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监测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监测

一、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韩会杰,孙君侠,毕姝洁,雷凤英,王冬梅,张英欣,张丽云,白惠[1](2022)在《自发性早产与妊娠中期羊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羊水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解脲脲原体感染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某院自发性早产产妇87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足月分娩正常产妇17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中期羊水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差异,观察2组羊水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解脲脲原体感染对MCP-1、CRP、TNF-α、IL-8、IL-16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羊水中MCP-1为(1426.21±216.41)pg/ml,高于对照组的(1022.18±177.60)pg/ml;观察组羊水中CRP、TNF-α、IL-16及IL-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羊水解脲脲原体感染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解脲脲原体感染产妇羊水MCP-1水平为(2980.40±379.26) pg/ml,高于未感染产妇的(1250.02±213.74) pg/ml;观察组解脲脲原体感染产妇羊水CRP、TNF-α、IL-8及IL-16水平高于未感染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早产患者羊水解脲脲原体感染率高,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其可能在自发性早产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程灿灿,古裕莲[2](2019)在《生殖支原体耐药及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殖支原体是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独立致病菌之一。其体外分离培养十分困难,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监测手段受到限制。生殖支原体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从传统的琼脂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发展为细胞培养法,且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改进。生殖支原体对阿奇霉素会出现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是23S rRNAⅤ区的基因突变并可能与L22和L4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有关。最近,不断出现二线药物莫西沙星治疗失败的案例,其耐药机制可能与拓扑异构酶Ⅳpar C亚基的基因突变有关。临床上快速出现的对一线、二线抗菌药抵抗的生殖支原体,甚至是多重耐药生殖支原体,更加大了治疗难度。对生殖支原体耐药机制的探讨及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倪红霞,张冰,张雷[3](2008)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别在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16SrRNA的种属特异性区域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对阳性样本做药物筛选。结果检测样本554例,其中阳性为393例,占70.9%;在检测的阳性标本中Uu感染194例,占总标本的35.0%,Mh感染141例,占总标本的25.5%,Uu+Mh感染58占总标本的10.5%。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和原始霉素对泌尿系统支原体敏感。结论PCR法与培养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快速、经济等优点。本实验与2003-2005年药敏结果比较,2006-2007年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性显着提高,这和人们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但对泌尿生殖道感染仍有较好的疗效。

陈芊,王洪娟,王辉[4](2008)在《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付元元,袁春雷,杨昊[5](2007)在《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及耐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临床标本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方法测定了临床标本中452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情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452例患者中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6.94%和5.53%,对多西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原始霉素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5%、84%、79%和91%,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则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高达82%及54%。结论临床标本中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进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

王蓓[6](2007)在《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的能在体外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人类,已确定的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有7种,它们是肺炎支原体(Mp)、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和梨支原体(Mpi),除Mp以外,其余6种支原体均可通过性传播而导致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后3种因与AIDS的发展和结局有关而被称为艾滋病相关支原体。随着研究手段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支原体“正常携带”现象,尤其是Uu和Mh,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支原体的致病性提出了疑义,并在临床上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与此同时,在对支原体感染进行必要的治疗时,支原体不断产生和变化着的耐药性则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我国对HIV/AIDS人群的支原体感染状况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种状况,研究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预防医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1、全面了解Uu、Mh、Mg、Mf、Mpe和Mpi等6种支原体在HIV阳性者、AIDS患者、其他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妇科生殖道炎症患者、健康女性和男性等多种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特征;2、在女性人群进一步探讨Uu和Mh的致病性;3、研究Uu和Mh的耐药现状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4、探讨Uu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5、研究支原体与淋病奈瑟菌的合并感染状况及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分别来自江苏省南京、南通(苏中地区)、无锡(苏南地区)以及徐州(苏北地区)的性病监测医院或/和门诊就诊者,某综合性医院妇科门诊患者,部分单位健康体检者,以及省内几个主要地区的HIV阳性者和AIDS患者。2、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在上述各人群中开展问卷调查、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或/和首段尿,并对每个个体进行医学检查和临床诊断。3、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培养及鉴定试剂进行Uu与Mh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并进一步经过滤培养和特异性PCR试验进行确认,对其中部分Uu菌株采用PCR为基础的限制性酶切多态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生物1型和生物2型);对艾滋病相关支原体Mg、Mf、Mpe和Mp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其他生殖道常见致病病原体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进行。4、比较HIV阳性者、AIDS患者、其他性病患者及其性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者、妇科生殖道感染者等人群6种支原体检出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特征。5、在性病女患者、妇科炎症患者及女性健康体检者分析Uu、Mh的检出情况、比较其感染浓度(CCU),分析支原体的致病性与感染浓度、基因分型的关系,并通过随访观察正常人群中支原体的自然消长情况及临床患者在实施抗支原体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和支原体感染浓度的变化。6、采用叉生分析法分析Uu、Mh与其它妇科生殖道常见病原体之间的交互作用。7、先期采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内含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原始霉素等8种抗生素)定性检测Uu、Mh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后

洪秀华[7](2005)在《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监测(1)》文中研究表明

郭巧娥[8](2002)在《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文中研究说明 目前,泌尿生殖道Uu(解脲脲原体)、Mh(人型支原体)感染的常规治疗受到普遍重视,Uu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自发性流产,并可吸附于精子表面,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阻碍精子运动,干扰精子与卵子结合,引起不育症。对免疫缺陷个体的研究发现Uu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性传播性疾病的反应性关节炎和人类其他关节炎组织损伤的关系不容忽视。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从本院泌尿外科、妇科、皮肤科门诊收集了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734份,其中拟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

刘惠博[9](2012)在《解脲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泌尿生殖道是一个开放性的腔道,有复杂的微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生殖道菌群相互制约维持一定的平衡。但不恰当的生殖道冲洗、性生活的混乱和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等可引起生殖道菌群失调。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难治愈的生殖道感染和生殖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非常常见,其中解脲支原体和生殖道的菌群失调都是常见的引起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了探讨两者的相关性,选取满足条件的151例患者(男性80例,女性71例)进行生殖道分泌物Uu的检测和细菌的培养鉴定。初步探讨在男性尿道和女性阴道不同的环境下,Uu和病原菌感染的关系。取样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取女性宫颈口分泌物和男性尿道分泌物接种于配置好的解脲支原体培养基稀释液中,于35-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培养基由橙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无明显浑浊,判定为阳性,有UU生长。将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拭子和男性尿道分泌物拭子接种于血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沙保弱培养基上,在35-37℃环境下孵箱内孵育24-48小时,观察菌群生长情况。并挑取菌落做革兰氏染色进行阴阳性细菌鉴定。采用法国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实验结果为:女性患者71例,其中Uu阳性者40例,占女性总数的56.34%。Uu与病原菌混合感染方面:Uu合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者4例,Uu合并草绿色链球菌阳性者7例, Uu合并大肠埃希菌阳性者5例,Uu合并粪肠球菌阳性者8例, Uu合并棒状杆菌属阳性者3例,Uu合并白色念珠菌阳性者16例,其中Uu阳性合并白色念珠菌(CA)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Uu阴性组的阳性率,Χ2为4.778,P值为0.0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80例中有36例Uu阳性,占男性总数的45%。Uu与病原菌混合感染方面:Uu合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者8例,Uu合并草绿色链球菌阳性者5例, Uu合并粪肠球菌阳性者4例, Uu合并棒状杆菌属阳性者5例,Uu合并白色念珠菌阳性者6例,Uu合并淋球菌阳性者4例。其中Uu阳性合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Uu阴性组的阳性率,Χ2为4.698,P值为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女性生殖道Uu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存在相关性,Uu感染能助长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男性尿道Uu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存在相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参与某些男性患者NGU的转归。

张珺霞,刘荟,朱名超[10](2012)在《303例支原体感染者耐药性监测及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支原体患者感染现状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303例性病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8种抗菌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感染女性多于男性,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单种感染,通过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3种耐药性最高的抗菌素的比较,其中UU与(UU+MH)混合感染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0,P<0.005),UU与(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P<0.005),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支原体感染患者以女性多见,应给予关注。支原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3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已很高,临床上用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同时要足量用药治疗各种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正规治疗或采用联合用药,必要时选用敏感药物轮换治疗。通过与文献比较强力霉素的耐药性可能存在地区差异性,需注意因地施药。

二、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自发性早产与妊娠中期羊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观察指标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2.2 羊水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3 羊水中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比较
    2.4 观察组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羊水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3 讨论

(2)生殖支原体耐药及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殖支原体耐药性监测
    1.1 琼脂稀释法
    1.2 肉汤稀释法
    1.3 细胞培养法
2 生殖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3 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4 生殖支原体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5 小结

(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
    1.3 标本DNA制备
    1.4 试剂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标本DNA提取
    2.3 解脲支原体PCR反应条件
    2.4 人型支原体PCR反应条件
    2.5 耐药性测试
3 结果
    3.1 PCR反应结果
    3.2 耐药测试结果如表1
3 讨论

(4)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解脲支原体 (Uu) 的药敏分析
    1.1 四环素类
    1.2 大环内酯类
    1.3 喹诺酮类
2 人型支原体 (Mh) 的药敏分析
    2.1 四环素类
    2.2 大环内酯类
    2.3 喹诺酮类
3 支原体混合感染
    3.1 四环素类
    3.2 大环内酯类
    3.3 喹诺酮类

(6)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问卷调查
        1.1.3 临床标本采集
        1.1.4 Uu 和Mh 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1.5 Mg、Mf、Mpe 和Mpi 的检测
        1.1.6 资料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HIV 阳性者及AIDS 人群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2.2 其它人群中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
        1.2.3 性病门诊患者Uu 和Mh 感染的影响因素
    1.3 讨论
        1.3.1 HIV/AIDS 人群中支原体感染状况
        1.3.2 其他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者中支原体感染状况
        1.3.3 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致病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标本采集方法
        2.1.4 Uu 和Mh 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1.5 Uu 和Mh 感染浓度CCU 的检测
        2.1.6 Uu 菌株的生物型检测
        2.1.7 其它妇科常见病原体的检测
        2.1.8 资料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采样部位支原体检出情况比较
        2.2.2 不同女性人群Uu 和Mh 的感染状况
        2.2.3 Uu、Mh 的感染浓度CCU 检测及随访结果分析
        2.2.4 Uu 生物型与疾病的关系
        2.2.5 Uu、Mh 与其它妇科常见病原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部位支原体的检出情况
        2.3.2 Uu、Mh 对女性生殖道的致病性
        2.3.3 Uu、Mh 与其他病原体的交互作用
    2.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耐药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Uu 和Mh 临床分离菌株
        3.1.2 支原体的定性药物敏感性试验
        3.1.3 支原体的定量药物敏感试验
        3.1.4 Uu 菌株的生物型检测
        3.1.5 资料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Uu 与Mh 的定性药敏试验结果
        3.2.2 Uu 的MIC 药敏试验结果
        3.2.3 Mh 的MIC 药敏试验结果
        3.2.4 Uu 药敏结果与菌株生物型的关系
    3.3 讨论
        3.3.1 Uu 与Mh 定性药敏情况
        3.3.2 Uu 与Mh 的抗生素MIC 分析
        3.3.3 Uu 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3.3.4 Uu 生物型与其抗生素MIC 的关系
    3.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Uu 菌株
        4.1.2 耐药基因检测
        4.1.3 资料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四环素耐药相关tetM 基因检测结果
        4.2.2 gyrA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2.3 parC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2.4 23SrRNA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3 讨论
        4.3.1 tetM 基因与四环素耐药的关联性
        4.3.2 gyrA 和parC 基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联性
        4.3.3 23S rRNA 基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关联性
    4.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支原体与淋球菌的合并感染及淋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标本采集方法
        5.1.3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5.1.4 菌种保存
        5.1.5 淋球菌的药敏试验
        5.1.6 淋球菌的耐药基因检测
        5.1.7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5.2 结果
        5.2.1 性病门诊患者淋球菌感染状况
        5.2.2 淋球菌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
        5.2.3 淋球菌的药物敏感性
        5.2.4 淋球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5.2.5 gyrA 基因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 的关系
        5.2.6 parC 基因错义突变数量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 的关系
    5.3 讨论
        5.3.1 支原体与淋球菌合并感染情况
        5.3.2 江苏省部分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
        5.3.3 淋球菌的耐药基因
    5.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综述之一:解脲脲原体致病性研究进展
综述之二:解脲脲原体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之三: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学习期间发表及已录用的相关论文
致谢

(7)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监测(1)(论文提纲范文)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种类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 影响胞质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蛋白质合成:
        4. 抑制核酸代谢:
        5. 影响叶酸代谢:
    二、抗细菌药物种类和抗菌谱
        1. 青霉素类:
        2. 头孢菌素类:
        3. 碳青霉烯类:
        4. 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
        5. 单环类: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7. 糖肽类:
        8. 氨基糖苷类:
        9. 大环内酯类:
        1 0. 四环素类:
        1 1. 林可酰胺类:
        1 2. 口恶唑烷酮类:
        1 3.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
        1 4. 氟喹诺酮类:
        1 5. 磺胺类:
        16.抗分枝杆菌药物:
        17.磷霉素类:
        18.抗厌氧菌药物:
    常见感染病的病原菌
        一、菌(败)血症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呼吸系统感染
        四、泌尿生殖道感染
        五、胃肠道感染
        六、脓肿、创伤分泌物及穿刺液
        七、眼、耳部感染
    细菌耐药性机制
        一、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1. 质粒:
        2. 转座子(transpon):
        3. 整合子(Integron):

(9)解脲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泌尿生殖道微环境概况
    2.2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实验室培养常见病原体
    2.3 泌尿生殖道微环境失衡的影响因素
    2.4 泌尿生殖道微环境失衡常见疾病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检测方法
    3.3 试剂与培养基
    3.4 仪器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病原体感染一般情况
    4.2 病原菌混合感染
    4.3 女性患者 Uu 合并病原菌感染
    4.4 男性患者 Uu 合并病原菌感染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303例支原体感染者耐药性监测及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试剂盒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疗有限公司产品。
2 结 果
3 讨 论

四、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发性早产与妊娠中期羊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关系研究[J]. 韩会杰,孙君侠,毕姝洁,雷凤英,王冬梅,张英欣,张丽云,白惠. 中国病案, 2022(01)
  • [2]生殖支原体耐药及机制研究进展[J]. 程灿灿,古裕莲. 医学综述, 2019(09)
  • [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 倪红霞,张冰,张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4)
  • [4]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陈芊,王洪娟,王辉. 中国妇幼保健, 2008(08)
  • [5]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及耐药分析[J]. 付元元,袁春雷,杨昊. 现代医院, 2007(04)
  • [6]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D]. 王蓓. 东南大学, 2007(04)
  • [7]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监测(1)[J]. 洪秀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05)
  • [8]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性监测[J]. 郭巧娥. 首都医药, 2002(01)
  • [9]解脲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 刘惠博. 吉林大学, 2012(09)
  • [10]303例支原体感染者耐药性监测及结果分析[J]. 张珺霞,刘荟,朱名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04)

标签:;  ;  ;  ;  ;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快速简便的耐药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