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推动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转变观念推动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一、转变观念 推进中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林瑶[1](2021)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两国关系素有“友好邦交”的美称。作为东北亚地区的腹地,黑龙江省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等,一直是我国对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对俄经贸合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9年8月26日,黑龙江获国务院审批通过,成为我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是促进中俄两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黑龙江和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需要摆脱以往单一化和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将自贸区的最新利好政策融入双方经贸合作之中,增加双方经贸黏性。本文在黑龙江自贸区获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背景下,依据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着眼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国际上的自贸区(FTA)与中国国内自贸区(FTZ)的异同;接着分阶段介绍了1978—2019年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多角度阐释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领域,并分别从贸易总额、方式、结构和投资规模、行业、地区六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和俄罗斯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自贸区和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黑龙江自贸区获批一年后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和目前取得的成效;接着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研究了黑龙江对俄的经贸合作;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自贸区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蔡宏伟[2](2019)在《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黑龙江省已经同世界上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往来关系,其中与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合作在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科技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鉴于俄罗斯技术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俄技术合作更是黑龙江省整个对外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赶超东南部沿海等发达省市和地区,更好地参与21世纪东北亚的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黑龙江省开展对俄技术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说明,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基础条件优越,俄罗斯整体科技实力雄厚,未来科技潜力巨大,而且双方具有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因此,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政府宏观政策和企业自身管理两个层面探讨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归纳为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有利因素与阻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两类。最后结合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应培育和发展措施保障系统。

滕智莉[3](2019)在《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把西南沿边地区建设成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机遇所在,有利于构建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全面扩大西南沿边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拓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在推动西南沿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西南沿边地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对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在推动西南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效应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以西南沿边地区为研究范围,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首先在论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研究的方案与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论述研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并且说明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运用GIS空间信息技术、传统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增长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然后进入本论文主体部分。其次,分析中国沿边开发开放历史,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现状,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存在的问题有:开发开放整合效应比较差、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偏低、开发开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第三,对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评价。设计出符合西南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模型的综合指数方法(时间序列角度)与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方法(横截面数据角度)全方位对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进行研究。具体来说,采用基于AHP模型的综合指数方法,对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2000年-2016年开发开放效应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所选年份开发开放效应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2016年开发开放效应评价。总体来看,中国西南沿边地区2000年-2016年开发开放效应总体评价结果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并且以2008年为拐点。虽然广西开发开放效应总体评价结果最高,但是云南与西藏离广西的差距越来越小,尤其云南开发开放效应追赶广西和速度更快。从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评价结果也可以反映出广西开发开放效应总体评价结果最高,其次是云南,西藏最低。第四,对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的基本涵义、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的测度、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比例、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不均衡指数、基尼系数与集中指数等。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结果表明了,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2000年、2016年开发开放效应总体比例都呈现出广西、云南较高(其中广西最高),西藏较低的特点,并且2000年到2016年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分布差异性越来越显着。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结果表明了,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2016年开发开放效应总体比例都呈现出广西、云南的州(市)较高(其中广西的州(市)最高),西藏的州(市)较低的特点。第五,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方法,对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人力资本水平指数、政府财政支出指数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指数对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指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指数受自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指数影响较大,受政府财政支出指数以及人力资本水平指数影响较小。人力资本水平指数、政府财政支出指数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指数是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指数变动的Granger因果关系原因这些充分说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力度也逐渐加大,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相对而言西南沿边地区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比较缓慢,人力资本水平不高,为了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的进一步提高,必须尽快提高西南沿边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最后,分析沿海地区与其它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经验借鉴,具体包括: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经验、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经验、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经验、新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经验、内蒙古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经验、黑龙江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经验、辽吉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经验等。在分析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云南与西藏离广西开发开放效应有一定差距,但是趋于缩小;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分布差异性比较显着;各因素对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从基础设施政策、贸易政策、税费政策、金融政策、开放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人才培引政策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促进西南沿边开发开放一些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

郝乐[4](2019)在《双边政治关系对中俄贸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合作也日趋紧密。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领域学者的关注。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也是我国最大的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双方逐渐把对方当做自己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目前中俄关系已经发展到历史的最佳时期。与此同时,中俄双边贸易合作也有所发展,从2001年到2017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06.7亿美元增加到840.7亿美元,且中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但与双边政治关系相比,中俄贸易的发展仍然滞后,中俄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双边政治关系在中俄贸易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对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于双边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其一般结论是:双边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国家之间的贸易量随政治关系的友好而增加,随政治关系的恶化而减少。但有时会因地区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个国家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不同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本文以俄罗斯独立以来双边政治关系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17年中国与俄罗斯的年度数据,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关系对中俄贸易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径。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改进了一些老方法,又给出了一些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俄双边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影响的分析之中。提出了衡量两国贸易水平的贸易差异性指数、双边贸易依存度、双边贸易亲疏度、双边贸易耦合度、贸易均衡发展指数等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了中俄贸易的相关指数;改进了距离综合评价法,测量了中俄综合贸易水平;提出了速率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中俄双边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各个时期,中俄之间政治关系与双边贸易都是正相关的,而且具有以下特点:当政治关系变化较大时,贸易明显随之同向变化,但各时期中俄政治关系对贸易的影响程度不同;当政治关系变化平缓时,贸易可能有些波动,但振幅不明显;当政治关系处于比较友好的状态时,政治关系的负向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比正向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更明显;当政治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时,政治关系的正向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比负向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更明显。目前,中俄双边贸易合作水平远远跟不上政治合作水平,对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不大,中俄综合贸易水平在中美等十国中仅排名第八,这正是学界所谓中俄贸易滞后于政治的一个解释。虽然2017年中俄贸易额回升,已经达到840.7亿美元,但按照这个进度发展,到2020年实现两国领导人设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并非轻而易举。

王长远[5](2013)在《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中俄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由地缘政治合作向地缘经济合作方向转变。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中俄两国的东部边疆,两地区的经贸合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缘优势以及较强的合作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己实施多年,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在战略层面上并没有显着改变,在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实施和俄罗斯入世后,对两地经贸合作战略进行调整升级势在必行。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对两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摸清现状、发现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升级路径和政策。进入21世纪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稳中有升,能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依然面临着贸易商品结构单一、经贸合作规模小、两地人民缺乏了解、两地经贸合作大项目带动经济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两地应抓住中俄国家关系已经升级的机遇,积极应用和面对俄罗斯入世的这把双刃剑。根据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历史数据,建造了适用于两地经贸合作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两地经贸合作的联动性及显着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了俄远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两地双边文化交流和世界金融危机三个两地经贸合作的显着影响变量。以两地得天独厚的地缘和资源互补优势为基础,抓住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调整机遇,升级省内出口加工业、提高外贸产品附加值。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立足省情“内联外引”,提高两地投资合作规模。打造两地经贸合作的大项目,支持大项目,发挥大项目对两地经贸合作的乘数效应。在国家沿边开放的整体战略下,黑龙江省应积极打造服务于两地经贸合作的平台、培养储备对俄经贸的人才、利用好中俄国家年多办两地交流活动,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对俄贸易的桥头堡、枢纽站。研究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可以为两地经贸合作战略的调整提供合理的客观依据和研究思路,将有助于黑龙江省扩大对俄远东地区的贸易规模、提高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促进黑龙江省经济持续的增长。有利于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枢纽和中国兴边富民的沿边发展示范区。

高欣[6](2011)在《中俄投资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俄既是世界大国,又互为最大邻国。两国始终在对方的对外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相互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2011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提出了要在2015年前和2020年前使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目前中俄经贸合作仍存在着贸易规模不大、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要实现中俄两国的贸易目标必须要创新发展模式。中俄投资合作作为中俄经贸合作深化的表现,在扩大中俄贸易额、优化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规范中俄贸易秩序、促进中俄贸易稳定发展、提高中俄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9年,两国政府共同签订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双方认为,“确保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两国投资政策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在重点领域加强双边投资合作,不断提高其水平和质量,双方鼓励和欢迎两国企业根据各自国内现行法律在中俄两国开展投资合作”。同时,为了保证2011年两国高层共同确定的贸易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双方提出了要促进贸易多元化发展,加强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可见,将中俄投资合作作为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两国政府的共识。但是,当前中俄相互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相比规模不大,仍处在起步阶段,对中俄贸易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俄投资合作严重滞后于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这必将会对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形成掣肘。因此,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中俄投资合作模式,促进中俄投资合作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当前中俄两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俄投资合作模式构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变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的状况,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速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提高两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对俄投资合作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中俄投资合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投资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投资效应、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区域投资合作中,必须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宗旨,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选择有效的投资方式来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区域投资合作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投资效应,并通过这种投资效应的传播和扩散,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这个思路,本文首先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区域、投资方式四个方面对中俄投资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俄投资合作具有投资与贸易之间联系紧密、毗邻地区大有可为、投资方式出现新变化、互补性趋势增强、以两国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为保障等特点。基于当前中俄投资合作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投资效应、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检验中俄投资合作的投资效应的好坏和大小,可以考察中俄投资合作的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状况。由于中俄投资合作是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与贸易之间联系紧密,使得中俄投资合作的投资效应更多且更直接的体现在贸易效应上,因此,本文选择在贸易效应的视角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量化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和效益状况。一方面,通过对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纵向分析,确定了中俄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得出结论:中俄投资合作具有长期的贸易创造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比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中俄投资与贸易一体化有增强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将俄罗斯、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中国对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横向分析,得出结论:虽然中俄投资合作具有长期的贸易创造效应,但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创造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根据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分析的结果,反映了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的低下,具体表现在规模小且发展不平衡、投资结构不合理、合作模式具有局限性、投资方式落后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中俄投资环境不稳定、缺乏高效的投资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中俄跨国收购存在实施障碍、“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针对当前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低下的状况,本文深入剖析了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市场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制度因素、贸易因素和投资集聚因素,从中观层面提出了产业结构因素和行业发展因素,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劳动力因素、技术因素和企业运营因素,构建了中俄投资合作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影响中俄投资合作的关键因素,得出了影响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为投资集聚因素、劳动力因素和技术因素和影响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为投资集聚因素、市场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的结论,为构建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宗旨的中俄投资合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基于对中俄投资合作的现状、效率与效益状况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宗旨,从空间布局、产业选择、方式选择三个层面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该模式的总体构想是要通过合理规划中俄投资的空间布局实现投资规模扩大,通过遵循中俄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优选产业实现投资结构合理,通过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运营绩效的显着提高,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最佳化,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优化升级。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首先,从中俄投资合作的空间布局来看,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应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俄罗斯外资的重点引入区域,以中国沿海地区作为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集聚区域,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作为俄罗斯劳动力密集型投资转移区域;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应以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作为中国重点投资集聚区域,以俄罗斯经济特区和技术园为依托进行分类布局。其次,从中俄投资合作的产业选择来看,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应引导其重点投向资源及相关产业、农、林、牧、渔业、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具有出口优势的加工产业,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应重点选择技术成熟型的中国传统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开发业。最后,从中俄投资合作的投资方式来看,应根据各种投资方式的适用条件,结合影响中俄投资合作的关键因素、中俄两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以提高中俄投资企业的运营绩效为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为了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八点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第一,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第二,大力营造良好的中俄投资环境;第三,构建高效的中俄投资管理体制;第四,完善中俄投资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第五,加强文化交流夯实中俄投资合作基础;第六,加快推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区域规划建设;第七,积极调整中俄投资合作的产业投资政策;第八,提高中俄两国企业跨国收购的投资效率。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第一,在贸易效应视角下对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和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中俄投资合作虽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但该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映了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和效益的低下。第二,从投资空间布局、投资产业选择、投资方式选择三个层面,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

李伟[7](2010)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边境地区对外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大,黑龙江省已逐步同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往来关系,其中对俄贸易一直占据着全省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扩大中俄经贸合作规模、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7年以前,黑龙江省以其特有优势实现了对俄经贸合作持续而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袭来,双方合作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针对此种情况,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学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当前发展机遇、今后推进双方经贸发展的具体思路及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找到提升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最佳路径,以此促进本省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发展目标。

李传勋[8](2009)在《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东北经济区近年对俄贸易和经济合作状况分析中国东北经济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与俄罗斯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毗邻。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中俄毗邻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于迄今为止,笔者尚未找到有关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的专门统计数字,因而只能就中国东北经济区对俄经贸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华经贸的情况作一些分析。鉴于中俄这两个地区的经贸合作在每一方与对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中都占主导地位,因而这种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这两个地区经贸合作的情况。

张继红[9](2009)在《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实施主体培育战略,转“大通道”为“大基地”战略,由边境向腹地延伸战略和产业对接战略实现经贸合作规模的扩大。本文提出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新方式,以突破对俄经贸合作的低水平运行状态,拓展对俄经贸合作空间。基于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主体培育战略,构筑了以强化对俄基地为集散点,吸引合作双方内地优势资源向其汇集形成辐射源,以科技合作为中心的产业合作为辐射渠道,以双方内地为辐射范围的对俄经贸战略升级模式。提出了以产业合作为平台的技术创新与经贸合作互动循环的发展思路。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黑龙江实现以科技合作推进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必须在科技合作中突出产业平台作用、创新科技合作方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新方式的核心观点。

李传勋[10](2008)在《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一东北经济区近年对俄贸易和经济合作状况分析中国东北经济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与俄罗斯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毗邻。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中俄毗邻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于迄今为止,笔者尚未找到有关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的专门统计数字,因而只能就中国东北经济区对俄经贸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华经贸的情况作一些分析。鉴于中俄这两个地区的经贸合作在每一方与对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中都占主导地位,因而这种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这两个地区经贸合作的情况。

二、转变观念 推进中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变观念 推进中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界定
        一、自由贸易区的定义
        二、自由贸易区组织形态
    第二节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一、产业转移理论
        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四节 自由贸易区理论
        一、自由贸易区的理论解释
        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历程
        一、1978-1991 年恢复起步阶段
        二、1992-2001 年调整发展阶段
        三、2002-2010 年快速发展阶段
        四、2011-2016 年战略升级阶段
        五、2017-至今新时代发展阶段
    第二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领域分析
        一、能源投资合作
        二、矿产合作
        三、科技合作
        四、金融合作
        五、农业合作
        六、林业合作
    第三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贸易总额
        二、贸易方式
        三、贸易结构
        四、投资规模
        五、投资行业
        六、投资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整体概况
    第一节 国内自贸区的总体建设状况
    第二节 黑龙江自贸区的界定
    第三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现状
        一、行政系统基本建立
        二、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三、战略措施初步实践
    第四节 黑龙江自贸区实施的制度创新
        一、金融服务制度
        二、信用承诺制度
        三、商事登记制度
        四、投资审批制度
        五、负面清单制度
        六、边境检验制度
    第五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效
        一、成为招商引资新热土
        二、打造了边贸互市新模式
        三、进一步畅通口岸货运通道
        四、强化了经贸物流新路径
        五、推进了跨境电商规模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SWOT分析
    第一节 对俄经贸合作的传统优势依然明显
        一、空间地理优势
        二、政策扶持优势
        三、人才资源优势
        四、百年口岸优势
    第二节 对俄经贸合作的省内劣势依旧突出
        一、对俄贸易方式单一
        二、对俄企业结构失衡
        三、对俄出口商品种类少
        四、对俄电商贸易起步晚
        五、口岸功能和基础设施差
    第三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助推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的机遇
        一、总体方案明确划分对俄功能
        二、自贸区重视对俄贸易中心建设
        三、自贸区多措并举大力扶持对俄经贸
        四、新辟对俄跨境物流枢纽项目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数字信息技术
    第四节 制约经贸合作升级的因素
        一、“中国威胁论”的蛊惑
        二、俄罗斯投资环境不稳定
        三、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四、中俄相互投资不对等
        五、金融结算人民币使用率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双方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
    第一节 利用自贸区的有关政策助力升级
        一、促进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向以人民币为主升级
        二、促进俄方对中方过少投资向加大对中方投资升级
        三、由进口俄罗斯农产品向赴俄种植再跨境回运升级
        四、由对俄合作向联合日韩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升级
        五、由因岗招人向因岗招人和因人设岗并存升级
        六、促进中转式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第二节 其他的助力升级对策
        一、促进口岸贸易向口岸文化贸易融合升级
        二、推进微型电商贸易向规模电商贸易升级
        三、由普通独立物流向智能化共享物流升级
        四、推动对俄直接投资向直接间接并行升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
        2.1.1 基本状况
        2.1.2 特点
    2.2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3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宏观政策原因
        2.3.2 企业自身原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
        3.1.1 政策促进
        3.1.2 技术互补
        3.1.3 人才优势
        3.1.4 地缘因素
        3.1.5 历史渊源
    3.2 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不利因素
        3.2.1 双方因素
        3.2.2 中方因素
        3.2.3 俄方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对策
    4.1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4.1.1 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战略升级
        4.1.2 完善政府服务功能营造对俄技术合作良好环境
        4.1.3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1.4 推进对俄人力资源输出与合作战略
        4.1.5 构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优势产业集群
    4.2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措施保障系统
        4.2.1 培育和做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主体分系统
        4.2.2 拓展和做大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市场开拓分系统
        4.2.3 疏通和加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大通道建设分系统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3)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1.4 研究的目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基本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基本思路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1.6 西南沿边地区地理环境
        1.6.1 西南沿边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1.6.2 西南沿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1.6.3 西南沿边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第2章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理论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地缘政治理论
        2.1.2 地缘经济理论
        2.1.3 传统区位理论
        2.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1.5 增长极理论
        2.1.6 交易成本理论
    2.2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
        2.2.1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相关概念
        2.2.2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结构分析
    2.3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形成机理
        2.3.1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
        2.3.2 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形成机理的模型分析
第3章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
        3.1.1 中国沿边开发开放历史
        3.1.2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历史
    3.2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现状
        3.2.1 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现状
        3.2.2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现状
    3.3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存在的问题
        3.3.1 开发开放整合效应比较差
        3.3.2 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偏低
        3.3.3 开发开放资金投入不足
        3.3.4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第4章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评价
    4.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评价模型说明
        4.1.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评价模型构建
        4.1.2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选取
        4.1.3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
    4.2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历年开发开放效应评价
        4.2.1 将评价指标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4.2.2 构造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4.2.3 计算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4.2.4 评价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4.2.5 中国西南沿边历年开发开放效应评价过程及结果
        4.2.6 基于评价结果的分析
    4.3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所选年份开发开放效应评价
        4.3.1 选择参考数列
        4.3.2 计算关联系数
        4.3.3 多层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
        4.3.4 将三省(区)所选年份开发开放效应大小进行排序
        4.3.5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所选年份开发开放效应评价过程及结果
    4.4 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评价
第5章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空间结构
    5.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基本状况
        5.1.1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2016 年开发开放效应的基本状况
        5.1.2 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2016 年开发开放效应的基本状况
    5.2 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的涵义与测度
        5.2.1 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的基本涵义
        5.2.2 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的测度
    5.3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
        5.3.1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比例
        5.3.2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不均衡指数、基尼系数与集中指数
        5.3.3 对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5.4 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
        5.4.1 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比例
        5.4.2 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不均衡指数、基尼系数与集中指数
        5.4.3 对中国西南沿边十五州(市)开发开放效应空间结构测度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第6章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影响因素选取
        6.1.1 居民文化水平因素
        6.1.2 政府财政支出因素
        6.1.3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6.2 变量确定与数据来源及处理
        6.2.1 变量确定
        6.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6.3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6.3.1 单整检验
        6.3.2 协整检验
        6.3.3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6.3.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
        6.3.5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6.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第7章 提升西南沿边对外开发开放效应的对策措施
    7.1 沿海地区与其它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经验借鉴
        7.1.1 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经验借鉴
        7.1.2 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经验
        7.1.3 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经验
        7.1.4 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经验
        7.1.5 其它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经验借鉴
    7.2 相应对策措施
        7.2.1 基础设施政策
        7.2.2 贸易政策
        7.2.3 税费政策
        7.2.4 金融政策
        7.2.5 开放政策
        7.2.6 财政政策
        7.2.7 产业政策
        7.2.8 人才培引政策
第8章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存在问题及原因
        8.1.2 中国西南沿边三省(区)开发开放效应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
        8.1.3 云南与西藏离广西开发开放效应有一定差距,但是趋于缩小
        8.1.4 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效应分布差异性比较显着
        8.1.5 各因素对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的影响比较大
        8.1.6 沿海地区与其它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经验值得借鉴
        8.1.7 西南沿边地区提升对外开发开放效应的对策措施
    8.2 研究局限性
        8.2.1 数据标准化方法的局限
        8.2.2 数据来源及计算困难
    8.3 未来研究展望
        8.3.1 数据标准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8.3.2 数据来源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以及数据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致谢

(4)双边政治关系对中俄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家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1.2.2 中俄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1.2.3 对现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1.3 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基本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2.1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基本理论
        2.1.1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概念
        2.1.2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本质
        2.1.3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种类
    2.2 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定量化
        2.2.1 国家间政治关系定量化的意义
        2.2.2 国家间政治关系定量化的分值标准
        2.2.3 国家间政治关系定量化的方法
    2.3 国家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制及渠道
        2.3.1 宏观层面
        2.3.2 微观层面
第3章 中俄政治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
    3.1 中俄政治关系的历史演进
        3.1.1 叶利钦时期
        3.1.2 普京时期
        3.1.3 梅德韦杰夫时期
        3.1.4 普京重掌帅印时期
    3.2 中俄之间重大事件对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
        3.2.1 中俄领土划分协定的签署
        3.2.2 睦邻友好联合声明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3.2.3 联合军事演习
    3.3 中俄关系的现状
        3.3.1 政治互信日益提升
        3.3.2 军事合作日趋紧密
        3.3.3 人文交流日见成效
        3.3.4 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4 中俄关系的定量化
        3.4.1 中俄(苏)关系的定量表示
        3.4.2 中俄关系与中外关系的比较
        3.4.3 苏联解体以来的中俄关系
第4章 中俄贸易关系的发展
    4.1 中俄贸易关系的发展概况
    4.2 中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2.1 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2.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2.3 中俄对外贸易规模
    4.3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历程
        4.3.1 叶利钦时期(1992-1999)
        4.3.2 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2000-今)
    4.4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
    4.5 中俄贸易的主要合作领域
        4.5.1 能源领域
        4.5.2 科技领域
    4.6 中俄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制与途径
        4.6.1 中俄外交战略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4.6.2 中俄合作机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4.6.3 中俄友好城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第5章 中俄贸易水平分析
    5.1 贸易差异度
    5.2 贸易强度
    5.3 贸易依存度
    5.4 贸易亲疏度
    5.5 贸易耦合度
    5.6 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
        5.6.1 距离综合测量法及其改进
        5.6.2 中俄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
        5.6.3 中国与俄罗斯等十国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
第6章 中俄双边贸易的政治因素实证分析
    6.1 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的政治因素回归分析
    6.2 中俄贸易的政治因素回归分析
        6.2.1 中俄双边贸易的政治因素回归分析
        6.2.2 中俄单边贸易的政治因素回归分析
    6.3 中俄双边贸易的政治因素速率关联分析
    6.4 中俄双边贸易的政治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6.5 中俄贸易均衡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
        6.5.1 中俄政治关系与中俄贸易均衡发展指数的关联分析
        6.5.2 中俄政治关系与中俄贸易亲疏度的关联分析
        6.5.3 中俄政治关系与中俄贸易指数之间的耦合度关联分析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界定
        2.1.2 次级区域经济合作的界定
        2.1.3 战略升级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2.2 国际区域合作理论
        2.2.3 地缘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发展历程
        3.1.1 酝酿起步时期
        3.1.2 快速发展时期
        3.1.3 低速发展与调整时期
        3.1.4 快速增长时期
    3.2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现状
        3.2.1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合作现状
        3.2.2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投资合作现状
    3.3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3.3.1 经贸合作规模小、层次低
        3.3.2 贸易商品结构相对单一
        3.3.3 缺乏大项目带动两地经贸合作
        3.3.4 贸易秩序有待规范
        3.3.5 国家间缺乏互信和了解
        3.3.6 灰色清关终结的阵痛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SWOT分析
    4.1 战略升级的优势因素
        4.1.1 两地合作历史悠久
        4.1.2 两地经济互补性强
        4.1.3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4.1.4 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4.1.5 黑龙江省的工业基础雄厚
        4.1.6 黑俄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4.2 战略升级的劣势因素
        4.2.1 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4.2.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2.3 贸易商品结构低度化
        4.2.4 边境小额贸易占主导地位
        4.2.5 对俄贸易主体弱小
        4.2.6 黑龙江省缺少投资资金
        4.2.7 投资合作规模小
    4.3 战略升级的机遇
        4.3.1 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已经升级
        4.3.2 建设对俄贸易加工区列入省级发展战略
        4.3.3 俄入世后两地贸易投资秩序更为规范
        4.3.4 俄远东地区大开发为黑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拓展更大空间
    4.4 战略升级的挑战
        4.4.1 俄入世后贸易壁垒更为隐蔽
        4.4.2 俄入世后贸易竞争更为激烈
        4.4.3 俄入世后经济政策的变化
        4.4.4 俄罗斯通胀居高不下
    4.5 本章小结
5 实现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联动效应分析
    5.1 建立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
        5.1.1 贸易引力模型的简介
        5.1.2 构建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
        5.1.3 数据来源
    5.2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贸易引力模型计量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实现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6.1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路径
        6.1.1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的出口加工业
        6.1.2 积极推进在黑龙江省建立中俄贸易保税区
        6.1.3 发挥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
        6.1.4 充分利用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6.1.5 建立对俄经贸信息平台
        6.1.6 加强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6.2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政策建议
        6.2.1 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6.2.2 打造对俄经贸服务型政府
        6.2.3 打造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桥头堡
        6.2.4 立足省情积极扩大“内联外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中俄投资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框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2 中俄投资合作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投资合作
        2.1.2 区域投资合作
        2.1.3 投资效应、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2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2.2.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2.2.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2.3.1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3.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3.3 区位理论
    2.4 交易成本理论
        2.4.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2.4.2 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理论
3 中俄投资合作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3.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1.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分析
        3.1.2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析
        3.1.3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析
        3.1.4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3.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2.1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分析
        3.2.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境内投资者构成
        3.2.3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的地区与行业分布
        3.2.4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方式分析
    3.3 中俄投资合作的特点分析
        3.3.1 中俄投资与贸易之间联系紧密
        3.3.2 中俄毗邻地区的投资合作仍大有可为
        3.3.3 中俄投资合作方式出现新变化
        3.3.4 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
        3.3.5 两国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是中俄投资合作的保障
4 贸易效应视角下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4.1 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的纵向分析
        4.1.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1.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1.3 结论
    4.2 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的横向分析
        4.2.1 俄、日、韩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2.2 中国对俄、美、澳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2.3 结论
    4.3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状况分析
        4.3.1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的具体表现
        4.3.2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低下的成因分析
5 中俄投资合作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中俄投资合作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1.1 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
        5.1.2 指标选取
        5.1.3 灰色关联度计算
        5.1.4 灰色关联度排序
    5.2 影响中俄投资合作的关键因素分析
        5.2.1 影响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5.2.2 影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6 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的构建
    6.1 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的基本思路
        6.1.1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促进投资规模扩大
        6.1.2 遵循中俄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实现投资结构合理
        6.1.3 选择适当投资方式提高投资企业运营绩效
    6.2 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的实施路径
        6.2.1 中俄投资合作的空间布局
        6.2.2 中俄投资合作的产业选择
        6.2.3 中俄投资合作的方式选择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7.2.2 大力营造良好的中俄投资环境
        7.2.3 构建高效的中俄投资管理体制
        7.2.4 完善中俄投资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
        7.2.5 加强文化交流夯实中俄投资合作基础
        7.2.6 加快推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区域规划建设
        7.2.7 积极调整中俄投资合作的产业投资政策
        7.2.8 提高中俄两国企业跨国收购的投资效率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7)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探索
    本章小结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论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
        五、幼稚产业保护论
        六、马克思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一、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二、产业转移理论
        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三节 自由贸易区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贸的阶段划分
        一、边贸恢复阶段(1982年至1987年)
        二、迅猛发展阶段(1988—1993年)
        三、下滑徘徊阶段(1994-1998年)
        四、稳步回升阶段(1999年至2004年)
        五、迅速增长阶段(2005年至2007年)
        六、经济危机中的调整阶段(2008年至今)
    第二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势在必行
        一、促进中俄区域合作的积极因素
        二、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合作的制约因素
        三、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额逐年增加
        二、黑俄贸易顺差逆差地位逆转
        三、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第二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层次较低
        一、初级产品仍是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的主打产品
        二、机电产品贸易初现端倪
    第三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
        一、边境贸易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贸易存在弊端
    第四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关税壁垒水平高
        一、农产品及食品
        二、服装及鞋类产品
        三、原木
        四、原油及成品油
        五、关税壁垒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第五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非关税壁垒范围广泛
        一、农产品及食品
        二、机电产品
        三、原木、原油及成品油
        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潜力分析
    第一节 黑龙江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二、人力资源优势
        三、经贸合作主体优势
        四、产业发展优势
        五、政策优势
    第二节 俄罗斯发展与黑龙江省经贸合作的积极因素
        一、资源优势的推动
        二、科技潜力的支撑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引导
    第三节 中俄双方推进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双方政治关系的稳定性
        二、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
        三、双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互动性
        四、双方合作机制和法律逐渐完善
        五、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商品结构,打造地产品牌
        一、优化商品结构
        二、加快树立地产品牌
    第二节 提升主体实力,规范经营秩序
        一、提升主体实力
        二、规范经营秩序
    第三节 拓展贸易方式,延长产业链条
        一、扩大加工贸易
        二、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
    第四节 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合作机制
        一、加强信息沟通
        二、完善合作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技术差距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技术创新理论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对俄经贸战略升级方式的研究
        二、关于以科技合作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本章小结
第一章 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对俄经贸战略升级提出
    第一节 新方式提出的理由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解析
        二、现行对俄经贸升级战略重点是扩大合作规模
        三、升级目标稳步实现,但发展劲头仍显不足
        四、科技合作能有效推进对俄经贸战略升级
    第二节 新方式提出的依据
        一、技术差距是技术转移的前提
        二、产品生命周期是技术转移的依据
    第三节 新方式提出的意义
        一、有效发挥对俄合作优势
        二、有效挖掘对俄合作潜力
        三、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四、有利于应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
        五、有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对俄经贸战略升级框架
    第一节 框架设计
    第二节 框架设计依据
        一、科技合作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技术创新是经贸合作升级的内因
        三、经贸合作是获得技术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框架特征及效应
        一、以产业合作为平台的互动框架
        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推进路径
        三、以科技合作为先导的过程阶段
    第四节 框架实现的关键环节
        一、整合科技合作产业
        二、增强技术跃迁能力
        三、采取多种合作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对俄经贸战略升级论证
    第一节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优势
        一、对俄科技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二、对俄科技合作资金支持有力
        三、对俄科技合作有政策支持
    第二节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需求及产业分布
        一、农业技术需求
        二、装备制造业技术需求
        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需求
        四、其他产业技术需求
    第三节 俄罗斯可向黑龙江省输出的技术
        一、农业技术
        二、工业技术
        三、高新技术
        四、其他技术
    第四节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一、专利申请数
        二、科技投入
        三、产学研合作
        四、外资情况
        五、综合评价
    第五节 黑龙江省技术跃迁能力评价
        一、技术搜索能力
        二、技术引进能力
        三、技术吸收能力
        四、技术改进能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建议
    第一节 突出产业平台作用
    第二节 创新科技合作方式
    第三节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转变观念 推进中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论文参考文献)

  • [1]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D]. 欧阳林瑶.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蔡宏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中国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效应研究[D]. 滕智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双边政治关系对中俄贸易的影响[D]. 郝乐. 辽宁大学, 2019(05)
  • [5]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研究[D]. 王长远.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03)
  • [6]中俄投资合作问题研究[D]. 高欣.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7]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研究[D]. 李伟. 黑龙江大学, 2010(12)
  • [8]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J]. 李传勋.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2009(00)
  • [9]以科技合作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研究[D]. 张继红. 黑龙江大学, 2009(12)
  • [10]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A]. 李传勋.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二辑), 2008

标签:;  ;  ;  ;  ;  

转变观念推动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