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接入技术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单秋橙[1](2018)在《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动态频谱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用频设备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急剧增长的用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在军事领域,电磁频谱早已从一种“媒介”上升为一个作战域,成为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电磁频谱规划作为通信规划的一个分支被提出,旨在规范用频设备的用频秩序,提高用频效率,改善因频谱资源的竞争引起的通信冲突和中断,提高通信的效能和质量,而传统的静态频谱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战术环境下的通信需求。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设备拥有感知通信环境,自主重构通信参数的能力。实时动态的频谱规划在硬件配置和部署方面已成为可能,相应的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的认知无线电设备的动态频谱规划的系统研究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从战术通信背景下的军事通信需求出发,结合认知无线通信设备下频谱规划的部署实际,主要研究了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动态频谱规划问题,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约束优化模型的非专用中继节点的中继用频动态规划在营以下的联合战术通信背景下,考虑以非专用的中继节点——连级通信节点为中继实现营指节点与远端连指节点的中继通信。针对该场景中不同的战术通信网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短波频段的频率划分及复用方案。并且,基于约束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中继用频需求,中继用频对通信体系内其他通信网络的共址干扰以及全频段的频率复用等问题,优化中继用频方案。所提方案可以有效拓展营指挥节点的通信范围,降低不同通信网络间的用频干扰,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另外,该种方式下的中继用频规划不依赖中心控制节点,而是根据任务需求,由承担中继任务的认知连级通信节点根据自身所处的通信环境及原本承担的通信任务,自主进行最优的中继用频决策。当承担中继任务的节点发生变化时,便于适时调整中继用频策略。2、基于随机几何模型的运动次用户节点频率复用冲突统计分析优化考虑域外运动的认知次用户新接入某主用户通信网络,且在该通信网络范围内按一定的规则不断运动,复用该网络中主用户的通信频段,研究次用户的频率复用优化问题。由于次用户的运动特性,次用户与主用户之间的干扰约束实时变化。传统的基于规划时隙的用频优化一定程度上无法解决规划实时性和规划复杂度之间的矛盾。本文改变传统的基于规划时隙的约束优化思路,采用随机几何建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运动的认知次用户复用主用户频率的冲突问题,推导出由于次用户节点的运动导致的和主用户发生用频冲突的平均时间的统计闭合表达式,并且根据该冲突平均时间,优化次用户的频率复用策略。3、基于强化学习的群体智能动态干扰规避的分布式频谱接入策略研究在全频段高动态恶意频谱干扰的通信背景下,设计了一套多用户分布式抗干扰的频谱接入方案。该方案基于认知节点的感知模块实现对动态频谱干扰的预测及规避,并且利用节点自身的通信监测模块,反馈节点的频谱接入策略效益,并基于效益值更新节点自身的Q表。利用强化学习降低节点在动态干扰规避过程中新的频谱接入策略与其他节点策略的冲突。所设计的频谱接入方案提升了通信节点群应对动态恶意频谱干扰的规避能力,实现了动态的群体节点的频谱接入策略智能优化。
姚超飞[2](2018)在《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产生,通信领域的连接需求正在从人与人扩展到物与物。由于现有的2G/3G/4G网络与物联网应用在海量连接、深度覆盖、低成本等问题上不匹配,3GPP定义了新的蜂窝物联网接入技术:NB-IoT。目前,国内外运营商还未大规模部署NB-IoT网络,因此应尽快开展NBIoT无线网络规划研究来指导工程建设。本文从NB-IoT无线网络规划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NB-IoT技术特点规划出高效的NB-IoT无线网络,从而为NB-IoT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由于NB-IoT在覆盖、容量、业务需求等方面与传统蜂窝网络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完全沿用现有的规划方法进行NB-IoT无线网络规划。本文研究了NB-IoT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与传统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及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合NB-IoT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法。针对NB-IoT与传统蜂窝网络在性能上的差异,本文从可行性分析、频率规划、覆盖规划、容量规划以及干扰规避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首先从技术标准、设备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NB-IoT无线网络部署的可行性;然后对NB-IoT部署特点及现网频率进行分析,提出NB-IoT频率规划策略;通过链路预算对NB-IoT上下行覆盖性能进行计算,提出符合NB-IoT覆盖特点的覆盖策略;随后结合NB-IoT大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业务分布特点,计算得到不同场景下的小区容量;最后针对NB-IoT无线部署过程中存在的干扰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扰规避方法。以某市NB-IoT无线网络规划工程为例,首先进行业务需求分析和预测,得到未来几年物联网业务量、业务分布以及业务需求;然后从覆盖、容量、站址三个角度对城区进行NB-IoT无线网络规划,确定城区的预规划站址,并采用NeST LTE3.6.8和窄带物联网站址规划工具对城区规划方案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及站址修正,使NB-IoT连续覆盖和深覆盖在RSRP和SINR两个指标上均达到该市物联网业务需求。
谢鹰[3](2007)在《WiMax组网及计算机仿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络迅速普及,使得xDSL和LAN等方式固定宽带技术接入迅速发展,伴随着固定宽带接入技术的巨大成功,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随着城市管理各方面法规制度的完善,城域网建设、特别是管道建设,受市政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光纤接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光纤接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无论作为现有运营商还是新兴的运营商,如何快速、高效、灵活的提供集团客户接入已经成为未来全业务竞争时代必须面临的问题,以WiMax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快速部署、灵活调度、高效运营,为运营商在未来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提供有效保障。WiMax作为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十分关注,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都对其充满期望,WiMax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其有何技术特点、该技术如何定位、如何进行网络组织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运营商密切关注的问题。本论文由浅入深的对WiMax的技术特点、其与WI-FI/xDSL/802.20/3G/HSDPA等技术的关系、网络规划、计算机仿真等诸多专题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WiMax技术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通信运营商运营决策提供支撑,对于WiMax组网的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基站组网、频率规划、小区规划、基站勘查设计流程及核心网络融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对于无线网络规划流程中链路级仿真、系统级仿真等两个环节,论文进行重点研究,作者基于VBA开发了链路级仿真程序,该程序的开发和使用,改变了过去链路级仿真依赖厂家的现状,在WiMax网络工程设计中得到成功运用,随着WiMax商用网络部署,论文又对Plan EV WiMax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应用分析,经过应用论证,其提供的仿真结果可以作为网络规划设计的参考,可以在工程设计阶段应用。作者对计算机仿真的深入研究,实现了网络预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为WiMax网络工程设计提供有力支撑。本文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分析过程均来自于作者亲身的工作经历和具体实践,作者主要从事滚动规划、网络专题规划、工程设计、软课题研究、技术规范编制等规划咨询设计工作,在读期间,作者参与某通信运营商总部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参与了该运营商的基于WiMax试验网的建设和测试工作,组织起草了该企业的基于802.16-2004网络设备的技术和测试标准,正是由于作者在WiMax网络规划设计方面大量工程实际经验积累,为本论文编制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本论文对于运营商全面了解WiMax技术、研究制定WiMax网络发展和运营策略、部署实施WiMax网络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如明[4](2004)在《中国宽带无线务实发展策略展望(Ⅱ) 多样化宽带无线接入篇》文中认为由NGN及3G演进概念入手,重点分析讨论与展望了2004年及以 后的中国移动通信、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与WLAN、WiMAX等中国宽带无线通信市场前景, 频率资源规划与相关务实发展策略。
陈如明[5](2003)在《适应3G及NGN演进的频率规划与发展策略》文中指出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适应3G及NGN演进国内外信息/电信环境要求的的中国频率规划与新技术、新业务相关发展策略考虑。
陈如明[6](2003)在《WLAN、WPAN及中国相关发展策略考虑(下)》文中认为 4.频率规划及应用模式与前景 4.1 频率规划 (1)ISM频段问题 如上所述,鉴于蓝牙技术应用目标的广泛性,首选2.4GHz ISM频段进行无执照运行,看来是最可行的途径。目前蓝牙的最高运行速率为1Mbit/s标称速率,随着进一步扩展至视频多媒体业务连接运行,还需更高的速率与更宽频带的频段,WLAN目前最高速率已达54Mbit/s,802.11a起始运用5.2GHz频
杨涛,李忠诚[7](2003)在《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工程技术探讨》文中提出通过对3.5GHz的工程实施技术的阐述,重点探讨了3.5GHz应用中的四大问题:系统容量、频率规划、频率利用率和频率优化。
陈如明[8](2003)在《3G演进聚焦——频率规划、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讨论宽带无线及3G演进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对3G演进的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看法。
陈如明[9](2003)在《3G演进聚焦——频率规划、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分析讨论宽带无线及3G演进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对3G演进的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看法。
陈如明[10](2003)在《3G演进聚焦——坚定信心、务实发展,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文中指出 引言 如众所知,随着“COM”的全球“泡沫”效应的负面影响,“宽带泡沫”问题,以及作为宽带移动通信关键一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3G)是否亦属“泡沫”问题,已成为信息/通信业界的热门话题。同时,围绕NGN问题的辩论与讨论,
二、无线接入技术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接入技术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动态频谱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认知无线电技术 |
1.2.2 频谱感知与动态接入研究 |
1.2.3 频谱规划设计优化流程 |
1.2.4 频谱分配数学优化模型 |
1.3 论文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二章 战术通信背景下动态频谱规划网络场景及问题描述 |
2.1 引言 |
2.2 战场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及规划难点 |
2.3 频谱规划网络场景 |
2.4 频谱规划问题场景描述及规划模型选择 |
2.4.1 基于非专用中继节点的中继用频规划 |
2.4.2 新接入运动连指节点频率复用优化 |
2.4.3 全域全频段动态干扰下连指接入网用频自适应智能规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非专用中继节点的双跳中继用频规划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和系统模型 |
3.2.1 问题描述 |
3.2.2 模型设计 |
3.3 算法设计 |
3.4 仿真及分析 |
3.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随机几何模型的运动次用户频率复用优化 |
4.1 引言 |
4.2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
4.2.1 复用同频主用户间距建模 |
4.2.2 “No Talk Zone”同频通信保护区域半径大小建模 |
4.2.3 认知次用户的运动模型 |
4.3 基于随机几何分析的频谱规划方案 |
4.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布式群体智能节点动态干扰规避频谱接入策略研究 |
5.1 引言 |
5.2 系统模型 |
5.3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用户分布式用频冲突缓解算法设计 |
5.3.1 传统的单用户扩展的强化学习算法 |
5.3.2 中心式的多用户强化学习算法 |
5.4 仿真与评价 |
5.4.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5.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作者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2)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NB-IoT全球发展趋势 |
1.2.2 国内NB-IoT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NB-IoT系统概述及规划方法介绍 |
2.1 NB-IoT系统简介 |
2.1.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历程 |
2.1.2 NB-IoT系统架构 |
2.1.3 NB-IoT帧结构 |
2.2 NB-IoT技术优势 |
2.2.1 覆盖增强技术 |
2.2.2 低成本技术 |
2.2.3 低功耗技术 |
2.2.4 大连接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NB-IoT无线网络规划研究 |
3.1 NB-IoT无线网络部署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标准可行性分析 |
3.1.2 设备支持情况分析 |
3.2 NB-IoT无线网络频率规划 |
3.2.1 部署方式 |
3.2.2 频段选择 |
3.3 NB-IoT覆盖性能分析 |
3.3.1 链路预算方法 |
3.3.2 覆盖性能计算及分析 |
3.4 NB-IoT信道容量计算 |
3.4.1 PRACH信道容量 |
3.4.2 业务信道容量 |
3.4.3 信道容量对比分析 |
3.5 NB-IoT干扰分析及规避方法 |
3.5.1 天线隔离度计算 |
3.5.2 缓冲区划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某市NB-IoT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
4.1 现状分析 |
4.1.1 某市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
4.1.2 物联网通信技术分析 |
4.1.3 无线网络现状 |
4.2 业务需求分析和预测 |
4.2.1 业务量预测 |
4.2.2 业务需求预测 |
4.3 NB-IoT规划方案及仿真分析 |
4.3.1 NB-IoT覆盖规划方案 |
4.3.2 NB-IoT容量规划方案 |
4.3.3 NB-IoT站址规划方案 |
4.3.4 NB-IoT仿真方法及参数设置 |
4.3.5 NB-IoT覆盖仿真结果分析 |
4.4 NB-IoT工程建设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规划站点信息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3)WiMax组网及计算机仿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来源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整体框架 |
1.5 缩略语 |
第二章 WIMAX技术和定位 |
2.1 WIMAX简介 |
2.2 WIMAX关键技术介绍 |
2.2.1 OFDM技术 |
2.2.2 MIMO技术 |
2.2.3 MIMO和ODFM结合使用 |
2.3 WIMAX技术特点 |
2.4 WIMAX优劣势分析 |
2.4.1 WiMax优势 |
2.4.2 WiMax劣势 |
2.5 WINAX技术与相关技术的关系和定位 |
2.5.1 WiMax系列标准和各自的关系 |
2.5.2 WiMax和传统3.5G接入关系 |
2.5.3 WiMax和xDSL的关系 |
2.5.4 WiMax和Wi-Fi的关系 |
2.5.5 WiMax和802.20系列标准 |
2.5.6 WiMax和3G、HSDPA的关系 |
2.6 小结 |
第三章 WIMAX组网关键问题研究 |
3.1 WIMAX网络结构 |
3.1.1 网元功能实体 |
3.1.2 接口介绍 |
3.1.3 网络规划 |
3.2 WIMAX无线网规划 |
3.2.1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3.2.2 基站组网方式 |
3.2.3 频率规划 |
3.2.4 小区规划 |
3.2.5 基站勘察设计 |
3.3 WIMAX核心网规划 |
3.3.1 WiMax和其他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 |
3.3.2 基于IPv6的WiMax核心网 |
第四章 WIMAX无线网络计算机仿真 |
4.1 概述 |
4.2 仿真的分类和内容 |
4.3 仿真阶段划分 |
4.4 WIMAX链路级性能仿真 |
4.4.1 链路性能仿真定位 |
4.4.2 仿真目标 |
4.4.3 程序需求分析 |
4.4.4 程序实现选择 |
4.4.5 仿真参数输入 |
4.4.6 设计流程和主要算法介绍 |
4.4.7 程序界面设计 |
4.4.8 主流设备链路性能分析 |
4.5 WIMAX系统级性能仿真 |
4.5.1 系统仿真定位 |
4.5.2 系统仿真目标 |
4.5.3 传播模型参数设置 |
4.5.4 天线设置 |
4.5.5 网络参数 |
4.5.6 频率设置 |
4.5.7 调制编码 |
4.5.8 下行链路接收门限 |
4.5.9 子信道信息设定 |
4.5.10 其他参数设定 |
4.5.11 话务图层 |
4.5.12 站点参数 |
4.5.13 远端站参数设置 |
4.5.14 仿真结果分析 |
4.6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5)适应3G及NGN演进的频率规划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宽带无线及3G演进与NGN的关系[1][2][4] |
3 宽带无线的频率规划与频谱资源管理策略 |
3.1全面修订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1][3] |
3.2积极进行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与宽带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1] |
3.3 FDD、TDD有机互补与健康合理发展问题 |
3.4频谱有偿使用与运营执照发放改革问题 |
4 3G演进及NGBW发展的一些策略考虑 |
4.1 3G演进问题 |
4.1.1对3G的到来应确立基本信心 |
4.1.2向3G冲刺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4.1.3我国3G的现状与发展进程展望 |
4.1.4 3G频率分配规划与运营执照数量问题 |
4.2处理好市场驱动与技术驱动的基本关系 |
4.3处理好标准化与新技术研制开发问题[1][5] |
4.4自主开发更多宽带无线应用资源 |
4.5自适应资源管理问题 |
(6)WLAN、WPAN及中国相关发展策略考虑(下)(论文提纲范文)
4.频率规划及应用模式与前景 |
4.1频率规划 |
(1)ISM频段问题 |
(2) 2.4GHz及5.8GHz ISM频段使用的电磁兼容与频率规划问题 |
4.2应用模式及前景 |
(1)一机多用电话模式 |
(2)头戴(盔)式耳机/听筒设备模式 |
(3)互联网网桥模式 |
(4)局域网访问模式 |
(5)文件传送模式 |
(6)同步运行模式 |
(7)数字影像模式 |
(8)智能汽车系统模式 |
(9)家庭信息网络模式 |
(10)流动办公与电子商务模式 |
5、中国相关发展策略考虑 |
四、无线接入技术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动态频谱规划研究[D]. 单秋橙.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2]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D]. 姚超飞.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3]WiMax组网及计算机仿真的研究[D]. 谢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2)
- [4]中国宽带无线务实发展策略展望(Ⅱ) 多样化宽带无线接入篇[J]. 陈如明. 中国无线电, 2004(07)
- [5]适应3G及NGN演进的频率规划与发展策略[J]. 陈如明. 邮电设计技术, 2003(12)
- [6]WLAN、WPAN及中国相关发展策略考虑(下)[J]. 陈如明. 当代通信, 2003(18)
- [7]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工程技术探讨[A]. 杨涛,李忠诚. 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 [8]3G演进聚焦——频率规划、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J]. 陈如明.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3(04)
- [9]3G演进聚焦——频率规划、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J]. 陈如明. 中国数据通信, 2003(01)
- [10]3G演进聚焦——坚定信心、务实发展,一些敏感问题及发展策略的分析讨论[J]. 陈如明. 当代通信,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