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毅[1](2015)在《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文中认为传输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的保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建德市供电公司光通信传输网的现状,并根据今后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方向以及电网公司业务应用需求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改造建德市供电公司11O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的设想。设想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来最终形成一个最适合建德公司传输网的方案。一是针对目前主流的通信传输技术SDH、MSTP、ASON、DWDM,分别分析其优缺点,并根据公司业务应用需求和发展,优选MSTP作为改造的首选技术平台。二是分析目前通信传输网常用的几种拓扑形式,根据其适用范围和公司目前光缆拓扑现状,确定出采用环网和网状网混合组网的方式。三是根据目前通信传输网的业务类型和带宽流量,结合国网公司流量规划方案,预测今后公司五年内业务流量。四是根据计算出的业务流量、选定的平台技术和组网方式,来确定各个通信站点的板卡和业务配置。最后通过上述研究成果来搭建完成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在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生存性,提升网络的业务支撑能力、业务恢复能力以及更高更灵活的带宽接入能力,为建德公司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通信保障。
赵荣峥[2](2013)在《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系统通信网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智能电网是电网建设的趋势,是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示范试点的重要环节。作为智能电网的支撑网,通信网络已经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电力通信网是实现智能电网的神经系统基础,是确保智能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对通信系统的业务需求,包含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站、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小区、设备在线监测等电网新的建设内容,相对于传统电力通信网所新增的通信通道需求特点,研究了可用于并结合各种成熟通信技术的实际特点,包括光同步传输、IP技术、EPON等,设计了涵盖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通信网络,完成了设备选型和组网,对光通信设备、PCM设备、调度数据网、综合业务数据网、配电自动化EPON网等设备进行了配置和现场测试,完成了电力光纤到用户系统的设备配置,实现了用电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达到了预期实用效果。并且首次实现了对综合智能电网项目不同电压等级的全网统一规划、分项实施、联合调试、多通道互联转发等,使中新生态城通信网络达到最少投资、最大收益、整个网络安全可靠,为其它地区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指导性经验。
荆铭,邱夕兆,延峰[3](2011)在《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实用技术,对网络安全潜在威胁、关键安全技术应用和主要网络设备安全加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结合山东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际及网络应用,对调度数据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形成一个现实可行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供了参考。
陈昌娜[4](2009)在《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猛, SDH(synehxonousnigitalHierarehy)传输网络具有完善的自愈体系和支持TDM业务的能力成为电力专网普遍采用的组网方式。然而随着各种新兴的数据和图像业务的出现,传统的SDH传输网络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业务扩展性差,不能及时满足用户多业务需求。网络调度复杂,资源利用率低等。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通过各技术的融合来达到对数据、话音、图像多业务支持的目的,打破新业务发展的瓶颈。本课题属于网络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基于MSTP技术的SDH传输网络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目前较为先进的SDH、MSTP技术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以及传输网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在企业专网的实现方案,解决电力通信多种业务统一传输的问题。首先,对电力通信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指出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其次,分析目前城域传输网络的现状,重点分析SDH传输网络的优点及技术特征,指出其中的不足。较系统的对几种SDH传输网络进行比较,包括IP over SDH,A TM over SDH和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等,认为MSTP技术的出现是对SDH的一个有效补充,基于MSTP技术的SDH传输网络除应具有标准SDH传送网络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征:(1)具有TDM业务、ATM业务或以太网业务的传送功能,包括点到点的透明传送功能;(2)具有ATM业务或以太网业务的带宽统计复用功能; (3)具有ATM业务或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虚容器的指配功能。它可以有效缓解现有传输网络存在的种种问题。再者,对MSTP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进程进行总结,详细介绍基于Mstp的SDH网络关键技术。介绍MSTP技术的概念和功能模型,详细分析通用成帧协议(GFP)、链路接入规程(LAP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弹性分组环(RPR)等关键技术。基于多种技术的应用,MSTP传输网络解决了数据业务承载效率不高,数据业务QoS不高等问题,实现电力通信统一建网的优势。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基于MSTP的SDH电力传输网络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电力企业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确定了网络的分层结构、组网的拓扑、布点的方案,并根据组网方案进行了网络的具体组网,完成了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设计及实现。通过MSTP网络的建设实现电力系统多网络的融合,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电力通信网是一个较大型的专用网络,该网络的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荆铭,邱夕兆,延峰[5](2008)在《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实用技术,对网络安全潜在威胁、关键安全技术应用和主要网络设备安全加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结合山东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际及网络应用,对调度数据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形成一个现实可行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供了参考。
吴宜淞[6](2008)在《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拓展,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的功能日渐强大,结构也日趋复杂。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管理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必须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离不开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监控、通信、收费三大系统的联网运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对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总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联网要求提出了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的两级管理体制建议,从设计者角度阐述了车辆检测器、摄像机和可变信息标志VMS的设计及布设要求;对比分析各种通信网络技术优缺点后,给出了分中心区域内干线及省干线传输网络技术的选取,介绍了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通信系统各组成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联网收费系统三级管理体制及各级管理机构的功能,对联网收费中二义性路的路径识别、收费广场通行能力提升、收费方式、通行卡管理、车牌号管理、防作弊等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思路。
杨文靖[7](2006)在《利用宽带网传输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微机保护装置、自动装置保护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是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主要是在建立太原电网的故障信息系统工程中,结合电力系统宽带通信网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现状,提出建立故障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解决方案,重点研究故障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广域网的基础上的组网方案和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协议,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运用DL60870-5-104规约,把变电站内的故障信息上传给调度端的可行性方案。
朱占巍[8](2004)在《利用电力系统宽带网建立故障信息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自于实际工程项目,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主要研究基于TCP/IP技术,采用IEC60870-5-104规约,利用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建立故障信息系统。通过对兰州电力通信网的分析,本课题确立了在光纤通信网的基础上组建故障信息系统的方案;提出了采用IEC60870-5-104规约进行数据传输;为保证故障信息的实时传输,本课题对TCP/IP网络传输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运用VC++编写了一个小的通信程序,来验证在光纤通信网上,采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的可行性;根据现场情况,课题提出了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案。
关永前[9](2004)在《安沙变电站通信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超常规发展,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实惠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部门而言,如何安全、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地向广大消费者多供电,供好电,成了摆在各级领导和调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调度员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要根据负荷潮流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在事故、障碍等情况下应及时分析问题、排除故障。这些依赖传统的变电运行人员汇报等方式早已不能满足要求了。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应运而生,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检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远动数据信息通道又是一个关键的纽带。如何选择变电站与调度端的通信方式,成为了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是作者对电力建设中变电站与调度端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研究、设计和总结。对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些通信方式如音频线通信、载波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扩频通信、卫星帧中继通信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目前长沙电力局正在使用的变电站与调度端的通信方式——进行性价比方面的分析比较,综合以上,得出了最为合适的变电站到调度端的通信方式。最后,给出了本局的一个110KV变电站的通信方式选择的全过程,对其通信方案、通信介质、通信终端设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且运行状况可靠、良好。
于芳,李荣,贺耀春[10](2001)在《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光同步传输系统 ( SDH)的特点以及长沙地区电网中光环网的概况、配置、网管系统及其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
二、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建德电力通信网构成 |
2.1 建德电网构成 |
2.2 建德电力通信传输网构成 |
2.2.1 通信传输网一构成 |
2.2.2 通信传输网二构成 |
2.2.3 建德电力通信传输网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通信传输改造技术研究 |
3.1 改造技术需求研究 |
3.1.1 技术平台 |
3.1.2 网络结构 |
3.1.3 业务流量 |
3.1.4 系统配置 |
3.2 技术平台研究 |
3.2.1 SDH技术 |
3.2.2 MSTP技术 |
3.2.3 ASON技术 |
3.2.4 DWDM技术 |
3.2.5 技术平台的选择 |
3.3 网络结构研究 |
3.3.1 网络模型研究与选择 |
3.3.2 网络组网方案研究与选择 |
3.4 业务流量研究 |
3.5 系统配置研究 |
3.5.1 配置技术要求 |
3.5.2 网架配置 |
3.5.3 光缆配置 |
3.5.4 设备配置 |
3.5.5 业务配置 |
3.5.6 电源配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信传输网改造施工 |
4.1 设备选型 |
4.1.1 主站设备 |
4.1.2 厂站设备 |
4.2 设备组网 |
4.2.1 主站设备搭建 |
4.2.2 厂站设备搭建 |
4.2.3 管理平台搭建 |
4.3 业务配置 |
4.3.1 2M业务配置 |
4.3.2 以太网业务配置 |
4.4 效果分析 |
4.4.1 网架 |
4.4.2 设备 |
4.4.3 业务 |
4.4.4 网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系统通信网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建设对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
2.1 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系统 |
2.1.1 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系统概况 |
2.1.2 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系统通道需求分析 |
2.2 配电自动化系统 |
2.2.1 配电自动化系统概况 |
2.2.2 配电自动化系统目标架构 |
2.2.3 配电自动化业务需求分析 |
2.3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 |
2.3.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况 |
2.3.2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通信需求分析 |
2.4 电力光纤到户 |
2.4.1 电力光纤到户系统概况 |
2.4.2 智能用电小区 |
2.4.3 智能用电楼宇 |
2.4.4 电力光纤到户业务需求分析 |
2.5 智能电网设备综合在线状态监测 |
2.5.1 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概况 |
2.5.2 建设目标和监测装置 |
2.5.3 在线监测系统 |
2.5.4 智能电网设备综合在线状态监测通信分析 |
2.6 智能变电站 |
2.6.1 智能变电站总体建设原则 |
2.6.2 系统配置原则 |
2.6.3 智能变电站通信需求分析 |
2.7 电动汽车充电站 |
2.7.1 建设内容和意义 |
2.7.2 功能目标 |
2.7.3 建设规模 |
2.7.4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信需求分析: |
2.8 电网智能可视化平台 |
2.8.1 电网智能可视平台系统概况 |
2.8.2 总体建设目标 |
2.9 智能电力营业厅 |
2.9.1 电力营业厅系统概况 |
2.9.2 总体思路 |
2.9.3 建设目标 |
2.9.4 智能电力营业厅通信需求分析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系统通信网设计方案 |
3.1 通信网建设背景 |
3.2 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通信网建设总的方案 |
3.3 各通信网络建设方案 |
3.3.1 核心通信网建设方案 |
3.3.2 中压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 |
3.3.3 低压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电网通信网的功能设计实现 |
4.1 SDH 光传输网络 |
4.1.1 SDH 光通信设备配置 |
4.1.2 SDH 光通信设备实现的功能 |
4.1.3 主要设备的性能测试 |
4.2 PCM 接入网 |
4.2.1 PCM 通信设备配置 |
4.2.2 PCM 设备实现的功能 |
4.2.3 PCM 设备性能测试 |
4.3 调度数据专网系统 |
4.3.1 调度数据专网设备配置 |
4.3.2 调度数据专网设备实现的功能 |
4.3.3 MSR50-40 路由器上行链路负载均衡测试 |
4.4 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 |
4.4.1 综合业务数据网设备配置 |
4.4.2 综合业务数据网设备实现的功能 |
4.5 配电自动化 EPON 网络 |
4.5.1 配电自动化 EPON 设备配置 |
4.5.2 配电自动化 EPON 设备的网络测试 |
4.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4.6.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EPON 建设方案及设备配置 |
4.6.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EPON 设备实现的功能 |
4.7 电力光纤到户系统 |
4.7.1 电力光纤到户系统 EPON 设备配置 |
4.7.2 电力光纤到户系统 EPON 设备实现的功能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二章 SDH 光传输网技术 |
2.1 SDH 原理与技术 |
2.1.1 SDH 帧结构 |
2.1.2 SDH 的复用和映射 |
2.1.3 SDH 网络结构 |
2.1.4 SDH 的生存性 |
2.2 SDH 的发展 |
2.2.1 IP over SDH |
2.2.2 ATM over SDH |
2.2.3 MSTP 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STP 关键技术分析 |
3.1 概述 |
3.2 MSTP 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
3.3 MSTP 关键技术 |
3.3.1 虚级联 |
3.3.2 通用成帧规程(GFP) |
3.3.3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
3.3.4 MSTP 内嵌 RPR 功能 |
3.3.5 MSTP 内嵌 MPLS 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市电力通信城域传输网组网技术方案 |
4.1 概述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1.3 设计目标 |
4.2 通信网络现状 |
4.2.1 光缆现状 |
4.2.2 光通信网现状 |
4.3 业务需求与流量分析 |
4.3.1 业务分析 |
4.3.2 节点流量分析 |
4.4 传输网设计方案 |
4.4.1 MSTP 网络结构分层 |
4.4.2 网络结构拓扑分析 |
4.4.3 光通信接口技术参数 |
4.4.4 保护方式分析 |
4.4.5 业务组织 |
4.5 以太网业务配置 |
4.5.1 以太网私有专线 EPL |
4.5.2 以太网专用 LAN(EPLn) |
4.5.3 以太虚拟专线业务 EVPL |
4.5.4 以太网虚拟专用 LAN(EVPLAN) |
4.5.5 以太网业务保护 |
4.5.6 电力通信以太网业务组网 |
4.6 设备选型策略 |
4.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力调度网络面临的风险分析 |
2 设计整体安全防护系统 |
2.1 制度安全 |
2.2 网络安全 |
2.3 应用接入安全 |
3 结论 |
(6)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综述 |
2.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
2.1.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定义 |
2.1.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
2.1.3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
2.2.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特点 |
2.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构成 |
2.2.3 通信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3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
2.3.1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定义 |
2.3.2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 |
2.3.3 收费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4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 |
2.4.1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特点 |
2.4.2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构成及功能 |
2.4.3 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5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 |
2.5.1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构成及功能 |
2.5.2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6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设施系统 |
2.6.1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构成及功能 |
2.6.2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的设计目的 |
2.7 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存在的不足 |
2.8 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分析 |
3.1 监控管理体制分析 |
3.1.1 管理体制的确定 |
3.1.2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3.2 车辆检测器及摄像机的选择 |
3.2.1 车辆检测器的选择 |
3.2.2 摄像机的选择 |
3.3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 |
3.3.1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原则 |
3.3.2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的步骤 |
3.3.3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位置 |
3.4 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分析 |
4.1 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4.1.1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
4.1.2 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4.1.3 图像传输技术的选择 |
4.2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管理体系构建 |
4.2.1 构建网络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4.2.2 网络管理体系组成及设计特点 |
4.2.3 网络管理体系功能设计 |
4.2.4 网络管理方式选择 |
4.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分析 |
4.3.1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分析 |
4.3.2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分析 |
4.3.3 紧急电话系统分析 |
4.3.4 通信电源系统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分析 |
5.1 收费管理体制分析 |
5.1.1 管理体制的确定 |
5.1.2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5.2 联网收费环境下总体优化 |
5.2.1 二义性路的路径识别方法 |
5.2.2 收费广场通行能力优化方法 |
5.2.3 收费方式优化方法 |
5.2.4 通行卡管理优化方法 |
5.2.5 车牌号管理优化方法 |
5.2.6 防作弊优化方法 |
5.3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 |
5.3.1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设计 |
5.3.2 收费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
5.3.3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
5.4 小结 |
结论 |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利用宽带网传输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故障信息系统的现状 |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任务 |
第二章 宽带通信网 |
2.1 SDH 光同步传输系统原理 |
2.2 ATM 传输原理 |
2.3 计算机局域网原理 |
2.4 三种通信网络的性能比较 |
2.5 电力系统宽带通信网的现状 |
第三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信息系统简介 |
3.1 继电保护装置简单介绍及通信接口 |
3.2 故障信息系统 |
第四章 宽带通信网组网方案和通信规约 |
4.1 太原电力系统通信网分析 |
4.2 组网方案 |
4.3 通信规约 |
4.4 IEC60870-5-104 规约简介 |
4.5 SOCKET 编程机制 |
第五章 TCP/IP 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 |
5.1 TCP/IP 概述 |
5.2 TCP 协议 |
5.3 UDP 协议 |
5.4 可靠性分析 |
第六章 网络通信延迟 |
6.1 宽带通信网络对TCP 数据传输的影响 |
6.2 TCP/IP 协议的延时计算 |
第七章变电站数据采集方案 |
7.1 采用以太网联网的综自站的组网方案 |
7.2 采用串口联网的综自站的组网方案 |
7.3 不具备数据采集装置的变电站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8)利用电力系统宽带网建立故障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故障信息系统的现状 |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任务 |
第二章 宽带通信网 |
2.1 SDH光同步传输系统原理 |
2.1.1 SDH帧结构 |
2.1.2 SDH的基本复用原理 |
2.1.3 SDH的自愈方式 |
2.2 ATM传输原理 |
2.2.1 ATM信元结构 |
2.2.2 ATM分层结构 |
2.2.3 ATM业务种类的介绍 |
2.3 计算机局域网原理 |
2.3.1 局域网的组成 |
2.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2.4 三种通信网络的性能比较 |
2.5 电力系统宽带通信网的现状 |
第三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信息系统简介 |
3.1 继电保护装置简单介绍及通信接口 |
3.1.1 继电保护装置的现状 |
3.1.2 站内继电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 |
3.1.3 主站和子站之间的通信接口 |
3.2 故障信息系统 |
3.2.1 故障信息系统的组成 |
3.2.2 变电站内的网络分层情况介绍 |
3.2.3 故障信息系统的功能 |
第四章 宽带通信网组网方案和通信规约 |
4.1 兰州电力系统通信网分析 |
4.2 组网方案 |
4.2.1 星型网 |
4.2.2 令牌环网 |
4.2.3 总线网 |
4.3 通信规约 |
4.3.1 变电站内通信规约的现状 |
4.3.2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应用层规约 |
4.4 IEC60870-5-104规约简介 |
4.4.1 概述 |
4.4.2 104规约的一般体系结构 |
4.4.3 IEC60870-5-104规约的实现 |
4.5 SOCKET编程机制 |
4.5.1 流套接字 |
4.5.2 数据报套接字 |
4.5.3 实现TCP数据传输 |
4.5.4 实现UDP数据传输 |
4.5.5 软件的实现 |
第五章 TCP/IP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 |
5.1 TCP/IP概述 |
5.2 TCP协议 |
5.3 UDP协议 |
5.4 可靠性分析 |
5.4.1 TCP的可靠性 |
5.4.2 IP和UDP的可靠性 |
第六章 网络通信延迟 |
6.1 宽带通信网络对TCP数据传输的影响 |
6.2 TCP/IP协议的延时计算 |
第七章 变电站数据采集方案 |
7.1 采用以太网联网的综自站的组网方案 |
7.2 采用串口联网的综自站的组网方案 |
7.3 不具备数据采集装置的变电站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安沙变电站通信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通信发展概述 |
1.2 通信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要求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远动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 |
2.1 远动数据 |
2.2 数据传输方式 |
2.2.1 并行通信方式 |
2.2.2 串行通信方式 |
2.3 数据传输规约 |
2.3.1 循环数字传送(CDT)方式 |
2.3.2 问答(POLLING)方式 |
第3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典型方式 |
3.1 电话线(音频电缆)方式 |
3.2 输电线载波方式 |
3.3 微波通信 |
3.4 光纤通信 |
3.5 扩频通信 |
3.6 卫星帧中继通信 |
第4章 安沙110KV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
4.1 临近电网通信状况介绍 |
4.2 安沙110KV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
4.2.1 安沙110KV变电站建设的背景 |
4.2.2 安沙变电站的高压部分 |
4.2.3 安沙变电站的低压部分 |
4.3 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5章 安沙110KV变电站通信系统设计 |
5.1 总体设计思想 |
5.1.1 采用新技术 |
5.1.2 优化网络结构 |
5.1.3 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
5.1.4 投资渠道和保护 |
5.2 光纤通信方式的设计 |
5.2.1 变电站光纤通信方式设计的总体原则 |
5.2.2 安沙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6章 安沙110KV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实施 |
6.1 工程进度和投资 |
6.2 光缆的施工 |
6.3 SDH光端机设备的施工 |
6.4 安沙变电站-捞刀河变电站ADSS光纤通信系统工程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光同步传输 (SDH) 特点 |
2 SDH光环网概况 |
3 SDH光环网配置 |
4 网管系统 |
5 数据单元的应用 |
6 结束语 |
四、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D]. 陈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5(02)
- [2]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系统通信网的研究与设计[D]. 赵荣峥.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3]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A]. 荆铭,邱夕兆,延峰. 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二届优秀论文汇编, 2011
- [4]基于MSTP的SDH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陈昌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5]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 荆铭,邱夕兆,延峰. 电网技术, 2008(S2)
- [6]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 吴宜淞. 长安大学, 2008(08)
- [7]利用宽带网传输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研究与实现[D]. 杨文靖.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6(05)
- [8]利用电力系统宽带网建立故障信息系统[D]. 朱占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4(03)
- [9]安沙变电站通信系统的设计[D]. 关永前. 湖南大学, 2004(04)
- [10]光同步传输系统(SDH)在长沙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应用[J]. 于芳,李荣,贺耀春. 湖南电力, 2001(S1)
标签:通信论文; sdh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同步通信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