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利用现状研究与探讨

秸秆利用现状研究与探讨

一、关于目前秸秆利用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宏涛,李锦伦,金焰,石文龙,尹波,文惠子,马啸,周香君[1](2022)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为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促进秸秆高质量综合利用,对黄石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近几年黄石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92%,秸秆的收集和储运体系不完善,且缺乏资金、技术和项目支持;另一方面,亦存在当地农户环保意识不强、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秸秆禁烧监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制定地方秸秆禁烧法律、改革秸秆焚烧监控机制、完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等对策,以促进当地农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赵懿,杜建军,张振华,陈海斌,郭佳明,范如芹,李晓波[2](2021)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农田地力的基础,也是评估农田质量的首要参数,对作物产量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重大意义。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消纳秸秆废弃物和改善土壤板结等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其对SOM提升的影响成为海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关于秸秆还田对SOM含量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SOM的提升效果缺乏总体概述。本文简要概述了秸秆直接还田、发酵还田、添加生物腐熟剂后还田和炭化还田4种应用较广泛的秸秆还田方式,综合评述其提高SOM含量的效果及优缺点,聚焦其对SOM含量的影响机制,并从秸秆还田的高效性、可持续性角度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优选秸秆还田方式、提升SOM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郭应军[3](2021)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文中研究表明《低碳社区建设试点指南》、《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指出了绿色化、清洁化、便利化、低碳化是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根本方向。截止2015年中国南方已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达2.25×104km2,进入了石漠化治理成效巩固与降低能源贫困的攻坚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计划治理石漠化不低于2.0×104km2,亟需开展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对推动石漠化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理论框架以及能源阶梯理论、能源堆积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等,针对石漠化治理中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机制,能源消费结构、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多元能源优化机制、多元主体的职责与策略、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以贵州高原山区及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2017-2021年分6次在3个研究区的25个行政村、671家农户近2000人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数据的调查和数据采集,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数理模型等方法,围绕石漠化治理中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的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系统研究,重点阐明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户均农业废弃物(秸秆与畜禽粪便)可能源化量,揭示农村能源结构优化机制,提出低碳社区发展模式与技术,并进行示范验证与推广,为石漠化治理与低碳社区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发现了喀斯特石漠化农村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贫困严重、能源普遍服务难等问题:薪柴与煤炭成为主要燃料,阐明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区能源消费模式:潜在-轻度石漠化区形成以煤炭为主的炊事、取暖、烘玉米的模式,以薪柴为主生产用能(煮猪食)模式,户均能源消费量为5646kgce,其中煤炭为3772kgce,薪柴为1381kgce;中-强度石漠化区形成以薪柴为主、电力为辅的炊事用能模式、薪柴为主的取暖模式,户均能源消费量为3593kgce,其中薪柴为2791kgce;无-潜在石漠化形成以薪柴为主、电力为辅的炊事用能模式,以薪柴为主、煤炭为辅的取暖用能模式,以煤炭(烤烟加工)和薪柴(煮猪食)为主的生产用能模式,户均能源消量为5069kgce,其中薪柴为3495kgce,煤炭为385kgce。突破了能源消费结构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割裂的局限,原创性的提出的状态方程,将薪柴消费、森林生态阈值、状态值与石漠化等级的关系量化。(2)揭示了户均农业废弃物可能源化与石漠化等级成复杂关系,户均秸秆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成明显下降趋势;户均禽畜粪便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而明显增加趋势;农业废弃物总量与石漠化等级关系关联性较弱。农业废弃物可能源量与石漠化等级成复杂关系,秸秆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逐渐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即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81.07kgce)<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区(777.74kgce)<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区(1332.91kgce);禽畜粪便可能源化量随石漠化等级提高而增多,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区(1028.86kgce)<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区(1535.7kgce)<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区(2103.29kgce),农业废弃物总量与石漠化等级关系不明显(2300~2400kgce)。(3)提出了救济、实物置换、舆论、竞争等机制,并从多元主体视角提出了优化策略。救济机制:中央政府通过立法保障、重大战略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政策等促进能源结构整体优化,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政策等推进能源项目落地。实物置换机制,农户以秸秆与畜禽粪便置换能源企业的能源最终产品。舆论机制,发挥农村社区熟人社会的舆论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低成本、高效运行的决策机制。竞争机制,低收入、中低收入农户对薪柴选择上影响不明显但内部差异较大,中收入农户对薪柴种类选择上影响上较为明显但内部差异明显,中高收入、高收入农户对薪柴选择上影响差异明显但内部差异小。优化机制研究突破了以技术研发为主的路径依赖,从微观机制研究和宏观的优化策略相结合视角进行研究。(4)创建了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防治商品能源化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低碳社区模式(毕节低碳社区模式)、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治理电热化与特色高效林产业规模经营低碳社区模式(关岭-贞丰低碳社区模式)、山地槽谷石漠化防治可再生能源化与世界遗产旅游业权衡经营低碳社区模式(施秉低碳社区模式)。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特征、资源禀赋等,构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3种模式8种亚模式,毕节模式户均年消费量为3000~4200kgce、年成本为4600元左右,关岭-贞丰模式年消费量为900~1300kgce、年成本为1800~2900元,施秉模式模式户均年消费量为2100~3200kgce、年成本为1900~2400元。提出了数理模型,将环境效益货币化,表明优化后的能源结构具有促进低碳社区发展的功能。

刘燕青,王计磊,李子忠[4](2021)在《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和侵蚀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仍是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坡耕地作为土壤侵蚀多发地,土地生产力受到土壤侵蚀的严重威胁,秸秆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地表糙度、促进水分入渗,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外营力与地表土壤颗粒直接相互作用,抑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地生产力。为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壤侵蚀,保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涉及到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侵蚀在秸秆(覆盖方式、度或量)、降雨和地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响应,并取得了可观成果。秸秆覆盖量在3~10 t/hm2时,可减少土壤无效蒸发20%~90%,此后增加覆盖量抑制蒸发的效果不太显着。秸秆覆盖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阻隔降雨入渗,但也会抑制潜水蒸发和返盐,最终表现为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秸秆带状覆盖在发挥"保土增墒"作用同时又降低了对播种、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大量研究认为30%~60%的秸秆覆盖度并结合高留茬可减少水土流失60%~90%,也有研究认为在强雨强条件下(≥100 mm/h),秸秆覆盖于坡度较陡或犁底层存在的耕地,会加剧侵蚀。通过总结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和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秸秆覆盖措施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但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运动和土壤侵蚀影响效果及机理的定量化研究;秸秆覆盖技术规程的制修定;秸秆覆盖及播种等相关机械研制及改进;秸秆覆盖措施的区域适用性及评价;作物生长模型、水土流失模型中秸秆覆盖参数的确定及校验。

丛宏斌,孟海波,于佳动,叶炳南,姚宗路,冯晶,于炳驰,秦超,霍丽丽,袁艳文,代敏怡,李丽洁,沈玉君,赵立欣[5](2021)在《“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文中研究说明东北地区秸秆产出总量大、积温低,是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推进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总结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分析了"绿色"引领下秸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文献调研,研究了以美国等为主的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方式、以韩国等为主的种养结合饲料化利用方式,以丹麦等为主的发电供热能源化利用方式,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主要成效与典型做法,阐释了"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联,绘制了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框架图,并从技术装备研发、法规政策创设、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全要素、多维度秸秆利用模式构建原理,并示例说明了利用模式构造基本过程与方法。该研究可为推动东北地区秸秆高质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马妍[6](2021)在《绥化市政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指出

聂晓丹[7](2021)在《天津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乔立丹[8](2021)在《黑龙江省Q市秸秆焚烧治理研究》文中认为

张天鹏[9](2021)在《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对策》文中认为

王洪哲[10](2021)在《牡丹江市秸秆综合利用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关于目前秸秆利用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目前秸秆利用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2 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露天焚烧屡禁不止
        1)部分农户缺乏生态环保和秸秆综合利用意识。
        2)秸秆禁烧相关立法滞后。
        3)秸秆资源化途径有限。
    2.2 秸秆禁烧监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单一、缺乏技术
    2.4 秸秆收集储运体系不完善
    2.5 配套资金和项目缺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3 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策
    3.1 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制定奖惩措施
    3.2 加强秸秆禁烧立法并严格执法
    3.3 完善秸秆露天焚烧监控机制
    3.4 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3.5 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
    3.6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3.7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配套产业,拓宽秸秆利用途径
4 结束语

(2)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1.1 直接还田
        1.1.1 覆盖还田
        1.1.2 翻压还田
    1.2 发酵还田
        1.2.1 堆沤还田
        1.2.2 过腹还田
    1.3 添加生物腐熟剂还田
    1.4 炭化还田
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机制
    2.1 秸秆腐解过程
    2.2 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3 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3 展 望

(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农村能源结构与低碳社区
    第三节 农村能源与低碳社区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启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第四节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农村能源结构现状与优化潜力
    第一节 石漠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一 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
        二 家庭能源消费分析
        三 能源消费模式
        四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方向
    第二节 石漠化农村能源贫困
        一 经济不可支付性
        二 能源可获得性
        三 室内环境污染
        四 影响能源贫困因素
    第三节 基于全量化利用秸秆资源能源化的潜力分析
        一 秸秆资源量及种类构成
        二 秸秆资源空间分布
        三 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分析
        四 秸秆资源比较与分析
        五 秸秆资源可能源化资源量
    第四节 基于全量化利用的畜禽粪便资源能源化的潜力分析
        一 畜禽粪便资源量及种类构成
        二 空间分布特征
        三 禽畜粪便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
        四 畜禽粪便资源比较与分析
        五 禽畜粪便可能源化资源量
第四章 石漠化农村能源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
    第一节 多元主体能源结构优化机制
        一 救济机制
        二 实物置换机制
        三 舆论机制
        四 竞争机制
        五 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第二节 多元主体的职责与策略
        一 中央政府
        三 地方政府
        三 社区农户
        四 科研机构
        五 能源企业
第五章 能源结构优化与农村低碳社区模式与技术集成
    第一节 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耦合关系分析
        一 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二 耦合度测量方法
        三 耦合度测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模式构建
        一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三 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四 模式结构与功能特性
        五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
    第三节 技术研发与集成
        一 现有成熟技术应用
        二 共性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研发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及集成
第六章 农村低碳社区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推广
    第一节 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
        一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二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三 农村低碳社区模式现状与措施布设
        四 农村低碳社区发展模式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五 农村低碳社区发展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第二节 模式优化调整与推广
        一 模式问题与优化调整
        二 模式推广适宜性分析
        三 模式可推广应用范围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进展与结论
    第二节 重要成果与创新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和侵蚀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秸秆覆盖类型
    1.1 根据秸秆来源划分
    1.2 根据秸秆覆盖形式划分
    1.3 根据覆盖度和覆盖量划分
2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1 秸秆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2.2 秸秆覆盖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2.3 秸秆覆盖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3 秸秆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1 秸秆覆盖对雨滴溅蚀的影响
    3.2 秸秆覆盖对面蚀的影响
    3.3 秸秆覆盖对沟蚀和风蚀的影响
4 研究展望

(5)“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业绿色发展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1.1 农业绿色发展总体要求
    1.2 东北地区秸秆利用现状与主要问题
    1.3“绿色”引领东北地区秸秆利用总体思路
2 国内外典型经验
    2.1 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
    2.2 种养结合饲料化利用
    2.3 发电供热能源化利用
3 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探索
    3.1 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构建要素分析
    3.2 技术装备研发
    3.3 法规政策创设
    3.4 市场主体培育
    3.5 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
    3.6 模式构建
4 结论

四、关于目前秸秆利用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 吴宏涛,李锦伦,金焰,石文龙,尹波,文惠子,马啸,周香君.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2(01)
  • [2]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赵懿,杜建军,张振华,陈海斌,郭佳明,范如芹,李晓波.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 [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模式[D]. 郭应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和侵蚀的影响研究进展[J]. 刘燕青,王计磊,李子忠. 水土保持研究, 2021(06)
  • [5]“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J]. 丛宏斌,孟海波,于佳动,叶炳南,姚宗路,冯晶,于炳驰,秦超,霍丽丽,袁艳文,代敏怡,李丽洁,沈玉君,赵立欣. 农业工程学报, 2021(13)
  • [6]绥化市政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研究[D]. 马妍.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7]天津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研究[D]. 聂晓丹. 天津农学院, 2021
  • [8]黑龙江省Q市秸秆焚烧治理研究[D]. 乔立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9]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对策[D]. 张天鹏.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10]牡丹江市秸秆综合利用对策的研究[D]. 王洪哲.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秸秆利用现状研究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