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产业”的赢家(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频[1](2022)在《助力实体经济,产业互联网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12月29日,腾讯发布了一部新的品牌宣传片。这部宣传片有很多美好的画面:有街边小店实现了智慧零售,有美丽乡村里实现了数字农业,有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实现智能交通,有工厂传送带上的元器件智能监测……腾讯希望用这部宣传片传递一种新的品牌主张——助力实体经济。2018年9月,腾讯发布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专门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次宣传片也是腾讯这3年来拥抱产业互联网后交出的一份答卷。用最直观的数据来说就是:携手30多家企业,合力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
刘月[2](2021)在《数字平台能力、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融合发展,推动着现有技术范式的变革,与各行各业渗透互通,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推手,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的产业变革与升级,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动能(Annarelli等,2021;Sahut,Iandoli和Teulon,2021;Pournaras和Lazakidou,2008)。同时,2020年新冠疫情事件和2021年中国河南洪涝灾害事件加速了线下经济向线上经济的迁移,将平台经济和平台企业再次推向风口,使数字平台经济成为当前发展最快、辐射最广、创新最活跃的经济活动(Pelzer,Frenken和Boon,2019)。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具有数字化平台的平台企业,不仅能够帮助自身输出大量的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而且具有极强的辐射效应,为其他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赋能,这种平台模式具有极强的颠覆性,能够推动社会迁移,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布局,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以及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是帮助实现数字经济转型的有效举措(朱秀梅等,2020)。魏江和赵雨菡(2021)认为数字平台为海量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提供沟通协作通道,为多样性资源组合、数字共享提供基础设施,邬爱其,刘一蕙和宋迪(2021)认为数字平台能够使企业产品和服务增值,有助于企业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聚焦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具有自身数字化平台且能输出数字产品或数字服务的平台企业,对于这种数字化的平台企业而言,平台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内部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形成强大的数字平台能力,通过数字化平台集聚企业内部员工、用户和供应商等主体,并为这些主体捕获各种丰富的信息、技术等资源(Gundogdu和Kahraman,2020),从而构建独特的平台企业竞争优势(李东红,陈昱蓉和周平录,2021)。因此,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和形成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关于数字平台能力的探讨极为匮乏(Annarelli等,2021),学者们对数字平台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国内尤其缺乏数字平台能力的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构建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等问题尚未得到重视与关注。此外,在平台企业实践发展中,平台企业凭借强大的数字平台能力形成独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案例屡见不鲜,依靠数字化平台的赋能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引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现象让人赞叹(单宇等,2021),但关于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等重要问题,学界尚未给出清晰的解答。因此,本文秉持“扎根中国管理实践,深化组织管理理论”的原则,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平台企业如何依靠数字平台能力成功构建独特竞争优势这一极具时代性、鲜活性和创新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回应,在系统梳理数字平台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平台企业如何发挥数字平台能力有效促进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能够推动数字平台能力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入揭示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具体路径机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平台能力和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领域。尽管数字平台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与形成,但二者之间的具体路径有待进一步揭示和挖掘。在企业实践发展中,商业数字化的一个显着特征意味着价值创造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信息的生产来实现,而不管这种数字价值是与物质产品紧密相连还是松散相连(Bryniolfsson和Mc Afee,2014)。事实上,当数字化嵌入到产品的智能功能中或通过创建纯数字内容加以体现,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数字价值创造,以非数字方式创造的价值将受到严重破坏(Sahut,Iandoli和Teulon,2021)。平台企业通过数字平台能力不断扩大和拓展多方参与主体,使其与平台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直接影响了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Sahut,Iandoli和Teulon,2021)。根据万文海和刘龙均(2021)的建议,可以将平台企业价值共创主体按照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划分,本文将平台企业价值共创主体解构为内部的企业主体、外部的用户和供应商主体,能够分别开展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等平台企业价值共创。快速更迭的数字经济要求平台企业基于强大的数字平台能力集聚企业内部员工、用户和供应商等主体,并针对不同主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需求(Anderson,2004;Brynjolfsson,Hu和Smith,2006;龚强,班铭媛和张一林,2021),这些主体需求的异质性越强,产品范围越大,产品或服务成本越低,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Fazli-Salehi等,2021;Schilling,2000;Schreier,2006;Tan和Zhou,2017),越容易发挥主体价值创造潜能,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形成特色的数字化平台模式,促进平台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可能在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之间发挥重要的路径作用。此外,平台企业的数字市场探索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具有关键影响(Zhang,Wu和Cui,2015)。然而,现有研究并未重视数字市场探索在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未揭示数字平台能力影响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基于此,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并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逻辑主线,解构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具体作用机制。本文围绕数字平台能力、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数字市场探索和平台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理论模型,旨在诠释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作用,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和供应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以及数字市场探索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和提炼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对动态能力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数字平台能力、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平台企业竞争优势、数字市场探索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评述,归纳和提炼相关变量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第二,本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案例资料数据,明确数字平台能力、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平台企业竞争优势、数字市场探索等主要变量的概念和内涵,并以此构建了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13条研究假设,以深入揭示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影响作用,企业内部创业的中介作用,用户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供应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数字市场探索的调节作用。第三,本文通过与专家研讨和预调研等方式确定了包含41个题项的正式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访谈、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在北京市、深圳市、青岛市和长春市进行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98份。采用SPSS 24.0软件和AMOS 24.0软件对正式调研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SPSS 24.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在本文提出的13条研究假设中,12条得到数据结果支持,1条尚未得到数据支持,并进一步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四,本文提炼和归纳出研究结论,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管理启示,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未来研究方向。
周鹏[3](2021)在《W公司云安全产品西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梅[4](2021)在《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的长期有效运行得益于两国资金往来畅通,而金融合作作为其重要保障,为深化和拓展中俄间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间投资水平的提高、合作层次的拓展又对金融领域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俄金融领域发展态势已成为制约两国全面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中俄领导人也更加重视双边金融的开展。2018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目的是推动两国区域发展、延长双边合作期限。次年6月,两国领导人又一次签署《联合声明》,在战略高度上为中俄金融合作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哈尔滨新区也正处于发力“双循环”、夺取“双胜利”、打赢“收官战”的关键时刻。躬逢伟大时代,身处改革前沿,怎样发挥好“五区叠加”的区位优势,利用好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成为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深化双边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发展的现状,从金融合作环境、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合作空间、金融平台体系建设四个角度分析新区在承载中俄金融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相应给出解决对策。哈尔滨新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挥新区优势,推进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形成金融发展新格局,进而加快实现中俄全面合作。
刘博文[5](2021)在《徐州鼓楼高新区产业政策绩效评估》文中研究说明
王喜媛[6](2020)在《智慧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依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进步而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人的存在方式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新一代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融合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被称为“工业4.0”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我们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现实”就是人与人类的当下的存在,就是我们的本质在当下的显现。从科学技术革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视角来看,我们当下的存在——“现实”就是我们已经步入了在信息化革命的条件下,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新一代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融合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智能化时代。以智能化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智慧社会”,是以信息社会为基础对信息社会的继承与发展。“智慧社会”给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很多质的变化。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引发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将推进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同时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促使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即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具体体现为人们认知方式、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决策方式、执行路径和方法等治理要素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转型。为此,本文选择“智慧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作为研究主题,力图通过研究智慧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治理模式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解决问题找到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和转型的规律,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论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是:梳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新一代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发展,预测智慧社会的发展远景,针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所导致的传统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型所特有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分析当前社会的鲜明特征,基于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的全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究我国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与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的影响和关系,阐述由社会形态变革引发的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和转型的必然性,对智慧社会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内容和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以及人的价值进行反思,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论述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当代启示。论文的基本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渗透日益显着,众多新技术融合突破,在解决当前人类发展遇到的困境的同时,正在带来人类社会运行智慧化、生产关系虚拟化的深刻变革。本部分主要通过深入分析新技术革命下智慧社会出现及其演进过程,提出伴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慧社会治理变革的内驱力也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面临的新问题和各种矛盾的加剧而快速变化,面对如此重要的历史变革,构建灵活、高效、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意义。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智慧社会需要创新治理手段。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我国社会风险的出现使得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异质性增强,社会流动性增加,并提高了社会控制难度。本部分主要阐述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现状、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贡献及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论证触发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现实基础和理念变革已经具备,阐明我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变革历程。最后,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通过对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客观情况和现实困境的系统分析,提出必须通过“智慧化”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研究思路。本部分主要讨论如何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中挖掘潜在的价值,使社会治理和谐地融入智慧化的新时代,稳步迈进智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一,从全局和宏观的角度探讨我国的社会治理智慧化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第二,提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文化的转型;第三,分析智慧治理模式转型的实例,对技术进步引发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及人的价值进行反思;第四,从管理哲学视角探究新技术革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客观基础。论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走向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及观念变革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理论。对走向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目的、方式、原则、发展趋势等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有价值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发展现状、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贡献以及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等方面,阐述走向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现实基础及其相应理念的变革。在深入分析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深度融合、技术全面升级换代、经济社会跨越式演进等基础上,通过对智慧社会引发的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综合因素分析,对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变革趋势进行创新研究。从智慧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和矛盾出发,探讨智慧社会语境下的社会关系调整和社会治理的创新,从管理哲学视角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和治理模式研究。论文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需要进一步丰富,同时从管理哲学视域的深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万晗[7](2019)在《勾勒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蓝图 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宁波海曙举行》文中认为7月30~3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宁波市服装协会、华东时尚行业CIO联盟协办的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中纺联生产力促进部主任乔艳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瑞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等领导嘉宾出席
宋富佳[8](2019)在《共绘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蓝图——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宁波海曙举行》文中研究指明7月30—31日,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召开,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宁波市服装协会、华东时尚行业CIO联盟协办。
肖莹[9](2019)在《“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路在何方?——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带您求解》文中研究指明当全球纺织服装经济进入到了供应链更为多元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市场的竞争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转化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族群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的品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争。供应链的管理与建设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面对"链时代",你是否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邓梦妮[10](2019)在《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腾讯控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互联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转型以应对行业的变化呢?其战略转型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又有何影响呢?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腾讯控股的战略转型为例,进行案例研究。运用安索夫矩阵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平台战略理论,分析腾讯控股如何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实现财务绩效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介绍了互联网行业当前即将全面进入的产业互联网领域。然后从腾讯控股的盈利模式、组织管理、产品思维等几个方面对腾讯控股进行了深入了解,并简单介绍了腾讯控股战略转型的过程。再者,从转型的动因及路径两个角度梳理了腾讯控股三次战略转型的全流程。腾讯战略转型动因主要从行业发展形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展开;战略转型路径则由安索夫“产品——市场组合”理论、平台战略理论展开;再分析腾讯控股在电商领域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尝试。最后,从资产结构、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三方面分析了战略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其他互联网公司识别行业转型关键节点,准确做出企业战略选择。
二、“智慧产业”的赢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慧产业”的赢家(论文提纲范文)
(1)助力实体经济,产业互联网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未来的实体经济都是数字经济 |
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
腾讯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
(2)数字平台能力、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
评阅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
答辩决议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动态能力理论 |
2.1.2 价值共创理论 |
2.1.3 价值链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数字平台能力相关研究 |
2.2.2 平台企业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2.2.3 企业内部创业相关研究 |
2.2.4 用户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2.2.5 供应商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2.2.6 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研究 |
2.2.7 数字市场探索相关研究 |
2.3 变量间关系研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案例研究与理论模型构建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问题提出 |
3.1.2 研究方法选择 |
3.1.3 研究案例选择 |
3.1.4 数据收集 |
3.2 案例分析 |
3.2.1 信度和效度 |
3.2.2 数据处理与呈现 |
3.3 分析结果 |
3.3.1 核心概念界定 |
3.3.2 基于案例研究的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1 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4.2 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价值共创 |
4.2.1 数字平台能力与企业内部创业 |
4.2.2 数字平台能力与用户价值共创 |
4.2.3 数字平台能力与供应商价值共创 |
4.3 平台企业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4.3.1 企业内部创业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4.3.2 用户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4.3.3 供应商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4.4 企业内部创业、用户价值共创、供应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 |
4.4.1 企业内部创业在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 |
4.4.2 用户价值共创在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 |
4.4.3 供应商价值共创在数字平台能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 |
4.5 数字市场探索的调节作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设计 |
5.1 问卷设计 |
5.1.1 问卷设计原则 |
5.1.2 问卷设计步骤 |
5.2 变量测量 |
5.2.1 数字平台能力 |
5.2.2 企业内部创业 |
5.2.3 用户价值共创 |
5.2.4 供应商价值共创 |
5.2.5 数字市场探索 |
5.2.6 平台企业竞争优势 |
5.2.7 控制变量 |
5.3 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6.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
6.1.1 数据收集 |
6.1.2 样本特征 |
6.2 同源方法偏差检验 |
6.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6.3.1 信度检验 |
6.3.2 效度检验 |
6.4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 |
6.5 假设检验 |
6.5.1 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主效应检验 |
6.5.2 企业内部创业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3 用户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4 供应商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5 数字市场探索的调节效应检验 |
6.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6.1 数字平台能力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讨论 |
6.6.2 企业内部创业的中介作用讨论 |
6.6.3 用户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讨论 |
6.6.4 供应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讨论 |
6.6.5 数字市场探索的调节作用讨论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性 |
7.3 管理实践启示 |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哈尔滨新区金融发展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国家级新区暨哈尔滨新区概述 |
(一)国家级新区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二)国家级新区发展进程及历史沿革 |
(三)哈尔滨新区成立背景及发展概况 |
二、金融相关概念 |
(一)金融含义 |
(二)金融合作 |
三、哈尔滨新区金融发展与中俄金融合作关系的讨论 |
(一)中俄金融发展历史溯源概述 |
(二)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的意义 |
注释 |
第三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
一、政策红利期加速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尔滨新区战略定位 |
(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 |
二、产业集聚效应支撑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现代产业集聚 |
(二)创新创业成果集聚 |
三、多功能平台建设助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中俄跨境贸易平台 |
(二)中俄会展平台 |
(三)中俄金融合作联盟 |
四、对俄立体化跨境运输通道带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俄航线 |
(二)哈欧、哈俄国际货运列车 |
(三)哈俄国际公路物流通道 |
五、银行对俄金融服务领跑全国保障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尔滨银行 |
(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
(三)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
注释 |
第四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
一、金融合作环境欠佳 |
(一)营商环境 |
(二)法制环境 |
(三)政务环境 |
二、金融服务水平偏低 |
(一)金融机构数量少 |
(二)本币配置利用率低 |
三、金融合作空间狭小 |
(一)金融产品种类少 |
(二)投融资渠道有限 |
(三)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
四、金融平台体系建设缺失 |
(一)信息共享平台 |
(二)支付清算体系 |
(三)人才供需平台 |
注释 |
第五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宏观层面原因 |
(一)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平衡限制金融合作发展空间 |
(二)卢布汇率的波动限制货币领域合作 |
(三)中俄金融体系存在差异阻碍金融合作有效运行 |
二、微观层面原因 |
(一)新区体制机制短板 |
(二)新区产业结构短板 |
(三)新区对外开放短板 |
(四)新区思想观念短板 |
注释 |
第六章 推动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对策建议 |
一、创新金融合作环境 |
(一)营商环境 |
(二)法制环境 |
(三)政务环境 |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一)丰富金额机构发展 |
(二)提升本币配置效率 |
三、拓展金融合作空间 |
(一)多样化金融产品 |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
(三)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
四、完善金融平台体系建设 |
(一)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二)普及推广支付清算平台 |
(三)搭建金融人才供需平台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智慧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智慧社会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视野 |
1.1 选题的理由 |
1.2 问题的意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技术革命下智慧社会的变革 |
2.1 新技术革命的进展 |
2.2 新技术引发的新问题 |
2.3 社会形态的变革 |
2.4 智慧社会的发展 |
第三章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变革 |
3.1 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 |
3.2 触发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现实基础 |
3.3 触发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理念变革 |
3.4 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
第四章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 |
4.1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意义 |
4.2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内容 |
4.3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具体实践 |
4.4 智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当代启示 |
第五章 结论: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智慧社会及其社会治理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勾勒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蓝图 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宁波海曙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供应链进入多元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主旨演讲:行业供应链呈现出新变化与新特征 |
前沿论坛: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开展多样合作 |
平行活动:探索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
·企业热议· |
可持续智能供应链让传统产业重构迭代 |
1可持续供应链让生态资本产生盈余 |
2谁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
3智能供应链如何建立? |
(9)“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路在何方?——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带您求解(论文提纲范文)
时代更替 供应链进入发展新机遇 |
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的供应链建设 |
前沿观点:智能供应链发展新丝路 |
(10)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腾讯控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产业互联网 |
2.1.2 战略转型 |
2.1.3 财务绩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安索夫矩阵战略理论 |
2.2.2 核心能力理论 |
2.2.3 平台战略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战略转型的内涵 |
2.3.2 战略转型的动因 |
2.3.3 战略转型的路径 |
2.3.4 战略转型与财务绩效 |
2.3.5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3 案例介绍 |
3.1 行业背景 |
3.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
3.1.2 产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
3.1.3 小结 |
3.2 公司概况 |
3.2.1 腾讯控股盈利模式 |
3.2.2 腾讯控股组织管理 |
3.2.3 腾讯控股产品思维 |
3.3 腾讯控股三次战略转型简介 |
4 腾讯控股战略转型的动因及路径分析 |
4.1 腾讯控股战略转型的动因分析 |
4.1.1 腾讯控股战略转型外部动因分析 |
4.1.2 腾讯控股战略转型内部动因分析 |
4.1.3 小结 |
4.2 腾讯控股的战略转型路径分析 |
4.2.1 第一次战略升级路径 |
4.2.2 第二次战略升级路径 |
4.2.3 第三次战略升级路径 |
4.2.4 小结 |
5 腾讯控股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 |
5.1 第一次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 |
5.1.1 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
5.1.2 会计指标对比分析 |
5.1.3 市场指标对比分析 |
5.1.4 小结 |
5.2 第二次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 |
5.2.1 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
5.2.2 会计指标对比分析 |
5.2.3 市场指标对比分析 |
5.2.4 小结 |
5.3 第三次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 |
5.3.1 市场指标对比分析 |
5.3.2 小结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智慧产业”的赢家(论文参考文献)
- [1]助力实体经济,产业互联网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J]. 陈雪频. 上海国资, 2022(01)
- [2]数字平台能力、价值共创与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 刘月. 吉林大学, 2021
- [3]W公司云安全产品西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D]. 周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D]. 刘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徐州鼓楼高新区产业政策绩效评估[D]. 刘博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智慧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研究[D]. 王喜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7]勾勒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蓝图 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宁波海曙举行[J]. 万晗. 纺织服装周刊, 2019(29)
- [8]共绘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蓝图——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宁波海曙举行[J]. 宋富佳. 纺织导报, 2019(08)
- [9]“智能供应链与智慧产业”路在何方?——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带您求解[J]. 肖莹. 中国纺织, 2019(08)
- [10]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腾讯控股为例[D]. 邓梦妮. 暨南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