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丁聪[1](2020)在《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文中认为甜玉米,由于存在季节性强、贮藏期短,不易保存等问题,大多把新鲜甜玉米加工成速冻甜玉米以达到一年四季供应。虽然我国甜玉米产量大,但针对甜玉米的加工研究较晚,深加工的甜玉米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在加工成速冻形式这一过程中,不同处理方式下,本地甜玉米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判断其作为软包装甜玉米粒的适用性。针对甜玉米的营养成分特点,结合软包装食品的货架期长、携带方便、便于运输等特点,通过试验得到工艺及参数,从而加工制得软包装甜玉米粒产品,以期为开发更多甜玉米产品,增加其经济价值,为甜玉米加工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1)对不同处理方式的甜玉米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甜玉米相比于普通玉米水分含量高、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高、淀粉含量低;通过处理会使甜玉米水分及可溶性糖流失;由于在氨基酸各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说明其具有鲜味。综合分析该品种甜玉米是制作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和低糖甜玉米蜜饯的适宜原料。(2)以速冻甜玉米粒为原料,通过试验及优化,得到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加工工艺:原料→护色预煮→硬化浸泡→煮制→真空包装→杀菌→成品。工艺参数:护色预煮时,时间6min、0.24%柠檬酸、0.17%维生素C;硬化浸泡时,时间43min、0.1%氯化钙;煮制时,时间3min、3%食盐;杀菌时,温度100℃、时间10min。在此工艺及参数下,由于护色、硬化及食盐的加入,导致电子舌味觉值的酸味、涩味及咸味有所增加;产品符合商业无菌检验;常温条件下的保质期为180d。(3)以速冻甜玉米粒为原料,通过试验及优化,得到低糖甜玉米蜜饯制作的加工工艺:原料→护色热烫→填充→煮制→浸渍→烘烤→真空包装→杀菌→成品。工艺参数:护色热烫时,温度100℃、时间2min、0.2%柠檬酸;填充时,0.3%黄原胶+0.3%CMC进行填充;煮制时间14min;浸渍时间5h;烘烤时,温度65℃,时间5h;微波杀菌照射20s。在此工艺及参数下,由于护色、渗糖、填充工艺导致电子舌味觉值的酸味、甜味及涩味有所增加;其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常温条件下的保质期为270d。
沈凌雁[2](2020)在《鲜食玉米原汁制备工艺与品质调控》文中研究表明鲜食玉米是乳熟后期至蜡熟初期采收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鲜食玉米因其多汁多糖的特点和鲜嫩香甜的风味成为玉米制汁的优选。我国鲜食玉米品种已达400多个,在食味品质上各有特色。但对不同品种制汁特性和玉米汁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通过真空冻藏-低温压榨-高温灭菌的方法制取鲜食玉米原汁,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和成熟度的制汁特性以及预处理和灭菌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变化进行了比较和测定,并分析了灭菌处理对鲜食玉米汁加工的影响,目的在于为鲜食玉米制汁的原料选择以及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一)采集了 7个糯玉米和3个甜玉米品种,对其制汁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甜玉米水分含量均高于糯玉米,且甜玉米的出汁率为39.51-47.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77-13.13%,三个甜玉米品种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糯玉米出汁率为18.92-33.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34-9.83%。甜玉米的出汁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着高于糯玉米。测定3个品种甜玉米成熟度Ⅰ、Ⅱ、Ⅲ,结果发现三个品种成熟度I含水量和出汁率均高于成熟度Ⅱ和Ⅲ,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进一步测定玉米原汁中游离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成分和感官属性,结果显示SKT-1506成熟度Ⅱ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以及二甲基硫醚和吡嗪类化合物百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品种。(二)比较真空包装,-20℃冻结后-20℃冻藏、液氮冻结后真空包装,-20℃与-80℃冻藏这三种冻结方式对玉米原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真空包装,-20℃冻结后-20℃冻藏处理的玉米原汁游离糖含量是其他两种冻结方式的1.18和1.26倍,甜味氨基酸含量是其他两种冻结方式的1.22和1.37倍,鲜甜特点更为突出,且表征生味和青味气味的已醛含量最低,玉米特征香气二甲基硫醚含量最高。通过比较玉米籽粒在4℃、25℃和40℃这三种温度下解冻,对玉米原汁品质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玉米籽粒4℃解冻处理的甜味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酰胺以及蔗糖、麦芽糖、吡嗪类成分含量最高。经单因素实验验证,玉米原汁的较优预处理方式为:鲜食玉米籽粒真空包装,-20℃冻结后-20℃冻藏,并在4℃解冻玉米籽粒。(三)比较HPP、常压热处理、高压蒸汽处理和超高压(HPP)联合热处理对甜玉米原汁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发现经过热处理灭菌的玉米原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增加;不同灭菌方式对非挥发性成分种类无影响,但对含量具有显着影响,热处理的蔗糖含量、总糖含量、甜味氨基酸显着高于生汁和HPP处理。特征性风味成分二甲基硫醚和吡嗪成分只出现在经热杀菌处理的样品中,HPP处理样品中未检出。由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不同灭菌组玉米原汁感官优劣顺序为:高压蒸汽处理>常压热处理>HPP+高压蒸汽处理>HPP+常压热处理>生汁>HPP。综合考虑选择高压蒸汽处理为加工玉米原汁的适宜灭菌方式。
董立红,陈永欣,翟广谦,范瑞,李文和,阮福林[3](2020)在《“晋鲜糯”玉米系列品种高效种植与利用》文中提出阐述了"晋鲜糯"系列玉米品种晋单(糯)41号、晋鲜糯6号、晋糯8号、晋糯10号、晋糯20号等品种的特征特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旨在为种植、生产、加工甜糯玉米的种植者、加工厂家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实现特色、专用玉米优质、高效。
任艳,郑常祥,徐建霞,沈佳奇[4](2019)在《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糯玉米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以其为代表的鲜食玉米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介绍了糯玉米的起源、营养价值以及综合利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武庆阔[5](2019)在《糯性玉米淀粉糊抗老化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糊在放置冷却过程中,淀粉分子间重新趋向平行排列水分析出,出现凝沉老化现象。玉米淀粉为凝沉性强的淀粉,极大的限制了玉米淀粉的使用。玉米淀粉中糯性淀粉凝沉性相对较弱,近年来糯玉米的栽培与加工利用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抗老化技术将有助于糯玉米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有效延缓淀粉糊的老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本论文以糯性玉米淀粉为原料,采取酶处理和加入添加剂等措施探究对糯性玉米淀粉糊老化进程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添加剂的添加量和添加工艺,并将研究结果应用至糯玉米粥中,开发方便糯玉米粥产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设计,研究了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对糯性玉米淀粉糊品质的影响,并对两种酶进行复配响应面试验,得出淀粉酶处理糯性玉米淀粉糊最优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0.25U/g、β-淀粉酶添加量为1.5U/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6.5min在此条件下得出的稳定性实测值为74%,在误差范围内,与理论值基本相符。(2)在酶处理糯性玉米淀粉糊基础上,研究不同添加剂(蔗糖酯、三聚磷酸钠、EDTA-2Na)对糯性玉米淀粉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三聚磷酸钠为0.218%、蔗糖酯为0.142%、EDTA-2Na为0.020%,得出糯性玉米淀粉糊稳定性系数为93.5%,有较好的抗老化效果。(3)在应用试验中,先用酶法处理(α-淀粉酶添加量0.25U/g,β-淀粉酶添加量1.5U/g,酶解时间为6.5min,酶解温度为55℃。)糯性玉米淀粉糊,在灭酶后添加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为0.218%、蔗糖酯为0.120%、EDTA-2Na为0.020%)至糯玉米粥中,令其稳定性达到95%,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糯玉米粥进行风味调配,经过感官鉴定确定糯玉米粥最佳配方为糯玉米添加量为26.7%,糖浓度为8%,VC添加量为0.06%。感官评分为94.4,与市售八宝粥基本相当,其固形物含量为55.1%、可溶固形物含量为7.42%、p H为6.25,符合国家标准八宝粥罐头准则GB/T31116-2014。
柳洪伟[6](2019)在《糯玉米优质高效种植管理及加工利用》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糯玉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菜肴。糯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易消化吸收、饲用价值高、用途广泛和种植效益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提高种植者和加工者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有着重要意义。1选地整地
白宁[7](2019)在《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文中研究说明糯玉米营养丰富,既可煮熟嫩穗鲜食,也可根据不同用途加工成多种糯玉米系列食品,粮蔬兼用。下面介绍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去苞叶→预煮→脱粒→装罐→配汤料→排气封罐→杀菌→保温→打验贴标→成品。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选择籽粒已完全长
郑绍虎,方成刚,姚文华[8](2018)在《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研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玉米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甜糯玉米因其色彩鲜艳、营养物质丰富和用途广泛等优点,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调整农作物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适用于加工出口的主要农作物。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加工甜糯玉米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甜糯玉米加工工艺进行探讨。
范瑞,翟广谦,董立红,陈永欣,李文和[9](2018)在《花青素玉米品种晋糯10号的开发利用》文中认为花青素玉米晋糯10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种子黄色,F1果穗黑色;该品种生育期短,抗病性强,适应性广;F1果穗穗型美观,营养丰富,其中粗蛋白9.93%,粗脂肪3.95%,粗淀粉73.50%,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9.46%,硒(se)0.02 mg/kg,花青素392.6 mg/kg,其中氯化矢车菊素334 mg/kg,芍药素58.6 mg/kg。该品种用途广泛,其鲜果穗、干籽粒、秸秆等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深加工开发利用。
李爱群,梁彬霞[10](2016)在《甜玉米食品的国内外加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甜玉米作为新型食品,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发展,通过简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甜玉米食品加工技术、相关加工设备及新产品研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发展我国特种玉米产业的前景,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参考。
二、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甜玉米概述 |
1.1.1 甜玉米简介 |
1.1.2 甜玉米的营养价值 |
1.1.3 我国甜玉米种植情况和地域特色 |
1.2 甜玉米国内外加工现状 |
1.2.1 甜玉米国外加工利用现状 |
1.2.2 甜玉米国内加工利用现状 |
1.2.3 甜玉米研究现状 |
1.3 软包装食品 |
1.3.1 软包装食品概述 |
1.3.2 软包装食品发展现状 |
1.4 果脯蜜饯的加工与发展 |
1.4.1 果脯蜜饯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
1.4.2 我国果脯蜜饯行业发展现状 |
1.5 即食食品 |
1.6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2 本课题的创新性 |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营养品质分析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水分含量测定 |
2.2.2 粗蛋白含量测定 |
2.2.3 脂肪含量测定 |
2.2.4 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测定 |
2.2.5 粗纤维含量测定 |
2.2.6 灰分含量测定 |
2.2.7 氨基酸组分含量测定 |
2.2.8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水分含量 |
2.3.2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粗蛋白含量 |
2.3.3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脂肪含量 |
2.3.4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 |
2.3.5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粗纤维含量 |
2.3.6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灰分含量 |
2.3.7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氨基酸组分含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加工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3.2.1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工艺流程 |
3.2.2 操作要点 |
3.3 试验设计 |
3.3.1 预煮时间对甜玉米粒酶活性的影响 |
3.3.2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护色处理试验 |
3.3.3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硬化浸泡试验 |
3.3.4 煮制时间对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质构的影响试验 |
3.3.5 不同添加量的食盐对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感官品质评分试验 |
3.3.6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杀菌保藏试验 |
3.3.7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商业无菌检验 |
3.4 测定方法 |
3.4.1 酶活性鉴定 |
3.4.2 色度指标测定 |
3.4.3 质构仪测定 |
3.4.4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感官品质评分方法 |
3.4.5 电子舌味觉值测定 |
3.4.6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预煮时间对甜玉米粒酶活性的影响 |
3.5.2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护色处理试验 |
3.5.3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硬化浸泡试验 |
3.5.4 煮制时间对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感官评分的影响 |
3.5.5 食盐添加量对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感官评分的影响 |
3.5.6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工艺优化 |
3.5.7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配料添加量优化 |
3.5.8 不同杀菌工艺的研究 |
3.5.9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电子舌味觉值分析 |
3.5.10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商业无菌检验结果 |
3.5.11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保质期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糖甜玉米蜜饯的加工工艺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4.2.1 低糖甜玉米蜜饯工艺流程 |
4.2.2 操作要点 |
4.3 试验设计 |
4.3.1 甜玉米粒热烫试验 |
4.3.2 甜玉米蜜饯护色处理试验 |
4.3.3 甜玉米蜜饯填充技术试验 |
4.3.4 煮制渗糖对渗糖率的影响试验 |
4.3.5 烘烤条件对甜玉米蜜饯色泽变化的影响 |
4.3.6 低糖甜玉米蜜饯工艺优化 |
4.3.7 微波灭菌对低糖甜玉米蜜饯的保藏试验的影响 |
4.4 测定方法 |
4.4.1 水分含量测定 |
4.4.2 总糖测定 |
4.4.3 色度指标测定 |
4.4.4 失重率测定 |
4.4.5 菌落总数测定 |
4.4.6 渗糖率测定 |
4.4.7 保水性测定 |
4.4.8 电子舌味觉值测定 |
4.4.9 低糖甜玉米蜜饯感官品质评分方法 |
4.4.10 数据处理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不同热烫条件对低糖甜玉米蜜饯渗糖率的影响 |
4.5.2 护色对甜玉米效果试验 |
4.5.3 甜玉米蜜饯填充技术的研究 |
4.5.4 煮制时间对渗糖效果的影响 |
4.5.5 浸渍时间对渗糖效果的影响 |
4.5.6 烘烤条件对甜玉米蜜饯色泽的影响 |
4.5.7 低糖甜玉米蜜饯的工艺优化 |
4.5.8 微波杀菌的保藏性研究 |
4.5.9 低糖甜玉米蜜饯的电子舌味觉值分析 |
4.5.10 产品质量分析 |
4.5.11 低糖甜玉米蜜饯的保质期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不同处理方式甜玉米的营养成分测定与结论 |
5.1.2 即食软包装甜玉米粒的研制结论 |
5.1.3 低糖甜玉米蜜饯的研制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鲜食玉米原汁制备工艺与品质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鲜食玉米概论 |
1.2 鲜食玉米的加工利用现状 |
1.3 鲜食玉米制汁加工与研究进展 |
1.3.1 玉米饮料制品 |
1.3.2 玉米制汁原料适宜性研究 |
1.3.3 鲜食玉米制汁工艺技术研究 |
1.4 鲜食玉米加工中风味变化与调控 |
1.4.1 鲜食玉米中的风味成分 |
1.4.1.1 挥发性风味成分 |
1.4.1.2 非挥发性风味成分 |
1.4.2 鲜食玉米加工中的风味调控 |
1.5 果蔬汁加工发展趋势 |
1.6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鲜食玉米品种和成熟度制汁性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百粒重的测定 |
2.2.2 水分含量的测定 |
2.2.3 出汁率的测定 |
2.2.4 玉米原汁的制作 |
2.2.5 pH的测定 |
2.2.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2.2.7 游离糖的测定 |
2.2.8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2.2.9 呈味核苷酸含量的测定 |
2.2.10 玉米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
2.2.11 感官评价 |
2.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鲜食玉米类型、品种对玉米制汁的影响 |
2.3.2 鲜食玉米成熟度对玉米制汁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处理对鲜食玉米原汁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备 |
3.1.3 主要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处理 |
3.2.2 不同冻结条件的玉米原汁 |
3.2.3 不同解冻温度的玉米原汁 |
3.2.4 出汁率的测定 |
3.2.5 pH的测定 |
3.2.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3.2.7 游离糖的测定 |
3.2.8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3.2.9 呈味核苷酸含量的测定 |
3.2.10 玉米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
3.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抑酶预处理对鲜食玉米制汁的影响 |
3.3.2 冻融条件对鲜食玉米原汁品质的影响 |
3.3.3 不同解冻方式对鲜食玉米原汁品质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灭菌方式对鲜食玉米原汁风味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处理 |
4.2.2 pH的测定 |
4.2.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2.4 游离糖的测定 |
4.2.5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4.2.6 呈味核苷酸含量的测定 |
4.2.7 玉米挥发性成分的萃取 |
4.2.8 模糊综合评判 |
4.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灭菌方式对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3.2 不同灭菌方式对游离糖的影响 |
4.3.3 不同灭菌方式对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4.3.4 不同灭菌方式对呈味核苷酸的影响 |
4.3.5 不同灭菌方式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4.3.6 感官评定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 全文结论 |
二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晋鲜糯”玉米系列品种高效种植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晋鲜糯系列玉米及特征特性 |
1.1 早熟黄色糯玉米晋单(糯)41号 |
1.2 优质白糯玉米晋鲜糯6号 |
1.3 富硒高蛋黑色糯玉米晋糯8号 |
1.4 优质黑糯玉米晋糯10号 |
1.5 优质高产黑糯玉米晋糯20号 |
2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2.1 隔离种植 |
2.2 保浇水地 |
2.3 适期播种 |
2.4 合理密植 |
2.5 间作套种 |
2.5.1 早+早+早(甜糯玉米)+秋菜模式 |
2.5.2 瓜、菜+(中、晚)甜糯玉米共生模式 |
2.5.3 甜糯玉米套种早熟马铃薯复播西葫芦(1年3作) |
2.6 合理施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
2.7 适期采收、及时上市或加工 |
3 晋鲜糯玉米多途径利用 |
3.1 鲜嫩果穗直接出售 |
3.2 整穗速冻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 |
3.3 加工罐头 |
3.4 制作特色食品 |
3.5 用于酿造 |
3.6 加工淀粉和淀粉糖 |
3.7 保健饮料 |
3.8 提取色素 |
3.9 秸秆利用 |
4 甜糯玉米保鲜加工技术 |
4.1 速冻保鲜加工技术 |
4.1.1 原料采收 |
4.1.2 剥皮、去花丝 |
4.1.3 选穗 |
4.1.4 清洗 |
4.1.5 漂烫 |
4.1.6 预冷 |
4.1.7 速冻 |
4.1.8 包装 |
4.1.9 低温冻藏 |
4.2 真空包装保鲜加工技术 |
4.2.1 原料采收、剥皮、去花丝、清洗 |
4.2.2 选穗分级 |
4.2.3 装袋 |
4.2.4 真空密封 |
4.2.5 杀菌 |
4.2.6 反压冷却 |
4.2.7 保温检查 |
4.2.8 常温贮存 |
5 结论 |
(4)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糯玉米的起源 |
2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 |
3 糯玉米的综合利用 |
3.1 鲜穗上市和速冻保鲜 |
3.2 食品加工 |
3.3 酿酒 |
3.4 饲用 |
3.5 工业用途 |
4 糯玉米的发展前景 |
(5)糯性玉米淀粉糊抗老化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糯玉米生产及加工利用 |
1.1.1 糯玉米 |
1.1.2 糯玉米制品及其加工利用现状 |
1.1.3 糯性玉米淀粉 |
1.2 糯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 |
1.2.1 淀粉的糊化 |
1.2.2 淀粉的老化 |
1.3 国内外淀粉抗老化的方法研究进展 |
1.3.1 酶法修饰 |
1.3.2 物性修饰 |
1.3.3 化学修饰 |
1.4 即食方便粥 |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酶法改性对糯性玉米淀粉糊抗老化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α-淀粉酶对糯性玉米淀粉糊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 |
2.3.2 β-淀粉酶对糯性玉米淀粉糊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 |
2.3.3 复合酶制剂的响应面分析 |
2.3.4 酶改性前后糯性玉米淀粉糊流变特性分析 |
2.3.5 酶改性前后糯性玉米淀粉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添加剂对糯性玉米淀粉糊抗老化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检测指标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一添加剂对淀粉糊稳定性影响 |
3.3.2 复合添加剂对糯性玉米淀粉糊稳定性的响应面分析 |
3.3.3 响应面试验优化稳定剂配方的验证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抗老化应用试验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淀粉酶和添加剂在糯玉米粥中的抗老化应用试验 |
4.3.2 糯玉米粥风味调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4.3.3 糯玉米粥风味调配的正交试验结果 |
4.3.4 理化指标检验 |
4.3.5 抗老化指标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糯玉米优质高效种植管理及加工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地整地 |
2 隔离种植 |
3 适时播种 |
4 施肥 |
5 田间管理 |
6 病虫害防治 |
7 深加工技术 |
7.1 速冻和真空保鲜 |
7.2 加工罐头 |
7.3 制作特色食品 |
7.4 用于酿造 |
7.5 加工淀粉和淀粉糖 |
(7)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艺流程 |
二、工艺要点 |
1. 原料选择。 |
2. 原料预煮。 |
3. 脱粒去杂。 |
4. 配汤装罐。 |
5. 排气封罐。 |
6. 杀菌。 |
7. 保温。 |
(8)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研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甜糯玉米的加工特点 |
1.1 糯玉米的加工特点 |
1.2 甜玉米的加工特点 |
2 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的研究 |
2.1 原料质量 |
2.2 冷藏保鲜 |
2.3 烫漂 |
2.4 冷却 |
2.5 真空软包装 |
2.6 高温杀菌 |
3 结束语 |
(9)花青素玉米品种晋糯10号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特性特性 |
1.1 黑色特别 |
1.2 性状突出 |
1.3 营养成分丰富 |
1.4 生育期适中 |
1.5 抗性强、适应性广 |
2 开发利用 |
2.1 鲜果穗销售 |
2.2 整穗速冻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 |
2.3 罐头食品开发 |
2.4 深加工产品开发 |
2.4.1 糯玉米粉 |
2.4.2 糯玉米片 |
2.4.3 糯玉米粥 |
2.4.4 糯玉米面条 |
2.5 特色花青素糯玉米酒开发 |
2.6 功能性饮品开发 |
2.7 秸秆开发 |
(10)甜玉米食品的国内外加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甜玉米简介 |
1.1 概述 |
1.2 种类 |
1.3 营养价值 |
1.4 经济价值 |
1.5 国内外加工状况 |
2 甜玉米国外加工技术现状 |
2.1 国外甜玉米的主要加工食品品种 |
2.2 国外甜玉米食品的主要加工技术[15] |
2.2.1 甜玉米罐头加工技术 |
(1) 甜玉米粒罐头。甜玉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因其食用、贮藏和运输方便, 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
(2) 甜玉米羹罐头。原料选用乳熟期的甜玉米, 经脱粒、刮浆、预煮等加工工序制成含玉米粒、可以直接食用的粥状产品, 但一般配以辅料烹调加工成汤类食品者居多。 |
(3) 软包装甜 (糯) 玉米穗罐头。软包装甜 (糯) 玉米穗罐头, 包装材料选用塑料复合薄膜与铝箔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 经真空密封包装、高温杀菌、保温检验等工序制作而成, 因其包装材料区别于传统罐头硬质材料, 产品轻, 便于携带与开启。与速冻玉米相比, 更有可以常温保存的优点。 |
(4) 甜玉米笋罐头。甜玉米笋罐头, 是以未成熟的、呈笋状的幼嫩甜玉米果穗为原料而生产的罐头。 |
2.2.2 速冻甜玉米食品加工技术 |
(1) 速冻甜玉米粒。速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料放在速冻机内, 使组织内水分快速冻结, 形成针状小冰晶直径小于100μm, 并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组织中, 不损伤细胞组织, 解冻后的水分能迅速被细胞吸收, 汁液流水少, 较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料的色、形、味。目前, 在甜玉米加工生产中, 速冻的主要产品是玉米粒和玉米穗。 |
(2) 速冻甜 (糯) 玉米穗。 |
2.3 国外甜玉米食品加工主要技术装备 |
2.3.1 甜玉米罐头食品加工主要技术装备 |
2.3.2 速冻甜玉米食品加工主要技术装备 |
3 国内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3.1 国内甜玉米的主要加工食品品种 |
3.2 国内甜玉米食品的主要加工技术 |
3.2.1 甜玉米饮料加工技术 |
3.2.2 甜玉米脆片 |
3.2.3 甜玉米蜜饯 |
4 展望 |
四、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包装甜玉米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 丁聪.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2]鲜食玉米原汁制备工艺与品质调控[D]. 沈凌雁. 扬州大学, 2020(05)
- [3]“晋鲜糯”玉米系列品种高效种植与利用[J]. 董立红,陈永欣,翟广谦,范瑞,李文和,阮福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2)
- [4]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J]. 任艳,郑常祥,徐建霞,沈佳奇. 农技服务, 2019(09)
- [5]糯性玉米淀粉糊抗老化研究与应用[D]. 武庆阔.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糯玉米优质高效种植管理及加工利用[J]. 柳洪伟. 吉林蔬菜, 2019(04)
- [7]糯玉米鲜粒罐头制作工艺[J]. 白宁. 农村新技术, 2019(02)
- [8]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研究的探讨[J]. 郑绍虎,方成刚,姚文华. 南方农机, 2018(22)
- [9]花青素玉米品种晋糯10号的开发利用[J]. 范瑞,翟广谦,董立红,陈永欣,李文和.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0)
- [10]甜玉米食品的国内外加工技术分析[J]. 李爱群,梁彬霞. 农产品加工,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