次,每天2次。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后的7天、14天、21天及28天,采集患肢的膝关节屈伸度、VAS评分、WOMAC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所有符合标准并完成4周治疗的60例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侧别、分期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膝关节屈伸度: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膝关节屈伸度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度均有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WOMAC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WOMAC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VAS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5>0.05);两组患者术后14天、21天、28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Lysholm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后的Lysholm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试验组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点穴理筋手法能促进早中期KOA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肢早期的功能康复,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二、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提纲范文)
(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治疗方案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及依从性 |
2.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膝关节平均疼痛 VAS 评分 |
3.3 Lysholm膝关节评分 |
3.4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判定 |
3.5 安全性及依从性观察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4.1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4.3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
4.4 中医穴位贴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依据 |
4.5 叶氏伤科穴位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史 |
4.6 微波 |
4.7 选方依据 |
4.8 选穴依据 |
4.9 临床疗效分析 |
4.10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药穴位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1.前言 |
2.文献综述 |
2.1 病因 |
2.2 病理 |
2.3 治疗 |
2.4 诊断标准 |
2.5 分级标准 |
2.6 小结与展望 |
3.实验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1.1 一般资料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实验地点、器材与设备 |
3.2 样本量计算 |
3.3 随机分组方法 |
3.4 盲法 |
3.5 治疗方法 |
3.6 效果评价方法 |
3.7 实验技术路线图 |
3.8 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基础资料对比 |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 VAS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一周、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
4.3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疼痛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
4.4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僵硬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
4.5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身体功能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
4.6 治疗组与对照组 WOMAC 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的变化 |
4.7 治疗组与对照组 Lequesne 指数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的变化 |
4.8 治疗组与对照组 EQ-5D 总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三周、六周后的变化 |
4.9 治疗组与对照组针肌电图波幅在治疗前、治疗六周后的变化 |
5.讨论分析 |
5.1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分析 |
5.2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
5.3 针刺MTr Ps对 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
5.4 治疗前后KOA患者MTr Ps处自发性电位的变化 |
5.5 针刺MTr Ps治疗效果的可能原因和机制 |
6.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方法及基线分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选择 |
2.2 治疗方案 |
2.3 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完成情况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5 随访结果比较 |
3.6 安全性观察结果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
1.1 病名辨识 |
1.2 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2.1 KOA的病因病机 |
2.2 KOA的临床诊断及分型 |
3 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的理论及选点依据 |
3.1 理论依据 |
3.2 选点依据 |
4 基于“腰-膝”关联探讨从腰治疗KOA的理论依据 |
4.1 中医对“腰-膝”关系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腰-膝”关系的认识 |
4.3 小结 |
5 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点选择依据 |
6 结果分析 |
6.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6.2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 |
6.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及现代医学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进展 |
1.1 针刺治疗 |
1.2 电针治疗 |
1.3 温针灸 |
1.4 针刀疗法 |
1.5 热敏灸 |
1.6 推拿手法治疗 |
1.7 其他中医外治法 |
2 现代医学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
2.1 非药物治疗 |
2.2 药物治疗 |
2.3 手术干预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视觉模拟量表(VAS) |
附录三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 |
致谢 |
(4)关节镜清理术联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1.4 中医学对KOA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病理病机 |
2.3 临床表现 |
2.4 现代医学对KOA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实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实验药物设备 |
2.3 研究方案 |
2.4 治疗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安全指标 |
2.7 不良反应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关于膝关节镜的认识 |
1.1 关于膝关节镜的历史发展及疗效争议 |
1.2 膝关节镜清理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
1.3 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KOA的优点与不足 |
2 关于中医腾疗的认识 |
2.1 中医腾疗的来源及发展 |
2.2 腾药的组方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
2.3 中药腾疗的临床疗效 |
3 本课题的特色 |
4 结果分析 |
4.1 VAS疼痛评分结果分析 |
4.2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分析 |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2.3 西医诊断标准 |
1.3 分级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退出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样本数容量 |
2.2. 病例分组 |
2.3 盲法 |
2.4 治疗方法 |
2.4.1 治疗组 |
2.4.2 对照组 |
2.4.3 术后一般处理及调护 |
2.5 研究观察指标 |
2.5.1 一般安全性指标 |
2.5.2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 |
2.5.3 VAS疼痛评分标准 |
2.5.4 肿胀值测量 |
2.6 统计分析 |
3. 统计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相关影响因素比较结果 |
3.2.1 性别比较 |
3.2.2 年龄比较 |
3.2.3 BMI比较 |
3.3 Leque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 |
3.4 疼痛VAS评分比较 |
3.5 肿胀值比较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在“筋”“骨”的认识 |
2. 三痹汤加减方浅析 |
3. 练功疗法 |
4. 下肢生物力学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认识 |
5. 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联合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来源 |
1.5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计划 |
2.2 对照组 |
2.3 治疗组 |
3 疗效判定 |
3.1 评分指标 |
3.2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治疗结果 |
5.1 安全性分析 |
5.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 |
5.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jala评分比较 |
5.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髌骨外移度比较 |
6 讨论 |
6.1 祖国医学对于髌股关节炎的认识 |
6.2 “筋骨并重”理论的来源及发展 |
6.3 “筋骨并重”理论下“筋”与“骨”的关系 |
6.4 “筋骨并重”理论下指导髌股关节炎的治疗与预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髌股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情况 |
2 诊疗标准 |
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
2.2 KOA临床分期标准 |
2.3 影像学分级标准 |
2.4 中医诊断标准 |
2.5 病例选择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膝关节镜清理术 |
3.2 治疗组处理方法 |
3.3 对照组处理方法 |
4 疗效观察与评价 |
4.1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
4.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
4.3 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定表 |
4.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4.5 安全性观测指标 |
5 数据分析与处理 |
6 结果与分析 |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析 |
6.3 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分析 |
6.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探讨中医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
2.探讨现代医学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
3.血府逐瘀汤加减的组方分析 |
3.1 立法依据 |
3.2 方药分析 |
3.3 血府逐瘀汤的现代研究 |
4.膝关节镜技术概述、清理术及不足 |
5.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治疗KOA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
6.问题及展望 |
6.1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
6.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A |
附录B |
附表C |
附表D |
附录E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标准 |
6 脱落病例处理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所需器械 |
2.2 关节镜+针刀组: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针刀治疗 |
2.3 关节镜组:膝关节镜清理术 |
2.4 针刀组:针刀治疗 |
3 注意事项 |
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4.1 VAS评分 |
4.2 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 |
4.3 X线片变化评价 |
4.4 疗效评价标准 |
5 观测安全性、不良反应 |
5.1 观测安全性 |
5.2 观测不良反应 |
6 统计方法 |
结果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三组治疗前各指标组间比较 |
2.1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 |
2.2 三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 |
2.3 三组治疗前股胫角 |
2.4 三组治疗前膝关节内侧间隙 |
2.5 三组治疗前膝关节外侧间隙 |
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
3.1 VAS评分比较 |
3.2 Lysholm评分比较 |
3.3 X线指标比较 |
4 三组总体疗效比较 |
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学认识 |
2 经筋理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导意义 |
2.1 经筋的概述 |
2.2 六足经筋的循行特点 |
2.3 经筋的生理功能 |
2.4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作用 |
3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
3.1 针刀的概述 |
3.2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4 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
4.1 膝关节镜历史发展 |
4.2 膝关节镜的疗效争议 |
4.3 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与广泛清理术的区别 |
4.4 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4.5 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局限性 |
5 经筋理论指导下膝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 |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价指标的选择 |
7 研究结果分析 |
8 评价 |
9 安全性分析 |
10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
1 研究时间及分组方法 |
2 诊断及分期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分组情况 |
第二部分 方法 |
1 治疗方法 |
1.1 关节镜清理术 |
1.2 常规功能锻炼 |
1.3 点穴理筋手法 |
2 评价指标 |
2.1 膝关节屈伸度 |
2.2 VAS评分 |
2.3 Lysholm评分 |
2.4 WOMAC评分 |
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膝关节屈伸度 |
3 WOMAC评分量表 |
4 VAS评分量表 |
5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
6 不良反应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KOA的认识 |
1.1 肾虚 |
1.2 肝虚 |
1.3 脾虚 |
1.4 气滞血瘀 |
1.5 风寒痹阻 |
2 中医对KOA的治疗 |
2.1 中药内服 |
2.2 小针刀 |
2.3 针灸 |
2.4 中药熏洗 |
2.5 药物离子导入 |
2.6 中药外敷 |
2.7 中药超声电导 |
2.8 中医理筋手法 |
3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3.1 膝关节的解剖 |
3.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3.3 现代医学对KOA的治疗 |
4 点穴理筋手法的机制探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度统计结果分析 |
5.2 两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5.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5.4 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D]. 丛龙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D]. 邢祺.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李萌萌.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关节镜清理术联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D]. 杨彤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药腾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周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三痹汤结合练功疗法对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庆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小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经筋理论指导下关节镜联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宗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D]. 姚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关节镜论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