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肺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伍湛[1](2021)在《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背景重症肺炎的预后差,死亡率高达17%-49%。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2%。目前针对病毒性肺炎的研究多关注于轻症患者,关于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相关报道较少。而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与临床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目的明确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构成。探索咽拭子、ETA、BALF三种标本检测结果的异同。探索呼吸道病毒阳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2019年03月1日至2020年06月30日期间,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共115例。在入组48小时内及第7天,同时取患者咽拭子、气管内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2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记录其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检测呼吸、心脏、肝肾、凝血、感染、免疫功能、胸部影像学等指标。随访入组后90天生存情况。主要终点:90天生存情况。次要终点包括:机械通气天数、ICU滞留天数、全院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最终得出结果:重症肺炎病原学构成、三种不同部位气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异同、病毒阳性与预后关系。结果1.2019年03月1日至2020年06月30日共入组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115例,其中呼吸道病毒阳性的患者人数69(60.00%)。2.呼吸道病毒中,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是:人巨细胞病毒43人(37.39%),腺病毒13人(11.30%),流行性感冒病毒A型H1N120096人(5.22%)等。19人(16.52%)合并两种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1人(0.87%)合并三种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8人(6.96%)出现医院内新检出病毒。3.采集不同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病毒阳性率:BALF近似于ETA>咽拭子。病毒载量:BALF>ETA>咽拭子。Ct值:咽拭子>ETA(29.45(27.51-36.11)vs.19.79(20.79-31.66),P=0.001);ETA>BALF(27.02±7.13vs.24.16±6.07,P=0.04);咽拭子>BALF(27.96±4.17 vs.23.42±7.17,P=0.02)。4.病毒阳性组的90天死亡率27.54%,病毒阴性组的90天死亡率32.61%,二者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病毒阳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天数(32.00(13.00-60.00)vs.17.00(10.00-34.25),P=0.02)、ICU滞留天数(36.00(17.00-60.50)vs.22.00(12.75-38.00),P=0.02)、总住院天数(51.00(34.50-77.50)vs.32.00(21.00-58.25),P<0.01)、住院总费用(万元)(28.88(10.32-55.06)vs.17.02(6.67-45.68),P=0.04)均比病毒阴性组长/高。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60%患者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及病毒载量较高。与病毒阴性组比较,病毒阳性组患者虽然90天死亡率没有差异,但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
刘伟华[2](2021)在《血清CMV-IgM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IgM(Cytomegalovirus antibody IgM,CMV-IgM)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6月—2020年1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IPF患者,共纳入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后血清CMV-IgM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CMV-IgM阳性患者21例(CMV-IgM阳性组)、血清CMV-IgM阴性患者65例(CMV-IgM阴性组),并且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白细胞计数(WBC),并对CMV-IgM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高分辨率CT(HRCT)评分比较。结果:IPF患者CMV-IgM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gM阳性组CRP、D-Dimer、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CMV-IgM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gM阳性组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CMV-IgM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gM阳性组DLCO%pred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gM阳性组HRCT评分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IPF患者CMV-IgM阳性率比正常对照组高,CMV-IgM阳性组的IPF患者CRP、D-Dimer、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HRCT评分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DLCO%pred降低,CMV感染可能与IPF密切相关。
徐露[3](2021)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总结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2.总结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出院后发生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院儿科住院的48例腺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并对其中47名的顺利出院的患儿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收集的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既往有无特异性疾病史、临床症状、有无并发症发生、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丙种球蛋白、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患儿出院后的随访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相关的资料、相关治疗方式、影像学检查等资料。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腺病毒肺炎出院后发生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结果:1.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特点:高热(100%)、咳嗽(95.7%)、喘息(46.8%)是重症腺病毒肺炎主要的临床症状。85%的患者热程大于7天。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60.4%患者有各种并发症。23%患者为肺内并发症,以胸腔积液最多见。48%患者合并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受累最为多见。77%的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以合并支原体感染者最多,占52%。主要影像学改变为:肺实变为82.9%,其中25.5%为大叶性肺实变,絮状影和团簇状影分别为53%和25.5%,41.7%的患者可同时见到多种影像学改变,60%的患者可见双肺受累。使用干扰素雾化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肺部并发症(P=0.002).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P=0.000),发生反复喘息的比例更低(P=0.036)。2.重症腺病毒肺炎的随访及预后:本研究中,1名患儿住院期间死亡。47名腺病毒肺炎患儿顺利出院。随访发现18(37.5%)名患者出现反复喘息的症状。其中,10名患儿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80%的BO患者可以在重症肺炎出院后3个月内诊断。出院9月后,大部分BO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胸部影像学改变有好转。仅1名患儿在随访近1年半的时间里仍有反复喘息的临床表现,多次呼吸道感染病史。其余8例反复喘息的患者,临床症状均在1年内控制,中位时间为4.5月。3.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住院时间长和使用丙种球蛋白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腺病毒肺炎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长期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病情早期多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非特异性表现,白细胞计数、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增高,极易与细菌性肺炎相混淆,并造成抗病毒治疗滞后。腺病毒肺炎也需要与COVID-19肺炎相鉴别,二者早期影像学检查也有相似部分。因此,早期病原学的检测则十分重要。mNGS可以弥补传统病原体检测的不足。重症腺病毒肺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多为经验性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出院后易发生反复喘息等症状,SAP患者的出院后随访需要高度重视呼吸道表现。出院后3月以内为BO诊断的高峰期。胸部HRCT和肺功能检测可以帮助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状态。在本研究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长期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该结论仍需要更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课题组[4](2020)在《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文中认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在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中相当普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如眼部、肺部、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巨细胞病毒病(cytomegalovirus disease, CMVD),播散性感染亦相当常见,具有高致残性和高致死性的特点.与免疫正常人群感染CMV后多呈隐性感染不同,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AIDS/CMVD)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且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指南性文献可供参考.本共识在综合现有文献与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就AIDS/CMVD的流行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徐华[5](2020)在《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LRI)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HCMV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LRI住院治疗、且住院期间进行支气管镜诊治时获取BALF的61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并将采集的BALF送实验室进行多病原学检测以及HCMV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根据BALF核酸定量检测HCMV结果,分成HCMV阳性检出组和HCMV阴性检出组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1.611 例 LRI 患儿的 BALF 中,HCMV 阳性检出率为 30.77%(188/611)。HCMV阳性检出组男性明显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HCMV阴性检出组,其中≤1岁患儿HCM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HCMV阳性检出组非人工喂养明显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ALF HCMV阳性检出组春季检出率最高为40.38%(63/156),其次是冬季34.58%(37/107),季节间阳性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在发热、热峰、喘息、肺部干啰音、喉气管软化与HCMV阴性检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入院前病程>4周比例明显多于HCMV阴性检出组患儿;HCMV阳性检出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长于HCMV阴性检出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CMV阳性检出组外周血WBC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CRP低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ALT>35U/L的患儿占22.34%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11.58%;HCMV阳性检出组AST>67U/L为13.30%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6.86%;HCMV阳性检出组TB值>17.1umol/L占3.72%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0.71%;HCMV阳性检出组CKMB值>3.7U/L占38.83%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14.89%。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HCMV阳性检出组80.32%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明显多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53.43%,HCMV阳性检出组11.70%临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明显少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40.66%,HCMV阳性检出组2.13%有胸腔积液明显少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 10.87%,P<0.05。6.HCMV阳性检出组混合细菌感染明显高于阴性检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LRI BALF HCMV检测中阳性检出率为30.77%,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HCMV感染在≤1岁患儿中较多见。2.非人工喂养方式传染HCMV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HCMV检出率春季最高、其次是冬季。3.HCMV感染的患儿入院前病程迁延(长)、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而发热现象少见且以低热及中等热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肺部干啰音,HCMV感染导致的LRI诊断以支气管肺炎为多,同时可累及肝脏及心脏。4.单纯HCMV可引起儿童LRI,也可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最易混合细菌感染。5.BALF标本HCMV阳性对准确反映感染部位、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性HCMV感染可能有更可靠的临床价值。
程素芬[6](2020)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enio,PJ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肾移植受者相关风险因素及发生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以利于早期采取有效防治,降低移植术后PJP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共收集22例肾移植术后确诊为PJP患者资料,将其设置为病例组;根据22例肾移植术后PJP患者移植时间(前后2月)按照1:4的比例[1]挑选88例未发生PJP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研究肾移植患者相关变量对肾移植术后PJP发生的影响及两医院PJ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肾移植受者相关风险因素及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PJP组,1.36±2.57非PJP组,4.94±1.70)、血透时间(PJP组20±19.104,非PJP组,1.9±6.51,)、术前透析方式(术前腹透PJP组45.5%,非PJP组81.8%)、高血压病史(PJP组63.6%,非PJP组22.7%)、既往CMV病毒感染史(PJP组45.5%,非PJP组1.1%,)、血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抗体(阳性PJP组63.6%,非PJP组21.6%)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P=0.001),既往CMV感染史(P=0.008)是PJ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中,PJP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使用磺胺时间、术前血透时间、术前透析方式、高血压病史、既往CMV感染史、血清CMV抗体检测;其中预防使用磺胺时间、既往CMV感染史是肾移植术后PJ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清CMV-IgM、CMV-IgG抗体效价增高时建议延长预防性使用磺胺药物时间。肾移植术后PJP患者期待以移植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共同诊治,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痛苦、经济负担及药物毒副作用。
顾鹏[7](2020)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耶氏肺孢子菌(Pj)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在HIV感染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可引起致命性的肺孢子菌肺炎(PCP)。肾移植术后和部分肾病患者因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PCP在此类患者中并不少见,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启动PCP的特异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但目前PCP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仍较困难。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作为新兴的病原检测技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本研究通过mNGS检测肾脏病合并PCP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评价mNGS在外周血中对PC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因肾脏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合并弥漫性肺部感染、临床拟诊为PCP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临床确诊为其它病原导致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mNGS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病原种类和序列,评价mNGS对PCP的检测效能,并比较mNGS与传统临床诊断PCP方法(真菌G联合乳酸脱氢酶检测)的效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送检外周血样本37份,所有样本均在72小时内得出检测结果。其中35份样本检出耶氏肺孢子菌的序列,有31例样本同时检出了其他种类的病原序列:其中19例检出巨细胞病毒,6例EB病毒,5例单纯疱疹病毒,7例细环病毒。8例样本检出了细菌序列,包括2例葡萄球菌属,2例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各1例,4例不常见的菌属。对照组25份血液样本中Pj序列均为阴性。mNGS诊断PCP的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100%;观察组有33例患者的真菌G联合乳酸脱氢酶检测(BG/LDH)结果阳性,4例患者病程中多次复测检测真菌G试验为阴性,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BG/LDH为阳性。BG/LDH诊断PCP的敏感性为89.19%,特异性为56.0%。结论:mNGS用于Pj检测,具有准确性、简单性、无创性等特点,与诊断PCP的传统方法(BG/LDH)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还能够在检出Pj的同时发现其他病原,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方向,对肾脏病合并PCP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玲[8](2020)在《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合并有基础疾病、存在免疫抑制及发展为重症肺炎的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微生物分布、病原学诊断及对临床诊疗策略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并完善了支气管镜和NGS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本纳入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63例,合并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13例,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28例,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肺泡灌洗液NG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三种不同特征的肺部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分布中,细菌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为主;真菌分布中念珠菌属在三者中都占据主要地位,但在合并免疫抑制患者中肺孢子菌属最常致病;在三种不同特征的肺部感染患者中EB病毒检出率均为最高,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腺病毒的致病率最高。相较于传统实验室培养,NGS在三种不同特征肺部感染的病原体阳性率中均显示出优势:伴有基础疾病患者(66.67%vs19.05%,p<0.001)),合并免疫抑制患者(69.23%vs 15.38%,P=0.015),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78.57%vs 32.14%,P=0.001),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三种不同特征的肺部感染患者中NGS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7%vs69.23%vs78.57%P=0.517)。另外,本研究发现NGS结果在合并基础疾病及发展为重症肺炎的肺部感染患者中对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8.10%、53.57%),相比之下,在合并免疫抑制的肺部感染患者中仅23.08%的患者导致了治疗策略的改变,三者在导致临床治疗策略改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0%vs 53.57%vs23.08%,P=0.001)结论:1.在三种不同特征的肺部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分布中,细菌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为主;真菌中都显示念珠菌属占据重要地位,但合并免疫抑制患者中肺孢子菌属最常致病;在三者中EB病毒检出率均为最高,但在重症肺炎中腺病毒致病率最高。2.NGS在三种不同特征的肺部感染患者中均具有优于传统实验室培养的病原学诊断意义,尤其在合并基础疾病及重症肺炎患者中。3.相比于合并免疫抑制,NGS结果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及发展为重症肺炎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更具有指导意义。
王家卉[9](2020)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混合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用于病原体检测的先进技术。然而,有关肺部混合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应用的报道仍然很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致力于评估该方法在肺部混合感染诊断及特别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肺部感染病例。所有的病例都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了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肺活检标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组织病理学实验室。一部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培养好氧细菌、厌氧细菌、真菌、病毒和分枝杆菌,一部分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和涂片等。其余标本保存在-80°C冰箱,用于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肺部混合感染诊断中的灵敏度远高于传统检测方法(97.2%vs 13.9%;P<0.01),但特异度却相反(63.2%vs 94.7%;P=0.07)。55例病例中,共有5例(9.1%)病例的传统检测方法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皆为肺部混合感染,共有3例(5.5%)病例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结果一致。根据我们的数据,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检测到更多种类的病原体。特别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应用改善了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率。在传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28例病例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产生病原体阴性结果4例,单一病原体阳性5例,多种病原体阳性19例。在传统检测方法鉴定为单一感染的21例病例中,2例病例的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与传统检测结果一致。另有13例样本检测结果部分一致,其中6例通过培养分别鉴定为卡式肺孢子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阳性。但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到更多的病原体。在其他6例患者中,传统检测方法的结果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结果矛盾。被传统检测方法确定为混合感染的6例病例中,有1例样本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与传统检测结果一致,有4例样本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与传统检测结果部分一致。总之,即使在传统检测方法确定为肺部混合感染的样本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无需任何预先假设就可以鉴定常见和罕见的病原体。在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中,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鉴定出的5种病原体(脓肿分枝杆菌、根霉、副流感嗜血杆菌、微小根毛霉和肺炎链球菌),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为阴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31例(56.4%)病例中检测到了真菌,而传统检测方法中只有10例(18.2%)相同的病例结果为真菌阳性。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到的最常见病原体是人巨细胞病毒,其次是卡氏肺孢子虫、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烟曲霉。由于卡式肺孢子菌在本研究中的检出率很高,我们继续研究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应用于卡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的表现。在肺泡灌洗液的标本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卡式肺孢子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和97.2%;对于肺活检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9.1%。灵敏度的比较中,肺泡灌洗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70.0%VS.35.0%;P=0.039)和肺活检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75.0%VS.35.0%;P=0.021)均显着高于六胺银染色的结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序列数≤100的病例从疾病发作到样本采集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序列数>100的病例更长(10 VS.5天;P=0.038)。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是一种在肺部混合感染中检测致病菌的先进技术,在诊断速度、灵敏度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陈一波[10](2020)在《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全球普遍流行,严重威胁免疫力低下人群和新生儿身体健康。因其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在临床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收集艾滋病合并HCMV感染患者样本、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HCMV感染患者样本和流产妇女样本,分析所感染HCMV g B(UL55)、g N(UL73)、g O(UL74)三种包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探讨具有不同基因型糖蛋白的HCMV对疾病病程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通过提取样本HCMV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多重巢式PCR法及RFLP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各糖蛋白基因亚型。并且对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建立进化树分析它们的同源关系,了解高变区域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我们发现多种HCMV基因型混合感染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更低,多种HCMV基因型混合感染很可能削弱艾滋病患者免功能。与普通流产患者相比,胎停流产患者HCMV检出率更高,且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的g N4基因型检出率较高。COPD患者HCMV多重混合感染率是三种疾病中最高的。说明在临床上HCMV的多重混合感染并不少见,对患者病程有不利影响。包膜糖蛋白基因呈现出多态性,在高变区变化十分明显,也因此分出许多亚型。但没有发现某种亚型对病毒毒力有影响,也未表现出地理区域性差异。对HCMV体外研究方面,在HCMV跨物种感染TSDF细胞的基础上,对病毒导致的细胞凋亡进行凋亡抑制实验,探究凋亡对HCM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特异性十分苛刻的HCMV很难在其他物种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所导致的细胞凋亡可能只是这复杂机制中的一小部分,仅抑制凋亡无法实现帮助HCMV跨物种感染。总之,HCMV在临床上的感染需要被重视,尤其是多重毒株感染患者。因为HCMV的多重感染会加剧病情的恶化,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更大威胁。另外,HCMV跨物种感染细胞所致的TSDF凋亡可以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但仅抑制细胞的凋亡似乎对病毒的复制增殖没有帮助,需要更深入的探究物种特异性机制。
二、感染性肺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染性肺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病例收集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三、研究对象 |
四、实验材料、方法和过程 |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腺病毒肺炎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血清CMV-IgM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可能机制以及高危因素 |
参考文献 |
(4)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概况 |
1.2 传染源 |
1.3 传播途径 |
1.4 易感人群 |
2 病原学特点与发病机制 |
2.1 病原学特点 |
2.2 发病机制 |
3 临床表现 |
3.1 CMV病毒血症 |
3.2 CMVR |
3.3 CMV结肠炎 |
3.4 CMV食管炎 |
3.5 CMV脑炎 |
3.6 CMV肺炎 |
4 实验室检查 |
4.1 核酸检测 |
4.2 抗体检测 |
4.3 抗原检测 |
4.4 病毒分离培养 |
4.5 电镜检查 |
4.6 组织病理学检查 |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
5.1 CMV病毒血症 |
5.2 CMVR |
5.3 CMV结肠炎 |
5.4 CMV食管炎 |
5.5 CMV脑炎 |
5.6 CMV肺炎 |
6 治 疗 |
6.1 CMV病毒血症 |
6.1.1 抗CMV治疗 |
6.1.2 ART |
6.2 CMVR |
6.2.1 抗CMV治疗 |
6.2.2 ART |
6.3 CMV结肠炎及食管炎 |
6.3.1 抗CMV治疗 |
6.3.2 ART |
6.4 CMV脑炎 |
6.4.1 抗CMV治疗 |
6.4.2 ART |
6.5 CMV肺炎 |
6.5.1 抗CMV治疗 |
6.5.2 ART |
7 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的处理 |
8 CMV-IRIS |
9 CMVD的预防 |
(5)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主要实验室试剂及设备 |
三、方法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一般情况比较 |
2.HCMV阳性检出组四季分布 |
3.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临床症状比较 |
4.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实验室检测比较 |
5.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临床疾病诊断比较 |
6.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多病原学检测结果 |
7.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与阴性检出组患儿多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 |
8.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治疗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巨细胞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病原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6)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资料收集与分组 |
2.3 观察指标及定义 |
2.4 免疫抑制方案 |
2.5 PCP诊断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3.2 PJP组与非PJP组间分析 |
3.2.1 对PJP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
3.2.2 对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
3.3 两医院PJP患者相关变量分析 |
3.3.1 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段 |
3.3.2 两医院PJP患者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肺孢子菌肺炎与诊断方法 |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病原学诊断中的发展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与仪器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入选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相关定义 |
3.试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参考文献 |
(8)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9)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混合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混合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组患者 |
1.1.2 入组条件及排除条件 |
1.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1.2.1 主要仪器和材料试剂 |
1.2.2 术前准备 |
1.2.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1.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1.3.1 核酸的提取 |
1.3.2 测序文库的制备 |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1.4 高碘酸-希夫染色 |
1.4.1 组织石蜡包埋 |
1.4.2 染色 |
1.5 抗酸染色 |
1.6 六胺银染色 |
1.6.1 组织石蜡包埋 |
1.6.2 染色 |
1.7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
1.8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
1.9 革兰氏染色 |
1.10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特征和检测结果 |
2.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与传统检测方法在肺部混合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
2.2.1 肺部混合感染与肺部非混合感染诊断的比较 |
2.2.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与常规检测之间的一致性 |
2.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在病原体检测中的比较 |
2.3.1 通过传统检测方法确定的病原体阴性病例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诊断效率 |
2.3.2 通过传统检测方法确定的单一病原体感染病例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诊断效率 |
2.3.3 通过传统检测方法确定的混合病原体感染病例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诊断效率 |
2.4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到的病原体 |
3 讨论 |
4 小结 |
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卡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组患者 |
1.1.2 入组条件及排除条件 |
1.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1.2.1 主要仪器和材料试剂 |
1.2.2 术前准备 |
1.2.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1.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1.3.1 核酸的提取 |
1.3.2 测序文库的制备 |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1.4 高碘酸-希夫染色 |
1.4.1 组织石蜡包埋 |
1.4.2 染色 |
1.5 抗酸染色 |
1.6 六胺银染色 |
1.6.1 组织石蜡包埋 |
1.6.2 染色 |
1.7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
1.8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
1.9 革兰氏染色 |
1.10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果 |
2.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六胺银染色在卡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第一章 绪论 |
1.1 HCMV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
1.1.1 研究历史 |
1.1.2 研究进展 |
1.1.3 研究现状 |
1.2 HCMV的流行病学 |
1.2.1 HCMV的传播 |
1.2.2 HCMV感染的发病机制 |
1.3 免疫机制 |
1.3.1 免疫反应和调节 |
1.3.2 免疫逃逸 |
1.4 与HCMV相关的疾病 |
1.4.1 AIDS病 |
1.4.2 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获得性感染 |
1.4.3 孕产妇与先天性感染 |
1.4.4 慢性疾病 |
1.5 HCMV病毒的结构 |
1.5.1 病毒粒子结构 |
1.5.2 HCMV包膜与糖蛋白基因型 |
1.6 HCMV的生物学特性 |
1.6.1 病毒特性 |
1.6.2 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
1.6.3 HCMV复制途径 |
1.7 HCMV研究常用动物模型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型与病程相关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产物与标准曲线 |
2.4.2 艾滋病合并HCMV感染患者结果分析 |
2.4.3 流产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 |
2.4.4 COPD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 |
2.4.5 艾滋病、流产、COPD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HCMV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PCR产物纯化 |
3.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3.3 T-A克隆 |
3.3.4 克隆阳性检测 |
3.3.5 测序与分析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HCMV感染TSDF所致凋亡的抑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试剂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HCMV Towne BAC病毒培养 |
4.3.2 树鼩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TSDF的获取 |
4.3.3 最适药物使用浓度的确定 |
4.3.4 药物抑制凋亡试验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TSDF细胞培养的优化 |
4.4.2 凋亡抑制剂Z-VAD-FMK的最适使用药物浓度 |
4.4.3 凋亡抑制剂作用下TSDF感染HCMV的细胞病变效应及病毒复制水平 |
4.4.4 凋亡相关因子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四、感染性肺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D]. 伍湛.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血清CMV-IgM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D]. 刘伟华.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3]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D]. 徐露.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J].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课题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7)
- [5]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D]. 徐华. 苏州大学, 2020(02)
- [6]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D]. 程素芬. 南昌大学, 2020(08)
- [7]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D]. 顾鹏.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陈玲. 南华大学, 2020(01)
- [9]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混合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D]. 王家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D]. 陈一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