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部署今年节水治水工作是治水工作重点

河北部署今年节水治水工作是治水工作重点

一、河北部署今年工作节水治水保水管水是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茂山[1](2020)在《提高站位 提档升级 努力打造新型水利高端智库——在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暨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志们:今年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前,部党组综观全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全行业对水利政策研究的客观需求出发,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成立了中心。可以说,中心是沐浴着新千年的曙光,带着"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兴水良策"的期望和使命应运而生的。二十年来,中心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健康成长、不断壮大。回顾中心二十年发展历程,

余浩然[2](2019)在《向水而生 ——1950年代以来皖北农村的水利与秩序》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对安徽寿县地区田野调查,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兴修工程如何生根并发挥持续效应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再现和阐释。立足于乡土社会,运用结构主义和共同体相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不同时期的人群活动特点讨论水利兴修的社会意义,探讨了水利建设与地方实践的复杂关系,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兴修工作带来了地方社会要素和权力结构的重组,并最终与地方社会形成了一种“互嵌关系”。我国水利兴修历史悠久,水利是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有着安农兴邦的作用,也承担了抗旱防洪,航运转输的多重使命。由于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南北要冲,其军事意义也十分突出。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在当时的治理建设模式下,地方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利共同体,涉及到生产、防卫、城镇布局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兴修从农村基本水利建设开始,比如当家塘,到大型水利工程上马,比如淠史杭、红旗渠等,其分布范围之广、耗费成本之大、技术革新之迅速,超过了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其结果改变了农村农田水利的空间布局,形成了新的管理机制,也提供了后续发展的物质、制度基础。如今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寿县地区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接一体,整个县域具备了更大的共同体的色彩。在水利共同体走向扩大的过程中,政府,农民和社会成为开发治理水利最重要的单位,而水利对三者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一、国家主导,农民,社会组织参与的互动结构是水利建设的最主要力量,在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是人民公社制度保证了水利兴修工作的完成,在改革开放后治理方式的转型又拓宽水利设施升级转型以及对水利的综合应用。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开发领域中,三者交替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共同目标实现中保持了行动一致性,而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价值偏差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冲突。三、就其发挥效果而言,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实践中都取得了成就;同时也将生态、平衡等理念融入了地方发展观。同时也在多个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扩大和深化,这也是“互嵌关系”的最好表达,此时的水利已经从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向新时代具有多纬度发展潜力的公共资源转变,文章遵循一种历时的角度,以一位老水利人老烟枪的人生故事为叙述核心,对上述问题做一回顾和阐释。

安天杭[3](2017)在《强强联合 实现水展新升级——访2017中国水博览会暨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部分主办方》文中指出2017年9月26—28日,2017中国水博览会暨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举办。在此之前,中国水博览会已举办了11届,中阿博览会—2017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也举办了2届,两个展会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交流平台,在业界均有较高的知名度。2017年,主办方研究决定将两个展会合并,为水企业创新发展助力。而这一动作,可以说是我国知名水展的一次强强联合。基于此,本刊于会前专访了作为主办方的中国水博览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水博会组委会")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带您提前走近这次"升级版"的国际水展——

陈雷[4](2017)在《凝心聚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6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党中央、?

陈雷[5](2015)在《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 奋力开创节水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月910日,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会议上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担当意识、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黄红光[6](2012)在《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灌溉农业是借助人工灌溉才能存续和发展的农业。我国是一个缺水和旱灾频发的国家,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概算,灌溉农业生产了我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极度干旱和旱灾损失,也从教训眼前和警示未来的双重层面上,示明了继续研究和发展农田水利与灌溉农业的重大意义。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全面考察了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从水权制度、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灌溉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和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灌溉农业呈稳步发展之势:农田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有效实灌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万亩以上灌区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我国灌溉农业的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主要标志是节水灌溉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灌溉农业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总量不足、区域差异巨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等。(2)国有水权是我国水权的最基本的产权形式,在国有水权制度下,水资源的配置一般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导致用水粗放,浪费严重。集体水权是我国水权的又一存在形式,在集体水权制度下,灌溉水权成为“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私人水权和无主人水权在现实中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为推进我国灌溉农业的更好发展,建议在以下方面对水权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发展,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探索水权交易新形式,补充水权交易制度;实行水权承包,完善私人水权(少量用水权)制度;加强零星水资源产权管理,消除无主人水权现象;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工农业水权转换关系。(3)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以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为主,在产权行使过程中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和“公地悲剧”现象,同时未能很好地吸纳农民用水户参与产权运作与管理,降低了产权运作效率。本文建议对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做一些改革,以推进灌溉农业更好发展: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问题。(4)我国目前的灌溉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灌溉、农村集体灌溉、农民个人灌溉、农民合作灌溉、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灌溉是主导形式,但也有“最后一公里”问题;集体灌溉虽然生产中需要,但正在逐年退步;农民个人灌溉灵活易行,普遍存在,但个人力量实在有限,水资源浪费较多;农民合作和协作灌溉,符合总体发展方向,但发展偏慢。本文建议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机制,发展各种组织形式的灌溉,以推动灌溉农业更好发展:大力发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恢复发展集体灌溉:创新机制,国家参与;扶持发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补贴发展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买单”。

张俊峰[7](2006)在《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社会变迁 ——基于田野调查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水利与社会问题的关注是近些年来水利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以魏特夫的治水理论为代表的水利与政治关系的探讨,冀朝鼎的基本经济区概念所涉及的水利与经济、政治变迁关系的研究,农史专家从农业技术角度对水利与农业的发展关系的关注、日本一批中国水利史专家在争论水利共同体问题中提及的水利与国家、村社基层组织相互关系的研究都使这一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欲从探讨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站在区域社会整体史的立场上,重新检讨水利在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藉此探讨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具体来说,本文以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发源地——的水利开发历史为突破口,依据水源类别的不同,分别就引泉、引河、引洪灌溉三种不同形式及其相对应的村落社会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由于水利条件的差异,三种灌溉形式分别产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其差异性主要体现为社区经济的繁荣程度、文化发达与否、宗教信仰类型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心与边缘、主体与附属的格局。文章认为泉水、河水、洪水三种水利形态在洪洞表现的淋漓尽致,并可谓黄土高原水利事业发展特点的典型。水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命脉,在北方旱作地区的村落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水利的有无、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大局,由此提出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发展变迁模式。

张绍庆[8](2004)在《加快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是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水利产业的主体及其特性,天津市水利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的基本途径,以及加快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的对策建议。本文突出论点是:水利是基础产业, 水利产业是以工程提供水、电等产品,以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为消除或减轻水害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 水利产业除具有能源、交通及其它产业所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有:管理的系统性,服务的多样性,资源的随机性,效益的差异性,职能的双重性 。本文在分析了天津市水利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大力发展大都市水利、农村水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途径。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除涝并举的方针,以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大都市水利为总目标,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出发,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开源、节流、保护并重,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天津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并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一)建立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统筹水利产业的合理布局;(二)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投资体系,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四)加强工程管理、深化工管单位体制改革;(五)建立健全地方性水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六)实施科技兴水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水利产业。

二、河北部署今年工作节水治水保水管水是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部署今年工作节水治水保水管水是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站位 提档升级 努力打造新型水利高端智库——在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暨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 二十年发展的简要回顾
    1.1 强化治水重要论述学习研究,深入宣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1.2 强化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引领水利改革发展方向
    1.3 强化重大立法研究,助力完善水法规体系
    1.4 强化重大政策研究,支撑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
    1.5 强化重大政策评估,不断总结治水经验
    1.6 强化重大课题调研,及时反映发展动态
2 二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3 努力打造新时代新型水利高端智库

(2)向水而生 ——1950年代以来皖北农村的水利与秩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过眼滔滔云共雾
    一、 胜利渠坍塌了
    二、 向水而生:不断扩大的水利内涵
        (一)水利对社会的多重影响
        (二)水利建设的逻辑
    三、 田野情况和资料使用情况
    四、 论文框架
    五、 田野点概况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利和乡村
    一、 圩子边的“护城河”
    二、 逐水而居的流人
    三、 码头、街道和市场
    四、 大蛇传说
    五、 喝什么水得什么病
第三章 逐步扩大的水利共同体
    一、 土改后对水利的需求
    二、 水利建设中摸索和徘徊
    三、 第一次上河堤
第四章 水利兴修后的乡镇建设
    一、 频繁的区划调整
    二、 家属区的风水案
    三、 费税之累:小癞头的打工之路
    四、 土地案的悖论
    五、 断断续续的蚕桑计划
第五章 跨区域的水利调配和管理
    一、 水利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 水利技术的快速更新
    三、 两起水利案的启发
        1、人大主席被打了
        2、和长丰县的矛盾
        3、应接不暇的智慧
    四、 后集体时代的水利管理
        1、政府的自利性产生和发展
        2、民间法的国家性及未来走向
        3、平均主义原则下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新产业、新文化与新生活
    一、淮河岸边的采沙人
    二、 土地造成的裂痕
    三、 水文化的新发展
    四、 新生活与新遭遇
第七章 水利治理走向新时代
    一、一岗多责的河长制
    二、 回首往事有话说
    三、 共同体中想象与秩序
第八章 总结和思考
    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水利兴修具有新特点
    二、 从共同体互动寻求文化变迁意义
    三、迈向更大公共范围的可能和尝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凝心聚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6年水利工作成效显着,“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二、认真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强化水利系统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四、扎实做好2017年水利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6)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灌溉农业
        1.2.2 灌溉农业发展
        1.2.3 制度与制度变迁
        1.2.4 产权与水利产权制度
        1.2.5 组织与灌溉组织制度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综述
        1.3.2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3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4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5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内容体系与技术路线
2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概况及制度性归因假说
    2.1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特征
        2.1.1 灌溉总面积
        2.1.2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1.3 农田有效实灌面积
        2.1.4 机电排灌面积
        2.1.5 旱涝保收面积
        2.1.6 万亩以上灌区发展情况
    2.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2.2.1 灌溉农业发展的行政分区特征
        2.2.2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域分区特征
        2.2.3 灌溉农业发展的混合分区特征
    2.3 节水灌溉发展情况分析
        2.3.1 节水灌溉发展的总量特征
        2.3.2 节水灌溉发展的内部结构特征
        2.3.3 节水灌溉发展的地域特征
    2.4 灌溉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4.1 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问题
        2.4.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问题
        2.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效率问题
    2.5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问题的制度性归因假说
3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3.1 水权与水权制度概述
        3.1.1 水权定义
        3.1.2 水权类型
        3.1.3 水权属性
        3.1.4 水权制度
    3.2 我国的水权设置与水权制度
        3.2.1 我国水权设置概况
        3.2.2 我国的水权制度概况
    3.3 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3.3.1 国有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2 集体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3 私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4 无主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4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权制度推进机制
        3.4.1 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发展,优化农业用水合理配置
        3.4.2 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
        3.4.3 实行水权承包,推进私人水权制度完善
        3.4.4 实行“共有制”水权改革,促进无主人水权制度完善
    3.5 专论:工农业水权转换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4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4.1 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概述
        4.1.1 水利设施产权形式
        4.1.2 水利设施所有权
        4.1.3 水利设施经营权(使用权)
    4.2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4.2.1 水利设施产权模糊导致负外部性
        4.2.2 水利设施产权单一降低了利用效率
        4.2.3 水利设施经营权模糊导致农户不能参与用水管理
    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推进机制
        4.3.1 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
        4.3.2 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4.3.3 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
5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5.1 我国的灌溉组织制度
        5.1.1 国家灌溉
        5.1.2 农村集体灌溉
        5.1.3 农民个人(单户或联户)灌溉
        5.1.4 农民合作灌溉
        5.1.5 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灌溉
    5.2 灌溉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5.2.1 国家灌溉:居主导地位但与末端衔接不好
        5.2.2 农村集体灌溉:地位与作用日趋退化
        5.2.3 农民个人灌溉:广泛存在但个体力量极其弱小
        5.2.4 农民合作灌溉:有自身优势但发展不足
        5.2.5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综合效应显着但需要更科学的组织管理
    5.3 灌溉农业发展的灌溉组织制度推进机制
        5.3.1 大力发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
        5.3.2 恢复发展集体灌溉:创新机制,国家参与
        5.3.3 扶持发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
        5.3.4 补贴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买单”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未来的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山东省农业生产用水调查问卷(卷样)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活动

(7)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社会变迁 ——基于田野调查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理论反思
    二、选题思路
    三、研究现状
    四、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以来洪洞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一、从杨侯国到洪洞县
    二、“大槐树”移民与明清洪洞人口问题
    三、影响和制约洪洞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要素
    四、明清时代洪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种类型
第二章 引泉灌溉:以霍泉为中心的洪赵泉域村庄
    一、以水为中心的霍泉社会
        (一) 霍泉水利的开发
        (二) 霍泉渠系的形成
        (三) 水利型经济的发展——以水为中心的经济产业
        (四) 大郎庙的出现
    二、分水之争:水利秩序与制度变迁的集中表现
    三、公共水利秩序:用水主体契约执行能力的下降
        (一) 水利管理和运行中的制度约束
        (二) 用水主体对“契约”的执行
    四、“越界治水”与公共水利秩序
    五、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
    六、霍泉泉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 引河灌溉:以通利渠为中心的临洪赵三县十八村
    一、通利渠的开创之谜
    二、无法选择的生存环境
    三、地水夫一体化的通利渠水利管理体系
        (一) 通利渠村庄水利组织及其功能
        (二) 通利渠全渠水利组织及其功能
    四、明清以来通利渠十八村地权形态
        (一) 通利渠十八村的土地数字与自下而上的轮灌制度
        (二) 通利渠村庄地权形态之个案考察
    五、明清以来通利渠发展中的“内忧外患”
        (一) 任便使水
        (二) 借地过水
        (三) 水源之争
        (四) 内外交困
    六、1948年以后通利渠水利秩序的重新调整
        (一) 通利渠水利委员会的成立
        (二) 两起围攻水委会事件
        (三) 山西日报上的公开对话
第四章 引洪灌溉:以洪水利用为中心的河西三峪33村
    一、“畏旱之区”的水资源开发
    二、“雷鸣渠系”村庄水利秩序的一般建构
        (一) 水利组织
        (二) 用水规则
        (三) 水权问题
        (四) 渠册制度
        (五) 水神信仰
    三、“水案”影响下的乡村社会
        (一) 水案种种
        (二) 水案与乡村社会运行秩序
第五章 以“水”为中心的洪洞区域社会——“洪洞范例”及其类型学意义
    一、为什么是以“水”为中心?
    二、“洪洞范例”是什么?
    三、“洪洞范例”的类型学意义——以“泉域社会”为例
    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承诺书

(8)加快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水利产业的主体及其特性
    1.1 什么是水利产业
    1.2 水利产业的主体及其特性
第二章 天津市水利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天津水资源状况及供需水预测
    2.2 防汛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农田水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改善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的基本途径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基本思路
    3.2 发展大都市水利
    3.3 发展农村水利
    3.4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四章 加快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统筹水利产业的合理布局
    4.3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4.4 加强工程管理,深化工管单位体制改革
    4.5 建立健全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
    4.6 实施科技兴水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水利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河北部署今年工作节水治水保水管水是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站位 提档升级 努力打造新型水利高端智库——在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暨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J]. 陈茂山. 水利发展研究, 2020(10)
  • [2]向水而生 ——1950年代以来皖北农村的水利与秩序[D]. 余浩然. 上海大学, 2019(02)
  • [3]强强联合 实现水展新升级——访2017中国水博览会暨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部分主办方[J]. 安天杭. 中国水利, 2017(15)
  • [4]凝心聚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N]. 陈雷. 中国水利报, 2017
  • [5]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 奋力开创节水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A]. 陈雷. 中国水文化(2015年第1期), 2015(总第138期)
  • [6]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D]. 黄红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7)
  • [7]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社会变迁 ——基于田野调查的分析与研究[D]. 张俊峰. 山西大学, 2006(10)
  • [8]加快发展天津市水利产业对策研究[D]. 张绍庆. 天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河北部署今年节水治水工作是治水工作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