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贯方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倩[1](2021)在《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晚期诊断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存活率低,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在晚期食管癌中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单纯食管支架置入(B racket placement,BP)、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 quency ablation,ERFA)、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Radiotherapy/chemotherapy)三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105例经金属覆膜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或放化疗治疗的晩期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三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改善程度、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支架通畅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不同临床分期各组生存差异。选择以下几个可能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性别、年龄、发病病程、距门齿距离、侵及深度、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病理分型、放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射频消融组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月(2.9-13.2月)、8.7月(3.0-17.4)、9.2月(4.0-16.7月)。单纯支架置入组与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16);单纯支架置入组与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01),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与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572)。2.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4.2月(2.0-6.8月)、8.0月(3.2-13.2月)、6.8月(4.0-11.5月)。支架置入组及其联合放化疗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1);支架置入组及其联合内镜射频消融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1),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组及其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25)。3.单纯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联合放化疗、支架置入联合内镜下射频消融组三组近期并发症胸痛、出血、反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远期并发症术后再狭窄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单纯支架置入、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及放化疗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及放化疗联合支架置入较单纯支架治疗均可延长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时间及远期生存时间,尽管射频消融联合支架与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射频消融联合支架较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中位生存时间长0.5月,且在TNM IV期时射频消融联合支架12月生存率优于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6月生存率放化疗联合支架优于射频联合支架。综合分析,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解除TNM IV期食管癌患者食管梗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分化程度及临床TNM分期是影响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2](2021)在《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文中认为
严娜[3](2021)在《对比内镜下套扎和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单纯套扎和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179例,依据内镜下曲张静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套扎治疗组93例,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组86例,统计患者一般信息、内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记录内镜治疗前后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肝脏合成功能指标(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Child-Pugh分级等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内镜治疗效果及治疗前、疗程中和治疗后1个月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胆红素代谢标志物、肝脏合成指标和Child-Pugh分级变化。结果:1.序贯组平均治疗次数4.0(3.0~5.0)次,平均疗程4.9(3.0~6.5)月,套扎组平均治疗次数2.0(2.0~3.0)次,平均疗程2.0(1.3~4.4)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临床显效率、1年内再出血率(86.0%,27.9%)明显优于套扎组(51.6%,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套扎次数、套扎环数、早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变化不大(P>0.05),序贯组治疗后γ-谷氨酰转肽酶较套扎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不明显(P>0.05),序贯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较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较前明显改善,而且序贯组治疗后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较套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较前改善,且序贯组较套扎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内镜下套扎和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2.与单纯套扎治疗相比,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改善率更高,1年内再出血率更低,对肝功能改善更加显着。
李培蕾[4](2021)在《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硬化剂序贯治疗及其他三种内镜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经过严格筛选的肝硬化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1.为评估不同内镜方法止血效果,将230研究对象中178例因初次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确诊为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内镜下不同止血方式,分为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硬化剂注射组,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止血及再出血情况、出血原因等情况。2.为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将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依据内镜下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组。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等情况。3.为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中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将存在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依据内镜下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内镜下胃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组。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胃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等情况。结果:1.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止血及再出血情况观察: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硬化剂注射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3.8%、98.6%、94.4%、88.9%。四种治疗方法止血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再出血率(72h-6W)分别为16.3%、2.8%、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迟发性再出血率(6W-3m)分别为7.5%、4.2%、5.6%、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观察:从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来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组,各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6.2%、71.1%、17.6%。有效率(显效+治愈)分别为:76%、98.9%、29.4%。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来看,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各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6.7%、76.7%、17.9%,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4.5%、89.3%。各组疗效不完全相同。3.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复发情况观察: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情况来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硬化剂注射组复发率分别为:34.6%、11.1%、23.5%。各组复发率不完全相同。从胃静脉曲张复发情况来看,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5.6%、7.1%。各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治疗、组织胶注射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均有较高的止血率和较低的再出血率,其中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早期再出血率显着低于套扎组。2.从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来看,食管胃静脉曲张序贯治疗临床治愈率显着高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且序贯方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总有效率最高,套扎治疗次之,硬化剂注射治疗总有效率最低。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情况,序贯方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显着低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3.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来看,组织胶注射组临床治愈率显着低于套扎组与序贯组,但三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对于胃静脉曲张复发情况,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
张瑞云[5](2020)在《胸中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比较》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排名中位于第七位,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而在发展中国家食管癌是第五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食管癌的发病呈地域性分布,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在西方国家,食管癌通常好发于食管的下三分之一,常累及食管胃交界部;而在中国,食管癌则常见于胸中段,其次是胸下段。鳞癌和腺癌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食管癌的高发区域和发病因素也不尽相同。其中,鳞癌是东欧和亚洲食管癌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腺癌则在西欧和北美最为常见。食管鳞癌的发生主要与吸烟、饮酒有关,而食管腺癌的发生则主要与吸烟、肥胖、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食欲不振、胸痛和体重减轻等。局部未控或复发是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案无明显不同。目前,手术仍被广泛认为是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模式。放疗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剂量学方面对比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IB-IMRT)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equential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B-IMRT)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对比不可手术胸中段食管癌SIB-IMRT计划与SB-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获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01-2019.03不可手术的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制定SIB-IMRT与SB-IMRT两种放疗计划。SIB-IMRT计划的给量方式为:PGTV:59.92Gy/28f,PTV:50.40Gy/28f;SB-IMRT计划的给量方式为:1程:PTV:50Gy/25f,2程:缩野至PGTV:10Gy/5f。评估两种放疗计划在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覆盖度(Target Coverage,TC)及剂量分布等方面的优劣。结果SIB-IMRT组CI值明显优于SB-IM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前者HI值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两种计划T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9)。SIB-IMRT组PGTV、PTV最大剂量值均高于SB-IMRT组(P<0.001,P=0.007),SIB-IMRT组双肺V5、V10、V20、V30、双肺平均受照剂量、心脏V20、V50、心脏平均受照剂量均低于SB-IMRT组(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01,=0.005,<0.001,<0.001)。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平均剂量SIB-IMRT组均低于SB-IMRT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8,0.805)。结论SIB-IMRT组相较于SB-IMRT组在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及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对肺及心脏的保护更加突出。
韩毅毅[6](2020)在《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的50多万例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死亡率的第四位,5年生存率仅20%。在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方式,然而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发现,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放化疗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但放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治疗方式的叠加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放化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达50%,目前尚无最佳挽救治疗方案。在放化疗等治疗控制疾病后,如何改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瘤体,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以达到最终延长生存的目的?中医药对此可起到什么作用,本研究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目的中医药治疗是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显示,放化疗阶段或放化疗后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近期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芪术郁灵汤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前期研究显示,对于术后患者,可以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核心处方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初治的非手术食管鳞癌已完成放化疗患者,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对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作用。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设计,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初治的非手术已完成放化疗等西医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使用芪术郁灵汤为核心处方的加减治疗,每1~2月门诊复诊调整处方1次,连续中药治疗时间≥3个月,分别在入组及疾病进展或观察截止时填写食管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OES18、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V3.0)、KPS评分、体重。统计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7例初治的非手术ESCC放化疗后病例。入组病例中男性共49例,占85.96%,女性共8例,占14.04%,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3:1。年龄在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8±10.17岁,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55岁者14 例(24.56%),55~65 岁者 25 例(43.86%),>65 岁者 18 例(31.58%)。有吸烟史者47例(82.46%),有饮酒史者46例(80.70%),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63.16%)。病变位于胸下段者最多,有21例,占36.84%,其次是胸中段,有15例,占26.32%,胸上段及颈段各有11例(19.30%)、3例(5.26%),病变发生在多段病例有7例(12.28%)。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92.98%),存在远处转移者14例(24.56%)。临床分期中Ⅲ期病例最多,有27例,占比47.37%,其次是Ⅳ期 25 例(43.86%),包括ⅣA 期 11 例(19.30%),ⅣB 期 14 例(24.56%),另有Ⅱ期5例(8.77%)。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病例有45例,占78.95%,接受过放疗的病例有52例,占91.23%,接受过化疗的病例有50例,占87.72%。2.中医症状证候食管癌放化疗后的常见症状是进食哽噎(84.21%)和乏力(78.95%),在聚类分析中二者也归为一类,密切相关。超过半数患者存在异物感(61.40%)、呃逆嗳气(61.40%)、反酸(59.65%)、口干(57.89%)、咳嗽(56.14%)、烧心(52.63%)、食欲减退(52.63%)、咳痰(52.63%)、胸背疼痛(50.88%),而且这些不适症状相聚为一大类。证型以痰气交阻证为主,有35例,占61.40%,其次是瘀血内结证10例(17.54%),津亏热结证、气虚阳微证各有6例(10.53%)。3.生存评价生存期是判定恶性肿瘤患者是否从治疗中获益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以PFS进行评价。PFS定义为患者结束放化疗等西医治疗后开始中医药治疗至第一次发生肿瘤进展和/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57例入组患者随访至截止时间2020年3月1日,PFS范围在3~26个月,6个月(0.5年)PFS率为49.43%,12 个月(1 年)PFS 率为 32.61%,中位 PFS 为 6.00±0.74 个月(95%CI为 4.54~7.46)。Ⅱ期 1 年 PFS 率为 80.00%,中位 PFS 为 22.00±0.00 个月;Ⅲ期 1 年 PFS率为39.96%,中位PFS为7.00±1.13个月;ⅣA期1年PFS率为12.12%,中位PFS为5±0.64个月;ⅣB期中位PFS为4±0.37个月,1年PFS率为16.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位、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是影响 PFS 的相关因素(P=0.033、0.008、0.003、0.002、0.000、0.010、0.02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P=0.000、0.002、0.012、0.013、0.020、0.032)是影响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影响因素同既往研究相类似,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芪术郁灵汤治疗有一定延长PFS的优势。4.生活质量评价疾病无进展患者治疗后在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上改善明显,P<0.05,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在进食、口干、食欲减退、咳嗽、反流、恶心呕吐、腹泻、疼痛、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KPS评分、体重等方面也有所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疾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反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困难程度加重,P<0.05,其他症状评分、KPS评分、体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芪术郁灵汤具有延长放化疗后食管癌患者PFS的作用;年龄小、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早、接受过放疗、KPS评分高、吞咽困难分级评分低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2.通过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的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善疾病无进展患者的症状(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改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疾病出现进展者,大部分症状无明显变化,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质量。
赵玮[7](2020)在《晚期食管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证型变化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证型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探究化疗药物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变化的影响,阐明食管癌病因病机、证候证型分布与变化规律,为明确中医药配合化疗的最佳时机、疾病预后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做到中西医结合指导临床治疗。以期达到总体把握疾病进行与发展,预判患者预后,早期使用干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自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食管癌患者54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制作观察表,记录患者化疗前d0、化疗后d8、d21的中医四诊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依据参考资料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整理、统计资料后运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规律。结果:(1)收录的54例晚期食管癌病例中,男性43例,占79.6%;56~65岁29例为高发人群。病理类型中鳞状细胞癌最多,为48例,占88.9%,其次为腺癌5例,占9.3%,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占1.9%。(2)化疗前d0中医证候以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等实性证候为主,占比分别为24.07%、22.2%、16.67%,而虚性证候占比较小;证型以痰气互阻证、血瘀痰滞证为主,占比分别为48.15%、37.04%,而阴虚内热证、气虚阳微证占比较少;化疗后d8时,气虚、血虚等虚证比例开始逐渐上升,而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寒湿证等实性证候比例开始逐渐下降,占比最大的是痰浊证20.37%、其次是血虚证18.5%。证型变化中,痰气互阻证、血瘀痰滞证减少,阴虚内热证、气虚阳微证增加,占比最大的是痰气互阻证和气虚阳微证,占比均为29.63%;在化疗后d21时,患者中医证候变化为以阳虚、气虚、血虚为主要证型,分别占22.2%、20.37%、20.37%,而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寒湿证等实证证候则占比很小。证型变化方面,气虚阳微证和阴虚内热证为主要证型,分别占48.15%、38.8%,痰气互阻证、血瘀痰滞证较前明显减少,分别占7.41%、5.56%;(3)化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中,肿瘤标志物CEA的d0、d21阳性率分别是22.2%、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的d0、d21阳性率分别是12.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的d0、d21阳性率分别是29.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Ⅲ~Ⅳ骨髓抑制由d8的3例减少至d21的0例,Ⅰ~Ⅱ骨髓抑制的差异P=0.00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8时Ⅰ~Ⅱ骨髓抑制有13例,占总病例数24.07%,Ⅲ~Ⅴ骨髓抑制有3例,占总病例数5.56%,d21时Ⅰ~Ⅱ骨髓抑制有3例,占总病例数5.56%,Ⅲ~Ⅳ骨髓抑制有0例,占总病例数0%;对消化道反应的统计分析得出,d21比d8的消化道反应病例数减少,分别占25.92%、4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化疗前d0舌象红舌最多占51.85%,淡舌占25.92%,紫暗舌占20.37%,绛舌占1.85%;舌苔白腻苔占64.81%,黄腻苔、薄白苔、少苔分别占18.5%、9.26%、7.41%。化疗后d8,淡舌、红舌、紫暗舌和绛舌分别占30.03%、27.77%、31.48%和3.7%,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和少苔分别占7.41%、46.30%、11.11%和35.19%;化疗后d21,淡舌、红舌、紫暗舌和绛舌分别占55.56%、24.07%、18.5%和1.85%,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和少苔分别占3.7%、33.33%、38.89%和24.07%。化疗前后舌象的分布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d0时,弦滑脉、弦脉、细弱脉和沉细脉分别占48.14%、38.89%、7.41%和5.56%;化疗后d8,弦滑脉、弦脉、细弱脉和沉细脉分别占37.04%、18.5%、11.1%和33.33%;化疗后d21,弦滑脉、弦脉、细弱脉和沉细脉分别占33.33%、11.1%、33.33%和22.2%。化疗前后脉象变化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候证型的变化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化疗前证候以痰浊证、气滞证为主,化疗后以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为主。化疗前证型以痰气互阻证、血瘀痰滞证为主,化疗后气虚阳微证、阴虚内热证明显增加。提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作为外邪作用于人体后在抑制肿瘤的同时会戕噬人体正气,损耗气血,伤及脾肾,不仅表现在证候证型的变化,也呈现在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方面。将其发阐用于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时应在化疗过程中注意攻补兼施,补益脾肾,固护正气。
王广川[8](2019)在《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并发症,随疾病进展,胃静脉曲张破裂致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虽仅占所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20%,但其死亡率更高,预后常常比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差,是目前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难题。尤其是胃底静脉曲张,即Sarin分型中的GOV-2型和IGV-1型,目前指南和共识中对其治疗的推荐意见尚未统一。因此,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决定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对减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再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基于此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查阅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报道,我们发现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包括:既往研究中未关注不同类型胃底静脉曲张之间血流动力学特点的差别;目前对于胃底静脉曲张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如何基于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寻找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宜人群,尤其是在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间如何选用适合的治疗方案尚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胃底静脉曲张(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论文就以上问题,分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收集70例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患者影像学及直接门静脉造影的资料,分析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第二部分,探讨基于胃底静脉曲张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初步疗效;第三部分,总结特殊类型胃底静脉曲张(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治疗经验。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应根据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个体化的选择PTVE,BRTO,TIPS,PSE等介入治疗方案的结论,进一步优化了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方案,为胃底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基于影像学的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的70例胃镜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患者的影像学及直接门静脉造影的资料。对比两组间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曲张直径等影像学特征,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供血血管检出率、主要供血来源、供血血管条数,常见引流血管检出率、主要引流血管分型、胃肾分流发生率,门静脉压力等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差别。结果1.70例患者中GOV-2型41例,IGV-1型29例。GOV-2患者门静脉平均宽度为 15.71±5.31 mm 大于 IGV-1 患者(13.00±2.60mm,P=0.013);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46.30%,高于 IGV-1 患者(17.20%,P=0.012)。2.供血血管特征: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是参与胃底静脉曲张供血的主要血管。GOV-2型和IGV-1型中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的检出率分别为 90.24%,31.71%,31.71%和 65.51%,48.28%,44.83%;由单支供血的比例分别占56.10%和44.83%。3.引流血管特征:胃肾分流、奇静脉系统引流为最常见的引流方式,其余包括左侧膈下静脉、心包膈静脉、右侧膈下静脉等,其在GOV-2型和IGV-1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58.54%、80.49%、4.88%、2.44%、2.44%和 96.55%,3.45%、3.45%、3.45%、0%;胃肾分流单支引流的发生率分别为2.44%和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门静脉压力和肝静脉压力梯度分别为27.45±7.62 mmHg、18.71 ±6.54 mmHg 和 16.35±5.91 mmHg、12.00±3.58 mmH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 及0.038)。结论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复杂,即使不同内镜分型的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之间,供血、引流、门静脉压力等特征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胃底曲张静脉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基于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个体化治疗研究一、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静脉组织胶顺行栓塞术(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估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 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BA-PTAE治疗的孤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0例,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肝功能变化,观察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及食管静脉曲张加重情况,再出血率和生存率。结果1.30例患者均合并胃肾分流,均行BA-PTAE,技术成功率为100%(30/30)。除其中1例发生无症状的肺栓塞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2.患者的平均随访为30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4/30(13.33%),食管静脉曲张加重的发生率为4/30(13.33%),新发腹水或腹水加重的发生率为3/30(10.00%)。3.术后3个月的Child-Pugh评分(P=0.009)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0.004)较术前显着改善。4.术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96.30%,96.30%,79.90%和 79.90%。结论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是该类曲张静脉的有效方案。二、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估TIPS治疗伴有较大胃肾分流道的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共28例。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再出血率和存活率。结果2例患者TIPS治疗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2.86%。其中1例出现了支架闭塞,3天后再次出血;另外1例术后出现了肝动脉出血,虽经动脉栓塞成功止血,仍因肝功能衰竭死亡。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平均随访期为24.13±15.38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名患者失访,7例(25.00%)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有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3.57%),为术后3天发生支架闭塞,后接受TIPS支架再通。TIPS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累计无出血率分别为83.81%、73.78%和73.78%。TIPS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TIPS支架狭窄(5例)、胃溃疡(1例)及不明原因再出血(1例)。3例TIPS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10.71%。TIPS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92.31%、92.31%和92.31%。TIPS术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53.57%)、感染(7.14%)、肝性脊髓病(3.57%)等。结论TIPS治疗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短期疗效肯定,但术后再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偏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续研究中应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价及优化。三、BRTO治疗伴有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技术初探目的初步评估BRTO治疗伴有较大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间,因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复发性肝性脑病合并较大胃肾分流道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BRTO/改良的BRTO术的患者12例。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加重率、再出血率和存活率。结果 12例患者(8例经典BRTO/4例改良BRTO)均获成功,单纯BRTO技术成功率为75%(9/12),联合其他技术(PTVE 2例/EVO 1例)后技术成功率为100%(12/12)。临床成功率为91.67%(11/12)。术中发生胃肾分流道损伤1例(8.33%),经联合PTVE后好转;术后发生腹水加重2例(16.67%),其中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8.33%)。平均随访9.09±7.15月,观察到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1例(8.33%);食管静脉曲张加重1例(8.33%)给予序贯套扎2次好转;除1例前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外,未观察到其他病例死亡(死亡率8.33%),未观察到肝性脑病,1例术前合并复发性脑病的患者术后获好转。结论对于合并胃肾分流的胃底静脉曲张,BRTO/改良的BRTO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方案,术后应注意规律复查。第三部分内镜下套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回顾性研究目的分析内镜套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诊断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行内镜套扎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止血率、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结果所有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技术成功率100%。不良反应包括: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和腹痛)2例(20%),血小板升高(病因为骨髓增殖性肿瘤合并JAK-2基因突变)1例(10%),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胃镜下见静脉曲张套扎处呈现“海星样”瘢痕;平均随访35.90±26.05月,失访1例(术后6月,病因肺癌);再出血1例(10%,术后53个月,病因胰腺囊腺瘤)。结论对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EVL联合PS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或/手术不能一并切除原发灶的患者。
龚玉爱,舒诚荣,王汉姣,韩琦[9](2019)在《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Cox回归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相关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不能手术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中治疗方法可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同步化放疗治疗,放疗剂量为2Gy/次,总量56~60Gy,同步化疗1~2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3~5周期;对照组采用序贯化放疗治疗,放疗剂量为2Gy/次,总量60~66Gy,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4~6周期。两组化疗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同时其预后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长度、化疗周期数及放射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肿瘤病变部位、临床分期、放射性食管狭窄及白蛋白降低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胸中、下段病变部位、临床Ⅲ~Ⅳ期、放射性食管狭窄及白蛋白降低患者生存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胸中、下段病变部位、临床Ⅲ~Ⅳ期、放射性食管狭窄及白蛋白降低均为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同步化放疗对于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序贯化放疗,且患者的肿瘤位置、放射食管炎、白蛋白降低及临床分期均与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2019)在《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提出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
二、序贯方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序贯方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排除标准 |
1.3 设备、器械及药物 |
2.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覆膜支架置入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2.4 支架置入联合放化治疗方法 |
2.5 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方法 |
2.6 随访内容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三、结果 |
1.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
2.治疗结果 |
2.1 三组支架置入结果 |
2.2 治疗后吞咽困难改善情况 |
2.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2.4 治疗后支架通畅时间 |
2.5 生存时间 |
2.6 Cox回归模型分析 |
四、讨论 |
1.单纯支架治疗的疗效分析 |
2.同期放化疗联合支架治疗的疗效分析 |
3.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治疗的疗效 |
4.影响晚期食管癌的预后因素 |
5.存在的问题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综述 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八、致谢 |
(3)对比内镜下套扎和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胸中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方法 |
1.3 研究参数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种放疗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比较 |
2.2 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比较 |
2.3 HI、CI、TC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非常规放疗模式和技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研究进展 |
1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方式选择 |
2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的防治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手术食管癌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观测时点 |
1.6 疗效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生存分析 |
2.3 生活质量分析 |
3 讨论与分析 |
3.1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疾病特点 |
3.2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存评价 |
3.3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 |
3.4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辨治思路 |
4 研究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晚期食管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证型变化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证候分析研究进展 |
1.4 辨证分型及基本治法研究进展 |
1.5 预后转归 |
1.6 养生调摄 |
2.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
2.1 食管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2.2 食管癌化学治疗研究进展 |
2.3 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
2.4 同步放化疗研究进展 |
2.5 食管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2.6 食管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食管癌分期标准 |
2.3 Karnofsky卡氏评分标准 |
2.4 中医诊断标准 |
2.5 纳入标准 |
2.6 排除标准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步骤 |
3.2 统计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情况 |
4.2 中医证候证型分布 |
4.3 化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
4.4 化疗前后主要舌象、脉象变化 |
第三部分 结论及分析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医辨证观察表 |
附录二 实验室检查指标记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影像学的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第二部分 基于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 |
一、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静脉组织胶顺行栓塞术(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二、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三、BRTO治疗伴有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技术初探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第三部分 内镜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回顾性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10)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
(一)临床诊断 |
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
(二)辅助检查 |
1. 血液生化检查 |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
3. 影像学检查 |
4. 内镜检查 |
5. 其他检查 |
(三)诊断 |
1. 临床诊断 |
2. 病理诊断 |
(四)鉴别诊断 |
1.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
2. 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3. 食管良性病变 |
(五)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
1. 食管癌的分段 |
2. 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
3. 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
(1)病理术语和定义 |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
4. 标本类型及固定规范 |
(1)标本类型 |
(2)标本固定 |
5.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
(1)查对 |
(2)活检标本 |
(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 |
(4)根治切除术标本规范 |
6.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
四、食管癌的治疗规范 |
(一)治疗原则 |
(二)手术治疗 |
1. 手术治疗原则 |
(1)完善术前所有相关检查,并做好术前患者状况和病变期别评估(cTNM)。 |
(2)术前风险评估 |
(3)由胸外科外科医师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及实施手术方案: |
(4)手术入路选择 |
(5)手术方式选择: |
(6)淋巴结清扫 |
(7)替代器官: |
(8)替代器官途径: |
2. 手术适应证 |
3. 手术禁忌证 |
4. 围手术期的药物管理 |
5. 手术治疗后随访 |
(三)放射治疗 |
1. 食管癌放疗适应证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能耐受手术的T3~4N+ M0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4)姑息性放疗 |
2. 放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3. 放疗方案制订规范 |
(1)放射治疗技术 |
(2)CT模拟定位 |
(3)靶区定义 |
A.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采用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B. 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有肿瘤或淋巴结残存需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4. 处方剂量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5. 正常组织限量 |
(1)双肺: |
(2)心脏: |
(3)脊髓PRV: |
(4)胃: |
(5)小肠: |
(6)双肾: |
(7)肝: |
6. 同步化疗方案 |
(1)紫杉醇+铂类 |
(2)顺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3)紫杉醇+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4)奥沙利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7. 放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
(1)营养不良 |
①营养评估与评定 |
②肠内营养支持 |
(2)食管穿孔 |
①临床表现 |
②处理 |
(3)放射性食管炎 |
(4)气道反应 |
(5)食管梗阻 |
8. 放疗后随访 |
(1)术前放疗后随访 |
(2)术后放疗后随访 |
(3)根治性放疗后随访 |
(四)药物治疗 |
1. 食管癌化疗的适应证 |
(1)新辅助化疗 |
(2)术后辅助化疗 |
(3)姑息性化疗 |
2. 化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1)评估肿瘤情况 |
(2)评估患者身体条件 |
(3)评估合并疾病情况 |
3. 常用化疗方案 |
(1)顺铂+5-FU |
(2)紫杉醇+顺铂 |
(3)紫杉醇+顺铂 |
(4)表柔比星+顺铂+5-FU(ECF) |
(5)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 |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LO) |
(7)多西他赛+顺铂+5-FU(改良的DCF方案) |
(8)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9)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4. 化疗后疗效评估 |
5.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
(1)骨髓抑制 |
(2)胃肠道反应 |
(3)肝、肾功能损害 |
(4)神经系统毒性 |
(5)过敏反应 |
6. 化疗后随访 |
7.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
(1)分子靶向治疗 |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8.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
(1)营养支持 |
(2)姑息治疗 |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内镜治疗原则 |
1. 食管癌高危人群定义 |
2. 筛查方法 |
(1)检查前准备 |
(2)内镜检查技术 |
(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
(4)活组织病理检查 |
3.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 |
(1)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
(2)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
4.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
(1)治疗原则 |
A. 食管鳞癌适应证 |
(a)绝对适应证: |
(b)相对适应证: |
B. 食管腺癌适应证 |
C. 禁忌证: |
1. 绝对禁忌证: |
2. 相对禁忌证: |
(2)内镜下切除术 |
A. EMR |
B.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 |
C. ESD |
(3)适应证和禁忌证 |
(4)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5)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
5. 高危人群和内镜治疗后随访 |
(六)食管癌分期综合治疗模式 |
1. Ⅰ期(T1N0M0): |
2. ⅠB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T1b~3N0M0、T1~2N1M0)。 |
3. Ⅲ期(T3N1M0、T4N0~1M0): |
4. Ⅳ期(任何T,任何 N,M1,N3 或T4b): |
(七)中医中药治疗 |
五、治疗指引图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
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
2.1靶病灶的评价 |
2.2非靶病灶的评价 |
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
附录G |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 |
2.急性食管炎诊断RTOG标准 |
附录H |
附录I |
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
(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
(三)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
附录J |
缩略语(适用本规范) |
四、序贯方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期食管癌单纯支架置入与联合内镜射频消融或放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D]. 曹小倩.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2]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J].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5)
- [3]对比内镜下套扎和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D]. 严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D]. 李培蕾.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胸中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比较[D]. 张瑞云. 河南大学, 2020(02)
- [6]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 韩毅毅.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晚期食管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证型变化规律分析[D]. 赵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D]. 王广川. 山东大学, 2019(03)
- [9]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Cox回归分析[J]. 龚玉爱,舒诚荣,王汉姣,韩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11)
- [10]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4)
标签:食管癌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食管癌切除术论文; 食管狭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