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阳丹[1](2021)在《1977年以来安徽省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文中指出
张乐乐[2](2021)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的规范性研究》文中提出
刘璐[3](2021)在《新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高中地理教学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张丽颖[4](2021)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成效如何,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程度怎样,成为一个重大且现实的课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满意度等概念、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现状展开调查。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归纳一、二级指标的满意度现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高职学生在性别、政治面貌、中学时授课语言、专业类别、生源所在地以及不同学习态度上的差异性现状。再次,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低的具体表现:对教学环境中的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低;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组织能力满意度低;对教学内容和中学知识的衔接满意度低;对教学方法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低;对课程考核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低。基于此,围绕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要素和课程分析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紧缺和部分任课教师教学技能不足;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高职学生文化素养薄弱以及不同学科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课时安排紧凑。最后,依据学生满意度评价低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提出建议:思政课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扭转课堂氛围、契合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和调整考核方法;高职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对课程形成情感认同;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师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依据新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分班教学。
李坤,苏海舟[5](2021)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演进逻辑:以1949—2020年的民生政策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民族政策可概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制定推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重申恢复定型、深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以来的调整完善五个阶段。始终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发展全局,坚持人民立场,重视民生需求,是民族政策制定、实践和调整及最终取得成效的逻辑起点。关注不同时期民生需求的政策调整,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不仅具有国家认同和国家建设的功能性,也具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性和建设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
田建荣[6](2017)在《高考体制变革:从统一招生到分类考试》文中研究表明自恢复高考至今,我国高考体制变革经历了一个从"统一招生"到"分类考试"的曲折发展历程。"统一招生"保证了教育公平与经济性,"分类考试"旨在凸显人性差异与科学性。我国的高考体制变革,必须坚持政府支持与引导,坚持先试验、再推广的原则,坚守高考的权威性、公平性与科学性的价值取向。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加强高考改革研究与成果转化,进而构建高考治理现代化体系,这是我国高考体制变革40年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闫慧茜[7](2017)在《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文中指出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一种学术总称和工作定义。经过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延续至今,不断成长、强大,已形成一门学科,即民族医学。我国民族医学的传承方式大都经历了口耳相传、以师带徒、寺院教育、现代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等模式培养本民族医药人才,其中师承最为广泛。目前,我国民族医学的教育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并存,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的培养途径。截止到2016年底,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壮医、瑶医、苗医、彝医、朝鲜医、哈萨克医、土家医跨入高等院校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至今经历近60年的曲折发展,部分已形成了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民族医学的高等人才,梳理其发展脉络,追溯其源流,研究其教育之体制、思想、改革、成果、政策影响及发展之现状、阻碍、特色、趋势等,融合10余个民族,以期丰富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内涵,分析民族医学现代传承的影响因素,对少数民族传统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民族医学教育史涉及史学、民族学、医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以文献法和实地调研为主。通过搜集相关论文、论着、档案资料、地方志和网络信息等方法,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同时,实地调研了西藏、甘肃、四川、青海、云南、广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高校、医院、研究所、学位办、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制药厂,获取其政策法规、文献整理、科研状况、教育基地、临床教学、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交流派遣、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资料;采用访谈法对学科带头人、档案管理员、教师、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等进行访问以获取评价、期望、建议等资料。以历史发展为轴,运用文献学和比较学的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时期(1958-1976年)、成长时期(1977-1997年)和崛起时期(1998-2016年)三个阶段。在研究中,对每一阶段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整体发展的态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对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有2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与民族医学专业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58年,蒙医率先开展本科教育,藏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等紧随其后,共11种民族医学开展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1980年蒙医首批招生硕士研究生1名,虽然最后未能获得学位,但毕竟开启了民族医学研究生教育之先河。目前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土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共12个民族医学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其中的壮医、瑶医、土家医、回医更是以研究生教育这样的高起点跨入高等教育体系。此外,藏医、蒙医和傣医开展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层次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大专教育为辅,研究生教育领跑的民族医和民族药教育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逐渐形成了教研紧密结合、注重互相交流借鉴、重视传统教育等自身的特色,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医学教育与医学的互助关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医学高等教育,鼓励民办教育、重视借鉴交流等建议。
曹权[8](2015)在《上海春季高考招生现状调查》文中认为在回顾国内春季高考招生(下简称春招)概状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上海市2001年至2015年15次春招的情况,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目前国内春招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徐丽[9](2010)在《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文中指出春季高考改革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近十年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重大挫折,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大部分试点地区相继退出了春季高考改革。本文试图从春季高考实施的背景、改革方案设计的初衷,以及春季高考实施的历程着手,重点分析春季高考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失效或失灵的原因,并且结合春季高考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考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春季高考政策提出的背景和改革的初衷进行分析。春季高考推出的背景主要有三个,一是高考整体的录取率较低,考生面临着沉重的竞争压力;二是高考制度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三是美国和日本的高考多次化的借鉴。春季高考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一次考试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延缓社会就业的压力;同时缓解升学的压力,为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因素。第二部分为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和现状分析。这部分主要是描述和分析了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天津五个地区在2000年至2010年之间试行春考的过程,对每年的招考院校,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录取比率、报考人数等做了具体的量化分析。第三部分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春季高考改革失败的原因。(1)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之间的错位,春季高考改革缺乏针对性。高考所背负的沉重压力,主要来源于低录取率。春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生的升学压力。(2)公共政策环境发生变迁,改革方案的设计未能与之衔接。高考扩招使高校招生计划大规模增加,从而大大减轻了高考升学压力,也使往届生的数量减少,高校教学资源紧张,对春季高考的生源和存在意义构成了重大冲击。(3)公共政策的实施对象不合理。教育部门为了把对夏季高考的冲击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选择了往届生作为改革实施的对象,给春季高考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出现高等院校不愿参加招生,考生不重视,社会评价不高的恶性循环。(4)政策执行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需要为春季高考付出较大的成本和代价,但是收益不明显,也妨碍了春考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在春季高考失败以后,高考多次化改革的出路,以及春季高考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赵宏伟[10](2009)在《春季高考火了几年?》文中研究说明春季高考曾以蓬勃的朝气迈出探索高考改革的第一步。2000年起,春季高考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4个省、市、自治区试点,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然而,
二、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的基本概述 |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述 |
1.高职院校的概念界定 |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 |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概念界定 |
1.满意度的内涵 |
2.学生满意度的内涵 |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论 |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论 |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的现状调查 |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问卷的基本情况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调查问卷的对象 |
3.问卷的收发情况 |
4.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
1.一级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 |
2.二级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 |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差异性现状分析 |
1.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2.存在显着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低的表现及原因 |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低的表现 |
1.对教学环境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评价低 |
2.对任课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满意度评价低 |
3.对知识内容和中学知识的衔接满意度评价低 |
4.对教学方法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评价低 |
5.对课程考核部分指标因素满意度评价低 |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
1.教师方面的原因 |
2.学生方面的原因 |
3.课程方面的原因 |
四、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的对策 |
(一)教师方面的对策 |
1.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影响观念转变 |
2.沉闷型课堂向活跃型课堂环境转变 |
3.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契合 |
4.传统教学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 |
5.传统考核向多元化考核方式转变 |
(二)学生方面的对策 |
1.端正学习态度 |
2.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 |
3.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 |
(三)学校方面的对策 |
1.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
2.依据新生知识储备分班授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5)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演进逻辑:以1949—2020年的民生政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
(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赋予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建设民生保障的政治基础 |
(二)开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支援民族地区发展,迅速改善基本民生状况 |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推动了国家整合和政权建设,改变了民族地区的面貌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政策的探索与演进 |
(一)共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升民族地区工业实力,建设保障民生基础条件 |
(二)民族地区在波折中发展,边疆与内地交流联系有所增强 |
(三)民族政策实践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
三、改革开放初期民族政策的重申恢复 |
(一)面向民族地区开展支持援助,加强制度保障建设,营造民生改善有利条件 |
(二)恢复民族优惠政策体系,推动民生领域优先发展 |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民族政策创造了民族平等团结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的有利环境 |
四、深入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政策的不断发展 |
(一)突出“发展”中心任务,兼顾区域均衡,丰富民生保障的内涵建设 |
(二)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保障少数民族权益,解决发展中的民生新问题 |
(三)深入改革开放阶段的民族政策,保障了全局中心工作,加快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现代化步伐 |
五、逐渐步入新时代以来民族政策的调整完善 |
(一)实施精准脱贫,补齐发展短板,全方面保障民生与均衡发展 |
(二)强调公平均等,关注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权益,构建生活和发展型民生保障体系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政策,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特征,实现了对新时代民生的全面保障 |
六、结语 |
(6)高考体制变革:从统一招生到分类考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统一招生的现实突围与理想重建 |
二、高考深化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三、高考创新发展的艰难超越与实验推进 |
四、高考分类考试的历史创举与现实景观 |
五、高考体制变革的经验教训与深刻反思 |
(7)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科学意义 |
1.1.3 资政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分期及其依据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 |
1.3.2 实地调研 |
1.4 创新点 |
2 萌芽时期(1958-1976年) |
2.1 蒙医的高等教育 |
2.1.1 中蒙医系的设立 |
2.1.2 学制及培养目标 |
2.1.3 课程设置 |
2.1.4 教研室 |
2.1.5 教材编写 |
2.1.6 师资建设 |
2.1.7 蒙医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
2.2 藏医的现代学校教育 |
2.3 小结 |
3 成长时期(1977-1997年) |
3.1 民族医药的恢复与发展 |
3.1.1 民族医药机构的崛起 |
3.1.2 蒙医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
3.2 五省藏医的高等教育 |
3.2.1 藏医在五省的分布和概况 |
3.2.2 高等教育前的藏医士教育 |
3.2.3 五省藏区的藏医高等教育 |
3.3 新疆和田维吾尔医专科学校 |
3.4 朝医学的专科教育 |
3.5 教材编写 |
3.5.1 藏医教材的编写 |
3.5.2 第1版蒙医高等教材的编写 |
3.5.3 维吾尔医大专教材的编写 |
3.6 师资培养 |
3.6.1 在职提高 |
3.6.2 机构代培 |
3.6.3 外出进修 |
3.7 先行的研究生教育 |
3.7.1 蒙医的研究生教育 |
3.7.2 壮医的研究生教育 |
3.8 留学生教育的尝试 |
3.9 小结 |
4 崛起时期(1998-2016年) |
4.1 专科与本科教育 |
4.1.1 教育机构的发展 |
4.1.2 傣医的本科教育 |
4.1.3 壮医的本科教育 |
4.1.4 瑶医药教育 |
4.1.5 苗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6 彝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7 哈萨克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8 回医的本科教育 |
4.2 研究生教育 |
4.2.1 研究生教育概况 |
4.2.2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 |
4.3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专业的分科发展 |
4.3.1 民族医专业 |
4.3.2 民族药专业 |
4.3.3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方向) |
4.4 教材建设 |
4.4.1 本科教材 |
4.4.2 研究生教材 |
4.5 教学方面 |
4.5.1 双语教学模式 |
4.5.2 实验室教学——经验教学向科学教学的转换 |
4.5.3 临床教学的重视 |
4.5.4 医德教育 |
4.6 执业医师考试 |
4.7 “引进来”与“走出去” |
4.7.1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
4.7.2 民族医学教育走出国门 |
4.8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渐成 |
4.8.1 突出的教研结合模式 |
4.8.2 传统教育的回归与重视 |
4.8.3 民族医药特色内容的强调1 |
4.8.4 民族医高等教育出现交流 |
4.9 小结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医学教育与医学的思考 |
5.2 发展因素——政策、地方政府、人、文化 |
5.3 发展民族医高等教育之建议 |
附录1: 文中图片出处说明 |
附录2: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招生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上海春季高考招生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春招概状 |
二、上海市春招现状 |
三、目前春招模式的优缺点 |
四、目前春招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
(9)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意义和写作思路 |
(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特色与创新 |
一、春季高考的实施背景分析 |
(一) 春季高考实施的诱因:高考低录取率下带来的压力 |
(二) 春季高考改革的实践基础:高考形式的改革历程与经验 |
(三) 国外高考多次化的实施状况 |
二、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分析 |
(一) 北京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 |
(二) 上海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 |
(三) 安徽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 |
(四) 内蒙古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 |
(五) 天津春季高考的实施过程 |
三、春季高考的政策失效分析 |
(一) 政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之间的错位 |
(二) 政策环境发生变迁 |
(三) 政策实施的对象不合理 |
(四) 政策执行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 |
余论 春季高考与高考改革的深化 |
(一) 高考多次化改革的出路 |
(二) 春季高考为高考制度的改革规划与设计带来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一) 着作类 |
(二) 论文类 |
后记 |
(10)春季高考火了几年?(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一壶烧不开的水 |
上海:最后的守望者 |
安徽:热闹开场悄然谢幕 |
内蒙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四、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1977年以来安徽省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D]. 阳丹.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的规范性研究[D]. 张乐乐. 延边大学, 2021
- [3]新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高中地理教学对策[D]. 刘璐. 青岛大学, 2021
-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为例[D]. 张丽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演进逻辑:以1949—2020年的民生政策为中心[J]. 李坤,苏海舟. 西北民族研究, 2021(02)
- [6]高考体制变革:从统一招生到分类考试[J]. 田建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D]. 闫慧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8]上海春季高考招生现状调查[J]. 曹权.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5)
- [9]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 徐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0(11)
- [10]春季高考火了几年?[J]. 赵宏伟. 教育, 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