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icrosoft Windows2000 的视讯会议功能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苏亮渊[1](2016)在《娘子关供水工程水力计算及监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缓解我国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型长距离、高扬程、跨流域、跨地区的长距离调水系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国各个地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领域,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可视化程度高,功能强大。将其应用于大型输水系统中,不仅可以实现工业自动化,而且也是节能减排的一项主要手段。本论文通过对娘子关供水二期工程泵机组稳态特性的研究,针对运行调度中水力计算部分,利用泵相似特性理论对多级泵站变速调节时的各种开机台数匹配工况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提出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方式,为实际运行调度提供理论指导,防止或减少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并在King SCADA软件学习的基础上对该工程监控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利用泵站稳态运行数学模型对工程设计条件下稳态运行进行计算校核,验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2)在泵相似特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建立多级泵站变速调节计算程序,分析娘子关供水工程各级泵站以不同水泵台数投入运行的条件下,水泵的工作点以及泵系统的运行工况,得到满足供水流量的最优组合方式。3)阐述梯级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多个工业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比较分析,选取最优开发软件并对娘子关工程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对梯级泵站设计工况下各个开机组合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后可知,各级泵站的单台泵运行、两台泵以及三台泵并联运行稳态结果可满足系统供水要求,系统效率较高,设计工况下达到80%左右,符合《泵站设计规范》中关于“离心泵泵站的效率不低于65%-70%”的要求。2)基于泵变速调节理论进行梯级泵站各种开机组合的计算结果说明,当前后级泵站开机台数比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超出该范围则会引起泵转速、功率等的超负荷运行,对泵站经济安全运行不利。当各级泵站开启相同即分别开启1、2、3台时,二级站转速、扬程、效率、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8 r/min-1545 r/min、169.12m-169.80m、84.46%-84.59%、1011.07w-1020.17w,三级站转速、扬程、效率、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82 r/min-1018 r/min、85.62m-86.85m、83.9%-83.96%、517.91w-520.94w,均符合水泵变速调节相关规范说明。当各级泵站开机台数不同时,二、三级站中机组参数会出现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3)通过King SCADA对监控系统进行了软件开发,可实现泵站监控要求的基本功能,如泵站运行参数的显示,报警内容查询功能,主要参数实时趋势显示功能,数据的存储功能;除此之外,多种动画形式的显示手段,使软件界面形象直观,便于相关人员操作。
王博[2](2011)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设计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涉及的项目为“沙坪坝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研究全新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深入研究,本文对该项目的建设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是组成二十一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最为广泛且实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党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宣传,不论是农村党员还是城市党员都能很方便的通过此系统了解到国家的政策,也能够足不出户进行再教育。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党员干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区加大力度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建设。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本人主要参与项目策划书的起草,结合国内外的现状,立足本区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协助组建项目专家组并和专家组一起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在项目的建设阶段,本人大量的工作在于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测试,确保项目的质量。
石洋[3](2011)在《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测试》文中认为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流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必将成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之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既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视频播放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开创了无线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视音频压缩编码技术相融合的新时代。随着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产品功能的不断提升,移动流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移动流媒体技术必将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音视频体验。如何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手机具有稳定高效的流媒体功能,已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原始的手动测试手段能够基本满足移动流媒体测试需求,但是存在服务器不受控制、抓取通信信息较难等缺点。测试准确度和测试效率也需要提高。因此为了保证更有效更准确地评估和测试流媒体的功能,论文结合了索尼爱立信在中国分公司搭建并验证流媒体服务器的项目,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服务器对手机流媒体功能进行测试设计并执行测试的课题,利用服务器特有的抓取log信息的功能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评测并改善手机流媒体的功能和性能。论文主要针对移动流媒体的关键技术、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校验和手机流媒体的测试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杨泽义[4](2010)在《基于RIA架构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会议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发生深刻变化,高技术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和管理模式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高技术虚拟企业生命周期中,知识表示差异、文化差异、利益分配不均、资源使用冲突以及知识共享中的安全性问题等,在HTVE组建和运作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冲突,谈判是有关各方协商解决争议和冲突的一种常用方式。高技术虚拟企业松散、动态性的网络合作体组织模式,谈判的合作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要为谈判各方提供灵活、方便的远程谈判支持和服务,减少谈判费用,提高谈判效率,必须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支持谈判的谈判决策支持系统。因此,以谈判支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分布式技术与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出基于RIA架构的谈判会议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首先介绍谈判支持系统和会议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结合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的特点,结合谈判支持系统和会议系统,提出谈判会议流程。在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会议系统的需求后,设计了谈判会议系统的网络拓扑,在比较了几种常用RIA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谈判会议的特点,提出了采用Flex技术的RIA架构,进而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建模,并对系统功能模块和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Flex+.NET+Red5技术实现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会议系统,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系统的实证。
于占江[5](2008)在《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内蒙古烟草行业IP网络实际情况,对内蒙古烟草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现有IP基础网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有视频会议产品及平台,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为了更好的满足内蒙古烟草对视频会议的需求,实现全区各点都能同时召开视频会议,并能充分体现视频会议的优越性,使会议更加经济化、高效化,在已建的IP基础网络上建立一套基于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以符合内蒙古烟草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整套视频会议系统由一台大型会议室终端(放置于主会场)、十四个中型会议室终端(放置于各盟市公司)和87个小型会议终端(放置于旗县公司)组成,并在网管中心安放1台用于多点会议控制的MCU(多点控制单元)和在各盟市公司安装1台小型MCU。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H.323标准来构架整个系统,真正实现整个会议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该系统将具备召开全网会议、各下级单位之间的会议等视频会议的能力以及远程培训会议能力。
王永明[6](2008)在《Windows无线网卡驱动及管理程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LAN、WiMAX及McWiLL等无线接入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基于无线网络的开发和应用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笔记本电脑为载体的PCMCIA无线网卡是无线通信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硬件设备,因此设计开发相应的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前所开发的无线网络驱动程序大都基于WDM和NDIS混合功能驱动模型,导致程序过于庞大,功能模块复杂,不利于移植。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个同时具有WDM功能和NDIS Miniport功能的驱动改进模型——WDM和NDIS分层实现的总线驱动模型。利用这种方式构建的驱动程序不仅各功能模块间关系简洁,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本论文在研究Windows 2000环境下的各类驱动开发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六合万通公司WT6104 MAC芯片,基于本文所提出的WDM和NDIS分层总线驱动模型,提出了无线网卡驱动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开发了PCMCIA无线网卡的驱动,设计实现了相应的驱动管理软件,通过驱动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驱动数据读取和设置。通过对驱动程序及驱动管理软件进行测试,证明了WDM和NDIS分层总线驱动模型方案的优越性。
戴洁[7](2008)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声音、图形、图像、文本等为主的多媒体通信成为时代的主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高速无线通信的发展,多媒体和无线通信这两个领域技术相互交叉,产生了新的技术——无线多媒体技术。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步步入所谓的“后PC时代”,无线多媒体终端也相应地向小型化,嵌入式方向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课题来源于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基于DSP技术的全数字实时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的研制”,通过对相关国际标准、关键技术和现有产品的研究和分析,完成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并实现了原型系统以进行技术验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比较和研究多种音频、视频编解码标准,提出了适合在资源受限系统中应用的编解码规则,并且利用音视频同步算法和回音消除算法进行优化,使系统更好地满足了音视频传输实时性的需要;2.提出了无线多媒体系统的总体框架,介绍了基于ARM9(S3C2410)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WLAN为传输媒介的平台构架和环境搭建,其中包括软硬件选型,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Bootloader、Linux内核镜像、文件系统的编译、配置和下载;3.实现了上层应用程序模块化设计,从功能上分为五大模块:音视频采集模块、RTP协议无线传输模块、音视频同步模块、音视频播放/显示模块和回音消除模块,并通过Linux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了各个模块的代码化,论文给出了各个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流程。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媒体流能在整个系统中得到平稳、实时、同步地处理。本课题所研究的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信息家电、智能小区、远程抄表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对未来嵌入式系统研究和无线多媒体技术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沈洪洋[8](2007)在《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对基于ATM技术和MPLS VPN技术组建新的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实现了组建新的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的目标。通过实际应用改变了目前公安局原有综合业务数据网的面貌,提高了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的安全性和使用范围,提高了公安局的业务处理能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参与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方案,以及系统的硬件选型。(2)完成了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身份验证的部分原代码的编写工作。(2)在Windows 2000环境下设置了VPN服务。(4)设置了VPN路由器。本课题的组网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在的MPLS网络还不支持点到多点的多播通讯,使得新的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在使用过程中这方面的业务不能很好的开展。(2) MPLS VPN的网络配置和流量管理较易实现,但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网络如何互联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何保证用户端到端的业务质量、如何快速定位故障发生地点等问题亟待解决。(3) MPLS VPN与传统光网相结合是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点研究方向。
尹传箭[9](2007)在《基于组件的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IP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己经逐渐成为当前计算机应用的热点之一。当前,视频会议发展呈现出三种趋势:一硬件视频会议向软件视频会议的转变;二WEB2.0时代的来临;三数据会议的兴起;同时,IP组播技术不断成熟,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基于会话的通信模式,非常适合于视频会议系统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实现了一种基于组件的组播视频会议:以Microsoft TAPI3.0 (Telephony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及Netmeeting COM组件为核心,结合Windows2000 Active Directory,采用IP组播技术实现多方视音频通信,大大减少了网络带宽的开销。客户端用户无需安装其他的软件,直接利用WEB浏览器来进行多方的语音和视频交流,同时可运用电子白板、文件传输、程序共享、文字聊天等功能。采用集成与开发并重的方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又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本论文在系统采用TAPI3.0已经实现了IP组播会议模块、会议管理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TAPI3.0和Netmeeting组件,设计实现了数据会议功能,使其与视音频会议协调工作,完善了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为了会议系统能在广域网上实现,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给出了系统在广域网上实现的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服务器的配置,包括VPN服务器和域控制器的配置及一些问题诊断工具。最后介绍了系统的测试情况,并做了总结和展望。
王鑫钢[10](2007)在《基于SIP协议的Windows平台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是分组网络中语音和多媒体呼叫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随着VoIP技术的飞速发展,SIP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工业在技术上正趋合二为一,将PC引入电信领域为开发人员和终端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本论文研究了基于SIP协议的Windows开发平台上的第三方通讯接口(TAPI)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文章首先简要的对VoIP的概念和发展及第三方接口作了介绍,对当今发展最迅速的VoIP协议SIP及其消息体SDP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它的概况,消息总体描述,消息内容以及头域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SIP协议的实现实体VPP协议栈进行了讲解,包括VPP协议栈模块组成及功能,事务处理过程中的状态机转化及协议栈的定时器机制等。其次介绍了第三方接口TAPI的基本架构及组成,其中重点介绍了TAPI和TSPI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基于SIP协议的第三方接口软件XETelephoneSP的基本架构及具体实现方法。SIP协议作为本软件的信令载体,文章重点阐述了VPP SIP协议栈在XETelephoneSP中的应用,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接口的适配,上层消息的转化等。最后文章讲述了一种如何利用XETelephoneSP来实现呼叫的具体实现方法在文章末尾对第三方接口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观点并且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二、Microsoft Windows2000 的视讯会议功能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crosoft Windows2000 的视讯会议功能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娘子关供水工程水力计算及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发展现状 |
1.2.1 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泵站运行调度中水力计算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娘子关供水工程稳态运行特性分析 |
2.1 娘子关工程简介 |
2.2 泵站稳态运行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2.2.1 水泵基本特性曲线 |
2.2.2 泵站管路特性曲线 |
2.2.3 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工作点数学模型 |
2.3 工程稳态特性分析 |
2.3.1 一级泵站稳态特性分析 |
2.3.2 二级泵站稳态特性分析 |
2.3.3 三级泵站稳态特性分析 |
2.3.4 泵站系统稳态特性基本结论 |
第三章 娘子关供水工程梯级泵站间的系统流量平衡分析 |
3.1 梯级泵站系统流量平衡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
3.1.1 梯级泵站系统流量平衡分析的概念 |
3.1.2 梯级泵站流量调节的必要性 |
3.2 梯级泵站流量平衡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3.3 Visual Basic程序语言以及SQL数据库的介绍 |
3.4 梯级泵站流量平衡分析及结果 |
第四章 娘子关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研究 |
4.1 娘子关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工程介绍 |
4.1.1 工程信息建设的内容 |
4.1.2 工程任务和规模 |
4.1.3 总体方案 |
4.2 梯级泵站自动化调度监控系统 |
4.2.1 系统概述 |
4.2.2 数据采集与监视 |
4.2.3 监视和控制 |
4.2.4 人机联系及操作 |
4.2.5 运行监视 |
4.2.6 运行管理指导 |
4.2.7 历史资料系统 |
4.3 娘子关自动化监控软件的选择 |
4.4 King SCADA软件的介绍 |
4.5 娘子关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重庆市沙坪坝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设计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内容与安排 |
第二章 现代远程教育 |
2.1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
2.2 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 |
2.3 沙坪坝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介绍 |
2.4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过程 |
2.5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现状描述 |
3.2 业务网络需求分析 |
3.3 网络设计原则 |
3.4 网络设计思路 |
3.5 网络设计图 |
3.6 与市委组织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融合设计 |
3.7 中心机房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
4.2 系统设计原则要求 |
4.3 系统组网方案 |
4.4 沙坪坝区委组织部组网拓扑图 |
4.5 会场连线示意图 |
4.6 录播系统 |
4.7 邮件系统 |
4.8 远程教育系统中“三项制度”信息系统 |
4.8.1 系统运行环境 |
4.8.2 用户管理 |
4.8.3 民情档案的设计与实现 |
4.8.4 业务督办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8.5 系统部分核心代码 |
4.9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V1.0 |
4.9.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4.9.2 系统结构 |
4.9.3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
4.9.4 顺序图 |
4.9.5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信息流 |
4.9.6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计划 |
5.2 测试执行 |
5.3 系统验收 |
5.4 测试目的 |
5.5 测试步骤 |
5.6 登录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流媒体的技术基础 |
2.1 流媒体简介 |
2.1.1 流媒体的含义 |
2.1.2 流媒体的特点 |
2.1.3 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
2.1.4 流媒体传输流程 |
2.2 流媒体关键技术 |
2.3 流媒体传输方式 |
2.3.1 顺序流式传输 |
2.3.2 实时流式传输 |
2.3.3 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 |
2.4 流式技术解决方案 |
2.4.1 RealSystem |
2.4.2 Windows Media Technology |
2.4.3 QuickTime |
2.4.4 Adobe Flash |
2.5 流媒体文件格式 |
2.5.1 压缩媒体文件格式 |
2.5.2 流式文件格式 |
2.6 流媒体播放过程 |
2.7 流媒体的应用 |
2.7.1 流媒体的应用类型 |
2.7.2 常见的流媒体应用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移动流媒体技术 |
3.1 移动流媒体技术概述 |
3.1.1 移动流媒体技术特点 |
3.1.2 移动流媒体发展状况 |
3.1.3 移动流媒体技术应用 |
3.1.4 移动流媒体播放器 |
3.1.5 3G中的移动流媒体应用 |
3.2 移动流媒体业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3.3 移动流媒体的关键技术 |
3.3.1 协议 |
3.3.2 编解码格式 |
3.3.3 QoS控制 |
3.3.4 统一的标准 |
3.3.5 3GPP移动流媒体服务技术规范 |
3.4 移动流媒体的局限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移动流媒体的测试内容及方法设计 |
4.1 移动流媒体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
4.1.1 移动流媒体互联互通测试 |
4.1.2 移动流媒体协议一致性测试 |
4.1.3 移动流媒体软件测试 |
4.2 手机上流媒体测试的测试内容 |
4.2.1 本地回放(Local playback) |
4.2.2 渐进式下载 |
4.2.3 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 |
4.3 手机流媒体的测试用例和工具 |
4.4 关于手机测试方法的探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移动流媒体测试环境的搭建与使用 |
5.1 移动流媒体服务器搭建 |
5.1.1 软件下载 |
5.1.2 系统要求 |
5.1.3 安装软件 |
5.1.4 Helix Universal Server服务器进阶配置 |
5.1.5 不同类型媒体的访问方式 |
5.2 移动流媒体服务器所基于的测试网络 |
5.3 TESLAN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 |
5.3.1 WAP网关 |
5.3.2 HTTP proxy |
5.3.3 Hay Systems SMS-C |
5.3.4 MMS server |
5.3.5 Streaming Media |
5.3.6 Web内容服务器 |
5.3.7 Email |
5.4 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
5.4.1 发现问题 |
5.4.2 分析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结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RIA架构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会议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谈判支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视频会议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应用RIA 技术的HTVE 谈判会议 |
2.1 HTVE 谈判会议总体描述 |
2.1.1 HTVE 谈判概述 |
2.1.2 HTVE 谈判会议系统概述 |
2.1.3 谈判会议总体流程 |
2.2 HTVE 谈判会议RIA 建构 |
2.2.1 RIA 的产生和特点 |
2.2.2 几种RIA 技术 |
2.2.3 Flex 的优缺点 |
2.2.4 Flex 的应用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TVE 谈判会议系统建模 |
3.1 面向对象技术与UML |
3.1.1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
3.1.2 UML 建模语言 |
3.2 StarUML |
3.3 HTVE 谈判会议模型的建立 |
3.3.1 用例图 |
3.3.2 用例叙述 |
3.3.3 顺序图 |
3.3.4 活动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TVE 谈判会议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网络拓扑结构 |
4.3 三层体系结构设计 |
4.3.1 Flex 与外部的数据通信 |
4.3.2 远程服务 |
4.3.3 FluorineFX 与.NET 通信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4.5 安全性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HTVE 谈判会议系统实现 |
5.1 关键技术 |
5.1.1 Flex 技术 |
5.1.2 Red5 服务器 |
5.2 开发平台及工具 |
5.3 谈判会议服务组件 |
5.3.1 谈判会议室服务 |
5.3.2 多媒体服务 |
5.3.3 谈判用户列表服务 |
5.3.4 非事务性谈判服务 |
5.3.5 公共谈判和电子白板服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苏州智童科技HIPICUBE 项目实证研究 |
6.1 项目背景 |
6.2 谈判会议系统的运行实例 |
6.2.1 成员企业申请谈判会议 |
6.2.2 谈判会议审核 |
6.2.3 谈判会议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工作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系统设计概述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 系统建设原则 |
2.3 系统建设目标 |
2.4 相关概念 |
2.5 采用的通讯标准 |
第3章 系统功能概述 |
3.1 系统基本功能 |
3.2 系统运行模式 |
3.3 系统控制方式 |
3.4 远程控制和网管 |
3.4.1 MGC管理 |
3.4.2 会议终端管理 |
第4章 系统设备选型 |
4.1 设备选型基本原则 |
4.2 区局中心设备配置 |
4.2.1 多点控制器选型MCU |
4.2.2 会议终端配置 |
4.3 盟市局设备配置 |
4.3.1 MCU配置原则 |
4.3.2 旗县级单位会议终端配置 |
4.3.3 视频软会议终端扩展配置 |
第5章 系统网络结构 |
5.1 系统拓扑结构 |
5.2 网络适应性设计 |
5.3 网络质量保证的模式 |
5.4 QoS的保障机制 |
第6章 进行视频、音频和数据结合 |
6.1 WEBOFFICE简介 |
6.2 WEBOFFICE的主要功能 |
6.2.1 会议门户 |
6.2.2 通过网页方式加入会议 |
6.2.3 方便的信息交换 |
6.2.4 发起即时会议 |
6.2.5 在会议中添加音频 |
6.2.6 在会议中添加点对点视频 |
6.2.7 进行多点视频连接 |
6.2.8 会议投票 |
6.2.9 会议安全 |
6.2.10 与Windows Messenger集成 |
第7章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
7.1 故障处理 |
7.1.1 面板指示灯诊断 |
7.1.2 管理软件诊断 |
7.1.3 MCU内部与专用程序诊断 |
7.2 系统安全概述 |
7.3 视频会议业务系统安全 |
7.4 MCU的安全保障 |
7.5 终端的安全保障 |
7.6 会议安全管理 |
7.7 视频会议系统与防火墙的配合 |
7.7.1 穿越防火墙的方法 |
7.7.2 本系统穿越防火墙解决方案 |
7.7.3 系统方案特点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6)Windows无线网卡驱动及管理程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涉及的关键技术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Windows环境下驱动程序的结构分析 |
2.1 Windows下的驱动体系概述 |
2.1.1 Windows系统中驱动的位置 |
2.1.2 Windows下的驱动体系 |
2.2 WDM体系分析 |
2.2.1 WDM模型 |
2.2.2 WDM体系结构 |
2.2.3 驱动程序的加载顺序 |
2.3 PCMCIA设备接口 |
2.3.1 PCMCIA基础 |
2.3.2 PCMCIA接口系统结构 |
2.3.3 接口配置过程 |
2.4 NDIS设备驱动模型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分层模型的驱动设计与实现 |
3.1 基于分层模型的驱动设计 |
3.2 总线驱动的建立 |
3.3 WDM驱动程序结构 |
3.3.1 驱动程序的载入 |
3.3.2 注册驱动程序模块 |
3.3.3 添加驱动程序 |
3.3.4 其余的例程 |
3.3.4 数据交互 |
3.4 NDIS小端口驱动程序 |
3.4.1 微端口驱动程序的系统框架 |
3.4.2 初始化模块 |
3.4.3 中断处理模块 |
3.4.4 数据收发模块 |
3.4.5 信息设置与查询模块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驱动交互的管理软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WMI交互方式 |
4.2.1 WMI技术 |
4.2.2 WMI与驱动交互的方法 |
4.2.3 WMI具体查询过程 |
4.3 win32 API交互方式 |
4.4 注册表信息交互方式 |
4.5 网卡信息监测 |
4.6 小结 |
第五章 驱动程序安装与性能分析 |
5.1 驱动的安装 |
5.1.1 驱动安装过程 |
5.1.2 驱动的INF文件 |
5.2 驱动的性能分析 |
5.2.1 测试平台 |
5.2.2 测试环境 |
5.2.3 测试结果 |
5.3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线多媒体通信及嵌入式系统概述 |
1.2.1 无线多媒体通信发展 |
1.2.2 嵌入式系统定义及特点 |
1.2.3 嵌入式系统发展 |
1.3 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本文整体框架及创新点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组织安排 |
第2章 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及关键技术 |
2.1 音频编解码标准 |
2.1.1 语音编码策略及MOS评判 |
2.1.2 语音编码标准及其应用现状 |
2.1.3 语音编码器性能比较 |
2.2 视频编解码标准 |
2.2.1 H.263视频编码标准 |
2.2.2 MPEG-4视频编码标准 |
2.2.3 H.264视频编码标准 |
2.3 音视频同步技术 |
2.4 回音消除技术 |
第3章 嵌入式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相关算法及模块设计 |
3.1 视频压缩算法 |
3.2 音频压缩算法 |
3.3 音视频同步算法 |
3.3.1 算法思路 |
3.3.2 模块设计 |
3.3.3 函数接口及调用说明 |
3.4 回音消除算法——EC的实现 |
3.4.1 算法思路 |
3.4.2 函数接口及实验 |
第4章 嵌入式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软硬件环境的设计与搭建 |
4.1 软硬件平台的选择 |
4.1.1 硬件平台的选择——S3C2410X |
4.1.2 软件平台的选择——嵌入式Linux |
4.2 Toolchain搭建 |
4.3 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搭建 |
4.3.1 内核移植 |
4.3.1.1 修改Linux内核 |
4.3.1.2 编译Linux内核 |
4.3.2 Bootloader移植 |
4.3.2.1 修改Linux内核 |
4.3.2.2 vivi编译步骤 |
4.3.3 文件系统移植 |
4.3.3.1 cramfs的特点 |
4.3.3.2 cramfs的移植 |
4.4 下载Bootloader、内核镜像、文件系统 |
第5章 嵌入式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及实现 |
5.1 软件总流程图及多线程编程 |
5.2 采集模块的实现 |
5.2.1 音视频采集模块选型及工作原理 |
5.2.2 音视频驱动实现 |
5.2.2.1 编写Patch实现音频全双工驱动 |
5.2.2.2 USB摄像头驱动加载编写 |
5.2.3 音视频采集程序 |
5.3 传输模块的实现 |
5.3.1 无线网卡MA111的驱动加载和设置 |
5.3.2 基于RTP/RTCP的传输协议 |
5.4 播放/显示模块的实现 |
5.4.1 基于wav的音频播放程序 |
5.4.2 基于FrameBuffer的视频显示程序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嵌入式终端实物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8)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VPN技术综述 |
1.1.1 认识VPN |
1.1.2 VPN安全技术 |
1.1.3 VPN服务 |
1.1.4 VPN与虚拟局域网(VLAN)的区别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和任务 |
第二章 综合业务数据网建设的需求分析 |
2.1 辽阳市公安局现有的综合业务数据网存在的问题 |
2.2 采用VPN技术的方案优势 |
第三章 基于ATM技术和MPLS VPN技术的整体设计 |
3.1 核心技术简介 |
3.1.1 ATM技术 |
3.1.2 MPLS VPN技术 |
3.2 系统建设目标 |
3.3 建设思路 |
3.3.1 基于使用者资源共享的高安全性 |
3.3.2 应用集成化 |
3.3.3 严格的实时性 |
3.3.4 真正实现网络优化 |
3.4 设计的关键问题—堵住安全漏洞 |
第四章 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具体方案 |
4.1 方案特点 |
4.2 具体解决方案 |
4.3 市局核心节点各子系统模块的设计 |
4.3.1 数据用户子系统模块 |
4.3.2 语音电话子系统模块 |
4.3.3 视讯服务子系统模块 |
4.4 视讯服务系统具体组网方案 |
第五章 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中的身份验证 |
5.1 .NET安全性和Windows |
5.1.1 .NET资源的安全 |
5.1.2 .NET基于角色的安全性 |
5.2 身份验证程序的关键原代码 |
第六章 在Windows2000环境下的设置与调试 |
6.1 Windows2000环境下VPN的安全性 |
6.2 设置VPN服务 |
6.2.1 VPN服务器端的设置 |
6.2.2 从客户端连接到VPN服务器 |
6.3 组网过程中的路由器设置 |
6.3.1 静态路由的设置 |
6.3.2 动态路由的设置 |
6.3.3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
6.3.4 解决的办法 |
6.4 组网及相关配置完成后网页及后台管理界面演示 |
6.4.1 辽阳市公安局网页主页 |
6.4.2 辽阳市公安局后台管理界面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9)基于组件的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 系统功能设计 |
2.3 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
第三章 系统实现技术简介 |
3.1 组件对象模型(COM)简介 |
3.2 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 |
3.3 VPN技术 |
3.4 MICROSOFT SITE SERVER ILS服务 |
第四章 IP组播视频会议重要模块的介绍及实现 |
4.1 为什么采用TAPI和NETMEETING组件 |
4.2 TAPI3.0组播会议体系结构 |
4.3 数据会议模块的实现 |
4.4 会议管理模块的概述 |
第五章 视频会议系统广域网上实现的方案 |
5.1 视频会议系统广域网上实现的历程及方案概要 |
5.2 VPN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
5.3 域控制器的安装和配置 |
5.4 DHCP服务器的配置 |
5.5 客户端的连接创建 |
5.6 辅助测试工具 |
第六章 实验结果 |
6.1 系统界面 |
6.2 会议部署 |
6.3 系统测试 |
6.4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基于SIP协议的Windows平台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VoIP简述 |
1.1.1 VoIP的概念与现状 |
1.1.2 VoIP主要信令协议 |
1.2 第三方接口及基于WINDOWS通信平台第三方接口TAPI |
第二章 SIP协议 |
2.1 SIP概况 |
2.2 SIP内容 |
2.2.1 SIP消息的总体描述 |
2.2.2 SIP请求消息 |
2.2.3 SIP响应信息 |
2.2.4 几个重要SIP消息头域的详细说明 |
2.3 SDP(会话描述协议)简介 |
2.4 典型SIP应用流程举例 |
2.4.1 SIP终端向服务器注册 |
2.4.2 发起并建立呼叫 |
2.4.3 终止呼叫 |
第三章 VPP SIP协议栈 |
3.1 VPP协议栈的模块划分 |
3.2 VPP协议栈的事务状态机 |
3.3 VPP协议栈的定时器 |
3.4 VPP接口介绍 |
第四章 TAPI第三方接口 |
4.1 WOSA模型 |
4.2 TAPI发展与现状 |
4.3 TAPI提供的服务 |
4.4 TAPI架构分析 |
4.4.1 架构及组成 |
4.4.2 TAPI与TSPI |
第五章 基于VPP协议栈的第三方接口TAPI开发 |
5.1 TAPI的接口与使用 |
5.1.1 TAPI的基本概念 |
5.1.2 TAPI提供的接口与实现 |
5.2 TAPI发起呼叫的内部基本流程 |
5.3 VPP协议栈在第三方接口中的嵌入与使用 |
5.3.1 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及其与SOCKET的适配 |
5.3.2 协议栈与上层应用的适配 |
第六章 利用TAPI实现一个呼叫系统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Microsoft Windows2000 的视讯会议功能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娘子关供水工程水力计算及监控系统开发研究[D]. 苏亮渊.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2]重庆市沙坪坝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设计与建设[D]. 王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3]流媒体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测试[D]. 石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 [4]基于RIA架构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会议系统[D]. 杨泽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06)
- [5]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D]. 于占江. 吉林大学, 2008(07)
- [6]Windows无线网卡驱动及管理程序的研究[D]. 王永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7]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戴洁. 浙江工业大学, 2008(09)
- [8]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设计与实施[D]. 沈洪洋. 吉林大学, 2007(06)
- [9]基于组件的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D]. 尹传箭. 暨南大学, 2007(01)
- [10]基于SIP协议的Windows平台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王鑫钢. 天津大学, 2007(04)