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一、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姜玲玲[1](2021)在《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公认的致炎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激活素A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被认为是诱导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活化,并抑制细菌脂多糖(LPS)活化M1型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是机体参与炎症应答的重要细胞,也是组织创伤修复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异常活化则会导致组织瘢痕形成或纤维化。在机体炎症应答时,组织中TNF-α和激活素A水平均升高。然而,激活素A能否作为TNF-α的天然拮抗剂发挥抗炎作用,以及激活素A与TNF-α能否协同调控成纤维细胞活化,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选用TNF-α活性测定靶细胞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系)探讨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联合作用及相关机制,并进一步应用原代培养细胞确定激活素A与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活性的联合调控作用。一、研究方法1.小鼠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CCK-8法和实时细胞分析(RTCA)检测小鼠L929细胞增殖和黏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TGF-β1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基质及相关蛋白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和微流控技术分析细胞迁移能力。2.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细胞膜相关受体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人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培养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4.人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CCK-8法和RTCA分析hPDLCs增殖和黏附;ELISA检测细胞分泌IL-6和TGF-β1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基质及相关蛋白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和微流控技术分析细胞迁移能力。5.人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PDLCs的Smad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二、研究结果1.激活素A与TNF-α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1.1 TNF-α抑制L9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激活素A拮抗TNF-α上述作用。1.2 TNF-α诱导L929细胞分泌炎性介质NO和IL-6,但激活素A抑制TNF-α此作用。1.3激活素A促进L929细胞分泌TGF-β1,TNF-α则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TGF-β1分泌。1.4激活素A上调L929细胞FN、Col I及MMP-2 mRNA表达,而TNF-α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FN和MMP-2 mRNA高表达;TNF-α促进MMP-9 mRNA表达,而激活素A抑制TNF-α诱导的MMP-9 mRNA表达升高。Western blotting证实激活素A上调L929细胞MMP-2蛋白表达,TNF-α则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MMP-2蛋白表达升高;TNF-α上调L929细胞MMP-9蛋白表达,而激活素A下调TNF-α诱导的MMP-9蛋白高表达。1.5激活素A与TNF-α单独应用均可增强L929细胞黏附能力,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1.6激活素A诱导L929细胞迁移,TNF-α则抑制L929细胞向激活素A趋化迁移。2.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2.1激活素A诱导L929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而TNF-α可削弱其作用。2.2激活素A对L929细胞膜TNFR1和TNFR2表达无明显影响,但TNF-α下调细胞膜ActRⅡA表达。2.3激活素A对L929细胞Smad信号相关分子表达无显着影响,但显着上调L929细胞p-ERK1/2蛋白水平;TNF-α上调p-ERK1/2和p-JNK蛋白水平,但激活素A与TNF-α联合作用后,p-ERK1/2蛋白水平较TNF-α单独作用明显降低。2.4 ERK抑制剂FR180204不仅抑制激活素A引起的L929细胞p-ERK1/2蛋白水平升高,也显着削弱激活素A诱导的L929细胞迁移。3.激活素A与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3.1体外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hPDL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抗角蛋白染色呈阴性,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符合成纤维细胞特征。3.2 TNF-α抑制hPDLCs增殖并促进其分泌IL-6,而激活素A拮抗TNF-α上述作用。3.3激活素A促进hPDLCs分泌TGF-β1,但此效应可被TNF-α抑制。3.4激活素A促进hPDLCs的FN、Col I和MMP-9 mRNA表达,而TNF-α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MMP-9 mRNA高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同样显示激活素A上调hPDLCs的MMP-9蛋白表达,而TNF-α则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MMP-9蛋白表达升高。3.5激活素A与TNF-α均可提高hPDLCs黏附活性,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3.6激活素A诱导hPDLCs迁移,而TNF-α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hPDLCs迁移。4.激活素A与TNF-α调控人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4.1激活素A对hPDLCs的Smad信号相关分子表达无显着影响,而TNF-α下调ActRⅡA表达。4.2激活素A上调hPDLCs的p-ERK1/2和p-p38蛋白水平,而TNF-α拮抗激活素A引起的ERK1/2和p38磷酸化水平升高。三、结论综上所述,激活素A属于新的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并且激活素A与TNF-α对成纤维细胞活性调控作用不同,两者联合作用成纤维细胞主要表现为相互拮抗效应,其拮抗作用不通过经典Smad信号通路,而是通过ERK信号介导。上述结果提示,激活素A可能作为TNF-α的天然拮抗剂在炎症活动期发挥抗炎作用,而TNF-α可能通过拮抗激活素A作用发挥抗纤维化效应,两者的作用平衡可能是影响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不仅揭示激活素A与TNF-α共同调控成纤维细胞活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索成纤维细胞介导疾病的治疗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马可[2](2021)在《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明确TGR5对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和20例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的肝脏标本。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差异。2、使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qPCR技术检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肝脏TGR5受体的表达。3、构建TGR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沉默TGR5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构建过表达TGR5的HIBEC稳转细胞株和沉默TGR5的HIBEC稳转细胞株。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TGR5过表达和沉默效果。4、分别用含100μM和200μM牛磺脱氧胆酸(TDCA)的完全培养基培养HIBEC 12小时和24小时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DCA对TGR5的激活效果。5、将HIBEC分为以下几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TDCA)、TGR5过表达组(TDCA+HIBEC-TGR5)、TGR5沉默组(TDCA+HIBEC-sh-TGR5)。TDCA处理时间根据方法4的实验结果选取100μM处理12小时。使用RT-qPCR和WB技术验证纤维化相关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水平以及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的差异。结果:1、HE染色显示: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少量炎性因子浸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细胞重度变性、坏死,肝窦扩张伴有胆汁淤积;门管区炎细胞浸润,包含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呈轮辐状。2、Masson染色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组的蓝染胶原面积占比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组(P<0.01)。3、免疫荧光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01)。4、RT-qPCR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 mRNA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 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1)。5、WB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蛋白水平的表达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1)。6、TDCA处理HIBEC后TGR5表达显着高于未经TDCA处理的对照组(P<0.05,P<0.01)。在浓度为100μM的TDCA处理12小时处,TGR5受体的表达相对较高。7、RT-qPCR和WB检测结果:TDCA处理HIBEC后增加了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GR5后进一步增加了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沉默TGR5后,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P<0.001)。8、WB检测CREB的磷酸化水平:TDCA增加了CREB的磷酸化水平(P<0.01)。过表达TGR5使CREB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增加(P<0.01)。沉默TGR5后显着降低了CREB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TGR5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高表达。胆盐通过激活TGR5促进了肝内胆管纤维化,这一过程可能与TGR5促进CREB的磷酸化有关。

周怡驰[3](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蒋云霞[4](2021)在《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的作用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大鼠肝星状细胞T6细胞株(HSC-T6)为受试对象,探讨并完善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Litchi Seed,TFL)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SC-T6,分别观察TFL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对HSC生长增殖率的影响,从中选择最佳的TFL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HSC-T6分为细胞对照组和TFL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的HSC-T6常规培养,TFL实验组采用上述最佳的TFL药物浓度干预HSC-T6,分别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SC-T6的超微结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含量的变化。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在大鼠腹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橄榄油混悬液0.3 ml/100 g,2次/周,共8周。造模完成后,行肝组织病理染色检测,证实造模成功。将肝纤维化造模完成的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TFL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肝纤维化造模完成后常规饲养,TFL实验组大鼠予灌胃TFL 100 mg/(kg·d),4周后收集模型对照组和TFL实验组的大鼠血清。检测各组血清对HSC-T6的最大无毒浓度,以最大无毒浓度为最佳诱导剂量孵育HSC-T6,诱导分化14天后提取全蛋白,通过DDA/DIA技术筛选出模型对照组和TFL实验组血清干预后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KOG、PPI、PATHWAY和亚细胞定位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TFL干预后HSC-T6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细胞间隙变大,胞膜四周纤毛脱落,多角伪足减少,膜表面不平整,细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变形,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扁池扩张,核糖体脱落,核内染色质浓缩或边聚,核膜皱缩,可见凋亡小体形成。2.ELISA 结果显示,TFL 干预后 HSC-T6 的 MMP-2、Col Ⅰ、Col Ⅲ含量下降。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和TFL实验组的差异蛋白共177个,其中上调蛋白84个,下调蛋白93个。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分子功能共10个条目,主要为分子结合和催化活性;细胞组分共18个条目,主要为细胞质和细胞器;生物过程共24个条目,主要为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等。4.KOG注释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比对到KOG数据库共有23个子类和192条蛋白注释信息,其中细胞过程和信号传递是获得注释信息最多的分类,其次为信息存储与处理、新陈代谢作用和缺乏注释的蛋白等。5.PPI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互作关系的上调蛋白28个:SELENOH、C1QC、C1QB、APOE、ANGPTL4、NF1、GPX3、CLU、DMAP1、VTN、MYH14、SELENOM、HRG、PF4、HMOX1、IGH1A、IGG2A、IGHG、PGK2、PLIN2、KDM4C、ITIH4、BAZ2A、C9、ADH7、MGST1、GSTA1、ATP9B等。存在互作关系的下调蛋白42个:RAD51、HELZ2、PBK/TOPK、HMGCS1、UBE2T、UBE2C、DLGAP5、LOC100911660、PTEN、BLM、CYP51A1、MDC1、LRRK1、MVD、NSDHL、IDI1、SPC24、CDCA8、KNSTRN、CCNB2、FAM83D、HMGXB4、STARD4、HLTF、LIPG、UHRF1、KAT8、PCSK9、UBE2S、AMMECR1L、WDR76、ZNRD2、DDX10、MAP3K3、PIMREG、SMAD1、MCL1、MPRIP、FIGNL1、RPAP1、STMN1、SPP1 等。6.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KEGG代谢通路分为6个分支,共注释38项条目,分支包括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代谢和有机系统等,其中差异蛋白占比前三的分支为人类疾病、新陈代谢和有机系统。代谢通路主要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免疫系统、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范可尼贫血途径、造血细胞谱系、非洲锥虫病、胆固醇代谢、类风湿关节炎、矿物质吸收、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的代谢、病毒性心肌炎、利什曼病、阿米巴病、癌症中的转录失调、扩张型心肌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FcεRI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酮体的合成与降解、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7.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外,其余则较平均散布于胞质内膜、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胞质网丝以及细胞骨架上。结论:1.荔枝核总黄酮(TFL)可下调HSC-T6的MMP-2、ColⅠ和ColⅢ的表达水平,对HSC-T6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本实验基于DDA/DIA模式并通过GO、KOG、PPI、PATHWAY以及亚细胞定位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后发现C1QC、C1QB、C9、SELENOH、SELENOM、GPX3、APOE、CLU、ANGPTL4、NF1、HRG、PF4、ITIH4、ADH7、RAD51、BLM、FIGNL1、MDC1、SPC24、KNSTRN、CDCA8、HELZ2、HMGCS1、MVD、IDI1、CYP51A1、NSDHL、LIPG、PBK/TOPK、FAM83D、DLGAP5、UBE2T、UBE2C、UBE2S、UHRF1、MAP3K3、LRRK1、SMAD、、MCL、等差异蛋白与肝纤维化疾病具有密切相关性;PI3K/Akt通路、NF-κB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色素P450可能是TFL抑制HSC-T6生长增殖并诱导HSC-T6死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3.TFL可能通过调控多个蛋白和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抑制ECM的形成和诱导HSC-T6死亡,发挥拮抗肝纤维化的生物学效应。

柏永全[5](2021)在《黄柏酮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疾病以及人类死亡原因之一。各种慢性肝炎如不及时治疗,会持续性造成的肝损伤,可能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慢性肝病的纤维化转变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临床挑战。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能成功逆转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黄柏酮(Obacunone;Oba)是一种从黄柏、白鲜皮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其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的效果,而炎症和氧化应激在纤维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黄柏酮对肺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据此我们对黄柏酮治疗肝纤维化潜在能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目的:探索黄柏酮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生长转换因子(TGF-β)诱导肝星状细胞(Lx-2)活化的模型,同时用黄柏酮进行干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以此评价黄柏酮对Lx-2活化的作用,进而检测其作用的机制。在体内研究中,每周腹腔注射200μL 30%CCl4-玉米油溶液两次,持续4周来构建肝纤维化的模型,同时灌胃1.5,3,6mg/kg的黄柏酮进行干预。造模结束后,眼眶取血和取小鼠肝脏进行相关蛋白的检测。1.运用CCK8检测黄柏酮及RSL3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力的影响。2.采用实时定量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实验检测细胞水平的纤维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3.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肝组织中的纤维化标志蛋白、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炎症相关蛋白、氧化相关蛋白的表达。4.细胞水平上用RSL3抑制GPx-4的表达来研究黄柏酮的作用靶点。5.运用ROS荧光染色(DHE法)来检测黄柏酮对ROS生成的影响。6.对小鼠血清进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AST/ALT)检测并对小鼠肝脏进行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纤维化的进展。研究结果:1.CCK8显示,0-160μM的黄柏酮对基本Lx-2的活力基本没有影响,且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出20μM的黄柏酮是抑制Lx-2细胞活化的最佳剂量。2.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黄柏酮能抑制Lx-2细胞活化时纤维化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蛋白-1,波形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α-SMA,Collagen-1,Vimetine,CTGF)的转录。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柏酮能抑制Lx-2细胞的活化(抑制α-SMA,Collagen-1,Vimetine,CTGF的蛋白表达)并抑制EMT的发展(上调E-钙粘蛋白(E-cadherin),下调N-钙粘蛋白(N-cadherin))、炎症的发展(抑制白介素-6(IL-6)的表达)、提高了抗氧化蛋白(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并在肝脏中得到了验证。4.RSL3抑制了GPx-4的表达后,黄柏酮对Lx-2的活化抑制作用减弱,同时ROS染色结果显示,抑制GPx-4后,黄柏酮对ROS的生成的抑制作用减弱。5.小鼠血清的AST/ALT检测并对小鼠肝脏进行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后血清中的AST/ALT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面积显着升高,黄柏酮治疗后有所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黄柏酮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研究结论:黄柏酮能通过抑制EMT以及炎症过程和增强抗氧化蛋白尤其是GPx-4的表达减少ROS的生成来缓解肝纤维化。

杨晶晶[6](2021)在《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各种损伤因素引发的持续性损伤修复反应,导致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进一步引发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证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肝脏合成ECM的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在各种损伤刺激下,HSCs由静止的、储存维生素A的细胞向增生的、成纤维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并分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I,Col1a1)等,产生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等现已被公认为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调控HSCs增殖和肝纤维化发病的分子机制不详,因此,探究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HSCs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意义重大。各种因素参与调控HSCs增殖,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HSCs增殖,但是作为DNA甲基化转移酶之一的DNMT3A在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怎样的调控作用,仍不明确。此外,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具有调控HSCs增殖的作用,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ANRIL)是已知的具有调控细胞活化增殖功能的关键分子之一。文献报道Lnc RNA ANRIL可通过介导细胞增殖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细胞增殖活性。但是,关于Lnc RNA ANRIL如何调控HSCs增殖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清,有待阐明。基于DNMT3A与Lnc RNA ANRIL两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如何调控HSCs增殖,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作用靶点和调控方式,需要深入阐明。本文将探究DNMT3A介导Lnc RNA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新的分子诊断指标和干预靶点。本研究收集临床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组织标本,并采用经典的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为体内研究对象,以肝星状细胞HSCs为体外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原位杂交、甲基化特异性PCR(MSP)、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荧光染色等技术,进行DNMT3A介导Lnc RNA 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临床肝纤维化患者样本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差异表达目的:阐明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在临床患者肝纤维化样本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慢性肝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剩余标本使用知情同意书。分组:根据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有无合并纤维化症状分为对照组(无纤维化组)和纤维化组各10例,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参照《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等,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执行,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待测。(1)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AST、ALT、HA的含量变化;(2)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3)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4)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DNMT3A、肝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Collagen I在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5)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1.临床患者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表达显着升高,ANRIL表达明显降低(1)肝纤维化组血清中AST/ALT比值、H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显着;(3)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4)肝纤维化组肝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 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的表达则显着降低。(5)相关性Preason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组织中DNMT3A和α-SMA的相对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ANRIL和α-SMA的相对表达呈现明显负相关。小结:DNMT3A高表达与ANRIL低表达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与肝纤维化患者纤维化形成有关。第二部分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目的进一步阐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方法1.30只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5只、CCl4处理组15只。自处理之日开始,除正常组给予橄榄油(1 ml/kg)皮下注射外,其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共12周;直至第12周结束,建模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于造模满12周时,麻醉后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相关指标。(1)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HA、TGF-β1的含量变化;(2)HE染色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3)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胶原沉积改变;(4)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5)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6)FISH检测ANRIL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7)MSP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2.体外以肝星状细胞HSCs为研究对象,使用细胞因子TGF-β1(5ng/ml)诱导刺激HSCs增殖,建立体外HSCs增殖模型,进行以下实验:(1)检测TGF-β1处理HSCs后上清液中HA和PIIIP的含量变化;(2)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TGF-β1处理HSCs中的差异表达;(3)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TGF-β1处理HSCs中的差异表达;(4)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检测观察TGF-β1处理对HSCs增殖的影响;(5)BSP检测TGF-β1处理HSCs后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位点变化。结果:1.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表达显着增高,ANRIL表达显着降低,ANRIL表达降低可能与ANRI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1)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比值、HA、TGF-β1含量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明显;(3)与对照组相比,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降低;(4)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2.体外HSCs增殖模型中,DNMT3A高表达,ANRIL低表达,ANRIL的低表达可能与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1)TGF-β1处理后HSCs细胞上清液中HA和PIIIP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刺激HSCs(24h、48h)后H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强;(3)与对照组相比,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在TGF-β1诱导刺激HSCs中显着增高,而ANRIL m RNA的表达显着降低;(4)同时,TGF-β1诱导刺激HSCs中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小结:DNMT3A高表达与ANRIL高甲基化修饰导致的ANRIL表达下调,可能与小鼠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有关。但是关于DNMT3A与ANRIL如何调控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两者之间有何调控作用,仍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DNMT3A介导ANRIL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与HSCs增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目的:探究DNMT3A介导ANRIL甲基化调控HSCs细胞增殖及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Cl4处理组,CCl4+LV3慢病毒空载体组,CCl4+LV3-DNMT3A慢病毒组,每组各15只。自处理之日开始,除正常组给予(1 ml/kg)剂量橄榄油皮下注射外,其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共12周;于造模满11周后,LV3慢病毒空载体组小鼠,LV3-DNMT3A慢病毒组小鼠,分别给予30μl慢病毒空载体LV3和30μl慢病毒LV3-DNMT3A尾静脉注射处理(慢病毒颗粒的滴度为1×109TU/ml),一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相关指标。(1)HE染色观察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2)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胶原沉积改变;(3)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4)RT-qPCR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5)FISH检测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ANRIL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2.细胞实验:应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2’-脱氧-5-氮杂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5-Azad C)1μmol/L分别转染处理TGF-β1(5ng/ml)刺激24h后的HSCs,实验分组:对照组,TGF-β1(5ng/ml)处理组,TGF-β1(5ng/ml)+DNMT3A过表达质粒处理组,TGF-β1(5ng/ml)+DNMT3A小干扰RNA处理组,TGF-β1(5ng/ml)+5-Azad C(1μmol/L)处理组,并进行以下实验:(1)Western blotting检测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干预处理后HSCs中的表达变化;(2)RT-qPCR检测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在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干预处理后HSCs中的表达变化;(3)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检测观察DNMT3A过表达质粒、DNMT3A小干扰RNA以及5-Azad C(1μmol/L)处理后对HSCs增殖的影响。3.应用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转染处理TGF-β1(5ng/ml)刺激24h后的HSCs,实验分组:对照组,TGF-β1(5ng/ml)处理组,TGF-β1(5ng/ml)+ANRIL过表达质粒处理组、TGF-β1(5ng/ml)+ANRIL小干扰RNA处理组;并进行以下实验:(1)Western blotting检测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分别处理活化增殖的HSCs中α-SMA、Collagen I、AMPK、Phospho-AMPK(p-AMPK)蛋白的表达变化;(2)RT-qPCR检测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分别处理活化增殖的HSCs中ANRIL、α-SMA、Collagen I m RNA的表达变化;(3)应用MTT、CCK8以及Brd U荧光染色观察ANRIL过表达质粒、ANRIL小干扰RNA对HSCs增殖的影响。结果:1.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ANRIL的表达明显升高,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1)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多、炎性浸润增加、纤维化改变明显,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肝脏细胞结构改善、胶原纤维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病理改善更为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显着增高,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DNMT3A、α-SMA、Collagen I蛋白和m RNA的表达明显减少;(3)然而,与对照组相比,ANRIL m RNA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降低,给予重组慢病毒DNMT3A干预后,与慢病毒空载体组相比,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ANRIL 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2.体外HSCs增殖模型中,过表达DNMT3A可显着抑制ANRIL表达,促进HSCs增殖;而沉默DNMT3A可明显促进ANRIL表达,抑制HSCs增殖;提示DNMT3A通过负调控ANRIL的表达影响HSCs增殖活性(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DNMT3A小干扰RNA处理后HSCs中DNMT3A m RNA表达显着降低,而ANRIL m RNA表达显着增高。(2)然而,与空质粒组相比,转染DNMT3A过表达质粒后HSCs中DNMT3A m RNA表达明显增高,而ANRIL m RNA表达明显降低。(3)与TGF-β1刺激组相比,使用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 C处理HSCs后ANRI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4)与空质粒组相比,转染DNMT3A过表达质粒后H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强;(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DNMT3A小干扰RNA后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此外,与TGF-β1刺激组相比,5-Azad 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HSCs增殖。3.过表达ANRIL能明显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可显着降低HSCs的增殖活性;沉默ANRIL可显着增加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可显着促进HSCs的增殖活性;(1)与空质粒组相比,ANRIL过表达质粒转染HSCs后ANRIL表达显着升高,而α-SMA、Collagen I、p-AMPK表达明显降低;(2)另外,与空质粒组相比,ANRIL过表达质粒转染后明显抑制HSCs增殖。(3)然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RIL小干扰RNA转染HSCs后ANRIL表达显着降低,而α-SMA、Collagen I、p-AMPK表达明显增高;(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RIL小干扰RNA转染后明显促进HSCs增殖。小结:Lnc RNAANRIL可能因DNMT3A介导的高水平甲基化修饰而表达下调,使得ANRIL对AMP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AMPK的抑制作用减弱,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AMPK信号通路,HSCs增殖活性增强,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结论:1.DNMT3A高表达与Lnc RNA ANRIL低表达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与肝纤维化形成有关。2.DNMT3A高表达与Lnc RNA ANRL发生高甲基化修饰导致ANRIL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纤维化形成和HSCs增殖有关。3.LncRNA ANRIL可能因DNMT3A介导的高甲基化修饰而表达下调,使得ANRIL对AMP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AMPK的抑制作用减弱,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AMPK信号通路,HSCs增殖活性增强,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刘雪冰[7](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独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年疗效,并在服药3年后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进一步优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总共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首诊于我院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并符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61例,将口服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3年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单独口服恩替卡韦治疗3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及服药期间均定期完善Fibrotouch、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四项。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的肝脏硬度(LSM值)、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在治疗3年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各期与治疗前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肝脏硬度(LSM)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SM值相比,在治疗1年时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LSM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HBV DNA阴性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HBV DNA阴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用恩替卡韦胶囊在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促使HBV DNA转阴效果无显着差异。(3)两组精神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焦虑分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无显着差异。(4)两组转氨酶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相比,在治疗1年、治疗2年时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年时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AST在治疗1年、2年、3年时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3年时降低ALT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但对AST水平的改善无显着差异。(5)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LN、PCⅢ、CⅣ相比,在治疗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HA、LN、PCⅢ、CⅣ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6)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P<0.05,差异显着。结论:(1)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ALT水平方面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但在增加HBV DNA阴转率、降低AST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总体疗效来说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也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

蔡碧莲[8](2020)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荔枝核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体外HSC-T6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荔枝核总黄酮、荔枝核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HSC-T6 14d后,提取细胞的蛋白,利用蛋白DDA建库和定量DIA技术筛选出表达的差异蛋白,并且利用GO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富集分析和注释、Pathway数据库进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蛋白互作分析、亚细胞定位;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TFL的有效成分,在STRING10.5数据库构建TFL化学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TFL与肝纤维化相关靶点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质谱数据检索鉴定出荔枝核总黄酮组与模型对照组共有6011个差异蛋白,上调蛋白有168个,下调蛋白有203个。通过GO分析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剂、转录调节活性等10种分子功能,细胞组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器、细胞外、细胞膜上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调节生物过程等27种生物过程;通过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代谢途径、补体和凝血级联、肿瘤中的转录失调、NF-κ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HIF-1(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30条信号通路;通过对差异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上调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线粒体、过氧化物酶、内质网、细胞质溶胶-过氧化物酶中,下调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溶胶、细胞质膜、细胞质溶胶-核中。从TFL中筛选得到2个活性成分:分别为表儿茶素和槲皮素,共有72个潜在作用靶点,经与肝纤维化相关发病机制靶点进行核查对比,得出TFL与肝纤维化相关发病机制的15个作用靶点基因,其中包括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CCL2(趋化因子CC亚家族)、TP53(肿瘤抑制蛋白)、HMOX1(血红素加氧酶1)、IFNG(干扰素γ基因)等。上述靶点主要分布在细胞间质、分泌颗粒、蛋白质细胞外基质中,且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趋化因子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T细胞增殖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分子功能来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上述靶点共涉及32条信号通路,其中基于目前研究显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有9条,分别为肿瘤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TNF(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Micro RNA、PI3K-Akt信号通路、NOD(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TFL治疗肝纤维化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IL1B(重组人白介素1beta)、IL6(白细胞介素6)、IFNG等基因是TFL有效成分治疗肝纤维化网络中的核心靶点(节点度值≥15,介数中心性>0.8);肿瘤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是TFL有效成分治疗肝纤维化核心作用通路(节点度值≥5,介数中心性>0.001)。结论:蛋白DDA建库和定量DIA能快速筛选出差异蛋白,结合GO分析、KEGG分析能够以整体观阐释TFL体外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HMOX1、NQO1,ACACA、CDK1蛋白发生异常表达时,能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由此可推测TFL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这4个差异蛋白的表达有关,这4个蛋白有可能是TFL抗肝纤维化的靶点蛋白。

曹舒扬[9](2020)在《肝螺杆菌感染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的初步探究》文中提出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我国肝纤维化发病率高,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目前用于研究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化学药物来制备,而病原微生物感染模型方法甚少。据报道,肝螺杆菌感染可诱导小鼠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胆肿瘤,而对其中间过程肝纤维化报导较少。本课题通过BALB/c小鼠感染肝螺杆菌来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着眼于其病理特征和致病机制的初步探究。鉴于肝螺杆菌引起肝纤维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肝细胞IL-33表达沉默,探究IL-33在肝螺杆菌致小鼠肝纤维化中作用机制,从免疫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研究肝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损伤。1.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据文献报导,肝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炎和肝癌有关。但其引起慢性肝炎向肝癌进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建立肝螺杆菌致BALB/c小鼠肝病模型,有利于了解肝疾病的发展进程。本研究中,分别于雄性BALB/c小鼠感染肝螺杆菌的8、12、16、20、24周,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肝螺杆菌定植、信号通路蛋白和关键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感染肝螺杆菌7天便从小鼠粪便中检测出其DNA,而在感染8周以后肝脏中检测结果才呈阳性。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肝螺杆菌引起的肝炎和肝纤维化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感染24周时感染组小鼠肝病变发生坏死和硬化。肝螺杆菌感染可促使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RT-PCR结果表明感染组小鼠肝白介素6、白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此外,STAT3、核因子κB(P65)、MAPK(Erk1/2和p38)和α-SMA蛋白可被肝螺杆菌激活。这些数据表明,肝螺杆菌感染雄性BALB/c小鼠可作为一个新的肝纤维化模型。2.干扰小鼠IL-33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探究IL33在肝螺杆菌感染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从NCBI基因库获得小鼠IL-33(mIL-33)基因序列并设计shRNA,腺病毒载体pDC316-ZsGreen1-shRNA经PstI和BamHI双酶切后与干扰RNA片段shIL-33连接构建腺病毒载体。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293 A细胞,10天后收集细胞液上清获得第一代病毒,再经纯化浓缩至病毒滴度为1×1010 PFU/mL。将其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于接种24周后剖检取肝脏,一份用于提取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检测,一份用于制作切片进行免疫组化,验证腺病毒干扰效率。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ZsGreen1-shIL-33经酶切验证以及测序结果均正确,包装腺病毒可表达GFP荧光蛋白,计算病毒滴度并通过浓缩以达到实验用量。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腺病毒注射组小鼠IL-3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肝细胞中IL-33表达量减少。结果显示成功构的建腺病毒载体包装成腺病毒能干扰小鼠肝细胞IL-33表达,为后续研究IL-33在肝纤维化中作用机制打下基础。3.肝螺杆菌感染通过IL-33/ST2信号通路促进BALB/c小鼠的肝纤维化IL-33是一种参与炎症和纤维化疾病的细胞因子,但其与肝螺杆菌感染导致小鼠肝纤维化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通过肝螺杆菌感染小鼠8周后,再给予IL-33重组腺病毒干扰其表达。所有小鼠均于感染24周时处死,收集所有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肝螺杆菌定植水平、信号通路激活和关键炎症因子在肝脏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IL-33和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的组织定位和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肝螺杆菌感染组小鼠肝脏中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由于感染肝螺杆菌,IL-33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且表达量增多。荧光定量PCR及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IL-33表达的下调可减轻肝螺杆菌引起的肝纤维化以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肝螺杆菌激活细胞表面受体ST2,ST2的活化又激活核因子κB(P65)、α-SMA、Erk1/2。其结果为肝螺杆菌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李璐茜[10](2020)在《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文中指出屏边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的根及根茎,具有“消炎定痛,保肝抗癌”之功效,含有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苷成分,民间对于治疗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屏边三七是一种待开发的、具有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前期研究发现屏边三七皂苷具有保肝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考察了屏边三七皂苷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利用经典炎症细胞模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探究屏边三七皂苷对NF-κB通路上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及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体外体内探讨了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本次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屏边三七总皂苷(PS)、屏边三七皂苷R1(PS-R1)和屏边三七皂苷R2(PS-R2)对LPS诱导的RAW246.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1.1屏边三七皂苷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PS在浓度为0.02~1 mg/mL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抑制作用;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抑制作用,而PS-R1和PS-R2在浓度达到50μmol/L时,细胞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1.2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作用。PS在浓度为0.02~0.5 mg/mL时可显着降低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含量(p<0.05,p<0.01,p<0.001),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S-R1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均可显着降低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含量(p<0.05,p<0.01),而PS-R2无抑制作用。1.3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均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有下调作用(p<0.05,p<0.01)。1.4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IL-1βmRNA水平的影响。PS(0.5 mg/mL)抑制了IL-1β的mRNA表达(p<0.001),而对NF-κB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30μmol/L)和PS-R2(30μmol/L)显着抑制了细胞中NF-κB和IL-1β的mRNA表达(p<0.01)。1.5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PS对Raw264.7巨噬细胞中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对浓度有依赖性。当浓度达到0.5 mg/mL时,其抑制效果最显着。PS-R1和PS-R2对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抑制作用不显着。2.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2.1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PS在浓度为0.02~1 mg/mL时对HSC-T6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在浓度为0.5~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μmol/L时,对HSC-T6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S-R2在浓度为1~100μmol/L时对HSC-T6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2.2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平滑肌蛋白(α-SMA)、Smad3和Smad4 mRNA水平的影响。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Smad3和Smad4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p<0.01,p<0.001)。PS在浓度0.5 mg/mL时,对TGF-β1 mRNA表达有显着抑制作用(p<0.001),而在低浓度时无影响。PS-R1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 mRNA水平均有显着下调作用(p<0.01,p<0.001)。在高浓度30μmol/L时,PS-R1对TGF-β1、Smad3及Smad4水平有显着下调作用(p<0.05,p<0.001)。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 mRNA水平有显着的下调作用(p<0.01,p<0.001),而对TGF-β1 mRNA水平无显着影响。在高浓度30μmol/L时,PS-R2显着抑制了HSC-T6细胞中Smad3、Smad4 mRNA水平(p<0.05,p<0.01)。2.3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中α-SMA、Smad3、Smad4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对HSC-T6细胞中Smad3、α-SMA、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其对Smad4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Smad3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S-R1和PS-R2对α-SMA和Smad4在HSC-T6细胞内的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4屏边三七皂苷与蛋白Smad3、Smad4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表明,PS-R2与Smad3蛋白结合效果最好,亲和度最高。PS-R2结合到Smad3蛋白活性位点,与活性位点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匹配,切合活性位点的Gln386、Val 385、Asn400、Thr 246、Ser 235、Tyr 237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促进了小分子稳定结合到蛋白活性位点从而发挥生物活性。3.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3.1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给药组PS(100、150、200 mg/kg)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5,p<0.01,p<0.001)。PS-R2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30 mg/kg)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1,p<0.001),其中低剂量组无显着差异。3.2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分析表明,空白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未见纤维沉积,无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坏死明显,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明显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PS、PS-R2低剂量组(100、1mg/kg)的大鼠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略微减轻;PS中、高剂量组(150、200 mg/kg)及PS-R2中、高剂量组(10、30 mg/kg)中大鼠肝脏汇管区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高剂量肝损伤程度较轻于阳性组。3.3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NF-κB信号通路上NF-κB和p-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模型组相比,PS在浓度为100~200mg/kg时,对肝组织中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PS-R2在浓度为1~30 mg/kg时,对肝组织中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3.4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Smad3和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PS和PS-R2在浓度分别为100~200 mg/kg、1~30 mg/kg时,对肝组织中Smad3和Smad4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5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3和Smad4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Smad3/4蛋白水平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给药PS高剂量组(200 mg/kg)显着下调TGF-β1、Smad3/4蛋白水平,而PS-R2抑制作用不显着。综上所述,屏边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皂苷对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相关。

二、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文献回顾
    1.1 激活素
        1.1.1 激活素分子特征
        1.1.2 激活素受体及信号转导
        1.1.3 激活素生物学作用
    1.2 肿瘤坏死因子-α
        1.2.1 TNF-α来源
        1.2.2 TNF-α受体及信号转导
        1.2.3 TNF-α生物学活性
    1.3 成纤维细胞
        1.3.1 成纤维细胞形态
        1.3.2 成纤维细胞功能
        1.3.3 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细胞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增殖分析
        2.2.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2.3 细胞形态学分析
        2.2.4 RTCA检测细胞黏附
        2.2.5 NO含量分析
        2.2.6 ELISA
        2.2.7 RT-PCR
        2.2.8 Western blotting
        2.2.9 细胞迁移分析
        2.2.10 钙离子流量分析
        2.2.11 细胞膜受体表达分析
        2.2.12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
        2.3.2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凋亡的影响
        2.3.3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形态的影响
        2.3.4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NO产生的影响
        2.3.5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IL-6产生的影响
        2.3.6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分泌TGF-β1 的影响
        2.3.7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生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2.3.8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黏附的影响
        2.3.9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迁移的影响
        2.3.10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
        2.3.1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膜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
        2.3.12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Smad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2.3.13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2.3.14 ERK抑制剂对激活素A诱导L929 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讨论
        2.4.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2.4.2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L929细胞活性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3章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人成纤维细胞活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hPDLCs体外培养
        3.2.2 hPDLCs的增殖分析
        3.2.3 hPDLCs的形态学分析
        3.2.4 RTCA检测hPDLCs黏附活性
        3.2.5 ELISA
        3.2.6 RT-PCR
        3.2.7 Western blotting
        3.2.8 细胞迁移分析
        3.2.9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体外培养hPDLCs生长、形态及鉴定
        3.3.2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增殖的影响
        3.3.3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3.3.4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产生IL-6 的影响
        3.3.5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分泌TGF-β1 的影响
        3.3.6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生成ECM的影响
        3.3.7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黏附的影响
        3.3.8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迁移的影响
        3.3.9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Smad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3.3.10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人牙周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实验细胞的选择
        3.4.2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生物学作用
        3.4.3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hPDLCs活性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GR5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前言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检测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的作用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
    1.1 细胞系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及传代
    2.2 检测TFL药物对HSC-T6增殖的影响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SC-T6的超微结构
    2.4 ELISA检测MMP-2、ColⅠ、ColⅢ的含量变化
    2.5 肝纤维化动物造模分组及含药血清的制备
    2.6 检测含药血清对HSC-T6增殖的影响
    2.7 含药血清干预后蛋白质的收集与提取
    2.8 DDA检测
    2.9 DIA检测
    2.10 主要数据库和数据指标
        2.10.1 NR数据库和UniProt蛋白数据库
        2.10.2 STRING蛋白互作数据库
        2.10.3 GO数据库
        2.10.4 KOG数据库
        2.10.5 KEGG数据库
    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TFL药物对HSC-T6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3.2 TFL药物对HSC-T6超微结构的影响
    3.3 TFL药物对HSC-T6的MMP-2、ColⅠ、ColⅢ含量的影响
    3.4 肝纤维化动物造模结果
    3.5 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HSC-T6增殖的影响
    3.6 肽段与蛋白的定量质控分析
    3.7 DDA/DIA检测结果
    3.8 GO富集分析
    3.9 KOG注释分析
    3.10 PPI分析
    3.11 PATHWAY富集分析
    3.12 亚细胞定位分析
4 讨论
    4.1 理论基础
        4.1.1 肝纤维化与肝星状细胞的理论基础
        4.1.2 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基础
        4.1.3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认识的理论基础
        4.1.4 荔枝核总黄酮(TFL)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4.2 TFL对HSC-T6生长增殖的影响
    4.3 TFL对HSC-T6的ECM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4.3.1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4.3.2 Ⅰ型胶原(ColⅠ)
        4.3.3 Ⅲ型胶原(ColⅢ)
    4.4 TFL对HSC-T6部分差异蛋白功能的讨论
        4.4.1 上调蛋白
        4.4.2 下调蛋白
    4.5 TFL对HSC-T6差异蛋白部分信号通路的分析
        4.5.1 PI3K/Akt通路
        4.5.2 NF-κB信号通路
        4.5.3 胆固醇代谢与合成
        4.5.4 补体和凝血级联
        4.5.5 细胞色素P450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荔枝核总黄酮防治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黄柏酮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1.1.1 肝纤维化简介
        1.1.2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1.1.3 肝纤维化的诊断
        1.1.4 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1.1.5 中医中药与肝纤维化
        1.1.6 肝纤维化模型的几种构建方法
        1.1.7 纤维化模型中常用到的标志蛋白
    1.2 黄柏酮的研究现状
        1.2.1 黄柏酮与炎症
        1.2.2 黄柏酮与肺纤维化
        1.2.3 黄柏酮与癌症
    1.3 吡菲尼酮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黄柏酮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2.1 黄柏酮能抑制TGF-β诱导的Lx-2细胞的活化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小结
    2.2 黄柏酮对TGF-β/Smad经典信号通路,EMT以及促炎基因IL-6的影响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小结
    2.3 黄柏酮通过上调GPx-4和Nrf-2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抑制Lx-2细胞的活化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果
        2.3.4 小结
    2.4 黄柏酮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结果
        2.4.4 小结
    2.5 黄柏酮抑制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的体内验证
        2.5.1 实验材料
        2.5.2 实验方法
        2.5.3 实验结果
        2.5.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肝纤维化患者样本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差异表达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第二部分 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肝星状细胞中DNMT3A、ANRIL、α-SMA、Collagen I的表达及ANRI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部分 DNMT3A 介导 ANRIL 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与 HSCs增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全文总结
    本论文的创新性及特色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综述 表观遗传调控肝纤维化中炎症与HSCs激活:聚焦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参考文献

(7)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2 病例选择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病例来源及分组
        2.4 治疗方式
        2.5 观察指标
        2.5.1 主要指标
        2.5.2 次要指标
        2.6 安全检测指标
        2.7 总体疗效评价
        2.8 检测标准
        2.9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LSM值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BV DNA阴性例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3.5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转氨酶水平比较
        3.6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A、LN、PCⅢ、CⅣ比较
        3.7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总体疗效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1.1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4.1.2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4.1.3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4.2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2.1 乙肝肝硬化发生机制
        4.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4.3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4.4 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检测肝纤维化
        4.5 情志病从肝论治及慢性肝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4.6 结果分析
        4.6.1 两组肝脏硬度(LSM)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2 两组HBV DNA阴转例数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3 两组精神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4.6.4 两组转氨酶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5 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6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4.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荔枝核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2.1.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2.1.2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鉴定
    2.2 实验分组及用药
    2.3 HSC-T6细胞的培养
        2.3.1 准备工作
        2.3.2 HSC-T6细胞的传代
        2.3.3 HSC-T6细胞的换液
        2.3.4 HSC-T6细胞的冻存
        2.3.5 HSC-T6细胞的复苏
    2.4 细胞计数方法
    2.5 MTT法测定荔枝核总黄酮、荔枝核总黄酮含药血清对HSC最大无毒浓度(TC0)
    2.6 各组药物和含药血清对肝星形细胞的干预
    2.7 肝星形细胞蛋白的提取
    2.8 肝星形细胞蛋白提取质控
    2.9 肝星形细胞蛋白酶解
    2.10 DDA建库和DIA定量检测(Nano-LC-MS/MS)
    2.11 信息分析流程
    2.12 TFL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潜在靶点的筛选
    2.13 TFL化学成分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2.14 TFL与肝纤维化相关靶点的筛选
    2.15 TFL对肝纤维化作用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6 TFL“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2.1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肉眼及镜下对大鼠肝纤维化病变观察
    3.2 荔枝核总黄酮、荔枝核总黄酮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3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蛋白质组学
    3.4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蛋白基因功能GO分析
        3.4.1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蛋白基因生物过程(BP)分析
        3.4.2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蛋白基因细胞组件(CC)分析
        3.4.3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蛋白基因分子功能(MF)分析
    3.5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
    3.6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蛋白互作分析(PPI)
    3.7 荔枝核总黄酮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
    3.8 TFL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潜在靶点的筛选
    3.9 肝纤维化靶点筛选及与TFL靶点的对比分析
    3.10 TFL对肝纤维化作用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TFL“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及核心靶点
4 讨论
    4.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4.2 荔枝核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4.3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
    4.4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
    4.5 蛋白质组学与肝纤维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肝螺杆菌感染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的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 肝纤维化介绍
        1.1 肝纤维化的形成
        1.2 肝纤维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 肝纤维化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2.1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2.2 巨噬细胞激活
        2.3 细胞因子参与
        2.3.1 TGF-β
        2.3.2 IL-33
        2.4 脂肪因子
    3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3.1 化学药物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1.1 TAA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1.2 四氯化碳(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1.3 二甲基亚硝胺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1.4 乙醇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2 胆管结扎手术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3.3 饮食调控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4 转基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3.5 微生物感染诱导免疫型肝纤维化模型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菌株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和抗体
        2 方法
        2.1 H.hepaticus的培养与收集
        2.2 H.hepaticus感染BALB/c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2.3 肝脏酶活性检查(ALT和AST)
        2.4 肠道和肝脏中H.hepaticus的DNA的提取及其定植检测
        2.4.1 H.hepaticus DNA的提取
        2.4.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4.3 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反应扩增条件
        2.4.4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备
        2.4.5 肠道和肝脏中H.hepaticus的定量分析
        2.5 病理组织学分析
        2.5.1 石蜡切片的制作
        2.5.2 HE染色
        2.5.3 天狼星红染色
        2.6 RT-PCR检测H.hepaticus感染后肝脏中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
        2.6.1 RNA提取
        2.6.2 RNA质量鉴定
        2.6.3 RNA反转录为cDNA
        2.6.4 引物合成
        2.6.5 RT-PCR反应
        2.7 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和纤维化通路相关蛋白
        2.7.1 肝脏总蛋白提取及变性
        2.7.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7.3 转膜
        2.7.4 封闭及抗体孵育
        2.7.5 化学发光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H.hepaticus在BALB/c小鼠肠道与肝脏中定植情况
        3.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3.3 组织病理学分析
        3.4 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上调
        3.4.1 RNA质量鉴定
        3.4.2 H.hepaticus感染导致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上调
        3.5 H.hepaticus感染刺激炎症通路蛋白表达
        4 讨论
    第二章: 干扰小鼠IL-33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1 材料
        1.1 质粒、菌株、腺病毒载体和小鼠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0 shIL-33片段合成
        2.1 构建腺病毒载体pDC316-ZsGreen1-shIL-33
        2.1.1 胶回收具体方法
        2.1.2 感受态转化具体步骤
        2.1.3 质粒小提具体步骤
        2.2 重组腺病毒包装
        2.3 腺病毒扩增
        2.4 腺病毒滴度测定
        2.5 重组腺病毒干扰IL-33表达的效率检测
        3 结果
        3.1 设计合成针对IL-33干扰靶点的shRNA
        3.2 质粒pDC316-ZsGreen1-shRNA线性化
        3.3 重组质粒pDC316-shIL-33酶切鉴定
        3.4 质粒共转染293A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3.5 重组腺病毒滴度测定
        3.6 重组腺病毒干扰IL-33的鉴定
        4 讨论
    第三章: 肝螺杆菌感染通过IL-33/ST2通路促进BALB/C小鼠肝纤维化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菌株
        1.3 重组腺病毒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细菌培养与收集
        2.2 H.hepaticus感染BALB/c小鼠
        2.3 重组腺病毒接种BALB/c小鼠
        2.4 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其分子机制
        2.5 免疫组化检测IL-33、ST2定位情况
        2.5.1 石蜡切片制备
        2.5.2 抗原修复
        2.5.3 封闭及抗体孵育
        2.5.4 显色
        2.5.5 染苏木素和封片
        2.5.6 镜检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H.hepaticus感染可引起IL-33升高并造成肝损伤
        3.2 抑制IL-33表达可减轻H.hepaticus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炎症程度
        3.3 IL-33升高诱导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增加细菌定植水平
        3.4 H.hepaticus感染通过IL-33/ST2途径引起肝炎和纤维化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1.1.1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1.1.2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1.3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肝病上的应用
    1.2 肝纤维化与TGF-β1/Smad及 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1.2.1 Smads家族分类
        1.2.2 TGF-β1 介导Smad2/3 磷酸化与肝纤维化
        1.2.3 NF-κB通路与肝纤维化
    1.3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46.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用细胞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复苏
        2.3.3 细胞传代
        2.3.4 细胞换液
        2.3.5 细胞冻存
        2.3.6 细胞计数
        2.3.7 铺板(以96孔板为例)
        2.3.8 细胞加样和收样
        2.3.9 培养基的配置
        2.3.10 CCK8细胞活性试验
        2.3.11 炎症因子检测实验
        2.3.12 荧光定量实验
        2.3.13 Western-blot实验
        2.3.14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3.15 实验样品的制备
        2.3.16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屏边三七皂苷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4.2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变化的影响
        2.4.3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
        2.4.4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
        2.4.5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用细胞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复苏
        3.3.3 细胞传代
        3.3.4 细胞换液
        3.3.5 细胞冻存
        3.3.6 细胞计数
        3.3.7 铺板(以6孔板为例)
        3.3.8 细胞加样和收样
        3.3.9 培养基的配置
        3.3.10 CCK8细胞活性实验
        3.3.11 荧光定量实验
        3.3.1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3.3.13 Western-blot实验
        3.3.14 分子对接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2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
        3.4.3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4.4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化合物分子对接情况的检测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屏边三七皂苷通过TGF-β1/Smad及 NF-κB双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器材
    4.3 实验方法
        4.3.1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4.3.2 大鼠血清因子(ALT、AST)的检测
        4.3.3 蛋白质浓度测定
        4.3.4 Western-blot实验
        4.3.5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
        4.3.6 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判定标准
        4.4.2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影响
        4.4.3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
        4.4.4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5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6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D]. 姜玲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2]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D]. 马可.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的作用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 蒋云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黄柏酮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D]. 柏永全. 西北大学, 2021(12)
  • [6]DNMT3A介导LncRNA ANRIL甲基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 杨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D]. 刘雪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荔枝核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蔡碧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肝螺杆菌感染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的初步探究[D]. 曹舒扬. 扬州大学, 2020
  • [10]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D]. 李璐茜.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标签:;  ;  ;  ;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