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眼球震颤的临床意义

摇头眼球震颤的临床意义

一、摇头眼震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司丽红,李哲元,杨旭,夏章勇[1](2021)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PVD)患者摇头眼震(HSN)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纳入UPVD患者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HSN及温度试验结果等,对患者的临床特征、HSN分类及其相关参数、HSN与半规管轻瘫(CP)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8例UPVD患者中,男∶女=1∶1.32,平均年龄(53.06±14.83)岁,HSN+患者53例(60.23%)。根据HSN及自发眼震(SN)是否阳性分成3组:HSN+/SN+组16例,HSN+/SN-组37例,HSN-/SN-组35例。HSN+/SN+组处于急性期(发病2周内)患者的比例、平均CP值和重度损伤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HSN包括单相眼震39例、双相眼震13例、倒错性眼震1例;单相眼震朝向健侧30例(76.92%),急性期14例(46.67%);双相眼震先健侧后患侧9例(69.23%),急性期3例(33.33%);双相HSN第一相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相(P<0.05),但最大慢相角速度(SPV)明显强于第二相(P<0.05)。结论:UPVD患者中HSN+/SN+患者多见于急性期、重度损伤。UPVD患者以单相HSN多见,单相HSN多朝向健侧,多见于急性期;双相HSN多为先健侧后患侧,急性期患者少见。双相HSN第一相SPV强而持续时间短,第二相SPV弱而持续时间长。

刘娟[2](2021)在《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中枢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临床特征,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神经内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以半结构型问卷收集临床症状,前庭症状采用前庭性偏头痛中前庭症状的标准。结果:共纳入424例患者,发作性偏头痛组222例,慢性偏头痛组174例,紧张型头痛组28例。前庭症状在偏头痛组及紧张型头痛组中占比分别为25.3%和3.6%,慢性偏头痛组中前庭症状出现的频率(54/174)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46/222)(P=0.019)。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成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中频组(头痛频率在2~8天/月)的人数最多(125/222),且头痛特点及伴随症状最典型。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相关性中,低频头痛组中有68.8%的患者头痛与前庭症状分开发作,高频头痛组和慢性偏头痛组中,头痛与前庭症状同时发作的患者明显多于低频组(P<0.05)。根据头痛频率细分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关系,发现头痛发作频率为8天/月是一个分界点。结论:前庭症状在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提示前庭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相关;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关系与头痛频率明显相关,推荐头痛频率在8天/月作为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背景及目的: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目前认为主要是中枢性前庭机制,既往研究发现摇头倾斜抑制试验与前庭小脑介导的中枢储存机制有关,本部分以前庭性偏头痛为实验组、梅尼埃病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摇头倾斜抑制试验结果,研究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中枢机制,探索摇头倾斜抑制试验鉴别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神经内科门诊及耳鼻喉科住院部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纳入诊断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最新版国际头痛分类标准)和梅尼埃病诊断标准(2015年巴拉尼协会梅尼埃病最新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详细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查体及神经耳科床旁查体,完善前庭功能检查、温度试验、摇头试验及摇头倾斜抑制试验,有听力损害者完善纯音测听检查,中度以上听力损害者完善钆造影检查。记录前庭性偏头痛与梅尼埃病患者摇头眼震的最大慢相角速度及头倾斜后眼震的最大慢相角速度,根据头倾斜前后眼震的最大慢相角速度计算倾斜抑制指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倾斜抑制指数。结果:(1)本研究期间纳入前庭性偏头痛49人、梅尼埃病43人,出现摇头眼震的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患者分别是20人(阳性率40.8%)和22人(阳性率51.2%)。所有出现摇头眼震的患者中37人(85.7%)是单相眼震、3人(7.1%)是双相眼震、3人(7.1%)是垂直眼震。(2)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女性多见,梅尼埃病患者男女比例均衡,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上均无差异,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有头痛家族史者居多。两组患者的前庭症状持续时间、程度及种类无明显差异,在前庭症状发作时,伴随的头痛、呕吐、耳鸣、耳闷感、听力下降两组患者间有明显差异。(3)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床旁甩头均是阴性,梅尼埃病患者出现4个向患侧的甩头阳性(p=0.045)。梅尼埃病患者以轻中度感音性神经性听力下降为主,听力下降明显中9个完善钆造影检查均可见患侧前庭、耳蜗、半规管积水。摇头眼震的最大慢相角速度在两组患者间无差异(p=0.059),两组患者头倾斜后眼震的最大慢相角速度分别是7.56±3.49和2.18±3.72(p=0.001),两者的倾斜抑制指数(%)分别是24.93±1.05和81.76±4.90(p=0.001)。结论: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摇头倾斜抑制试验可以作为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的辅助鉴别诊断工具。

刘雯宇,万慧娟,刘丹青,李光启,裴根旺[3](2021)在《摇头眼震在前庭外周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摇头眼震在前庭外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83例单侧前庭外周损伤患者,分别按顺序规范完成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及冷热实验(caloric test,CT)检查。以HSN与SN的强度和方向及CT结果的单侧半规管减退(unilateral weakness,UW)为观察指标,结合病程分析HSN的特点,及其与病程、SN与UW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有HSN的59例,其中方向向健侧49例,向患侧8例,双相型2例。有SN的34例,其中HSN强度较SN增强的26例,无增强的8例。HSN、SN阳性率分别为:71.1%(59/83)、40.9%(34/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9.323,P<0.01)。HSN强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357,P=0.019),HSN强度与UW值无相关关系(r=0.172,P=0.494)。有HSN者与无HSN者的UW及病程平均数分别为(35.746±25.243,6.200±6.136)、(16.317±12.176,8.112±5.892),其中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527),U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0,P=0.026)。结论 HSN在前庭外周损伤及代偿评估中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并可指导前庭康复。前庭外周损伤患者中,有HSN较无HSN者前庭损伤重,HSN较SN的诊断价值更高。

张丽曼[4](2020)在《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早期识别恶性眩晕。2探讨床旁HINTS(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在早期诊断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床旁HINT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第1天均完成头颅MRI检查,包括T1、T2、FLAIR、DWI序列,并于入院第3天予以复查。依据患者入院第3天的头颅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检查结果阳性者纳入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组,阴性者纳入周围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指标分析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计算HINTS检查早期诊断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进行前瞻性验证。结果1共收集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患者331例,其中中枢性AVS 81例(24.5%),周围性AVS 250例(75.5%)。2中枢性AVS患者的病因中,小脑梗死41例(50.6%),脑干梗死27例(33.3%),脑干合并小脑梗死8例(9.9%),丘脑梗死、额叶梗死、脑干出血、小脑出血、桥脑小脑角占位各1例(1.2%)。小脑病变部位中,小脑半球27例(33.3%)、小脑蚓部8例(9.9%)、绒球结节4例(4.9%)、小脑扁桃体3例(3.7%)。脑干病变部位中,延髓13例(16.1%)、桥脑11例(13.6%)、中脑4例(4.9%)。脑干合并小脑病变中,桥脑与小脑6例(7.5%)、延髓与小脑3例(3.7%)。51例患者查头颅核磁MRA显示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情况,其中小脑后下动脉21例(41.2%)、椎动脉14例(27.5%)、基底动脉4例(7.8%)、小脑前下动脉3例(5.9%)、混合血管病变9例(17.6%)。3中枢性AVS与周围性AVS比较,在年龄、男性、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表现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枢性AVS的平均年龄高于周围性AVS,并且年龄在60-69岁是中枢性AVS的发病年龄高峰,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中枢性AVS的独立危险因素。4初次应用HINTS检查早期诊断中枢性AVS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4.3%,Kappa值为0.949。再次对HINTS检查进行验证中诊断中枢性AVS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87.5%,Kappa值为0.870。结论1中枢性AVS发病年龄高峰是6069岁,男性多于女性。2有卒中史或TIA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中枢性AVS的独立危险因素。3中枢性AVS的临床表现以头晕起病常见,可以无伴随症状。4 HINTS检查对中枢性AV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图1幅;表14个;参153篇。

刘露[5](2020)在《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视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也称为偏头痛性眩晕,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种变体,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偏头痛有关的眩晕、头晕或平衡障碍。虽VM在眩晕疾病中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但诊出率仅占4%-10%,说明VM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较高。VM的诊断虽然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但相关辅助检查也必不可少。眼震视图(Video Nystagmography,VNG)能够详细记录检查时的眼动轨迹并发现微弱眼震,评估疑似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因此本研究通过VNG对VM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对比两组VNG表现明确其在VM中的诊断价值。目的1.比较VM患者和健康人群的VNG表现。2.探讨VNG检查在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共100人,其中确诊VM患者55例及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45例。纳入标准:VM组:据2018年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Ⅲ)诊断标准中的VM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健康受试者组:身体发育正常,种族、年龄、血压、性别、文化程度和VM组无明显差异,从未出现眩晕或偏头痛等相关表现。所有被研究对象详细采集病史并排除禁忌后行VNG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视眼动系统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试验;2.前庭眼动系统检查:温度试验、摇头眼震;3.自发性眼震;4.诱发性眼震检查:静态位置性试验。分别计算VM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的各实验VNG表现异常率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受试者组相比,VM组视眼动系统检查、前庭眼动系统检查、位置性试验的VNG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M组自发性眼震检查中VNG异常率高于健康受试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NG检查有助于VM的诊断。2.VM患者的VNG表现提示其中枢及外周均有损害的迹象。

刘露,赵卫东[6](2020)在《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视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M)和健康受试者的眼震视图(VNG)表现,明确VNG检查在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患者55例和体检中心健康受试者45例,所有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在条件允许下行VNG检查,包括视动性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试验)、前庭功能试验(温度试验、摇头眼震)、自发性眼震、诱发性眼震检查(静态位置性试验)。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VNG结果的差异。结果 VM组与健康受试者组之间人口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视试验:VM组有17例(30.9%)异常,健康受试者组异常例数3例(6.7%;χ2=9.091,P<0.05);平稳跟踪实验:VM组异常20例(36.4%),健康受试者组异常5例(11.1%;χ2=8.418,P<0.05);视动性眼震检查:VM组异常例数24例(43.6%),健康受试者组异常例数6例(13.3%;χ2=10.823,P<0.05);温度试验:VM组有13例(23.6%)异常,健康受试者组中异常2例(3.6%;χ2=7.150,P<0.05);摇头眼震:VM组有11例(20.0%)异常,健康受试者组异常2例(3.6%;χ2=5.295,P<0.05);自发性眼震检查:VM组中异常10例(18.2%),健康受试者组异常4例(8.9%;χ2=1.775,P>0.05);静态位置性眼震检查:VM组共有22例(40.0%)异常,健康受试者组中共有7例异常(16.5%;χ2=7.183,P<0.05)。结论 VM组的总VNG检查异常率高于健康受试者组,说明VNG检查有助于VM的诊断,且其表现提示VM患者中枢及外周均有损害的迹象。

王秋敏,刘萱,马丽华,王磊,刘丽娟,刘静华,李飞,孙佳伟,张新,白文忠[7](2019)在《摇头后Supine roll 试验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摇头后Supine roll试验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165例患者,行摇头后Supine roll试验,确诊为HC-BPPV者,进行Barbecue手法复位和/或Gufoni手法复位,观察疗效,分析该方法用于HC-BPPV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165例眩晕患者中,经摇头后Supine roll试验诊断为HC-BPPV 15例(9.09%,15/165),均经手法复位治愈,说明这15例患者诊断无误。结论摇头后Supine roll试验用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准确性好。

李佳威,刘晓阳,马效麟[8](2018)在《摇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手法复位恢复周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摇头试验对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HSC-Cup)手法复位恢复周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对59例HSC-Cup患者分别进行摇头试验,根据有无摇头眼震分为A组30例(无眼震)、B组29例(有眼震),两组以同样复位手法进行治疗。按照疗效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周期,并分析影响患者恢复周期的因素。结果 A组中28例在1 d内恢复,余下2例在1周内恢复,平均恢复周期为1. 2 d; B组中16例在1 d内恢复,13例在2~4周内恢复,平均恢复周期为19 d。A组平均恢复周期明显短于B组,且摇头眼震的方向、摇头眼震幅度、摇头眼震持续时间、患者既往相关眩晕病史等因素均对恢复周期产生影响(P <0. 05),但性别、年龄不影响恢复周期。结论摇头试验可预测HSC-Cup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恢复周期,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王筱,宋西成[9](2018)在《前庭功能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感受器,如果发生病变将严重影响人体的平衡状态,导致患者眩晕,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因其位置较深,所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往主要依靠问诊和体格检查诊断前庭系统疾病,现在诊断通常结合前庭功能检查。目前常用于前庭功能检查的试验包括冷热试验、头脉冲试验、转椅试验、摇头眼震以及前庭自旋转试验等,了解这些检查的作用机制以及适用范围,可为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参考。

徐开旭,陈太生,王巍,李珊珊,刘强,温超,韩曦,林鹏[10](2017)在《梅尼埃病患者半规管损伤频率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估梅尼埃病患者半规管损伤及其损伤的频率特征。方法对67例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检测半规管低频区功能的冷热试验(calorictest,CT)、检测半规管中频区功能的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检测半规管高频区功能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以CT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vHII的增益值(video-head impulse test gain,vHIT-G)为指标,分析梅尼埃病患者三项试验的结果特点。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三项试验结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梅尼埃病CT、HST和vHIT三项试验异常阳性率分别为70.1%(47/67)、41.8%(28/67)和23.9%(16/67)。CT异常阳性率分别与HST及vHI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3、28.79;P值分别为0.001、0.000)。HST异常阳性率与vHI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27)。结论梅尼埃病患者半规管功能损伤主要发生在低频区。低频功能易受损,而中频、高频功能保留或许是梅尼埃病的特征性表现。

二、摇头眼震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摇头眼震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搜集
        1.2.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基线资料
    2.2 相关病史
    2.3 UPVD患者的发病时间及CP值分析
        2.3.1 UPVD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
        2.3.2 UPVD患者CP值的相关分析
    2.4 UPVD患者HSN的相关分析
        2.4.1 HSN的分类
        2.4.2 HSN的定量分析
3 讨论

(2)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中枢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神经内科门诊偏头痛患者前庭症状的临床特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中枢机制及诊断鉴别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摇头眼震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摇头眼震在前庭外周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及分析指标
        1.2.1 SN检查
        1.2.2 HSN检查
        1.2.3 冷热试验(CT)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数据基本情况
    2.2 HSN、病程及UW值的关系
3 讨论

(4)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中枢性AVS临床特征分析
        1.2.2 HINTS床旁检查在中枢性A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讨论
        1.3.1 中枢性AVS的病因学分析
        1.3.2 中枢性AVS的临床特征分析
        1.3.3 HINTS检查对中枢性AVS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1 AVS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AVS的病因学
    2.3 引起中枢性AVS临床表现的可能解剖结构
        2.3.1 中枢性AVS出现眩晕/头晕的可能解剖结构
        2.3.2 中枢性AVS眼球运动异常及眼震形式的解剖部位
    2.4 AVS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
    2.5 AVS的诊断和治疗
        2.5.1 AVS的诊断
        2.5.2 AVS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A 眩晕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视图表现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摇头后Supine roll 试验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变位试验
    1.3 复位方法
    1.4 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8)摇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手法复位恢复周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滚转试验 (roll test)
        1.2.2 摇头试验 (HST)
        1.2.3 耳石复位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眩晕症状控制情况
    2.2 影响恢复周期的因素分析
    2.3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3 讨论

(9)前庭功能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庭功能检查与前庭疾病
2 前庭功能检查
    2.1 冷热试验
    2.2 头脉冲试验 (head impulsive test, HIT)
    2.3 转椅试验
    2.4 摇头眼震
    2.5 前庭自旋转试验 (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
    2.6 VEMPs
3 展望

四、摇头眼震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J]. 刘博,司丽红,李哲元,杨旭,夏章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12)
  • [2]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症状的中枢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 刘娟.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摇头眼震在前庭外周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J]. 刘雯宇,万慧娟,刘丹青,李光启,裴根旺.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1(02)
  • [4]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HINT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张丽曼.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视图表现及诊断价值[D]. 刘露.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视图表现及诊断价值[J]. 刘露,赵卫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01)
  • [7]摇头后Supine roll 试验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意义[J]. 王秋敏,刘萱,马丽华,王磊,刘丽娟,刘静华,李飞,孙佳伟,张新,白文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03)
  • [8]摇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手法复位恢复周期的临床观察[J]. 李佳威,刘晓阳,马效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8(06)
  • [9]前庭功能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J]. 王筱,宋西成. 医学综述, 2018(14)
  • [10]梅尼埃病患者半规管损伤频率特征分析[J]. 徐开旭,陈太生,王巍,李珊珊,刘强,温超,韩曦,林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摇头眼球震颤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